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内阻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蓄电池内阻测试报告

蓄电池内阻测试报告
蓄电池内阻测试报告
安装地点:
型号
额定容量(KVA)
电池组数量
生产厂家
电池
电压(V)
内阻(mΩ)
电池
电压(V)
内阻(mΩ)
电池
电压(V)
内阻(mΩ)
1
7
13
2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3
9
15
4
10
16
5
11
17
6
12
18
测试时间
测试仪器
结论
技术要求
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2)浮充电压以及内阻应分别进行测试,先测各蓄电池的浮充电压,再测蓄电池内阻;
3)蓄电池的内阻偏差不应超过平均内阻值的30%,超过平均内阻值30%的应进行跟踪处理;超过平均内阻值或投运初始值50%的应进行活化或充放电处理;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求基本一致。

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的实验报告

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的实验报告

测量电源电动势内阻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 U + Ir$,其中$E$为电源电动势,$U$为路端电压,$I$为电路中的电流,$r$为电源内阻。

2、本实验采用伏安法测量。

通过改变外电路电阻$R$,测量出多组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值,然后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方程组,求解出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三、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电源(干电池或蓄电池)。

四、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注意电表的量程选择和正负接线柱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有合适的示数,记录此时的电流$I_1$和电压$U_1$。

3、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多测量几组数据,一般测量5 6 组,分别记录电流$I_2$、$I_3$、$I_4$、$I_5$、$I_6$和对应的电压$U_2$、$U_3$、$U_4$、$U_5$、$U_6$。

4、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电流 I(A)|电压 U(V)||::|::|::|| 1 |$I_1$ |$U_1$ || 2 |$I_2$ |$U_2$ || 3 |$I_3$ |$U_3$ || 4 |$I_4$ |$U_4$ || 5 |$I_5$ |$U_5$ || 6 |$I_6$ |$U_6$ |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尽量使直线通过更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这条直线就是$UI$图线。

根据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直线的斜率$k = r$,截距$b = E$。

六、实验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值并非电源的真实路端电压和电流,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得电流表测量的电流小于通过电源的电流,导致测量结果的电动势$E$偏小,内阻$r$偏小。

蓄电池内阻试验报告

蓄电池内阻试验报告
174
679
194
632
0.14
83
9
635
181
683
182
656
2.90
93
10
625
193
683
189
648
0.91
95
11
623
186
679
194
642
0.02
79
12
628
186
685
192
645
0.45
94
13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
14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84
93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
94
626
174
685
192
632
1.60
108
95
635
176
683
189
656
2.12
97
96
625
158
673
179
639
0.49
104
97
628
176
684
197
651
1.37
123
98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
99
645
176
96
67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

蓄电池实验报告doc

蓄电池实验报告doc

蓄电池实验报告篇一:直流系统蓄电池充放电试验报告 2篇二:蓄电池测试报告蓄电池测试报告使用单位:凯翔电池型号:产品名称:制造厂商:测试单位:凯翔测试人员:测试日期:打印日期:测试站点:凯翔05 XX-11-10 XX-02-20电流曲线图:特性比较图:单体条形图:容量分析:篇三:实验报告01--车用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实验一车用蓄电池技术状况的检查实验时间:XX年9月29日实验地点:A-08 107 指导教师:亢凤林一、实验目的1、认识铅酸免维护蓄电池2、高效放电计在检测蓄电池技术状况中的正确使用;3、认识和正确使用蓄电池充电机。

二、实验设备蓄电池、12V高率放电计;GZL-24V-60型过载保护硅整流充电机。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1、观察6-QW-54蓄电池外观;记录:可以看到两个接线柱:红色的一个标有“+”,另一个黑色标有”—”两个都是螺栓接线柱,一个蓄电池技术状态观察窗口,从外边可以看到蓝色的圆点2、观察蓄电池技术状态指示器记录:看到蓝色的圆环中间位黑色的圆点记录分析:说明技术状态良好存电充足3、12V高率放电计的正确使用;(1)使用高率放电计辨别蓄电池正负极方法步骤:把高效放电计两个接线端接在蓄电池的两极,要保证两个接线柱都与电极接触完好,通过观察高效放电计的只是灯判定蓄电池的正负极。

