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表面粗糙度测试标准

合集下载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25.4/1000=RA举例:RMS64 = 64*25.4/1000= RA 1.6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 RA6.4RMS125 = RA3.2RMS64 = RA1.6RMS32 = RA0.8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0.025um;N2--0.05um;N3--0.1um;N4--0.2um;N5--0.4um;N6--0.8um;N7--1.6um;N8--3.2um;N9--6.3um;N10--12.5um;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粗糙度标准

粗糙度标准

日本粗糙度标准2009-03-06 10:11日本粗糙度标准日本图纸中粗糙度无数字标注的四个倒三角表示Rz≤0.8,Ra≤0.2;三个倒三角表示Rz≤6.3,Ra≤1.6;两个倒三角表示Rz≤25,Ra≤6.3;一个倒三角表示Rz≤100,Ra≤25。

若有数字标注,则数字直接表示Rz。

表面粗糙度与标准公差表2007-10-18 14:54分类:工作资料字号:大大中中小小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

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a)如图1所示,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 ,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即F1+F3+……+Fn-1=F2+F4+……+Fn图1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值Ra,就是在一定测量长度l 范围内,轮廓上各点至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算术偏差。

用算式表示为Ra=dx或近似写成Ra≈∙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图2),即RZ=图2 不平度平均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间距参数共有两个: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

而轮廓单峰间距,就是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综合参数只有一个,就是轮廓支承长度率tp。

它是轮廓支承长度np与取样长度l之比。

在原有的国家标准中,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其代号为V1、V2……V14。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1. 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 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 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直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25.4/1000=RA举例:RMS64 = 64*25.4/1000= RA 1.6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 RA6.4RMS125 = RA3.2RMS64 = RA1.6RMS32 = RA0.8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 ---- 0.025um;N2 ---- 0.05um; N3 ----- O.lum ;N4 ---- 0.2um;N5 ---- 0.4um ; N6 ----- 0.8um;N7 ---- 1.6um;N8 ---- 3.2um ; N9 ----- 6.3um;N10 --- 12.5um ;N11 ---- 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B 0601 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滑度)

B 0601  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滑度)

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滑度)定义和标识1. 概述这份日本工业标准详细说明下述各项的定义和标识:算术平均粗糙度、最大高度、十点平均粗糙度、轨迹光规则性的平均间隔、轨迹局部峰的平均间隔和轨迹承受长度比数,以上是工业产品表面粗糙度表示参数。

备注:与该标准相对应的国际标准如下:ISO 468-1982 表面粗糙度—参数、直数值和一般规则,这是用作解释所需要的。

ISO 3274-1957 轨迹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仪器——连续轨迹转换用的接点(记录针)仪器——接点轨迹法,M系统。

ISO 4287/1-1984 表面粗糙性——术语第1部分:表面及其参数ISO 4287/2-1984 表面粗糙性——术语第2部分:表面粗糙性参数的测量ISO 4288-1985 利用记录针仪器进行表面粗糙性测量的规则和程序2. 定义和符号用于该标准的主要术语如下面所作的定义。

每项术语之后的括号内为其符号。

(1)算术平均粗糙度的每一个算术平均值(R a)十点平均粗糙度(R z)、轨迹不规则性的平均间隔(S m)、最大高度(R y)、表面粗糙度轨迹局部峰的平均间隔(S)和轨迹承受长度比数(tp),上述是表示在一个目标表面随机取样每一部分的表面粗糙度的几种参数(以后称为“目标表面”)。

备注1. 一般对于目标表面来说,某一单独位置的表面粗糙度是不一致的,呈现为很大的离散性。

因此,为估计目标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必须确定测量的位置和总数,这样总数的平均值就可以被有效地确定。

2. 对于物体的测量,目标表面一点的评估值可以代表整个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2)轨迹曲线当一个表面被与其相垂直的平面截取时,这个表面被截取端就呈现出等高线(轮廓线)。

备注:在这种截取的情况下,如果该表面具有一般概念上的方向性,切割应该垂直于该方向。

(3)粗糙度曲线一条曲线被切割成任意长度的表面波动性元素,而不是如前面所述的通过相位补偿类型高通泸滤器方式的轨迹曲线波长。

(4)粗糙度曲线的截止值(λc)相对应于频率的波长使得相位补偿型高通滤波器的增益为50%(以后称为截止值)。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粗糙度对比Ra、Rz、RMS、国内外标准对照

