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题库(问答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题库(问答题)1.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 试析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答:1.溶液折射指数增加;2.仪器因素, 多色辐射, 狭缝宽度, 杂散光;3.化学因素, 溶剂作用, 温度影响, 光效应。
2. 吸光光度分析中选择测定波长的原则是什么?若某一种有色物质的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波长进行测定比较合适?说明理由。
答:测定波长对吸光光度分析的灵敏度、精密度和选择性皆有影响,正确选择测定波长可以达到“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目的,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在本实验条件下,无干扰元素共存,原则上应选用A— 曲线中吸光度最大处的波长进行测定。
但图中 a 处,在很窄的波长范围内A随入的变化改变很大,工作条件难于控制准确一致,将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采用 b 处波长进行测定,易于控制工作条件,减小测量误差。
3. 请画出紫外分光光度法仪器的组成图(即方框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答:┏━━━┓┃参比┃┗━━━┛或读数指示器┏━━┓┏━━━┓┏━━┓┏━━━┓┏━━━┓┃光源┃→┃单色器┃→┃试样┃→┃检测器┃→┃记录器┃┗━━┛┗━━━┛┗━━┛┗━━━┛┗━━━┛作用:光源:较宽的区域内提供紫外连续电磁辐射。
单色器:能把电磁辐射分离出不同波长的成分。
试样池:放待测物溶液参比池:放参比溶液检测器:检测光信号(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进行检测)记录器:记录并显示成一定的读数。
4. 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置于吸收池的前面, 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置于吸收池的后面。
为什么两者的单色器的位置不同?答: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是将光源发出的连续辐射色散为单色光, 然后经狭缝进入试样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半宽度很窄的锐线光源, 其单色器的作用主要是将要测量的共振线与干扰谱线分开。
5. 在波长508nm, 以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若有721型和751型分光光度计各一台,选用哪一台进行测定较宜? 为什么?答:508nm属于在可见光区测量, 选721型较好。
分析化学名解问答
名词解释:1.发射光谱: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接受外界能量,使其由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激发态),再由高能态跃迁回低能态或基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
2.吸收光谱:由电磁辐射通过某些物质时,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与其能级跃迁相对应的能量,由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较高的能态,这种基于物质对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而得到的原子或分子光谱为吸收光谱。
3.原子光谱: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
4.分子光谱:在辐射能作用下,因分子内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5.朗伯—比尔定律:是均匀、非散射介质对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是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6.摩尔吸光系数: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在某特定波长光的辐射下、原子外层电子对光的特征吸收这一现象建立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方法。
8.特征浓度:指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时所对应的被测元素的浓度或质量。
9.荧光:物质的基态分子受一激发光源的照射,被激发至激发态后,在返回基态时发射出波长与入射光相同或较长的光,称为荧光。
10.电化学分析: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电化学分析。
11.离子选择性电极:也称膜电极,能选择性地响应待测离子的浓度(活度)而对其他离子不响应,或响应很弱,其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的对数有线性关系,即遵循能斯特方程式。
12.生物传感器:又称生物选择性电极,是将生物物质(如酶、微生物、细菌等),用固定剂固定成敏化膜,然后涂于或贴于离子选择电极的敏感膜上构成的。
13.阳极溶出伏安法:是将被测金属离子(M z+)在阴极(工作电极)上还原为金属,如阴极为汞电极,则形成汞齐;在反向扫描时,阴极变为阳极,金属在阳极上被氧化为金属离子而溶出,此时产生氧化电流。
14.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朗伯-比尔定律
伯(Lambert)定律阐述为:光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目录编辑本段定义朗伯比尔定律又称比尔定律、比耳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布格-朗伯-比尔定律(Bouguer–Lambert–Beer law),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磁辐射和所有的吸光物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分子、原子和离子。
比尔-朗伯定律是吸光光度法、比色分析法和光电比色法的定量基础。
光被吸收的量正比于光程中产生光吸收的分子数目。
公式及参数意义log( Io/I)= εCl (1—4)公式中Io和I分别为入射光及通过样品后的透射光强度;log(Io/I)称为吸光度(ab—sorbance)旧称光密度(optical density);C为样品浓度;l为光程;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
当浓度采用摩尔浓度时,ε为摩尔吸收系数。
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
当产生紫外吸收的物质为未知物时,其吸收强度可用表示:(1—5)公式中C为lOOml溶液中溶质的克数;b为光程,以厘米为单位;A为该溶液产生的紫外吸收;表示lcm光程且该物质浓度为lg/lOOmL时产生的吸收。
朗伯—比尔定律数学表达式A=lg(1/T)=Kbc(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是透射光强度比上入射光强度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b 为吸收层厚度)物理意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与其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朗伯-比耳定律成立的前提(1) 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2)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3) 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4) 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比尔-朗伯定律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比尔-朗伯定律)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又称比尔定律、比耳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布格-朗伯-比尔定律(Bouguer–Lambert–Beer law),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磁辐射和所有的吸光物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分子、原子和离子。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材料研究方法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一、判断题√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