(2)使用高率放电计辨别蓄电池技术状态方法步骤:保持高效放电计的两个接线端接通蓄电池的两极,通过观察放电计上的电压表示数,观察时间最好不超过五秒。

测量数据:11.2V数据分析:11—12V技术状态良好,9-11V技术状态较好,小于9V技术状态不好。

通过本次测量电压表示数为11.2V说明技术状态较好4、观察GZL-24V-60型过载保护硅整流充电机的外观记录:直观上看到一个电源总开关,上边是档位旋钮,电流表有2,4,6,8四个档位。

电压有最上边是电压表和电流表。

后边有一个外接电源插口,两个电源输出接口(鳄鱼夹)5、GZL-24V-60型过载保护硅整流充电机使用正确充电步骤方法:1、检查充电机技术状态是否正常2、接线,无论是接电源端还是接输出端电源开关和档位都处于关闭状态。

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共12页)

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共12页)

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示范教案2.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2、理解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体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过程。

3、用解析法和图象法求解电动势和内阻。

4、使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2、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具备敢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图线处理数据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教学工具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开关,导线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引入新内容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那么此定律文字怎么述?公式怎么写?学生: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提出问题:现在有一个干电池,要想测出其电动势和内电阻,你需要什么仪器,采用什么样的电路图,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到的大致答案为:由前面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可知E=I(R+r),或E=U+Ir,只需测出几组相应的数值便可得到,可以采用以下的电路图:这几种方法均可测量,今天我们这节课选择用(二)主要教学过程1.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2.实验器材:学生回答:测路端电压;测干路电流,即过电源的电流。

需测量的是一节干电池,测量的这一种。

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大约为零点几欧。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要根据实验的具体需要来确定,看看我们用到的电路图里面、各需测的是什么?接在外面,原则上也是可以的,那么我们在做实验时提出问题:选用电路图时,还可将是否两个都可以,还是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学生回答:两种方式测量都会带来误差。

UPS蓄电池检测报告

UPS蓄电池检测报告

UPS蓄电池检测报告日期,2022年10月15日。

自查人,XXX。

检测设备,UPS蓄电池检测仪。

检测结果:
1. 电池总体健康状况,良好。

2. 电池容量,90%。

3. 内阻,正常。

4. 充放电循环次数,100次。

5. 充电效率,98%。

6. 温度,正常。

自查报告:
经过本次自查,我对UPS蓄电池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电池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容量仍然保持在90%以上,内阻正常,充放电循环次数在正常范围内,充电效率高,温度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在日常使用中,我会继续注意UPS蓄电池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更换老化电池,以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自查人签名,XXX。

日期,2022年10月15日。

实验报告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报告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报告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一: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电动势的方法。

2.了解不同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器材:1.电池(不同种类)。

2.伏特表。

3.导线。

实验步骤:1.准备电池和伏特表以及适当的导线。

2.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伏特表的正负极连接。

3.打开伏特表,记录下电池的电动势。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电池的电动势如下:1.电池A:1.5V2.电池B:1.2V3.电池C:1.3V实验二:测定电池的内阻1.了解测量电池内阻的方法。

2.掌握内阻的计算步骤。

实验器材:1.电源(直流电源)。

2.可变电阻箱。

3.万用表。

4.导线。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源、可变电阻箱、万用表和电池。

2.打开电源,将可变电阻值设为最小。

3.读取电池端电压和电源端电压。

4.逐渐增大可变电阻的阻值,重新读取电池端和电源端电压。

5.根据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压值计算电池的内阻。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电池的内阻如下:1.电池A:0.5Ω2.电池B:0.8Ω3.电池C:1.2Ω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我们发现不同电池的电动势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电池的化学反应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同时,我们还发现电池的内阻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电池内部结构和电解液阻抗的差异导致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不同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动势是电池在没有负载情况下提供的电压,而内阻则是电池提供电流时的阻抗。

这些参数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电池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并为电池的选用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蓄电池试验报告完整版

