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合集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一、农村旅游开发模式和案例:1.乡村民宿模式:通过改造农民住宅,提供民宿服务,吸引游客到乡村体验当地生活。

如浙江西塞山村、福建土楼等。

2.农家乐模式:农民通过提供农家饭菜、农田采摘等农耕体验,吸引游客到农村度假休闲。

如旅沪农家乐村、北京怀柔九渡等。

3.特色农产品模式:发展农村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蔬菜、水果、绿茶等,吸引游客到乡村购买体验。

如广东阳江蓬莱水上市场、青岛崂山鳌山农产品市场等。

4.乡村演艺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演艺、传统文化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到乡村观赏文艺演出。

如四川老和山乡村大舞台、广西阳朔印象刘三姐等。

5.乡村体验模式:提供农业体验课程,如种菜、养鸡、制作面点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村生活。

如山东青岛葡萄采摘园、江苏无锡桃花村等。

二、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和案例:1.农业科技园区:在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广农业科技。

如浙江杭州千岛湖农业科技示范区、河南郑州航空港区等。

2.农业合作社模式:农民通过合作社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进行种植或养殖。

如江苏宿迁洛阳农业合作社、广西南宁吴圩大米合作社等。

4.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农民在特定领域建立专业合作社,共同种植或养殖,提高效益。

如广东阳江木材专业合作社、山东青岛菜花专业合作社等。

5.农业科技示范户模式:示范一种农业科技技术或种植模式,通过传播与培训帮助更多农户进行推广。

如江苏淮安水稻种植示范户、山西夏县苹果栽植示范户等。

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和案例:1.有机农业模式:在农村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如湖南常德有机茶园、陕西渭南有机葡萄基地等。

2.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在农村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结合旅游、康养等产业,推动农村综合发展。

如浙江舟山普陀山甘露寺农业生态园、广东潮州新太阳康养生态园等。

3.农田水利工程模式: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保障农田灌溉,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美丽乡村的创建模式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以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为目标的一种模式。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

一、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可以选择发展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文化传承模式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增强乡村的内涵和魅力。

可以建立文化活动中心、修缮古建筑、举办传统节庆活动等,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生态保护模式通过保护和修复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的生态品质。

可以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治理、垃圾分类等活动,改善乡村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四、民宿经营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民宿经营,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可以改造传统农居,提供舒适的住宿设施和农家美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农村体验。

五、农产品品牌模式通过打造乡村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建立品牌形象、开展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推动乡村农业的发展。

六、乡村旅游模式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可以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开展主题旅游活动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七、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通过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提升乡村的整体美观度和宜居性。

可以进行村容整治、改善道路交通、提供便民设施等,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八、休闲农业模式通过开展农业休闲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

可以开设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让城市人民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

九、特色小镇模式通过打造特色小镇,提升乡村的品质和形象。

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文化活动、产业布局等方式,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小镇。

十、乡村教育模式通过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可以修建教育设施、提供教育资源、培养乡村教师等,推动乡村教育的进步。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大模式”模式一:资源开发型对于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资产资源管理运营中的作用,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通过发包、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对集体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典型案例:泉林镇青龙庄村,充分利用位于青龙山脚下的地理优势条件,在原有山水、田园基础上,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先锋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大搞荒山绿化,成功创建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独特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牛羊遍地、野果满山遍野”的生态环境景观。

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桑树种植,并通过加工桑叶茶、举办“桑葚采摘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集体增收路径。

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8.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4.23万元,占比58.8%,村民销售收入和务工收入也显著提高。

模式二:资产盘活型结合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建立村级资产台账,摸清集体家底,对村集体闲置的办公场所、机井、大棚、农业设施、废弃的学校等资产,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利用,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典型案例:2022年,各村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梳理完善资产台账,认真核实资产现状,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利用。

