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 保障人员安全, 防止事故发生, 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技术操作, 包括人员岗位职责、作业前准备、作业操作规范、应急措施等方面。
第三条各相关部门、单位及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 并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确保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进行。
第四条进行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岗位证书或资格证书, 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试。
第二章人员岗位职责第五条装卸作业现场责任人负责对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指导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第六条装卸作业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 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 确保装卸作业安全进行。
第七条装卸作业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装卸作业操作台岗位负责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操作, 必要时配合现场责任人进行现场协调。
第九条装卸作业堆场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堆放和分类管理, 保证危化品储存的安全。
第十条物资保管员负责对危险化学品的存货进行登记、盘点和保管, 确保物资的安全性。
第三章作业前准备第十一条装卸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前, 应仔细阅读危化品的相关信息和注意事项, 了解其特性和使用要求。
第十二条装卸作业人员应检查装卸器具和设备的使用状态,确保其完好并符合安全要求。
第十三条装卸作业人员应检查装卸作业现场的通风、照明和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
第十四条装卸作业人员应了解装卸作业现场的危险源和周边环境, 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十五条装卸作业人员应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完好情况, 并正确佩戴。
第四章作业操作规范第十六条装卸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计划和作业票的要求进行装卸作业, 严禁超负荷作业。
第十七条装卸作业人员应确保装卸作业现场的清洁整齐, 杜绝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认真学习、熟悉且掌握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2. 做好作业前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装卸设备的正常运行,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
3. 了解并熟悉装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特性,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4. 检查装卸场地的安全环境,确保通风良好、无明火、无易燃物品等危险因素存在。
5. 确保作业现场有充足的灭火器材和应急救援设备,并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参与作业。
二、作业现场安全措施1. 制定作业计划及布置,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确保整个装卸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确保装卸场地的装卸设备、仓库、通道及周边区域保持干净整洁,防止杂物或障碍物引起意外。
3. 根据危险化学品的不同特性,保持场地通风良好,以减少有害气体或蒸气的浓度,避免中毒风险。
4. 确保场地内有足够的应急眼洗设备、洗浴器具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及维护,以应对化学品溅入眼睛或皮肤的情况。
5. 根据装卸物质的性质,戴好防护用品,包括防毒面具、防尘防止、耐化学药品手套、耐酸碱衣物等,避免人身伤害。
三、作业流程控制1. 在装卸作业开始前,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容器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无泄露、无渗漏现象。
2. 在装卸过程中,严禁使用明火,同时禁止违规操作,如电焊、击打、拖拉等可能引起火花的行为。
3. 严格按照规定的装卸工艺和操作步骤进行作业,确保不发生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事故。
4. 在装卸过程中,应保持与危险化学品运输员和相关人员的沟通,及时掌握装卸物质的情况和运输过程的变化。
5. 高度注意装卸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适当处置或报告上级,以防止事故扩大。
四、应急处置措施1. 作业现场应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及培训,确保作业人员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置技能。
2. 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不同类别进行储存和运输,并为每类危险化学品准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
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安全规程模版(四篇)
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安全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的安全,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是指将化学危化品从车辆或货船上卸下,或将化学危化品装上车辆或货船的作业。
第二章操作准备第四条操作单位应当按照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安全规程编制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操作单位应当对从事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六条操作单位应当制定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人,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操作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装卸设备,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经过定期检修和保养。
第八条操作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对措施和紧急疏散路线。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九条在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应当严禁吸烟、明火等引发火灾事故的行为。
第十条在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应当设置专门的消防器材,并配备专职消防人员,确保及时报警和扑救火灾。
第十一条在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应当设置专门的防爆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在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应当设置专门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和防止有毒气体积聚。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应当佩戴符合相关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防爆服、安全帽、防滑鞋等。
第十四条在化学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应当遵守声光报警信号的标准,确保及时发出警示信号。
第四章应急预案第十五条在发生火灾、泄漏等化学危化品装卸事故时,操作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第十六条应急处置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能够判断事故性质和应对措施,并能够保障自身安全。
第十七条引发化学危化品装卸事故的人员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案,并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
