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料含水率试验记录

合集下载

土的含水率(烘干法)

土的含水率(烘干法)

土的含水率(烘干法)一、目的要求:土的含水率是土在105—1100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含水率为土的天然含水率。

试验的目的: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试验方法适用范围(1)、烘干法:室内试验的标准方法,一般粘性土都可以采用。

(2)、酒精燃烧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的含水率。

(3)、比重法:适用于砂类土。

三、仪器设备烘箱:采用电热烘箱;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其他:干燥器,称量盒。

四、试验操作步骤(1)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 50g,放入质量为m0的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1,精确至0.01g.(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温度105——1100C的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

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0C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m2为,精确至0.01g。

五、计算1、本试验记录格式含水率试验记录表试样编号土样说明盒号盒质量(g)盒加湿土质量(g)盒加干土质量(g)水的质量(g)干土质量(g)含水率(%)平均含水率(%)(1) (2) (3) (4)=(2)-(3) (5)=(3)-(1) (6)=(4)/ (5) (7)2、计算含水量要求:(1)干土质量计算至0.1%;(2)本试验需进行2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含水率(%)允许平均差值(%)5以下40以下40以上0.3≤1≤2。

碎石试验记录(行标)+含水率

碎石试验记录(行标)+含水率
4.压碎值指标测定仪5.XK3100B2型电子计重/计数秤
次数
试样质量
m0(g)
压碎后筛余质量
m1(g)
压碎指标(%)
δe=
m0-m1
×100
平均值
m0
1
2
3
审核人:试验人:
八、含水率
烘干间隔
烘干时间
称量质量(g)
称量质量之差(g)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结论:
依据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试验条件
温度:℃
仪器设备:1.101-2型电热鼓风干燥箱2.XK3100B2型电子计重/计数秤3.方孔筛
4.YP20001型电子天平
编号
4.75mm筛筛余试样质量
m1(g)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
m2(g)
泥块含量%
ωc,L=
m1-m2
×100
平均值
m1
1
2
五、含泥量
烘干间隔
原样烘干时间
称量质量(g)
称量质量之差(g)
4.YP20001型电子天平
编号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1(g)
含泥量%
ωc=
m0-m1
×100
平均值
m0
1
2
六、针、片状颗粒含量
依据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试验条件
温度:℃
仪器设备:1.针状规准仪、片状规准仪2.XK3100B2型电子计重/计数秤
第三次
第四次
结论:
依据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砂原始记录

砂原始记录
奉化环球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试验室
砂试验原始记录(1)
代表数量:规格:产地:编号: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
颗粒量
第一次g
第二次g
累计筛余平均(%)
试样质量
G(g)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
筛孔尺寸
mm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其中:含水率ωwc= ×100%表观密度ρ=( -αt)×1000堆积密度ρL= ×1000
(2)空隙率νL=(1- )×100%=其中:ρL为堆积密度,ρ为表观密度。
(3)氯离子含量ωcl= ×100%(4)贝壳含量ωb= ×100%-ωc
复核:试验:
试样总量
m1(g)
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
m2(g)
水+瓶+砂样
总质量
m1(g)
容量筒+砂样
总质量
m2(kg)
AgNO3浓度
(CAgNO3)(mol/L)
试样除去贝壳后的质量
m2(g)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
m3(g)
水+瓶
总质量
m2(g)
容量筒体积
V(L)
空白体积消耗
V2(mL)
含泥量
ωc
含水率
ωwc(%)
水温(℃)
堆积密度ρL
(kg/m3)
样品体积消耗
V1(mL)
贝壳含量
ωb(%)
修正系数αt
表观密度ρ
(kg/m3)
氯离子含量ωcl(%)
平均值
ωwc(%)
平均值ρ(kg/m3)
平均值ρL(kg/m3)