苗馆镇剩余粮村将村闲置的机井进行修理维护,更换了抽水泵、维修了管道,通过公开对外发包,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450元;华村镇大崇义村将多个闲置旱藕池进行淤泥清理、损坏部分维修,公开对外发包,每年可为集体增收15000元;杨柳镇吴家庄村将村集体闲置的农机租赁给农户,每年可为集体增收8000元;苗馆镇蒋家河村村委会搬进新的办公场所后,原来的老村委办公院落闲置,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对老村委办公院落进行盘活利用,为集体增收22万元。

模式三:产业发展型围绕当地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结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拉长产业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促进村集体持续增收。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

乡村振兴十大经典案例一、产业兴旺案例: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镇杨楼村杨楼村位于徐州市丰县东南,下辖12个自然村。

近年来,杨楼村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为发展思路,围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逐步构建了以酥梨种植、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富民强村产业体系,实现了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互促共进。

二、生态宜居案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北部。

自20世纪80年代起,余村人靠着挖山开矿、办水泥厂富裕了起来。

然而,在“靠山吃山”的发展模式下,村里环境污染严重。

面对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现状,余村人意识到只有放下“金饭碗”,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乡风文明案例: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

近年来,东固畲族乡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还大力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打造“有文化底蕴的乡村”。

四、治理有效案例: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大湾村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

近年来,大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扶贫”模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蜕变。

五、共同富裕案例: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张家坡镇张家坡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近年来,张家坡镇以“强镇兴村”为目标,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城乡融合为路径,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转变。

六、人才振兴案例: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后洋村后洋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

近年来,后洋村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通过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

目前,后洋村已成功引进20多个创业项目,带动数百人就业增收。

七、文化振兴案例: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平乐村平乐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

平乐村将“洛阳牡丹甲天下”这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培育出“平乐牡丹画”这一文化产业品牌,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通过牡丹画产业发展,平乐村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赏牡丹、购买牡丹画作品,有力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创建十大模式

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创建十大模式
示。
建筑 、 古民居 以及传统文 化的地 区 , 其特 点是 乡村文 化资源丰
富, 具 有优 秀民俗文化 以及非物质文化 , 文化展示和 传承 的潜 力大 。
典型 : 河 南省 孟 津 县 平 乐镇 平 乐村 。
渔业开发型模 式。主要在沿海和水 网地 区的传 统渔区 , 其 特 点是产业 以渔业为 主 , 通 过发展渔业促 进就业 , 增 加渔民收 入, 繁荣农村经济 , 渔业在农业产业中 占主 导地位 。
典型 : 广 东省 广 州市 南 沙 区横 沥镇 冯 马 三 村 。
产 业发展型 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 等经济相对 发达 地区 ,
其特 点是产业 优势和 特色明显 , 农民专业合 作社 、 龙头 企业 发 展基础 好 , 产业化 水平 高 , 初 步形成 “ 一 村一品 ” 、 “ 一 乡一业 ” , 实现了农业 生产聚集 、 农 业规 模经营 , 农 业产业链条不 断延伸 ,
( 据《 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日报》 )
划》 突 出城 镇化要 体现生 态文明 、 绿色、 低碳 、 节 约集约 等要求 , 明确 提出将 “ 密 度 较高 、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 的集 约紧 凑 型开 发模 式成为 主导 ” ,人均城 『 建 设 用地严 格控 制在 1 0 0平 方米 以内 , 建
高 层 声 音
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创建十大
美丽 乡村怎么 建 ? 如何 支撑 乡村的产业 发展 ? 传 统 乡土 文 明怎么 保护发 展 ? 最近 , 农 业部归 纳并发布 了 中国美丽 乡村 十 大创建 模式 。 每 种美丽 乡村建 设模式 , 分别 代表某一 类型 乡村 在各 自的 自然 资源禀赋 、 社 会经 济发展水平 、 产业发展 特点 以 及民俗 文化传承 等条件 下建设 美丽 乡村 的成功 路径和 有益 启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一、经验借鉴(一)桐庐美丽乡村:设计先行,重点示范1、概述桐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距杭州城区约80公里,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

