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内科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和登记1. 患者接待:医院门诊部门工作人员应友善地接待患者,引导他们前往挂号处进行登记。

2. 患者登记:挂号处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并为患者办理就诊卡或者电子病历登记。

二、病历填写和整理1. 病历填写:医生应详细问询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相关信息,并将其记录在病历中。

2. 病历整理:医生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将病历整理归档,确保病历的可读性和完整性。

三、体格检查1. 体温测量:护士应使用合适的体温计为患者测量体温,并记录在病历中。

2. 血压测量:护士应使用血压计为患者测量血压,并记录在病历中。

3. 心肺听诊:医生应使用听诊器子细听诊患者的心脏和肺部,并记录相关发现。

4. 腹部触诊:医生应用手轻轻触诊患者的腹部,了解腹部的硬度、压痛等情况,并记录在病历中。

5.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应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肌力、感觉、反射等,并记录相关发现。

四、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开具相应的血液检查申请单,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2. 影像学检查: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开具相应的影像学检查申请单,包括X光、CT、MRI等。

3. 心电图检查: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安排心电图检查,并记录相关发现。

五、诊断和治疗1. 诊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并记录在病历中。

2. 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原理和注意事项。

六、用药和处方1. 用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处方:医生应准确填写处方单,包括药物名称、用量、用法、频次等,并加盖医院公章。

七、复诊和随访1. 复诊安排: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安排复诊时间,并告知患者复诊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 随访:医生应定期与患者进行电话或者面对面的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针对性地赋予指导和建议。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准备1.审查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要求。

2.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给患者,获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

3.提供舒适和私密的操作环境,确保患者的隐私权。

4.保证操作所需的器械和设备的齐全和有效。

二、操作前准备1.进行手卫生,戴上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佩戴帽子和口罩。

2.准备必要的器械、药物和设备,并在操作区域进行摆放,确保便于使用。

3.检查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和完好程度,如有损坏或污染应及时更换或清洗。

4.准备足够数量的无菌物品,如敷料、注射器等。

5.准备注射药物,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准备好。

6.预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准备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操作步骤1.预告患者操作过程,并告知患者应该配合操作,保持平静和放松。

2.按照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平卧位、坐位等。

3.进行皮肤消毒,遵循由清洁到无菌的顺序进行,注意使用无菌的消毒液和棉签,并按照特定的方法按摩消毒区域。

4.根据操作需要,戴上手套并正确使用,避免污染或损坏。

5.使用无菌方法开放或插入器械、导管等,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注意器械与患者皮肤的接触。

6.操作过程中注意与患者交流,关注患者的感受和反应,并做好镇定和安抚工作。

7.注意操作时的力度和速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伤害。

8.操作后仔细检查患者的状况和器械的位置、固定等,并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四、操作后处理1.完成操作后,及时清洁操作区域,处理和封存使用过的器械和设备,按照医院的规定处理感染性废物。

2.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方法和效果,患者的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3.告知患者操作的后续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药物使用等。

4.安抚和安慰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5.清洁和归位操作区域,收拾清洁器械和设备,并保证其保存和维护的完好。

以上是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根据具体的操作项目和需求,还需要具体进行操作训练和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内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能够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规程旨在规范内科操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患者接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和随访等内容。

二、患者接待1. 内科医生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问询患者的症状和疾病史,并记录相关信息。

2. 内科医生应及时安排患者的就诊时间,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三、病史采集1. 内科医生应详细问询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2. 内科医生应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四、体格检查1. 内科医生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普通情况、皮肤、头颈、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2. 内科医生应使用合适的仪器和工具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3. 内科医生应记录体格检查的结果,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结果。

五、辅助检查1. 内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等。

2. 内科医生应向患者解释辅助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的配合度。

3. 内科医生应及时采集辅助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解读和分析。

六、诊断1. 内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确立初步诊断。

2. 内科医生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诊断结果,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相关建议和治疗方案。

七、治疗1. 内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方法。

2. 内科医生应合理选择药物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案。

3. 内科医生应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八、随访1. 内科医生应定期与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信息。

