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李凭箜篌引》_导学案学生

合集下载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班级姓名基础必备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学习目的: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学习重点难点: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1.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2.写作背景页 1 第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3.梳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颓不流()箜篌()()女娲()神妪()根蒂()跻攀()喧啾()丝篁()遽止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张高秋()颓不流()中国()啼竹()泣露()融冷光()动紫皇()逗秋雨()神妪()露脚()昵昵()跻攀()泪滂滂()尔诚能()置我肠()未省听丝篁()()(3)结合注释,翻译全诗二、感知文本:(一)整体感知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页 2 第诗句: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两个方面)内容:(1)(2)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一个方面)内容:(二)局部赏析: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默写:2.运用了什么手法?手法:3.你感到哪些事物是有形的东西?用诗句中的意象回答听觉方面(描绘):视觉方面(抄写诗句):4.读这诗句之前的四句诗,思考:(1)前四句应该如何调整局序,意思才能更连贯:调整后的诗句是:(2)吴丝蜀桐指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代指:想象:(3)弹奏的环境是什么?(用诗中的一词概括)环境:页 3 第(4)能表达乐声基调的是哪一个词(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基调:5.赏析最后八句,演奏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无形的音乐的(1)诗人借助了哪些事物来写演奏的效果?(2)通过这些事物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3)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八句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1)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弹奏效果的句子——(2)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乐声的句子(3)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相同点:A、这两首诗从内容上都写了那两个方面?B、从手法上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思考:这种手法,常运用哪几种修辞手法?(4)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不同点:A、音乐的感情基调不同:B、诗歌写作的详略不同:(5)请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句子:(6)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四.小结延伸:页 4 第音乐本身是无形的,描写音乐常用的手法是化无形为有形为表达演奏技法的高明,作者常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也常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借助多事物、或听觉、或视觉、或味觉来表现请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请从侧面烘托的角度加以赏析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问:他在全诗中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友人的送别之情的?五.课外赏读《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1.概述各联的内容2.描写琴师动作的诗句是:3.描写乐声的句子是:4.听者感受是:5.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页 5 第参考答案:一.预习(1.)(2)(略)(3)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二、感知文本:(一)整体感知1.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内容:(1)背景(2)弹奏效果页 6 第3、内容:弹奏效果(听者感受)(二)局部赏析:1.默写:(略)2.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借用比喻和通感3.听觉方面:昆山玉碎,凤凰叫视觉方面:芙蓉泣露,香兰笑4.(1)调整后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2)代指:箜篌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高超(3)环境:高秋(4)基调:愁5.(1)十二门前,冷光,动紫皇,女娲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鲛,吴刚,露脚,寒兔(2)凄楚,酸痛,悲愁(3)略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1)嗟余有两耳至结束(2)昵昵儿女语失势一落千丈强(3)A.都写了乐声,演奏效果B.化无形为有形,侧面描写页 7 第比喻,通感(4)A.李诗,低沉,凄楚韩诗,细腻,高亢,空阔,和缓,再高扬,低沉(乐声多变)B.李诗,详在侧面描写,烘托演奏技艺高超韩诗,详在描写乐声(5)略四.小结延伸:侧面烘托手法,作者用暮春时节伤春之景烘托离别之情五.课外赏读1.内容:开头两句,琴师抱绿绮,来自四川峨眉山下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2.“挥手”是弹琴的动作3.如听万壑松4.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5.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页 8 第。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李贺诗今译》
课本、导学案
8.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上,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二维码,补充拓展资料,加深理解;设计评价量表,及时反馈学情,为教学策略调整和学习支持提供依据。
9.教学反思
从教学设计理念方面,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主动学语文,赏析诗歌,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所教册次、单元、课、框、目
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第二首诗歌
题目
《李凭箜篌引》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节课在“三新”背景下,立足于自主学习理念,合作学习理念,探究性学习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简易交互式白板教室环境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为主,在整个教学程序设计上围绕“以活动为主轴、以问题为主线、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来开展学习。在学法指导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展示成果,合作探究。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将技术融入语文课堂,让课堂更有趣味性,高效性。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情境导入:
“李足以泣鬼”
思考回答记笔记
以作品产生的巨大魅力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解读诗题
初步感知
分析解读诗题:
引:诗体的一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与歌、行一样,是乐府诗。
李凭: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
箜篌:古代西域传来的一种弦乐器。