1.轮廓算数平均偏差: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Yi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上五个最大轮廓峰高Ypi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轮廓谷底Yvi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是指在取样长度L内,被测轮廓的峰顶线与轮谷线之间的距离。

表征微观不平度高度特性的评定参数Ra、Rz、Ry的数值愈大则表面越粗糙。

在高度评定参数中,Ra的概念颇为直观,Ra值反应实际轮廓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的信息量最大,且Ra值用触针式电动轮廓仪测量比较容易。

因此对于光滑表面和半光滑表面,普遍采用Ra作为评定参数。

但受测量仪器的限制,极光滑和极粗糙的表面不能用Ra评定。

评定参数Rz的概念较为直观,Rz值通常用非接触式的光切显微镜测量。

但Rz值只反应取样长度内峰高和谷底的十个点,不能反应峰顶的尖锐和平顿的几何形状特性,因此Rz值不如Ra值反应得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评定参数Ry的概念简单,Ry值得测量方便,但Ry值不及Rz、Ra值反应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全面。

Ry值与Ra、Rz值连用控制微观不平度的谷深用来评定某些不允许出现较大加工痕迹和受交变应力作用的表面。

RMS值实际就是有效值,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平方的平均值的平方根。

因为RMS系统是英制单位一般的有:RMS*1000=RA举例:RMS64 = 64*1000= RA几个常用的如下:RMS250 =RMS125 =RMS64 =RMS32 =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N1--;N2--;N3--;N4--;N5--;N6--;N7--;N8--;N9--;N10--;N11--25um;日本表面粗糙度的老标准。

对应关系:▽:Ra25~;▽▽:~;▽▽▽:~;▽▽▽▽:~。

说明:上面的数值依次为:、、、、25S、50S、100S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的关系参考表 (单位:μm)表面状态雾状镜面镜状光泽面亮光泽面暗光泽面不可辨加工痕迹方向微辨加工痕迹方向可辨加工痕迹方向看不清加工痕迹微见加工痕迹可见加工痕迹微见刀痕可见刀痕明显可见刀痕Rz与Ra对比Rz100时相当于Ra25以下为对照表Rz2001005025Ra5025Rz1016254063 Ra1016。

日本表面粗糙度标准

日本表面粗糙度标准

日本表面粗糙度标准
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对于产品的质量控制非常严格,其中表面粗糙度标准更是重要的一环。

日本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都有相应的粗糙度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本文将介绍日本表面粗糙度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人士有所帮助。

首先,日本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制定了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标准。

例如,对于金属制品,日本制定了JIS标准,其中包括了对于不同材质、不同加工方式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而对于其他材质的产品,日本也有相应的标准,以确保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精度和质量。

其次,日本的表面粗糙度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制定自己的表面粗糙度标准时,都会参考日本的标准,以确保自己的产品能够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了解日本的表面粗糙度标准对于全球贸易和产品质量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日本的表面粗糙度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进步,对于产品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日本的标准化机构和相关行业协会都在不断研究和制定新的标准,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产品的发展。

最后,了解日本的表面粗糙度标准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日本的标准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国际要求。

而对于个人来说,了解日本的标准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和购买符合要求的产品。

总之,日本的表面粗糙度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贸易往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的表面粗糙度标准,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日粗糙度对照

中日粗糙度对照

平面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日本金属电铸(JIS标准)详细信息品牌:符合JIS标准型号:平面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价格:CNY 0最少订量:1のアラサ標準片は、加工方法、粗さの規格毎に20種類の製品があります大至可分为平面(主要加工平铣) 圆筒(主要加工车床),放电加工表面、铸造表面、气体切断表面,有气体溶断表面等等。

