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_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
非洲贫困与所应进行的经济发展政策
![非洲贫困与所应进行的经济发展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9bd91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1.png)
非洲贫困与所应进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在全球范围内,非洲是目前最贫困的大陆之一。
尽管非洲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天然气,但是大部分的非洲人民还是处于贫困之中。
这种现象不仅仅仅是限于非洲大陆,同时也是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现状。
然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困问题最为严重,所以针对非洲的经济发展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非洲贫困的根源。
尽管原因较为复杂,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非洲缺少经济的多元性。
目前许多非洲国家都过于依赖单一的经济来源,例如石油和矿产等。
这种单一性的经济结构将非洲国家的经济和它们的居民置于了不稳定的状态中。
一旦世界市场出现了问题,这些国家将无法维持自己的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经济来源。
有三个可行的方法可以帮助非洲增加自己的经济多元性。
第一个方法是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
例如,咖啡、可可和花卉在全球市场上的需求非常大。
如果非洲国家能够发展出这些高品质的产品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那么它们就有了一份可靠的收入来源。
第二个方法是推进工业化进程。
许多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很缓慢,这意味着它们一直依赖其他国家提供的商品。
这能减少贫困的程度,但是不能改变非洲发展的模式。
如果非洲能够推进本地工业化的进程,发展生产销售本土的商品,那么它们就会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性,进而自主繁荣。
第三个方法是发展旅游业。
非洲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极佳的旅游地。
如果非洲国家把握好这个机会,那么它们就会迎来大量的游客和收入。
同时,发展旅游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吸引外国资本和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我们也需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例如,道路、桥梁和港口等基础设施能够改善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成本。
更高水平的通讯网络能够让工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运营更加高效,同时也吸引更多的外国公司前来开展业务并且增加民众的娱乐活动。
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来社会性和经济性的成果,同时带来更多的旅游机会,并提高国家的形象。
非洲经济发展模式与人口增长研究
![非洲经济发展模式与人口增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b9eb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d.png)
非洲经济发展模式与人口增长研究一、引言非洲地区是当今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但其经济发展却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探究非洲经济发展模式和人口增长现状,对于深刻理解非洲大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非洲经济发展模式和人口增长进行深入研究。
二、非洲经济发展模式1.传统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是非洲大陆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的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手工操作,生产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只能在本地消费,很难进行批量生产和销售。
由于缺乏技术和知识,传统经济模式遭受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农业和手工业仍然是非洲经济的两个主要领域。
2.政策引导型经济模式随着政府的管理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非洲大陆采用了政策引导型经济模式。
这个模式下,政府通过政策制定鼓励外商投资,减少贸易限制,鼓励正常的经商活动。
政策引导型经济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但由于政府政策缺乏长期规划和可持续性,可能会出现短视行为,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可持续。
3.经济自由化模式为了解决政策引导型经济模式的问题,非洲大陆大部分国家采用了经济自由化模式,即开放市场、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国际合作。
由于这个模式可持续性更高,且能够促进外商投资和当地市场的转型,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三、非洲人口增长1.人口普查数据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2019年,非洲大陆的人口数量为13.82亿人,相比于2000年的8.69亿人,增长达到60.03%。
非洲人口增长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规模移民和高出生率。
2.城市化背景下的人口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但带来的问题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那么多人的需求。
由于缺少财政资本和技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是无法扩张的。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疾病蔓延以及环境破坏等多种问题。
3.高出生率由于非洲大陆的贫困和营养不良,孕妇和婴儿的死亡率都比较高。
因此,为保证生育后代的机会,非洲部分地区的人口的高出生率现象十分明显,这直接影响到非洲的人口增长率。
论非洲贫困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非洲贫困的原因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6c14572caaedd3383c4d35d.png)
论非洲贫困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殖民统治确立以前,整个非洲处于贫困状态,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发展水平相当落后。
这主要是由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奴隶贸易和西方早期殖民主义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特别是殖民统治时期,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独立没有改变非洲贫困落后的面貌。
特别是在结构调整改革以后,非洲贫困化的状况反而变得更加严峻了。
非洲的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帮助非洲国家摆脱困境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非洲贫困化对策一.造成非洲贫困的原因1. 地理因素的制约。
从地理条件来看,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辽阔的沙漠,面积可达96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与中国的陆地面积一样大,天然地就将非洲人同外部世界割裂开来。
虽然非洲东临印度洋,西靠大西洋,但是由于非洲大陆的海岸线过于平直又较少曲折,缺少港湾和深入内地的半岛平均1000 平方公里只有1公里的海岸线,远远低于其他各洲,极大地限制了它对外交流的机会。
从内部环境来看,尽管区内有多条水量充沛的大河,如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奥兰治河等,但是由于非洲各地区间的落差很大,几乎没有一条河流可以全程通航。
因此从地理因素来看,非洲缺乏与外在世界交流的基本条件,这也就限制了非洲可以吸收外部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机会。
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主要是降水量的差异)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彼此不同的自然地理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高原荒漠以及地中海型。
这些区域彼此之间相互隔绝,阻隔了非洲社会内部间的交流。
特别是在热带雨林地区,酷热的环境、各种蚊虫的滋扰以及多种致命病菌的繁衍严重地制约了非洲人类的发展。
2. 自然资源和环境恶化。
非洲土地、矿产、石油、天然气、深林、渔业资源丰富,拥有53种重要的矿产,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世界总储量的9.5%和8.0%。
落后的农业技术使土地的产出和人的生产力低;由于腐败,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不能把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或资本;国家经济命脉长期被西方国家控制,没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非洲发展援助的辩论辩题
![非洲发展援助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6ac6fc5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e.png)
非洲发展援助的辩论辩题
正方,非洲发展援助是必要的。
非洲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来
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先,非洲大部分国家面临着贫困、疾病和
教育匮乏等问题,需要国际援助来改善这些状况。
其次,非洲的基
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需要国际援助来帮助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非洲的发展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因为非洲的稳
定和繁荣将有助于全球经济和安全。
名人名句,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说过,“国际社会应该加
大对非洲的援助力度,以帮助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
”。
经典案例,中国在非洲的援助项目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中国
援建的坦赞铁路成为了肯尼亚的经济支柱,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反方,非洲发展援助是不必要的。
非洲发展援助的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援助资金被浪费在了腐败
和低效的政府机构上,没有真正帮助到普通民众。
此外,援助资金
