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2018年版)
2018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授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7价值蠕殖,是可变资本. 但就价值用传方式来讲,这
部分资本也同握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梯,属于流动资本. 不I!"精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赔 本,傲是在生产过瘟申其价值发生精殖钩,赔本 . 10 、资本循环利用It"而究的问题是梯的.
I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 资本循环利'赔本周转都是研究个到资本的运动,但是它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 资本 循环侧重研究个剔资本侵过的阶段、采取的形式及,赔本循环保符连续性的备件,而资本周转侧11' 研究
度 . il'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东!II和一银发展规像. 造成认酣睡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囱子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
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是活动植圆的限制 . 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备件的限制,以及客震过
价交钱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蠢的II曾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遭领域. 只有在流速领峨中'自晶生产者之闹才能发生关系 ,货币才能 转化为资本. 资本寡不把货币技人流趣,购买势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 a 藏鳝了劳动着剩余剪
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6. 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犁,既在流通领尊越行〈以流通为'甚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 特殊商品) .又不在混遁领精法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整个姐嚣的关
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1)实践的本质和特征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特征有:①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也就是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a.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
b.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c.实践能够引起客观世界的某种变化,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给人们提供现实的成果。
实践的这一特征,把它同人的主观认识活动区别开来。
②自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目的性是能动性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者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目的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
③社会历史性a.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任何人的活动都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
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
b.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以及方式都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
(2)实践的基本结构①实践主体a.在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
b.实践主体的能力包括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又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
其中知识性因素是首要的能力,既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经验知识的掌握;非知识性因素主要指情感和意志因素。
c.实践主体具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三种基本形态。
②实践客体a.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完整word版)201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2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学习参考好帮手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3。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学习参考好帮手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018大二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要点(完美版)
2018大二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要点(完美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首先,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思考题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客观存在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是标记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靠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行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论述: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相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靠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动身,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
1.2谈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相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确定意识,意思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人工智能,它的“意识”就基于他所处的躯壳以及其中的代码,这确定了它的“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工智能的“意识”发展到肯定的程度便有可能突破人类的限制而产生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3)要想正确相识和把握物质的确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需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运用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冲突的普遍性是指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冲突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冲突及每一冲突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冲突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2018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2018版教材页码)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43.马克思主义理论直接的理论来源有哪些?p.5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什么? p.10-13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是?p.13-17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p.17-18-------------------------------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20-21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p.21-239.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是什么?p.23-2410.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辩证关系p.23-2411.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12.意识的起源、本质及能动作用p.25-271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27-2814.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p.28-3015.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是什么?p.30-331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p.33-36 1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发的实质和核心?p.37 18.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是什么?p.37-3819.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p.38-40 20.如何理解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p.40-4121.怎样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p.41-42 22.如何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23.辩证思维方法及其应用价值p.46-4824.学习唯物辩证法,增强五种思维能力p.49-54------------------------25.实践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及基本类型p.56-6126.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61-63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突出特点及对认识本质的认识p.6528.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p.67-7029.真理的定义及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p.74-763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p.76-793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83-8432.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90-8933.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p.97-10134.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p.101-104-----------------------3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10636.社会存在包含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在社会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p.107-10937.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是什么关系?p.10938.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09-1113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p.111-1164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狭义的)内涵及要素分别是什么?p.116-118 4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p.1174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意义p.118-1214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p.121-12344.国家的实质、职能是什么?与原始氏族组织的区别是什么?p.122-123 45.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意义p.124-12546.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p.125-12947.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29-13348.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阐释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意义?p.133-13749.什么是阶级,阶级斗争根源是什么?p.13750.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p.142-144 5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44-14752.唯物史观在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坚持了什么原则?p.148-150 5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p.150-15254.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p.155-158 -------------------------------55.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p.160-16256.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分别是什么?p.162-16357.商品的价值的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p.163-16458.如何理解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及职能?p.16559.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p.166-16860.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68-1696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及其意义p.170-17262.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和主要途径p.177-1796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p.18064.根据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p.180-18165.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p.181-18466.剩余价值的含义p.18567.根据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理解剩余价值的源泉p.185-186 68.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87-19069.资本积累的含义及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学说p.190-19370.什么是资本的有机构成?p.19171.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p.193-19672.从社会再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195-19673.怎样理解工资的本质及其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掩盖p.196-197 7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具体表现p.1997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本质特征是什么?p.200-201 7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什么?p.208-210-------------------------------77.什么是垄断?p.21478.什么是金融资本?p.2167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原因p.218-22080.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及实质是什么?p.226-2278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有哪些方面?p.228-2308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有哪些?p.230-233 8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是什么?p.233-24184.如何认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p.241-244 8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及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p.246-251-------------------------------86.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哪三个阶段?p.25487.如何认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p.254-26988.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p.269-27789.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277-27990.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p.279-282 91.根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理论,分析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p.282-28592.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p.291-29593.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95-30394.如何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p.303-3099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p.309-313请同学们关注每一章后面的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第零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1拾遗1.1.1马克思主义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1.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1.1.3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1.1.4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1.5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2.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1.2.2是广义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1.2.3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1.2.4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1.2.5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2.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2.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2.3实践性: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2.4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2.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3.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3.1.1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3.1.2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眼光;3.1.3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3.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2.1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3.2.2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3.2.3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3.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3.3.1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看,世界仍处于马克思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3.3.2人类的未来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2018版)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导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开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开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开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开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整理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世界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开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开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分别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开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又什么作用: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开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开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开展的历史事实;“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存在和思维终究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完整word版)2018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4、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不可分。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1、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
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答案】B2、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为()A.20%B.50%C.200%D.100%【答案】C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答案】D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答案】A5、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答案】A7、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答案】A8、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答案】B9、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答案】B10、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答案】D11、“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答案】A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案】A13、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答案】A14、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答案】A1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16、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2018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一)科学性(二)革命性(三)实践性(四)人民性(五)发展性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社会根源: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体系4..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指引中国当代发展的行动指南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5.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三,自觉将马克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的反作用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的活动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8、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基本规律有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9.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1)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2)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4)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大学期末考试专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018马原期末复习试题知识点总结(超详细版)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含义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
主观辩证法:亦称“思维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是第一性的,主观辩证法是第二性的。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的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极其理论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的物质概念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1.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商品经济的定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产物。
②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a.社会分工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a.商品经济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所发展,但不占主导地位。
b.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①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商品的二因素a.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在质的规定性上是相同的,因而可以相互比较。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第二,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③劳动的二重性a.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期末要点 第四章
第四章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关系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价值量与价值规律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复习资料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8 年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①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5.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7)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P22)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7.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26)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P27)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9.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P27)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0. 人类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P29)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1. 联系的特点(P30)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三层含义:a.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b.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c.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2.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3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37)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1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39)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15. 矛普矛特的关系(P3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6.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0)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17.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P44)18. 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P45)19.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P49)20.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P57)21.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P6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P6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性质虽然不同,但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
为理性认识。
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3. 什么是真理(P75)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的“符合论”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的,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而实现的,并且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2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8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5.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8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
即使对于有些认识,当前的实践不能检验,但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终能验证它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由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所决定。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
所以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26. 什么是价值(P86)作为哲学范畴,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客体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7. 价值的基本特征(P86)①价值的主体性。
②价值的客观性。
③价值的多维性。
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
28. 价值评价(P88)价值评价是对客观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在价值评价活动中,主题自身的需要作为内在尺度运用于所评价的课题,因此评价的差异性是无法避免的。
29. 价值评价的特点(P88)①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直接相关。
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30.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97)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31.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方式。
(P107)32.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P108)3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111)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③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④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