关于各个选定,参考请下面产品用途:型式加工法▽ ▽▽▽▽ ▽▽▽ ▽▽ ▽ 摘要Rmax 0.2S 0.4S 0.8S 1.6S 3.2S 6.3S 12.5S 18S 25S 35S 50S 100SRy Rz 0.2 0.4 0.8 1.6 3.2 6.3 12.5 18 25 35 50 100平面ペーパー仕上○ 2枚1組研削○ ○ ○ ○ ○ ○形削り○ ○ ○ ○ ○フライス○ ○ ○ ○ ○ ○正面フライス○ ○ ○ ○ ○ ○円筒外面研削○ ○ ○ 1枚丸削り○ ○ ○ ○ ○ ○ ○ ○ ○手仕上面ペーパー仕上○ ○ ○ ○ ○ 1枚ヤスリ仕上○ ○ ○ ○ ○教材用平面ペーパー仕上○ ○ ○ 1枚研削○ ○ ○形削り○ ○ ○ヤスリ仕上○ ○ ○FLATSURFACE(平面) P Rrms 5 2枚1組GROUND Rrms 6 12 24 58 95 265SHAPED Rrms 68 130 260 590 1200ENDMILLED Rrms 20 35 80 135 260 540MILLED Rrms 16 35 65 130 260 530CYLINDROCAL(円筒外面) GROUND Rrms 5 12 24 1枚TURNED Rrms 17 34 70 130 190 260 380 530 990ラップ仕上面▽ ▽▽▽▽ 1枚Rmax 0.2S 0.4S 0.8SRyRz 0.2 0.4 0.8放電加工面▽ ▽▽▽ ▽▽ ▽ 1枚Rmax 3.2S 6.3S 10S 12.5S 15S 18S 25S 35SRy Rz 3.2 6.3 10 12.5 15 18 25 35ガス切断A切断面 0.10m/m 0.12m/m 0.16m/m 0.25m/m 0.60m/m 1枚ガス切断B切断面 0.04m/m 0.05m/m 0.10m/m 0.12m/m 0.18m/m 1枚ガス溶断面A、B 溶断面 A 粗さ(R)スラグ(S) 2枚1組1級50S 2級100S 3級200S 1級 2級 3級 4級B平坦性(F)上縁の溶け(M)15m/m≦板厚≦25m/m 板厚>25m/m1級 2級 1級 2級 1級 2級 3級鋼板仕上面(塗装下)グラインダーRmax 25S 35S 70S 100S 2枚1組サンダー 12μ 16μ 26μ 36μ型式加工法▽ ▽▽▽▽ ▽▽▽ ▽▽ ▽ 摘要Ra 0.1a 0.2a 0.4a 0.8a 1.6a 3.2a 6.3a 12.5a番号 N3 N4 N5 N6 N7 N8 N9 N10平面研削Ra○ ○ ○ ○ 1枚平面形削りRa○ ○ ○ ○ 1枚平面フライスRa○ ○ ○ ○ 1枚平面正面フライスRa○ ○ ○ ○ 1枚円筒外面研削Ra○ ○ ○ 1枚円筒外面丸削りRa○ ○ ○ ○ 1枚日本原装进口,符合国际标准2. 回答人: 时间: 2008-08-01 13:12:19图纸上△、△△及△△△代表表面粗糙度是多少对应关系:△:Ra25~12.5;△△:Ra6.3~3.2;△△△:Ra1.6~0.4;△△△△:Ra0.2~0.0013。

日本表面粗糙度

日本表面粗糙度
最大高さ
Rmax
断面曲線を基準長さLを抜き取った部分の最大高さを求めてマイクロメートル(μm)で表わす。傷とみなされるような並はずれて高い山や深い谷のない部分から、基準長さだけを抜き取る。
十点平均高さ
Rz
断面曲線から基準長さだけを抜き取った部分において、最高から5番目までの山頂の標高の平均値と、最深から5番目までの谷底の標高の平均値との差の値をマイクロメートル(μm)で表わす。
表面粗さについて
表面粗さとは部品を加工したときの加工面の表面の
状態を示すものです。
同じ機械で加工しても、荒取り(一度に深く加工をする
送り速度が速い加工仕上げ加工で面の状態は
違ってきます。
しかしある機械ではどうしても超えられない精度が
あります。たとえば旋盤では、研磨盤のような研磨
した面は加工できません。
おおよその表面粗さを表します。
右は各、加工方法において表面粗さと相対コストとの関係を示したものです。
たとえば,表面粗さとして10μmより大きい値が許されるときは切削加工が適当であり、また1μm前後の仕上げ面が要求される場合は研削加工が経済的であり、さらに0.1μmにするためには、ラップ仕上げが経済的です。
ちなみに研磨する場合は三角記号の上にGを追記します。 このようにです。
表面粗さを10μm Rmaxとか1μm Raなどと数値で表示するためには、専用の表面粗さ測定機を必要とします。
そこで加工中の簡易的な測定のために図28に示す比較用標準粗さ試験片が用いらます。
これは、フライス盤用
これは旋盤用です。
爪の先で試験片と工作物を交互にひっかき 工作物と良く似た感触を受ける試験片の粗さが、
6.3z

