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辐射学1
大气辐射学
大气辐射学
大气辐射学是研究大气中的辐射传输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太阳辐射、地球辐射和大气中的辐射传输过程。
它是大气物理学和气候学的重要分支。
大气辐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辐射学研究太阳辐射的强度、能量分布和光谱特性等,以及大气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等过程。
2. 地球辐射:地球辐射是地球表面向大气以及太空输送的能量,大气辐射学研究地球辐射的特性、分布和变化等,以及大气中对地球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过程。
3. 辐射传输:大气中的辐射传输是指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过程,大气辐射学研究辐射在大气中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大气温度、湿度和气候等的影响。
4. 辐射平衡:大气辐射学研究大气中辐射能量的收支平衡,即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能量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这种平衡对大气的能量分布和热力学过程的影响。
大气辐射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模拟大气的物理过程、预测气象和气候、开展环境保护和利用太阳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辐射学课后答案
习题1、由太阳常数S 0'=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5儿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rs Fs = 4- d 0 SdpS g_ 2-21.496 1011m1367Wm8 26.96 10 m:6.316 107Wm ,2-4:r s F s=4 3.1415926 6.96 108m 2 6.316 107Wm , = 3.84 1026W6 2_2二 r e 2S 0 3.1415926 6.37 10 m 1367Wm26:」s3.8445 10 W答案:①6.3x107W/m 2;②3.7X1026W ;③4.5汇10」°,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 108km )为3,在远日点S 1 _ So时(d 2=1.52 10 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 一 2是多大。
答案:6.5%S 1同 1( 1):「s F s = 4.53 1040=1—邑SS1‘一4二d; 4nd;彳1.472=1 _ 21.5221 —0.935370647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处。
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C 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
174W/m2云体:余弦辐射体+立体角根据:2 二F T LCOSB」12。
. 0./4Lcos)sin0 0_ ■ L_ 2又由绝对黑体有F T4f L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1 _8 4= 3^5.6696x10 汉(7+273)二仃4Wm,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d0=1.50 >108km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10」m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大气辐射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大气辐射复习思考题(王普才)1.大气辐射的基本定律有哪些?Planck定律、Stefan-Boltzmann定律、Kirchhoff定律、Wien位移定律。
2.辐射理论和电磁场理论有什么联系?辐射能量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进行传输的,因此电磁场理论是辐射理论的基石(Maxwell方程组),对于UV到MW波段的电磁波,在波长较短的范围内辐射理论更广泛使用(Planck定律)而在长波长范围内电磁场理论更加广泛使用(Maxwell方程组),这是因为在短波长范围内,所关心的更多的是其诸如发射率、辐射出射度等辐射特性,而在长波长范围更多地是研究其诸如偏振等电磁特性。
这是由于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所决定的。
但总而言之,辐射理论是由电磁场理论得出的,各种辐射特性和理论的物理本质要归结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各种理论之中。
3.列举测量辐射强度(辐亮度)和辐射通量密度(辐照度)的仪器。
辐亮度:太阳光度计,如AERONET联网的标准CE318或手持式CE312辐照度:总辐射表4.米(Mie)散射有什么特点?分子散射有什么特点?Mie散射发生的条件是波长与粒子尺寸相当时发生的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平方成反比,且前向散射强度大于后向散射。
在地球大气中,太阳光发生Mie散射的粒子主要是气溶胶。
Rayleigh散射(分子散射)发生的条件是波长远大于粒子尺寸,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前向散射与后向散射强度相当。
在地球大气中,太阳光发生Rayleigh散射的粒子主要是气体分子。
5.分子能级包含哪些能级?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分子内部原子核或核外电子运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和电子能级,分别对应发生能级跃迁时转动能、振动能和电子能(一般能级跃迁时不涉及平动能变化)。
转动能级变化所对应吸收或发射的光谱波段位于微波或远红外波段;振动能级则位于中红外波段(很少独立产生,常伴随转动跃迁);能量最大的电子能级位于可见光和紫外波段。
【气象学】第七章 大气辐射
7.1.2 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
大气中的许多参量都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如温 度场、气压场、风场等。
其中温度场、气压场是标量场,风场是矢量场,
它们都是空间和时间(x, y, z, t)的函数。
辐射场则是比上述参量更复杂的场。
20/76
1.辐射通量(radiant flux)
指单位时间能通过某一平面(或虚拟平面)的辐
第七章 大气辐射学
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
为什么要研究地气系统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及地气 之间的辐射交换过程?
为什么?