《李凭箜篌引》语文教案(精选)

《李凭箜篌引》语文教案(精选)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6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布置
01
背诵《李凭箜篌引》全 文。
0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 学知识点。
03
搜集与《李凭箜篌引》 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 及创作背景。
04
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 引》的读后感,表达自 己的理解和感受。
要求
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不得抄袭。 读后感要求真实、有感而发,不得随意拼凑。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 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培养 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箜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对 新课的兴趣。
课文解析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对《李凭箜篌引》的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
了解唐代音乐和箜篌 的演奏技巧,理解诗 歌中音乐美学的表达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赏析、比较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
情感。
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李贺的生平 ,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 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中音乐的美感和力量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VS
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中通过丰富的音乐词汇,如“昆山玉 碎”、“芙蓉泣露香兰笑”等,描绘了美 妙动人的音乐,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音 乐美是一个难点。可以通过配乐朗诵、音 乐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 歌中的音乐元素。
重点
学习诗歌的创作技巧

导学案-一案三单-《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一案三单-《李凭箜篌引》
(2)凄楚,酸痛,悲愁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分别是“以声类声”“以形类声”,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就构成了通感。如“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乐音的流畅鲜明.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2、内容:(1)背景
(2)弹奏效果
3、内容:弹奏效果(听者感受)
4.听觉方面:昆山玉碎,凤凰叫
视觉方面:芙蓉泣露,香兰笑
5.(1)调整后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2)代指:箜篌
想象:箜篌制作精良,演技高超
(3)环境:高秋
(4)基调:愁
6.(1)十二门前,冷光,动紫皇,女娲补天处,石破天惊,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鲛,吴刚,露脚,寒兔
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分析文本,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展示交流法:通过展示使同学深层次理解文本,并进行课外拓展练习。
学习
准备
1.教师准备两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作者、描写音乐的诗歌等相关资料。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附件:1.《李凭箜篌引》问题导读-评价单2.《李凭箜篌引》问题解决-评价单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3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8教学目的: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赏析该诗的内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一、导入:在语文必修三中,我们曾享受过一次听觉盛宴,因为我们听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的琵琶。

今天我们随同李贺去参加一场唐朝的箜篌演奏会。

二、海报设计:1、编剧兼导演:李贺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

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样就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

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心情抑郁,再加上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去世了。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他被人称为“诗鬼”。

2、主演:李凭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3、乐器:箜篌“引”乐府诗题的一种,与“歌”“行”相近。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4、时间:晚唐的某个“高秋”“高秋”一语,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达的一种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境界。

5、地点:长安(唐朝的都城)三、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同学们依次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1、云: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2、江娥: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李凭箜篌引》优质课学历案

《李凭箜篌引》优质课学历案

《李凭箜篌引》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李凭箜篌引》(高中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单元)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独立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根据语境揣摩含义。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具备积极的审美态度,投入主体情感,进而领会诗歌的文化内涵。

3.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1.吟咏诗韵,赏乐音、诗画。

2.赏析体味,探意象、手法。

3.知人论诗,品意境、诗情。

【评价任务】1.通过前备知识提示和课前预习,了解诗人和作品典故内涵,熟悉古体诗的特点,能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初步达成目标1。

2.通过环节一:吟咏诗韵——寻箜篌之境,发诚挚邀约,达成目标1。

3.通过环节二:赏意象析手法——听箜篌之音,访现场之效,达成目标2。

4.通过环节三:探骊得珠——品箜篌之魂,探诗鬼人生,达成目标3。

5.通过检测巩固,拓展学习内容,巩固目标1、2、3。

【学习过程】◆前备知识提示(指向目标1、2)1.通诗题、诗体①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其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②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竖箜篌、卧箜篌等多种样式。

