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版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重点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重点

在中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中学生学习美术的指导文件。

2011年版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 学习美术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包括观察、描绘、色彩搭配、材料
使用等。

3 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

4 通过参与不同的美术活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
能力。

5 学习如何利用美术技巧和理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6 学习如何通过美术创作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观点。

7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家素养,使他们能够在美术领域内自我发展和进步。

8 学习如何通过美术创作来反映自然界和人文景观。

9 学习如何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10 学习如何在不同的美术媒介中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

11 学习如何利用美术创作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12 学习如何在不同的美术领域中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

13 学习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

1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文化交流能力。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版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版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得感知、理解与创造为特征,美术就是学校进行美育得主要途径,就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得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得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得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得、有利于学生发展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结合过程与方祛,组成课程得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得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得特征,形成基本得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得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得学生得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得情感态度。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就是人类文化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得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得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得丰富性,在广泛得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得特征、美术表现得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得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得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得主体性与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与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得思路与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得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与“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

“造型•表现”就是美术学习得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得情感与认识。

“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与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得功能与目得。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与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二)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根据学生得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得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得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得情意特征、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最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1.课程简介1.1 美术课程的意义与作用1.2 美术课程目标1.3 美术课程内容2.平台课程设计2.1 平台原则2.2 平台组织与管理2.3 平台评价与反馈3.美术基本功3.1 造型基本功3.2 色彩基本功3.3 素描基本功3.4 绘画基本功4.美术素材与技法4.1 素材的收集与整理4.2 不同材料的运用技巧4.3 不同技法的应用与发展5.美术创造与表现5.1 创意思维的培养5.2 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培养5.3 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6.美术欣赏与评价6.1 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6.2 艺术作品的文化解读6.3 艺术评价的标准与方法7.跨学科与综合实践7.1 美术与科学的交叉7.2 美术与语言艺术的结合7.3 美术与社会文化的联动8.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发展8.1 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与鉴赏8.2 美术教育政策与发展方向8.3 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附件:1.课程示意图2.美术教材推荐列表3.学生评价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

2.美术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的文件。

3.平台课程设计:一种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美术基本功:指美术学习中基本的技能和技巧,包括造型基本功、色彩基本功、素描基本功和绘画基本功等。

5.美术创造与表现:指学生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美术欣赏与评价:指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学会运用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7.跨学科与综合实践:指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交叉,以及通过综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

8.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发展:指对美术教育的效果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和研究的工作。

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同时,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三、课程总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建议查阅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原文。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第一章课程目标及理念1.1 课程目标1.1.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熏陶1.1.2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1.1.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1.2 课程理念1.2.1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1.2.2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1.2.3 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推崇多元化表达方式第二章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2.1 素描与造型2.1.1 素描基础知识与技法2.1.2 造型理论与实践2.2 水彩与油画2.2.1 水彩绘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2.2 油画绘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2.3 水彩与油画的创作与表达2.3 中国画与书法2.3.1 中国画基础知识与技法2.3.2 中国画题材与表现形式2.3.3 书法基础知识与技法2.3.4 书法的审美特点与表现方法2.4 彩泥与立体构建2.4.1 彩泥工艺的基本知识与技法2.4.2 创造性的彩泥表达与构建2.5 艺术鉴赏与文化素养2.5.1 艺术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2.5.2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及其内涵分析2.6 综合实践活动2.6.1 美术实践与综合创作2.6.2 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3.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3.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意表达3.5 注重实践与实验教学第四章课程评价与考核4.1 评价方式与标准4.1.1 德智体美全方位评价4.1.2 量化与定性评价相结合4.2 考核形式4.2.1 考试形式与内容4.2.2 平时作业与实践活动的评价第五章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研究5.1 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培养5.2 教材的研究与教材选用准则5.3 培训与研讨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第六章家校合作与社会支持6.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6.2 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文档结尾: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教学材料和案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定的普及基础教育阶段,为全体学生提供义务教育的政策。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1.引言本文旨在解读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文将逐章详细阐述该标准的每个章节以及相关要求。

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该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2 细化目标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段,美术课程有具体的细化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等。

3.课程标准3.1 年级目标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段,该标准提出了不同年级的目标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对于小学生,要求培养他们对色彩、造型、线条等基本美术元素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对于初中生,要求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等。

3.2 课程内容该标准规定了美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绘画、雕塑、版画、书法、设计等。

对于不同学段,课程内容也有相应的调整和要求。

3.3 授课要求该标准明确了对教师的授课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和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力等。

4.评价标准该标准提供了美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新性和表现力的评价、学生对美术史和艺术家的了解和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评价等。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是指国家规定的基本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

2.美术素养:指学生对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3.审美能力: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4.创造思维:指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2011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2011

初中美术课程标准2011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是对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范,旨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2011年发布的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是我国美术教育领域的重要文件,对于指导初中美术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美术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欣赏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备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

基本要求包括了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表现技法、美术鉴赏和美术创作等方面,涵盖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多个方面。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和实践,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再次,初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

美术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评价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表现,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力,为美术教学的实施和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最后,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教材建设要求编写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

教学管理要求注重美术教学的实施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

总之,初中美术课程标准2011是对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人才。

2011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课件(14张幻灯片)

