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浪费: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部分地方存在着同质化竞争,不断重复建设产业集群,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2.创新不足:很多地方虽然建设了产业集群,但缺乏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面对市场的变化能力不强,导致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不够。
3.监管缺位: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存在一些乱象和不良竞争行为,导致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制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规划和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乱象,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作用。
2.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打击不良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加强合作和协调:不同地区的产业集群应该加强合作和协调,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发挥优势互补的效应,提高整体效益。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在我国也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和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
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
从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
这些集群一般形成了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城镇,浙江称之为工业化特色产业区。
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经济主要是一种民间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
从全国来看,这类企业集群也为数最多。
二是基于“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台地区的制造业正好面临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飞涨、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广东、福建、江苏省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邻近港澳、联接广州深圳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港台制造业的“工厂”。
三是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瓶颈与破解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瓶颈与破解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产业发展日益呈现出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三大趋势,其中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已成为三大趋势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省份都有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崛起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但各地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和不足,急需寻找破解之策。
产业集群的发展瓶颈政策瓶颈。
在各地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公共政策存在着诸多缺陷。
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不准确,采取“行政撮合”方式将许多企业“半自愿”地纳入集群,或以自身掌握的资源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呈现政策越位;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存在偏差,表现出对大企业的过分偏爱和对小企业的极度冷淡,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忽略软环境的培育和发展,呈现政策错位;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健全,表现为公共产品和服务体系不完善,难以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应有的服务功能,呈现政策缺位。
创新瓶颈。
传统产业集群的“低端锁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高端不足”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紧迫和最突出的问题,而破解上述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但我国产业集群创新还存在许多问题:集群创新机制不完善,多地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不突出、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缺乏创新人才,很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较低,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创新要素不足,产业集群创新涉及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创新在创新要素方面明显存在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生产要素不足,“电荒”“油荒”“民工荒”和土地紧缺现象已经在多地发生,成为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在很多产业集群内,社会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功能失衡,参与社会服务的中介机构积极性不高,难以为集群内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市场竞争和战略联盟提供有效服务;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凸显,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有根本性的转变,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过大,一些地区的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影响到一些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
我国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摘要: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地方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各地集群的发展中,日益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品牌、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分工和协作水平、市场秩序混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外部约束日益严重、园区建设过热等,因此各地必须要端正思路,重视集群本身的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集群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问题;对策产业集群是当前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国内的浙江、广东等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起了国内其他地区的纷纷效仿,形成了广泛的“集群热”。
产业集群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提高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即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品牌。
我国的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产业,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产品多数档次不高,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
集群内大多数企业都是在为国际品牌打工,许多产品大都是采取贴牌或者通过外国贸易公司出口到世界各地。
集群内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其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必然很低。