×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A卷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A卷f分析化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标定NaOH常用的基准物质是草酸和苯二甲酸氢钾。
2、一般情况下,K2Cr2O7标准溶液采用直接法配制,而KMnO7标准溶液采用间接法配制。
3、氧化还原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剂,自身被_________;失去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_剂,自身被__________。
4、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学意义是:当一束平行______光通过______的、________的、非色散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_______和液层_______的乘积成正比。
5、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6、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1、下面有关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精密度高则准确度高;B. 准确度高则要求精密度一定要高;C. 准确度与精密度没关系;D. 准确度高不要求精密度要高。
2、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是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要求的是()。
A. 反应必须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B. 反应必须完全C. 反应速度要快D. 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要大3、重量分析法测定Pb3O4试样时,用盐酸溶解样品,最后获得PbSO4沉淀,则样品中Pb的百分含量为()。
(已知Pb3O4 = ,PbSO4 = ,Pb = )。
A. %B. %C. %D. %4、用K2Cr2O7基准物以置换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常以淀粉液为指示剂,其加入的适宜时间是滴定至近终点时加入,若滴定开始时加入则会发生()。
A. 标定结果偏高B. 标定结果偏低C. 对标定结果无影响D. 指示剂不变色,无法指示滴定终点。
5、莫尔法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NaCl时,所用指示剂为()A KSCNB K2Cr2O7C K2CrO4D 铁铵矾6、已知标准溶液B与被测物质A之间的化学反应为:aA + bB = cC + dD,则滴定度T B/A与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换算公式为:T B/A=()。
比尔定律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国产WFZ800-5型、岛津UV-260型、UV-265型等。
续前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 特点: • 利用吸光度差值定量 • 消除干扰和吸收池不匹配引起的误差
三、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和检验
1.波长校正 2.吸光度校正 3.杂散光的检验 4.稳定性的检验
习题
❖ 下化合物中,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含量的是 ()
续前
❖ 取物体中一极薄层
设入射光强为 I x 薄层的吸光质点数为 dn 不让光子通过的面积为 dS k dn 光子通过薄层被吸收的 几率 dS k dn
SS 透过薄层减弱的光强为 dI x
dI x k dn
Ix
S
I dI x n k dS
I0 I x
一、主要部件的性能与作用
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
样 品
1.光源: 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 350~1000nm
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 150~4000nm
2.单色器: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
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
色散元件
分出光波长不等距
光栅——衍射和干涉
✓ 特点: • 使用时来回拉动吸收
池 →移动误差 • 比色池配对
• 国 产 722 、 751 型 、 XG-125 型 、 英 国 SP500 型 和 伯 克 曼 DU-8型等。
续前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 特点: • 不用拉动吸收池,可以减小移动误差 • 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 • 国产710型、730型、740型、日立UV-340型
A
lg T
试简述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化学因素
试简述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化学因素
朗伯-比尔定律是描述气体溶解度与其分压之间关系的经验定律。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溶解度与气体分压成正比,即溶解
度随气体分压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化学因素可能会导致气体溶解度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因素:
1. 气体反应:当溶解气体与溶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朗伯-
比尔定律不再适用。
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溶液,溶解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2. 离子间作用:某些气体在溶解时会产生离子,这些离子可能会发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溶解度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气体在水中溶解后会形成酸碱溶液,其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溶解度有影响。
3. 温度变化:溶解度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偏离。
例如,某些气体的溶解度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温度继续升高而降低。
4. 溶剂特性:不同的溶剂对气体的溶解度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极性溶剂通常会增加气体的溶解度,而非极性溶剂则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化学因素如气体反应、离子间作用、温度变化和溶剂特性等可能导致气体溶解度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这些因素
需要在实际情况中进行考虑和分析。
标准曲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化学原因
标准曲线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化学原因
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与
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吸收层厚度b成正比. 比尔—朗伯定律数学表达式:a=lg(1/t)=kbc
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是透射光强度比上入射光。
比尔—朗伯定律数学表达式:a=lg(1/t)=kbc
a为喷光度,t为透射比(透光度),就是辐照度光强度(i)比入射光强度(i0).