2011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课件(14张幻灯片)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 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 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 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 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二、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 型·表现”、“设计·应用”、“欣 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 域加以描述。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 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 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 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
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 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
通过看看、想想、画画、 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想像、创作、表演和展
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
学段
(3~ 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 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 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 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 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 效果,通过看看、画画、 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 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 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 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 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 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活动的区别。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 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 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 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 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 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 的美术素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内容说明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总体要求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政策规定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2、标准要求学生在基础美术知识、技能和创意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1、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史1.1.1 中国古代绘画1.1.2 世界艺术史1.1.3 现代艺术发展历程1.2 美术理论1.2.1 色彩学1.2.2 绘画构图1.2.3 素描与速写1.2.4 艺术造型1.3 美术材料与工具1.3.1 绘画材料1.3.2 雕塑材料1.3.3 摄影与影像制作材料1.3.4 创意工具2、美术技能2.1 素描与速写技巧2.2 水彩画绘制技巧2.3 制作简单雕塑作品的技巧2.4 摄影与影像制作技巧2.5 艺术创意表达技巧3、艺术创作3.1 图像创作3.1.1 静物画创作3.1.2 风景画创作3.1.3 人物画创作3.2 空间创作3.2.1 平面设计3.2.2 立体造型设计3.3 影像创作3.3.1 摄影作品创作3.3.2 短片制作4、艺术鉴赏与欣赏4.1 分析与评价艺术作品4.2 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4.3 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4.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欣赏能力5、艺术教育5.1 艺术创造和审美教育5.2 艺术欣赏与鉴赏教育5.3 综合艺术教育附件:1、课程教材目录2、学生作品集3、考试题库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国民教育阶段中,由国家出资提供的普遍义务教育。

2、美术基础知识: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材料与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美术技能: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素描与速写技巧、水彩画绘制技巧、雕塑制作技巧等方面的技能。

4、艺术创作:指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5、艺术鉴赏与欣赏:指学生通过分析、评价、研究艺术作品,发展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版)
一、前言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通过系统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课程内容
1、图案构成与表现
1.1 图案元素及其运用
1.2 图案构成的基本原则
1.3 图案表现技法与手法
1.4 图案构成与表现的实践与创造
2、形体表现与构造
2.1 形体的基本特征与表现要素
2.2 形体构造与透视原理
2.3 形体表现技法与手法
2.4 形体表现与构造的实践与创造
3、色彩表现与运用
3.1 色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3.2 色彩的运用与表现技法
3.3 色彩构成与表现的实践与创造
4、绘画表现与表达
4.1 绘画媒材与工具的使用
4.2 绘画表现技法与手法
4.3 绘画表现与表达的实践与创造
5、造型表现与表达
5.1 造型媒材与工具的使用
5.2 造型表现技法与手法
5.3 造型表现与表达的实践与创造
四、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2、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媒材和工具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实践和创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让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附件:
本文档的附件包括教学辅助材料、学生作品范例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义务教育:指根据国家规定,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行普及性、免费的基础教育。

2、美术:指具有审美意义和艺术性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

3、课程标准:指教育部制定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所开设课程
的要求和规定。

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内容说明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阻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船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详细内容和指导。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设计和实施优质的美术课程,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现能力,培养其艺术创作的潜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提供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训练。

课程内容及要求1. 绘画: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

要求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培养对色彩、构图等艺术要素的敏感性。

2. 雕塑:包括黏土塑造、石膏塑像等制作技巧。

要求学生通过雕塑作品展现想象力和空间感。

3. 手工艺:包括剪纸、折纸、织布等手工艺制作。

要求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细致观察力。

4. 艺术欣赏:包括研究艺术史、欣赏艺术作品等。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并能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

教学方法1. 观摩研究:引导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培养他们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模仿练:通过模仿艺术家的作品,帮助学生掌握绘画和雕塑的基本技巧。

3.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材料支持,培养其艺术表达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1.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注重思想表达、技术运用和审美效果。

2. 实践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能力发展情况。

3. 知识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艺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材和资源教师可根据本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艺术作品集等。

结论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旨在促进学生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素养的发展。

教师应根据标准要求设计和实施具有特色和质量的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祛,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大的空间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此,美术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学习活动建议,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发展。

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这些学习活动建议,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其他学习活动建议,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二、分目标(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船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本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倒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说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选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已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人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咸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

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培养人文精神。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的联系,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它分为三个层改;(1)融美术各学习区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

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又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建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

二、课程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1.目标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学习速写、素描、色彩面、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

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祛,并进行制作练习。

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

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

灵活运用雕、刻、塑等基本的雕塑方法,创作若干件雕塑小品。

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墨法,进行表现。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期域1.目标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学习活动建议欣赏优秀的设计作品,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及其主要特征,尝试用语言或文字从设计的角度进行评谜。

学习设计的形式原理与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练习。

了解一些媒材的特性,用面材、线材、体材等,结合学校和当地生活,制作有主题或有用的工艺品。

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选择某一主题(如校园或小区改造、学校或社区活动等),进行设计练习(写出规划方案、制作模型和绘制效果图等),共同完成作品,并进行展示。

学习民族传统皱样,用连续纹样进行设计练习。

利用参观、访问、市场调查或阿络查找的方法,了解与研究民间传统工艺或现代工业设计,用摄影、绘画或文字记录的方式收集当地的设计资源,并对各种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