2. 内科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并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与记录1. 患者接待a. 患者到达医院后,由医务人员进行接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主诉。

b.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候诊环境,并尽量减少等待时间。

c.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安排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2. 病历记录a. 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医嘱等信息。

b. 病历记录应规范、准确,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c. 医务人员应及时更新患者的病历记录,并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二、常规检查与诊断1. 体格检查a. 医务人员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常规指标。

b.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系统检查,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2. 实验室检查a.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b. 医务人员应准确采集样本,并按照标准操作要求进行实验室检查。

3. 影像学检查a.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

b. 医务人员应准确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4. 诊断与鉴别诊断a.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b. 诊断应准确、全面,能够解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治疗与护理1. 药物治疗a. 根据医生的医嘱,准确配制和给予患者所需的药物。

b. 医务人员应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2. 非药物治疗a.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

b. 医务人员应准确操作非药物治疗设备,并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

3. 护理措施a.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卧床休息、饮食调理等。

b. 护理措施应规范、安全,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转诊与出院1. 转诊a.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及时安排患者进行转诊。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内科操作规程是指医院内科疾病诊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旨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科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术前准备1. 患者信息确认: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操作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征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3. 检查前准备:根据具体操作需要,患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

4. 患者禁食禁水:根据具体操作需要,患者需在操作前一定时间内禁食禁水,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三、操作过程1. 患者准备:患者应脱去上衣,穿上手术衣,保持体位舒适。

2. 操作器材准备:医生应确保所需的操作器材齐全、无损坏,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3. 操作步骤:(1) 操作部位准备: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医生应对操作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 局麻或全麻: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3) 操作技术:医生应熟悉相应的操作技术,并按照规范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监测患者状况: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5) 操作记录:医生应详细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所用药物和剂量等信息,以备后续参考。

四、术后处理1. 患者观察:术后患者应在恢复室或病房进行观察,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 术后指导:医生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术后注意事项,如伤口护理、饮食调理等,并提供必要的药物和指导。

3. 术后随访:医生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指导。

五、操作风险及并发症在内科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损伤周围组织等。

医生应在操作前向患者充分解释,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操作质量控制为确保内科操作的质量和安全,医院应建立相应的质控体系,包括:1. 操作规程的制定和修订:医院应定期对内科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与最新的疾病诊疗指南和技术要求相符。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和准备1. 接待患者时,应注意礼貌和友好,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记录相关信息。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安排适当的检查和治疗。

3. 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二、术前准备1. 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体格检查、相关检查的安排和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并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

3. 准备手术室,保持室内清洁,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消毒和准备充分。

三、手术操作1. 手术操作前,医生和护士必须正确佩戴手术衣、手套、口罩和帽子,保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

2. 在手术操作中,医生应准确执行手术步骤,注意操作的细节和安全。

3. 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包括递刀、吸引、止血等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4.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好监测和记录工作。

四、术后护理1. 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 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需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伤口处理、药物给予、饮食管理等。

3. 护士应耐心和细致地解释患者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回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4. 定期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病情变化。

五、术后随访1. 手术后,医生和护士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和教育。

3. 随访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六、操作记录和质控1. 所有的手术操作和护理过程都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手术过程、用药情况、患者的病情变化等。

2. 操作记录应准确、规范、完整,包括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和职称等必要信息。

3.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定期对手术操作和护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操作的安全和质量。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患者接诊与评估1. 患者接诊a.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及时进行接诊。

b. 在接诊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c. 医务人员应当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2. 患者评估a. 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等。

b.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内科常见操作规程1. 静脉输液a. 检查输液器和输液管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b. 洗手、戴好手套后,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穿刺。

c. 确保穿刺部位无出血,将输液管连接到穿刺部位。

d. 调整输液速度,并定期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

e. 输液结束后,拆除输液器,做好消毒和包扎。

2. 心电图检查a. 准备好心电图仪器和电极贴片。

b. 帮助患者脱去上身衣物,保持身体放松。

c. 选择合适的导联,将电极贴片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

d. 启动心电图仪器,记录患者的心电图信号。

e. 检查结束后,将电极贴片取下,清洁仪器并妥善保存。

3. 血压测量a. 让患者坐于舒适的位置,保持安静。

b. 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将其绑在患者的上臂上。

c. 启动血压计,将听诊器放在患者的肘窝处。

d. 逐渐放气,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e. 测量结束后,松开袖带,记录测量结果,并妥善清洁仪器。