在义乌,一件衬衣的平均利润是2毛钱,一双袜子的平均利润是几分钱,一条拉链的平均利润还不到1分钱。
2.集群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内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隐患。
我国大部分产业集群是以对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
据调查,珠三角地区的各专业镇聚集的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绝大部分产业集群仍处于以仿制和贴牌为主的低级阶段,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来维持其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 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明确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同类产业企业相对集中并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形成一种紧密的产业网络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由于在同一产业领域内企业相对密集,相互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一些中小微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另外,产业集群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影响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制约了其长期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抵抗外部竞争,实现共赢。
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个人观点来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产业集群才能迎刃而解,迎接更大的发展挑战。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只有不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对产业集群发展能够有更深入、更灵活的理解,为其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以上就是基于指定主题的文章撰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业集群是一种以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外部遥散化经济效应。
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因为它可以促进产业的集约集聚,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各地均有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文就这些问题及其应对对策展开分析。
首先,产业集群发展存在政策不统一的问题。
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细则设立方面存在许多差异,而这些政策的不统一也影响到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因此,国家应该加大统一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的力度,制定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其次,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激烈竞争,也使得相关部门对产业集群的管理略显漏洞。
当前,政府应该从管理上介入产业集群,提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此外,产业集群发展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因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一,导致部分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紧缺,从而影响到集群发展整体水平。
因此,国家应当加大资源配置力度,稳定地方政府的支持,以促进各地产业集群的发展。
此外,产业集群还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缓慢,也影响了集群发展整体水平。
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投入,推动企业实施有效的创新战略,以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最后,产业集群发展也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
随着资源紧张,部分企业在招聘人员时无法得到满足,也影响了经济发展。
此外,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也限制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因此,政府应当加快人才储备,完善技术培训体系,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以便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因此,政府应该抓住机遇,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总之,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对策,要么是由国家发放的统一政策,要么是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充分利用资源和引进人才,即要统一政策,提供管理机制,重视资源的利用及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和策略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和策略引言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地域内的相关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关联形成的一个紧密的生态系统。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带之一,也致力于发展产业集群,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然而,中部产业集群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策略两个方面探讨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1. 缺乏核心竞争力中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相较于东部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相比东部地区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集群,中部地区的产业集群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创新和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2.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制造业为主,缺乏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这导致中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受限,无法形成更加完善和竞争力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3. 区域协同发展不足一些中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缺乏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机制,导致各个产业集群之间缺乏合作和协同。
这影响了中部地区整体的产业集群效应和竞争力。
4. 人才流失问题中部地区的一些产业集群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由于缺乏吸引力和发展空间,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倾向于流向东部地区或其他发达地区,这对中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制约。
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策略1. 提升核心竞争力中部地区应注重培养和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财政上的优惠,吸引先进技术和创新企业落户中部地区,从而提升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2. 优化产业结构中部地区可以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持。
通过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吸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驻中部地区,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形成更加多元化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