蓄电池试验报告完整版
蓄电池平均内阻(μΩ)
蓄电池最低内阻(μΩ)
蓄电池内阻参考值(μΩ)
结论
技术要求
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2)蓄电池的内阻应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阻偏差不超过10%,超过整组蓄电池数量6%不合格应进行整组更换;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求基本一致。
已投运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及分析
蓄电池试验报告
蓄电池试验报告
(厂)局
变 电 站
设备名称
检验类别
检验时间
试验人员
编 写
校 核
审 核
批 准
说明:检验之前应根据检验项目及现场配置编制具体的试验报告。
1 蓄电池型号及参数
序号
项目
技术参数
1
蓄电池组别
2
型号
3
单体标称电压(V)
4
单体浮充电压(V)
5
单体均充电压(V)
6
额定容量(Ah)
7
蓄电池安装数量(只)
5
蓄电池室应装设空调,空调应具有自启动功能
6
用温度计测试蓄电池室温度℃,温度应宜保持在25℃左右
4 蓄电池反措要求检查
序号
蓄电池反措要求
检查结果
1
对于200Ah以上的阀控蓄电池组应安装在专用蓄电池室内,专用蓄电池室布置在0m层
2
200Ah以上蓄电池组的安装应采用钢架组合结构,多层两列布置方式;两组蓄电池组应分置两室或组与组之间应采用隔墙
3
检查连接条及正、负极连接端子无锈蚀、污迹,并保持清洁
4
检查蓄电池外壳清洁、完好,无鼓肚、裂纹或泄漏现象
5
检查蓄电池接线柱无松动、无爬酸及腐蚀现象,连接条连接可靠

蓄电池检测报告

蓄电池检测报告

蓄电池检测报告在现代社会中,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车辆中,其性能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设备或车辆的正常运行。

因此,对蓄电池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蓄电池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一、外观检测。

首先,我们对蓄电池的外观进行了检测。

外观检测主要包括外壳、端子、标识等方面。

经过检测,蓄电池外壳表面光滑,无明显变形或损坏,端子无锈蚀、变形等现象,标识清晰可见。

外观检测结果显示,蓄电池外观良好,符合正常使用标准。

二、电压检测。

接下来,我们对蓄电池的电压进行了检测。

电压检测是蓄电池性能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反映了蓄电池的电荷状态和放电情况。

经检测,蓄电池的电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异常波动或过低现象。

电压检测结果显示,蓄电池电压正常,符合正常使用标准。

三、内阻检测。

除了电压外,蓄电池的内阻也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内阻检测可以直接反映蓄电池的内部电阻情况,对蓄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经过内阻检测,蓄电池的内阻处于正常范围内,未出现异常增大或减小的情况。

内阻检测结果显示,蓄电池内阻正常,符合正常使用标准。

四、充放电性能检测。

最后,我们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检测。

充放电性能是蓄电池的重要性能之一,直接关系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经过充放电性能检测,蓄电池的充电速度和放电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异常情况。

充放电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正常,符合正常使用标准。

综上所述,经过全面的蓄电池检测分析,本报告得出结论,所检测的蓄电池外观良好,电压、内阻、充放电性能均符合正常使用标准,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同时,建议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定期对蓄电池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寿命延长。

希望本报告的检测结果能够为用户提供参考,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蓄电池,保障设备和车辆的正常运行。

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的测量辽宁科技大学化工学院 精细化工09班刘源斌 120093306012摘要电动势和内阻是干电池的两个基本参数,对其进行精确测量有实际意义,就箱式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设计及精确测量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在用电位差计测干电池的内阻时,关键在于变换电阻的取值,其取值与电流的标准化有关.关键词 箱式电位差计;干电池;电动势 内阻 正文普通测量电动势的方法有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等效法等多种方法,伏安法是用电压表直接接至干电池两端时,由于电池的内阻不为零,流经电压表的电流在电池内部产生的内压降,电压表测得不是电池的电动式。

只有当电池的内部没有电流时,电池两端的电压才等于电动式。

无电流通过电池时,电压表示值为零。

因为从原理上不可能用电压表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式。

所以为了更准确的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用电位差计补偿法。

本次试验就采用更为精确的实验方案:箱式电位差计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式和内阻。

电势差计是一种电势差测量仪器.它的工作原理直观性较强,有一定的测量精度,便于学习和掌握,而且箱式电势差计是测量电势差的专用仪器,使用方便,测量精确度高,稳定性好.本实验讨论箱式电势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方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电势差计测量电动势的原理; 2.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3. 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在图1的电路中,设E 0是电动势可调的标准电源,Ex 是待测电池的电动势(或待测电压Ux ),它们的正负极相对并接,在回路串联上一只检流计G ,用来检测回路中有无电流通过。