形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③引,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④另一种解读:“箜篌引”是乐府旧题,源于古时“公无渡河”的典故。

公无渡河(东汉·蔡邕)琴操曰: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

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人们依此事创制乐曲,名为《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李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箜篌的美妙音乐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们不仅要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更要领略诗人如何通过侧面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展现音乐的无尽魅力。

同时,通过与《琵琶行》等同类诗歌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中国古代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从而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李凭箜篌引》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他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

2. 诗中的“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一句,通过描绘乐器和_______,展现了演奏环境的高远和静谧。

3.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中,“江娥”和“素女”的描写,实际上是通过_______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箜篌声的_______。

4.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箜篌声的_______和_______。

5.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通过_______的典故,进一步夸张地展现了箜篌声的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李凭箜篌引》中音乐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神话传说,间接表现箜篌声的优美动听。

B.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使音乐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C. 诗人直接描述了箜篌声的旋律和节奏,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音乐的变化。

D. 诗歌通过侧面烘托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箜篌声的无穷魅力。

2. 下列关于《李凭箜篌引》艺术特色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情感表达直接,语言平实无华。

B. 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C. 诗歌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使得意境深远。

D. 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李凭箜篌引》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案
以音乐为主题,通过描绘箜篌的音色和演 奏场景,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李贺的生平简介及文学成就
2024/1/28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李贺的生平及文学地 位,掌握《李凭箜篌引》 的主题、意象和艺术手法
2024/1/28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讲解、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诗
讲述了李凭作为唐代著名箜篌演奏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以及他对箜篌
艺术的贡献。
2024/1/28
03
《李凭箜篌引》的诗意和内涵
分析了《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内涵,以及诗中所表现的
李凭的高超演奏技艺和诗人的深厚艺术造诣。
24
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深入了解古代音乐文化
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我对古代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古代音乐的
阐述音乐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如祭祀、娱乐、教育等。
古代乐器简介
列举古代主要乐器,如琴、瑟、鼓、 箫等,并简要说明其演奏方法及音色 特点。
2024/1/28
12
箜篌演奏技巧简介
2024/1/28
箜篌的基本构造
介绍箜篌的外形、结构及各部分名称。
演奏姿势与基本手法
讲解演奏箜篌时的正确姿势及基本手法, 如拨弦、按弦等。
6
2024/1/28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7
原文朗读及录音欣赏
教师播放《李凭箜篌引》 的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024/1/28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 的韵律和意境。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 点评,教师指导。
8
逐句解读,理解诗意
2024/1/28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凭箜篌引》;能够分析并欣赏李贺的诗歌风格;能够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李贺诗歌的独特之处;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贺的诗歌魅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2.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分析;3.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认读;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3.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李贺及其诗歌地位;引导学生关注《李凭箜篌引》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展示个人才华。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李凭箜篌引》;3. 创作一首以“箜篌”为主题的诗歌,展示个人才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背诵《李凭箜篌引》的情况,以及对诗歌风格分析和创作练习的完成质量。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诗歌字词、意象、意境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箜篌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音乐之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李贺的生平等知识。

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和解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贺的诗歌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启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李凭箜篌引》全文。

李贺的生平介绍资料。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2.3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和解读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李贺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李凭箜篌引》的思考。

3.2 朗读与理解:分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3.3 文本分析与解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释其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运用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3.4 欣赏与创作: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进行小创作,如写一段赏析文字或绘制诗歌的意境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4.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4.3 学生创造力:评估学生在创作环节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

评价学生对诗歌意境的表达和描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料:《李凭箜篌引》全文。

李贺的生平介绍资料。

5.2 多媒体资源:相关的音频资料,如箜篌音乐的播放。

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

5.3 其他资源:古典文学鉴赏指导书籍。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凭箜篌引》全文。

1.1.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李贺的诗歌风格。

1.1.3 能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2.2 学会从诗歌的韵律、节奏等方面欣赏诗歌的美。