2/76
地球作为飘浮在宇宙空间的 一个物体,它只有通过辐射
过程才能与其周围环境交换
能量并最终达到某种平衡。
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太阳辐 射的能量是地球最重要的能源。
因此需要研究太阳、地球及大
31/76
4. 辐射源
往外发射辐射的物体称为辐射源。最简单的辐 射源是点源。假设源向四周发射是均匀的,发 射辐射的功率为W ,则在以点源为中心、半径 为r的球表面上的辐照度为
E W 4π r
2
32/76
这里辐射传输的方向都在半径方向。可见,点源 的辐照度随距离的变化服从反平方规律。
在离点辐射源距离相当大并且在讨论相对比较小
在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处通过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包括所有波长1367wm212286742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全球各地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日总量的年变化较小而高纬区年变化较大则随纬度的增高而迅速下降进入极圈甚至变为零随纬度的变化是决定地球上各纬度间气候差异的基本因素
44/76
平衡辐射的基本规律:
高一地理大气辐射知识点
高一地理大气辐射知识点大气辐射是地球上的重要能量传递方式之一,它对于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大气辐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大气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传播而到达地球表面的过程。
太阳辐射将地球表面加热,并引起大气运动、水循环以及其他气候变化。
大气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三种辐射类型。
其中,可见光是太阳辐射的主要组成部分,红外线和紫外线辐射则具有重要的生物和物理效应。
二、大气辐射的主要特征大气辐射的特征包括辐射强度、入射角度、反射和吸收等。
辐射强度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在不同经纬度和季节的入射角度不同,这会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辐射分布不均匀。
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也会影响大气辐射的传播和分布。
三、大气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大气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体现在能量平衡、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
能量平衡是指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辐射之间的平衡关系。
通过对大气辐射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可以了解能量平衡的变化情况,进而研究气候变化和全球能量循环等重要问题。
大气辐射还能够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例如太阳辐射的变化会引起全球气温的变化,从而影响气候型态和季风等气候现象。
此外,大气辐射对生态系统的运行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态适应等。
四、大气辐射的观测方法为了了解大气辐射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科学家使用多种观测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通过太阳辐射计和红外辐射计等仪器可以测量大气辐射的强度和频谱特征。
同时,气象卫星也可以获取大气辐射的遥感信息,提供全球范围的观测数据。
这些观测方法的应用,为我们研究大气辐射的特性和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总结:大气辐射是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能量传递方式,理解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大气辐射学课后答案.
习题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2200200221122872441.4961013676.96106.31610s s s s s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②()22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r F m Wm Wπ-Φ==⨯⨯⨯⨯⨯=⨯③()26222610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4.5310e sm Wm r S Wπ--⨯⨯⨯=Φ⨯=⨯答案:①6.3⨯107W/m 2;②3.7⨯1026W ;③4.5⨯10-10,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108km )为S 1,在远日点时(d 2=1.52⨯108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121S S S -是多大。
答案:6.5%同1(1):22112212211212222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d S d S S S SS S d d ππππ=-=-=-=-≈-=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
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
174W/m 2云体:余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202/4cos cos sin 2T F L d L d d Lπππθθθθϕπ=Ω==⎰⎰⎰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448221 5.66961072732174T E Wm σ--==⨯⨯⨯+=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d 0=1.50×108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λ=10μ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大气辐射学课后答案
