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三.圈层及特点 1.地壳: 1.地壳: 地壳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平均17km)。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平均17km)。 17km 大陆部分厚, 大陆部分厚,海洋部分薄 2.地幔 2.地幔 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 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2)平流层图(对流层顶至 )平流层图 对流层顶至50-55km) )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量来源于臭氧层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量来源于臭氧层 吸收紫外线) 吸收紫外线) 空气运动: 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晴朗
(3)高层大气图 )高层大气图 80-500km的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 的高空有电离层, 的高空有电离层
二、意义 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 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生物圈 组成: 一、组成:地球上所以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特点: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大气圈下层, 特点: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 圈和地壳上层 核心: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 水面以下200米 核心:地面以上 米 水面以下 米 二、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 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同心圈层的分布特点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平行分布的;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平行分布的; 在地表附近却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 在地表附近却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从外到内分:地壳、地幔、地核图 从外到内分:地壳、地幔、地核图 依据: 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特点
二.两个分界面(地球内部两个地震波不连续的面) 两个分界面(地球内部两个地震波不连续的面) 莫霍面:地下深度平均17km 莫霍面:地下深度平均17km 古登堡面:深度平均2900km 古登堡面:深度平均2900km 依据: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 依据: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消失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探究二: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 相比,有些什么不同? 答案:(1)生物圈具有生命活动现象,是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结 构的圈层; (2)生物圈不占有独立的空间范围,渗透于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之间; (3)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生物圈中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岩石圈是指( C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上地幔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三个圈层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 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地球内部 圈层的依据
2.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洋部分较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
地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干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洁 空 气
水汽、杂质多
3.生物圈 ①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 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②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③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OK!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 用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高度增,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50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层;现代飞机多在 B层
B
飞行,因为该层 天气晴;朗 12
大气平稳。
A
B层中有人类生存的天然 屏障; C层中的电离层 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 -50 0 50 100温度(℃) 100
气温的垂直分布图
想一想:
位于非洲中部的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为 “赤道上的白雪公主”,即地处热带,山顶 却终年积雪,这是什么原因?
当地震发生时,坐在轮船上的人能否 感觉到横波的到达?
地壳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地 上层: 硅铝层 壳 下层:硅镁层
莫霍界面
地幔
1.海拔高低与地壳厚薄的关系;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2.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平均厚度 约33km;大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平均厚度约 6km
地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莫霍界面 33千米处(大陆 部分 )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波速变化
该面下,P、S波速都 明显增加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 降,S波完全消失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地壳厚约30km,地幔厚约2840km,地核厚约3500km。
地球内部有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类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最薄的地方
• 最薄—— 是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 么?(深度11034米)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地球引力波 动的测量发现:距离南美洲圭亚那 6600千米的大西洋底部,有一条从 北往南的裂缝,地壳厚度仅为1.5千 米,是地壳最薄的地方
地球最厚地方
地球最厚地方当属钦博拉索山。该山位 于南美洲厄瓜多尔中部安第斯山脉西侧, 是一座死火山,海拔约为6310米,由于距 离赤道近,顶峰距地心的厚度为6384.10千 米。而珠穆朗玛峰距地心的厚度仅为 6381.94千米,比钦博拉索山少2.151千米。 所以,从地球厚度上来说,它只好让位于 钦博拉索山了。
地核