第五章事故责任追究第十八条对于违反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安全规程的行为,操作单位应当及时进行调查,确定责任人并追究责任。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4篇)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危化品装卸搬运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危化品管理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危化品装卸搬运作业,包括但不限于液体、气体、固体、爆炸品及放射性物质等。
第三条本规程的宗旨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四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配合本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熟悉本规程的内容,并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第六条本单位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对危化品装卸搬运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第七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在工作中发现存在隐患或者问题,有权停工、报告主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
第八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主动参与本单位的安全检查,积极配合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
第二章人员要求第九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经过本单位相关部门的资格审查和培训,持有相关证书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十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年满18周岁;(二)身体健康,无色盲,正常听力;(三)具备基本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熟悉危化品的特性和危害;(四)具备危化品装卸搬运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十一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按照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工作时限进行工作,不得超时工作。
第十二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按照单位的工作安排进行工作,不得擅自请假、离岗或者调换工作岗位。
第十三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认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或者超负荷工作。
第十四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五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严格遵守用工单位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服从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指挥。
第三章工作场所要求第十六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的工作场所必须保持清洁整齐,通风良好,无垃圾杂物积累。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危化品事故发生,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危化品装卸、搬运工的操作行为。
第三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持有相关的证书方可上岗。
第四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本规程。
第五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第六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
第七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熟悉所搬运危化品的性质和操作规程,严禁对危化品进行随意操作。
第八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发生危化品泄漏或意外事故时,要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第九条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必须遵守岗位操作纪律,严禁喧哗和玩笑。
第十条对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将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罚款、停岗等处理。
第二章装卸第十一条危化品装卸过程中,应做到操作规范、精确、文明。
第十二条装卸工必须检查危化品车辆的安全情况,确保装卸工作可以安全进行。
第十三条装卸工必须熟悉所装卸危化品的性质、特点,迅速判断危化品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操作方式。
第十四条危化品装卸工应穿戴防护服、防滑鞋、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第十五条危化品装卸过程中,必须严禁吸烟、明火以及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六条危化品装卸工必须做好易燃易爆物品的接地保护工作,确保安全。
第十七条危化品装卸过程中,要注重防化防尘,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整齐。
第十八条危化品装卸工作结束后,必须清点货物,确认数量、质量无误后方可离场。
第三章搬运第十九条危化品搬运工必须熟悉危化品的性质和操作规程,对所搬运的危化品应有充分了解。
第二十条危化品搬运工需了解所搬运危化品的数量、重量、规格、包装方式,以避免因超载、超限搬运造成事故。
第二十一条搬运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装备,确保人身安全。
第二十二条搬运工必须用力均匀、动作稳定,避免危化品包装破裂或倾倒。
第二十三条危化品搬运工禁止单人搬运超过规定重量和体积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装卸作业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储罐区装卸作业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储罐区装卸作业的操作人员,旨在规范作业流程,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二、工作流程1.准备工作1.1确认装卸作业的具体内容和物料名称。
1.2检查装卸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1.3确认装卸区域的环境是否符合操作要求。
1.4检查操作人员是否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装卸准备2.1按照操作要求将装卸设备就位。
2.2检查装卸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善。
2.3确认装卸设备的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
3.装卸操作3.1操作人员根据操作要求将物料从储罐中抽取或注入。
3.2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溢漏和泄露。
3.3操作人员必要时可以使用防爆工具进行操作。
3.4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随时留意储罐区的安全状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汇报。
4.完成工作4.1检查装卸设备及现场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2清理现场,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妥善处理。
4.3检查装卸设备是否归位、锁定或挂锁。
三、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储罐区装卸作业的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2.操作人员操作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
3.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或产生火花的工具。
4.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警惕,随时留意储罐区的安全状况,若发现火灾、泄露等危险情况,要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