的注入也可能导致非洲国家失去自主发展的动力,长期依赖援助,无法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际社会的援助也可能导致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名人名句,美国经济学家威廉·伯恩斯曾说过,“援助并不能解决非洲的发展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和自主发展才能真正改善非洲的状况。
”。
经典案例,津巴布韦长期依赖国际援助,但其政府腐败严重,援助资金大部分被挪用,没有真正帮助到普通民众。
综上所述,非洲发展援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权衡各方利益来进行决策。
正方和反方都有其道理,但应该在援助项目的设计和执行上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援助资金能够真正帮助到非洲的发展。
非洲农村发展与贫困问题分析
![非洲农村发展与贫困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3f6b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f.png)
非洲农村发展与贫困问题分析一、引言非洲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和潜力的大陆,然而,在非洲农村地区,农业发展与贫困问题一直都存在着。
本文将就非洲农村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导致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
二、非洲农村发展现状非洲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等问题。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农民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及缺乏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原因所致。
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农产品流通困难,农民难以将农产品快速、高效地运输到市场,造成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交通不便也是限制非洲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三、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1. 土地问题土地是非洲农村人口生活的基础,然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民的土地使用规模很小。
同时,土地权属不清晰,农民难以获得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导致他们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业生产。
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贫困风险。
2. 资金缺乏农村贫困问题还与资金缺乏有关。
由于农民缺乏充分的经济来源和资本积累,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迫使他们只能从事小规模的农业生产。
此外,农村信贷机构的覆盖范围较窄,难以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导致他们无法购买优质农业种子和化肥等农资。
3. 缺乏农业技术和知识农村贫困问题还与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知识有关。
非洲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缺乏农业知识也使得农民无法科学地管理土地,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四、解决方案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改善非洲农村的发展状况,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这包括修建交通便利的公路、建设可靠的供水和电力系统,以及完善的市场设施等,以便农民更好地销售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促进农业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为了提高非洲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加强农业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提供培训课程,帮助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非洲贫困问题与经济发展
![非洲贫困问题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3cec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1.png)
非洲贫困问题与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大陆,非洲因其强大的文化、生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富而备受瞩目。
然而在非洲大陆上,仍存在着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其中非洲贫困问题是最为严重的。
本文将分析非洲为什么会陷入贫困,并旨在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
一、非洲贫困问题的成因1.历史原因许多非洲国家一直处于殖民统治和不稳定政权的阶段,而其中一些国家的人民仍然在为经济和政治自由而奋斗。
而非洲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往往会阻碍经济发展和援助计划的实施。
2.资源管理问题非洲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却缺乏对它们的适当管理,往往被外国公司以极低的价格购买。
这样做不仅会导致资产流失和不合理的收益分配,同时也缺乏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国内经济的动力。
3.教育问题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该大陆的教育系统却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和经费,特别是对于位于农村地区或贫困地区的人们。
这种现象会削弱人们的生产力和经济贡献,并成为非洲贫困问题的一个因素。
二、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方案1.社会保障在非洲,一些贫困的国家缺乏基本的保障措施,导致许多人无法足够地满足自身的需求。
政府应该通过改善医疗保健、教育、食品安全以及住房等基础设施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发展农业非洲的大部分人口都依赖农业生产维持生计,但农业生产的效率依然较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提供农业技术援助、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贷款和改善物流和市场分配等手段。
3.改善电信服务在非洲,许多贫困地区仍然没有足够的电信服务,这会影响到人们的沟通、交流、生产和社交活动。
提高电信服务不仅可以促进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会加速经济发展。
4.创造就业机会如何缓解非洲的贫困问题?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好的方法。
政府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包括建立新的企业和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
5.改善治理和反腐败非洲国家的治理不稳定和腐败问题一直困扰该地区,这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的缓解。
政府应通过建立更加透明和负责任的公共管理体系和法律来加强治理和反腐败工作。
非洲的经济发展与贫困问题
![非洲的经济发展与贫困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4a15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0.png)
非洲的经济发展与贫困问题非洲大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焦点之一。
然而,尽管其庞大的自然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市场规模,非洲仍然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本文将探讨非洲经济发展的挑战和贫困问题的原因,并分析可能的解决办法。
1. 经济发展的挑战非洲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往往不够稳定,无法持续。
以下是一些非洲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挑战:1.1 自然资源依赖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矿等。
然而,非洲国家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性。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也经常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灾难。
1.2 腐败和不稳定政治腐败是非洲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
许多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够透明,公共资源被挪用和浪费,导致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和投资。
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也使得外国投资者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前景感到不确定,进一步阻碍了经济发展。
1.3 劳动力短缺和技能不足非洲的劳动力市场一直面临技能短缺和高失业率的问题。
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使得大部分劳动力仍然停留在农业和传统产业中,无法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需求。
这也限制了非洲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2. 贫困问题的原因2.1 高失业率非洲国家的高失业率是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乏就业机会使得许多人无法脱离贫困,陷入恶性循环。
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这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增长。
2.2 不平等分配和腐败在许多非洲国家,财富和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平等。
少数精英阶层集中掌握着大部分财富和权力,而大多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与腐败现象紧密相关,无法公正分配资源进一步加剧了贫困问题。
2.3 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许多非洲国家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如道路、电力、卫生和教育等。
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限制了农民和小企业主进入更广阔的市场,使得他们很难跨越贫困线。
3. 可能的解决办法要解决非洲的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3.1 多元化经济非洲国家需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推动经济的多元化。
