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计划书暂定稿

合集下载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精品文档12页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精品文档12页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小组名称:人际交往成长小组小组性质:成长小组、教育小组理念:人际交往时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大学刚开始的第一个学期,许多同学都存在一些疑问: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希望做点事情却没有参与活动的热情,做什么都没劲;觉得自己需要发奋却缺乏目标;班级缺少核心凝聚力,团体意识不强;来自不同城市的同学由于生活习惯而难以避免的摩擦等等。

这些都是刚进入大学的同学存在的短期适应不良的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初步分析如下:第一,进入陌生的环境,目标不明确,难以适应新生活。

第二,大学的教学模式与过往时期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差异。

在大学中,主要是采取自学的学习方式,使得习惯了被家长老师“逼”着学的学生们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第三,大学拥有充沛的可支配时间,学生却无法合理安排。

成长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从思想、感情和行为等多方面觉醒并深刻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

小组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发面获得成长。

通过各种热身游戏,如破冰游戏、小组讨论等生动有趣的方法让小组成员在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并且了解其他组员,在参与领导者组织的活动中逐渐适应大学新生活中会碰到的一些问题。

理论架构:这个小组的对象,是政治法律系10级的新生。

首先,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5个等级构成的,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次,交流分析理论认为我们基于过去的经验来作出现实的决定,但其实过去的经验知识在某一时刻适合我们的生存需要,对现在可能已不再有效,因此,这一理论强调个人如何增强觉察能力,能够做出新的抉择,并因此改变他们的生活进程。

再次,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场中发生的,而个体的心理场是随着个体经历的丰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第一、理由:1、大学生刚进入校园,换了环境不能很好的适应。

2、大学生涯是大学生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自己并没有能力自我调适。

第二、理论基础:成长小组模式的相关知识以及自我阅纳的心理知识第三、小组的目标:1、帮助大学生适应学校,学会自我阅纳。

2、鼓励大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3、培养大学生的独立精神,向社会和学校说出自己的诉求。

第四、小组服务对象:刚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
第五、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第六、小组时间:每周的周六下午1:00-2:30
小组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青春剧场
第七、小组招募方法:所有的新进大学生填写心理调查表,成绩低于六十分的进行小组活动。

第八、小组任意一节内容:爱的释放:自我升华和推己及人。

每个组员围坐一团,小组领袖让大家各自说出自己的最近的感受以及最近自己的成长和困惑。

小组领袖指引组员对其他人的困惑进行解答并且结合自身的感受。

在小组活动的最后再次进行总结并说出自己的期待。

大学新生适应性小组活动计划书

大学新生适应性小组活动计划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大学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活动计划书活动背景大一新生初入校园,处于从高中生活向大学生活过渡的“转型”时期。

在这一阶段,所有新生都面临着新环境一学习和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的再适应,都有一个曲原有依赖被动的学习方式向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的过渡,而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其重要方面。

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新环境的必要保证。

有学者研究发现一些新生对大学人际关系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有的学生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不可信任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对我好,是想利用我,占我的便宜”,曲此人为地造成了许多人际交往的困难,无法顺利地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⑴而在一项针对363位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调查中,18%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困难,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是自己口前“最为担忧的问题”;22. 6%的同学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满意”或“不太满意”;49.6%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一般,只有27.8 %的同学人际关系'‘良好”;在对人际关系的本质的认识中,35.7 %的同学认为是"互惠互利”;有11%的同学明确认为人际关系是“自私的和利用的”。

⑵ 可见,新生在人际关系处理和协调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对人际关系的认识理解过于主观化、片面化。

而笔者通过对18级新生辅导员、一些社团负责人、心理咨询中心的访谈与调查和对18级新生的交谈中发现:18级学生的能力很强,但礼貌方面稍差,很多棱角,不懂得与人相处;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差,不注重交往过程中的细节方面;有些现实,对自己有利的人就对那人好,没利用价值的就疏远;一些新生对人际交往认识不够,拘泥于高中时代的交往模式;少数新生自我封闭严重,自我防卫机制很强,自我表露方式单一;一些新生过分自信,高自弊,缺乏对问题的考虑。

在走访新生宿舍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宿舍的宿舍气氛相对沉闷,同学们各自埋头干自己的事,且外出都是独来独往,宿舍集体出行较少。

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3篇

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3篇

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3篇篇一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一、小组名称:快乐成长,轻松适应二、理念: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的时期。

本小组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小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建立自信,提高社交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目标:1. 帮助小学新生适应学校生活,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焦虑感。

2. 增强小学新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3. 培养小学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四、服务对象:小学一年级新生五、小组特征:1. 性质:成长小组2. 节数:6 节3. 时间:[具体时间]4. 地点:[具体地点]5. 人数:8-12 人六、招募方法:1. 在学校门口、社区公告栏等显眼位置张贴招募海报。

