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中国孝道文化
在现当代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孝道文化
![在现当代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孝道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7dd216927284b73f342500d.png)
在现当代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孝道文化?首先,要“敬爱”儒家倡导对父母首先要“敬”。
何谓“事之以礼”,“礼者,敬也。
”礼的核心是“敬”。
尊敬父母和一切长辈,不仅是古代社会提倡的,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它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父母年轻时,含辛茹苦,把儿女们抚养成人;年老了,身体衰弱了,他们不求有太多物质享受,只求儿女们有一颗孝敬的心,能够愉快地安度晚年。
“敬”和“爱”是联系在一起的,要尊敬父母,最重要的是要爱父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
在思想感情上,不能认为父母对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更不能认父母老了,对自己是一种累赘和负担。
对待父母时时都应该以和颜悦色的态度,不能以生硬的方式对父母说话;更不能大声地训斥父母。
经常使他们保持精神上的愉快,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
《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对父母要有温和的气象、愉快的脸色和委婉的面容,这才是对父母的尊敬。
尊敬父母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
不敬在古代视为不孝。
所以,《百孝图说》提倡爱亲、敬亲和悦亲,这是完全正确的,应该奉行的。
第二,要“奉养”古代十分重视对父母的奉养,“生则养”。
奉养父母是作儿女的重要义务。
所谓“养”,就是要保证父母的物质生存条件,使他们不饥不寒。
在我国,在城市里,原先有工作的老人,多少都有点退休工资,大部分老人,基本生活没问题。
在农村,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老年农民夫妇的生活几乎儿女供养,所以,“养”在农村就成了老年生存的大问题。
现在,农村不孝顺父母、奉养父母的很多,这些忤逆的儿女们应该受到谴责和法律的处理。
当然,不是说城市里就没有奉养的问题。
即使父母有生活费,他们不愁吃穿,也应该关心父母。
有一个歌词上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不应该只是去吃“国务院”,而应该回家关心的生活,看他们生活得怎样?吃的东西有没有?营养怎样?在农村中,要看油、盐、柴、米等生活必须品怎样?冬天穿的衣服,盖的被褥暖不暖和等等。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58004f05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3.png)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
孝道思想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本文将从孝道的内涵和历史渊源入手,结合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况,浅谈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意蕴。
孝道的内涵是什么?孝道,简单说来就是要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在《孝经》中有这样的描述:“君子之道,孝也。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之一,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
孝道思想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道思想具有深厚的道德内涵,引导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尊重长辈,维护亲子关系和社会和谐。
孝道思想的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孝道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深厚的传统。
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对孝道思想的重视。
《尚书》就有“敬慎父母”“亲子有应”等诸多关于孝道的描述。
孝道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孔子曾说:“孝悌为国之根本。
”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在历史长河中,孝道思想一直得到重视,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在当代社会中,孝道思想的价值意蕴又是怎样的呢?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的社会,传统的孝道思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孝道思想对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家庭中,孝道思想促使子女尊敬父母、关心长辈,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在社会中,孝道思想引导人们尊重长者、关爱弱势群体,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孝道思想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孝道思想仍然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它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正直,引导人们践行孝道,表现出良好的人格和品行。
孝道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孝道思想的弘扬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的认识,促使人们更加关爱他人、关注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孝道思想的当代价值意蕴也需要更多的挖掘和弘扬。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8a4e3be95727a5e9856a61dd.png)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在中國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
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它是支配中国古代社会几千余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已经深深地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
所谓的孝道,其实主要是指有关孝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孝相关的社会活动的统称。
可以说,传统孝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领域、文化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孝道的历史局限性也逐渐显现,比如传统孝道中君臣、父子的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等级观念渗透着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传统孝道强调的三纲五常等愚弄人们的思想,带有较强的虚伪性。
因此,对待传统孝道,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加以传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值得肯定的是,传统孝道中有很多内容还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尤其是在当前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
首先,传承孝道,有利于促进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
孝为德之本,传承孝道,能够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品质。
孝道中的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培养公民健全的人格。
其次,传承孝道,有利于促进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稳固。
孝可以维系着家庭中的亲情,可以解决家庭中的各种矛盾,一个和谐的家庭,是离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的。
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
再次,传承孝道,有利于营造团结友善的社会和谐环境。
孝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支柱。
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调节人际关系,从而起到凝聚社会的作用。