贫困化发展的悖论
![贫困化发展的悖论](https://img.taocdn.com/s3/m/87ae2828ccbff121dd368310.png)
寒立摄!月底结束的全球扶贫大会,又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贫困这一经济发展中的沉痼,并引发出人们的思考。
一、发展中的贫困化:一个沉重的话题减少贫困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社会正义、社会公正、社会平等的伟大理想。
然而直到人类进入经济全球化以及所谓“数字化生存”的当代,贫困以及减轻贫困仍然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
如此大规模的综合性全球扶贫大会的召开,引来了各国政要和各路专家学者,这本身就意味着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正在引起全人类的密切关注;而且事实也证明,人们不仅越来越关注贫困的现实问题,更是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伦理学角度,思考贫困发生的机制和消除贫困的政策。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贫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贫困状况以及反贫困进展是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面很好的镜子。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有发展而无增长”的尴尬局面,使人们终于认识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回事。
相对于经济增长("#$增长)而言,人们更加关心经济发展问题,因为经济增长只是表现为一种资源和要素的投入产出过程,经济增长是手段,而谋求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则是经济发展的目标,所以经济发展可以反映和评价财富与收入的公正分配状况。
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不断消除社会贫困人口。
如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而另一方面却出现了收入分配恶化以及大量的贫困人口,我们也只能认为这个社会只是发生了经济增长现象,而并没有出现经济发展的结果。
贫困与经济发展的目标相违背,因此可以说贫困化也是发展的悖论。
人们关注和思考贫困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状况的分析,而且也可以引起人们对经济学中许多最重要的理论进行科学的理解。
因此,%&’&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舒尔茨教授,就明确指出,“世界上的人大多数非常贫穷,倘若我们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就会理解经济学中许多真正重要的问题。
”二、有成功的反贫困案例,但是没有统一的反贫困模式本次全球扶贫大会的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地区和各国之间交流减贫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和广泛传播有效的减贫模式,扩大减贫成效。
形势与政策——论非洲的贫困与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非洲的贫困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ac7cbe4524de518964b7d21.png)
谈非洲贫困的根源及实现发展的途径16世纪英国在美洲拥有大量殖民地,美洲的经济结构是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当地的原著民也就是印地安人性格刚烈不愿屈服,宁愿死亡也不愿成为侵略者的奴隶,英国只好从更不发达的非洲略多大量的黑人作为劳动力输入美洲。
欧洲的奴隶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落后。
三角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大量财富,使其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但三角贸易也是血腥的,它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非洲的劳动力大量流失,非洲经济得不到发展。
(一)非洲贫困的现状非洲大地蕴藏着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尽管据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非洲国家仍然处于贫穷和不发达地位,将这种不发达描述为社会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缺陷。
非洲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触目惊心的.几乎没有一个非洲国家能够在食物上自给自足.许多国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外汇来进口食品.整个大洲制造业所占GDP总量低于10%,即使这些收入也在地区间的分配非常不平均.这些微乎其微的制造业集中在诸如食品、饮料、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业领域。
在西非,这些工业主要集中尼日利亚和象牙海岸I在东部和中部非洲,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肯尼亚。
(二)非洲贫穷和不发达的原因自从1960年独立后,后独立时代的非洲一直被军事独裁、腐败、国内紧张、战争、不发达和极度贫穷所困扰,而贫困又是地区不发达和资源管理混乱的原因.总体来看,非洲贫困的原因包括国内政治腐败和国际治理不当所带来的许多同题。
到2O世纪8O年代,除了意识形态,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军事政变、政治镇压、种族冲突和经济滑坡频繁发生。
造成非洲经济同题的其它同题还有:奴隶制度和殖民地遗留同题;人口负担过重也是造成非洲贫困的原因.全球最高的人口增长率绘系统造成了额外的负担。
联合国把大部分非洲国家列为最不发达地区。
无数的旨在帮助非洲发展的政策夭折于途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三)摆脱依附状态的途径既然依附状态是非洲贫困的根源,则寻求自立是摆脱依附状态,从而摆脱贫穷的最优先选择的途径。
非洲贫困与经济发展
![非洲贫困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affa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8.png)
非洲贫困与经济发展非洲,这个地广人稀的大陆,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然而,很少有地方像非洲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同时又饱受贫困的煎熬。
究其原因,非但仅仅是由于外界的历史遗留问题,更是源于非洲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原因。
首先,非洲能源资源的利用率问题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然而在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方面,非洲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很多国家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无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腐败、透明度低和官员间的利益输送等问题,很多国家的自然资源收益未能回流到国家和民众,而是被个别利益集团所垄断。
因此,改善非洲国家的能源资源利用率和提高透明度,对于推动非洲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次,非洲的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滞后,也是造成非洲贫困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农业一直是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技术手段的缺乏和投入的不足,非洲的农民往往只能依靠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行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偏低。
同时,非洲的农业面临着多种挑战,如气候变化、缺乏灌溉设施和适宜的耕地等问题。
因此,改善非洲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增加粮食供应的必经之路。
此外,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和措施,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和扶持,鼓励农民参与市场化的农业经营,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尽管非洲国家间存在着许多政治和地缘冲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非洲不能发展。
事实上,非洲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政治环境相对较好,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促进政府间的合作,非洲国家可以共同面对外部冲击,共同抵制贫困和不平等的问题。
此外,非洲国家应该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教育也是非洲贫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非洲的经济增长与发展
![非洲的经济增长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dc2d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e.png)
非洲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洲大陆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这种增长使得非洲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一员。
本文将探讨非洲经济增长的原因、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非洲经济增长的原因首先,投资对非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外对非洲的投资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
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农业、制造业等。
同时,非洲本身对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例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市场潜力。
其次,技术进步也是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对非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技术的推动促进了非洲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
再次,政府改革和政策转变也在推动非洲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非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减少政府干预、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以及吸引外资。
这些政策的转变为非洲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经济增长的机会。