外 核 (1)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 (2)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 铁镍地核学说接近熔融状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 核 固体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地壳 上层地幔 下层地幔 外核 内核 地幔 地核
内部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 是地球内部介 从 古 登 堡 面 到
大洋地壳:单层——硅镁层,平均6km
(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厚度
规律—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 壳越薄,全球平均17千米。
(3)组成地壳的元素
地壳
(1)由各种岩石组成(花岗岩和玄武岩) (2) 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 度35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7千米,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海拔越 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硅铝层不 连续分布)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无机物和有机物)和不同状态(固态 液态气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 以也叫同心圈层。 气 物 圈 生 地 水 地 幔 壳 地 水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
变化磁场:是起源于地球外部并叠加在基本磁 场上的各种短期变化磁场。它只占地磁场的很 小部分(<1%)。这种磁场主要是由太阳辐射、 太阳带电粒子流、 太阳的黑子活动等因素所引 起的。 磁异常:是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 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 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正磁异常---负磁异常 磁异常的研究意义:找矿和揭 示地球物理数据
(四)温度
温度在地球内部的分布状况称为地温场。 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 m所升 高的温度称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温度每 增加1℃所增加的深度则称为地热增温级)。
地球表层平 均地温梯度为3 ℃/100m. 莫霍面处地 温400-1000℃ ,在岩石圈底 部约为1100℃ ,在上、下地 幔界面约为 1900℃,在古 登堡面约为 3700℃,地心 处的温度约为 4300-4500℃。
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的 热量称为地热流密度。目前全球实测的平 均地热流值为1.47×41.686mW/m2,大陆地 表热流的平均值(1.46 HFU)与海底的平均 值(1.47)基本相等。 地表热流值或地温梯度明显高于平均 值或背景值的地区称为地热异常区。 地热及地热异常的研究意义。
(五)磁场
古登堡不连续面(简称古登堡面,G面)位于地下2885 km的深处,从上往下,纵波速度由13.64km/s突然降低为 7.98km/s,横波速度由7.23 km/s向下突然消失, 且地 震波出现极明显的反射、折射现象。
低速带(或低速层)出现的深度一般介于60~250 km之间, 接近地幔的顶部,在低速带内,地震波速度不仅未随深度而 增加,反而比上层减小5%~10%左右;并且,局部地段横 波消失。该圈层称为软流圈。软流圈以上为岩石圈。
因此,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根据次一级 界面,还可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把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在上 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 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① ③
蒸 腾
①
②
乙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第三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三)重力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受着地球 的吸引力和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离心 力的作用。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 力就是重力( gravity )。地球的离 心力相对吸引力来说是非常微弱的, 其最大值不超过引力的 1/288 ,因此 重力的方向仍大致指向地心。地球周 围受重力影响的空间称重力场。重力 场的强度用重力加速度来衡量,并简 称为重力(单位为伽 ( 仑 ) 或毫伽: 1Gal=1 cm/s2=103mGal)。
第三章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第二节 地壳
地壳 上地幔 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地核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二、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及物理状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一)划分依据
地震:地球的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地震分为火 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世界上的大部 分地震是由于断层活动引发的构造地震。
地表岩石实测的平均密度仅为2.7~2.8 g/cm3,可以肯定地 球内部必定有密度更大的物质。目前,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物 质密度大小与分布的计算,主要是依靠地球的平均密度、地 震波传播速度、地球的转动惯量及万有引力等方面的数据与 公式综合求解而得出的。
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的密度由表层的 2.7~ 2.8g/cm3 ,
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地震监测是通过设置在各地的地震台站中的地震仪对全球地震进行 监测。
地震仪
地震波
地震波由纵波(P波)、横波(S波)和面波(L波)组成。 纵波(primary P):一种疏密波,速度最快,称为首波, 8-9公里/秒,可以在任意介质中传播。 横波(secondaryS):一种摆动波,速度其次,称为次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和特征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旳物质构成及物理状态 3. 地壳 (3)岩石
岩浆岩:岩浆冷凝后形成旳岩石称为岩浆岩,又称火 成岩。
根据形成 环境又可 分为两种 类型:喷 出岩和侵 入岩
文象花岗岩
辉石花岗岩
美国夏威夷Kilauea火山中旳熔岩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旳物质构成及物理状态 3. 地壳 (3)岩石
一、地球内部旳主要物理性质
3. 重力
地球吸引力与离心力旳合力就是重力,主要取决于地球 旳引力。
重力场旳强度用重力加速度来衡量,重力加速度也简称 重力。 重力随纬度升高而增长。
4. 温度
外热层:因为受太阳辐射热旳影响,温度可变旳地球表层, 平均深度约15m。 常温层:外热层旳下界处温度常年保持不变,这一深度带 称常温层。 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常温层下列每向下100m所升高温 度。
解理旳等级: 据其产生旳难易
程度及完好性,一般分为五级: 1)极完全解理:矿物受力后
极易裂成薄片,解理面平整而光 滑。
2)完全解理:矿物受力后易裂成光滑旳 平面或规则旳解理块,解理面明显而平 滑,常见∥解理面旳阶梯。
3)中档解理: 矿物受力后常破裂成较小旳不很平 滑旳平面,解理面不太连续,常呈阶 梯状,且闪闪发亮,清楚可见。
三、地球内部各圈层旳物质构成及物理状态 3. 地壳 (3)岩石
(3) 岩石 天然形成旳、由固体矿物或岩屑构成旳集
合体。 ① 岩石旳矿物成份及构造、构造
不同旳岩石具有不同旳矿物成份及构造、构造 岩石旳构造:构成岩石旳矿物(或岩屑)旳
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如 等粒构造、碎屑构造等
等粒构造