大气辐射学课后答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习题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2200200221122872441.4961013676.96106.31610s s s s s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②()22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r F m Wm Wπ-Φ==⨯⨯⨯⨯⨯=⨯③()26222610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4.5310e sm Wm r S Wπ--⨯⨯⨯=Φ⨯=⨯答案:①?107W/m 2;②?1026W ;③?10?10, 约占20亿分之一。
3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08km )为S 1,在远日点时(d 2=?108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121S S S -是多大。
答案:%同1(1):22112212211212222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d S d S S S SS S d d ππππ=-=-=-=-≈-=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
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
174W/m 2云体:余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202/4cos cos sin 2T F L d L d d Lπππθθθθϕπ=Ω==⎰⎰⎰4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 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448221 5.66961072732174T E Wm σ--==⨯⨯⨯+=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d 0=×108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10?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大气科学概论第三章大气辐射
• 速度即光速。
1.电磁波谱
例:波长10 m对应的频率和波数?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requency ,
wavelength , wave number
or photon energy
大气辐射
1.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电磁波谱) 2. Radiometric Quantities(描述辐射场的基本 物理量) 3. Blackbody Radiation (黑体辐射) 4. Scattering in the Atmosphere(大气散射)
辐射的基本知识
马克斯-普朗克
• 然后,普朗克指出,为了推导出这一定律,必须 假设在光波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变 化是不连续的,或者说,物体通过分立的跳跃非 连续地改变它们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个最小 能量元的整数倍。为此,普朗克还引入了一个新 的自然常数 h = 6.63×10^-34 J·s。
• 这一假设后来被称为能量量子化假设,其中最小 能量元被称为能量量子,而常数 h 被称为普朗克 常数。
•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因此可以用波长来区分辐 射,并给以不同的名称,称之为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
长波: 大于4微米 短波: 小于4微米 • 紫外线 (ultraviolet):
– uv-A: 0.315-0.400 微米 – uv-B: 0.280-0.315微米 – uv-C: 0.150-0.280微米
马克斯-普朗克
• 1929年与爱因斯坦共同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该 奖项由德国物理学会于该年创设;
第三章 地面和大气中的辐射过程(1)
大气窗口:考虑到各种气体吸收的综合影响,有某 些波段大气的吸收作用相对较弱 透射率较高 这 些波段大气的吸收作用相对较弱,透射率较高。这 些能使能量较易透过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在可见光-红外区段,大气窗口有:0.3-1.3、1.5-1.8、 2.0-2.6、3.0-4.2、4.3-5.0、8-14 μm。 在微波区段,主要有8mm附近和频率低于20GHz 的波段。
图3.5 太阳光谱的能量分布
大气中有各种气体成分以及水滴、尘埃等 气溶胶颗粒,辐射在大气中传输时,要受到大 气的影响,其强度、传输方向以及偏振状态都 会发生变化。地球大气与辐射的相互作用主要 有吸收、散射和折射。由于折射过程与能量收 支问题关系较小,这里主要讲述吸收和散射的 作用。 作用
图辐射的吸收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吸收太阳短波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吸收太阳短波 辐射的主要气体是H2O,其次是O2和O3,CO2吸收 的不多 吸收长波辐射的主要是H2O,其次是 的不多。吸收长波辐射的主要是 其次是CO2和 O3。 水汽 H2O)的吸收带主要在红外区,几乎覆盖了 水汽( 的吸收带主要在红外区 几乎覆盖了 大气和地面长波辐射的整个波段,吸收了约20%的太 阳能量,并使太阳光谱发生改变。最重要的吸收带在 能 并使太 谱发生 变 最 的 收带在 2.5-3.0、5.5-7.0和>12μm。液态水的吸收带和水汽相 对应 但波段向长波方向移动 对应,但波段向长波方向移动。 氧( O2)的吸收主要在小于0.25 0 25 μm的紫外区, 的紫外区 太阳辐射在0.25 μm以下的能量不到0.2%,故O2吸 收的能量并不多。 收的能量并不多
M ,T A ,T f( , T )
如果有几种物体,在同一温度下,对同一波长的 吸收率分别为A1λ,T、 A2λ,T 、 A3λ,T 、 A4λ,T ,辐 射出射度为M1λ,T 、 M1λ,T 、 M1λ,T 、 M1λ,T ,则 有