2. 向学校老师、同学发放招募传单。

3. 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招募信息。

七、小组活动安排:第一节:相识相知1. 开场游戏:大风吹2. 自我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认识3. 小组契约:制定小组规则4. 团队建设:通过游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第二节:我是小学生1. 主题讨论:小学生的生活2. 校园参观:熟悉校园环境3. 学习技巧:介绍学习方法和习惯4. 互动游戏:提高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第三节:我的新朋友1. 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2. 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分享与交流:分享在学校的新朋友4. 情绪管理: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第四节:快乐学习1. 学习方法分享:如何提高学习效率2. 学习兴趣培养:介绍有趣的学习方式3. 小组作业: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第五节:我能行1. 自信训练:通过游戏和练习提高自信心2. 挑战自我:设置一些小挑战,鼓励小组成员突破自我3. 小组鼓励:互相鼓励,增强信心4. 未来展望:对新学期的期待和目标第六节:结组与告别2. 礼物交换:小组成员互相赠送礼物3. 告别仪式:结束小组活动,拍照留念八、评估方法:1. 参与者意见调查:在小组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参与者对小组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

风雨同舟新生适应成长小组

风雨同舟新生适应成长小组
小组成员:熊强,苏日咕嘎,张慈慧,王浩
目的: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增强小组归属感
7.目标:1.解决新生刚到校不适应的状况
2.帮助新生相互认识,相互沟通
3.为新生树立相互帮助的理念,培养集体观念
4.引领新生确立学习的目标,学习上相互帮助
5. 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8.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困难:1.资金不足
2 2.在初期,组员之间不熟悉,组员沟通会较为滞涩
5.招募及宣传方法:辅导员通知法律系新生,张贴海报招募有意愿
学生参加
6.理念及目的:理念:当今社会,高中与大学学习及生活的严重脱节,高中学生普遍对大学的了解认知较少,一入大学便充满了不适应,影响大学学习和生活。为此风雨同舟新生适应小组立足当下现状,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转变的,而当下大学生低级需要已然满足,最是缺乏社交需要即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情感的联系或关系的需要。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系理论认知的重要性传达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此小组将从挖掘组员的认知能力。且社会学习理论不仅可以强调人们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可以还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小组成员的分享的经历等为其他组员给予了宝贵的借鉴。
奖品,
气球,
计分卡片
旨在为组员提供一个熟悉组员的渠道。
第 2 节
(解




)
1.每位组员按位置依次做好,第一位拿到一个瓶子。2.学长开始吹气球,组员立刻开始传给下一位,吹到爆的时候,立刻停止传动,传到者先做自我介绍。3.说说来大学的困惑,难题,现场学长学姐做介绍4.辅导员做最后寄语,简单介绍社工协会,加群,找组织。
3.组员中途退出影响其他组员情绪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策划书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策划书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策划书活动背景:每年有数百万莘莘学子跨入理想高校的大门,在冲破了沉重的书本重压和高考的历练后,又有近5000名大一新生加入了我们山东建筑大学这个大家庭,在经历了艰苦的军训后,他们带者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但是,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们发现由于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很多人对新的生活茫然无措,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偏高,而实际情况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这就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从而导致悲观失望情绪的产生;其次由于进入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网,而大一新生以往只注重学习,本身缺乏人际沟通的经验,这就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与同学之间不能融洽相处,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也是目前大一新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再次大一新生由于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周围的一切往往很难马上适应,导致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最后大一新生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对一切感到迷惘无知,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自我定位。

伴随着各种适应性问题的接踵而至,这些正处于大学“适应期”的新同学,单靠个人和少数辅导员的力量往往难以为继。

如不能很好解决“适应期”的各种适应性问题,会影响他们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会导致心理疾患。

鉴于此,我院资助中心心晴小组在充分利用我校心理咨询中心这一优势资源的有利条件下,在专业老师及社工专业优秀学生的共同协作下,同时配合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和迎评促建工作的开展,在全校范围内针对有待提升自我适应能力,尤其是人际沟通技巧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

由正在学习小组工作课程的社会工作的学生,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开展各种性质、类型的小组实务,吸引新生自觉自愿的参加到小组中来,在工作者的协助下,帮助大一新生提高适应功能,改善人际关系,树立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使大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二、具体实施阶段(一)工作理念成长小组是小组工作的类型之一,它主要是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从思想、感情和行为等多方面觉醒并深刻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

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目标:帮助组员尽快适应大学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调整心态,认识社会工作专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目的:(1)在小组互动中增加彼此认识和了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通过小组活动使组员融入到班集体中,消除其孤独感并增强其集体归属感。

(3)适应大学生活,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如何生活,如何学习。

(4)通过活动培养组员积极的习惯和心态,以及独自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5)帮助其充分、全面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激发起对专业的兴趣。