灌水法试验记录及含水率自动计算

灌水法试验记录及含水率自动计算

灌水法试验记录及含水率自动计算试验材料与设备:1.土壤样品:本次试验选择了一份黏土土壤样品。

2.灌水法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由一个容量已知的圆柱形容器和一个水平架构成。

容器上设有刻度尺,用于测量加水前后土壤所占据的容积。

3.秤:用于称量土壤样品及加入的水量。

4.砂钟:用于混合土壤样品和水。

试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样品,并称重得到土壤质量。

2.将土壤样品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直至土壤完全饱和。

这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水,然后混合后检查土壤是否变湿来判断。

3.将饱和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同时记录容器的初始容积。

4.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和质量。

5.加水后,等待一段时间,让土壤与水充分混合。

6.重复步骤4和5,直到土壤不再吸收水份,即水不再渗入土壤为止。

此时称重加入的水质量。

7.根据记录的容器初始容积和加水量以及加入的水质量,计算出土壤的含水量。

自动计算含水率:为了减少人工计算的误差,本次试验采用Excel进行自动计算。

在Excel中创建一个包含以下列的数据表格:1.时间: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时间。

2.水体积: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水的体积。

3.水重: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水的质量。

4.总水体积: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总水体积。

5.总水重:记录每次加水后的总水质量。

6.含水率: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出来的含水率。

在Excel中,设置公式来自动计算总水体积和总水重。

然后,使用公式`(总水重-干土壤重量)/干土壤重量`即可计算出含水率。

Excel会自动计算每次加水后的含水率。

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的含水率可以得出土壤样品的含水量。

试验结束后可以绘制一张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土壤的水分吸收情况。

本次试验的结果可以为土壤含水率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相关工程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同时,采用Excel进行自动计算可以减少计算误差,提高实验效率。

总结:通过灌水法试验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土壤的含水率。

在试验中采用自动计算方法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减少误差。

混凝土试验室记录表

混凝土试验室记录表

安定性 细 度 (%)
试饼法/ 雷氏法 负压筛/ 比表面积
年 月 II
年 月日
年 月 II 年 月 II
平均值
评语
B
试验单位 (章) : 年 月
集注
试 验 人: 公司试验室用表
市 核人」
技术负责人:
第 1 页共 1 页 乌苏市建工混凝土制品有限 -1-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原始记录
试验编 号
出 厂日期
压 碎指标(%)
方孔筛筛孑就长
(nm)
标 准颗粒 级配范 围累计筛余 (%>
累 计筛余
试 验编号
试 验日期
代 表批量 试验温r 湿

年 月 11
%
试验结果
试验项目 表观密度
标 准要求 试验结果
松散堆积密度 (kg/in)
紧密堆积密度 Ckg/tf)
含水率 (%)
吸水率 (%) 硫酸盐硫化物
(%)
碱活性
试 验编号
种类
产地
主要仪器设备
筛孔公称直径
(mm)
(方孔筛筛孔边

长)

分筛余卷

(g>
分计筛5 1
(%)
累计筛分
(%)
试 验日期 密度等级 代 表批量 试 验温、湿度



%
() ( ) 底 细度模数
分筛余管
(g>
分计筛考
2
(%>
累计筛芳
(%)
平均累计筛余
(%)
平均细度模数
样筒重3
堆积密 度
筒重 (g)
紧密
堆积密

表观密 度

土力学试验报告

土力学试验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系专班学部业级号学生姓名一、含水率试验1、目的和合用范围本实验方法合用于测定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砂砾石、有机质土和冻土土类的含水率。

2、仪器设备1)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者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

2)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称量1000g,感量0.1g 。

3)其他:干燥器、称量盒等。

3、试验步骤1)取具有代表性试样,细粒土15~30g,砂类土、有机质土为50g,砂砾石为1~2kg,放入称量盒内,即将盖好盒盖,称质量。

称量时,可在天平一端放上与该称量盒等质量的砝码,挪移天平游码,平衡后称量结果减去称量盒质量即为湿土质量。

2)揭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内,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

烘干时间对细粒土不得小于8h,对砂类土不得小于6h,有机质超过5%的土或者含石膏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0~70℃的恒温下,干燥12~15h。