4. 空气吸入a. 准备好吸入装置和合适的药物。

b. 帮助患者坐于舒适的位置。

c. 将药物放入吸入装置中,调整合适的流量。

d. 让患者深呼吸,并将吸入装置放在患者口鼻处。

e. 观察患者吸入过程中的反应,并根据需要调整吸入时间和药物剂量。

5. 导尿a. 洗手、戴好手套后,准备好导尿管和导尿袋。

b. 帮助患者脱去下身衣物,保持隐私。

c. 用消毒液清洁患者的尿道口。

d. 将导尿管插入患者的尿道,直至尿液流出。

e. 将导尿管连接到导尿袋,并固定好。

f. 检查导尿袋的连接是否牢固,并观察患者的尿液排出情况。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1. 介绍内科操作规程是指内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所需遵守的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

它旨在保证医疗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科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2. 术前准备2.1 患者信息确认: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与病历相符。

2.2 了解病情:仔细阅读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体征等信息。

2.3 必要的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操作规程3.1 操作准备3.1.1 操作间准备:确保操作间的清洁和消毒,准备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3.1.2 患者准备:让患者脱去衣物,戴上手术帽、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安置在适当的位置。

3.2 操作步骤3.2.1 洗手消毒:按照洗手消毒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3.2.2 穿戴手套:佩戴干净的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3.2.3 操作器械准备: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并确保其清洁和完整。

3.2.4 操作步骤:按照内科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具体操作,如皮下注射、静脉穿刺、胸腔穿刺等。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操作的顺序、力度和角度,避免损伤患者。

3.2.5 操作后处理:操作完成后,将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正确处理,清洁操作区域,并妥善保存操作记录。

4. 安全措施4.1 患者安全: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关注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4.2 感染控制:严格按照感染控制标准进行操作,包括洗手消毒、穿戴手套、器械消毒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4.3 药品安全:使用药品时,注意药品的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避免用错药或用错剂量。

4.4 知识更新:内科医生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操作技术和知识,以保持专业水平和安全操作。

5. 结束内科操作规程是内科医生必须遵守的一系列操作标准和流程。

准确遵循操作规程,可以提高内科医生的操作技术和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内科医生应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不断学习和更新操作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内科操作规程是指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各种操作时应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这些规程旨在确保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安全地完成各项任务,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科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

一、患者评估操作规程1.1 患者病史采集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这包括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家族史等信息。

医生应仔细记录这些信息,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

1.2 体格检查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外貌、皮肤、黏膜等,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

医生还应进行系统性的检查,如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1.3 辅助检查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这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并解读检查结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后续的操作。

二、操作准备操作规程2.1 操作环境准备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应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全。

医生应清理操作台面、准备必要的操作器械和药物,并确保操作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2.2 操作器械准备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准备好必要的操作器械。

这包括手术刀、钳子、注射器等。

医生应确保这些器械的清洁、消毒,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摆放,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使用。

2.3 药物准备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医生还应准备好必要的药物。

医生应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等信息,并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医生还应准备好必要的注射器、输液器等辅助器械,以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使用。

三、操作技术操作规程3.1 操作前准备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前,应先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医生还应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确保操作区域暴露,并进行必要的局部麻醉等。

3.2 操作过程医生在进行内科操作时,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与准备1.1 患者接待1.1.1 患者到达医院后,由接待人员进行登记和初步问询病情。

1.1.2 将患者引导至候诊区等待,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1.1.3 根据医生的安排,将患者引导至相应的检查室或者治疗室。

