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县一中高二年级月考一
历史试题2017.9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霍明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等信息可知齐桓公是维护封建秩序就是正道的国君,晋文公是僭越礼制则的国君,说明这位先秦思想家主张遵从周礼,D正确;墨家、法家和道家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的思想
2.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 礼仪规范
B. 价值准绳
C. 处世之道
D. 施政之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未涉及礼仪规范,故A排除;据材料“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义,人之正路也”;“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义”旨在确立价值准绳,故B正确;处世之道的标准仍然在于“义”,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施政之术,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
3. “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
这反映出
A. 民主思想的出现
B. 天命观念的成熟
C. 人文精神的跃动
D. 王道学说的风行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说明周朝改变了商代“天”神的观念,使其具有人格化的色彩,突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故C项正确;周朝是人观念代替神,故A 项和B项错误;王道即仁义制天下,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4.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其相同点是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 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答案】D
【解析】秦代焚书坑儒,而汉代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都是强化儒家理论道德,但由此可知,秦汉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解决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故D项正确;秦代不是强化伦理规范,故A项错误。
不管是秦代的“禁”,还是汉代的“尊”,都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故B项错误;秦代的焚书坑儒引起了反抗,但是汉代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立起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
5.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
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
这表明
A. 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 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 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 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三教合归儒出现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文学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的反映,所以《西游记》的文学创作是立足现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三教并立,并没有突显道家地位开始衰弱,故C项错误;材料中记载有道教、佛教与儒学,其目的是为了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6.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
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助人探究儒家义理
B. 弘扬“致良知”的学说
C. 促进儒佛道的融合
D. 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朱熹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朱熹运用理学为儒家经典作注释,是推动儒家义理思想的研究,符合题意的是A项,题干中没有说到心学,排除BD项,理学就是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的产物,这不是朱熹注释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
7.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据此可知
A. 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 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 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 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表明,王阳明认为是非对错应该叩问内心,而并非听命于人,不能
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李贽认为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任何事情都严格遵循孔子的教诲。
由此可见,二人的观点大致相同,故选D。
AB两项说得过于绝对,王阳明和李贽并非反对孔子,而是反对后人盲目迷信孔子,故不选。
C项材料并未提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离经叛道
8. 顾炎武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
”这表明顾炎武
A. 挑战传统儒家思想
B. 主张知耻和洁身自好
C. 要求发展民间经济
D. 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羞耻心对于人很重要啊。
君子应当不拿破旧的衣服、简陋的食物当作羞耻的事,而把黎民百姓没有蒙受他的德行当作耻辱”,因此体现了民本思想,故D 项正确;顾炎武并不是挑战儒家思想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主张发展经济,故C项错误。
9.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
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③有一定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二十四节气……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涉及二十四节气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相反,二
十四节气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的产物,故①错误;材料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即为农业生产服务,故②正确;二十四节气不能体现宗教迷信的色彩,故③错误;材料说明二十四节气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④正确。
故①④组合错误,故A排除。
②③组合错误,故B排除。
①③组合错误,故C排除。
②④组合正确,故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二十四节气
10. 下图是龙门二十品(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
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
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 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C. 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
D. 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书法《龙门二十品》属于魏碑,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
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11. “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
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
”材料表明
A. 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 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C. 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 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错误,与“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不符;B项错误,不符合史实,词的兴起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可以看出词的发展繁荣与街市里的商业有关;D项错误,词的风格材料里不能体现。
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词的发展
12.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
”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A. 图一战国《人物龙凤图》
B. 图二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 图三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 图四清代《墨兰图》(局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
”可知是文人画特点,《墨兰图》书文人画,故D正确;A是人物画;B是风俗画;C是医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文人画
【名师点睛】中西绘画比较
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
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
13. 泰勒斯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水,其本性就是一种变动的东西,由水生成物,由物变成水,这是一个无止无休的过程。
从哲学的角度看,在精神气质上与之最接近的中国古代思想
家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作为西方的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而在东方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水是非常重要的,是万物应该效法的对象。
这个人物就是道家的老子。
他认为水虽然外表柔弱,但实质则是非常刚强的。
因此本题选择B 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老子的思想
14.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 政治主张
B. 公民意识
C. 批判精神
D. 自由观念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沦丧,孔子则面临礼崩乐坏,两者都面临着世道的沉沦,所以两者都“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即批判现实,以唤醒国人,重建道德,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的主张均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
