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二:取少量的“铜绿”加热,实验装置(如图乙)。

⑴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⑵装置中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⑶给试管中药品加热时,要先,后;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填“外焰”、“内焰”、“焰芯”);⑷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绿色粉末变成色,试管口有生成。

该实验总结出“铜绿”的化学性质为。

巩固练习某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对镁带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的步骤:⑴取一段用砂纸打磨好的镁带,用夹持,用酒精灯加热,当镁带燃烧时,移到石棉网的上方,其目的是。

⑵镁带燃烧的实验现象:发出,放出,生成白色固体。

⑶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镁带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和。

⑷小婧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同学查阅读料,获得如下信息:⑴氧化镁(MgO)白色固体;氮化镁(Mg3N2)淡黄色固体;⑵空气的主成分为:氮气(N2)、氧气(O2)等;⑶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大胆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的。

【继续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有色的固体生成。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

作业:教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课 题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课 型 实验探究 课时 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2、 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难点 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课前准备新课引入:氧气的用途很广,因此必须研究制取氧气的方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的溶解教学⽬标: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了解⾼锰酸钾、⾷盐、蔗糖、⾷⽤油、泥⼟分散到⽔中的现象。

2、讨论掌握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掌握溶液概念。

3、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为什么⾷盐、⾼锰酸钾、蔗糖在⽔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4、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发⽣的热量变化。

5、通过活动探究,了解⽔溶液与纯⽔的性质是不同的,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后⽔的沸点、凝固点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归纳、类⽐的能⼒和学习利⽤实验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法。

重点、难点:1、重点:溶液的基本特征,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溶液与⽔性质的不同。

2、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时⼀]第§-1 物质的溶解⼀、物质在⽔中的分解1、蔗糖、⾷盐、⾷⽤油、泥⼟在⽔中的分散:2、物质的溶解:⼀种物质的分⼦或离⼦均匀分散到另⼀种物质中的过程。

3、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可溶性的固体、液体、⽓体分散到⽔中均能形成溶液;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到⽔中形成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分散到⽔中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5、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要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如硝酸铵。

[课时⼆]⼆、⽔溶液的某些性质1、物质溶解于⽔中时,⽔的性质要发⽣改变:固体物质溶于⽔时,⽔的沸点升⾼,凝固点降低。

2、某些物质溶解于⽔中时,⽔的导电性会发⽣改变。

例如:⾷盐⽔能导电,⽽⽔则不能导电。

――原因:⾷盐⽔中存在能⾃由移动的钠离⼦和氯离⼦。

(⾦属导体能导电是⾦属中存在能⾃由移动的电⼦。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由移动的离⼦。

6.2 溶液组成的表⽰学习⽬标:1.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2.掌握⼀种溶液组成的表⽰⽅法;3.能进⾏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初步学会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导学案(全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全册)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

从而带领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展现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2、讨论结束有小组共同展示讨论结果3、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完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学案(最新版)

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帮助人们科学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愚昧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2.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重点】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难点】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课前预习】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每个写两遍)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氧元素钙元素硫元素铁元素2.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富创造性的科学,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举世闻名的。

3.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带来了,为___ 带来了,还为带来了。

4.当前人类面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5.化学科学是一门极富魅力的科学。

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交流与讨论〗(1)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相对其他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这些危害又是如何造成的?〖观察与思考〗实验一加热碳酸氢铵实验中的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保存碳酸氢铵化肥要注意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钢铁的使用十分普遍,但世界上每年有将近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的钢铁因锈蚀而损失。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教学难点:化学科学的概念和理论。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室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特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体验化学科学的魅力。

5. 总结:强调化学科学在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知。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室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学生进行物质性质的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5. 总结:强调物质组成和分类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三章: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性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分子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性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分子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室用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发学生对原子和分子思考。

