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
初中综合艺术活动教案
初中综合艺术活动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绘画和手工制作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 通过创意工作坊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音乐:学习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分析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2. 绘画:以歌曲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 手工制作: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与歌曲主题相关的手工艺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2.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悟,教师总结。
二、音乐学习(10分钟)1. 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巩固所学。
三、绘画创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绘画创作要求,以歌曲为主题,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手工制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手工制作要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与歌曲主题相关的手工艺品。
2. 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美感。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的完成度。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艺术美的感悟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初中艺术实践活动绘画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艺术实践活动——绘画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绘画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2. 绘画主题的创意与设计3. 绘画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绘画的认知和感受。
二、绘画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体会绘画技巧的应用。
三、绘画主题的创意与设计(20分钟)1. 教师提出绘画主题,如“自然风光”、“人物肖像”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意设计与构思。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绘画技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二、绘画作品的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绘画创作的进一步指导(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进行绘画创作的修改和完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绘画创作的重要性和持续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如技巧运用、创意设计等。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3. 学生对绘画的认知和理解,如绘画理论、绘画历史等。
初中综合实践_剪纸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活动介绍剪纸是以纸作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和喜庆活动的点缀。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设计思路: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美术,地域广泛,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开设剪纸实践活动,不仅能美化生活,还能开发学生的文化心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阶段,与剪纸相关内容较少,远远达不到剪纸活动需要。
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实践活动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地域优秀文化来充实活动内容,大大提高了剪纸实践活动的课堂活动效率。
在教学设计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从剪纸是什么、怎么产生的、学习的意义,怎么制作等方面组织活动,活动目标设置难易适中,选择的内容适合全体学生,许多学生通过学习能达到预设目标。
三、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及风格,掌握剪纸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 了解剪纸的一般构成元素,懂得剪纸设计形成美的基本组合规律。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了解剪纸的基本知识及审美特征,掌握剪纸的设计制作方法,能初步设计制作出体现自己格调追求的作品;(2) 通过参与欣赏与设计的过程,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和审美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剪纸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喜爱民间艺术的热情,确立对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能感知美、创造美,学会自己美化生活充实调节精神世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剪刻方法;难点:设计蝴蝶剪纸图案。
五、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直观教学。
六、教学过程本节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点来看,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中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是一项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
该活动依据中学美术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实践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雕塑、陶艺等。
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实践内容1.绘画实践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了解各种美术手法和材料,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同时,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作品。
2.书法实践通过书法实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构造、笔画以及用笔技巧。
让学生利用书法创造力,体会书法艺术之美。
3.雕塑实践通过雕塑实践,让学生了解各种雕塑材料及工具。
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锻炼双手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4.陶艺实践通过陶艺实践,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让学生体验陶艺的美感和魅力,锻炼双手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三、实践教学方法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水平。
例如,利用案例分析、讨论、教师讲解等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教学,例如分组授课、个别辅导等。
让学生体验到多重角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课外实践活动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如参加美术比赛、画展等,提高学生的品味和素养。
四、教学效果评价1.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习效果。
包括课堂表现、作品质量、实践经验等。
2.表扬激励适当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和动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3.建立档案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和作品。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中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教育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感受艺术的美妙。
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初中美术教案(全)
七年级上一,你、我、他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美术学习分成四个领域,即“造型 ?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而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在本教学方案中,我主要采用四个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使得美术教育的实际和所倡导的主导方向相协调:1、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