1.2.3 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进行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李贺的诗歌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1.3.2 学会欣赏并尊重不同的文学风格。

1.3.3 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1.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1.3 诗歌的意象和寓意的解读。

2.2 教学难点2.2.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2.2 诗歌的深层寓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2.3 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

3.2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3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赏析诗歌,引导学生模仿。

3.4 创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提高其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介绍李贺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诗歌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

4.3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4.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寓意,分享自己的见解。

4.5 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展示并互相评价。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5.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包括意象的运用、寓意的表达等。

5.3 知识掌握:通过测试或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 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中描绘箜篌声音的艺术手法。

3、感受诗歌所营造的奇幻瑰丽的意境。

4、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 790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 年)至元和八年(813 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当时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

三、文本解读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1)释义: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用吴地丝弦和蜀地桐木制作的箜篌,美妙的乐声使空旷山野上的浮云凝滞不动。

(2)赏析:“吴丝蜀桐”不仅写出了箜篌制作材料的精良,也暗示了乐音的优美。

“张高秋”点明了演奏的时间是在秋高气爽之时。

“空山凝云颓不流”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乐声之美妙,连浮云都为之凝滞。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1)释义: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就在这京城,李凭在弹奏箜篌。

(2)赏析:通过“江娥啼竹”“素女愁”的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李凭箜篌声的感人至深。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释义: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2)赏析:这两句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用“昆山玉碎”和“凤凰叫”来形容箜篌声音的清脆激越,用“芙蓉泣露”和“香兰笑”来形容乐声的婉转和优美,表现了箜篌声音的丰富多变。

4、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1)释义:长安城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2)赏析:“融冷光”写出了箜篌声的温暖和力量,“动紫皇”则表现出其影响力之大,连天帝都被打动。

5、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4篇

语文版必修二《李凭箜篌引》优秀教案 4篇

皆摹写声音至文,然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信然也。 清人方扶南:“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 琴》 5、教师设计主问题:这首诗美在何处?(学生讨论解答,教师启发,教师 小结) a、意象美——非人间 b、艺术美——想象奇特和用字奇特 【PPT5 展示李贺的《秋来》、PPT6 展示李贺的《罗浮山人与葛篇》和 PPT7 展示《李凭箜篌引》部分诗句】 c、情感美——矛盾 (教师通过相关材料点拨探究诗人的情感) 一个苦闷的诗人 李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之后,他的父亲李晋肃在边疆当过一名小官,还曾 做过陕县令,可见他既是“皇家子弟”又是“官宦后代”,但因家讳科考无名, 是皇族却沦落下僚,贫病交加,怀才不遇,对现实社会心如死灰,对失意人生满 怀悲慨,故刻意创作,志在业诗传后。 【展示 PPT8】 【展示 PPT9《致酒行》和《南园》(第五)】
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那么作者主要运 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五、小结:诗人李贺通过写听众们的反应,烘托了李凭箜篌乐曲“惊天地, 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及其弹奏技艺的高超。 六、课堂检测 1、对《李凭箜篌引》内容及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烘托音乐本身,赞美了李 凭的.精湛技艺。 B、诗歌意象驳杂,诗人又通过“啼、愁、泣、冷、寒”等表消极的词汇来 渲染悲伤清冷的气氛。 C、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色彩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 色彩。 D、诗歌主要采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的声音,突出了音乐强烈动人心 魄的艺术力量。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 2、阅读下文,思考该文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罗敷的美貌?并加以分析。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侧面描写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美好景象,培养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2)体味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升人生境界。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感悟。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阐述。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歌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深入剖析诗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8.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心得体会等。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设计:毕鸿鹏审核:高二语文组班级:组号:姓名:课前部分【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文本,理解文中词句,勾画疑难点。

2.用时40分钟左右,在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上思考合作探究题目,并形成文字答案。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用蓝色或者黑色笔作答,红色笔纠错)【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

【学法指导】课前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质疑对抗、小结归纳、反思感悟阅读诗歌常用方法:(1)诵读涵咏;(2)入情入境。