2. 讲解:介绍原子的结构、性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解释分子概念。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实践:学生进行原子结构模型的制作,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5. 总结:强调原子和分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1.3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第二章:我们生活中的化学2.1 空气与氧气了解空气的成分和氧气的作用学习氧气的制取和检验方法2.2 水的性质与净化掌握水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2.3 食物中的营养素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种类掌握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3.2 化学反应与能量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例子3.3 燃烧与爆炸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学习爆炸的原理和类型第四章:有机物的奥秘4.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4.2 糖类与脂肪学习糖类和脂肪的性质和作用了解糖类和脂肪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4.3 蛋白质的性质与功能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蛋白质的功能和食物来源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安全注意事项5.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原理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步骤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和主要应用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掌握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6.3 合金的性质与分类了解合金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合金的分类和应用领域第七章:酸碱盐与氧化物7.1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式和分类7.2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掌握中和反应的应用和判断方法7.3 氧化物的性质与分类学习氧化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分类和常见氧化物的性质第八章:化学与能源8.1 化石燃料与能源危机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和作用认识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和应对措施8.2 renewable energy and its application 学习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前景8.3 化学电池与电化学了解化学电池的原理和类型学习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第九章:化学与材料9.1 金属材料与金属冶炼学习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金属冶炼的方法和过程9.2 陶瓷与玻璃材料的性质与制法了解陶瓷和玻璃的概念和特点掌握陶瓷和玻璃的制法原理和工艺9.3 塑料与合成纤维的性质与用途学习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塑料和合成纤维的用途和环保问题第十章: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10.1 实验设计与方法选择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10.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学习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和图表表达掌握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理方法10.3 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补充和说明: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3)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4)学会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3.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4. 物质的用途:生活用品、工业原料、药物等。

第二章: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反应物、物、反应条件;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物、物、反应条件;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4.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工业生产、药物制备等。

第三章:氧气与臭氧1. 氧气的发现:历史、制法、性质;2. 臭氧的性质:制法、性质、用途;3. 氧气的用途:呼吸、燃烧、氧化等;4. 臭氧的用途:消毒、防护、环境保护等。

第四章:碳与碳的化合物1. 碳的性质: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单质碳:石墨、金刚石、碳纳米管等;3. 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等;4. 碳的用途:燃料、材料、化工等。

第五章: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1. 金属的性质: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金属的冶炼:电解、热还原、热分解等;3. 金属的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等;4. 金属的用途:建筑、电子、交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3. 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4.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基本概念。

2. 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2)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单质2. 第二课时:基本元素和原子结构(1)元素的概念和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2)原子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电子层3. 第三课时: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 第四课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5. 第五课时:溶液的概念和溶液的制备(1)溶液的定义和特点(2)溶液的制备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3.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4. 网络资源:化学相关网站、视频等。

六、第六课时: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1)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反应性(2)离子的形成与带电粒子的性质(3)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七、第七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的单质和化合物(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两种新的化合物八、第八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特点(2)烃:碳氢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3)烃的衍生物:含有氧、氮、卤素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九、第九课时:碳和它的化合物(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碳-60等(2)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3)碳的氢化物:甲烷、乙烷等(4)碳的卤化物:四氯化碳、四氟化碳等十、第十课时:生活中的化学(1)食物中的化学:营养素的种类与作用(2)日用品中的化学:清洁剂、化妆品等(3)环境中的化学:空气污染、水污染等(4)健康与化学:药物的成分与作用机理六、教学方法1.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过程。

(60页)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章节含习题)

(60页)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章节含习题)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

2.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3.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4.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乳化作用的运用。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溶解过程。

(2)溶液的基本特征。

2.难点:(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提问】1.以上图片中的物质从类别上看,属于哪一类物质?2.茶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不会分层?碳酸饮料呢?农药倒入水中为什么在使用时需要搅拌?【过渡】所有这些图片都是物质分散在水中的,这些也正是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一种混合物——溶液。

推进新课【设问】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吗?它们形成的混合物各有什么用途?【板书】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活动与探究】实验药品:高锰酸钾、蔗糖晶体、食盐、泥土、食用油。

实验内容:在盛有少量上述五种药品的五支试管中,加入约1/4试管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提问】经过实验,你观察到哪些现象?静置后的(1)~(5)支试管中的液体又有什么变化?【多媒体】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讲解】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将食盐投入水中后,水分子会将氯化钠晶体表面的Na+和Cl-解离出来,并扩散到水中,最终形成稳定的液体。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于水的过程都会和氯化钠的溶解过程一样呢?【多媒体】蔗糖溶解的微观过程【讲解】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当把蔗糖投入水中,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脱离蔗糖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最终形成稳定的液体。

【师生归纳】把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讲解】我们把物质分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水、蔗糖水等;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如:泥土、粉笔灰等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油分散到水里形成的混合物。