N6表面粗糙度标准对比

N6表面粗糙度标准对比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一般是由所采取的加工方法和(或)其他因素形成的。

零件表面的功用不同,所需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不一样。

零件图上要标注表面粗糙度代(符)号,用以说明该表面完工后须达到的表面特性。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有3种: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内,沿测量方向(Y方向)的轮廓线上的点与基准线之间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指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最高峰顶线和最低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目前,一般机械制造工业中主要选用Ra。

Ra值按下列公式计算:Ra=1/l ∫t0|Y(x)|dx或近似为Ra= 1/n ∑|Yi|。

式中,Y为轮廓线上的点到基准线(中线)之间的距离;ι为取样长度
完整的三角形的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即机械加工的方法获得。

其数字代表了所要求表面光洁度的值(单位为微米)。

表面粗糙度外国与中国标准对照
N1--0.025um N2--0.05um N3--0.1um
N4--0.2um N5--0.4um N6--0.8um
N7--1.6um N8--3.2um N9--6.3um
N10--12.5um N11--25um
日本表面粗糙度标准的对应关系:
△:Ra25~12.5;
△△:Ra6.3~3.2;
△△△:Ra1.6~0.4;
△△△△:Ra0.2~0.0013。

上面的图形应该是反过来的。

日本表面粗糙度测试标准

日本表面粗糙度测试标准

日本表面粗糙度测试标准JIS UDC 003.62:621.7.015B 0601表面粗糙度,定义及表示-1994 JIS B 0601平成6年2月1日修正日本工业标准调查协会审议 (日本规格协会发行)日本工业规格 JIS表面粗糙度,定义及表示 B 0601-19941(适用范围这一规格是,作为表示工业制品的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最大高度、十点平均粗糙度、凹凸的平均间隔、局部山顶的平均间隔及负载长度率的定义,并且规定了关于表示。

备考这一规格的对应国际规格,如下所示。

ISO 468-1982 Surface roughness-Parameters, their values and general rules for specifying requirementsISO 3274-1975 Instrumen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by the profile method-Contact (stylus) instruments of consecutive profile transformation-Contact profile meters, system MISO 4287/1-1984 Surface roughness-Terminology Part 1: —————————————————————————————————————————————————————Surface and its parametersISO 4287/2-1984 Surface roughness-Terminology Part 2: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ISO 4288-1985 Rules and procedures for the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using stylus instruments2(用语的定义?记号在这一规格所用的主要用语的定义,如下所示。

B 0601 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滑度)

B 0601  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滑度)

表面粗糙度(表面光滑度)定义和标识1. 概述这份日本工业标准详细说明下述各项的定义和标识:算术平均粗糙度、最大高度、十点平均粗糙度、轨迹光规则性的平均间隔、轨迹局部峰的平均间隔和轨迹承受长度比数,以上是工业产品表面粗糙度表示参数。

备注:与该标准相对应的国际标准如下:ISO 468-1982 表面粗糙度—参数、直数值和一般规则,这是用作解释所需要的。

ISO 3274-1957 轨迹法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仪器——连续轨迹转换用的接点(记录针)仪器——接点轨迹法,M系统。

ISO 4287/1-1984 表面粗糙性——术语第1部分:表面及其参数ISO 4287/2-1984 表面粗糙性——术语第2部分:表面粗糙性参数的测量ISO 4288-1985 利用记录针仪器进行表面粗糙性测量的规则和程序2. 定义和符号用于该标准的主要术语如下面所作的定义。