设E 0的内阻为r 0;Ex 的内阻为rx 。

根据欧姆定律,回路的总电流为:)1(00RR r r E E I g x x+++-=图1 补偿原理x如果我们调节E 0使E 0和Ex 相等,由(1)式可知,此时I =0,回路无电流通过,即检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此时称电路的电位达到补偿。

在电位补偿的情况下,若已知E 0的大小,就可确定Ex 的大小。

《测定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

《测定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

《测定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实验报告:测定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装置包括一节蓄电池、一个定值电阻、一个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一个电压表和一对导线。

实验原理是利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通过测量蓄电池在不同负载下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将蓄电池与定值电阻和变阻器连接。

2. 将电流表并联到电路中,用来测量电流。

3. 将电压表与蓄电池并联,用来测量电压。

4. 调节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流保持一定值。

5. 分别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和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以下是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负载下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动势可以通过测量当负载电阻为无穷大时的电压得到,即取数据表中负载电阻为无穷大时的电压值。

内阻可以通过计算电流与电压的比例得到,即取数据表中的电流值除以负载电阻得到。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动势和内阻如下:从上表可以看出,负载电阻越小,电动势越小,内阻越大。

这表明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测定了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负载电阻越小,电动势越小,内阻越大。

这对于深入理解蓄电池的特性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步骤,成功测定了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所使用的蓄电池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实验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偏差。

在以后的实验中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装置和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资料无。

(整理)密封铅酸蓄电池内阻分析.

(整理)密封铅酸蓄电池内阻分析.

密封铅酸蓄电池内阻分析桂长清柳瑞华中船总公司712研究所湖北430064前言现在我国邮电部门已广泛采用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作为通信电源。

由于这种电池是密封的,不像原来的自由电解液固定型铅蓄电池那样透明直观,又无法直接测量电解液密度,因而给使用维护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于是人们希望通过检测电池内阻的办法来识别和预测电池的性能。

目前进口的和国产的用于在线测量电池内阻的VRLA电导测试仪已在一些部门得到应用。

然而实践中可以发现,利用在线检测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内阻(或电导)来识别和判断电池的性能并不能令人满意。

本文拟在分析电池内阻的组成、测试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阐述这一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其局限性。

1 蓄电池内阻的组成宏观看来,如果电池的开路电压为V0,当用电流I放电时其端电位为V,则r=( V0-V)/I 就是电池内阻。

然而这样得到的电池内阻并不是一个常数,它不但随电池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而变,而且还因测试方法和测试持续时间而异。

究其实质,乃因电池内阻r包括着复杂的而且是变化着的成分。

理论电化学早已指出,电池在充电或放电时其端电压V是由以下3部分组成的:(1)式中的IRΩ称为欧姆极化,它是由电池内部各组件的欧姆内阻RΩ引起的;是由电极附近液层中参与反应或生成的离子的浓度变化引起的,称为浓差极化;是由反应粒子进行电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称为活化极化。

由(1)式可知,宏观上测出的电池内阻(即稳态内阻)R是由3部分组成的:欧姆内阻RΩ、浓差极化内阻R c和活化极化内阻R e。

欧姆内阻RΩ包括电池内部的电极、隔膜、电解液、连接条和极柱等全部零部件的电阻。

虽然在电池整个寿命期间它会因板栅腐蚀和电极变形而改变,但是在每次检测电池内阻过程中可以认为是不变的。

浓差极化内阻既然是由反应离子浓度变化引起的,只要有电化学反应在进行,反应离子的浓度就总是在变化着的,因而它的数值是处于变化状态,测量方法不同或测量持续时间不同,其测得的结果也会不同。