县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自然地形以“八山半水半分田”为主。

常住人口40.2万人,县城常住15万人,财政收入30.3亿元,地方财政17.19亿元。

桐庐区位与美丽乡村精品带2、特色经验⏹制定科学的定位与可操作的计划,实施“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战略。

⏹完善村庄导则与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

⏹将保护乡村地域生活方式的理念贯穿在设计-改造-管理的全过程中。

⏹挖掘文化内涵,注重细节塑造。

⏹凸显重点村打造示范样板,“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

桐庐美丽乡村现状图(二)安吉美丽乡村:产村联动,全面铺开1、概述安吉县位于浙江西北部,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距杭州约60公里,距上海和南京约200公里,是长三角经济区新崛起的一个生态经济特色县。

北倚天目山,森林覆盖率达71%,有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居全国首位。

2009年GDP159亿元,人均GDP5120美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1436元,高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319元,已连续多年增长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安吉区位与美丽乡村规划2、特色经验⏹从县域高度整合各类资源,县域全面展开美丽乡村建设。

⏹综合整治村庄环境与设施。

⏹注重乡村产业与本地要素的结合,培育“竹文化”等生态文明品牌。

安吉美丽乡村现状图(三)仙居美丽乡村:绿色农产,推广品牌1、概述仙居县隶属台州市,县域面积 2000 平方公里,人口 48 万,辖 700 个行政村,是浙江山区欠发达县。

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 77.2%,被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至杭、甬、温 2-3 小时。

2009 年仙居生产总值 82.9 亿元,财政总收入 9.3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976 元(低于浙江平均水平 303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落后临安和安吉 4-5 年。

生态环境部 美丽乡村 案例

生态环境部 美丽乡村 案例

生态环境部美丽乡村案例
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阳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2.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高淳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保项目,如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产业等。

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3.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项目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4.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5.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五华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这些案例表明,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全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全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1. 案例一:山西省壶口村壶口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以其壮丽的黄河壶口瀑布而闻名。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修建了民宿、农家乐等设施,打造出了独特的乡村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2. 案例二:浙江省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

乌镇以其古老的水乡风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在乡村建设中,乌镇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通过修复古老的街巷、打造特色民宿等举措,使乌镇成为了一个受到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3. 案例三:四川省雅安市贡嘎县贡嘎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地区。

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贡嘎县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了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贡嘎县还注重生态保护,积极开展生态农业,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案例四: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地区。

为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族文化,龙胜县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项目,如民族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

5. 案例五:河北省桥西区永华乡永华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地区。

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永华乡积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旅游业。

通过打造农家乐、农产品直销等方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乡村振兴。

6. 案例六:江苏省溧阳市洪蓝村洪蓝村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乡村地区。

为了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渔民文化,洪蓝村开展了一系列的渔民文化体验项目,如渔民歌舞表演、渔船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渔民的生活方式。

7. 案例七:山东省曲阜市孔庙村孔庙村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一个以文化旅游为主的乡村地区。

为了保护和传承孔子文化,孔庙村修缮了孔庙和孔府,打造了孔庙文化广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学习和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美丽乡村的十大创建模式
1. 生态乡村模式: 通过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乡村
景观,并鼓励农民从事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2. 休闲农业模式: 将农村地区转变为休闲、度假和娱乐的目的地,提供农民家庭农业、采摘果蔬、农家乐等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

3. 旅游特色村模式: 将传统农村转变为有独特旅游特色的村庄,如民俗文化体验村、手工艺村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4. 教育培训村模式: 在农村地区建设教育培训基地,提供农民
子女和城市居民的教育培训服务,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

5. 特色农产品模式: 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广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6. 文化创意村模式: 借助当地文化和历史遗产,打造具有创意
和艺术氛围的村庄,吸引艺术家、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交流。