每项术语之后的括号内为其符号。

(1)算术平均粗糙度的每一个算术平均值(R a)十点平均粗糙度(R z)、轨迹不规则性的平均间隔(S m)、最大高度(R y)、表面粗糙度轨迹局部峰的平均间隔(S)和轨迹承受长度比数(tp),上述是表示在一个目标表面随机取样每一部分的表面粗糙度的几种参数(以后称为“目标表面”)。

备注1. 一般对于目标表面来说,某一单独位置的表面粗糙度是不一致的,呈现为很大的离散性。

因此,为估计目标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必须确定测量的位置和总数,这样总数的平均值就可以被有效地确定。

2. 对于物体的测量,目标表面一点的评估值可以代表整个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2)轨迹曲线当一个表面被与其相垂直的平面截取时,这个表面被截取端就呈现出等高线(轮廓线)。

备注:在这种截取的情况下,如果该表面具有一般概念上的方向性,切割应该垂直于该方向。

(3)粗糙度曲线一条曲线被切割成任意长度的表面波动性元素,而不是如前面所述的通过相位补偿类型高通泸滤器方式的轨迹曲线波长。

(4)粗糙度曲线的截止值(λc)相对应于频率的波长使得相位补偿型高通滤波器的增益为50%(以后称为截止值)。

粗糙度对照表

粗糙度对照表
3、中国标准和美国标准的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光洁度)
中国新标准(粗糙度)Ra
美国标准(微米)Ra
美国标准(微英寸),Ra
▽4
6.3
8
320
窗体底端
6.3
250
▽5
3.2
5
200
4
160
3.2
125
▽6
1.6
2.5
100
2
80
1.6
63
▽7
0.8
1.25
50
1
40
0.8
32
▽8
0.4
0.63
25
粗糙度对照表
机械加工行业都对表面粗糙度对照表比较关注,整理出几种常见的粗糙度对照表以供大家参考:
1、新旧ISO粗糙度标准的粗糙度对照表:
ISO新标准粗糙度
ISO旧标准粗糙度
说明
Ra
Ra
各标准通用参数
Rz
显示在日本标准JIS中
Rz
Ry
参数定义已修改。原Ry仍显示在日本标准JIS、德国标准DIN中。
Rq
XW-10
60HRC
SPI(A3)
Ra0.02
S136
300HB
光洁度更低一级,但没有砂纸纹
718SUPREME
300HB
SPI(B1)
Ra0.05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3000#砂纸纹
SPI(B2)
Ra0.1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2000#砂纸纹
SPI(B3)
Ra0.2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1000#砂纸纹
不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2
▽3
▽4
▽5
▽6

表面粗糙度检测标准

表面粗糙度检测标准
3.3.2检验要求:在用比较样块对工件表面进行比较时,所选用的样块和被检查工件的加工方法必须相同,同时样块的材料、形状、表面色泽等应尽肯能的与被检查工件一致,判断的准则是根据工件加工痕迹的深浅来决定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图纸(或工艺)要求。当被检查工件表面的加工痕迹深浅程度相当或者小于样块工作面加工痕迹深度时,则被检查工件表面粗糙度一般不大于样块的标记公称值。
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且本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影响下道工序加工,才能紧急放行。
4.0职责:
4.1技术部负责相关检验标准的提供及在工件图纸中注明表面粗糙度要求。
4.2质保部负责对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的粗糙度按照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进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4.3仓库对采购物资质量负责,并配合质检部做好进料检验工作。
5.2.2.3检验合格的部件以“合格”进行标识,移交下一道工序。
5.2.2.4检验不合格的部件,质保部会同设计、模修等相关人员进行检讨,可接受的以“特采”进行标识,无法采用的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予以隔离。
5.2.2.5对于不合格项质保部开《不合格品纠正预防措施》,相关部门对问题点分析、纠正和预防,同时对预防措施进行确认。
XW-10
60HRC
SPI(A3)
Ra0.02
S136
300HB
光洁度更低一级,但没有砂纸纹
718SUPREME
300HB
SPI(B1)
Ra0.05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3000#砂纸纹
SPI(B2)
Ra0.1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2000#砂纸纹
SPI(B3)
Ra0.2
没有光亮度,有轻微1000#砂纸纹
不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3.2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