那么,在新时期如何大力传承孝道文化呢?这需要全社会来行动,需要每个人来行动,形成学习孝道文化、提倡孝道文化、践行孝道文化的浓厚氛围。
我们不仅要做好对传统孝道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孝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
![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7c57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1.png)
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道指的是尊重、关爱和照顾父母的行为,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本文将从孝道的定义、文化背景、传承和现代价值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
一、孝道的定义中国传统孝道的定义是指子女尊重、关爱和照顾父母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父母:孝道的核心在于尊重父母,子女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不应该随意批评和指责父母。
2. 照顾父母:孝道也包括照顾父母,子女应该尽力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照顾父母的饮食、医疗和休息等方面,确保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 回报父母:孝道的子女还应该回报父母,例如通过物质、精神和情感上的回报来孝顺父母。
二、孝道文化背景1.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
孝道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特点,即父母在家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子女应该尊重、照顾和回报父母。
2. 传统价值观: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仁爱、忠诚、诚信、孝道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3. 文化传承: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孝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孝道文化一直伴随着中国。
三、孝道的传承和现代价值1. 传承价值: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之一。
孝道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
2. 现代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也发生了变化,但其基本内涵并没有改变。
现代孝道文化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尽力回报父母,同时也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
谈谈对传统孝道文化和现代孝文化的认识
![谈谈对传统孝道文化和现代孝文化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619a00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f.png)
谈谈对传统孝道文化和现代孝文化的认识
传统孝道文化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敬,教育子女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之恩。
在传统孝道文化中,子女要孝顺父母,照料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度过晚年之年。
而现代社会的孝文化更多地表现为关心父母的生活、健康和幸福,包括陪伴父母、经济支持父母、帮助父母处理各种事务等。
现代孝文化倡导尊重父母的意愿,尊重他们的独立和尊严,同时也注重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传统孝道文化和现代孝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延续和发展的关系,传承了孝道
文化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相结合,体现出更加现代化、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在现代社会,子女们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关心父母、尊重父母、陪伴父母,传承和发扬传统孝道文化的精神,让父母在晚年得到更好的关怀和照顾。
论孝道文化作文6篇
![论孝道文化作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f16fa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4.png)
论孝道文化作文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esearch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孝道文化作文6篇提前列好提纲有助于我们写出更有逻辑的作文内容,优秀的作文是我们词汇运用和语法熟练度的精彩呈现,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论孝道文化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
![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d9857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5.png)
论传统孝道及其现代意义
传统孝道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心和照顾。
这种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传统孝道有助于维系家庭关系。
在现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薄弱。
然而,传统孝道强调的是家庭的凝聚力和亲情,通过尊敬和关心父母,子女能够加强家庭关系,减少家庭纷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其次,传统孝道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尊敬和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它教导子女们如何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的辛苦和付出。
通过孝道的教育,子女们能够培养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传统孝道还能够带来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
照顾父母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关心和照顾父母,子女们能够培养出责任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能够增强自己的生活意义和满足感。
同时,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也是子女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来源,他们的爱和经验能够帮助子女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孝道也面临一些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使得子女们很难兼顾工作和照顾父母的责任。
此外,随
着家庭结构单一化的趋势,许多老人生活在空巢状态下,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照顾。
因此,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支持和保障,以确保传统孝道的延续和实践。
总之,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维系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带来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感。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需要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我们秉持传统孝道,注重关心父母,才能够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
论当今中国孝道文化
![论当今中国孝道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7ed17b4284ac850ad02423a.png)
论当今中国孝道文化摘要:“百善孝为先”。
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当今社会上孝道淡化令人心忧,长此以往,必然会给社会的安定与繁荣造成影响,并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重新解读与定义“孝道”,在社会中普及教育、重新树立“百行孝为本”的思想观念,才能促进中国家庭的和睦性、社会的秩序性、民族的聚合力。