本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学习美术的第一课,所以建立非常重要。
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也为以后更好地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身边的新同学,多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
不随便给同学取外号,与同学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方式,既区别于独立学习、独立作业,又离不开自主参与,因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的互动学习,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合作创作式、互动交流式、比赛评选式等几种组织形式。
为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更多地把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我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搜集罗中立 <<父亲>>相关资料等。
3、以描绘为主,其他表现方式为辅。
在为同学画一张肖像画时,以描绘为主,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其他表现方式。
学生可以用铅笔画,可以是用国画、漫画来表现,也可以用纸版画、雕塑(橡皮泥)、剪贴画来表现。
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
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被广大教育者重新审视,对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美术】第15课美术作品创作与展示课件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下册
通过美术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促 进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PART 02
美术作品创作基础
创作主题与灵感来源
创作主题
确定美术作品的中心思想, 如自然风景、人物形象、抽 象概念等。
灵感来源
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艺 术作品等多方面寻找创作灵 感。
绘画技法与材料选择
绘画技法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 色彩、明暗、透视等。
材料选择
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绘画材 料,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色彩搭配与运用原则
色彩搭配
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的搭 配技巧,如冷暖色、对比色、邻近色 等。
运用原则
在创作中灵活运用色彩,达到表现主 题、渲染氛围的效果。
构图技巧与审美标准
构图技巧
感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时间安排
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场地使用情况, 合理安排作品的展示时间,确保观众 有充足的时间参观。
观众邀请与接待工作准备
观众邀请
通过校内海报、社交媒体等渠道邀请师生、家长和其他校外人士参观美术作品展示。
接待准备
安排专门的接待人员,负责观众的签到、引导、解答疑问等工作,确保观众得到良好的参观体验。
PART 0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PART 04
美术作品展示策划与实施
展示场地选择与布置方案
场地选择
选择校内适当的场所,如美术馆、多功能厅或空旷教室等,确保场地足够容纳所 有作品并方便观众参观。
布置方案
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作品布置方案,包括作品悬挂、摆放位置、灯光 照明和氛围营造等。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初探
合理 , 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 直接影响到这一活动 将
的成 果 。
2 师 的理 解 教 材 、 用教 材 的 能力 . 教 运
、 ‘
教 师 首先 要 理 解 教 材 编排 的用 意 ,如 寻古 探 幽 一课 , 主
践能力 , 从而使学生逐步 “ 会学” 术 , 美 并将这一 “ 会学” 的能 力延伸到美术学科之外 , 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 的学 习中也保
学生 通 过 一 些 探讨 、 验 、 流 活 动 , 知 不觉 就 由 以前 体 交 不 学 习 的 “ 体 ” 化 为 “ 体 ”大 大 发 展 了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 客 转 主 , 性 。 一 领 域 活 动 的开 展 还 有利 于培 养 学 生 的 动手 能 力 和 实 这
培养学生学 习 自主能力 , 要求教学方法灵浯 、 教学评价多样
现在的美术课教材分 四大领域 : 欣赏 ・ 评述 、 造型 ・ 表现 、
学 生 的 特 点 、 造 性 地 发 挥 教 师 的 主导 作 用 , 创 随时 观 察 学 生
的注意力 、 兴趣点和学习积极性 的变化。活动受各种因素制 约, 随时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 、 必须特殊处理的问题 , 教师要 对这种偶发事件及 时做 出正确的判断 , 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问题 , 并且教师应能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 中得到有
I 师教 学观 念 的 改 变 . 教 .
、
设 置综 合 ・ 索领 域 的意 义 探
教育的 目的反映 出的是 “ 活动—— 人” 间的关系 。综 之 合・ 探索领域注重 的就是学生的综合与探索的活动 ,是顺应 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 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改革 , 这些 活动 将更有助 于学生在美术 学习中“ 乐学 、 会学 、 创造性地学 ” 。 1 . 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对新时期 美术 的认识 ,
初中美术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
初中美术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作者:王瑾瑾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3期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注重实践,提升美术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实践,提炼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师;综合实践活动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52-01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以来出现的一种崭新课型,是为配合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与探索”而开设的。
它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美术手段以及各学科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实践和综合训练的课程,它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本人对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由于受传统课程观的影响,美术课属于“小三门”,是副科。
在中小学由于过分强调所谓中考主科,美术课常常受到学科歧视。
有许多学校在美术教学方面投入资金过少,造成美术教学用具短缺;又加上学校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有些学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虽开设了美术课,但由于缺少专职教师,便临时抓差,把那些被认为不能胜任“主科”的教师安排带美术课,这也影响了那些专职美术教师的情绪,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别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了,就是正常的美术课也常常被其他老师“借”去。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美术课教育教学现况,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好呢?这就要求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的获取知识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学习也不再局限在课堂45分钟内,它加强了学科整合,实现了美术课程的开放化、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
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能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实践体验,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自我。
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实践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实践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技能培养转向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实践,通过分析其内涵、目标、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为初中美术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和美术技能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力和想象力。