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放入干燥器内泠却(普通只需0.5~1h 即可)。

泠却后盖好盒盖,称质量,准确至0.01g。

4、结果整理1)按着下式计算含水率m 一m= s 100ms式中:——含水率(%),计算至0.1;m ——湿土质量(g);m ——干土质量(g)。

s2)试验记录格式3)精密度和允许差。

本试验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允许平行差值(%)0.3小于等于 1 小于等于 2含水率 5 以下 40 以下 40 以上盒号盒质量(g ) 盒+湿土质量(g ) 盒+干土质量(g ) 水分质量(g ) 干土质量(g ) 含水率(%) 平均含水率(%)(1)(2) (3) (4) = (2) - (3)(5) = (3) - (1) (6) = (4) / (5) (7)42040.4535.944.5115.9428.328.122040.5436.763.7816.7622.622.432040.6536.164.4916.1627.812038.8735.453.4215.4522.1试验数据记录表格1(1)(2)(3)(4) = (2) - (3)(5) = (3) - (1)(6) = (4) / (5)(7)盒号盒质量(g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水分质量(g )干土质量(g )含水率(%)平均含水率(%)42 3二、环刀法测土的密度试验1、目的和使用范围本试验方法合用于细粒土。

岩石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岩石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数据记录与整理
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岩石含水率、温度、压力等 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将试验数据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原因 编写试验报告,将数据记录与整理结果进行汇总和展示
试验结果分析
含水率数据统计
试验数据:记录表中的各项含水率数据 数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建议: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含水率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分析
含水率对岩石强度的影响: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岩石强度逐渐降低。
含水率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机制:水分在岩石中占据一定的孔隙空间,降低岩石的密实度,同时水分 还能与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削弱岩石的强度。
试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比不同含水率下岩石的强度值,可以发现含水率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具有明显 的规律性。
添加副标题
岩石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试验目的
03 试验步骤
05 结论与建议
02 试验原理 04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目的
确定岩石含水率
确定岩石含水率的意义:了解岩石含水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岩石的含水率,分析岩石的吸水性能和透水性能。 试验原理:利用岩石的重量和体积,计算岩石的含水率。 试验步骤:取样、称重、烘干、称重、计算含水率。
通过岩石含水率试验,可以了解岩石的含水情况,预测岩体的稳定性,为工程设 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试验方法的原理
岩石含水率试验的 目的是测量岩石中 水的含量。
试验原理基于水在 岩石中的存在形式 和吸附规律。
通过测量岩石的重 量变化,可以计算 出岩石的含水率。

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表

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表

试验编号 试验编号 试验编号 试验编号
颗粒级配
含固(水)量 ﹪
含固(水)量 ﹪
级别
掺合料2名称
试验编号
级别
水源
砂含水率测
检验 时间
含水 率﹪
试验编号
有害物含量 ﹪
石1含水率 测定
检验 含水 时间 率﹪
石2含水率 测定
检验 含水 时间 率﹪
掺合料1含水 掺合料2含水
率测定
率测定
外加剂1测定 含固
检验 含水 检验 含水 检验 (水)
混凝土搅拌质量记录表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GD2301033 0 1
总承包施工单位
浇筑区段 (轴线标高) 混凝土设计要求
水泥品种 及等级
砂产地
混凝土理 论配合比

水泥

石1
石2
掺合 掺合 外加 料1 料2 剂1
外加 剂2
试验编号 试验编号
出厂编号 颗粒级配
石1产地
试验编号
颗粒级配
石2产地 外加剂1名称 外加剂2名称 掺合料1名称
时间 率﹪ 时间 率﹪ 时间 量﹪
外加剂2测定
检验 含固(水) 时间 量﹪
搅拌时间
水 水泥 砂 混凝土施
石1
石2
掺合 掺合 外加 外加 料1 料2 剂1 剂2
从时
分至
时 分 工配合比
时间
混凝土坍落度记录
坍落度设计值 (mm)
坍落度实测值 (mm)
各龄期抗压强度记录
(MPa)
混凝土抗渗
R1 R3 R7 R28 试验结果