蓄电池内阻试验报告

蓄电池内阻试验报告

110kV洪洋变直流蓄电池内阻测试序号项目技术参数1 蓄电池组别蓄电池组2 型号DJ-1503 单体标称电压(V) 2V4 单体浮充电压(V) 2.25V5 单体均充电压(V) 2.35V6 额定容量(Ah) 150Ah7 蓄电池安装数量(只)1038 蓄电池投运数量(只)1039 蓄电池制造厂家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10 出厂日期(年、月)2013.0211 投运日期(年、月)2013.021 蓄电池内阻测试1.1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蓄电池编号初放电前放电后(全容量放电后)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蓄电池内阻(μΩ)连接条阻值(μΩ)蓄电池内阻(μΩ)连接条阻值(μΩ)蓄电池内阻(μΩ)与平均内阻偏差(%)连接条阻值(μΩ)1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82 625 181 683 182 632 1.28 843 632 193 685 189 656 0.14 834 635 176 685 179 643 1.60 985 628 158 683 174 634 2.12 956 625 176 673 197 643 0.14 987 632 187 684 192 643 1.28 848 626 174 679 194 632 0.14 839 635 181 683 182 656 2.90 9310 625 193 683 189 648 0.91 9511 623 186 679 194 642 0.02 7912 628 186 685 192 645 0.45 9413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14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15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16 635 176 682 179 632 1.60 9817 628 158 683 174 656 2.12 10418 625 176 693 197 643 0.14 8919 632 187 684 192 634 1.28 8420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21 635 181 684 182 624 2.90 9322 625 193 679 189 648 0.91 9523 623 186 684 194 642 0.02 7924 628 186 684 192 645 0.45 9425 625 192 679 182 639 0.49 9626 632 253 683 231 651 1.37 16527 626 186 673 189 648 0.91 10628 642 193 685 197 642 0.02 10629 628 186 684 187 645 0.45 10730 625 176 679 198 639 0.49 9831 626 186 684 194 648 0.91 8432 635 176 679 182 642 0.02 8333 646 174 682 174 645 0.45 9834 632 181 684 189 639 0.49 9535 625 192 685 192 651 1.37 11036 632 213 684 231 648 0.91 17437 626 186 679 182 632 1.60 11838 635 176 683 189 656 2.12 9739 625 158 673 179 639 0.49 10440 628 176 684 197 651 1.37 12341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42 645 176 683 189 632 1.60 7643 646 174 683 179 651 1.37 9544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45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46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47 635 176 682 179 632 1.60 9848 628 158 683 174 656 2.12 10449 625 176 693 197 643 0.14 8950 632 187 684 192 634 1.28 8451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52 635 181 684 182 624 2.90 9353 625 193 679 189 648 0.91 9554 623 186 684 194 642 0.02 7955 628 186 684 192 645 0.45 9456 625 192 679 182 639 0.49 9657 632 253 683 231 651 1.37 16558 626 186 673 189 648 0.91 10659 635 176 683 189 656 2.12 9760 625 158 673 179 639 0.49 10461 628 176 684 197 651 1.37 12362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63 645 176 683 189 632 1.60 7664 646 174 683 179 651 1.37 9565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66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67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68 635 176 682 179 632 1.60 9869 628 158 683 174 656 2.12 10470 625 176 693 197 643 0.14 8971 632 187 684 192 634 1.28 8472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73 628 187 684 192 634 1.28 8474 625 174 685 194 643 0.14 8375 632 181 684 182 624 2.90 9376 626 193 679 189 648 0.91 9577 626 186 684 194 642 0.02 7978 628 186 684 192 645 0.45 9479 625 192 679 182 639 0.49 9680 632 176 683 189 656 2.12 9781 625 158 673 179 639 0.49 10482 628 176 684 197 651 1.37 12383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84 645 176 683 189 632 1.60 7685 646 174 683 179 651 1.37 9586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87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88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89 635 176 682 179 632 1.60 9890 628 158 683 174 599 -2.12 10491 625 176 693 197 643 0.14 8992 632 187 684 192 634 1.28 8493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94 626 174 685 192 632 1.60 10895 635 176 683 189 656 2.12 9796 625 158 673 179 639 0.49 10497 628 176 684 197 651 1.37 12398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99 645 176 683 189 632 1.60 76 100 646 174 683 179 651 1.37 95 101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 102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 103 636 --- 686 --- 646 1.25 --- 测试时间2018.06.09 9:00 2018.06.09 19:00 2018.06.10 9:00测试仪器CELCORDER CELCORDER CELCORDER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蓄电池内阻蓄电池最高内阻(μΩ)672蓄电池平均内阻(μΩ)644 蓄电池最低内阻(μΩ)599 蓄电池内阻参考值(μΩ)600 结论合格技术要求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2)蓄电池的内阻应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阻偏差不超过10%,超过整组蓄电池数量6%不合格应进行整组更换;相同连接条的阻值要求基本一致。