二、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因素首先,人力资源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非洲拥有庞大而年轻的劳动力人口,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通过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源可以转化为技术实力,促进各个行业的发展。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非洲在基础设施领域还存在着许多短板,例如道路、铁路、电力等。
因此,非洲国家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流动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再次,促进贸易和区域合作也是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经济合作和加强国际合作,可以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扩大市场规模,提高非洲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非洲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改善,但仍然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而且,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导致了不平等问题的加剧。
非洲贫困与经济发展
![非洲贫困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ac43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d.png)
非洲贫困与经济发展非洲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发展最慢的大洲之一,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贫困率。
然而,近年来非洲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非洲贫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改善非洲贫困状况的潜在方式。
首先,非洲的贫困与经济发展存在紧密联系。
贫困是非洲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它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良好的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同时,消除贫困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机会,通过扩大内需、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然而,非洲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使得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
一方面,非洲大陆上的政治不稳定和内部冲突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内战、政变和政治腐败等问题阻碍了有效的经济管理和规划,使得贫困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另一方面,非洲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不匹配。
缺乏良好的道路、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限制了产业发展和商品市场的无障碍流动,从而限制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然而,近年来非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为减少贫困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些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
例如,埃塞俄比亚实行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改革,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使得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增长率在过去十年中保持在两位数。
此外,肯尼亚也引入了茶叶出口和旅游业等外汇收入的增长点,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推动了经济增长。
除了这些经济改革措施外,国际援助和合作也对改善非洲贫困状况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机构和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资金,用于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
同时,它们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促进非洲国家在经济管理和发展方面的能力提升。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贷款和技术支持,推动了非洲的经济增长和贫困减少。
然而,要解决非洲的贫困问题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持续的努力。
非洲国家应致力于加强政治稳定和治理能力,以改善经济管理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非洲经济增长模式的探析
![非洲经济增长模式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8e84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6.png)
非洲经济增长模式的探析近年来,非洲经济增长表现突出,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关注。
从2000年至今,非洲的平均GDP年增长率为4.5%,继续维持中高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非洲大陆正在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增长模式。
本文将对非洲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探析,并突出其中的特点和变革。
一、自然资源依赖型模式非洲大陆品牌是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占据了非洲大陆的核心位置,主要是石油、天然气、钻石等矿产资源。
而这些矿产品大多都是出口性质的,将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外资企业的手中,对经济增长模式不利。
自然资源依赖型模式在短时间内有很强的发展空间和效应,但其风险和问题也是巨大的,短期内富裕的资源收益无法维持长期的经济发展。
情况实际上很有挑战性,国家需要计划自然资源的使用,避免简单依赖资源经济,对本国企业进行规划和政策指导,使得资源开发可以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的功效。
二、非洲市场型模式随着非洲各国经济增长,市场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扩展,如今许多跨国公司也把非洲视为开发其新市场和增长空间的地方。
这样的模式也变得越来越盛行,在贸易和服务方面得到迅速增长。
例如金融服务、旅游业和人才服务等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点。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也在非洲逐渐普及,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地区,非洲市场型模式的聚集在一些大城市和旅游中心。
由于市场型模式的发展,扩展到经营业务与市场层面的供应链管理,可以给非洲营造更多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无疑对非洲能让企业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三、投资型模式投资型模式基于外资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因此这样的模式并非不好。
外国企业为非洲国家注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为花园国家的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提升和民生改善等各方面提供了支持。
然而,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
因为外资投资并不总是为非洲的整体增长做出贡献,这样的模式经常是处于非洲经济的局部中,如资本管理、银行信贷等对实利益的影响。
此外,一些看重“资本利润率”的外资可能会以投机或捍卫企业利益方式长期接纳,根据利润率高低,来决定是否将投资波动巨大的非洲经济。
跨越贫困:中非经济学家提供的“路线图”--评《战胜命运:跨越贫
![跨越贫困:中非经济学家提供的“路线图”--评《战胜命运:跨越贫](https://img.taocdn.com/s3/m/6e0bcada58f5f61fb73666fb.png)
佯 的道 理 : 如果 哟 : 面对 现 , 竭 匀克 服 劣 势 , 总 是怨 尺 苊 人 , 那是f 。 无补 的 。 在 本 书 中 啦
现: I 位 经 济 学 家 埘 挑 战 绩 困 的态 充满 了理 分
口 _ l F 能量, 本 二 二 名, 可 渭 恰 点 。
的迫 切 愿 望 。
当 贫穷和富 猃的距离越 拉越大之 时 , 有 的经
济学家 对于贫穷 落后国家 之未来 , 持 悲 观 和 失 望 的 态 度 。于 是 , “ 失 败 国家 ” 近乎成为一个热词 , 在
全书 共 分 为七 个章 节 . 分别是 : 陈 腔滥 调 的 言
6
z
、 二 ≥ g-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 - _ _c onom Y
虽 然 经 济 全 球 化 是 一 种 不可 抵 挡 的趋 势 , 然
长 。本书第二作 者塞勒斯 汀 - 孟 加 来 自 非 洲 的 客
麦隆 . 现 为 非洲 开 发银 行 副 行长 兼 首 席 经 济 学 家 , 曾 任 联 合 国 工 业 发 展组 织 总 干 事 , 世 界银 行 高 级
文化 ・ 生 活
跨越 贫 困 ■ 中非经 济学 家提
一 一
评 战胜命运: 跨越贫困陷阱
一
陈 华 文
人们都知道 这样一 个常识 : 经 济 基 础 决 定 上
层建筑 , 经济的发展水平 , 影 响 着一 个 国 家 一 个 地 区 的 前途 命 运 。 古今 中 外 . 跨越贫困陷阱 , 提 升 经 济 发 展水 平 , 是 社 会 治 理 中 的头 等 大 事 , 同 时 也 是
由于历史传统 、 自然 资 源 、 科 学 技 术 和 文 化 教
【word】制度影响增长,什么影响制度?——基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分析
![【word】制度影响增长,什么影响制度?——基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340c2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9.png)