然而,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教学综合实践的内涵1.美术技能的培养:通过各种美术技法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雕塑、设计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
2.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欣赏和分析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美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通过观察生活、自然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初中美术教学综合实践的目标1.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能够展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4.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美、创造美。
四、初中美术教学综合实践的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美术基本理论、技法和作品欣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
2.实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美术技能和创作方法。
3.欣赏分析: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创意实践: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五、初中美术教学综合实践的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程度,以鼓励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美术综合实践案例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决定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其中,绘画比赛作为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
以下是本次绘画比赛的实践案例。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三、案例实施1. 活动前期准备(1)成立绘画比赛组委会,负责比赛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等工作。
(2)制定比赛规则,包括比赛主题、参赛对象、作品要求、评选标准等。
(3)确定比赛时间、地点,制作宣传海报,邀请全校师生参与。
2. 活动实施(1)比赛主题:以“我的校园”为主题,要求参赛者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2)参赛对象:全校学生,分为初中组、高中组、教师组。
(3)作品要求:参赛作品须为原创,题材不限,绘画工具不限,尺寸不限。
(4)评选标准: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富有创意;绘画技巧熟练,表现力强;作品整体效果美观。
(5)比赛流程:报名、提交作品、评选、颁奖。
3. 活动总结(1)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表彰优秀选手。
(2)对比赛过程进行总结,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1. 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2.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营造了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
4. 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五、案例反思1. 活动组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比赛时间、地点和内容。
2. 注重比赛的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每位参赛者都能得到公平的评价。
3. 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4. 持续关注学生的艺术需求,不断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次绘画比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奠定了良好基础。
初中综合实践粘土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粘土教案1. 课题名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工制作粘土作品2. 年级学科:初中美术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粘土的基本特性,掌握粘土制作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粘土的基本特性及制作技巧。
2. 创意构思与设计。
3. 团队协作与分工。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粘土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粘土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2. 基本技巧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粘土的基本特性,如可塑性、干燥后的坚硬性等,并演示基本的制作技巧,如揉、搓、压、切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制作简单的粘土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掌握的粘土基本技巧,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第二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内容(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粘土基本技巧,巩固记忆。
2. 创意构思与设计(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粘土作品。
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其他组成员分享,形成团队协作。
3. 制作过程(4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思路开始制作粘土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20分钟)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同学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的粘土作品质量。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五、教学资源1. 粘土材料。
2. 制作工具,如揉捏棒、刀具等。
3. 优秀粘土作品示例。
4.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初中美术综合课程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美术综合课程——现代艺术鉴赏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现代艺术的一些代表流派和艺术家。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3.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现代艺术的代表流派和艺术家3. 现代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鉴赏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现代艺术作品,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杜尚的《泉》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与传统的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艺术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现代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和突破,强调创新和个性,注重形式和色彩等。
2. 教师介绍现代艺术的代表流派和艺术家,如: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现代艺术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学会艺术鉴赏方法。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现代艺术相关的创作主题,如“我的梦想”。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运用所学的现代艺术手法和技巧,进行绘画或雕塑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学生作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现代艺术概念、流派和艺术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现代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鉴赏方法,如: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等。
2. 教师介绍一些现代艺术的欣赏技巧,如:如何欣赏一幅抽象画、如何理解立体主义作品等。