5.操作人员不得将装卸设备滞留在装卸区域,应及时归位或妥善停放。
四、紧急处理措施1.在发生火灾时,操作人员要立即将装卸设备远离火源,并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无法控制,要立即撤离,并报告上级。
2.在发生泄漏或溢漏时,操作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封堵和清理,防止进一步扩散。
如无法控制,要立即撤离,并报告上级。
3.在发生中毒事件时,操作人员要立即将中毒人员转移到安全地点,并进行急救处理。
同时,要适时通知医疗救护人员进行救治。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安全意识教育培训1.危化品装卸、搬运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危化品操作证书。
2.定期组织危化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加强对危化品危害性、防护措施、事故处置及应急措施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人员防护措施1.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耐酸碱手套等。
2.禁止穿着宽松衣物、工装裤等不利于操作的服装。
3.搬运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劳累或受伤。
4.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禁止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三、危险品装卸操作规范1.在装卸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变更或省略任何环节。
2.在装卸作业前,应查验装卸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其安全可靠。
3.在装卸作业前,应详细了解货物的化学性质、危害特性、包装要求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装卸方法和工具。
4.搬运过程中应注意平衡稳固,禁止急转弯、急刹车等激烈动作。
5.装卸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无危险物品遗留。
四、应急处置和安全防范1.装卸过程中如发现漏液、泄漏、异味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应急装置和设备应放置在易触及的位置,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装卸作业现场应设立防护标志和警示牌,提醒他人注意危险,防止事故发生。
4.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确保在火灾等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控制。
五、日常检查和维护1.定期对装卸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完好有效。
3.对危化品的存储条件进行监测,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
4.及时报修和更换损坏或老化的设备和器材。
六、事故调查与处理1.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调查和报告,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事故处理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现场证据,以便进行后续的责任追究和事故分析。
3.对事故中受伤人员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报告相关单位和家属。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2篇)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危化品装卸、搬运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作业操作,合理利用设备,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作业前的准备1. 作业前,装卸、搬运工应穿戴齐全、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2. 仔细阅读危化品的安全数据信息,了解其危险特性、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3. 检查作业场所的消防器材是否完好,并确保位置明显。
4. 检查作业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安全性能,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三章危化品装卸的操作规程1. 危化品装卸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
2. 危化品装卸前,要对危化品进行清点和检查确认,确保装卸正确,并记录相关信息。
3. 装卸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或进行与装卸作业无关的活动。
4. 在进行危化品装卸操作时,应遵照《危险货物装卸规定》的相关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5. 在装卸危化品时,应优先保障危化品的稳定,避免发生倾覆或泄漏。
第四章危化品搬运的操作规程1. 危化品搬运工必须熟悉并掌握相关的搬运操作技巧和安全知识。
2. 在搬运危化品过程中,应注意姿势正确,避免过度用力或扭曲身体。
3. 如果危化品过重或体积过大,需采取合适的搬运工具,避免人力搬运造成伤害。
4. 危化品搬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危化品的包装标识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打开或破坏包装。
5. 在搬运危化品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物品或化学物质发生接触,防止引发危险反应。
第五章作业后的安全措施1.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作业场所,确保没有残留的危化品。
2. 作业结束后,检查搬运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维护保养。
3. 作业结束后,整理和归档相关的作业记录和安全记录,为日后的管理和复查提供参考。
第六章应急处置和事故防范1. 危化品装卸、搬运工应配备必要的紧急处置装备和器材,如防护服、呼吸器、洗眼器等。
2. 在危化品装卸和搬运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和求助相关部门和人员,切勿盲目处理。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前言危险化学品是在生产、科研、医学、农业、建筑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类物质,其对人类、环境和财产的危害极大。
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是危险化学品运输领域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人员安全、作业环境、应急处理等方面的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本文档将规定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 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安全制度:装卸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安全制度。
如发现人员不遵守规程,立即停止作业,并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2.接管检查:在装卸危险化学品时,必须进行接管检查。
操作人员必须清楚物品的性质、型号、包装、数量等信息,确保无误接管。
同时,操作人员要熟悉装卸机械的结构及操作方法,做好各类机械的检修与保养工作,确保其运转良好。
如发现机械有故障、磨损、积液等现象,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处理。
3.作业环境检查:作业前必须对装卸作业区域进行检查,确保没有火源和易燃物质,不得在有水源的情况下使用明火。
同时,在作业现场设置防爆标志、警示标志、禁止吸烟标志等,并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无余留危险物质和设施隐患。
3. 安全操作1.装卸人员培训:装卸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危险化学品装卸操作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危险品的特性,熟悉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装卸作业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穿着符合要求的劳保用品,包括耳塞、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安全鞋等,确保装卸作业中身体和呼吸系统受到良好的保护,避免化学毒物对身体造成伤害。