制度影响增长,什么影响制度?——基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分析【专稿】制度影响增长,什么影响制度?——基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分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尹晨,刘波摘要:非洲经济发展的案例验证了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制度的发展和演进既是内生的,也是外生的,既受到殖民统治,制度引进和借鉴等外生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种族和语言多样性,制度传统等内生因素的影响.非洲经济发展的案例同时还说明促进经济增长的好的制度是外生借鉴与内生发展良性结合的结果.关键词:经济增长制度撒哈拉以南非洲一,引言虽然有一些例外,比如博茨瓦纳,毛里求斯,但2O世纪的6O年代到9O年代,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缓慢.1965—1998年,全世界人均GDP平均年增长率是1.4,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5.7,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1.3%,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一0.3.Barro(1993)在对这一段时间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总结出了”非洲参数(AfricanDummy)”,即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这一时期非洲经济的悲剧导致『.非洲人民生活水平较低,1997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66.7,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7O,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69.5,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48.9.1997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均日均卡路里的摄入量只有拉美的7O,与北美和西欧的差距则更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05年,大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在人类发展属于低水平的31个国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就占了28个;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挪威比排名最后的尼日尔人均富裕程度高4O倍,而人均预期寿命要高一倍.有很多学者从很多方面解释了非洲经济落后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因素,政策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几个方面.地理因素的解释主要包括:非洲国家大多处于热带,纬度比较低,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水源供应不稳定,蒸发率高,热带土壤相对脆弱和贫瘠,植物过度呼吸,净光合作用比率较低,使得主要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产量比较低;非洲国家湿热的气候难以杀灭病菌,极易造成疟疾,黄热病等疾病流行,从而阻止人力资本和投资的流入;自然资源丰富但往往导致资源的诅咒(CurseofNaturalResources);非洲国家中内陆国家较多,缺乏便利的出海通道,同时距离欧美主要市场的距离遥远,阻碍了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转移等(Bloom,1998;Gallup,1999;Acemoglu,2001;Sachs,2001). 政策因素的解释主要包括:撒哈拉以南tilth国家政府管制程度高,价格管制,准入限制几乎无所不在;普遍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较高使得进出口占GDP 比重较低,对外贸和外汇的管制程度比较高,汇率制度不够灵活;财政与货币政策频繁失误导致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不断累积,本币持续贬值;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使得金融深度严重不足,储蓄较低,投资效率不高等(Easterly,1993;Fischer,1993;King,1993;Krugman,1995;Sachs,2001).制度因素的解释主要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普遍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政府经常干预甚至取代市场;产权制度缺失或不完善,国有部门庞大且效率低下,私有产权受到侵害的风险比较高;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苜时即使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腐败比较普遍和严重;政治不够稳定,内战,政变,种族冲突频发等(Shleifer,1993;Rodrick,2003;Acemoglu,2004;Glaes—er,2004).在所有的因素中,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同制度因素是影响非洲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Easterly一】3一等(2003)研究了地理因素,政策因素等几大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其他因素都是通过制度来影响经济增长的,如果控制了制度因素,其他因素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就大大下降.Rodrick等(2003)通过研究发现,与贸易和地理因素等因素相比,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是最高的.Acemoglu等(2004)发现制度是最根本的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他们比较了非洲的博茨瓦纳与其他四个国家索马里,莱索托,加纳和科特迪瓦.这四个国家与博茨瓦纳都在撒哈拉以南,在自然资源禀赋,历史和种族等方面相似,而博茨瓦纳的经济增长一枝独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博茨瓦纳有”好的制度”.”好的制度”的特点包括产权制度比较完善并得到比较好的执行,经济增长的成果得到比较公平的分配,权力阶层得到比较好的监督和制约,宏观经济制度稳定而灵活等.制度影响经济增长,很自然地人们会提出下一个问题,什么影响制度呢?从非洲的案例分析来看,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内生性(Endogenous)的因素,也有外生性(Exogenous)的因素.二,影响非洲制度演进的外生因素影响非洲制度形成和演变的外生性因素主要是制度的输入.非洲的制度引进有的是非暴力的:比如20世纪80,9O年代对”华盛顿共识”的引进,当时许多非洲国家主动或被动地采纳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开出的与援助捆绑的基于”华盛顿共识”的一揽子制度,推行经济和金融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和经济对外开放,但后来甚至连开药方的人都承认,这些措施并未对非洲发展经济产生多大的效果;与此同时,一些非洲国家主动或被动地借鉴实行多党制和大选制度,2002年6月《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名为《非洲悄然迈上民主之路》的文章,对非洲的民主化进行了评价”虽然很多非洲人比以前更加自由,但同时也比以前更贫困.”而在2O世纪上半叶以前,非洲的制度引进则主要是与武力入侵相伴的殖民制度的建立,几乎没有哪个非洲国家没有遭受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先发国家的殖民瓜分和殖民统治.殖民统治中断乃至颠覆l『原来非洲的部落酋长制度,建立了体系大体相同但深度有所区别的殖民制度.非洲的殖民制度一个共同的特点足代理制的”掠夺性殖民(Extractivecolonization)”,即殖民者在当地扶持少数特权阶层充当代理人,并通过代理人大肆掠夺当地的资源(甚至包括人口).在掠夺性殖民制度下,非洲形成了殖民依附型的高度扭曲的经济结构,至今都没有得到有效优化.谈到殖民统治的制度输入,殖民者给非洲带去的制度明显不同于他们给北美洲和澳洲带去的制度.殖民者在北美洲和澳洲很大程度上”克隆”了欧洲英国,法国等先发国家的制度,包括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政治制度,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等,以至于这些地方被称为”新欧洲(Neo—Europe)”.一些经济学家在分析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为什么会明显不同于非洲国家时认为,其制度优势是导致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Sokoloff,2000;Acemoglu,2001).那么同样外生的殖民制度输入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从表面看,”新欧洲”的制度复制主要源于快速的和大规模的移民移居.在北美和澳洲,欧洲移民大量涌入使得移民的人口规模在较短时间内就超过了原住民,进而使得大规模和快速地引入和推行宗主国的制度成为可能.而在非洲,殖民移居的速度很慢,原住民一直占人口的大多数.那么,为什么殖民移居有差异呢?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其背后诸多的内生性因素了.三,影响非洲制度演进的内生因素延续上文,先分析影响非洲殖民移民进程的内生性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影响移民进程,进而影响殖民制度.首先是炎热,潮湿的气候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许多热带疾病,特别是疟疾.由于长期的进化发展,非洲原住民逐渐形成了对热带疾病的免疫力,而欧洲移民却大多缺乏对热带疾病的免疫力,因此早期欧洲移民在非洲感染热带疾病(尤其是疟疾)的比率以及染病后的死亡率都很高.Acemoglu(2001)曾举例一个典型的例子.英国最初将大量囚犯放逐到海外,主要的放逐地是其在北美洲的殖民地.但由于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1795年英国成立了专门委员会(BeauchampCommittee)来讨论囚徒流放的新的目的地.流放非洲的建议刚被提出就被委员会否决,否决的主要原因就是欧洲人在非洲染病及死亡的几率太高,出于人道考虑囚徒都不应被放逐到那里,于是澳洲成为新的主要的囚犯放逐地.热带气候和疾病大大阻滞了欧洲殖民者一14移居非洲的速度和程度.其次是地理因素.在北美洲,澳洲等新发现的大陆陆续被开发和殖民后,非洲依然为”黑暗大陆”达数世纪之久,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有沿海边缘地带和内地少数孤立地区为外人所知,甚至到1900年非洲尚有四分之一的内地未被勘探.主要原因是从地理上讲,非洲大陆难以进入.非洲缺乏象地中海,波罗的海或黑海那样的内海;南部非洲海岸线漫长但良港很少;撒哈拉大沙漠,尼罗河大沼泽,内陆的热带雨林以及许多急流和瀑布都成为阻碍殖民者进入和移居的屏障.欧洲殖民者不能大规模移居妨碍了大规模引入宗主国的制度,于是大多对非洲的殖民地实行代理制的掠夺殖民制度.就现代而言,热带气候和疾病,不少国家地处内陆没有出海口,地理环境复杂恶劣导致交通不发达等都阻碍了非洲国家与外部的交流.1998年,占世界总人口13.6Y oo的非洲,对外贸易额只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4,FDI流入额仅占世界总额的0.7,长期的封闭发展使得制度不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或即便受到外部冲击内部的抵抗力也非常强劲.比如”华盛顿共识”在非洲的失败有其不适合非洲实际的原因,也有在非洲推行过程中严重扭嗌走样的因素.影响非洲制度演进的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内生性因素.比如种族和语言多样化.非洲国家本身就民族林立,殖民时期宗主国对殖民地的瓜分使得一个民族被分割到不同的殖民地,或将不同的民族划分到同一殖民地,更加剧了种族和语言的多样化.种族和语言多样化容易导致民族之间为争夺资源if激烈竞争.在非洲国家引入多党制后往往出现了一个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个政党,而一个政党领导人得票率就与他所在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相吻合的情况;多民族竞争往往会加剧代理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非合作博弈,产生政策制订者相互扯皮,拖后腿的现象,削弱政府的执政能力,使得政府行政效率下降,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多民族会带来更多的寻租者,使得寻租和腐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政治的竞争一旦采取非和平手段,则极易导致国家动荡甚至内乱和内战,并容易使得内乱长期存在和发展.