关键词:孝道孝道淡化孝道教育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说:”谈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 ,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
”孝道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文化传统也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在当代开放开化、文化交融特别是西风东渐的时候,重新温习孝道的精神,尤其是对青少年,是有着教化和引导意义的。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孝道文化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
周代的学校还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资源。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
《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
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
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已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
传统孝道的当代价值及弘扬
![传统孝道的当代价值及弘扬](https://img.taocdn.com/s3/m/f462b8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3.png)
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
跨文化交流
通过跨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和价值,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对传统孝道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赋予其新的 时代内涵和表达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
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促进中国文 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孝道可以为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提供共同 的语言。
传统孝道可以促进人类会的相互尊 重、理解和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持。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推动全球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文化交流
传统孝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孝道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互鉴。
人类共同价值观
传统孝道所代表的尊敬和照顾老人的价值观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尊重。弘扬传统 孝道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04
弘扬传统孝道的途径与方 法
05
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的创 新发展
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创新
创新孝道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感恩心态,弘扬以孝为先的价值观。
多样化表达方式
在保留传统孝道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特点,以多样化的形式表达孝道,如通过社 交媒体与家人保持沟通,关心家人的生活和健康等。
尊重个体差异
在传承和弘扬传统孝道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和代际差异,理解年轻人在现代社 会中的压力和需求。
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的孝道观念
培养敬老意识
从小培养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关 爱,尽己所能为父母做力所能及 的事情,关心父母的生活和健康
浅析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浅析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及其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6a71de36c175f0e7dd13719.png)
浅析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及其现代价值摘要:孝道和孝行,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又有重大的作用,亟待大力提倡和推广。
由于西方某些腐朽落后文化的冲击以及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盲目批判,使得孝道建设面临不少的困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客观地认识传统孝道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探求其合理内核,如养亲、敬亲等积极因素,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进行合理的批判与继承,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延续、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对中国在新世纪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以德治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孝道;现代价值The modern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filialpietyAbstract:filial piety and filial pie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s,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its special status and function become the cor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culture. I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real life, to be vigorously promoted and popularized. Because some decadent Western backward culture shock and some people blindly criticism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filial piety is fac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to explore its rational core, such as a pro, pro king and other positive factors, combined with contemporary social reality of criticizing and inheriting reasonable, the existence of human society, continuation, development of a major role. To Chin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le of virtue.Keywords: the modern valu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目录1. 研究的意义 (1)2. 中国传统孝道及其作用 (1)2.1 中国传统孝道的涵义 (1)2.2 中国传统孝道的作用 (2)3. 传统孝道遭受的困境与自身转换 (2)3.1 传统孝道遭受的困境 (2)3.2 传统孝道的自身转换 (3)4. 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及新孝道的合理构建 (4)4.1 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4)4.2 新孝道的合理构建 (6)参考文献 (14)浅析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及其现代价值1 研究的意义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社会价值.doc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社会价值.doc](https://img.taocdn.com/s3/m/449661c7a98271fe900ef949.png)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社会价值-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