三、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现代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初中美术见习教案
初中美术见习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色彩搭配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搭配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冷暖概念和色彩搭配实例。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和技巧。
2. 提问:你们对色彩有什么认识和了解?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概念。
2. 举例说明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运用色彩知识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色彩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创作,提出改进方向。
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家庭作业创作。
2.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美术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以及色彩搭配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了色彩绘画的基本技能。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剪纸
初中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剪纸城南中学朱莹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剪纸艺术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过去常在喜庆的场合出现,比如嫁娶、春节……并以其表现的内容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制作方法简单而被大众所接受。
在这门艺术引入校园后,其表现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涉及到了植物、动物、用具、装饰图案等各个方面,也更具有了浓郁的儿童气息和时代气息。
在中学年级开设剪纸课,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1、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使剪纸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特色,认识、了解剪纸的基本符号和基础的纹理图案,初步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制作较为复杂的剪纸作品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与内容安排1、活动形式:本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了解、掌握这门艺术,并从中获得动手创造美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民间文化艺术之一的剪纸文化又是一朵特色文化的奇葩,沉淀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是我国哲学、美学、民俗等多方面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剪纸”列为“世界文化十大遗产”之一;中国文化部把“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十年抢救工程”之列……但如今民间剪纸后继乏人,在城市中更是少人问津。
有识之士呼唤我们社会给予民间剪纸以足够的重视,不能让中国这一奇葩在经济腾飞的当今却走向消亡,而不让民间剪纸消亡就必须培养热爱剪纸艺术的土壤。
因此让全体同学们拿起剪刀来,让他们以对祖国传统文化之爱来担负起这个“传人”的责任。
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文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特色及地方人民的文化需求、民俗风格和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审美习惯,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走进民间文化,亲近剪纸艺术和深入学习、了解民间文化资源的平台。
2024年“纸浆贴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本
2024年“纸浆贴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本: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本次“纸浆贴画”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手工制作纸浆贴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4年5月1日至5月15日
地点:学校美术教室
三、活动内容
1. 学习纸浆贴画的基本技巧和原理;
2. 制作纸浆贴画作品,包括平面和立体作品;
3. 探讨纸浆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
4. 展示与分享作品,互相学习交流。
四、活动流程
1. 分组确定主题和构思作品;
2. 制作纸浆,准备所需材料;
3. 制作平面作品;
4. 制作立体作品;
5. 进行作品展示和评选。
五、活动效果评估
通过参与活动的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优秀作品,并举办作品展览,让更多人欣赏学生的创作成果,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艺术。
六、活动后续措施
将学生的作品集结成册,留作纪念,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推荐相关培训课程或参加美术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七、活动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活动信息,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纸浆贴画”综合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八、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纸浆贴画”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纸浆贴画的技巧,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作思维和审美观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在活动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掘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脸谱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脸谱年级学科:初中美术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以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京剧脸谱的起源和发展2. 京剧脸谱的特点3. 制作京剧脸谱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京剧脸谱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一种特殊的绘画艺术,称为京剧脸谱。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历史背景。
2.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如对称性、图案性、寓意性等。
3. 教师讲解制作京剧脸谱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画脸谱、上色、勾线等。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京剧角色,如生、旦、净、末、丑等。
2. 学生根据所选角色,参考教材中的脸谱图案,画出相应的脸谱。
3. 学生在上色时,注意脸谱的对称性和图案的清晰度。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图案、颜色、创意等方面进行打分。
3. 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审美素养。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京剧脸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京剧脸谱艺术,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京剧脸谱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实践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对京剧艺术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课堂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
优质课一等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立体纸艺的设计与制作》 (2)
第三组:用PPT展示美丽的纸花卉图片,以及 学生购买材料和制作纸花卉的过程。最后展
示小组的纸花卉作品。
第四组:用PPT的形式展示纸服装的特点和作用,还 有小组制作纸服装的活动过程等。最后三位模特伴
随着音乐上台展示本组的纸纸服装作品。
四、活动评价 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总结。
给学生欣赏纸艺方面的作品,如剪纸、纸贴画、 纸模型、纸花卉、纸面具和纸服装等。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纸艺”这个主题交流自己
的看法和意见,提出探究的子课题。
通过探讨,学生确定了以下4个子课题。 1. 剪纸 2.纸面具 3.纸花卉 4.纸服装
2、成立活动小组:
分组原则:自由组合,分工协作。
小组成员表