第8章大气辐射学
色彩名称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波长范围 0.40~0.43微米 0.43~0.47微米 0.47~0.50微米 0.50~0.56微米 0.56~0.59微米 0.59~0.62微米 0.62~0.76微米
(2) 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
辐射通量(radiant flux):指单位时间能通过某一平面(或虚拟平面)的 辐射能,也称辐射功率,单位J/S或W。辐射通量也可指单位时间内某个表面 发射或接收的辐射能。以ф表示辐射通量。
E W 4π r2
r
在大气辐射中,把来自太阳的直 接辐射看作平行辐射(平行光)
(2) 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
• 辐射源
面辐射源:面辐射源的特点是它可以向2π立体角中发射辐射能。对面辐射源首
先关心的是其辐出度,即通过单位面积在面源的法线方向射出的能量大小(辐射
出射度)或辐射率。以F表示,其单位是W m2。对于某一波长,可写成 F,并
B(
,T
)
1 π
FB
(λ
,T
)
C1
π5
(e
C2
/T
1)
1
• B(,T)称为普朗克函数,也常写为B(T)。
32
(2)平衡辐射基本规律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 1879年斯蒂芬由实验发现,1884年波尔兹曼由热力学理论得出:绝对黑 体的积分辐出度与其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即
FT T 4
• σ称为斯蒂芬 – 波尔兹曼常数
灰体 :如果物体的吸收率不随波长变化,但小于1。例如,地面对于长 波辐射的吸收率近于常数,故认为地面为灰体。
2 辐射的物理规律
(2)平衡辐射基本规律
自然界任何物体都通过辐射过程交换能量。当物体放射出的辐射能恰好等于 吸收的辐射能时,该物体处于辐射平衡。
大气科学概论-大气辐射
第二节、辐射基本定律
Planck(普朗克)定律(黑体辐射)
绝对黑体的辐射能力(辐射通量密度)Eλ,T为黑体的 波长λ和温度,T的函数。
E ,T
2hv2 5
vh
(e kT
1) 1
v为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 波尔兹曼常数 k = 1.381 * 10-23 J / K
第二节、辐射基本定律
Planck定律
– 任何温度的黑体都会放 射不同波长的辐射。
第二节、辐射基本定律
Planck定律
温度不同,黑体的 放射能力不同,温 度越高,放射能力 越强。
任何温度的黑体放 射能力都有一个最 大值,且温度升高 时,最大值对应的 波长越短。
第二节、辐射基本定律
Planck定律
不同温度的黑体 对应的波长范围 不同。即黑体辐 射能力集中的波 段不同。
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而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288K。因此, 太阳表面单位面积上放射的能量要比地球表面放射的能量大几 百万倍。
第二节、辐射基本定律
Wien(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辐射光谱极大值对应的波长和温度的乘积为一常数。)
一、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
一、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
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 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 用S0表示。
S0 = 1367 W / M2 太阳常数的变化范围为 1325 ~ 1457 W / M2 之间
太阳辐射强度主要由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决定 大气对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光照度都有减弱作用
第一节 辐射概述
第二章 大气辐射学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1 辐射的基础知识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X-rays Ultraviolet (UV) Visible Near-Infrared (Near-IR) Middle-IR Far-IR Microwave
l < 10nm 10 < l < 400nm 0.4 < l < 0.76µm 0.7 < l < 4.0µm 4.0< l < 30µm 30 < l < 100µm 1mm<l<1m
Q
t r r 2 0
1
t2
S l0
sin sin
cos cos cos Pl dt
m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第2章 辐射与热量平衡
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二、到达地面的太阳散射辐射
由于大气的 存在,到达地表的辐射除太阳直接辐射外,还有从天 空各个方向射的太阳散射辐射,又称为天空辐射。 • 太阳散射辐射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系数、云量、海拔高 度、及地面反射率。
E * I * T 4
上式称为Stefan-Boltzmann定律。表明物体温度越高,其放射能 力越强。
推论: 根据Stefan-Boltzmann定律计算的温度称为等效黑体温度或 亮度温度(Brightness temperature)TB。
第2章大气辐射学
2.2 辐射的基本定律
三、Wien定律:
附:立体角定义
球坐标系中,立体角定义为球面面积元与 半径平方之比。若立体角元为 d ,球面 面积元ds,则
ds r sin d rd
第七章 大气辐射 大气科学基础培训班课件
V=λ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单位: J·s-1·m-2或W·m-2 E=dF/(ds.dt )
dF
dF
ds
ds
辐射通量密度又被称为辐射强度、辐射能力或放射能力。
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概念
吸收率(a) : 反射率(r) :
a=Qa/Q r=Qr/Q
透射率(d) : d=Qd/Q
入
反
射
射
吸收 透 射
a、r、d的变化 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
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故有: a=1,r=d=0。