第一次活动:打开你的心第一次活动:“打开你的心” 单项时间:5分钟目标:工作员与组员之间初步认识,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为整个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内容:工作员采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作自我介绍,并简要说明小组的目的、内容和规则。

单项时间:25分钟目标:通过成员作自我介绍,组员之间互相认识,拉近工作者与组员的距离。

内容:小组成员按照生日排序分组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主持人与之互动,调动现场气氛,消除组员与工作员之间的距离。

单项时间:15分钟目标:进一步加深组员之间的认识,活跃现场气氛。

了解组员对游戏的参与程度。

内容:“答非所问”游戏。

游戏开始前组织抽签,每个组员抽到一位名人的名字,主持人在开始游戏时需将手中的题目卡片顺序打乱。

没有叫出名字的组员需表演节目或接受惩罚。

单项时间:10分钟目标:通过对“答非所问”游戏的分享,鼓励成员学会思考并表达参与游戏时的感受。

内容:组员一起思考并讨论前一个环节的经验并联系日常生活作出分享及讨论。

单项时间:10分钟目标:通过量表填写让工作者了解组员共同面临的问题,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并为小组的评估提供一个定量的标准内容:工作员分发量表并解释量表,由组员填写。

并说明内容的保密性。

单项时间:5分钟目标:让组员表达对这次活动的感觉,令工作员明白他们对小组的看法和意见,使工作员能从中改善,令各组员能了解到其他人的感受内容:联系量表填写情况,邀请组员简单回顾本次活动内容,说说对这次活动的感受和意见。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策划书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策划书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策划书策划书: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一、活动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生入学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现象。

然而,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面对新环境、新生活和新的学习压力,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

为了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我们计划开展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活动。

该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小组,提供适应性成长课程和组内互助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建立互助联系,增强新生的归属感,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大学生活基础。

二、活动内容及步骤1. 活动前期准备:- 筹备小组成员:在新生中进行宣传,招募有意参与的新生加入小组。

- 确定小组人数:根据小组活动的具体安排和组织形式,确定小组成员的数量。

- 分配小组导师:从校园中的老师和研究生中选择经验丰富、热心肠的导师担任小组导师。

-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根据新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

2. 小组成立仪式:第1页/共4页- 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举行小组成立仪式,邀请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出席,帮助新生建立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和规划。

- 介绍小组导师和小组成员,让大家相互了解,并增强对小组的归属感。

3. 适应性成长课程:- 设计一系列适应性成长课程,包括学习技巧、时间管理、心理健康和社交技巧等。

- 定期组织导师为小组成员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提高学习和生活效能。

4. 小组内互助活动:- 定期安排小组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文化参观、社团交流等,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设立小组交流平台,如微信群或线上论坛等,方便小组成员随时交流和解决问题。

5. 小组总结和成果展示:- 定期进行小组总结,回顾每个成员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

- 组织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收获,鼓励他们分享经验和做好榜样。

成长小组工作计划书(共6篇)

成长小组工作计划书(共6篇)

篇一:成长小组计划书成长小组计划书一、小组名称:职来职往二、导师:高梅书三、口号:职来职往前途宽广四、组员:五、理念(背景)随着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我国已步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会显著增加,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了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介于这种就业现状我们“职来职往”成长小组意识到了就业的危机感,我们本着社工的专业价值和工作理念,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与组员进行由浅入深的交流,并向他们灌输一些面试技巧、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让他们从中掌握一些技巧从而在求职过程中更好的展现自我。

六、理论框架我们小组的对象是大一的学生,我们认为他们尚未意识到外面社会上的就业形势,没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对自己以后的发展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择业观、求职技巧等方面进行互相交流和指导。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按照社工的原则和方法。

在小组的沟通技巧训练中,采用行为治疗法。

通过细致的观察他们对于环境和外界刺激的反应,了解他们的心理并予以适当的帮助。

行为治疗法认为,如果一种行为出现后能导致一种满足的后果,那种行为在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性便会很高。

因此,工作员会较多用正增强,给予正面影响,倡导积极心理,若组员能在活动中有较为积极的反应,会给予口头上的称赞,来增强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即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强调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提供示范、观察和模仿获得的。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阶段: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再现阶段和动机确定阶段。

我们通过播放《职来职往》的视频以及进行模拟面试让他们从中注意和领会学习理论的四个阶段,为他们在以后的求职做好铺垫。

大一新生成长适应小组计划书三篇

大一新生成长适应小组计划书三篇

大一新生成长适应小组计划书三篇计划书一:大一新生适应小组活动计划书一、活动目标1. 帮助大一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并享受大学生活。

2. 培养大一新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大一新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活动内容1. 活动前期:招募适应小组成员,建立领导团队,并组织相关培训。