k为摩尔吸光系数.它与吸收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λ有关.
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ol/l,b为稀释层厚度,单位为。
【b也常用l替代,
含义一致】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就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横向通过某一光滑非反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喷光度a
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稀释层厚度b成正比,而与透光度tS27有关。
概念
又称比尔定律、比耳定律、朗伯-比尔定律(beer-lambert law)、布格-朗伯-比尔
定律,就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适用于于所有的电磁辐射和所有的吸光物质,包含气体、
液态、液体、分子、原子和离子。
比尔-朗伯定律就是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光被稀释的量正比于光程中产生光吸收的分子数目。
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图(1张)
示:(1—5)
公式中 C为lOOml溶液中溶质的克数;b为光程,以厘米为单位;A为该溶液产生的紫外吸收;
表示lcm光程且该物质浓度为lg/lOOmL时产生的吸收。
数学表达式
A=lg(1/T)=Kbc
(A为吸光度;T为透射比, 即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b为收层厚度,单位cm )
溶液中有色质点的聚合与缔合,形成新的化合物或互变异构等化学变化以及某些有色物质在光照下的化学分解、自身的氧化还原、干扰离子和显色剂的作用等,都对遵守朗伯-比尔定律产生不良影响。
来自出射狭缝的光,其光谱带宽度大于吸收光谱带时,则投射在试样上的光就有非吸收。这不仅会导致灵敏度的下降,而且使校正曲线弯向横坐标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非吸收光越强,对测定灵敏度影响就越严重。并且随着被测试样浓度的增加,非吸收光的影响增大。当吸收很小时,非吸收光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6发展由来
物质对光吸收的定量关系很早就受到了科学家的注意并进行了研究。皮埃尔·布格(Pierre Bouguer)和约翰·海因里希·朗伯(Johann Heinrich Lambert)分别在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介质厚度之间的关系;1852年奥古斯特·比尔(August Beer)又提出光的吸收程度和吸光物质浓度也具有类似关系,两者结合起来就得到有关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布格-朗伯-比尔定律,简称比尔-朗伯定律。
所以,在分析条件选择时,应考虑往样品溶液的测量体系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等来改善溶质的均匀度。
溶质的变化
比尔定律在有化学因素影响时不成立。解离、缔合、生成络合物或溶剂化等会对比尔定律产生偏离。离解是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化学因素。溶液浓度的改变,离解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吸光度与浓度的比例关系便发生变化,导致偏离朗伯-比尔定律。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1-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一、判断题√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某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某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
某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某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某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某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某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某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某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某射线。
()某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某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某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某17.由共轭体系π→π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外光谱中出现振动偶合谱带。