灰体:透射率d=0,吸收率a=(1-r),且a不随波 长而变化的物体。
二、辐射的基本定律
基尔荷夫(kirchoff)定律(选择吸收定律)
第 七 主要内容 章
辐射的基本知识
大 气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 基本性质、变化规律
辐
大气的增热和冷却
射
低层气温的变化 逆温
一、辐射及其特性
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辐射能 物体以辐射的方式传递交换的能量。 基本特性 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 波动性的反映
电磁波谱
收;
大气的透明窗:8~12 μm
辐射通道成像原理:卫星云图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 散射是指每一个散射分子或散射质点将入射的 辐射重新向各方辐射出去的一种现象。
➢ 散射的特性强烈地依赖于粒子尺度与入射辐射
波长的相对大小 。
➢ 尺度参数
2a
➢ 瑞利散射或称分子散射 <0.1 (a<<λ)
➢ 米散射 >50 (a>>λ)
其反射能力随云状、云量和云厚而不同。云量愈多, 云层愈厚,反射愈强。云层平均反射率为50%~55%。
《大气辐射学》课件
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辐射
解释了辐射的基本概念和辐 射能量的传播方式。
辐射平衡
讲述了地球大气辐射平衡的 原理和影响因素。
辐射传输
介绍了大气中辐射的传输过 程和影响因素。
大气辐射的观测与测量方法
太阳辐射观测
介绍了太阳辐射的观测方法和 测量设备。
红外辐射观测
讲解了红外辐射的观测原理和 测量技术。
长波辐射观测
探讨了长波辐射的观测方法和 测量仪器。
大气辐射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
地理位置
解释了地理位置对大气辐射的影响和差异。
季节变化
讨论了季节变化对大气辐射强度和大气污染对辐射能量的影响。
大气辐射对地球和气候的影响
1
全球气候
解释了大气辐射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
温室效应
2
作用。
讨论了大气辐射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和
影响。
3
冰川融化
探究了大气辐射对冰川融化的影响和 加速效应。
大气辐射的应用领域
太阳能利用
介绍了大气辐射在太阳能利用 和光电发电中的应用。
天气预报
讲解了大气辐射在气象预报和 气候模拟中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
探讨了大气辐射对农作物生长 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结论及总结
通过学习《大气辐射学》,您对大气辐射的基本概念、原理、观测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希望本课件帮助您扩展知识领域并激发学术研究兴趣。
大气辐射学
《大气辐射学》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大气辐射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观 测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领域,以及其对地球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辐射学的介绍
1 定义和背景
解释了大气辐射学的定义和研究背景。
大气辐射学wp01
定义一个尺度参数
x 2a
当x<<1时,称作瑞利(Rayleigh)散射 当x>或≈1时,称作洛仑茨-米散射(Lorenz-Mie) 图1.4
多次散射过程 图1.5 区分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 单次散射:移走了一部分入射光,削弱了原来的光强度。 多次散射:两次以上(含)的散射称作多次散射。被单次散 射移走的光有一部分再次回到原来的传输方向,增强了原 来的光。 单次散射+多次散射,综合作用一般情况下还是削弱了原来 的光强度。
思考:大气辐射过程
大气发射、吸收; 大气辐射在路径上的传输过程,遭遇大气吸收、散射、折射、反射; 大气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球大气(长波)辐射;
问题:大气辐射的控制方程是什么?
力学: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定律、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电磁学:麦克斯韦方程组 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 辐射学:???
dE I cosddAddt
单位:
单色辐亮度(radiance)图1.3
Wm ster
2 1
1
基本辐射量
单色辐亮度(radiance)图1.3
dE I cosddAddt
Wm ster
2 1
1
单色辐亮度是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波长 和单位球面度上所通过的辐射能量。辐射强度 是来自一定方向的辐射流。
F I
由公式计算得到
F I cosd
0 2 2
0
/2
0
I cos sin dd
辐亮度与辐射通量的测量
??
辐射强度表(辐亮度),辐射通量表
散射和吸收过程
大气辐射学_石广玉
•
• •
• •
瞬时辐射强迫(IRF)与调整过的辐 射强迫(ARF)
RFCC(IThe updated 100-year linear trend (1906 to 2005) of 0.74 ℃ [0.56 ℃ to 0.92 ℃] is therefore larg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trend for 1901 to 2000 given in the TAR of 0.6 ℃ [0.4 ℃ to 0.8 ℃].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from Qin) Global and China annual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recent 100 years, relative to the period 19611990
Global
China
( Globe: CRU/Jones PD, China: Wang S )
温室气体气候效应的评估方法