而这些制度的缺陷都将严重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前苏联Miklukho—MaklaiEthnologicalInstitute曾列出了世界上民族多样性和民族单一性最高的15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坦桑尼亚(93),鸟干达(90),扎伊尔(90),喀麦隆(89),印度(89),南非(88),尼日利亚(87),象牙海岸(即现在的科特迪瓦)(86),中非(83),肯尼亚(83),利比里亚(83),赞比亚(82%),安哥拉(78),马里(78)和塞拉里昂(77).排名居前的国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占多数,而且这些非洲国家的大多政局不稳,公共产品如教育,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经济增长缓慢.影响制度的内生性因素还包括制度传统,即过去的制度.前文谈到博茨瓦纳的”好的制度”的一个特征是执政者权力得到有效制衡,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的部落制度和部落论坛(Kgotla)得到了’延续.l9世纪和2O世纪上半叶,由于博茨瓦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并不好,因此虽然英国将其并为殖民地,但殖民统治相当薄弱,部落制传统得以保留并延续至今.现在博茨瓦纳仍然设立酋长院作为议会的咨询机构,15名成员都是主要部落的酋长和副酋长.同时酋长的权力受到部落论坛的限制,部落论坛是部落全体男性成年成员参加的论坛,在会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民主的讨论.这样的制度传统的延续有利于政治参与度提高和对执政者进行有效的约束.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索马里.索马里人原来大多从事游牧业,资源的相对稀缺使游牧部落之间冲突不断,所以虽然索马里是一个种族高度单一的国家,种族,文化,语言高度同质,但部落之间缺乏合作机制.这样的制度传统不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导致战乱不断,经济萧条.在非洲的大多数国家,殖民时代的代理掠夺制度仍在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现在的制度.究其原因是长期的殖民制度造就了既得利益集团,使其在财富分配,人力资本和政治权力上占有优势,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优势,既得利益集团会采取各种方式(典型的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固化原有的制度安排,利用积累的财富反对制度变更等,形成制度惯性.而这些往往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作为代价的.四,结论2O世纪9O年代中期开始,非洲经济有一段持续增长的阶段.1997年至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GDP年均增长率为5.8,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3.7(安春英,2010).但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期间非洲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坚挺,以及为开发利用非洲的大宗商品,外资大量流入所激发的.一15—2OO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衰退,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外资逆转,非洲经济就重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2009年经济平均增幅只有2左右,”资源诅咒”再次出现.进入2011年以来,不少非洲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再次严重拖累了非洲经济增长.因此,只有非洲的制度发展演变成为”好的制度”,非洲的经济才能真正出现可持续的增长.但制度如何发展演变为”好的制度”呢?杨小凯(2000)认为好的制度主要是外生的,发展中国家应先完成比较难的制度模仿,即借鉴先发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制度的借鉴自然而然会推进技术的模仿和经济增长,制度借鉴的核心是宪政改革.而林毅夫(2003)认为最优的制度安排是内生的,最优的制度内生地决定于经济发展阶段及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通过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制度既是内生的,也是外生的,既受到外生的殖民统治,制度引进和借鉴的影响,也受到内生的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种族和语言因素,制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从非洲国家发展的教训来看,单纯依靠制度引进一定会失败;而从非洲经济增长的好的例外博茨瓦纳和毛里求斯的经验来看,制度可以引进,但成功的制度引进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结合内生性的因素进行调整和变通,实现取长补短,良性互动.中国的制度建设也概莫能外.参考文献[1]Barro,R.J.,andJ.W.Lee.InternationalComparisonsofEducationalAttai nment[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l993,32(3):363—94.[2]Bloom,D.,J.D.Sachs.Geography,Demography,andEconomicGrowthi nAfricaER].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1998,2:207—73.[3]Gallup,J.I.,J.D.Sachs,andA.Mellinger.GeographyandEconomicDevel opment[J].Interna—tionalRegionalScienceReview,1999,22(2):179232.[4]Acemoglu,D.,S.Johnson,J.A.Robinson.TheColonialOriginsofCompa rativeDevelopment: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1,V o1.91, No.5:13691401.[5]Sachs,J.D.,andA.M.Warner.NaturalResourcesandeconomicDevelopm ent:TheCurseofNatu—ralResourcesE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1,45:827838.[6]Fischer,S.TheRoleofMacroeconomicFactorsinGrowthEJ].Journalof MonetaryEconomics,l993,XXXII:485511.[7]King,R.G.,andR.Levine.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Growth:Theor yandEvidence[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93,XXXII:513—42.E8]Krugman,P.,andA.J.V enables.GlobalizationandtheInequalityofNatio ns[J]ofEconomics,1995,108:68卜716.[9]Rodrik,D.InSearchofProsperity:AnalyticNarrativeonEconomicGrowt h[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3.[10]Acemoglu,D.,S.JohnsonandJ.A.Robinson.InstitutionsastheFundame ntalCauseofLongrunGrowthR1.NBERWorkingPaperNo.10481,2004.[一11]Glaeser,E.I…Porta,F.Lopez—de—Silanes,A.Shleifer.DoInstitutio nsCauseGrowthrR].NBERWorkingPaperNo.1O568,IssuedinJune2004.[12]Alesina,A.,andE.Spolaore.OntheNumberandSizeofNations[J].Quart erlyJournalofEconom—ics,l997,109:1O27-56.[13]杨小凯.后发劣势[z].http:/,2000年[14]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一一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4期,2003年.[15]安春英.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一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J].西亚非洲,2010年第3期,第2O26页.【作者声明】文责自负。
经济增长辩论辩题
![经济增长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95d5df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be.png)
经济增长辩论辩题正方,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据统计,经济增长每增加1%,就业人口就会增加数百万人。
其次,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
例如,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也随之提升。
此外,经济增长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因此,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反方,经济增长并非一切,应该更注重可持续发展。
首先,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逊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依靠无限的增长来解决有限的资源问题。
”其次,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造成社会不稳定。
例如,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虽然迅猛,但是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的平衡点。
正方,尽管经济增长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正如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曾经说过,“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减贫和改善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机会,为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来解决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反方,尽管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过,“我们不能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和公平。
”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平,寻求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应该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的平衡点。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非洲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非洲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e0b1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3.png)