矿物对光全部吸收时,矿物呈黑色 对全部波长旳色光均匀吸收,矿物呈不同程度旳灰色 基本上都不吸收则为无色或白色 选择吸收某些波长旳色光,矿物呈现吸收色光旳互补色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地球是一个由多层构成的行星,外部由海洋和大气组成,内部则是固体地球的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这三个圈层之间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状态,因此对它们的准确描述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划分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 化学构成:每个圈层的化学构成可以根据地震波和地球物理学方法进行研究。
2. 温度和压力: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每个圈层的特征温度和压力可用于确定其位置和分界点。
3. 物理特性:每个圈层的物理特性,如密度,弹性和导电性等,也有助于确定它们的位置和范围。
有了以上划分的基础信息,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三个主要圈层。
第一个圈层: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外壳,从地表到约35公里(22英里)的深度。
由于地壳主要由硅和铝组成,被称为“硅铝质岩石”。
地壳总共分为两种: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陆地地壳是由大陆岩石形成的,而海洋地壳则是由海底火山、熔岩和海水中的物质形成的。
第二个圈层:地幔地幔是地壳下面,从地壳下界到地核上部的约2,900公里(1,802英里)深度的区域。
地幔主要由硅、氧、镁和铁等金属元素组成。
它是一个极端高温、高压的区域,其熔点超过了地壳的熔点,但温度不足以使地幔完全融化。
地幔可以被分为两个层次:上地幔和下地幔。
第三个圈层: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位于地幔下方。
它是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的,直径约为3,485公里(2,161英里),是地球直径的约20%。
地核也被分为内核和外核。
内核是一个球形结构,直径约为1,220公里(758英里),由铁和镍组成的固态物质构成。
外核则是由液态铁、镍和其他轻质元素组成的熔融物质。
总结在可见的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地壳和一些揭示其内部结构的山脉和岩石形态。
然而,地球内部的三个主要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对我们的理解和掌握地球性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地球的内部圈层
岩石圈的定义和组成
定义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包 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 上)。
组成
岩石圈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包括大 陆地壳、大洋地壳、海底岩石和火山 岩等。
岩石圈的结构和构造
结构
岩石圈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包括地壳、地幔、过渡带和外核等。
构造
岩石圈的构造特征包括板块构造、断裂、褶皱和变质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地壳中的断层和裂缝是由于地壳板块 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地壳内部的应力所 形成的。
地壳隆起和凹陷
地壳的隆起和凹陷是由于地壳内部的 压力变化或地壳物质的密度差异所引 起的地形变化。
03
地幔
地幔的组成和结构
1
地幔是由硅、镁、氧等元素组成的岩石圈,位于 地球外核和地壳之间。
2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上地幔主要由橄 榄岩、榴辉岩等岩石组成,下地幔主要由超基性 岩石和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壳的厚度和结构
地壳厚度
地壳的厚度在海洋和大陆之间存在差异,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5-10公 里,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为30-50公里。
地壳结构
地壳由多个岩石圈层组成,包括沉积层、火成岩层、变质岩层等,各层之间的 界面称为“不整合面”。
地壳的运动
板块运动
地壳断裂
地球表面的地壳由多个板块组成,它 们在软流层上漂移、俯冲和碰撞,导 致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岩石圈的运动和演化
运动
岩石圈的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活动和岩浆流动等。
演化
岩石圈的演化与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和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
05
地核
地核的组成和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古登堡界面
2900
①可能为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地 外核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核 内核
6370 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个圈层相互联系。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 表附近的圈层是相互交叉和重叠在一起的。
请做笔记
大气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 连续
生物圈:核心部分是地上100m, 水下200m 最活跃部分,植物
2020/9/9地壳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2020/9/9
岩石圈
地球内 部圈层
上部:硅铝层 地 壳 下部:硅镁层
上地幔 地 幔 下地幔
地 核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平均
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17
①固态
上地幔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
地
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幔
下地幔
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 壳 地 幔
地
核
2020/9/9
1、地震波
不连续面 深度 莫霍面 33 km
古登堡面 2900 km
地震波传播速度
纵波、横波传播 速度明显增加
纵波速度明显下 降,横波消失
发现者 莫霍洛
维奇
古登堡
发现时间 1909 1914
请做笔记
2、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1.4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D
A.海水深度<5000 米 B.海洋地壳厚度<6000 米 C.海水深度<11000 米 D.(海水深度+地壳厚度)<11000 米
课堂练习
(2019年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 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上下颠簸
课堂探究
图a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找出图c的两个不连续面所在的深度 并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读图b)
✓ 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 ✓ 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900千米处
图b
(2)说出横波、纵波经过两个不连 续面后的变化特点
✓ 莫霍界面:横纵波都增快,纵波 速度大于横波。
四川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 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 16千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至目前, 共造成82人遇难。当地救援工作正在紧 张展开。
地震来临时,站在陆地上的人们感受 到的震动是怎么的?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水中的动物感受到的震动是怎样的?