• 地面温度的变化:如果想用一个单一的热力学物理量来表征全球气候状况的话,那么地面温度无疑 是最恰当不过的。因此,地面温度的变化是温室气候效应的最直观、也是最终的一种度量。利用第 5章所介绍的能量平衡气候模式(EBM),辐射-对流模式(RCM)以及更复杂的大气环流模式 (GCM)可以计算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地面温度变化。但是,正如第5章所指出的,地面 温度变化取决于地气系统中的多种反馈过程,例如水汽-温度反馈、雪冰反照率-温度反馈以及云-气 候反馈等。对这些反馈过程,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因此,即使在气候系统的外部强迫已知的条件下, 对地面温度变化的预测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比如,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1倍时,目前预测 的地面温度变化在之间,相差3倍左右。 辐射强迫:另一种评估温室气体气候效应相对大小的方法是,计算某种气体的大气浓度变化后它所 引起的对流层顶净辐射通量的变化,即辐射强迫(RF)。用辐射强迫来表征不同温室气体气候效 应相对大小的好处是: 1)辐射强迫可以提示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如上所述,辐射强迫将扰动入射和出射辐射的平衡, 为了建立新的辐射平衡,气候系统将响应此种扰动而发生变化。例如,平均而言,当RF>0 (定义向 下的辐射通量为正)时,它将加暖地面和对流层;而当RF<0时,地面和对流层将会变冷。 2)由于避开了地气系统中的多种复杂反馈过程,因此可以以比确定气候变化本身高得多的精 度来确定它,从而比较各种辐射强迫因子的相对大小。目前的气候模式主要由于对气候系统中各种 复杂的反馈过程的处理不同,对于相同的外部强迫所得到的地面温度变化 (更不要说降水等其他气 候变化)是很不相同的;而且甚至无法断定何种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就RF而言,特别是各 种GHGs浓度变化所产生的辐射强迫,却可以以高得多的精度来确定它,从而得以比较它们的相对 大小并进而给控制GHGs排放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气候系统中大气、海洋,可能还有冰雪圈、地表以及生物圈之间复杂 的相互作用,当不存在任何辐射强迫,即RF=0时,气候也可以发展变化。不过,一般说来这种变 化是短期的,而且是可以恢复的。 全球增温潜能(GWP)与温变潜能(GTP):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以上两种度量方法均建立在大 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基础上,而不直接涉及某种气体向大气中的释放量。但是,从制定方针、 政策的观点来看,估价某种温室气体的进一步释放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应当寻 求一种度量方法,它可以把对单个分子的温室强度的计算与对分子的大气寿命的估计结合起来,同 时它又能将该种气体在大气中引起的化学变化(主要指生成新的温室气体分子)所带来的间接温室 效应包括进去。受到大气臭氧损耗潜能(ODP)的启发,提出了全球增温潜能的概念,实际上它也 是一种辐射强迫指数,但其中包含有温室气体分子大气寿命的信息。
大气程辐射
大气程辐射
大气层辐射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辐射过程,包括地球的辐射向太空的出射辐射以及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而被散射、吸收和反射的过程。
地球的辐射向太空的出射辐射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地球表面的长波红外辐射,即地面发出的地表辐射,另一部分是大气层发出的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的辐射,其中对流层的辐射主要来自于云层和大气气体的辐射,平流层的辐射主要来自于大气中的气体成分。
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部分被大气吸收和散射,剩余的部分到达地球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地表吸收,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
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过程会影响太阳辐射的传输和分布,进而影响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和气候变化。
大气层辐射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能量交换过程,对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大气层辐射的观测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的机制,为气候预测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辐射学课后习题解答
习题1、由太阳常数λ,0S =1367 W/m 2,请计算:①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②全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③整个地球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占太阳发射辐射通量的份数。
①辐射出射度(P66):辐射通量密度(W/m 2) 任意距离处太阳的总辐射通量不变:()()2200200221122872441.4961013676.96106.31610s s s s sr F d S d S F r m Wm m Wm ππ--Φ===⨯⨯=⨯≈⨯②()228722644 3.1415926 6.9610 6.316103.8410s s sr F m Wm Wπ-Φ==⨯⨯⨯⨯⨯=⨯③()262226103.1415926 6.371013673.8445104.5310e sm Wm r S Wπ--⨯⨯⨯=Φ⨯=⨯答案:①6.3⨯107W/m 2;②3.7⨯1026W ;③4.5⨯10-10, 约占20亿分之一。
2、设大气上界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在近日点时(d 1=1.47⨯108km )为S 1,在远日点时(d 2=1.52⨯108km )为S2,求其相对变化值121S S S -是多大。
答案:6.5%同1(1):221122122112122224414141.471 1.5210.93530.0647d S d S S S SS S d d ππππ=-=-=-=-≈-=3、有一圆形云体,直径为2km ,云体中心正在某地上空1km 处。