沪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 学习重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 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 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晶、石墨性质有什么不同的,不同的原
因,教师打比方介绍不同的物质有不同
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性质不同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学习任务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力
学生首先进行自学,然后组内进行交流
(三)系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出你的所得与困惑 六、效果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灰岩溶洞的形成 B. 海水蒸发 C. 山体雪崩 D. 玻璃
四、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 学生刚接触化学, 手帕,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从而带领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 学生从此刻起真正进入化学的学科殿堂,展现 习兴趣 化学的独有魅力。 (二)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所知道 通过讨论让学生初
A.密度 B.状态 C.气味 D.可燃性
5、“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这句话是( )A. 物理变
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 化学性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备注
老师把一根粉笔掰成两半,让学生观察粉笔的 先在课上调动学生
变化,把一张纸撕碎,让学生观察纸的变化, 的兴趣,做到兴趣
然后学生进行抢答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初三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思我学】议一议: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化学在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较突出的贡献?想一想:为什么说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举例说明。

查一查:仔细观察课本第8-9页上的8张图,结合相关资料,谈谈他们的主要用途。

【同步导学】一、评价要点1.知道:中国古代化学工艺著名成就:青铜器、钢铁冶炼、火药、瓷器。

2.知道:碳酸氢铵具有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3.知道:钢铁年产量的1/10因锈蚀而损失掉。

4.理解:探究铁生锈消耗氧气实验的原理。

5.了解:验证含硫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实验方法。

6.知道:佛莱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二、方法指引1.我国在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有哪些?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像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青铜器、春秋时期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比欧洲早1900年,战国时期,掌握了炼钢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制火药这两大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项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另外瓷器制造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

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

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

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2.简述研究化学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纵观历史,从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人类能源的来源全部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和特征1.3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分子的概念和特性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组成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概念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标准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概念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与特征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发展史掌握有机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2 有机物的结构学习有机物的常见结构和功能团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量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4.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定律掌握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和能量守恒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技巧掌握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规范5.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六章:空气与燃烧6.1 空气的组成学习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分数掌握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6.2 燃烧与灭火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掌握燃烧的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第七章:溶液与浓度7.1 溶液的概念与特点学习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溶液的组成和浓度表示方法7.2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学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溶液的稀释计算和操作技巧第八章:金属与非金属8.1 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冶炼和应用领域8.2 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第九章:酸碱与盐9.1 酸碱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酸碱的化学反应和中和反应9.2 盐的性质与应用学习盐的定义和分类掌握盐的化学反应和应用领域第十章:化学与社会10.1 化学与生活学习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掌握化学在饮食、健康、环保等方面的应用10.2 化学与科技学习化学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化学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应用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十一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1.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表示方法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不平衡11.2 化学反应的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和特征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类型第十二章:质量守恒与化学计算12.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实验验证掌握质量守恒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12.2 化学计算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计算技巧第十三章:有机合成与高分子材料13.1 有机合成的方法与技术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13.2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重要性第十四章:化学实验设计与安全14.1 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学习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技巧14.2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学习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掌握实验室安全规范和自我保护意识第十五章:复习与拓展15.1 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本册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巩固化学知识框架和重点内容15.2 化学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学习化学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重点:化学的定义、特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探讨化学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1.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和分类2.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

探讨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特点。

掌握物质的化学式和命名规则,培养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第三章:原子和元素3.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了解原子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培养运用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3.2 元素的概念和分类学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结构。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培养运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四章: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4.1 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掌握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和命名,培养运用化合物化学式和命名进行分析的能力。

4.2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学习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培养运用化合物命名和化学式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五章:化学反应和能量5.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探讨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条件,培养分析化学反应的能力。

5.2 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学习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关系,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掌握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计算方法,培养运用化学反应和能量进行分析的能力。

第六章:氧气和燃烧6.1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目录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6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9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9第1课时常用仪器介绍及基本实验操作11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13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15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16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6第2课时氧气的制法19第二节奇妙的二氧化碳21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性质和用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21第2课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24第三节自然界中的水27第1课时水的组成和利用27第2课时水的净化29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2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3第1课时微粒的性质33第2课时分子原子原子的构成36第3课时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离子39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41第三节物质的组成44第1课时化学式的意义、书写、命名、化合价44第2课时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47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9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50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54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57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57第2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59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61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62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65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69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学习化学对认识物质的特性及正确使用物质的作用。

(2)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4)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DOC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套)DOC

沪教初三化学教案全集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九级化学全一册教案沪教版

九级化学全一册教案沪教版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记忆化学反应的类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通过图表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区分不够清晰。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强调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区别,并通过更多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其次,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验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实验仪器时不够规范,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 化学反应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特点和条件。
过程:
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包括其要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等。
详细介绍每种反应的特点和发生条件,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或作用。
3. 化学反应案例分析(20分钟)
5. 学习方法拓展:
- 学生可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具体的化学反应案例,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 学生可运用实验法,通过设计并实施化学反应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 学生可采用讨论法,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深入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
1. 课堂评价:
2.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例如,在布置关于化学反应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问题解答或研究报告等。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要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实验操作规范性以及报告的撰写质量。通过认真批改和详细点评,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我在课堂上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学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