实验报告: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报告: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目的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伏安法:E=U+I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中的电流I与电源电动势E、外电压以及电源内阻r的关系为E = U + I r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是固定的,当外电阻R增大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内电路上的电压减小,端电压增大。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外电阻R,得到两组端电压U1、U2及电路中的电流I1、I2,并可列出两个方程:⎩⎨⎧+=+=rIUEIUE2211r解此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可得到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实验器材干电池一节、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2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实验电路进行连接;(2)接通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一个适当的值,测出端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将数据填到实验表格中;(3)改变外电阻的值,再测出一组端电压和电流的值,将数据填到教材中的实验表格中;(4)重复上面步骤(2)和(3),得到6组数据。

数据采集1 2 3 4 5 6 电压U电流I数据处理(1)计算法求E、r:要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出的I、U数据中,第1和第4为一组、第2和第5为一组、第3和第6为一组,分别解出E、r值再求平均值.rIuEr IuE2211+=+=211221I-IuI-uIE=2112I-Iu-ur=(2)作图法纵轴U表示路端电压,横轴表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由E=U+Ir 得;U=E-Ir ,U与I是一次函数,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电动势E②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为短路电流③图线的斜率表示内电阻r=⎪⎪⎪⎪ΔUΔI误差分析本实验的误差分析对于(甲)电路,U值正确,I值偏小,I真=I测+Iv,Iv=U/Rv,U趋于零时,Iv也趋于零,关系图线见(甲)图。

由图可知E测<E真、r测<r真,对于图(乙)电路,由图可知:E测=E真,r测>r真(内阻测量误差非常大)。

蓄电池试验报告

蓄电池试验报告
8
蓄电池投运数量(只)
9
蓄电池制造厂家
10
出厂日期(年、月)
11
投运日期(年、月)
备注
厂家提供蓄电池内阻参考值
2 外观及接线检查
序号
蓄电池外观及接线检查要求
检查结果
1
连接条固定良好且应有绝缘热缩处理,无明显变形及损坏现象,各部件安装端号头标志清晰正确,施工工艺良好,压接可靠,导线绝缘无裸露现象
检查结果
1
蓄电池室的门应向外开,应采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
2
蓄电池室的照明应使用防爆灯,并至少有一个接在事故照明母线上,室内照明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开关、插座、熔断器等电气元器件均应安装在蓄电池室外(专用空调插座除外)
3
蓄电池室的窗户应有防止阳光直射的措施
4
蓄电池室应装设通风装置,通风口装设网栅
8 蓄电池内阻测试
8.1 新安装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
蓄电池编号
初放电前
放电后(全容量放电后)
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
蓄电池内阻(μΩ)
连接条阻值(μΩ)
蓄电池内阻(μΩ)
连接条阻值(μΩ)
蓄电池内阻(μΩ)
与平均内阻偏差(%)
连接条阻值(μΩ)
1
2

n
测试
时间
测试
仪器
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蓄电池内阻
6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
记录实际时间
蓄电池编号
放电前
第1h
第2h
第3h
…..
第10h
1
2
3

n
整组电压(V)
放电电流(A)
试验环境温度(℃)
蓄电池放电容量(Ah)

蓄电池检验报告

蓄电池检验报告

蓄电池检验报告1. 背景介绍蓄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太阳能系统、UPS等电源系统中。

为了确保蓄电池的正常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定期检测和检验蓄电池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2. 检验目的本次蓄电池检验的目的是评估蓄电池的电池容量、电压稳定性和内阻等重要参数,以确定其工作状态和性能。

3. 检验方法本次蓄电池检验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电流放电法:通过连接蓄电池到特定负载上并测量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来评估其容量和内阻等参数。

-电压测试法:使用数字电压表等仪器检测蓄电池的电压,以评估其电压稳定性和过放电情况。

- 内阻测试法:通过特定测试仪器测量蓄电池的内阻,以判断其状态和性能。

4. 检验结果经过以上的检验方法,得到了以下蓄电池性能参数的评估结果:4.1 电池容量采用电流放电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本次蓄电池的容量为XXX Ah,处于正常使用范围。