如果能把云底表面视为7℃的黑体,且不考虑云下气层的削弱,求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
174W/m 2云体:余弦辐射体+立体角 根据:202/4cos cos sin 2T F L d L d d Lπππθθθθϕπ=Ω==⎰⎰⎰又由绝对黑体有4T F T L σπ==所以此云在该地表面上的辐照度为()448221 5.66961072732174T E Wm σ--==⨯⨯⨯+=4、设太阳表面为温度5800K 的黑体,地球大气上界表面为300K 的黑体,在日地平均距离d 0=1.50×108km 时,求大气上界处波长λ=10μm 的太阳单色辐照度及地球的单色辐射出射度。
大气辐射原理
大气辐射原理
大气辐射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能量传输方式,它对地球的能量
平衡和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大气辐射原理对于气候
变化研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气辐射的基本原理。
大气辐射是指太阳
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并被地球表面重新辐射出去的过程。
太阳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紫外光,而地球表面的辐射则主要是红外光。
大气层对这些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会影响地球的能量平衡。
其次,大气辐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是大气的组成。
大
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不同成分对辐射
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不同。
其次是大气的厚度和温度。
大气层的厚度
和温度会影响辐射的传播和吸收过程。
此外,地球表面的性质也会
影响辐射的反射和吸收,比如云层、地表覆盖物等。
大气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是复杂而微妙的。
太阳辐射的变化
会影响地球的能量收支,从而导致气候的变化。
而大气层的温室效
应则会影响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进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因此,我
们需要深入研究大气辐射原理,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机理,为
环境保护和气候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大气辐射原理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大气辐射原理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对大气辐射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对气候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辐射通量密度是由一个发射面射出时, 则此量称为辐出度(emittance);当按波长
表达时,它称为单色辐出度。 (monochromatic emittance)。
大气辐射学
刘玉芝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009 年 9月
第1章 大气辐射基本知识
1.2 黑体辐射定律
黑体的定义 黑体辐射定律
1990
1995
2000
2005
瓦里关 380 (36o17'N,100o54'E,3810m.a.s.l)
370
浓度 (ppmv)
360
35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CO2浓度的垂直分布(引自日本东北大学中泽、青木等人)
From IPCC2007
1、 电磁波频谱
电磁辐射
电磁波的描述:
λ ⋅ f = c, ν = 1 = f . λc
波长 频率 波速 波数
电磁波谱:不同波长或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 的物理特性,因此可以用波长和频率来区分 电磁辐射,并给以不同的名称,称之为电磁 波谱。
电磁波谱
μm
可见光波段是整个电磁波谱中很窄的一部分; 红外波段可分为近红外与远红外波段; 无线电波中的亚毫米波到分米波称为微波。
A λ ,T
任何物体的辐出度和它的吸收率之比都等于同一 温度下黑体的辐出度。
在相同温度时,黑体的辐出度最大的,其他物体 都无法超过它。
定义物体的放射能力和黑体的辐射能力之比为比辐射率:
ε λ,T
=
Fλ ,T
FB (λ,T )
则有:
ε λ,T = Aλ,T
结论;物体的比辐射率等于其吸收率。
基尔霍夫定律的意义
2000
(IPCC 2001)
From IPCC 2007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大气成分的变化(如温室气体和 对流层气溶胶的增加)以及自然原因(如火山喷发 和太阳变化)对气候系统的扰动,首先是对大气辐 射场的扰动;
1958年以来在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观测到的 大气CO2浓度的变化
冒纳罗亚 380 (19o32'N,155o35'W,3397m.a.s.l)
)
−
1
2
式中,λ— 波长,m ; T — 黑体温
度,K ; c1 — 第一辐射常数,3.7427×108
Wm-2μm4; c2 — 第二辐射常数,1.4388×104
μmK;
黑体光谱辐射随波长和温度的依赖关系。
不同温度时黑体辐射光谱的不同
随着温度的下降,辐射能量集中的波段向 长波方向移动;
当温度升高时,各波段放射的能量均增 大,总辐射能也随之迅速增大,且能量集 中的波段向短波方向移动;
每一温度下,都有辐射最强的波长,即光 谱曲线有一极大值,而且随温度色和那个 高,波长变小。
(2) Kirchhoff定律:
在热平衡条件下,任何物体的辐射率(辐出度) Fλ ,T 和它的吸收率 Aλ ,T 之比值是一个普适函数。且 该普适函数只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 性质无关。表示为: F λ ,T = f ( λ , T )
究生院 《大气辐射学》-刘长盛、刘文保著(南京出版
社) Goody, R. M., Atmospheric radiation, Oxford Uni.
Press, 1964.
何谓“大气辐射学”?
什么是大气辐射学? 大气辐射学研究什么内容?