日时分


日时分

砂石含水率试验记录

砂石含水率试验记录

砂石含水率试验记录实验目的:测定砂石中的含水率,为砂石的使用提供依据。

实验设备:1.砂石样品;2.称量计;3.烘箱;4.烧杯;5.高温酒精灯;6.温度计;7.干燥器。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砂石样品,用天平准确称量,并记录下质量。

2.将砂石样品放入烘箱中,在常温下使其干燥。

干燥时间根据样品的大小和含水量的多少来决定,一般为24小时。

3.检查烘箱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并保持稳定。

通常温度设定为105℃。

4.将干燥后的砂石样品取出,并立即放入干燥器中。

注意,此时样品应尽量避免与潮湿空气接触。

5.将砂石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将温度设定为105℃,并将样品加热至恒温下持续一段时间,直至样品中不再有显著的质量变化。

6.将砂石样品取出,并迅速放入烧杯中。

再次使用天平准确称重,并记录下质量。

7.将称重后的砂石样品继续加热,直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

8.将最后一次称重的质量记录下来,作为砂石的干燥质量。

9.根据砂石样品的质量变化,计算出砂石的含水量。

含水量计算公式为:含水量(%)=(初始质量-干燥质量)/干燥质量x100%实验结果与分析:样品编号:001初始质量:100g干燥质量:97g样品编号:002初始质量:200g干燥质量:194g样品编号:003初始质量:300g干燥质量:285g计算出的结果如下:样品001的含水量=(100-97)/97x100%=3.09%样品002的含水量=(200-194)/194x100%=3.09%样品003的含水量=(300-285)/285x100%=5.26%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发现,样品003的含水量相对较高,可能说明该砂石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水分。

而样品001和样品002的含水量相对较低,说明其含水量较少。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三个砂石样品的含水量。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样品的含水量存在差异。

这些结果对于后续砂石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含水量合适的砂石样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土工试验培训记录

土工试验培训记录

土工试验培训记录培训项目:压实度(灌砂法)、含水率培训时间:2015-4-12~2015-4-15培训感受:自从来到龙湾项目也是刚刚接触土工路基方面的试验,对于我也是一个新的体验和学习,从理论试验到实践操作让我对土工方面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前我以为土工试验很简单,但是接触了以后我才知道我接触的原理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要努力学习、理解和参透每项试验的步骤和细节。

下面我来讲述一下理论试验和实际操作的步骤。

理论步骤:1、标定砂的密度:(1)先将空的标定罐放在台秤上,罐的上口必须处于水平位置,罐的质量为V,准确至1g。

(2)向标定罐中灌水,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水弄到台秤上或罐的外壁;将直尺放在罐顶,当罐中水面快要接近直尺时,再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触直尺停止,拿下直尺,记下罐和水的总质量。

重复三次试验取平均值。

(3)理论公式:Ma=M1-M2-M3 密度公式:PS=Ma÷V(4)实操试验结果:灌砂筒内砂的总质量M1=18500g灌砂筒锥体砂质量M2=2760g罐砂入标定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3=6949实操结果:18500-2760-6945=8795砂密度结果:PS=Ma÷V 8795÷6260=1.40量砂的松散密度Ps=1.40标定罐的体积V=6260标定罐内的砂Ma=89752、试验步骤:(1)选一块平坦的试验地,将其清扫干净;将基板放在地面上;如果表面粗糙度比较大的话,则将盛有量砂M1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上打开灌砂筒开关,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灌砂筒内的砂不在下流时关闭开关;拿走灌砂筒,并称筒内砂的质量为M4,精确至1g。

(2)取走基板,将砂收回,重新将表面打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清扫干净的地面上,按照基板中孔处凿洞洞的直径为100mm。

在凿洞的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凿出的试样丢失,并随时将凿松的试样去处,放置在塑料袋内,密封,放置丢失水分,试洞深度不得小于10公分。