3.安全检查:装卸作业中,应随时检查各项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各项工作是否符合危险品的特性及操作要求,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弥补或更换设备。
4. 应急处理在装卸作业中,如出现爆炸、火灾、泄漏等意外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包括紧急撤离、隔离封堵物品、适当散发污染物、及时调动专业队伍出动应急设备等,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保障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安全。
危化品装卸环节安全规程范文(三篇)
危化品装卸环节安全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危化品装卸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危化品装卸环节安全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危化品装卸作业单位、危化品仓库、危化品运输企业等。
第三条危化品装卸作业人员应根据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有效的培训,并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条危化品装卸作业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按照相关规程进行作业。
第五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咨询或委托第三方提供专业检查评估服务的,应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并按照相关合同要求履行职责。
第二章装卸作业第七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内容、作业风险和应急措施。
第八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应受到专人监督,无专人监督的情况下禁止进行装卸作业。
第九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防护设施,确保装卸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第十条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应保持清洁、整齐,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防止人员混乱和误操作。
第十一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应严禁烟火及明火作业,严禁使用易燃物品和电器设备。
第十二条危化品装卸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禁止违章操作和超负荷作业。
第十三条危化品装卸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气象条件,严禁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装卸作业。
第十四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应采取防止泄漏、溅洒和扩散的措施,如有泄漏应立即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危化品装卸作业人员应熟悉操作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确保设备和工具的运行正常。
第十六条危化品装卸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及时清理现场,确保无留存危化品和垃圾。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安全培训等。
第十八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单位应定期对装卸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危险化学品装卸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装卸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装卸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一切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危险化学品装卸必须依法办理安全许可证,并制定详细的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方案,确保装卸作业从前期准备、操作过程到后期整理的全程安全。
第四条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必须由受过专门培训、经过考试合格的操作人员进行,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条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严格遵守作业程序和注意事项,确保装卸过程中不发生泄漏、燃爆等事故。
第二章装卸设备和器具的选用与检查第六条在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中,必须选用适当的装卸设备和器具,并保证其完好无损。
第七条装卸设备和器具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具备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
第八条装卸设备和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九条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了解装卸设备和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禁止擅自改动和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和器具。
第三章装卸场所和环境的准备和保护第十条装卸场所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设置合适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保证装卸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十一条装卸场所必须保持清洁,严禁杂物堆放和易燃易爆物品靠近装卸区域。
第十二条装卸场所必须具备通风设施,并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气体积聚。
第十三条装卸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照明设施,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看清作业区域。
第四章装卸作业的安全控制措施第十四条在装卸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对装卸的危险化学品进行仔细检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禁止使用明火和产生明火的设备,禁止在离装卸区域近处吸烟。
第十六条禁止奔跑和私自改变装卸作业流程,禁止随意移动和抛掷危险化学品。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前言危化品是指对人体、设施、环境等具有较强危害作用的物质。
危化品装卸作业是危险性极高的作业之一,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技术操作能力,严格遵守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环境污染控制。
本文将为您介绍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 操作前准备2.1 岗前培训所有参与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员工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品的种类、化学性质、危险特性,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使用和保养装卸设备的方法和技巧等等。
只有通过考核并获得相关证书后方可上岗。
2.2 检查设备和环境要对装卸设备和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经过适当的维护和检修。
同时,还需对气体、热源、火源、电器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其在装卸过程中能够安全运行。
2.3 操作计划在进入作业现场前,需要制定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开展方案,包括作业过程的步骤、员工分工、使用的设备以及必要的应急措施等。
在作业前,要对方案进行确认,并保持通讯畅通。
3. 常规操作规程3.1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危化品装卸作业中,安全第一原则必须坚持不懈。
操作人员应遵守所有的安全规定和要求,避免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意外事故。