()某20.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某21.对称分子结构,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22.分子中必须具有红外活性振动是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必备条件之一。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练习题讲解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一、单项选择题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A、760~1000nmB、400~760nmC、200~400nmD、小于400nmE、大于760nm2.下列关于光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具有波动性B、只具有粒子性C、具有波粒二象性D、其能量大小于波长成正比E、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3.两种是互补色关系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可成为A、白光B、红色光C、黄色光D、蓝色光E、紫色光4.测定Fe3+含量时,加入KSCN显色剂,生成的配合物是红色的,则此配合物吸收了白光中的A、红光B、绿光C、紫光D、蓝光E、青光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是A、200~1000nmB、400~760nmC、1000nm以上D、200~760nmE、200nm以下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一般其相对误差在A、不超过±0.1%B、1%~5%C、5%~20%D、5%~10%E、0.1%~1%7.在分光光度分析中,透过光强度(I 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即I t / I0称为A、吸光度B、透光率C、吸光系数D、光密度E、消光度8.当入射光的强度(I0)一定时,溶液吸收光的强度(I a)越小,则溶液透过光的强度(I t)A、越大B、越小C、保持不变D、等于0E、以上都不正确9.朗伯-比尔定律,即光的吸收定律,表述了光的吸光度与A、溶液浓度的关系B、溶液液层厚度的关系C、波长的关系D、溶液的浓度与液层厚度的关系E、溶液温度的关系10.符合光的吸收定律的物质,与吸光系数无关的因素是A、入射光的波长B、吸光物质的性质C、溶液的温度D、溶剂的性质E、在稀溶液条件下,溶液的浓度11.在吸收光谱曲线上,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改变溶液的浓度,则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和峰的高度将A 、峰位向长波方向移动,逢高增加B 、峰位向短波方向移动,峰高增加C 、峰位不移动,峰高降低D 、峰位不移动,峰高增加E 、峰位不移动,峰高改变12.在测绘吸收光谱曲线时,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只增加吸收池的厚度,则最大吸收波长的位置和峰的高度将A 、峰位向长波方向移动,逢高增加B 、峰位向短波方向移动,峰高增加C 、峰位不移动,峰高降低D 、峰位不移动,峰高增加E 、峰位不移动,峰高不变13.不是单色器的组成部分的是A 、棱镜B 、光栅C 、准直镜D 、狭缝E 、光电管14.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时,为使测得的浓度的相对误差比较小,吸光度的读数范围应控制在A 、0~0.2B 、0~0.7C 、0.2~0.8D 、0.7~1.0E 、1.0~2.015.用分光光度法在一定波长处进行测定,测得某溶液的吸光度为1.0,则其透光率是A 、0.1%B 、1.0%C 、10%D 、20%E 、50%16.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有色溶液,当其浓度为c 时,测得透光率为T 。
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及理论解释
郎伯-比尔定律为UV-Vis定量的基本公式,适用的前提是:1.入射光为单色平行光,2.吸收发生在均匀介质中,3.吸收物质及溶剂互不作用。
干扰因素包括:杂散光或复合光引起的负偏移,非平行光引起的正偏移,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移等。
另外该定律推导时未考虑反射分数的影响,因此在浓溶液及混浊液中也有偏离。
杂散光引起的误差:杂散光对吸光度的测定引起负偏移,且在吸光度愈大时愈明显。
另外,对仪器输出的边缘波长来说,单色器的透射率、光源光强和接收器的灵敏度都是比较低的,这时杂散光影响就更为明显,所以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首先应该检查200~220 nm处的杂散光。
由于杂散光强度在边缘波段较大,因此在波长小于220 nm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时,常出现一种假峰,其原因,主要是样品随波长变短而吸收增大,可是由于杂散光在短波时急剧增大,因而使原来逐渐增大的吸收反而变小,就会出现不应有的“假峰”。
杂散光产生的原因:杂散光有两种,一种是杂散光的波长与测量波长相同,它是由于测量波长因种种原因偏离正常光路,在不通过样品的情况下,就直接射到光电接收器上。
引起这种杂光的原因是由于光学、机械零件包括样品本身的反射和散射所引起。
这种杂散光可以通过一个对测定波长不透明的样品来检查。
当发现放在试样池中的不透明样品的透光率不为零时,说明仪器中有上述杂光存在。
但当光度存在零位误差时,可能令造成混淆,如果在不透明的样品上涂上白色,则可增强样品本身反射和散射的效果,以提高测量灵敏度。
第二种杂散光是由光学系统中的缺陷所引起,如不必要的反射面、光束孔径不匹配、灰尘的散射、光学表面的擦痕、光学系统的象差、不均匀色散等都会降低光线的单色性,使杂光增加。
仪器光源系统设计不良、机械零部件加工不良、位置错移、仪器内壁防眩黑漆脱落等等也是造成杂散光的原因。
通常所指的杂散光是上述的第二种。
使用过程中减小杂散光的方法:(1 )因光学零件表面沾污、积尘而使杂散光增大,则可用清洁的软毛刷或吹气球除去积尘,或经脱脂的软布和纯净的溶剂(如乙醚:酒精=2 :1的混合液) ,小心地擦试光学零件(不包括反光镜)表面。
仪器分析试题
一、判断题1. 光电比色法和目视比色法的原理相同,只是测量透过光强度的方法不同,前者用光电池后者用眼睛判断。
(√)2.人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在400~760nm之间。
(√)3.在光度分析中,吸光度越大,测量的误差就越小。
(×)4. 因为朗伯-比尔定律,只有入射光为单色光时才成立.所以在日光下进行目视比色测定结果误差较大。
(√)5.摩尔吸光系数ε是有色化合物的重要特性,ε愈大,测定的灵敏度愈高。