7. 农民合作社模式: 组织农民合作社,集中农业生产资源,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8. 农业科技示范村模式: 在农村地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农
村现代化。

9. 互联网+农业模式: 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和农业商业化发展。

10. 乡村振兴模式: 通过综合利用农村资源,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范例。

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1.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

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

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

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

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

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乡村振兴 先进做法 案例

乡村振兴 先进做法 案例

乡村振兴先进做法案例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各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做法和措施。

以下是符合标题要求的10个乡村振兴先进做法案例:1. 安徽省泗县实施“一村一品”战略,通过发掘村庄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例如,泗县的黄鳝养殖、红薯种植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2. 江苏省扬州市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注重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通过改善农村居民住房、道路、环境卫生等方面,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吸引城市人口回流农村。

3. 四川省凉山州在乡村振兴中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和农家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4. 浙江省温州市积极推进乡村电商发展,通过建设电商服务站点、培训农民电商技能等方式,帮助农民将农副产品销售到城市和全国市场,提高农民收入。

5. 广东省潮州市实施乡村人才引进计划,吸引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

通过提供创业资金、创业培训等支持,吸引大学生、技术专家等人才回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6. 山东省临沂市实施农村产业扶贫工程,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村合作社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

例如,临沂市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养殖等产业,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7. 湖南省长沙县推行“绿色农业+旅游”模式,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农家乐等产业,提升农民收入。

同时,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增加收入。

8. 吉林省辽源市实施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9.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推行“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

通过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创业培训等支持,帮助农民工在家乡创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10. 河北省石家庄市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或企业进行农业生产。

十个乡村振兴的案例与特色

十个乡村振兴的案例与特色

十个乡村振兴的案例与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十个乡村振兴的案例和特色:1.韩家村,农产品深加工。

韩家村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将传统农产品如稻米和蔬菜进行深加工,生产出稻米酱油、蔬菜干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大禾坪,农村电商。

大禾坪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通过建设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让当地农产品走出乡村,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电商平台,农民能够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实现农产品的高效流通。

4.八里沟,特色乡村产业。

八里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通过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如草莓种植、红木家具制造等,在保留传统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5.温泉村,乡村休闲。

温泉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通过利用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建设温泉度假村和疗养中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6.东阳农谷,农村创业孵化基地。

东阳农谷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通过建设农村创业孵化基地,为农民提供创业培训、资源支持和投资机会,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7.古村落保护与开发。

中国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古村落,如安徽的西递、黄山,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通过保护古村落的建筑、文化和生态环境,开发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收益。

8.乡镇企业扶持。

在乡镇级别,政府可以通过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例如,广东江门市设立了乡镇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鼓励乡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9.乡村教育和文化保护。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也包括了教育和文化的传承。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学校和图书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使乡村成为文化遗产的宝库。

10.生态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 生态宜居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生态宜居典型案例体现了中国在推动乡村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方面所做的努力。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1. 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这个项目位于四川,通过对传统酒坊的改造,不仅保留了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还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2. 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成都的这个项目通过优化和扩建原有农舍,尊重了乡村原有的建筑形式与田园景观,同时提供了阅读、集会和村党群办公场所,增强了社区功能。

3. 田园东方二期项目:无锡的这个项目关注于基础设施建设与商业发展的协同,旨在打造一个完整的乡村发展模型示范。

这些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保护和利用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来创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它们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践的典范。

和美乡村建设十大案例

和美乡村建设十大案例

和美乡村建设十大案例案例一:生态旅游型桃花村的蝶变。

桃花村以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村里有不少荒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后来,村里有人灵机一动,这漫山遍野的桃花开起来多美啊,为啥不搞生态旅游呢?于是,大家齐心协力。