3.2 个人防护措施危化品装卸作业操作人员需要穿戴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鞋、安全帽、手套等,以降低装卸工作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3.3 制定合理的装卸方案在执行装卸作业时,需要制定合理的装卸方案,包括物品的移动、装卸点的选择、运输工具的选择和设备的利用等,确保装卸作业顺利进行,并最小化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4 严格遵守操作规定所有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与危化品装卸作业相关的操作规定和要求,执行所有的操作程序和流程,不能因为着急或误解规定而忽略安全原则。
3.5 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在装卸工作时,需要使用相应的装卸设备,如叉车、吊车、升降平台等,操作前需彻底检查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4篇)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过程,包括危险化学品的搬运、装卸、堆码、装载等环节。
第三条作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指导和监督危化品装卸作业,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作业过程的安全。
第四条危化品装卸作业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别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同时也要遵守作业单位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
第五条作业单位应当建立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培训与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
第六条作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化品装卸事故,及时进行应急处置,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第二章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第七条作业人员应当按照作业单位的要求,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头盔、安全鞋、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第八条作业人员在进行危化品装卸作业前,应当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不得出现酒精中毒、疲劳等情况。
第九条作业人员应当随身携带相关的急救药品,以备发生突发情况时进行自救或互救。
第十条作业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三章装卸作业安全措施第十一条货物的装卸应当按照标准化操作进行,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避免手工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在进行危化品的装卸作业时,应当保持作业区域的干燥清洁,防止发生滑倒和跌落事故。
第十三条在装卸高压管道等容器时,应当使用专业的工具和安全设备,防止泄漏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货物的堆码应当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堆码高度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制。
第十五条在装卸危化品货物时,应当严格按照货物运输标识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在进行危化品装卸作业时,应当与周围的施工作业和其他装卸区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相互干扰和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作业现场应当设置明确的警示标志和安全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严禁未经许可的人员靠近作业区域。
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安全规程范本
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安全规程范本一、安全责任与管理要求1. 企业应当建立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并责任到岗。
2. 安全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3.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可以按照规程进行作业。
4. 员工应当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危化品装卸作业。
二、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应当戴上符合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2. 在操作危化品装卸作业前,操作人员应当检查装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3. 操作人员应当熟悉危化品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
4. 操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5. 操作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或使用不当的工具和设备。
6. 操作人员应当保持操作区域的整洁和清爽,防止杂物和可燃物堆放过多。
三、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安全措施1. 在进行危化品装卸作业前,应当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确保操作区域的环境安全。
2. 应当对危化品进行正确的分类和标识,确保装卸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在搬运和装卸危化品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物品的破损和泄漏。
4. 应当确保搬运和装卸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意外发生。
5. 在装卸过程中,应当避免与其他易燃物或易爆物接触,防止火源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6. 在装卸过程中,应当避免振动和碰撞,防止容器破损或危化品泄漏。
7. 在装卸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保证操作区域的空气流通,减少污染物的浓度。
四、危化品装卸作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 操作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熟悉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应急处理流程。
2. 在发生危化品泄漏或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如关闭相关设备、疏散人员等。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篇)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是指对危险化学品进行装卸、搬运、储存等作业。
由于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爆炸、燃烧、中毒、腐蚀等特性,因此在进行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时必须要有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来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作业区域的准备1. 在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2. 对作业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没有杂物、易燃物等危险物品。
3.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防止危险化学品挥发物积累。
4. 设置紧急处理设备和救援设备,如消防器材、急救箱等。
5. 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二、装卸设备的准备1. 定期对装卸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2. 对于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中需要使用到的专用设备,如离心泵、输送带等,必须要有相关的使用操作规程,并由专人进行操作。
3. 为装卸设备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如声光报警器、限位器等。