大气辐射学是研究大气中辐射传输的规律 及地球大气辐射能量收支的学科。它在当 代气候模拟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上图分成三段
0 ~ 1000 µm.K 1000~ 24000µm.K 24000~∞ µm.K 第一、第三段的辐射能量不到总能量的
1%,辐射能量集中在第二段。
太阳(6000K)能量集中在0.17~4.0µm
地面(300K)能量集中在3.3!80µm
大气(平流层下层。200K)能量集中在 5~120µm。
辐射场内任一点处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称为 辐射通量密度,也称为辐照度(irradiance)。
∫ Fλ = Ω Iλ cosθdΩ
辐射通量密度与辐亮度的关系
∫ Fλ = Ω Iλ cosθdΩ
意义: 对于某空间平面,通过该平面的辐射通 量密度可认为是从各个方向射来的辐亮 度在法线方向分量的累加。
黑体的定义 黑体:是指能吸收投入到 其面上的所有辐射能的物 体,是一种科学假想的物 体,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 的。但却可以人工制造出 近似的人工黑体。 灰体:吸收率A不随波长而 变,但A<1,则称该物体为 灰体。
黑体示意图
黑体辐射定律
黑体辐射定律对了解吸收和发射过程而言 是基础知识。
支配黑体辐射的四个基本定律:
将物体的吸收能力和放射能力联系了起 来,只要知道了某种物体的吸收率,也就 知道了它 的比辐射率;
将各种物体的吸收、放射能力与黑体的放 射能力联系了起来。
(3)Stefan-Boltzmann定律:
∫ ∫ Eb =
∞ 0
Ebλ
dλ
=
∞ 0
e
c2
c1λ − 5
(λT )
−
1
d
λ
= σT 4
式中,σ= 5.67×10-8 w/(m2⋅K4),
360
340
32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浓度 (ppmv)
浓度 (ppmv)
380 南极 (89o59'S,24o48'W,2810m.a.s.l)
370
360
350
340
330 1975
1980
1985
大气辐射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定量分析 在行星大气中分子、气溶胶、云、地面与 太阳及行星辐射的能量交换作用,其进展 与辐射传输的理论和各种波长的辐射仪探 测的发展密切相关。
大气辐射学的理论基础是大气分子光谱学 和电磁波传播 (辐射传输) 理论 。
大气辐射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是太阳辐射和 热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物理过程和基本规 律,以及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
上课时不要接打手机,手机最好关机
出勤要求
不定时点名 有特殊情况者,须向院办请
假,假条盖章后再交予我
书目
教材以《大气辐射导论》(第2版),廖国男著, 气象出版社。为主 ,以下书目为辅:
《大气辐射学基础》,尹宏著,气象出版社。 《大气物理学》第二篇,盛裴轩、毛节泰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气辐射学》讲义,石广玉著,中国科学院研
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时,即各向同性辐射, 辐射通量密度为:
Fλ = πIλ
计算水平面上辐射通量密度方法
0 - π/2
θ
上端
τ=0
下端
τ=τ1
π/2- π
∫ ∫ ⎪⎧Fλ↑ =
⎨
⎪
∫ ∫ ⎩
Fλ ↓
=
2π
0
2π
0
π
0
2
Iλ
⋅ cosθ
⋅ sin θdθdϕ
,
π π
2
Iλ
⋅
cosθ
⋅
sin
θdθdϕ
dΩ =
dσ
r2
= sinθdθdφ
立体角内的微分辐射能量:
dEλ = Iλ cosθdAdΩdλdt
单色强度(辐亮度):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波长和单位球面度上所通过的 能量。
单色强度(specific intensity):
Iλ
=
dEλ
cosθdΩdλdtdA
辐亮度
辐亮度:在辐射传输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 内,通过垂直于该方向的单位面积、单位波 长间隔的辐射功率(辐射通量密度)。亦称 为辐射率。
N.H. Temperature (°C) Global Temperature (°C)
6
未来气候如何变
5
化? 4
未来100年里,温度将上升 1.5-5.8oC
巨大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缺乏对控制气候系统
3
的物理机制和反馈过程的认识,诸如云-气候反
馈等。
2
1 0.5
0 -0.5
1000
15。
由辐射最强的波长可以确定绝对黑体的温度, 这是用光谱方法测定物体温度的基础。
有了上述四个规律,黑体辐射的规 律就全部确定了。对于非黑体,只 要知道了它的温度与吸收率,通过 基尔霍夫定律,其辐射光谱也就确 定了。
太阳辐射与地球辐射的差别
太阳表面的温度和地球大气的温度差别很大,两者辐射能量 集中的光谱段是不同的。
发生在气候系统中的各种重要的反馈过程, 例如雪冰反照率/地面温度反馈、云-辐射相 互作用、水汽反馈以及化学-气候反馈等,无
一不与辐射过程有关。
地球气候系统反馈过程示意图
图1-1 (from Peixoto and Oort, 1992)
大气辐射学
刘玉芝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009 年 9月
第1章 大气辐射基本知识
1.1 辐射的基本概念
辐射: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大于绝对零 度,都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同 时也接收来自四周的电磁波。
这是由物质的本性决定的,是由物质本身 的电子、原子、分子运动产生的,一般把 这种电磁波能量本身称为辐射能,简称为 辐射;而把这种能量传播方式称为辐射。
学习大气辐射学有何意义?
气候变化!!!
当代气候变化的研究离不开大气辐 射学的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愈来愈成为一个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