(√)6. 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1.0cm比色测得吸光度为0.058,为了使光测量误差较小,可换5cm比色皿。
(√)7.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光栅上有污物影响正常使用时,可用柔软的擦镜纸擦干净。
(×)8.拿比色皿时只能拿毛玻璃面,不能拿透光面。
(√)9.在任何浓度范围内,吸光度都与被测物质浓度成正比。
(×)10.玻璃电极可用于测量溶液的PH值,是基于玻璃膜两边的电位差。
(√)11.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分析,不论被测元素离解为基态原子还是激发态原子,分析的灵敏度不变。
(×)1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是在一定情况下测定结果满足郎伯—比尔定律。
(√)13.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的种类对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无影响。
(×)14. 分子吸收红外光产生电子跃迁,吸收紫外—可见光后产生转动跃迁。
(×)15.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中,干燥过程的温度应控制在300℃。
(×)16. 色谱图中峰的个数一定等于试样中的组分数。
(×)17.二、选择题1.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是:( D )A.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B.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C.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D.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2.人眼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为:( A )A.400~780nmB.200~400nmC.200~600nmD.400~780umE.200~400um3.ppm的表达式为:( A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6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6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9D.溶质质量/溶液体积E.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64.某金属离子x与R试剂形成一有色络合物,若溶液中X的浓度为1.0×10-5mol/L,用1cm比色皿在525nm处测得吸光度为0.400,则此络合物在525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为:( D )。
朗伯-比耳定律
(2) 摩尔吸收系数()
当c:mol.L-1 , b:cm时 K用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 其单位为L.mol-1.cm-1 , 这时朗伯-比耳定律变为:
A= bc
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
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1, 吸收层厚度为1cm时,吸光物质 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2.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非平行入射光将导致光束的平均 光程b’大于吸收池的厚度b,实际测 得的吸光度将大于理论值,从而产 生正偏离。
3.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耳定律是建立在均匀、非散射基 础上的一般规律、如果介质不均匀,呈胶体、 乳浊、悬浮状态存在,则入射光除了被吸收 之外、还会有反射、散射作用。在这种情况 下,物质的吸光度比实际的吸光度大得多, 必然要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产生正 偏离。
解: A= - lgT= - lg0.645 = 0.190(三位有效数字)
c = 500 g ·L-1 =5.00×10-4 g ·90 2 5.00104
1.90102 L g1 cm1
② c 5.00 104 8.95 106 mol L1
根据郎伯-比尔定律,当吸收层厚度不变 时,标准曲线应当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A与c成正比关系,称之为服从比尔定律。
但在实际测定中,标准曲线会出现向浓 度轴弯曲(负偏离)和向吸光度轴弯曲(正偏离), 这种现象称为对郎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一) 物理因素
1.单色光不纯所引起的偏离
严格地讲,朗伯-比耳定律只对一定波长 的单色光才成立。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用 各种方法得到的入射光并非纯的单色光,而 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的单色光。那么,在这 种情况下,吸光度与浓度并不完全成直线关 系,因而导致了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吸光光度法课后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吸光光度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可见光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B)(A)200~400nm (B)400~750nm (C)750~1000nm (D)100~200n m2.