4. 对于装卸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三、装卸作业的操作要求1. 在进行装卸作业前,要对所要装卸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评估,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准备。
2. 对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要确保作业现场没有明火和静电积聚。
3. 进行装卸作业时要保持作业区域的干燥和清洁,防止摩擦产生的火花。
4. 在进行液体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时,要按照装卸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保持容器密封性。
5. 在进行气体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时,要提前排除装卸管道中的气体,防止爆炸。
6. 在进行固体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时,要使用专用的装卸设备,避免物料散落和堆积。
7. 进行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时,要注意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如戴上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8. 加强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紧急情况的处理1. 在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是指对危险化学品进行装卸操作的过程。
这类作业涉及到许多高风险的因素,如化学品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等,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旨在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风险。
一、工作场所的准备和安全保障措施(1)在进行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之前,必须做好工作场所的准备工作,包括清除垃圾、杂物和易燃物品,确保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2)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确保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化学品的直接接触。
(3)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特点和安全操作要求,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和违规行为。
(4)在工作现场设置明显的警告标识,如“危险化学品作业区”、“禁止吸烟”、“禁止靠近”等,引起工作人员的警觉性,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装卸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在进行装卸作业之前,必须对装卸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2)熟悉化学品的运输、储存和装卸要求,了解化学品的包装、标志、标签等信息,并核实化学品的名称、型号和数量。
(3)确认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和运输要求,确保装卸作业的安全性。
(4)对操作区域进行隔离封闭,避免无关人员进入装卸作业区域,减少意外伤害的可能性。
三、装卸操作的安全技术要求(1)严禁单人操作,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确保装卸操作的顺利进行。
(2)在装卸过程中,必须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装卸工具,如叉车、吊车等,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操作证书。
(3)在进行装卸作业之前,必须通风换气,确保作业区域的空气流通,避免化学品蒸气的积聚。
(4)严格遵守装卸作业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不得借助煤气、吸烟等行为增加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5)对于易燃和易爆的化学品,必须使用防爆设备和防静电措施,确保静电和火源不会引发火灾和爆炸。
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安全规程(三篇)
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安全规程一、目的为了保障装卸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规范化学危化品的装卸作业,减少事故发生,制定本安全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化学危化品装卸操作的人员。
三、安全准备1.装卸操作前,对装卸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场地整洁、无杂物,保持通风良好。
2.装卸操作前,核对装卸物品的种类、数量、包装标志等信息。
3.装卸操作前,检查装卸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装卸操作前,穿戴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四、装卸操作程序1.装卸操作前,明确装卸作业的流程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
2.装卸操作时,注意货物的稳定性,合理摆放,确保不易滑动、倾倒或破裂。
3.装卸操作时,禁止使用明火或高温工具,禁止吸烟。
4.装卸操作时,注意操作的轻缓和稳定,避免造成货物的突然运动。
5.装卸操作时,严禁从高处抛掷物品,以免造成伤害。
6.装卸操作时,禁止将货物悬吊在人员上方,确保人员的安全。
五、应急处置1.装卸操作中发生泄漏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危险的进一步扩大。
2.装卸操作中发生火灾时,应使用适当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如果无法控制火势,应立即报警并撤离现场。
3.装卸操作中发现有毒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撤离现场,避免进一步接触,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六、注意事项1.装卸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化学危化品的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2.装卸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反安全操作要求。
3.装卸操作人员应保持警觉,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装卸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装卸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5.装卸操作人员应及时上报事故隐患和安全隐患,积极参与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
七、责任追究对违反本安全规程的装卸操作人员,将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安全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危化品是一类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物质,其运输、储存和装卸作业对人员和环境安全带来极大风险。
为了保障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制定一套完善的操作规程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介绍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关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装卸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安全检查:在进行危化品装卸作业之前,必须对装卸设备、工具和作业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并修复或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工具。
2. 人员培训:参与危化品装卸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熟悉危化品的种类、特性、危险性以及装卸作业的操作要求和安全措施,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3. 个人防护用品:所有从事危化品装卸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三、装卸作业的操作规程1. 装卸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装卸操作之前,必须对危化品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防止泄露或破裂。