非洲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一、引言非洲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大洲,面积也仅次于亚洲,其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全球关注。
虽然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但其经济发展一直受到政治不稳定、贫困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解决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非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非洲地区经济发展虽然在过去几年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资料,非洲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5.3%,但非洲国家的人均收入仍旧低于其他大洲,约为$1600左右,而且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另一些国家可能会面临债务危机等问题。
三、非洲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分析1. 政治不稳定许多非洲国家政治不稳定,经常发生冲突和暴力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外商投资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影响。
2. 贫困和教育问题非洲国家大部分人口属于低收入人群,很多地区还面临着基础设施匮乏、交通不便、教育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这些国家的竞争力,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3. 自然资源开发不足虽然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开发不足,很多地区还未能充分利用其本土资源,加工出口的商品往往处于低附加值的阶段,缺乏竞争力。
4. 金融非正规化由于金融非正规化的存在,许多非洲国家无法获取大量的外来投资和贷款,同时也难以监管黑市和资金流动,这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未来非洲地区经济发展出路在解决非洲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过程中,需要多种方式共同合作。
1. 提高政治稳定性政治稳定不仅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也能吸引外资投资,提高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性。
政治领导者可以通过建立和平和谐、维护安全稳定的环境等措施来实现。
2. 发展基础设施和教育提高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水平,包括增建道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能够吸引外资投资,同时也能够培养本土人才,提高竞争力。
3. 加强资源开发非洲国家应该加大自然资源开发的力度,提高资源的附加值,发展高科技产业及相关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
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_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
![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_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8bd275c9ad51f01dc281f1c0.png)
《西亚非洲》编辑部版权所有・论 坛・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安春英 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经济呈现中速增长态势,但增长的质量不高,贫困化并未缓减,反而有所加强。
这主要源于非洲经济增长具有的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投资拉动、农业增长低质量、不适于穷人分享增长的低度经济结构等内在特性。
当然,它还与制约非洲减贫的长期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
益贫式增长范式关注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受益性,强调经济增长不仅要减少贫困,而且要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
从长远看,非洲国家若要使总体经济增长有益于减少社会贫困,需向益贫式增长范式转变。
关键词 非洲经济 增长范式 减贫 益贫式增长作者简介 安春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 100007)。
从近些年非洲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始,非洲经济走出低谷,复苏趋势明显,至2008年一直保持中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7~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值为51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17%。
①但在此期间,非洲的贫困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约50%),贫困群体有增无减。
按照人均日收入低于1125美元的新国际贫困线标准衡量,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人口数量反而由1996年的315亿增至2005年的318亿。
②可以说,非洲这种增长并非是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而是贫困性经济增长。
那么,在认同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背后,我们需要反思与追问:非洲经济增长是何种模式?它缘何未成为国家减贫的“推手”?非洲经济增长的未来之路何在?本文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与同行探讨。
非洲经济增长的型式发展中国家减贫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是减贫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可以构筑国家减贫的经济基础。
但对于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广泛分享。
这与非洲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模式有较强的相关性。
艰难的历程:评非洲的经济调整和改革
![艰难的历程:评非洲的经济调整和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80971dc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2.png)
艰难的历程:评非洲的经济调整和改革
周映红;张湘东
【期刊名称】《世界经济文汇》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一、非洲经济调整改革的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相继独立,从长期遭受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
独立之后,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民族经济,建立民族工业,以真正实现经济独立。
从60年代至80年代初,非洲国家主要选择了“进口替代”和“出口加工”两种发展战略。
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工业化,认为工业化才是国家现代化的经济独立的根本标志。
【总页数】4页(P47-49,37)
【作者】周映红;张湘东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40.1
【相关文献】
1.艰难的历程--评《茶叶之路--欧亚商路兴衰三百年》 [J], 梁鸿
2.近代化视野中的魏源思想研究——评《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J], 刘苏华
3.非洲经济调整与改革的某些特点 [J], 王晓云
4.西学东渐与"师""制"结合的深沉反思——评《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
化的艰难历程》 [J], 唐浩明
5.艰难的历程——评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的会见权 [J], 王崇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亚非洲 编辑部版权所有论!坛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安春英!!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经济呈现中速增长态势,但增长的质量不高,贫困化并未缓减,反而有所加强。
这主要源于非洲经济增长具有的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投资拉动、农业增长低质量、不适于穷人分享增长的低度经济结构等内在特性。
当然,它还与制约非洲减贫的长期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
益贫式增长范式关注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受益性,强调经济增长不仅要减少贫困,而且要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
从长远看,非洲国家若要使总体经济增长有益于减少社会贫困,需向益贫式增长范式转变。
关键词!非洲经济!增长范式!减贫!益贫式增长作者简介!安春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100007)。
!!从近些年非洲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始,非洲经济走出低谷,复苏趋势明显,至2008年一直保持中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7~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值为5 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 7%。
#但在此期间,非洲的贫困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约50%),贫困群体有增无减。
按照人均日收入低于1 25美元的新国际贫困线标准衡量,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人口数量反而由1996年的3 5亿增至2005年的3 8亿。
∃可以说,非洲这种增长并非是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而是贫困性经济增长。
那么,在认同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背后,我们需要反思与追问:非洲经济增长是何种模式?它缘何未成为国家减贫的%推手&?非洲经济增长的未来之路何在?本文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与同行探讨。
非洲经济增长的型式发展中国家减贫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是减贫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可以构筑国家减贫的经济基础。
但对于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广泛分享。
这与非洲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模式有较强的相关性。