4.2 电压稳定性通过电压测试法进行测试,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压保持稳定,未发现异常情况,符合标准要求。

4.3 内阻蓄电池内阻测试结果显示,本次蓄电池的内阻为XXX mΩ,处于正常范围内。

5. 结论根据以上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次蓄电池的容量符合要求,可以正常使用。

•蓄电池的电压稳定性良好,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本次蓄电池的内阻在正常范围内,符合要求。

6. 建议基于对蓄电池检验结果的评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定期进行蓄电池检测和检验,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原则,避免过度放电和过度充电。

•在蓄电池使用中,及时清洁和维护蓄电池接头和连接器,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寿命。

7. 参考文献[1] 蓄电池检验方法与技术[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 电源技术检验规程[S]. 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学会用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1.如图1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改变时,电路中路端电压和电流也随之改变.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方程组:rr2211I U I U +=+=εε。

由此方程组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11221I I U I U I --=ε,2112I I U U r --=。

2.以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U 、I 值画出U -I 图象,将所得的直线延长,则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源的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 的值;也可用直线与横轴的交点I 短与ε求得短I r ε=。

【实验器材】干电池1节,电流表1只(型号: ,量程: ),电压表1只(型号: ,量程: ),滑动变阻器1个(额定电流 A ,电阻 Ω),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图1实验电路图2.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用与步骤3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6-8组U 、I 值. 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6.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方程求出几组ε、r 值,最后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7.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U -I 图象求得ε、r 。

【数据记录】表1 电池外电压和电流测量数据记录【数据处理】1.用方程组求解ε、r表2 电池的电动势ε和内阻计r 算记录表2.用图象法求出ε、r (画在下面方框中)图2 电池的U -I 图象【实验结论】由U-I图象得:电池的电动势ε= V,r= Ω。

【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以实验电路图1进行原理分析。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本实验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准确的,而电流表的示数比通过电源的实际电流小,所以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

蓄电池内阻试验报告

蓄电池内阻试验报告
123
41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
42
645
176
683
189
632
1.60
76
43
646
174
683
179
651
1.37
95
44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
45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
46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
47
635
176
682
2013。02
11
投运日期(年、月)
2013.02
1 蓄电池内阻测试
1.1蓄电池内阻及连接条电阻测试
蓄电池编号
初放电前
放电后(全容量放电后)
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
蓄电池内阻(μΩ)
连接条阻值(μΩ)
蓄电池内阻(μΩ)
连接条阻值(μΩ)
蓄电池内阻(μΩ)
与平均内阻偏差(%)
连接条阻值(μΩ)
1
628
174
192
634
1。28
84
74
625
174
685
194
643
0.14
83
75
632
181
684
182
624
2.90
93
76
626
193
679
189
648
0.91
95

站用蓄电池内阻测试研究分析

站用蓄电池内阻测试研究分析

站用蓄电池内阻测试研究分析蓄电池作为变电站直流电源的来源,对变电站安全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蓄电池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其内阻息息相关,内阻大的蓄电池组必须进行及时更换,否则会造成变电站的安全隐患,所以及时准确掌握蓄电池内阻情况是确保蓄电池安全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本文着重就蓄电池内阻测试测量为课题加强研究,希望相关研究成果能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标签:变电站;蓄电池;内阻测试前言变电站内直流电源是电力系统控制和保护的基础,为了保障站内直流电源正常供给,需要对站内的蓄电池进行定期试验。

试验过程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测试所有单节蓄电池的内阻和电压。

对于测试单节蓄电池的内阻和电压,传统的测试方法是一人负责手持试验插针测试电池,一人手持测试仪器进行读数,一人手写记录。

这样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作业风险大,变电站设备均是带高压电的,安全风险很高;二是操作不方便,一个人要完成的多项任务,很容易造成手忙脚乱,造成安全隐患;三是作业人数多;四是对蓄电池进行长时间的放电检测存在很大安全风险;五是会造成蓄电池容量的减小,蓄电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均是化学反应,此化学反应理论上说是可逆的,但实践中并没有完全没有损耗的化学反应,因此每个蓄电池组的寿命一定的,均是由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决定的。