上纸鸳组(第一组) 路畅、武颢轩、李泊睿、史梓怡、宋圆、崔祥麟、董一方、张 梦茹、刘悯慧、杨孟勃 张一帆 张一帆家长
纸风车组(第二组) 付紫晶、柳祥然、张林静、万秉仑、尹华潇、王晨苏、刘子琪、 孔伟超、袁家鹏、陈玉洺 田晋宇 吴珂
纸玫瑰组(第三组) 董凡豪、 杜羿辛、 郭敬一、 霍昕、 李圣奇、 王子航、 王 子勍、 杨子萱、袁子怡、 张海波 魏文筠 刘静丽
(三)展示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活 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最终的制作成果展示出来 每个小组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展示汇报。其中:
第一组:用PPT的形式给大家展示剪纸的概念、剪纸 的分类及剪纸的制作过程,还有小组的整个活动过 程。最后展示小组的剪纸作品。
第二组:用PPT的形式展示纸的历史、纸的制造过 程和造纸术等,还有小组的整个活动过程。最后三 位模特伴随着音乐上台展示本组的纸面具作品。
这一活动主题分三个阶段进行,历经半个月的探究过程,具体安排如下: 下面,我就说一说这三个阶段的活动过程及指导策略。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的评价标准及实施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学习的评价标准及实施初中美术“综合·探索”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课程。
为了评价学生在此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措施:一、基础知识掌握评价:1. 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2. 通过课堂笔记、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3. 通过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基础知识上的实际应用能力。
实施措施:1. 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2. 定期进行小测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充知识;3. 设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基础知识。
二、综合能力评价:1. 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制作展示作品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2. 通过学生作品展评、评比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造力;3. 通过学生展览、作品集评选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美术表现上的综合能力。
实施措施: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 定期组织展览、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创造力;3.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活动和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综合能力。
实施措施: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设计创新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思维;3. 鼓励学生多使用思维导图、思维训练等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初中美术“综合·探索”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基础知识掌握评价、综合能力评价和思维能力评价。
通过实施相应的措施,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和促进。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感。
初中美术实践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美术实践教案——以《走进大自然》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分类和特点2. 绘画、摄影等艺术表现手法3. 创作实践和作品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内心的感悟通过绘画、摄影等手法表现出来。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自然景观图片、绘画和摄影作品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摄影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热爱。
2. 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自然景观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如山水、草原、沙漠等。
同时,介绍绘画、摄影等艺术表现手法,为学生创作提供参考。
3. 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实践,可以选择绘画或摄影的方式,记录和表现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5分钟)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实践活动,强调大自然的美值得我们去发现和保护。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六、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完成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
2. 收集自然景观图片,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下节课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欣赏自然景观的美,还能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案模板初中美术实践课
教案模板初中美术实践课课程名称:XXXX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XXXX》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XXXX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XXXX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XXXX的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XXXX》。
2.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3. 学生准备相关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案例和图片,引起学生对XXXX的兴趣。
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XXXX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XXXX的技巧。
三、学生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XXXX的技巧。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XXXX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XXXX,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案例、讲解示范、学生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XXXX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XXXX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摘要: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配合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综合与探索”这部分要求而设计的新课型,它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美术手段以及各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在实践中综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美术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整合;角色转换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出现的一种崭新的课型,它是为了配合教育部新的指导性大纲《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与探索”这部分要求的教学内容而开设的。
它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美术手段以及各学科的有关知识,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实践和综合训练的课程,它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本人对综合实践课也进行了探索,如,设计课《桥》的制作、《学生装的设计》、《春天的畅想》等课,学生都非常喜欢。
下面我以《桥》的制作为例,结合平时的做法,谈谈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具备的几个特点:
一、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
新课程提出了“综合”的概念,提出了把单一的学科知识融会于综合性的空间,即体现在知识的综合性上。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除了综合美术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综合舞蹈、影视、文学、音