1.2 患者准备1.2.1 根据医生的要求,提前告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空腹或者其他特殊准备。

1.2.2 如需空腹,患者应在规定时间内住手进食和饮水。

1.2.3 患者应穿着舒适、方便操作的衣物,并将个人贵重物品妥善保管。

二、内科操作流程2.1 体格检查2.1.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

2.1.2 医生应子细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黏膜、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2.1.3 医生可根据需要进行听诊、触诊、叩诊等具体检查。

2.2 实验室检查2.2.1 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2.2.2 护士根据医生的要求,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

2.2.3 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标本的采集、标记和送检。

2.3 影像学检查2.3.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要求进行X射线、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

2.3.2 护士应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将患者送至相应的检查室。

2.3.3 护士应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2.4 治疗操作2.4.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操作。

2.4.2 医生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2.4.3 护士应配合医生进行操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2.5 输液操作2.5.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要求进行静脉输液。

2.5.2 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准备输液所需的设备和药物。

2.5.3 护士应注意输液的速度和剂量,定期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

2.6 护理操作2.6.1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2.6.2 护士应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床铺的整洁和舒适。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和登记1. 患者到达内科门诊后,由接待人员负责进行登记和初步问询患者病情。

2. 接待人员应礼貌待人,问询患者主诉和病史,记录相关信息,并核对患者个人身份信息。

3. 接待人员应及时将登记信息录入系统,并为患者办理就诊卡或者挂号手续。

二、体格检查1. 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主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2. 医生应子细观察患者的普通情况,包括面色、精神状态、体位、呼吸、心率等。

3. 医生应按照系统学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4. 医生应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仪等。

5. 医生应将体格检查的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并与患者沟通解释。

三、辅助检查1.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可安排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X光检查等。

2. 医生应向患者解释辅助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3. 医生应子细阅读和解读辅助检查结果,并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4. 医生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辅助检查结果,并根据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四、诊断和治疗1.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应进行疾病诊断。

2. 医生应向患者解释诊断结果,并告知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3. 医生应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的目的和方法。

4.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5. 医生应定期复查患者病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调整的原因和目的。

五、护理和宣教1. 护士应根据医生的叮嘱,进行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药物管理等。

2. 护士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宣教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等。

3.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和需求。

4. 护士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内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内科工作中能够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内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操作。

二、患者接待与评估1. 患者接待(1)医务人员应友善、热情地接待患者,了解患者主诉和病情,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2)根据患者病情和就诊需求,安排合适的就诊时间和医生。

2. 患者评估(1)医务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评估。

(2)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

三、诊断与治疗1. 诊断(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2)诊断应符合相关临床指南和规范,如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为冠心病、高血压等。

2. 治疗(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等综合措施。

四、药物使用与管理1. 药物选择与使用(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药物使用应遵循药物说明书和相关临床指南,确保用药安全。

2. 药物管理(1)医务人员应按照药物管理制度,正确储存、配药和使用药物。

(2)对于高危药物和控制药物,应加强管理,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五、护理与康复1. 护理(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护理工作应规范操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防止交叉感染。

2. 康复(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康复计划应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六、并发症与风险管理1. 并发症预防(1)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测和干预,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风险管理(1)医务人员应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内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医务人员在内科临床操作中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流程,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

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内科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地执行各项操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在进行任何内科操作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环境准备:操作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操作台、手术灯、手术器械和药品等应按照操作要求摆放妥当,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方便地操作。