2. 活动中期:分组为大一新生分配适应小组,并进行一系列适应培训和活动。

3. 活动后期:组织反馈交流会议,评估活动成果,总结经验。

三、活动流程1. 活动前期a) 建立领导团队:招募适应小组成员,选举组长和副组长。

b) 培训领导团队:对组长和副组长进行培训,包括团队建设、沟通技巧等内容。

c) 培训适应小组成员:培训适应小组成员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等。

2. 活动中期a) 分组为大一新生分配适应小组:根据新生的专业、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

b) 适应培训和活动:组织适应小组为新生开展一系列培训和活动,包括大学生活指导、学习技巧分享、社交活动等。

第1页/共5页c) 定期反馈和辅导:适应小组定期与新生进行交流,了解新生的适应情况,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3. 活动后期a) 组织反馈交流会议:邀请适应小组成员和新生参加会议,分享活动的心得体会和意见建议。

b) 评估活动成果: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

c) 总结经验: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活动做好准备。

四、活动保障1. 确定活动预算:根据活动内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活动预算。

2. 活动场地和物资准备:保证活动场地和所需物资的充足供应。

3. 宣传推广:借助学校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新生参加。

4. 学校领导和班级辅导员的支持:获得学校领导和班级辅导员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预期效果1. 大一新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减少适应期。

2. 大一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3. 大一新生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得到提升。

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一、背景资料(1)工作人员资料xxx,xx社工服务站社工;督导:xxx老师。

(2)机构xx社工服务站。

(3)小组名称“我的大学是美好的”——大一新生成长小组。

二、活动理念大一新生在刚进入大学时,由于环境的转变,学习、生活上可能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象。

对此,运用社工理念开展大一新生成长小组,对他们进行指导,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三、活动目标通过小组,使大一新生逐渐适应大学的新环境,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正确地对待自身,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积极地去生活、学习。

四、活动对象及人数南通大学大一新生,人数共7-8人。

五、活动地点南通大学朝阳社工服务站、学校草坪等地。

六、活动安排第一节你好时间:2010年9月20日第二节我的困惑时间:2010年9月27日活动目的:让小组成员敞开心扉第三节我的梦想时间:2010年10月8日第四节再见,我的朋友时间:2010年10月15日七、预计困难和解决办法困难1:小组成员招募过程中的问题。

解决办法:若是招募不足,亲自邀请符合条件的同学入组;若过多,筛选部分更合适的同学入组;若中途发现有组员不适合,考虑进行个案辅导或转案至送心理辅导中心。

困难2:小组成员碍于面子,不愿敞开心扉。

解决办法:在小组活动时尽量鼓励每一位成员发言,也可以在私下与有顾虑的组员进行接触,了解真实原因。

困难3:小组成员对活动的兴趣不高,参与度降低。

解决办法:尽量使每次小组活动的主题贴近大学新生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新意的活动,并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困难4:因为小组成员可能本来在人际交往方面就存在问题,所以小组成员内部凝聚力可能会偏低。

解决办法:在活动的进行中,注意小组内部凝聚力的培养,关心每一个细节。

八、评估办法(1)小组内部的评估在开组前进行人际关系的诊量,小组最后一节让组员对自己组前组后做综合评价,以比较其是否有所改变。

每节的最后让组员分享体会和感受。

(2)工作人员的评估根据工作者在小组进行过程中的观察及分析。

最新09社工新生成长适应小组计划书1

最新09社工新生成长适应小组计划书1

09社工新生成长适应小组计划书1“09社工新生成长适应小组——玩转江湖,笑傲师大”小组计划书1、设计小组的原因:经过高考的奋力拼搏,大学新生满怀希望进入高等学府。

面对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氛围和生活环境,可能会出现“心理不适”。

入学之初,新生由于水土不服、想家等原因,往往出现不能融入班级和宿舍,甚至想退学等现象,并引发焦虑、倦怠、烦乱、无聊、自责和行为上的不良症状,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

也有研究者把大一这段适应时间称为“心理间歇期”。

这本属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对其加以引导和疏通,一味任其蔓延,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此小组旨在帮助组员杜绝这一问题。

新生的学习适应主要集中在专业认同、自我定位、学习方法三个方面。

有些新生由于填报志愿盲目或者是被调剂专业的原因,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发现对专业提不起兴趣,看不到本专业发展的希望,自然对所学专业产生不认同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

例如,某学生小李,本来报考的是新闻专业,但被调剂到了社会工作专业,因此很郁闷。

另外,大学学习风格的改变也要求新生转变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安排学业的能力。

大学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比较抽象概括,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助、无所适从。

另外,一项调查统计显示,有34%的学生认为目前最需帮助的是“情感交流”,41%的学生认为“社交能力”的培养更需得到帮助,还有17%的学生“感到孤独”。

绝大部分新生都非常想家。

可见,新生面临着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困惑。

大学生的组成比高中要复杂,不同地区、不同信仰和民族的学生走到一起,难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加之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到了大学校园更不追求尽快融入集体。