【重难点预测】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2.从表达技巧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知识链接】一、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高二语文组高考试卷对古代诗词的考查内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部分自学与存疑自学目标1、读懂诗歌内容;2、赏析诗人描写音乐的技巧;3、背诵全诗。

自学重、难点读懂诗歌和赏析技巧(一)自主学习1、知识回顾默写《琵琶行》对音乐的一段描写语句。

2、笔读原诗让我来抄写一遍《李凭箜篌引》,并用三两句话概括一下对本诗的第一印象。

3、资料阅读(1)作者、背景李贺,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2)解题李凭,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

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引,曲调的开头部分。

箜篌引,原是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此曲名命篇来写箜篌演奏。

4、结合书下注释精读原诗,我依旧有疑惑的地方是:(二)合作探究5、赏析李贺描写音乐运用的表达技巧,体会其高妙之处。

6、将本诗和《琵琶行》对比,体会两诗手法技巧与表达情感的异同之处。

7、本组问题汇总第二部分解惑与检测1、课堂笔记2、随堂检测听颖师弹琴韩愈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课题:——《李凭箜篌引》导学案姓名: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总结归纳。

情感与价值体会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

二、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是重点,学会用所学艺术手法描绘音乐是难点。

三、预习检测1.字音识记箜篌..( )女娲.( ) 神妪.( )2.词语解释吴丝蜀桐张.高秋:备注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石破天惊逗.秋雨:四、吟咏诗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五、课堂研讨探究:1. 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2.参加这场音乐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就你喜欢的听众表现做一番品味。

3.总结艺术手法六、拓展《赤壁赋》苏轼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七、写作迁移听《润》,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

提示: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八、积累(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主题:愁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6、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7、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九、作业:1.请用所学的方法,写一段50字左右的关于声音、味道、心情、情感的文字,化无形为有形。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十、学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美景,体会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

(2)了解诗人李贺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字词的释义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抒发。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4.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中的生僻字词,查找释义。

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诗歌解析4.1 教师对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读。

4.2 学生跟随教师,深入剖析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5. 欣赏与感悟5.1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心得。

5.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6.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7.1 学生背诵诗歌。

7.2 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8. 课后反思8.2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贺《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

学习重难点: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知识链接: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

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2、解题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预习案
1. 字词书写及注音。

kōng hóu()教()神yù()瘦蛟()
露()脚暴露()揭露()露()天
露()马脚露()头角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吴丝蜀桐张高秋()
(2)李凭中国弹箜篌()
(3)石破天惊逗秋雨()
(4)露脚斜飞湿寒兔()
3.翻译。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探究案
(一)整体感知
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
诗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1)
(2)
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一个方面)
内容:
(二)局部赏析:
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
默写:
2.运用了什么手法?
手法:
3.你感到哪些事物是有形的东西?用诗句中的意象回答
听觉方面(描绘):
视觉方面(抄写诗句):
4.读这诗句之前的四句诗,思考:
(1)前四句应该如何调整局序,意思才能更连贯:
调整后的诗句是:
(2)吴丝蜀桐指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代指:
想象:
(3)弹奏的环境是什么?(用诗中的一词概括)
环境:
(4)能表达乐声基调的是哪一个词(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基调:
5.赏析最后八句,演奏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无形的音乐的
(1)诗人借助了哪些事物来写演奏的效果?
答:
(2)通过这些事物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答:
三,表达效果赏析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除了正面描写音乐,更多的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试找出诗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至少找出两句)
答:
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声音的?
(要点提示: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创作方法等)
答:
检测案
(一)、课文练习
1、对“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A. 两句写乐声,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B.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张口欲笑的印象。

“香兰笑”虽写兰花之笑,实写兰花欲哭之笑,与前面带露的芙蓉表达效果一样,表示乐声悲抑。

C.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

D. 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2、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

B. 这首诗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C. 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 作者直接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名句默写
(1)诗中直接描写音乐的诗句是:
(2)女娲炼石补天处,。

(3)吴质不眠倚桂树,。

三,默写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