3.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应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制和合作。
政府可以积极推动各产业集群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打造协同开发的经济区域,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协同效应。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RESEARCHGUIDE总第183期2013年第1期SerialNo.183No.1,2013一、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从现阶段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来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中国产业集群虽然分布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及个别大城市。
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是集中在珠江三九州、长江三角洲、浙东南、环渤海等地区,这些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早,市场机制比较健全。
中国的产业集群以广东的专业镇(佛山陶瓷)、浙江的块状经济(义乌小商品)、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园区(宁波服装产业)为典型代表。
中国大多数产业集群不是集中在大城市,而是在城市的周边地区。
二是中国的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主要集中在轻工产业。
按照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产业集群分类,中国的产业集群除了以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外,基本上属于传统产业集群,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多是从事传统的制造加工业,主要是从事食品、纺织、制衣、五金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领域。
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在产品研发、自主品牌打造方面比较薄弱,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
三是中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企业为主,基本上是小企业集群。
在中国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重工业领域产业集群出现得较少,中国产业集群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而且大部分为个体、私营企业,有些甚至还具有手工作坊的特征。
二、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集群地区发展不均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产业集群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分布比较广泛,已成为区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来看,中国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及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在其他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分布较少,大部分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河南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展
河南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展近年来,河南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具有区域竞争优势。
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但总体来讲,河南的产业集群大多处于成长期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要采取措施来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制定科学的策略,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合作。
实现河南经济的快步发展。
标签:河南省产业集群问题对策0 引言产业集群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所在。
它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地区经济起飞核心力量与生产组织网络模式。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在产业性质上相似相近或相关,在发展空间上同属于(或接近于)某个特定行业的产业领域、相对高密度聚集、分工比较明细、依靠紧密或松散型产业链相互连接,由诸多大中小型企业形成的一种工业集聚形态。
国内外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1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的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河南产业集群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姿势,在河南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河南全省2006年底有产业集群388个,产业集群的企业单位数占全部工业的18.0%,工业总产值占37.1%,从业人数占35.0%,上缴税金占42.1%,产品出口额占37.3%。
产业集群在河南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燎原發展之势。
1.1 河南产业集群的规模分析从集群实现产值来看,工业总产值在2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56个,占14.5%,共实现总产值2755.3亿元,占61.2%;5—20亿元的有127个,占32.7%,共实现总产值1227.7亿元,占27.2%;1—5亿元的有205个,占52.8%,共实现共产值518.7亿元,仅占11.5%。
也说明了河南的产业集群以中小规模为主。
1.2 河南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分析河南产业集群分布集中,大多分布省辖市市辖区、中原城市群和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地区。
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现状 问题及影响
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现状问题及影响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现状问题及影响【摘要】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禀赋、地理位置等差异较大,开展经济的比拟优势也有所不同,造成各国形成不同的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如温州的服装业、大连的轮船制造业等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局部,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经济开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笔者结合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现状和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经济规模效应一、产业集群的背景和现状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将众多具有分工与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和等级的特定产业或者企业,以及与它们的开展息息相关的各种组织机构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聚集而形成的一个产业团体的组织形式,一般为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的经济概念,由迈克·波特在1990年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并论证分析。
同时,产业集群理论更是一种新型的区域开展理论,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要素禀赋、地理位置等差异较大,开展经济的比拟优势各不相同,造成各国形成不同的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如温州的服装业、大连的轮船制造业等。
总体来说,产业集群化分为五类: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等。
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对于充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企业生产本钱,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禀赋的比拟优势,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等,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产业集群较早,开展程度相差很大。