3. 术前安全检查:医务人员应进行术前安全检查,确认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检查手术灯和监护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三、操作流程1. 静脉置管操作:a. 患者准备:患者应取适当的体位,如仰卧位或者半坐位,清洁操作部位,并使用无菌巾覆盖。

b. 皮肤消毒:使用适当的消毒液对操作部位进行彻底消毒,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操作。

c. 穿刺操作:医务人员应佩戴无菌手套,使用适当的穿刺针和导管进行静脉置管,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d. 固定和固定:成功置管后,应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以防止导管脱落或者移位。

e. 监测和观察:置管后,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静脉通畅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 心电图操作:a. 患者准备:患者应取适当的体位,如平卧位或者半坐位,胸部暴露,确保操作的便利性和准确性。

b. 皮肤准备: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操作部位,确保皮肤干燥。

c. 导联贴附:将心电图导联贴附在正确的位置,按照导联的标识进行贴附,确保导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d. 操作设备:打开心电图机,选择适当的记录模式和速度,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e. 操作步骤:按照操作要求,挨次进行心电图记录,包括基础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或者其他特殊检查。

f. 结果分析:医务人员应根据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概述内科操作规程是指在内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旨在确保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步骤,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减少操作风险和错误。

二、术前准备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2. 操作准备: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材料,确保操作环境整洁、无菌。

三、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安慰,确保患者理解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2. 洗手消毒:按照洗手消毒的规范进行操作,保持手部清洁。

3. 穿戴无菌手套:戴上无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4. 操作区域准备: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操作区域无菌。

5. 操作步骤: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抽血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按照穿刺技巧进行静脉穿刺,采集所需的血液样本。

(2) 输液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按照穿刺技巧进行静脉穿刺,连接输液器,调整滴速和输液量。

(3) 导尿操作: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尺寸,按照导尿技巧进行导尿操作,确保导尿管正确插入,排尿通畅。

(4) 胃管置入操作:选择合适的胃管尺寸,按照胃管置入技巧进行操作,确保胃管正确插入,无误吸食。

(5) 腹腔穿刺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器械,按照穿刺技巧进行操作,确保穿刺准确无误。

(6) 骨髓穿刺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器械,按照穿刺技巧进行操作,确保穿刺准确无误。

(7) 心电图操作:准备好心电图仪器,按照心电图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记录到准确的心电图数据。

(8) 胸部X线摄影操作:准备好X线摄影设备,按照胸部X线摄影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摄影结果清晰可见。

(9) 腹部B超操作:准备好B超设备,按照腹部B超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获得准确的B超图像。

(10) 其他操作: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心脏超声、内窥镜检查等。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仔细阅读患者的病历和医嘱,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引言内科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规程适用于内科医生在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

二、术前准备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确保操作对象正确无误。

2. 患者告知:向患者详细介绍操作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患者准备:清除患者的障碍物,保持操作部位清洁,并配备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三、操作步骤1. 操作前消毒:内科医生应在操作前进行手部消毒,并佩戴清洁的手套。

2. 操作部位准备:根据需要,对操作部位进行消毒和覆盖,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和清洁。

3. 操作器械选择:根据具体操作需求,选择合适的器械,并确保器械的清洁和完整性。

4. 操作技术:根据内科疾病的特点和治疗要求,采用正确的操作技术,如穿刺、抽血、插管等。

5. 操作过程监测: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方法和药物使用。

6. 操作结束处理:操作结束后,对操作部位进行处理,如止血、缝合、贴敷等,保持操作部位的干净和舒适。

7. 操作记录:及时记录操作过程、操作时间、操作者等相关信息,确保操作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四、操作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内科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确保操作过程中不发生意外和并发症。

2. 严格操作规程:内科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要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变操作方法或使用不合适的器械。

3. 个人卫生保护:内科医生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戴手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病情评估:在操作前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操作风险评估:在操作过程中要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避免感染、止血等。

6. 患者隐私保护:内科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避免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

7. 操作后护理:操作结束后,内科医生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不适症状。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与准备1. 患者接待- 接待患者时,要友好、耐心地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病史等。

- 向患者提供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 安排患者就座,确保舒适和隐私。

2. 患者准备- 患者需要空腹进行某些操作,如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要提前告知患者,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禁食。

- 根据操作需要,患者可能需要脱掉部分衣物或佩戴特定的服装,要提前告知患者并提供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

- 根据操作需要,患者可能需要排空膀胱或肠道,要提前告知患者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二、操作流程1. 操作准备- 操作前要核对患者身份,以避免操作错误。