一束(B )通过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A)平行可见光(B)平行单色光(C)白光(D)紫外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朗伯-比尔定律,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的关系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B)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稀溶液,与是否单色光无关(C)最大吸收波长λmax是指物质能对光产生吸收所对应的最大波长(D)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处吸光系数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处的吸光系数相同4.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位置(C )(A)向长波方向移动(B)向短波方向移动(C)不移动,但峰高降低(D)无任何变化5.标准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可能的原因是(D)(A)显色反应得酸度控制不当(B)显色剂得浓度过高(C)吸收波长选择不当(D)参比溶液选择不当6.某物质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A)(A)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能力很强(B)该物质浓度很大(C)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很高(D)测量该物质产生的吸光度很大7.吸光性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D )因素有关(A)比色皿厚度(B)该物质浓度(C)吸收池材料(D)入射光波长8.已知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04,κ545nm=2.2×103,今在5 45nm处用浓度为0.0020%KMnO4溶液,3.00cm比色皿测得透射比为(A)(A)15% (B)83% (C)25% (D)53%9.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溶液用1.0cm吸收池,B溶液用3.0cm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D )(A)A是B的1/3 (B)A等于B(C)B是A的3倍(D)B是A的1/310.某有色溶液,当用1cm吸收池时,其透射比为T,若改用2cm吸收池,则透射比应为(D)(A)2T (B)2lgT (C)T 1/2 (D)T211.用常规分光光度法测得标准溶液的透射率为20%,试液的透射率为10%,若以示差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液,以标准溶液为参比,则试液的透过率为(C)(A)20% (B)40% (C)50% (D)80%12.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D)(A)0.368 (B)0.334 (C)0.443 (D)0.43413.在分光光度测定中,如试样溶液有色,显色剂本身无色,溶液中除被测离子外,其它共存离子与显色剂不生色,此时应选(B )为参比。
朗伯-比尔定律T
dT T lg T
(T lg T )2
适宜测量范围
16
T : 50% ~ 20% » 测定结果相对误差较小<2%
A: 0.3 ~ 0.7
16
四、测量条件的选择
3.仪器狭缝宽度的选择
测量吸光度随狭缝宽度的变化,狭缝的宽度在一个 范围内,吸光度是不变的。在不减小吸光度时的最大狭 缝宽度,即是所欲选取的合适的狭缝宽度。
一、朗伯-比尔定律
透光率 (透射比)Transmittance
入射光 I0
透射光 It
透光率定义:
T It I0
T 取值为 0.0 % ~ 100.0 % 全4部吸收 T = 0.0 % 全部透射 T = 100.0 %
4
一、朗伯-比尔定律
A lg T
T 1 0 A 1 0 K cl
A
当
1
时
2
,
A
cl,
A与
c成
直
线
关12系
。
或
当
1
时
2
,
A与
c则
不
成
直
线
关
系
。
与
1
2
差
别越大A源自与c间线
性
关
系
偏
离
越
大
。
12
三、偏离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
2.与测量仪器有关的因素---非单色光
分析谱带的选择
结论:
选择较纯单色光(Δλ↓,单色13性↑) 选λmax作为测定波长(Δε↓,A-c线性越好)
用1.00 cm厚的吸收池,在λmax为278 nm下测得溶液的透光度为24.3%,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刘超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依据Beer定律,A与C关系应 为经过原点的直线
偏离Beer定律的主要因素表 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化学因素 (二)光学因素
2
化学因素
分析化学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1、吸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 稀溶液;浓度过高会使c与A关系偏离定律:
①吸光物质相互作用加强,吸光能力改变。 ②溶液对光的折射率显著改变。 2、吸光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离解、缔合、形成 新化合物和互变异构会改变浓度,引起偏离。 3、溶剂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溶剂会导致偏离。
3
光学因素
分析化学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
1.非单色单色光器所提供的入射光并不是纯的单 色光,而是波长范围较窄的复合光。 2.杂散光 3.反射 4.散射 5.非平行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