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比方天津、辽宁、广州、浙江等,环渤海工业区、珠三角工业区、长三角工业区等是重要的产业聚集地。
通过中小企业及相关的机构组织的连接,我国产业集聚对当地经济开展、产业机构调整转移和推动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较晚,工业化根底薄弱,产业集聚规模与一些兴旺国家如美国的硅谷等相比仍很落后,而且,我国国内的产业集聚的开展差异较大,有些问题如集聚人员素质低下、根底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急需解决。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hc360慧聪网纺织行业频道2004-06-11 09:23:50近日,旨在提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全省产业集群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市召开。
会上,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就广东乃至全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广东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不足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把广东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归结为三点: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
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
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群面临的紧迫问题。
产业扎堆缺乏差异性优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雪梅把产业集群分为外源型(外资带动型)和内源型(本土发展型)两大类。
她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复制群居链”现象突出。
1987年第一家台湾鞋厂在东莞投资生产,到1990年时已有400多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
但台商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里面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
当一个大型企业选择外迁,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小企业。
台资企业与内地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所导致的经济集群已成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尤其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通过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有关问题成因分析,提出我国政府应因势利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标签: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经济效益一、引言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近年来,产业集群所呈现的竞争优势备受关注,并成为企业、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对于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始于马歇尔“规模经济”的提出。
他将经济规模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并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导致的。
马歇尔还用随产业规模扩大而引起知识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的传播来说明产业集群这种现象。
在随后的研究中,中外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和深化,例如有的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有的从区域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角度。
著名的产业集群专家王缉慈则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角度来对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性做了更为详细的阐述。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一定的条件下,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效益也有下降的趋势,甚至还会跌破零变成负值,从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虽然单纯从经济学意义上说,企业集聚的优势作用是明显的,但是理论与现实总会有冲突。
特别是在我国一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的产业集群是由草根经济演化而来,或者是由外商直接投资而生成的外向型集群,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处在从以资源消耗而带动的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轨时期,我国的法制体系和诚信体系也尚不健全。
因此,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各种不经济的现象。
如果忽略了这些,就不能更好地了解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全景,也就无法制定出有实际成效的集群发展战略。
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产业集群已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沿江地区初具规模:成千上万个中小企业的崛起和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沿海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且吸引了大量外资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浙江沿海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集聚。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在某种空间和组织形式上相对密集地集聚,通过产业链条、技术链条和价值链条的有效衔接和协同发展互动,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产业链条断裂。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许多企业只注重自身的发展,忽视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衔接。
导致了产业链条的断裂,影响了产业集群整体的发展。
2.技术创新不足。
在一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缺乏紧密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导致了技术创新的不足。
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不够,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模仿和跟随的阶段,影响了整个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3.企业间竞争激烈。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
导致了资源和能力的浪费,也使得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4.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包括宏观政策、国际经济形势、市场需求等。
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二、解决建议1.加强产业链条的衔接。
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合作和协同,在产业链条中形成完整的价值链条。
鼓励企业之间开展产业链深度合作,推动企业在产业链条上做出互补和延伸,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2.建立技术创新合作机制。
中小企业应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建立技术共享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3.倡导良性竞争。
中小企业应转变发展观念,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扩大转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水平。