- 准备所需的器械和材料,确保其完整、干净、无损。

- 操作前要进行手卫生,戴好洗手套,并采取其他必要的消毒措施。

2. 操作步骤- 根据医嘱或操作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如静脉采血、心电图检查、呼吸道吸痰等。

- 操作时要注意操作顺序、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操作时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了解操作的过程和要求,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 操作后处理- 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整理操作区域,清理和处理使用过的器械和材料。

-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和记录,如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 根据操作需要,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给予药物、包扎伤口等,要按照医嘱或操作要求进行。

三、操作注意事项1. 安全性- 操作时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操作过程中的意外伤害。

- 操作时要注意防范交叉感染,采取必要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2. 无菌操作- 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操作,如静脉穿刺、导尿等,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状态。

3. 操作技巧- 操作时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避免操作错误或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

- 对于需要插管或放置器械的操作,要准确判断插管或放置的位置和深度,避免误伤。

4. 患者关怀- 操作时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和需求,给予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痛苦。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内科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本规程适合于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

二、术语定义1. 内科操作:指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体格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窥镜检查等。

2. 内科医生:指在内科门诊和内科病房从事医疗工作的医生。

3. 患者:指接受内科医生诊疗的个体。

三、操作规程1. 体格检查1.1 患者的身高、体重、体温等基本信息应当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1.2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淋巴结触诊等。

1.3 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体格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

2. 医学影像学检查2.1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 线、CT、MRI等。

2.2 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医学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可能的风险和不适。

2.3 医生应当与放射科医生或者技师合作,确保医学影像学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实验室检查3.1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血常规、生化指标、血液凝固功能等。

3.2 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实验室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和风险。

3.3 医生应当与实验室人员合作,确保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内窥镜检查4.1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如胃镜、肠镜等。

4.2 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内窥镜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和风险。

4.3 医生应当掌握内窥镜操作技术,并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四、操作流程1. 内科医生应当在诊疗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问询和了解,包括主诉、病史、过敏史等。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生应当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和检查项目。

3.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当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痛苦。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一)2024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一)2024

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概述: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一)旨在规范内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技术操作。

这些基本技术操作是内科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内科基本技术操作的5个大点,包括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测量、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一、体格检查1. 观察与获取病史a. 患者主诉b. 病史采集c. 病程观察2. 观察与检查体型与体格发育a. 头部及颈部b. 胸部及腹部c. 四肢及背部d. 外生殖器3. 听诊和叩诊a. 听诊心脏及肺部b. 叩诊胸部及腹部4. 触诊和观察体表a. 触诊脉搏及腹部b. 观察皮肤、粘膜和淋巴结5. 看诊和评估神经系统a. 看诊眼部和口腔b. 评估脑神经和肢体运动二、生命体征测量1. 测量体温a. 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b. 体温异常的判别标准2. 测量脉搏a. 测量脉搏的位置和方法b. 分析脉搏的特点和异常3. 测量呼吸a. 计数呼吸次数b. 分析呼吸的深度和节律4. 测量血压a. 使用血压计的步骤b. 解读血压结果及异常5. 监测意识水平a. 根据神经反射评估意识水平b. 分析意识水平改变的原因三、血液检查1. 血常规检查a. 采集血液样本的技巧b. 解读血常规结果及异常2. 血糖检查a. 各种血糖检查方法的比较b. 解读血糖结果及异常3. 凝血功能检查a. 采集血液样本的技巧b. 解读凝血功能结果及异常4. 电解质检查a. 采集血液样本和尿液样本的技巧b. 解读电解质检查结果及异常5. 肝功能检查a. 采集血液样本的技巧b. 解读肝功能检查结果及异常四、尿液检查1. 采集尿液样本a. 采集不同类型的尿液样本b. 注意事项和技巧2. 尿液化验a. 常见尿液化验指标及其解读b. 异常尿液指标的分析和意义3. 尿液沉渣检查a. 沉渣检查方法和步骤b. 沉渣检查结果及异常的解读4. 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a. 采集尿液样本的技巧b. 解读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5. 尿液渗透浓度检查a. 采集尿液样本的技巧b. 解读尿液渗透浓度结果及异常五、心电图检查1. 心电图的采集方法a. 室壁导联和肢体导联的安置方法b. 心电图机的操作步骤2. 心电图波形的解读a. 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的解读b. 心电图异常波形的分析和意义3. 心律失常的检测与分析a.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b. 心律失常的分析和处理方法4. 心肌缺血的检测与分析a. 异常ST段和T波的解读b. 心肌缺血的判断指标和处理方法5. 心肌肥大的检测与分析a. 心电图的心肌肥大征象b. 心肌肥大的判断指标和处理方法总结:内科基本技术操作规程(一)对内科医生进行了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测量、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等方面的系统阐述。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患者接待与准备1. 患者接待- 接待患者时,工作人员应友好、耐心地问询患者的基本信息,并记录在病历中。