(一)资源开发和出口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型单一经济结构筑就了非洲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并使之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对外贸易已成为20 #∃I M F ,R e g ional E cono m ic Ou tlook :Su b -Saharan Africa ,April 2009,pp 66-68 Shaohua Chen and M arti n Ravalli on ,The D e ve l op i ng W orl d is Poor t han W e Th ough t ,Bu tNo L ess Successfu l i n t h e F i gh t aga i n stPovert y ,Developm ent Research Group,W orl d B ank ,August 2008,p 34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字,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商品和服务贸易出口总值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0 8%,其中约有1/3的国家超过50%。
#显然,当前非洲国家仍处于以自然资源开发为核心和基础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
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短缺经济时期和资源型产品国际交易价格处于高位的历史条件下,会带来经济数量的扩张及经济规模的扩大,亦即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掩盖国家经济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的事实。
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对自然资源过多依赖的局限还在于,业已形成的资源开发型产业结构在事实上造成一种产业框架。
基于产业发展惯性,若要另行构建国家新的产业结构,则会遇到既成产业结构的障碍。
而在这种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资源开发优势无法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自然资源开发不当还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这就使非洲国家处于两难处境:不开发自然资源至少在目前难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得不到增长,环境也得不到有效治理;而如果一味地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虽然短时间内会得到所需要的经济收入,却又会加剧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造成更严重的恶果,当然经济增长也会难以为继。
对于广大非洲贫困人口来说,他们的生计严重依赖于环境和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同时他们也是环境和资源退化的受害者,会陷入%环境∀贫困恶性循环&∃的陷阱。
(二)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投资规模适度扩大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具有一定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和投资所引起的需求增加来实现的。
对于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非洲国家来说,作为新增资本存量的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而且,这种投资主要来自于外部,即国际跨国公司对非洲矿产资源的开发。
外资流入的刺激已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2005年乍得经济增长率由2004年的30 4%骤降至5 5%,∋其主要原因在于乍得∀∀∀喀麦隆石油管道的建设工作趋于尾声,外资流入萎缩所致。
可以说,投资既可能是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大起的%热源&,也可能是导致大落的%冷源&。
这种投资型经济增长并未给非洲国家带来相应的巨大发展。
一方面,伴随着投资增长,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未实现同步增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效率未获显著提高。
因为石油开发产值仅仅限于石油开采和运输,非洲国家石油提炼能力较弱,产业链条短,未得到资源加工增值的收益;另一方面,当前非洲的石油控制权大多掌握在法、英、意、美等国的跨国公司手中,非洲国家只得到一部分石油开采的收益。
此外,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属资本密集型行业,这对就业的吸纳量有限。
(三)农业增长低质量农业在非洲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非洲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
因此,非洲国家只有实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大规模减贫。
事实上,在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下,农业却增长有限,且波动性较大。
非洲农业增长的源泉在于耕作面积的扩大,而很少源于农业率的提高。
)这导致农业亩产量和总产量低而不稳,致使农业能够形成的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很少;低积累导致低投入,农业现代化水平很低;而这又限制了集约化经营,从而使增加土地投入和劳动投入成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
而频繁、剧烈的农业波动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农户推入绝对贫困状态,扩大了贫困人口数量。
同时,农业生产的低水平决定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素质的低要求,这种低要求决定了农村社会和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需求也低,不利于农村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
粗放农业经营21 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I M F ,op ci t ,p 80 即环境资源被用来满足贫困人口生存或经济发展之需,而这种生存的抗争却因对环境资源的过分开发而变得更加严峻。
I M F ,op cit ,p 68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30%,农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值的55%,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就业人口的60%~90%。
See O li Brown and Alec C raw ford,C li m ate Chang e and S ec u rit y i n Africa ,In t ernational In stit u te for Sustai nab le Developm ent ,M arch 2009,p 12See J orge Arb ache ,D el fi n S Go ,and John Page ,%Is Africa ∗s Econo my at a Tu rning Poi n t ?&,i n Delfi n S Go ,and J ohn Page edited ,Afric a a t a Turn i ng P oi n t ?,TheW orl d Bank,W as h i ngton ,D C ,2008,p 73模式还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差,尤其非洲粮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受到营养不良和饥馑的威胁。
#此外,农业积累水平低,农业剩余对工业资本形成的贡献很小,使农业工业化发展迟缓,阻碍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民也无法拓展非农经营和就业的空间。
总之,农业发展经济不发达加大了政府用于农村减贫的边际成本,从而大大拖延减贫的步伐。
(四)不适于穷人分享增长的经济结构现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
尽管非洲国家多年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经济多样化,但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尤其工业化水平低。
从第二产业发展来看,资源禀赋促进了非洲国家第二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采掘工业为主导的特征。
但是从整个工业产业结构看,以资本密集型为主的油气能源矿产及固体矿产开采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而以劳动密集型和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的制造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 9%,且长期发展缓慢。
非洲国家的制造业结构不完善,当然也大量耗费政府财政支出。
从就业情况看,大多数非洲国家在第一产业中就业的农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总量的比例偏高,因此,农业的低产出必然导致他们的低收入。
这是他们人均收入低、投资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也制约了他们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综上,非洲经济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不是由正规经济的扩张驱动的。
目前经济情况的好转,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坚挺、加上外资流入刺激所激发的。
其经济活力是存在的,但对减贫(尤其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居民收入、就业、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提高)释放的效应却有限。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国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而为什么减贫成就却十分有限的问题。
贫困化增长背后的多元因素非洲国家长期处于贫困化状况,不仅与上述经济增长类型与模式息息相关,而且应将贫困现象的持续存在置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多维视野来分析。
(一)经济因素1 资本形成能力不足。
!对于广大发展中的非洲国家来说,资本形成来源主要包括内、外两部分。
从内部因素看,国内储蓄常常被视为资金形成的稳定渠道,可以分为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
政府储蓄只有在财政收支获得顺差时才能获得。
一般说来,出口产品赚取的外汇是许多非洲国家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国际初级产品交易价格受控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出口产品收益波动性较大。
况且,由于非洲国家每年都需偿还到期债务,加上用于雇员薪金、日常固定支出等,财政收支常处于紧张性平衡或赤字状态。
对于企业储蓄来说,当前,非洲国家企业普遍存在资金渴求,中小企业融资相当困难。
企业借贷不足导致低投入,低投入导致低产出,这又使低储蓄成为必然。
在居民储蓄方面,非洲国家普遍人均收入低,人们绝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生活消费支出,而很少用于储蓄,加之非洲国家大多数家庭通常没有形成常规的储蓄习惯,导致非洲国家普通居民储蓄水平较低,这影响了非洲国内投资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