如果学生一味坚持“自我中心”,相互之间不理解、不体谅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另外,新生初来乍到,彼此陌生,青春期又有“闭锁性”的心理特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谨慎,都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难免产生“知音难觅”之感。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计划书暂定稿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计划书暂定稿

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一、活动背景:每年有数百万莘莘学子跨入理想高校的大门,在冲破了沉重的书本重压和高考的历练后,又有8000多名大一新生加入了我们南通大学这个大家庭,我们主校区就有4000多人。

在经历了艰苦的军训后,他们带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但是,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们发现由于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很多大一新生对新的生活茫然无措,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偏高,而实际情况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这就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从而导致悲观失望情绪的产生;其次由于进入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网,而大一新生以往只注重学习,本身缺乏人际沟通的经验,这就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与同学之间不能融洽相处,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也是目前大一新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再次大一新生由于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周围的一切往往很难马上适应,导致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最后大一新生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对一切感到迷惘无知,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自我定位。

伴随着各种适应性问题的接踵而至,这些正处于大学“适应期”的新同学,单靠个人和少数辅导员的力量往往难以为继。

如不能很好解决“适应期”的各种适应性问题,会影响他们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会导致心理疾患。

而且现在的大一新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这一备受世人关注的群里,他们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很好的引导。

鉴于此,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大三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全校范围内针对有待提升自我适应能力,尤其是人际沟通技巧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

结合我们正在学习小组工作的课程理论与专业方法,开展各种性质、类型的小组实务,吸引新生自觉自愿的参加到小组中来,在我们的协助下,帮助大一新生提高适应功能,改善人际关系,树立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使大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二、具体实施阶段(一)工作理念成长小组是小组工作的类型之一,它主要是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从思想、感情和行为等多方面觉醒并深刻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

学习适应提升小组计划书

学习适应提升小组计划书

学习适应提升小组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特别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都有所增加。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我们决定成立学习适应提升小组,通过共同学习、交流和互助,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适应能力。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增强我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2. 增强适应能力:通过小组互助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3. 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1. 学习资源共享:小组成员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中找到的优质学习资源,包括书籍、网站、视频等,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和分享,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2. 学习方法讨论:小组成员可以就各自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进行交流和讨论,探讨哪种学习方法更适合自己,如何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等。

3. 学习任务分配: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特长,共同制定学习任务和计划,相互监督和督促,提高学习效率和完成质量。

4. 适应困难挑战:小组成员可以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对困难的适应能力。

5. 个人成长规划: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和目标,相互鼓励和支持,共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四、项目实施1. 召集小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邀请,招募感兴趣的同学和朋友加入学习适应提升小组。

2. 成立小组组织:选举小组干部和团队负责人,明确小组的目标和规则,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

3.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小组成员的需求和特点,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和任务,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

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小组名称:指导老师:小组领导者:一、理念作为刚刚进入校园的大一新生,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的,新的校园,新的环境,新的同学,许多同学对大学生活也都不太了解,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对大学所学专业不甚了解,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明确的大学目标,同时,不少同学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并不能很好的管理,大部分时间感觉无聊,使之出现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先认识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成长。

处于高中到大学过渡的他们,生理、心理、人格的发展逐步完善,对自我的认知往往过于片面,对自己有些不确定和怀疑,,所以他们往往都希望在了解、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更快的成长。

针对这一现状和形势,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成长小组来帮助他们澄清其自我概念,拥有积极心态,增强自信心,习得一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同时,帮助组员明晰自己的目标,通过活动及活动后分享,使组员产生目标感,并能规划自己的短期目标,考虑自己的长期目标。

二、理论架构1、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

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在小组中,只有小组工作人员认识到组员的真正需要,并且据此制定小组的目标,把握小组的方向,才能和组员达到相容,促进小组的发展和组员的成长。

掌握舒茨理论中人际交往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悉心观察小组中的互动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和生产效率,借助小组中的人际互动来实现促进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目标。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2023年大学新生小组活动计划书

2023年大学新生小组活动计划书

2023年大学新生小组活动计划书活动主题:迎接新生,共同成长一、活动目的和意义迎接新生是大学宣告开始的标志,也是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新环境的重要机会。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各项有趣、富有挑战的活动,为新生搭建一个友爱、团结、奋发向上的平台,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9月1日至9月7日活动地点:学校校园三、活动内容和安排1. 开学典礼暨主题讲座(1日)- 内容:校长致辞、学校介绍、新生注意事项、大学生活指南等- 意义:为新生提供基本的学校信息和方向,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理念和发展规划,并给予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建议。

2. 新生见面交流会(1日)- 内容:新生自我介绍、志愿者分享经验、互动游戏等- 意义:为新生提供一个相互认识、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起友谊,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校园生活中。