大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二 、大连产业集群发展 的概况 近年米 ,在省市各级政府 的大力推动下 ,大连的产业集群快 速发展 ,在集群数 量和集群规模 I l 都有了较大提升,产: 业集群也 正在逐渐成为大连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集 群数量和规模快速发展 。 截 止 目前,人连 市已经拥有升级重点产 业集群 1 9个 ,数量规模均居辽宁省第 一 名 。2 0 1 2年 ,大连 l 9 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 6 1 7 4亿元,位列全省首位, 同比增长 2 2 . 3 % ,占全市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 的比重达到 6 4 % 。在 1 9 个升级重点产业集群 中,高新区软件集群销售收入超
引言 大 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 是辽宁省最重要的港 口、 贸易、 _ T业及旅游城 市, 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 口城 市和开发开放条件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最 好 的 地 区 。改 革放 以来 ,凭借 着 优 越 的地 理位 置 、港 口优 势 和 政 策 优 势 , 大连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 十 五 ”期 间 ,地 区生 产 总 值 以年 均 1 6 . 1 % 高 速 增 长 ,位 列 东 北三 省 城 市第 一名 。作 为我 国蕈 工 业 的 主要 基 地 ,大连 的产 业基 础 雄 厚 ,拥 有石 油 、化 工 、装 备 制 造 、冶 金 、造 船 等 各类 大 型 企 业 ,经 过 多年 发 展 ,人连 已经 拥
财经研 究
大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 志
摘 要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 岛最南端 ,是辽宁省最重要 的港 口、贸易、工业及旅游城 市。经过多年发展 ,大连 已经拥有石化 、船 舶 、现代装备和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然而,在核 心产 业选择 、关联产业集聚、完整产业体 系建设等方面,大连都还存在很多不足 , 尚未形成 区域性 的产业集群优势 ,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及产 业发展方式有待提 升和转型。为此 ,文章分析 了大连产业集群发展中暴露 出 的 问题 ,并提 出了:科学制定规划;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补充,带动产 业集聚;依托工业 园区发展产业集群 ,加强集 群 间的分工与合作;提升 集群的 自主创新 能力等在 内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连 产业集群 产业升级与转型 基 金项 目:大连市社科规 划基金 资助 ( 2 0 1 2 d l s k y b l 5 4 ) ( ( 《 大连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分析 ) 。
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某个产业领域内具有分工合作、竞争创新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地城内的集中,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的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产业柔性集聚等特性的有机体系。
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产业集群特征的四个主要议题,接着分析了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提高我国产业集群的对策。
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因素分析;问题:对策1引言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中,大量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区域内企业之间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并结成紧密的合作网络的产业组织体系。
产业集群竞争力,本质上是描述产业集群的一种能力,强调一个产业集群相对于竞争对手(非集群的企业)在整个产业中的竞争地位与竞争能力。
它是一个产业集群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非集群的企业相比较所具有的能更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大的价值收益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竞争已逐渐从企业战略层面转向产业集群战略层面,产业集群凸显出的竞争优势日益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长期增长和繁荣的源泉。
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信息时代的到来,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培育和提升产业集群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产业集群特征的四个主要议题产业集群特征要素研究的多个侧面可以归结为四个主要议题,即空间集聚、社会文化环境、创新网络和相关机构的研究。
从这四个议题出发,我们可以很好地分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形成机理、创新机制、社会关系网络等热点,解释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集群中政府的角色等问题。
空间集聚主要是指相关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集聚,实现各种资源共享(包括基础设施共享、劳动力共享、信息知识共享),及其所产生的外部经济。
我国产业集群热背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仿冒,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还需要完善金融担保、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和配套服务,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瓶颈矛盾。
⑤实施品牌战略。
集群要保持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做大产业,更要做强企业,做响品牌。
优秀的品牌往往代表着一定的质量或其他特殊的性能。
对于那些以贴牌为主的集群,要推动企业从0EM方式向0DM方式(自主产品设计和营销)转变。
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扶持个别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领先企业加快企业品牌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由省级名牌到国家级名牌再到世界级名牌,逐步提升,然后发挥这些带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吸引更多企业投身到品牌建设中,在集群内形成一个品牌梯队。
⑥提高集群的外向度和开放性。
国际研究表明,集群关系的开放性和积极寻找大型外部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集群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说发展中国家的集群更加要强调不仅是集群内部企业之间联系,而且要强调它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的产业创新中心的联系。
因此我国区域产业及集群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加强本地企业的关系,但不能单靠纯粹的本地网络而忽视与全球化的互动,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在本地化关系与外部依赖性关系之间寻找自身发展的均衡点。
来保证集群学习能力和产业链的持续提升,这是我国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保持长久发展活力和优势的必然选择。
口参考文献:[1】AllanS.ca嘶e,200l,FmmintegmtedregionalcluBter:thechangingbasisofcompe.tition【J】.computersinIndustry,42;289—298.【2】JaYB.Bamey,nveadvantage;basedviewl.200l,Resource—basedtheoriesofcompet—itiveadvantage:Aten—yearrestm8pectivethesource—ba∞dview[J】.Joumalofmanagement,27:643—650.f3]梁志勇,刘勃言,郑国宏.产业集群“热”现象的冷思考[J].北方经济,2005,(02).144特区经济specialz叫eEc∞omy2008年3月[4】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5】王德禄.中国传统产业集群要升级【N].中国经济时报,2007—10—29.【6]魏后凯.警惕“集群热”后的隐患【J】.中国中小企业,2007,(10).【7】向希尧,朱伟民.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11).作者简介:张延斌(1965年一),男,辽宁兴城人,工商管理硕士,郑州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公司战略与市场营销。