中日表面粗糙度对比

中日表面粗糙度对比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得。

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时,仅适用简化代号标注。

表示表面是用表示表面是用轧等。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或说明。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小圆圈,表示所有的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的要求。

注: 1.根据需要,可在粗糙度符号周边加入其他数值、符号(如图1)①a—Ra值;如Rz,Ry值,则在数值前加注Rz,Ry;②b—加工方法(包括表面处理);③c—取样长度(mm);④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⑤e—加工余量(mm);⑥f—其他粗糙度数值;其中:Ra—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z—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y—轮廓最大高度;(图1)精加工记号注:1.日本图纸中粗糙度分为有数字标注和无数字标注:①.无数字标注:当上表【2】中的粗糙度的取值恰好取表中的最大值时;②.数字标注:当粗糙度的值不等于最大值时,则需要在上方加数字标注。

2.图例,具体的数值参照表【3】(1).去除材料的加工面①.一般性表示(下图表示Rz≤6.3;Ra≤1.6)②.指定表面粗糙度时(下图表示Rz≤1.6;Ra≤0.4)(2).非去除材料的加工面①.一般性表示必须同时表示出表面粗糙度数值(下图表示Rz≤25;Ra≤6.3)②.若表面粗糙度可为100S以下时,可略去数值(下图表示Rz≤100;Ra≤25)(3).去除材料的加工面或非去除材料的加工面的任何一种都可以①. 25S以下即可时(下图表示Rz≤25;Ra≤6.3)②.指定表面粗糙度时(下图表示Rz≤12.5;Ra≤3.2)3.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指定加工方法。

则需在最右边的三角形,或者S 形延长线引出说明线。

图2中的G表示必须用磨床来达到粗糙度。

(图2)【3】.中日表面粗糙度对照表:m)R等级R新国标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S UDC 003.62:621.7.015B 0601表面粗糙度-定义及表示JIS B 0601-1994平成6年2月1日修正日本工业标准调查协会审议(日本规格协会发行)日本工业规格 JIS表面粗糙度-定义及表示 B 0601-1994 1.适用范围这一规格是,作为表示工业制品的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最大高度、十点平均粗糙度、凹凸的平均间隔、局部山顶的平均间隔及负载长度率的定义,并且规定了关于表示。

备考这一规格的对应国际规格,如下所示。

ISO 468-1982 Surface roughness-Parameters, their values and general rules for specifying requirementsISO 3274-1975 Instrument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by the profile method-Contact (stylus) instruments of consecutive profile transformation-Contact profile meters, system M ISO 4287/1-1984 Surface roughness-Terminology Part 1: Surface and its parametersISO 4287/2-1984 Surface roughness-Terminology Part 2: 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ISO 4288-1985 Rule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roughness using stylus instruments2.用语的定义·记号在这一规格所用的主要用语的定义,如下所示。

另外,记号,在各自的用语后面的括弧内表示。

(1)表面粗糙度在从对象物体的表面(以下,称为对象面)随机地抽样的各部分上的,作为表示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 a)、最大高度(R y)、十点平均粗糙度(R z)、凹凸的平均间隔(S m)、局部山顶的平均间隔(S)及负载长度率(tp)的,各自的算术平均值。