3. 导员带领参观校园环境(1日)- 内容:校园导览、图书馆参观、实验室访问等- 意义:让新生熟悉校园环境,了解主要学习和生活场所的位置,为日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4. 学习技能培训(1日)- 内容:学习方法指导、时间管理技巧、课程选择等- 意义:帮助新生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 专业介绍会(1日)- 内容:各个专业的介绍、学长学姐分享经验、问答互动等- 意义:帮助新生了解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为他们选择合适的专业提供参考意见。

6. 团队合作拓展活动(1日)- 内容:户外拓展、团队合作游戏等- 意义: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新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

7. 社团展示和招新(1日)- 内容:各个社团展台、招新宣传等- 意义:让新生了解学校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为他们选择参与的社团提供平台,培养兴趣爱好,丰富校园生活。

四、活动实施方案1. 组织筹备委员会:活动的组织与筹备需要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团队来完成。

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小组计划书

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小组计划书

大学生成长与发展小组计划书一、小组背景:从高中到大学,是人生角色扮演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由于中国教育阶段连接性脱节,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产生许多问题。

当大学生产生这样得困惑或问题时,一般表现为人际交往范围缩小、程度浅。

对自我的认识产生疑惑。

对新环境产生失望、迷惑等。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本次小组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大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大学的生活,熟悉周围的同学,并且产生信任。

让其感觉同学的信任和支持,帮助其顺利成长和发展。

小组的对象不一定是大一新生,只要是在人际交往、适应上有疑惑惑问题的同学,或者有意愿提高和发展自己的学生,都可以加入这次小组活动。

二、小组活动理论依据:1.a.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概念”,这个概念会影响到生活的每个部分。

自我认识,是留意及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一个过程。

这包括个人对自己行为上、心理上及身体外貌上的认识和了解,以期建立一个正面的个人形象,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b.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隔绝的生活。

除了认识自己,更重要的还要认识别人,并让别人认识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旅途上正常的成长与发展。

2.在组织行为学者观点中,人群互动关系包括组织内所有的互动形态,例如组织内部决策的形成、组织设计、领导行为、士气激励、团队运作、冲突管理、人群互动训练等,其核心在于沟通与说服。

有效的人群互动关系,可以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心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3.有效的沟通对于亲密关系是有效的,即使在非亲密的日常生活中,有效沟通依然可以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些关系。

但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不仅需要语言,还需要很多非语言沟通,以及互动的作用。

4.领导一般是一个具有远见的使命者、一个先锋和一个鼓舞群众达到目标的人。

所有人类的推动力可归纳为三种:建立权利、影响别人和解决问题。

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3篇

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3篇

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3篇篇一《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一、小组名称“快乐成长,共同进步”二、小组性质成长小组三、小组目标1. 帮助小学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减少入学焦虑。

2. 增强小学新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小学新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成员[小学名称]一年级新生五、招募方式1. 在学校门口、教室等地方张贴招募海报。

2. 由班主任老师推荐。

六、活动时间[具体时间]七、活动地点[小学名称]教室或操场八、活动内容1. 第一节:认识新朋友自我介绍:让小组成员互相认识,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

游戏:“击鼓传花”,被传到的同学要站起来介绍自己。

2. 第二节:学校生活我知道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

参观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

3. 第三节:我是小学生啦学习正确的坐姿、站姿、握笔姿势等。

进行简单的课堂练习,如拼音、数字等。

4. 第四节:我的新朋友游戏:“找朋友”,让小组成员在游戏中结交更多的朋友。

分享自己在学校里的趣事。

5. 第五节:团队合作力量大分组进行团队游戏,如拔河、接力赛等。

分享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感受。

6. 第六节:我能行鼓励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艺。

颁发小奖品,表彰优秀成员。

九、活动评估1. 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小组成员对学校生活的适应情况。

3. 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情况。

十、注意事项1. 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活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策划人:[姓名]日期:[具体日期]篇二《小学新生适应小组策划书》一、小组名称“快乐成长”小学新生适应小组二、小组性质成长小组三、小组目标1. 帮助小学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减少入学焦虑。

2. 增强小学新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小学新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小组成员[小学名称]一年级新生五、小组时间[具体时间]六、小组地点[小学名称]教室或活动室七、招募方式1. 在学校门口、教室等地方张贴招募海报。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策划书

