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14.大地的变迁说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

14.大地的变迁说课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大地的变迁。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大地的变迁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变化的地表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以“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作为问题情景引出探究任务,激发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教材中安排了“猜想与假设、“寻找证据”、“思考与讨论”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感受和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同时通过思维碰撞,经探究推理认识到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了解化石的作用。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自然现象提出问题的训练,培养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2.通过对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的原因分析,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懂得收集证据,并能根据事实证据作出判断和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自然界有很多的奥秘。

2.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

通过一系列研究活动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猜测、分析、判断,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更进一步认识到地表在不断变化的事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懂得收集证据,并能根据事实证据作出判断和推理。

四、说教法: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五、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相关图片、化石标本、泥、沙、小石子、筷子、烧杯。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教师谈话:同学们,小伙伴们结伴去郊游,他们在哪里发现了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

媒体出示:贝壳是镶嵌在岩石里的照片。

科学猜想: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呢?原本就在那里的,还是后来才出现的?

教师引导: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有的学生也在爬山的时候发现过类似的贝壳,让其回忆贝壳是松散的还是镶嵌在岩石中的,由此可以排除后来出现的情况,得出猜测高山原本是海。

(二)活动:探究海洋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的原因

媒体出示:课本图片、化石标本。

布置任务:请大家认真观察。从图片或化石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质疑: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山上为什么会有海底的物质?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年年长高呢?

媒体播放:“介绍地壳变化的现象”的视频。

(三)、阅读资料:漂移的大陆

(四)小结:

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七、说板书设计:

14.大地的变迁

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不合理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