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与比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善于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1、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预习导航:1、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古代我国()的制造,()的冶炼与应用,()的发明,()的烧制都是举世文明的。

2、近代以来,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3、当前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的发展。

4、你能说出那些自然资源。

五、学习过程: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特征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仪器和基本操作,学会实验的现象观察、记录和思考分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1.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教案 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教案 1

【情景创设】步入化学的殿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与物质有关的美丽画卷.它将复备栏告诉你化学研究的内容:各种各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会发生哪些变化,是用什么方法来合成的?学习化学,你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学了化学,你会发现化学其实就在你身边.【明确学习目标】【交流预习内容】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铵加热后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哪些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教材P5铁生锈的实验中铁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有哪些?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新知导学】: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与、与、与等基础自然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 ,研究的工具是: ,研究内容是:二、合作、研讨与点拨(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活动一、1.蜡烛燃烧实验阅读教材P9“活动与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课本中的表格思考:复备栏(1)火焰上压白瓷板观察出现现象,分析原因是什么?(2)吹灭火焰后出现的白烟是什么?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3)“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灰”中含有哪些物质?2.物理变化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例如、都属于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例如、都属于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等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有上述现象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例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A.汽油挥发; B.木材做成课桌; C.食物腐败;D.钢铁生锈; E.樟脑丸逐渐消失; F.烧制陶器;G.汽油去油污; H.植物的光合作用; L.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是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 怎样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3.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例如,轮胎爆炸属于变化,火药爆炸属于___________变化.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复备栏【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九年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1.2 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化学研究的内容,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物质的组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2.2 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内容: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元素。

第三章:化学反应与能量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

3.2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掌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内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能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4.1 碳的性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碳的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碳的物理性质、碳的化学性质。

4.2 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碳的氧化物,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内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第五章:金属的化学性质5.1 金属的通性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5.2 金属的氧化物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氧化物,掌握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金属氧化物、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六章:溶液与溶解度6.1 溶液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组成、溶液的特点。

6.2 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练习与实践:P9 1 2 3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

3、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参与交流与讨论观点。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重点与难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概念的形成。

教与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讨论化学研究的对象。

提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为什么会生锈?焰火为什么如此艳丽?石灰岩洞是怎样形成的等。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介绍观察的内容: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与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形成烟或雾和放出气体,变化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等。

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边的蜡烛熔化、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蜡烛燃烧变少了,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

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变化:熔化-气化-燃烧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矿石粉碎酒精挥发海水晒盐食物腐败碘升华火药爆炸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活动探究:萄葡糖、砂糖、面粉的加热。

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

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学生讨论生产生活实际中产品的使用,了解物质的用途以及制备的重要作用,交流自己的看法。

化学史的教学:了解化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明、发现、成果。

交流与讨论:化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研究,是学习化学的最重要方法。

为了简便地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要使用化学符号。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2.了解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能进行区别;3.了解排水集气法的基本原理;4.简单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和污染防治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判断空气的组成;2.能区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3.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

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的愉悦,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善于交流与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培养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空气的成分,纯净物、混合物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积极发言的习惯。

一、探究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是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

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的气体,且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不相同的。

1.观察红磷燃烧现象;2.观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整理知识。

引出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讲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学生实验:“捕捉”空气的实验。

提问:怎样把一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只集气瓶中?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氮气和稀有气体讲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用途有所了解。

植物吸收氮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并讲解,讲述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和它在生产和科研中的用途。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形象、直观地了解稀有气体。

三、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提问: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被污染后空气会造成哪些危害?3.怎样防止空气被污染?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了解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小结: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呢?【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红磷的燃烧实验。

【问题引入】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比如小白鼠的缺氧实验)而不是用肉眼去看?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回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确认目标】这节课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问题讨论】描述氧气物理性质。

想一想,氧气有味吗?氧气溶于水吗?【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阅读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回答】二氧化碳【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这瓶氧气与前几瓶有何不同?瓶底铺少量的沙子(或少量水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将铁丝加热至红伸入集气瓶中。

描述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提问】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沙子(或水)?生成黑色固体的温度很高,掉到集气瓶底会怎样?【讨论】会引起集气瓶炸裂。

【回答】防止集气瓶炸裂。

【结论】此黑色固体的名称是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铁缓慢氧化生成的红色的氧化铁。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请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阅读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剧烈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问】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

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回答】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