新生适应性成长小组策划书
伴随着各种适应性问题的接踵而至,这些正处于大学“适应期”的新同学,单靠个人和少数辅导员的力量往往难以为继。如不能很好解决“适应期”的各种适应性问题,会影响他们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会导致心理疾患。
鉴于此,我院资助中心心晴小组在充分利用我校心理咨询中心这一优势资源的有利条件下,在专业老师及社工专业优秀学生的共同协作下,同时配合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和迎评促建工作的开展,在全校范围内针对有待提升自我适应能力,尤其是人际沟通技巧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由正在学习小组工作课程的社会工作的学生,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开展各种性质、类型的小组实务,吸引新生自觉自愿的参加到小组中来,在工作者的协助下,帮助大一新生提高适应功能,改善人际关系,树立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使大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1、性质:支持性小组
2、活动次数:五次,每周一次
3、日期:2007.10——2007.11
4、地点:室内(心理咨询中心观察室)、室外(求知园)
(五)招募计划
1、于校内张贴海报
2、发放传单,制作展板,现场招募大一新同学
3、我院资助中心发放通知到各个学院进行招募
4、招募时间为10月8日----10月15日
相同类型者在一起大都能较好的相容尤其是相同需要的主动者与被动者通常能互补,但属于同一个类型的人不容易相处。一个人如果与对方在相容上存在差异,它就会跟更相容的人接近从而彼此感到满意或喜欢。
本成长小组的服务对象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一新生都是远离家乡和父母只身来到异地求学的,面对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他们难免会感到不适,这种不适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正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能够结交到知心的朋友,互诉衷肠,克服对新环境的不适,以慰思乡之苦,鉴于此,我们需要运用舒茨的人际需求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舒茨的人际需求理论指出人际关系中不仅要注意结交朋友的技巧,还要注意同他人调整好关系,比如宿舍关系、师生关系、同学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小组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新生成长小组计划书一、活动背景:每年有数百万莘莘学子跨入理想高校的大门,在冲破了沉重的书本重压和高考的历练后,又有8000多名大一新生加入了我们南通大学这个大家庭,我们主校区就有4000多人。

在经历了艰苦的军训后,他们带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但是,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们发现由于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很多大一新生对新的生活茫然无措,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偏高,而实际情况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这就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从而导致悲观失望情绪的产生;其次由于进入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网,而大一新生以往只注重学习,本身缺乏人际沟通的经验,这就使他们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与同学之间不能融洽相处,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也是目前大一新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再次大一新生由于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周围的一切往往很难马上适应,导致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最后大一新生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对一切感到迷惘无知,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自我定位。

伴随着各种适应性问题的接踵而至,这些正处于大学“适应期”的新同学,单靠个人和少数辅导员的力量往往难以为继。

如不能很好解决“适应期”的各种适应性问题,会影响他们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还会导致心理疾患。

而且现在的大一新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这一备受世人关注的群里,他们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很好的引导。

鉴于此,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大三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全校范围内针对有待提升自我适应能力,尤其是人际沟通技巧的大一新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

结合我们正在学习小组工作的课程理论与专业方法,开展各种性质、类型的小组实务,吸引新生自觉自愿的参加到小组中来,在我们的协助下,帮助大一新生提高适应功能,改善人际关系,树立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使大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二、具体实施阶段(一)工作理念成长小组是小组工作的类型之一,它主要是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从思想、感情和行为等多方面觉醒并深刻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

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

新生入学后由于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得他们一时很难适应新的生活,并因此产生了众多问题,例如部分新生缺乏自信;人际关系不融洽,没有明确的人生态目标和自我定位等,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新生在沟通技巧方面的不足,因此如何适应并使新生在大学里有更好的提高和发展,激发出他们的人际交往的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由正在学习小组工作课程的社工学生,结合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的学习,通过开展小组工作,招募存在上述现象并希望改变自己的新生自觉自愿的参加到小组中来,在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分享经验、分担痛苦,逐渐改变与改善心理与行为,并与小组活动实践相结合,从小组活动中体会人际交流与沟通,促使小组成员沟通技能的提升,树立自信,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使大一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这一特殊阶段。

(二)理论框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5个等级构成的,它们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本小组将从这点出发帮助组员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另外,通过培养组员学习的积极性,帮助组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本成长小组的服务对象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

而大一新生都是远离家乡和父母只身来到异地求学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难免会感到不适,这种不适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正因此他们非常渴望能够结交到知心的朋友,克服对新环境的不适,。

鉴于此,我们需要运用舒茨的人际需求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舒茨的人际需求理论指出人际关系中不仅要注意结交朋友的技巧,还要注意同他人调整好关系,比如宿舍关系、师生关系、同学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小组工作的开展。

根据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再学习改变和增强的。

可以透过正强化使个人学习到新的行为。

由于人际交往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影响和制约这一活动的因素也很复杂,大一新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及能力和技巧的欠缺,会使他们在社会活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通过行为治疗的方法使组员得以成长。