先把村里的环境好好整治了一番,垃圾没了,河道清了。

然后修了几条漂亮的步行道,直接通到桃花林深处。

村里还鼓励村民开农家乐,做一些桃花相关的特色美食,像桃花糕、桃花酒。

慢慢的,游客就多起来了。

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那真是人山人海。

村民们的收入也蹭蹭往上涨,年轻人也开始回来创业,桃花村就这么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案例二:特色农业引领葡萄沟的甜蜜致富路。

葡萄沟,听名字就知道这地方葡萄是主打。

这里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葡萄,可是以前就是小打小闹,种出来的葡萄也就是自己吃或者拿到集市上卖点小钱。

后来,村里的几个能人联合起来,成立了葡萄种植合作社。

他们引进了新的葡萄品种,还学习了科学的种植技术。

什么滴灌啊、搭架的新样式啊,都用上了。

而且,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卖葡萄,还搞起了葡萄深加工。

葡萄汁、葡萄干,还有葡萄酒,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葡萄沟的葡萄产业那是越做越大。

现在,葡萄沟的村民靠着葡萄过上了甜蜜的生活,家家盖起了小洋楼。

案例三:文化传承带动古窑村的新生。

古窑村有着几百年的制窑历史,以前村里到处都是古老的窑洞和废弃的窑址。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制窑业慢慢衰落了。

但是,这个村子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遗产。

村里开始收集那些古老的制窑工具,修复窑址,还请老艺人回来教年轻人制窑手艺。

同时,把古窑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

游客可以到村里来参观古老的制窑过程,还能亲手体验一把做陶器的乐趣。

古窑村还开发了一系列带有古窑文化元素的纪念品,像小陶俑、窑变花瓶之类的。

这样一来,古窑村既传承了自己的文化,又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子重新焕发了生机。

案例四:产业融合型田园综合体之稻香村。

稻香村可不只是有稻香哦。

这个村子原本就是以种水稻为主,传统的农业模式收益有限。

乡村振兴五方面案例

乡村振兴五方面案例

乡村振兴五方面案例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改革创新和综合治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下面列举了10个乡村振兴的案例,涵盖了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

1. 案例一:山西省孝义市发展“脱贫农民+乡村旅游”模式孝义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将脱贫农民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

2. 案例二:江苏省宜兴市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宜兴市通过引入电商平台和培育电商人才,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电商平台还带动了物流、仓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乡村经济的繁荣。

3. 案例三:四川省乐山市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乐山市通过对农村土地进行整治,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

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4. 案例四:浙江省温州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温州市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节、开展民俗活动等方式,努力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提升农村文化内涵,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5. 案例五:福建省漳州市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漳州市通过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通过品牌的打造,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农民收入得到提高,乡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6. 案例六:广东省阳江市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阳江市通过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

通过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卫生厕所等措施,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乡村振兴。

7. 案例七:河南省南阳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南阳市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发展枸杞种植、养殖业、茶叶产业等特色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8. 案例八:山东省寿光市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寿光市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动农村的科技创新。

美丽乡村经典案例

美丽乡村经典案例

美丽乡村经典案例美丽乡村是指在农村地区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传统文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手段,使农村地区更加宜居、宜业的发展模式。

在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

下面将介绍几个成功的美丽乡村经典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位于浙江省桐庐县的古村落千岛湖。

千岛湖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泊之一,以其清澈的湖水和风景如画的山水著称。

在该地区,有一些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如姚村、李村等。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传统建筑、改善村庄环境、扶持当地传统文化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个案例是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的黄金海岸乡村。

黄金海岸是中国最美的海滩之一,这里有金黄色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海岛风景。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地政府致力于改善海滩和渔村的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

他们还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如海滨度假村、水上运动和海洋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度假和休闲。

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培育新的农村产业提供了机会。

第三个案例是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玛旁雍错乡村。

玛旁雍错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周围有美丽的雪山和草原。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地政府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藏族文化,修缮传统村落和宗教建筑。

他们还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如藏族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和佛教文化体验等。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提升了藏族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生活水平。