龙岩市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龙岩市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目录引言 (1)一、产业集群的含义及其特性 (2)(一)产业集群的含义 (2)1.产业集群是企业、专业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集聚 (2)2.集聚在一起的是围绕同一产品的同行企业和相关机构 (2)3.聚集在一起的企业之间存在分工协作关系和同行竞争关系 (2) 4.企业间分工,集群企业内部一体化程度很低 (2)5.复杂稠密的社会网络,频繁的互动和知识交流 (2)(二)产业集群的特性 (2)二、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3)(一)提高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 (3)(二)促进创新 (3)(三)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进而使中小企业集群扩张 (3)三、龙岩市产业集群的现状 (3)四、龙岩市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4)(一)企业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4)(二)产品加工多于创新,技术含量低 (5)(三)企业规模小 (5)(四)知名品牌少,核心能力缺乏 (5)(五)已具备集群特征的产业链不完善,制约和牵制着企业集群的壮大发展 (5)(六)集群内企业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5)(七)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5)五、促进龙岩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举措 (6)(一)重视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 (6)(二)提升集群产业层次,促进集群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 (6)(三)积极建设区域品牌 (6)(四)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 (6)(五)政府要积极引导主导产业,促进集群龙头企业的发育和壮大 (6)(六)塑造信任、合作的集群文化环境 (7)六、总结 (7)致谢语 (8)参考文献 (8)龙岩市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引言目前,我国一些地区、以一个市,一个县,一个镇或一个村为范围,集中某种产品的社会化生产,在一定的空间里集聚,形成“块状经济”,即新经济地理学所谓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县一品”、“一地一品”的分工新格局,通过衍生、扩张、拓展为范围和影响更大的区域布局,从而带来集聚生产要素和释放规模经济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发展面临问题的深入剖析hc360慧聪网纺织行业频道 2004-06-11 09:23:50近日,旨在提升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全省产业集群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市召开。
会上,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就广东乃至全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广东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广东产业集群发展三大不足广东省副省长游宁丰把广东目前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归结为三点:一是产业集群多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创新能力与参与国内外竞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广东未能成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即高端道路集群的首选地,产业发展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隐忧。
二是企业的根植性与可持续发展、争当排头兵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近几年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逐步减弱,出现了部分企业向外迁移的现象。
三是产业集群内产业链的发展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不仅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而且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如何促进市场发育,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以大生产促进专业分工和合作,也是产业集群面临的紧迫问题。
产业扎堆缺乏差异性优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雪梅把产业集群分为外源型(外资带动型)和内源型(本土发展型)两大类。
她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分别存在不同的问题。
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有:“复制群居链”现象突出。
1987年第一家台湾鞋厂在东莞投资生产,到1990年时已有400多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材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
但台商企业只选择自己圈子里面的企业形成上下游交易合作关系,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
当一个大型企业选择外迁,往往会带走许多相关小企业。
台资企业与内地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仅仅是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
大多数台资企业将高附加值的生产留在台湾,接收订单、获取信息、产品开发、研制和试验以及销售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台湾,内地成为较单纯的生产加工地。
内源型集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集聚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提供低价格商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上,而通过提供客户独特而优异的价值和服务的“差异型竞争优势”明显缺乏。
抽样调查表明广东自主研发的企业比例不到40%,不少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较差。
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
在深圳,家具、钟表、服装、机械、鞋业、工艺六个传统产业都具有相当的经济规模,但只是产业扎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陷入“小而全”的困境,而配套企业吃不饱。
营造植根性催生集群如何加快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陈雪梅认为,广东目前的任务是实现中小企业由集聚向集群的转化,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
针对外源型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陈雪梅提出实现外商投资从集聚到集群的对策是,寻求区内各经济主体交流和互动的“胶”,促进区内外资企业与非外资企业的整合以增强地区性粘结,构建区域内学习型合作网络以提高集体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营造区域创新环境。
营造植根性是官方和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
陈雪梅说,什么地方生产要素发达,资本就会粘在那里。
这种粘力蕴藏在本地产业群之中。
在本地建立真正的产业群后,不仅吸引来的工厂会根植于本地,植根性好的企业集群会表现为一种区域品牌。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顾强指出,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嵌入性或植根性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绵绵不绝的发展潜力的关键。
顾强说,要营造植根性,就要强化技术创新,形成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品牌,为此需要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对整个生产经营体系进行重组和改造,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要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分工,形成弹性生产体系。
内部的精细分工是国际上成功产业集群的重要经验。
要加强与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的横向联结,形成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
要在集群中形成由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才能具有强大支撑作用。