备考1.所谓一般的对象面,在各自的位置上的表面粗糙度不是一样的,而是通常表示相当大的误差的。

从而,为了求出对象面的表面粗糙度,其总平均值能象有效地推测那样确定测量位置及其个数是有必要的。

2.根据测量目的,能够在对象面的1 个位置以所求出值代表表面全体的表面粗糙度。

(2)断面曲线以与对象面成直角的平面切断对象面时,在其切口出现的轮廓。

备考这一切断为,一般说来有方向性即对于对象面在其方向成直角切断。

(3)粗糙度曲线从断面曲线,以位相补偿形高通滤波器除去比所定的波长长的表面波纹成分的曲线。

(4)粗糙度曲线的截止值(λc)位相补偿形高通滤波器对应增益成为50%频率的波长(以下,称为截止值)。

(5)粗糙度曲线的基准长度(l)从粗糙度曲线在截止值的长度抽样部分的长度(以下,称为基准长度)。

(6)粗糙度曲线的评价长度(ln)以一个以上包含在表面粗糙度的评价使用的基准长度的长度(以下,称为评价长度)。

评价长度的标准值为,规定为基准长度的5倍。

(7)滤波波纹曲线从断面曲线,以位相补偿形低能滤波器除去比所定波长短的表面粗糙度的成分的曲线[参照图1(a)]。

(8)粗糙度曲线的平均线(m)在断面曲线的抽样部分上对滤波波纹曲线以直线置换的线(以下,称为平均线)[参照图1(a)]。

(9)山在以平均线切断粗糙度曲线时,在其交叉点的相邻2点间的以粗糙度曲线和平均线构成的实体部分[参照图1(b)]。

备考关于粗糙度曲线,基准长度的起始及终止部分位于平均线的上侧的部分,认为是山。

(10)谷在以平均线切断粗糙度曲线时,在其交叉点的相邻2点间的以粗糙度曲线和平均线构成的空间部分[参照图1(b)]。

备考关于粗糙度曲线,基准长度的起始及终止部分位于平均线的下侧的部分,认为是山。

(11)山顶在粗糙度曲线上的最高的标高点[参照图1(b)]。

(12)谷底在粗糙度曲线上的最低的标高点[参照图1(b)]。

(13)山顶线通过从粗糙度曲线抽取基准长度中的最高山顶且与平均线平行的线[参照图1(b)]。

(14)谷底线通过从粗糙度曲线抽取基准长度中的最低谷底且与平均线平行的线[参照图1(b)]。

(15)切断能级和山顶线和粗糙度曲线交叉的与山顶线平行的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6)局部山粗糙度曲线的,位于两个相邻的极小点之间的实体部分[参照图1(c)]。

(17)局部谷粗糙度曲线的,位于两个相邻的极大点之间的空间部分[参照图1(c)]。

(18)局部山顶在局部山上的最高的标高点[参照图1(c)]。

(19)局部谷底在局部谷上的最低的标高点[参照图1(c)]。

图1 断面曲线、粗糙度曲线、平均线、基准长度、山、谷、局部山及局部谷的说明图。

3. 算术平均粗糙度(R a )的定义及表示3.1 R a 的定义3.1.1 R a 的求解方法 R a 是,从粗糙度曲线向其平均线的方向仅抽取基准长度,取这一抽样部分的平均线的方向为X 轴,纵向倍率方向为Y 轴,在以y=f(x)表示粗糙度曲线时,指根据以下方程式以微米表示所求出的值而言。

Ra=(1/l) ∫0l ∣f(x)∣dx这里,l :基准长度图2 R a 的求解方法3.1.2 截止值 求解R a 的场合的截止值为,一般从以下6种选取。

0.08 0.25 0.8 2.5 8 25 单位mm3.1.3 截止值的标准值 求解R a 的场合的,与R a 的范围对应的截止值及评价长度的标准值为,一般根据表1区分。

备考 R a 是,首先在设定截止值上求解。

在进行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指示的场合,因为在每次指定这一值是不方便的,一般使用在表1所示的截止值及评价长度的标准值。

3.2 R a 的表示3.2.1 R a 的标称方法 R a 的标称方法是,由下列产生。

算术平均粗糙度_μm ,截止值_mm ,评价长度_mm或_μm R a ,λc_mm ,ln _mm备考1.使用在表1所示截止值的标准值求解R a 的值,若位于表1所示范围的场合下,可以省略截止值的表示。