同时,要将危化品运输车辆或容器固定好,避免在装卸过程中滑动或倾斜。
2. 环境控制措施:在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和明火的标志,并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
如有需要,应采取防爆措施,如安装爆炸防护装置和使用防静电工具。
3. 储存区域划分:根据危化品的种类和特性,将作业场所划分为不同的储存区域,严格控制各种危险品的储存和装卸操作,避免发生交叉污染或化学反应。
4. 装卸设备的使用:在进行危化品装卸作业时,应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装卸设备,并按照规定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如起重机的操作、货车的装卸等,确保装卸作业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5. 危险品的搬运和放置:在搬运和放置危险品时,必须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如适当使用吊具、橡胶垫和缓冲垫,确保危险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6. 紧急情况的处理:在装卸作业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故或突发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紧急措施,如报警、疏散人员、控制泄漏等,确保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危化品装卸作业是指对危(wei)险化学品进行装卸、搬运和堆放等操作的工作。
为了确保危化品装卸作业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适合范围本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从事危化品装卸作业的人员,包括装卸作业人员、监督人员、管理人员等。
三、定义和缩略语1. 危化品:指对人体、财产和环境具有危害的化学物质。
2. 装卸作业:指对危化品进行装卸、搬运和堆放等操作。
3. PPE(个人防护装备):指保护装卸作业人员的安全用具,包括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四、装卸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确定装卸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2. 检查装卸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3. 确保装卸作业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4. 检查危化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并核对与装卸作业相关的危(wei)险特性。
五、装卸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 穿戴适当的PPE,包括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装卸作业,不得擅自修改或者忽略规程。
3. 在装卸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4. 确保装卸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使用固定装置、防滑垫等。
5. 严格控制装卸作业现场的人员数量,避免拥挤和混乱。
6. 确保装卸作业现场通风良好,避免危化品的积聚和泄漏。
7. 定期检查装卸设备和PPE的状况,及时更换和修理。
六、装卸作业事故的应急处理1. 在装卸作业现场设置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包括急救箱、消防器材等。
2. 确保装卸作业人员具备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3. 在发生事故时,即将采取应急措施,如报警、疏散人员等。
4. 遵循应急预案,进行事故处理和调查。
七、装卸作业的监督和管理1. 设立专门的装卸作业监督和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的规程和制度。
2. 定期组织装卸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
3. 对装卸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4. 建立装卸作业事故的报告和统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搬运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内容第一章、危化品装卸搬运安全操作技术一、基本要求1、作业现场应统一指挥,有明确固定的指挥信号,以防作业混乱发生事故。
作业现场装卸搬运人员和机具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
非装卸搬运人员,均不准在作业现场逗留。
2、对各种装卸设备,必须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由经过操作训练的专职人员操作,以防事故发生。
3、在装卸搬运危险品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预先做好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地检查装卸搬运工具及操作设备。
工作完毕后,沾染在工具上面的物质必须清除,防止相互抵触的物质引起化学反应。
对操作过氧化剂物品的工具,必须清洗后方可使用。
4、人力装卸搬运时,应量力而行,配合协调,不可冒险违章操作。
5、操作人员不准穿带钉子的鞋。
根据不同的危险特性,应分别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
对有毒的腐蚀性物质更要注意,避免发生中毒事故。
操作完毕后,应对防护用具进行清洗或消毒,保证人身安全。
6、装卸危险品应轻搬轻放,防止撞击摩擦、震动摔碰。
液体铁桶包装卸垛,不宜用快速溜放办法,防止包装破损。
对破损包装可以修理的,必须移至安全地点,整修后再搬运,整修时不得使用可能发生火花的工具。
7、散落在地面上的物品,应及时清除干净。
对于扫起来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废物,应采用合适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置,以确保安全。
8、装卸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漱口、淋浴。
中途不得饮食、吸烟,并且必须保持现场空气流通,防止沾染皮肤,黏膜等。
如装卸人员出现头晕、头痛等中毒现象,应按救护知识进行急救,严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9、两种性能相互抵触的物质,不得同时装卸。
对怕热、怕潮物质,装卸时要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第二章、危化品的安全基本知识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和分类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反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污染环境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共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1)易燃液体分类:按闪点高低分为①低闪点液体(闪点<-18℃,如汽油)、②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如甲苯)、③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如二甲苯)1、爆炸品:此类物品具有易于燃烧和爆炸性能。
当受到高热、震动、摩擦、撞击等外加作用或与酸碱等物品接触、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同时气体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储存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钢瓶是压力容器,装卸搬运作业时,应用抬架或搬运车,防止撞击、拖拉、摔落,不得溜放滚动,搬运前应检查钢瓶阀门是否漏气,搬运时不要把钢瓶阀对准人身,注意防止钢瓶安全帽跌落;装卸有毒气体钢瓶时,应穿戴防毒用具;剧毒气体钢瓶要当心漏气,防止吸人有毒气体;搬运氧气钢瓶时,工作服和装卸工具不得沾有油污;易燃气体严禁接触火种,在炎热的季节搬运作业应安排在早晚阴凉时进行。
3、易燃液体:其闪点低、汽化快、蒸气压力大,又容易和空气混合成爆炸性的混合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不仅火焰能导致起火燃烧或蒸气爆炸,其他如火花、火星或发热表面都能使其燃烧或爆炸。
因此,在装卸搬运作业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室内装卸搬运作业前应先进行通风;搬运过程中不能使用黑色金属工具,必须使用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装卸机具应装有防止产生火花的防护装置;在装卸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滚动、摩擦、拖拉;夏季运输要安排在早晚阴凉时间进行,雨雪天作业要采取防滑措施;罐车运输要有接地链。