要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自组织,制定和执行行业规范,限制企业之间的过渡竞争。
政府首要职能是打好基础在产业集群建设中政府应该怎样发挥作用?陈雪梅认为:政府的功能主要是引导和服务。
要从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入手,营造产业集群的氛围,整顿、规范市场。
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服务型的出口代理商、生产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集群发展机构,建立区域服务体系。
建立专业化市场,宣传区域品牌。
要培养和创造高级生产要素。
提升广东产业群的竞争力,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在各个专业化产业区根据职业特点举办培训和教育,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大学、科研院所的相关专业的联系。
顾强认为,要明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要以更为完整、科学、可行的产业集群政策替代简单的产业布局安排。
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首要职能是创造基础条件,消除任何阻碍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因素。
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简化手续、改革管理制度、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等。
要不断帮助集群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自组织体系。
建立法律、会计、仲裁、信息咨询、测试等方面的中介服务机构,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切实解决私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等。
广东当奋起直追产业集群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
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齐全的公共基础设施,可使企业降低配套成本,获得成本优势。
更重要的是,集群加剧了区域内企业间竞争,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大量的中介机构尤其是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汇聚起来,对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可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将促进各类专业市场的建立,实现大生产推动大流通,大流通促进大生产,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增强区域的竞争力。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等部门成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综合评价1999年—2002年我国8万多家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评出的2933家具有成长性企业中,前四名为:浙江914家、江苏543家、广东213家、山东207家。
按成长指数大小截取的前500家最佳成长性中小企业中,前四名为:浙江108家、江苏89家、广东39家、山东36家。
这说明广东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与江、浙两省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68个县(市)占全省83.3%的土地面积,但其创造的GDP却只有28%,占全省62.8%的人口仅创造了6.5%的财政收入。
在2003年全国2073个县级行政县(市)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我省仅10个县(市)入围,而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分别有27、21、21个县(市)。
这充分说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严峻现实。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已成广东的当务之急。
全国产业集群存在三大共性问题根据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调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顾强处长认为,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三大共性问题: 内在不足:中小私营企业贷款难,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经济基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
不少企业存在“一流设备、二流管理、三流产品”的现象。
环境制约:产业集群的内部环境较差,集群缺乏集体行动规则和规范。
许多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缺乏必然的产业联系,难以形成各种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
产业集群内部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缺乏,社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产业集群的外部约束日益严峻。
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同时,环境治理压力增强。
而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无疑给目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形成压力。
中国加入WTO给产业集群带来挑战,由于劳动力低廉,生产成本低,出口价格优势明显,我国不少产业集群面临反倾销的压力。
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我国许多集群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我国产业集群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的压力更大。
政府误区:目前,各种工业园区被视为产业集群的升级版,被当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抓手”。
而在依据本地特点构思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建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力教育培训机构等方面,则缺乏周全的规划与有效的行动。
一些地方还急于打造所谓本地名牌,不惜采取种种拔苗助长的行政措施,却忽视了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规律,不善于从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中发现机遇,培养本地经济特色。
链接:经济马赛克创造巨大财富据悉,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下,具有小企业、大协作,小产品、大市场,小集群、大作为特点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骨干力量,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财富是由遍布世界各地的“经济马赛克”——各种不同的产业集群区提供的。
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的高科技信息产业集群,使美国成为引领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而拥有硅谷的加利福尼亚州,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各国经济总量排名的第7位;意大利米兰与法国巴黎堪称世界时装业的两极,其每年纺织服装出口量达200多亿美元,主要是由66个集群区提供。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许多著名的产业集群。
美国有硅谷的微电子、生物技术、风险资本业集群,好莱坞的影视娱乐业集群,纽约的金融服务、广告、出版、多媒体产业集群,匹兹堡的新材料、新能源业集群,底特律的汽车设备及零部件集群等等;德国有法兰克福的化工业集群,慕尼黑的汽车业集群等等;我国有台湾新竹工业园电子业集群,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业集群和武汉光谷等。
虎门服装,古镇灯,石湾陶瓷,西樵纺织,顺德龙江、乐从的家具等等,组成了我省产业集群发展绚丽多姿的形态。
目前全省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30多个专业产业区,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经济规模达到20亿元的专业镇有130多个,有的镇达到100亿—150亿元。
中山古镇民用灯饰销量占全国的60%以上,大沥铝材产量占全国的40%,江门恩平麦克风占全国销量70%以上,西樵纺织企业近2000家,年交易额近200亿元。
目前广东以专业镇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正从珠三角地区向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展,云浮市云城的石材、潮州枫溪镇的陶瓷、汕头澄海的玩具、潮阳的服装和化妆品、茂名怀乡镇的竹编等也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