- 向患者解释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就诊流程,确保患者了解就诊事项。

- 协助患者完成挂号手续,并提供必要的就诊指引。

2. 患者准备- 根据医生的要求,提前通知患者需要进行的检查或者特殊准备事项。

- 如需抽血或者进行其他检查,告知患者需要空腹或者特定时间住手饮食等。

- 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必要的医疗器械、药物和设备。

二、患者体格检查1. 体温测量- 用消毒酒精擦拭体温计,确保无污染。

- 将体温计放入患者口腔下舌根部,等待足够时间后读取体温。

- 记录患者的体温,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 血压测量- 让患者坐下,保持舒适,松弛的姿式。

- 用正确尺寸的袖带包裹在患者的上臂上,确保袖带位置正确。

- 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记录结果。

3. 心肺听诊- 使用听诊器子细观察患者的胸部和心脏区域,检查有无异常。

- 用听诊器听取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的音频,注意是否有异常音。

- 记录听诊结果,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4. 腹部触诊- 让患者平躺,放松腹肌,用适当的手法进行腹部触诊。

- 触诊腹部各个区域,注意有无压痛、包块或者其他异常感觉。

- 记录触诊结果,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三、医疗操作技术1. 静脉采血- 消毒采血部位,穿戴手套,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采血管。

- 用适当的角度插入针头,找到静脉后,将采血管连接到针头上。

- 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拔出针头,用棉球按压采血部位,确保止血。

2. 导尿- 消毒导尿部位,穿戴手套,选择合适的导尿管。

- 将导尿管插入患者的尿道,直至尿液开始流出。

- 将导尿管连接到尿袋,确保导尿管畅通,并将尿袋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3. 胃管插入- 消毒胃管插入部位,穿戴手套,准备好胃管和注射器。

- 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将胃管插入患者的口腔,顺利进入胃部。

- 通过注射器注入适量的空气,确认胃管位置,并固定好胃管。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

内科操作规程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内科操作规程旨在规范内科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适用于内科门诊、病房和急诊科等相关工作岗位。

二、术前准备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医嘱。

2.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 检查操作设备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确保其正常运作。

三、操作步骤1. 洗手消毒:按照洗手消毒的标准流程进行洗手,戴好手套。

2. 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3. 询问病史: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病情发展和症状变化。

4. 实验室检查:根据医嘱,收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5. 影像学检查:根据医嘱,进行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病变情况。

6.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必要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

7. 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8. 给药:按照医嘱,正确计算剂量,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进行药物的给予。

9. 静脉留置:根据需要,进行静脉留置,确保留置部位的清洁和固定。

10. 输液:按照医嘱,准备好输液器材,选择适当的输液速度和液体类型,进行输液治疗。

11. 手术准备:根据需要,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皮肤消毒、手术器械准备等。

12. 手术操作:根据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3.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进行术后处理工作,包括伤口缝合、敷料更换等。