凿洞完毕称取全部试样,准确至1g。

砂浆外加剂试验记录

砂浆外加剂试验记录
4.凝结时间差
序号
基准凝结时间/min
代表值
序号
受检砂浆凝结时间/min
代表值
凝结时间差/min
1
1
2
2
校核: 试验:
砂浆外加剂试验记录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样品等级
样品厂家
取样车号
该车数量
来样日期
试验日期
检验依据
烘干前试样的质量m1(g)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m0(g)
含水率W(%)
砂浆外加剂试验记录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样品等级
样品厂家
取样车号
该车数量
来样日期
试验日期
检验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1.含水率
烘干前试样的质量m1(g)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m0(g)
含水率W(%)
2.细度
试样的质量m1(g)
筛余物质量m0(g)
细度=(m0/m1)*100
3.含气量
标准搅拌含气量/%
1h静置含气量/%
2.细度
试样的质量m1(g)
筛余物质量m0(g)
细度=(m0/m1)*100
3.含气量
标准搅拌含气量/%
1h静置含气量/%
4.凝结时间差
序号
基准凝结时间/min
代表值
序号
受检砂浆凝结时间/min
代表值
凝结时间差/min
1
1
2
2
校核: 试验:

记录表

记录表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02—□□□—□□□□压实度检测记录表(灌砂法)编号:S—004—□□□—□□□□土地界限含水量试验记录表(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编号:S—022—□□□—□□□□土的击实试验记录表(重型)编号:S—024—□□□—□□□□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表编号:S—025—□□□—□□□□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密度记录)编号:S—026—□□□—□□□□石料密度试验记录表编号:S—032—□□□—□□□□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孔隙率试验记录表(蜡封法)编号:S—033—□□□—□□□□石料吸水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34—□□□—□□□□□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编号:S—035—□□□—□□□□□粗集料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记录表(筛洗法)编号:S—04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游标卡尺法)编号:S—047—□□□—□□□□集料坚固性试验记录表编号:S—049—□□□—□□□□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51—□□□—□□□□集料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52—□□□—□□□□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干筛法)编号:S—056—□□□—□□□□通过百分(%)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记录表(容量瓶法)编号:S—057—□□□—□□□□细集料含泥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试验记录表(筛洗法)编号:S—058—□□□—□□□□编号:S—060—□□□—□□□□编号:S—061—□□□—□□□□细集料棱角性试验记录表编号:S—062—□□□—□□□□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记录表编号:S-063—□□□—□□□□矿粉筛分试验记录表编号:S-067—□□□—□□□□矿粉含水率试验记录表编号:S-069—□□□—□□□□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测定记录表编号:S-133—□□□—□□□□平整度检测记录表(3m直尺)编号:S-134—□□□—□□□□宽度、中线偏位现场检查记录表编号:S-136—□□□—□□□□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现场检查记录表编号:S-137—路面厚度现场检查记录表编号:S-138—□□□—□□□□编号:S-139—□□□—□□□□回弹法测试原始记录表编号:S-143—□□□—□□□□灌砂筒及标准砂标定记录表编号:S-147—□□□—□□□□试验记录表格目录1、含水率试验记录表2、压实度检验记录表(灌砂法)3、土地界限含水量试验记录表(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法)4、土的击试验记录表(重型)5、地基承载力检验记录表6、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密度记录)7、石料密度试验记录表8、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孔隙率试验记录表(蜡封法)9、石料吸水率试验记录表10、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记录表11、粗集料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记录表(筛洗法)1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游标卡尺法)13、集料坚固性试验记录表14、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试验记录表15、集料含水率试验记录表16、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干筛法)17、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记录表(容量瓶法)18、细集料含泥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试验记录表(筛洗法)19、细集料吸水率试验记录表20、细集料砂当量试验记录表21、细集料棱角性试验记录表22、细集料堆积密度试验记录表23、矿粉筛分试验记录表24、矿粉含水率试验记录表25、路基路面回弹弯沉测定记录表26、平整度检测记录表(3m直尺)27、宽度、中线偏位现场检查记录表28、纵段面高程、横坡度现场检查记录表29、路面厚度现场检查记录表30、路基边坡现场检查记录表31、回弹法测试原始记录表32、灌砂筒及标准砂标定记录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