4、易燃固体: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容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而且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气体。
在装卸搬运时除按易燃液体的要求处理外,其作业人员禁止穿带铁钉的鞋,不可与氧化剂、酸类物质共同搬运。
搬运时散落在地面上和车厢内的粉末,要随即抹擦干净。
装运时要捆扎牢固,使其不摇晃。
5、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在相互作用时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和热量,由于反应异常迅速,反应时放出的气体和热量又多,放出来的可燃性气体能迅速地在周围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一旦遇明火或由于自燃就会引起爆炸,所以在搬运装卸作业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防水、防潮,雨雪天没有防雨设施不准作业;若有汗水应及时擦干,绝对不能直接接触遇水燃烧物质;在装卸搬运中不得翻滚、撞击、摩擦、倾倒,必须做到轻拿轻放;严禁滚桶、重放、撞击、摩擦,防止引起火花;不得与其他类别危险化学品混装混运。
6、氧化剂和过氧化物:在装运时除了注意以上规定外,应单独装运,不得与酸类、有机物及自燃、易燃、遇湿易燃的物品混装混运,一般情况下氧化剂也不得与过氧化物配装。
7、毒害品及腐蚀物品:尤其是剧毒物品,少量进入人体或接触皮肤,即能造成局部刺激或中毒,甚至死亡。
腐蚀物品具有强烈腐蚀性,除对人体,动、植物体,纤维制品,金属等能造成破坏外,甚至会引起燃烧、爆炸。
装卸搬运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严格检查包装容器是否符合规定,包装必须完好;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胶手套、胶围裙、胶靴、防毒面具等;装卸剧毒物品时要先通风、再作业,作业区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装卸要平稳,轻拿轻放,严禁肩扛、背负、冲撞、摔碰,以防止包装破损;严禁作业过程中饮食;作业完毕后必须更衣洗澡;防护用具必须清洗干净后方能再用;装卸现场应备有清水、苏打水和稀醋酸等,以备急用;腐蚀物品装载不宜过高;严禁架空堆放;桶装腐蚀品运输时,应套木架或铁架。
第三章、消防安全基本知识一、燃点、自燃点、闪点、燃烧、爆炸和火灾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
1、燃点。
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
2、自燃点。
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
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
3、闪点。
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
4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
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
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
二、燃烧1、燃烧: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
2、助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称为助燃物。
3、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都称为火源。
如明火、电火花、聚焦的日光、高温灼热体,以及化学能和机械冲击能等。
三、爆炸1、爆炸。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为另一种状态,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的能量,或者是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剧烈膨胀,压力迅速下降到常温的现象,都称为爆炸。
(1)化学性爆炸。
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形成的爆炸。
这种爆炸能够直接造成火灾。
我们公司主要根据化学反应行成爆炸性混合性爆炸。
这就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时遇到火源而发生的爆炸(2)物理性爆炸。
通常指锅炉、压力容器或气瓶内的物质由于受热、碰撞等因素,使气体膨胀,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而发生的爆炸。
2、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发生爆炸。
爆炸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四、火灾基本概念和预防1、火灾的定义:火灾是火失去控制蔓延而形成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它通常造成人或物的损失。
2、火灾发生的条件(1)火三角是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的简称,也叫火灾三要素。
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则火灾燃烧不能发生和维持,因此火三角是火灾燃烧的必要条件。
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切断火三角就可以扑灭火灾。
3、火灾的双重性:火灾过程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
确定性是指火灾的孕育、发生、发展、熄灭过程具有规律性,随机性是指火灾各个子过程都要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五、防火的基本措施、灭火器的功能和使用1、火灾的发展过程先是酝酿期,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冒烟和阴燃;其次是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再是全盛期,火焰包围整个可燃材料,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放出大量的辐射热,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加剧;最后是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终至熄灭。
2、防火的要点和采取的基本措施:(1)严格控制火源;(2)控制可燃物:(3)降低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4)防止可燃物质跑冒滴漏。
(5)阻止火焰的蔓延,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6)组织训练消防队伍;(7)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8)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火灾就会熄灭。
(9)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窒息法、冷却法、隔离法、化学抑制法。
3、干粉灭火器1、灭火器的指针指向绿色区域方有效,黄色、红色区域表明灭火器已失效。
2、灭火器的灭火性能与罐体大小无关,由内装的灭火物质的成分含量决定,成分含量越高,灭火性能越好;4、灭火器的使用范围:普通固体材料火、可燃液体火、带电电器设备火、气体和蒸气火。
5、灭火器的使用:先一手握住剪形把手的下把手,上下摇动,不要左右摇,把干粉摇匀后,灭火时,在室外应选择上风方向灭火,操作者先将开启把上的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根部,另一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喷射。
(1)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根部扫射,如被扑救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
(2)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的干粉流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使用者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完全扑灭。
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直见喷嘴对准液面喷射,防止喷流的冲击力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
(3)如果人身上着火了,是不能使用灭火器来灭火的,普通钢瓶灭火器50%是防腐防锈剂,只有50%是干粉。
这些材质喷到着火的人身上,火是可以扑灭,但是人体皮肤会严重受损、坏死。
第四章、二甲苯、溶剂油基本知识一、二甲苯、200#溶剂油对人体健康危害1、、二甲苯:C6H4(CH3)22、理化性质与用途: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闪点:24℃;沸点:144℃;蒸气密度;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