2.评价长度是截止值的5倍,也就是说,若使用在表1所示评价长度的标准值,可以省略评价长度的表示。

3.2.2 R a 的标准数列 在根据R a 表示表面粗糙度的场合,一般使用表2的标准数列。

2的数列。

3.2.3 R a 的区间表示 在有必要以在R a 区间表示时,与其区间的上限(表示值的大的方面)及下限(表示值的小的方面)相当的数值,从表2选取同时记录。

例1.上限及下限的截止值的标准值相等的场合 上限为6.3μm R a ,下限为3.2μm R a 时的区间表示,为(6.3~3.2)μm R a 。

在这一场合,作为截止值使用2.5mm 。

例2.上限及下限的截止值的标准值不等的场合 上限为12.5μm R a ,下限为3.2μm R a 时的区间表示,为(12.5~3.2)μm R a 。

在这一场合,意味着以截止值8mm 测定R a 的值既为12.5μm R a 以下,并且,以截止值2.5mm 测定R a 的值,也在3.2μm R a 以上。

备考1.对应于上限及下限有必要为同一值的截止值的场合,或在使用表1的标准值以外的截止值的场合,同时记录截止值。

关于例2,在对应上限及下限截止值为8 mm 时,表示为(12.5~3.2)μm R a ,λc8mm 。

2.对此所谓上限及下限的R a ,是以从指定的表面随机抽取数个位置的R a 的算术平均值,而不是每个R a 的最大值。

4. 最大高度(Ry )的定义及表示4.1 Ry 的定义4.1.1 Ry 的求解方法 Ry 为,指从粗糙度曲线沿其平均线方向抽取基准长度等,沿粗糙度曲线的纵向倍率方向测定这一抽样部分的山顶线和谷底线的间隔,以微米(μm )表示这一值的而言的(参照图3)。

图3 Ry 的求解方法备考 为了求解Ry的场合,因为没有看作有缺陷那样并且不一致的高山及低谷的部分,抽取基准长度等。

4.1.2 基准长度 求解Ry 场合的基准长度为,一般从以下6种选取。

0.08 0.25 0.8 2.5 8 25 单位mm4.1.3 基准长度的标准值 求解Ry 场合的,对应Ry 的范围的基准长度及评价长度的标准值为,一般根据表3的区分。

备考 Ry为,首先在指定上求解基准长度。

在进行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或指示的场合,因为在每次指定这一值是不方便的,一般使用在表3所示的基准长度及评价长度的标准值。

4.2 Ry的表示4.2.1 Ry的标称方法 Ry的标称方法,如下所示。

最大高度_μm,基准长度_mm,评价长度_mm或_μm Ry,l_mm ,ln_mm备考1.使用在表3所示基准长度的标准值求解Ry的值为,如位于表3所示范围的场合,能够省略基准长度的表示。

2.评价长度是基准长度的5倍,也就是说,如使用在表3所示评价长度的标准值的场合,能够省略评价长度的表示。

4.2.2 Ry的标准数列为了根据Ry表示表面粗糙度的场合,一般使用表4的标准数列。

4.2.3 Ry的区间表示在有必要以在Ry区间表示时,与其区间的上限(表示值的大的方面)及下限(表示值的小的方面)相当的数值,从表4选取同时记录。

例1.上限及下限的基准长度的标准值相等的场合上限为6.3μm Ry,下限为1.60μm Ry时的区间表示,为(6.3~1.60)μm Ry。

在这一场合,作为基准长度使用0.8mm。

例2.上限及下限的基准长度的标准值不等的场合上限为12.5μm Ry,下限为1.60μm Ry时的区间表示,为(12.5~1.60)μm Ry。

在这一场合,意味着以基准长度2.5mm测定Ry的值,既为12.5μm Ry以下,并且,以基准长度0.8mm 测定Ry的值,也在1.60μm Ry以上。

备考1.对应于上限及下限有必要为同一值的基准长度的场合,或在使用表3的标准值以外的基准长度的场合,同时记录基准长度。

关于例2,在对应上限及下限基准长度为2.5 mm时,表示为(12.5~1.60)μm Ry,l 2.5mm。

2.对此所谓上限及下限的Ry,是以从指定的表面随机抽取数个位置的Ry的算术平均值,而不是每个Ry的最大值。

5.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定义及表示5.1 Rz的定义5.1.1 Rz的求解方法 Rz为,指从粗糙度曲线沿其平均线方向抽取基准长度等,沿纵向倍率方向测定这一抽样部分的平均线,求出从最高的山顶到第5个的山顶的标高(Yp)的绝对值的平均值,和从最低的谷底到第5个的谷底的标高(Yv)的绝对值的平均值的和,以微米(μm)表示这一值的而言的(参照图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