14. 观察与记录: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15. 宣教与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宣教和健康指导,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和生活护理建议。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前要认真阅读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医嘱,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操作规程
一、内科检查项目
问诊:患病史、家族史、个人史、不适症状
查体:血压、一般检查、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二、问诊:
1、患病史:有无已经正规医院确诊的疾病,如有,目前用药治疗情况及效果如何。

2、家族史:有无遗传性疾病、传染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等家族史。

3、个人史:工作性质,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

4、重点症状询问:有无阵发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眩晕、晕厥、明显消瘦、大便异形、黑便血便、腹泻、干咳、咳血、烦躁易怒、尿频、尿急、尿痛、低烧,等等。

三、血压测量:
1、仪器:水银柱式血压计,每年要经计量部门检测合格。

测压前,需核正零点,检查是否漏气。

2、环境室内安静明亮,理想室温21摄氏度左右,有休息座位。

3、测量前注意事项:嘱受检者至少休息5-10分钟,精神放松,排空膀胱,不
2 茶、咖啡等饮料,前15分钟不吸烟,避免在过冷过热环境中呆太长时间。

②高血压患者已经规律服药者,还按规律服药不必停,测得的血压提示药物控制下的血压状态。

4、血压测量操作规程:
①受检者取坐位,双足平放在地面上,右臂放在桌面上,臂下放棉垫支撑,手掌向上。

②血压计平放于心脏水平。

袖带要平整缚于右上臂,下缘在肘
窝上2.5厘米处,不可过紧或过松,使气带中心正好位于肱动脉部位,然后将听诊器膜式听头放在肱动脉部位,但不与袖带或皮管接触,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否则影响声音。

③最高充气压:脉搏音消失后再充20-30mmHg。

放气速度 2 mmHg/s。

脉搏音消失后再听
20 mmHg左右,以肯定声音消失。

④血压读数:取水银液面顶端,平视刻度上值,只能为偶数。

⑤间隔40秒左右,反复测量二次,取其平均值。

每次测量前必须放气充分。

四、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对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其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有时配合触诊。

在健康体检中,一般检查包含的内容有:发育体型、营养状态、语调语态、面容表情、皮肤毛发等。

综合评判后,如有明显异常,应写在体检表内科建议栏内。

五、肺部检查
1、受检者取仰卧位,必要时配合坐位检查。

2、望诊:胸廓有无畸形,两侧呼吸动度是否对称,注意呼吸节律与频率。

3、听诊:由上而下,两侧对称部位比较,注意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异常呼吸音、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如有异常呼吸音、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应详细描述具体部位、性质。

4、必要时配合触诊、叩诊。

六、心脏检查:
望诊: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以及有无异常搏动。

1、触诊:检查有无震颤、有无心包摩擦感。

2、叩诊:按先左后右、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心界的叩诊,目测即可。

3、听诊:按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二尖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的顺序进行。

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4、心率:心律匀齐时最少数15秒;心律不齐时最少数60秒。

5、心律:如有早搏应记录每分钟几次,如心律紊乱无规律应结合心电图予以记录。

6、心音:注意有无异常心音,若有应详细描述。

7、杂音:如有杂音应详细描述具体听诊区、分期、性质、传导否、传导方向。

七、腹部检查:
1、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腹部放松,自然呼吸。

2、望诊:观察腹部有无隆起,包块,腹壁静脉曲张等。

3、触诊:检查一般从左下腹开始,按“S”形顺序,由浅入深,分别触诊腹部九个区,注意腹壁的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以及包块等。

肝脏触诊:一般在右锁骨中线上由脐平开始深触诊,嘱受检者
深呼吸,当呼气时,指端压向深部;吸气时,施压的指端于原位向
肋缘方向触探,如此自下而上,顺序上移,如肝脏增大或下移,右
手指腹即可触到肝下缘。

随后还要在剑突下触诊。

最后触感肝脏的
硬度,有否结节、压痛、搏动等。

脾脏触诊: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多用双手触诊法。

左手掌置
于受检者左腰部7- 10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随受检者的深呼吸,有节奏地逐渐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进行脾脏触诊。

如脾脏增大明显,应按三线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