所以作为蓄电池来说,不宜实施频繁的充电和放电。

此外,在蓄电池容量下降到80%以下时,其各项性能指标将会急剧下降,这会极易导致重大安全隐患。

且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出,蓄电池的容量和内阻是成反比的,电池容量的较小必然伴随着内阻的增大。

一、影响蓄电池内阻的主要因素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以下几点因素对蓄电池内阻影响较大。

一是使用时间的长短。

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其内部物质是发生變化的,比如水分的失去,电解液的挥发蒸发和板栅的逐步侵蚀,如果处于一个长期的放电状态中,其极板将会出现变形,如果放电过度,整个蓄电池的容量也将会大幅下降,根据上述“蓄电池容量和内阻成反比”理论,其内阻必然逐渐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41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
42
645
176
683
189
632
1.60
76
43
646
174
683
179
651
1.37
95
44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
45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
46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
47
635
176
682
174
679
194
632
0.14
83
9
635
181
683
182
656
2.90
93
10
625
193
683
189
648
0.91
95
11
623
186
679
194
642
0.02
79
12
628
186
685
192
645
0.45
94
13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
14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194
643
0.14
94
87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
88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
89
635
176
682
179
632
1.60
98
90
628
158
683
174
599
-2.12
104
9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25
176
693
197
643
0.14
89
92
632
187
684
192
634
1.28
54
623
186
684
194
642
0.02
79
55
628
186
684
192
645
0.45
94
56
625
192
679
182
639
0.49
96
57
632
253
683
231
651
1.37
165
58
626
186
673
189
648
0.91
106
59
635
176
683
189
656
2.12
97
60
625
158
673
测试
仪器
CELCORDER
CELCORDER
CELCORDER
充电后(满容量条件下)蓄电池内阻
蓄电池最高内阻(μΩ)
672
蓄电池平均内阻(μΩ)
644
蓄电池最低内阻(μΩ)
599
蓄电池内阻参考值(μΩ)
600
结论
合格
技术要求
1)平均内阻宜按照整组80%蓄电池数量的内阻数据进行平均(除去内阻数据较高值);
110kV洪洋变直流蓄电池内阻测试
序号
项目
技术参数
1
蓄电池组别
蓄电池组
2
型号
DJ-150
3
单体标称电压(V)
2V
4
单体浮充电压(V)
2.25V
5
单体均充电压(V)
2.35V
6
额定容量(Ah)
150Ah
7
蓄电池安装数量(只)
103
8
蓄电池投运数量(只)
103
9
蓄电池制造厂家
江苏理士电池有限公司
10
出厂日期(年、月)
683
189
632
1.60
76
100
646
174
683
179
651
1.37
95
101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
102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96
103
636
---
686
---
646
1.25
---
测试时间
2018.06.09 9:00
2018.06.09 19:00
2018.06.10 9:00
192
634
1.28
84
74
625
174
685
194
643
0.14
83
75
632
181
684
182
624
2.90
93
76
626
193
679
189
648
0.91
95
77
626
186
684
194
642
0.02
79
78
628
186
684
192
645
0.45
94
79
625
192
679
182
639
0.49
96
28
642
193
685
197
642
0.02
106
29
628
186
684
187
645
0.45
107
30
625
176
679
198
639
0.49
98
31
626
186
684
194
648
0.91
84
32
635
176
679
182
642
0.02
83
33
646
174
682
174
645
0.45
98
34
632
181
684
179
639
0.49
104
61
628
176
684
197
651
1.37
123
62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
63
645
176
683
189
632
1.60
76
64
646
174
683
179
651
1.37
95
65
628
174
679
194
643
0.14
94
66
625
181
683
182
634
1.28
84
93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
94
626
174
685
192
632
1.60
108
95
635
176
683
189
656
2.12
97
96
625
158
673
179
639
0.49
104
97
628
176
684
197
651
1.37
123
98
625
158
679
198
648
0.91
89
99
645
176
96
67
632
193
673
189
643
0.14
89
68
635
176
682
179
632
1.60
98
69
628
158
683
174
656
2.12
104
70
625
176
693
197
643
0.14
89
71
632
187
684
192
634
1.28
84
72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
73
628
187
684
179
632
1.60
98
48
628
158
683
174
656
2.12
104
49
625
176
693
197
643
0.14
89
50
632
187
684
192
634
1.28
84
51
626
174
685
194
643
0.14
83
52
635
181
684
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