这些案例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产品和旅游项目。

居民应该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活动。

只有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美丽乡村的梦想。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案例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案例

浙江乡村振兴十大模式案例第一种模式是“美丽乡村”模式。

美丽乡村是浙江乡村振兴的核心概念之一,浙江省立足于本地特色,通过建设精致美丽的乡村环境来吸引人才和游客。

例如,浙江省建设了一批风貌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修复传统建筑、改善环境卫生、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二种模式是“农村智慧化”模式。

浙江省通过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应用,提升农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例如,浙江农村智慧化模式推出了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手机支付等新型服务方式,方便农村居民进行生活和经营活动。

以杭州为例,推出了“农村基层治理+大数据农村综合服务平台”的模式,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提供农村一站式服务,高效解决了农村居民的问题。

第三种模式是“特色农业”模式。

浙江省注重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例如,浙江省发展了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吸引了一批新型农民参与农业产业的发展。

同时,浙江省还注重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质量。

第四种模式是“产业扶贫”模式。

浙江省注重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例如,浙江省发展了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等产业,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同时,浙江省还注重搭建产业合作平台,鼓励富裕地区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带动贫困地区发展。

第五种模式是“特色小镇”模式。

浙江省通过布局一批“山水林田湖”特色的小镇,打造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

例如,杭州开发了“临安老街”、“莫干山”、“千岛湖”等特色小镇,发展了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节庆展览等产业,提高了小镇的文化氛围和发展吸引力。

第六种模式是“生态农业”模式。

浙江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

例如,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如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等,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比较好的几个案例

乡村旅游美丽乡村比较好的几个案例

1、休闲生态度假村的经典之作——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1.3独特的经营模式,“前店后园”的空间布局 (1)空间布局 ①体验交流场所:即通过具有参与性的乡村生活形式及特有的娱乐活动,实现城乡居民的广 泛交流。形式有:乡村传统庆典和文娱活动;农业实习旅游;乡村会员制俱乐部。 ②农产品交易场所:即向游客提供当地农副产品:产品销售(可采摘型果园、农产品直销点、 乡村集市);食宿服务。 蟹岛按照“以(农业)园养(旅游)店、以(旅游)店促(农业)园”经营思想,在布局上 采取“前店后园”的方式,“园”有种植园区、养殖园区、科技园区;“店”有可容纳1000人同 时就餐的“开饭楼”;四季可垂钓的“蟹宫”;综合性大型康乐宫;特色农家小院客房和仿古农 庄;各种动物观赏的“宠物乐园”;夏日室外冲浪的海景水上乐园、各类农家民俗表演、农业观 光、采摘、自捡生态蛋等项目。园塑造绿色的旅游环境,提供消费的产品,是成本中心,店是消 费场所,为园的产品提供顾客,是利润中心。前店后园的布局保证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与融合。
1、休闲生态度假村的经典之作——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1.5通过独特的项目特色与“农、游”合一的双渠道盈利模式,项目获得极佳的经营业绩 (1)蟹岛度假村具有农业、旅游双收入渠道,降低了风险并互相强化提高对方的收入,而绿色 蔬菜的价格是一般同类商品价格的4 倍以上,垂钓鱼类的价格也在市场价的4 倍以上,从外地采购 来的转卖商品的价格也在收购成本的3 倍以上。在种植业子系统中,农产品大部分被游客消费, 而现场消费导致了农产品运输成本的降低,使得农产品的促销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使得项目的 双盈利模式得以充分发挥效力。 (2) 2001 年蟹岛度假村为国家纳税200 余万元,2002 年增长到500 余万元; (3)尽管受到“非典”影响,2003 年的收入高达1.4 亿元; (4)到2008年,项目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年营业收入2.5亿元; (5)其土地分配上,90 %为农业用地,10 %为旅游休闲用地,但其收入中,70 %来自旅游,30 %来自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

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

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

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
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

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

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

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

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目前,永联村正在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

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
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