15. 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之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
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 平等相待
B. 启发引导
C. 辩证思考
D. 逻辑推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和孔子。
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显示了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用一种提问题的方法来促使学生思考,这种方法不是平等相待,故A项错误;这种方法就是启发诱导,故B项正确;辩证思考指的是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故C项错误;这种方法也不是逻辑推理,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和孔子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
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16. 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柏拉图的这段话
A. 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 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 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 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事物对于你白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可以看出强调人的主观性,与“人是万物的尺度”意思相近,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17. 《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
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
”这段话说明
A. 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 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 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 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
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具有科学精神,故D正确。
材料未渉及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故A排除。
材料也未涉及民主政治,故B排除。
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过于绝对,故C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特点
18.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
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属于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
B. 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 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 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反映了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突出特征。
所以本题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
19. 赵林在《西方宗教文化》中指出:“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
”对此话理解错误的是
A. 否定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B. 强调世俗生活是上帝认可的,否定天主教会的善功论
C. 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徒凭借信仰可以和上帝建立直接联系
D. 其主张分为精神和世俗两个领域,有利于动员社会底层群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
按照材料“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教会对神学的垄断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这一关键信息,体现了马丁·路德对世俗生活的认可,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即可获救,这
被称之为“因信称义”,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按照材料所述,马丁·路德把信仰从精神领域扩展至世俗领域,其目的在于发动底层群众,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0. 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经济水平的差异
B. 政治制度的差异
C. 文化环境的差异
D. 国际地位的差异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在18世纪的法国封建统治腐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启蒙思想家针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并构建了未来的理性王国,而在18世纪早期的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社会问题并不是十分突出,所以造成二者差异的是政治制度的差异,正确的选项是B项,CDA项不是主要原因。
21. 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
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
……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
”这段话
A. 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 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 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 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材料第一句论述了宗教自由与法律的正向关系,后半段论述了二者的反向关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宗教自由必要性,故A
项正确;相互依存强调彼此互为前提,密不可分,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后半段论证宗教迫害造成的后果影响,故C项错误;法律服务宗教,结合材料主体“孟德斯鸠”,有悖常理,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
22.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一主张
A. 反映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C. 符合君主立宪制的原则
D. 阐发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主张官员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官员是人民的奴仆,他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可以看出卢梭强调了人民主权思想,故D项正确;A项孟德斯鸠的思想,B项时卢梭思想,但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时伏尔泰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3. 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
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
”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A. 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B.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 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
D. 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A选项构筑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的是相对论同量子理论,所以与题干不符。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所以B选项也不选。
D选项与题干强调的主要内容不符合。
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在科学方法方面改变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即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用实验手段研究自然。
在人类意识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再是不问究竟的顶礼膜拜,而是进行科学研究。
而题干强调的就是,人们已经开始科学的手段和实验的手段认识研究自然了。
因此选C。
24. 一位科学家在回顾其科学成就时称:“当时,我已经为辐射和物质的问题而奋斗了6年,但一无所获。
但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整个物理学至关重要,我也已经找到了确定能量分布的那个公式。
”据此可知,该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是
A. 电磁感应理论
B. 相对论
C. 光电效应原理
D. 量子论
【答案】D
【解析】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奠下了基石,材料中论述的正是量子论成就,故D项正确;A是法拉第成就;B是爱因斯坦发明;C是爱因斯坦发明。
25.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
”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答案】D
....................................
26. 意大利经济历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世纪后半期)的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是指
A. 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B.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开始发展
C. 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D. 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限定的要求:“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
而提干中的A、B和C都是经济领域的变化,只有“D项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符合题意,所以应该选择D。
27. “科学革命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A. 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 电磁感应理论——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 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核心思想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A不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C不对,内燃机属于技术成果而不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