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

在以促进成员的是应大学生活为目标的小组中,让组员通过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反馈建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组员的自我觉知不仅可以提高组员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帮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症下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 工作目标:1、通过小组活动过程中工作者的引导以及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活动,协助新生顺利地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 提升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2、帮助新生发展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方法, 学习如何与外在世界发展良好的互动关系;3、通过小组成员的经验之谈,为新生对自己的大学规划提供思路,如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同学交往、与异性交往、学业压力、自我形象的建立、参加各种社团等;4、协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 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并学会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 进而更有信心和能力为自己作大学生涯规划,进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参与小组, 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四)服务对象:1、资格:南通大学部分大一新生2、特点:希望得到自我提升的大一新生(五)小组特征:1、性质:成长小组2、活动次数:五次,每周一次3、日期:2009.10.21——2009.11底4、时间:小组成员的空余时间5、地点:教室或其他可利用地点(六)招募计划:1、于校内张贴海报2、现场或去新生宿舍招募大一新同学3、招募时间为9月25日----9月28日4、工作员在社团当值时亲自邀请招募对象参加5、若人数不足,可以致电招募熟识的大一新生并邀请参加(七)每次活动计划第一节活动内容主题:相逢未必曾相识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X月X号X至X地点:社工实验室(JX3五楼最东面)目标:(1)促进组员之间的认识与了解,建立互动关系,形成团体,引发个人参加小组活动的兴趣。

(2)工作者对成员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了解小组成员的需求,初步满足小组成员的需求。

(4)建立对小组的认同感,形成团体的凝聚力与责任感。

(5)建立成员的团体协作,加强沟通,使行动一致,从而达到目的。

具体活动内容:1、开场(5分钟)工作者就活动相关情况介绍,并做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及在组中的角色等。

2、举一反三(10分钟)道具:座椅目的:制造紧张刺激气氛,令参加者强记其他组员的名字,促进组员间的初步认识了解。

游戏方法:(1)小组成员间进行自我介绍,相互了解。

(初次介绍可以相对简单,例如可以只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兴趣爱好等)(2)组员围圈而坐,由志愿者开始,任意喊出其中一位组员的名字A,A左边的同学答“到”,右边的同学举手,然后由A来喊下一位同学B的名字,B左边的同学答“到”,右边的同学举手,依此类推直至结束,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同学将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

(3)进行讨论分享,目的在于强化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增进组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注意事项:(1)在此游戏期间要求组员高度醒觉和合作,有助加强组员投入。

(2)游戏初段,组员会因紧张而犯错,这都有助增强气氛,不宜处罚过严。

3、侦探007(20分钟)道具:纸和笔目的: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动与了解,加强团体的凝聚力。

游戏方法:(1)发给小组成员每人一张纸和一枝笔。

(2)请每人各自写好自己最明显的特征两项。

(3)待每人写好回收后,再抽签,每人依循自己手中的线索去寻找那位神秘人物。

注意事项:(1)此活动在于考察小组成员间的认识了解程度,活跃气氛。

(2)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4、你问我答(10分钟)背景:根据对大一新生的需求评估,我们发现由于大一新生刚来不久,他们对自己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还很陌生,因此他们非常渴望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进一步了解,希望有人对他们的一些行为作法予以引导。

鉴于此我们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增加了这一环节,旨在满足大一新生的以上需求。

内容: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和小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由他们提出一些问题我们来进行解答。

5、制定小组契约书(10分钟)。

整体活动结束后,大家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分享。

工作员引导成员探讨小组,共同制定小组契约。

6、用问答形式喊出信念。

“工作者问:今天大家玩得开心不开心啊?组员答:开心;工作者问:今天大家有收获吗?组员答:有;工作者问:我们的团体是什么?组员答:勇往直前;工作者问:我们的信念是什么?组员答:年轻无极限,青春我做主!7、填写评估表。

对本次活动作出评估,对下一次活动提出要求,并约好下次的活动时间。

8、合影留念第二节活动内容主题:团结互助,携手共进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X月X号X至X地点:学校操场目标:(1)小组成员之间进一步加深了解,加强彼此间的信任,并亲身体验信任的建立的过程。

(2)促进成员之间更好的沟通,充分理解沟通的重要性。

(3)体现团队成效,建立信任感,促使成员可以更好的与人相处,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促进小组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体活动内容:1、无声排序(20分钟)道具:无目标: 小组成员之间进一步加深了解,进一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

游戏方法:(1)将小组成员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按照年龄大小进行排序。

排序期间不准说话。

(2)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一组出错最少,输的一组赢得表现的机会。

(3)游戏结束后进行分享讨论。

注意事项:(1)游戏期间,小组成员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保障游戏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2)讨论期间,主持人要引导小组成员,加对强团队协作精神的认识。

2、亚玛逊河遇险记(30分钟)道具:四张大纸,以不能容纳所有组员同时站立为准。

目的: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沟通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及团结气氛并了解小组解决问题的动力。

游戏方法:(1)在场地两端画一横线,两线之间的地方是河水,所有组员站于横线以外。

(2)带领组员幻想大家因飞机失事而流落南美亚马逊河区,假如能够顺利渡河便可脱险。

但河中满布食人鱼,稍有不慎蛈入河中便会被吃掉。

(3)组员把两张大纸作为救生艇,但须于指定时间内渡河,过河时间要遵守两项规则:a)所有成员必须“同时”渡河;b)所有成员身体任何部分都不得触及河水。

(4)过河后,组员讨论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