乐等姐妹艺术以及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美学、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其他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例如,《桥》的制作这一课,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小组探究桥的发展史,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讲到宋代的造桥技术,这就涉及历史知识;有的小组探究桥的种类,懂得了桥按材料可分为石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铁桥等,按结构可分为斜拉桥、拱桥、悬索桥等,这就涉及建筑学、物理、地理学科知识;有的探究桥与文学的关系,朗诵有关桥的诗歌、对联,甚至有的学生用歌声来表达对桥的一种眷恋之情,这就和语文、音乐联系连在了一起。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它包括绘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演唱、舞蹈、计算机应用能力、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探究能力等。
如,在活动课上,学生上台汇报探究结果,展示动手设计的桥梁造型,阐述设计意图,畅谈感受,发表评价等,学生的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动手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综合的训练。
二、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科知识综合基础上的,是建立在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的。
因此,当我们在进行具体的美术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参与精神,建立新的课程观。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还要求教师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课程资
源,除课堂教学资源外,还要从报刊、广播、影视、音像材料等方面获取信息,甚至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也应充分挖掘。
如,有的学生从网络下载泉州自然风光图片、播放泉州古桥《安平桥》《洛阳桥》的视频朗诵,赞誉家乡桥梁的古老历史;有的学生展示中国四大古桥图片,介绍桥的地理位置、年代、结构等等。
可见,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将各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美术学习的开放性。
三、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合作性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它必须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各个小组成员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通过活动进行角色表演,陈述、讨论、动手设计制作等,扩大了探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强化了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及交往能力。
这是平时美术技能技巧课教学所看不到的现象。
如,《桥》的制作这一课中,我把全班分为8组,每组6位学生,课前各组分头搜集有关桥的材料,通过讨论、分析、争辩掌握的信息,各组确定了探究的角度。
如,有的小组探究桥与历史、有的探究桥与生活、桥与雕塑等等,每一个小组成员在活动中都积极承担个人
责任。
美术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着手设计制作桥的模型,电脑高手承担下载图片、制作课件的任务,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准备文字资料阐述探究结论,抒写参与活动感受及对祖国桥梁、桥文化的无限赞美之情。
在实践活动课上整个汇报过程内容丰富、课堂氛围融洽、实在令人赞叹。
大家发现,原来总是以个体的方式去进行“作业”的确代替不了“共同”的作用。
在今天这样一个需要交流和分享的社会里,“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成功的品质。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确确实实让学生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的目的。
课后学生感慨地说:这类课型我喜欢。
四、美术综合实践课的创新性
美术课程是最不强调“一致性”的课程。
美术课是通过形象和直观的艺术语言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不苟同他人的个性,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型,它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效地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桥》的制作这一课教学时,我们不是简单地教学生制作一座桥模型,而是先给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桥的问题,鼓励他们去寻找、思考、探求,经过一系列探究学习,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拟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图纸,同时利用废旧材料加工完成实物作品——“家乡的桥”,这才是本课的高潮。
如,有的学生面对市区交通拥堵,设计了过街彩虹天桥,缓解交通压力,有的学生设计“金厦斜
拉桥”,希望架起两岸公路直通桥,方便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及民众往来,企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学生在“异想天开”的创作活动中获得艺术劳动的满足感、成功感和强烈的自信心,增进美术学习兴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又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这对他们知识的积累是有益的,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埋下成功的种子。
五、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师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应是课堂的统治者,更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应是综合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教学过程的分享者。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必把美术课看得那么神圣不容改变。
因为教学的实质就是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只有当教师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如,在《桥》的制作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和自身优势展示他们的综合实力。
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探究的角度,教师则充分备课获取相应信息,以便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减少学生浏览信息的盲目性。
上课时,安排好主题活动过程:从欣赏图片引入课题,到各组汇报探究结果,再到动手设计制作“家乡的桥”。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高效、有序地开展活动,教师则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信任,特别是当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任务时,教师因势利导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推动学生探究问题结论的动力,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学
习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最后,在成果展示时,教师应对活动效果作出肯定性的评价,指出本次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桥梁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颂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讴歌了祖国绚丽河山。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了创新思维,学生收获了自信与快乐,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而学生的自主性则贯穿了整个活动过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开拓创新。
设计、制作、想象、创造等能力都在自主的基础上得到了综合体现。
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力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在美术综合实践学习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获得智慧。
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养成服从集体的品质,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培养了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2]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3]古聿浚,李宗儒.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
纺织出版社,2001-10.
(作者单位福建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