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含气性,从而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支持。
3.工程探测。在实施工程当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工艺不规范、工
序不严格等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存在振捣不密实、存有孔洞、出现蜂窝状等问题,从而 给隧道、桥梁以及其他土木工程项目中的结构体带来质量隐患。因此在土木工程中常用地震CT(指 利用地震波射线对地质进行透视,通过地震波走时和能量衰减的观测对地质体成像的技术)对工程进 行勘察。
✓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高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中,地球的圈层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四个圈层:
1.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包括了我们呼吸的空气和各种气体的层。
大气圈分为几个子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外层空间。
大气圈起着保护地球、调节气候和提供生命所需氧气等重要功能。
2. 地壳圈:地壳圈是地球的外围部分,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壳圈是地球上最薄的一层,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圈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所变化,它是地球上生物活动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
3. 地幔圈:地幔圈位于地壳圈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幔圈由固态的岩石组成,包含了大部分地球的质量。
地幔圈具有高温和高压的特点,其中发生着熔融和岩浆活动,对地球内部的热量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核心圈:核心圈位于地幔圈的中心,是地球的最内层。
核心圈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被称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的。
核心圈是地球产生磁场的地方,磁场对地球的生物和地球物理过程都有影响。
这四个圈层组成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每个圈层都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地质特征,相互作用着并影响着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种地球现象的发生。
地球内部圈层
大理岩
片麻岩
板 岩
石 英 岩
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 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 就是 地质循环。
(二)地质循环
研究表明,从35亿-36亿年前原始地壳形成至今,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 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 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 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 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化 石
我们常常根据组成沉积岩的物质对其进行命名。 如以小砾石为主则称为砾岩,以砂粒为主就叫砂岩, 由细小的黏土颗粒组成、有清晰叶片状层理的叫页 岩,由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岩,最典型的是石灰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 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 因此而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如由花岗岩变质形 成的片麻岩,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大理岩,由砂岩 变质形成的石英岩,以及由页岩变质形成的板岩等。
二、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 理解具循环过程
※2、三大岩石的转化 理解并掌握具体图解
练习题
1、
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岩石
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 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按照成因,岩石 可分成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炽热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在地标 以下冷凝成为岩石,称为侵入岩,花岗岩是最常见 的侵入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常 见的有流纹岩、安山岩和玄武岩等。长白山主峰白 头山多流纹岩。镜泊湖和五大连池附近,都分布有 大量的玄武岩。
地球的圈层分化现象
地球的圈层分化现象
地球的圈层分化是指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和外部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的圈层分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能量的大量积聚,导致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使得地内物质具有越来越高的可塑性甚至处于熔融状态,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发生圈层分化。
按化学组成的不同,分化而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离地球最近的圈层是地球的岩石圈,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地壳由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而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还包括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此外,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也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圈主要由氮、氧和一些其他气体组成,它与地球的岩石圈和水圈相互作用。
水圈是由海洋、河流、湖泊和其他水体组成的连续体,它与大气圈和岩石圈密切相关。
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组成的,它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
地球的圈层分化现象是地球内部演化的结果,它形成了地球的各个圈层,并影响了地球的地质、地理和气候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要求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怎样了解地 你生想的球了身的构解体内呢地结部?球构先结吗?
探究一、地震波
探究内容: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展示“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
纵波 横波
探究一、地震波
纵波 (P波) 特点
地震发生时,地 下物质受到强烈 的冲击会发生弹 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 播,这种弹性波
就叫地震波。
横波
(S波)
传播速 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快 较慢
固体、液体、气体 在不同介质
中传播速度
固体
不同
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内容: 1.你怎样划分地球内部结构?
2.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
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横波 (S波)
纵波 (P波)
地核
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读图思考: 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固体 液体 固体
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看图说话 (1)说出软流 层的位置。 (2)岩石圈的 范围? (3)试比较岩 石圈和地壳的范 围。
课堂检测
1. 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C )
A、喜马拉雅山 C、大西洋
B、黄土高原 D、刚果盆地
2.右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D)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