黑格尔在谈到中国的孝敬问题时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1]。
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的这么完全。
孝,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
一、孝的历史源流及演变孝的主要内涵是敬神、事鬼、事亲、敬老。
孝的本义是敬神和事鬼,事亲和敬老则是孝本义的延伸。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同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需要众多氏族成员之间的合作,氏族成员从血缘亲情出发增强彼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为了本氏族的繁衍生息,也不断祈求祖宗神灵保佑。
出于生存需要,氏族成员们借助祖先的力量,供奉祖宗神灵、举行祭祖仪式,追念祖先;将祖先神秘化,以崇拜祖先。
这种盛兴祖宗崇拜、生殖崇拜的观念和仪式,乃是原始孝义的反映。
《礼记坊记》记道:修宗庙、敬祀事,使民追孝也。
除了敬神和事鬼的本义外,作为本义延伸的事亲和敬老行为观念,也在氏族社会后期开始萌芽。
氏族社会后期,随着个体家庭经济的出现,子女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和行为逐渐为社会认可,与此相对应的是,子女赡养父母的社会义务和观念也随之确立。
这种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即为孝本义的进一步延伸。
[2] 夏商时期,祖宗崇拜的观念行为依然盛兴。
《论语泰伯》提到大禹曾致孝于鬼神,这反映了夏人对祖先鬼神的祭拜状况,是夏人孝道行为的具体表现。
殷商也热衷于祖先崇拜和祭祀,其表现就是殷人凡事都要卜问祖先。
而在卦辞之中,卜祀之辞又占大部分,这说明在宗法制度已臻完备的殷代社会中,孝道极其重要。
此时,孝字应运而生,孝字的出现,是孝道思想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
同时,青铜器上刻着孝的象形图像,一个老人弯着腰,手拄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论中华孝道文化于当今的价值
![论中华孝道文化于当今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e7dc4efbd64783e08122ba0.png)
论中华孝道文化于当今的价值摘要: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越来越被加以重视,而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础的孝道文化,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传统孝道文化对当代的道德有着较强的教育功能。
加强孝道文化教育的不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吗,还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学生思想文化教育有着重大的建设性作用。
为此我们应加强孝道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孝道文化作用措施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并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西周,天子就定期视察学校,举行养老仪式,在太学为三位长老举行宴会,对孝道敬老的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并要求学生尊崇孝道。
立德、效命国家。
春秋时期,更有孔子所著并被誉为经世宝典的《孝经》,书中孔子对弟子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有生也”。
这句话高度的概括了孝道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更也表明了,孝道文化在教育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古以来各代君王都推行“以孝治国”,极力推广孝道文化的教化作用,扩延孝道文化的含义。
为此我们更应重视孝道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充分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使之适应当代文化社会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从而促进我传统文化的繁荣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一、孝道文化的积极作用孝道文化的影响是长久且深远的,当今社会的发展让需要合乎时代要求的孝道文化。
在儒家思想中衍生了许多有关孝道的名言警句,以此来激励后者。
例如,“以孝齐家,以孝治国,以孝平天下”。
这些名言警句无不说明了孝道文化的重要性。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近50年来我国也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不断地将孝道文化融入高校的文化教育中,并将之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从而培育了一代代的德智体综合发展的学生。
孝是百善之基,加强孝道建设,不但加强和培育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还培养的学生的遵法守法、诚实明理意识。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将领、名人志士不胜枚举。
谈孝道的议论文(通用10篇)
![谈孝道的议论文(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2bc40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13.png)
谈孝道的议论文谈孝道的议论文(通用10篇)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各种文化、观念彼此冲突交融,思想呈多元化态势,下面给大家分享谈孝道的议论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乳之义”。
而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
以前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熟《弟子规》。
到了开学,《弟子规》背熟是背熟了,里面每一句话的意思和意境却一窍不通。
现在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背熟《弟子规》,还要懂得《弟子规》里每一句的意思,还要多看看《弟子规》里的故事。
《弟子规》里关于孝的故事也有很多如:郯子取鹿乳、黄香扇枕温衾、蔡顺采椹感化强盗、闵损芦衣顺母、汉文帝侍母、杜环代人养母等。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伤心时,哭泣时,难过时,忧郁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哪怕时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
一天晚上,妈妈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在沙发上,对我们说:“把自己的衣服叠了拿去自己房间。
”说完便去忙自己的了。
弟弟虽然不怎么愿意叠衣服,但还是去做了。
看着这里,我的眼睛一亮,说:“等等,衣服都给我叠吧。
”说完,我将衣服先分类了,再叠。
看着那些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时,我就想起每次妈妈洗衣服前的场景。
妈妈很细心。
在洗衣服前会把所有要洗的衣服检查一遍,当找到哪里脏的时候她会在那挤一点用洗洁精,再用手把它搓干净了,才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洗。
有空时,妈妈会亲自洗衣服,不用洗衣机。
不怎么爱干净的我却总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却不知背后母亲的心血!这让我十分惭愧。
睡觉前,妈妈说,明天有空整理自己房间和大厅,至于她房间谁想帮她打扫就谁负责。
说了这话,我想:这个忙我帮了。
父爱如山,母爱深似海。
让我们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激、感恩,让父母多一丝微笑,少一份忧愁;让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快乐。
浅析中国传统孝道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中国传统孝道及其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6b990016bd97f192279e9ce.png)
伦理的基本内涵,不断丰富孝道伦理,发挥孝道在
2、基本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
是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从物质生产方式上
一、孝道伦理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讲,孝道是农业文明社会的道德产物。在马克思和
春秋战国时期,孝文化已经形成。在历代统 恩格斯看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
治阶级的推动下,儒家对孝道进行了不断地发展, 过程,道德作为人们物质生活过程在他们的意识中
浅析中国传统孝道及其当代价值
文 _ 刘炳宇
读
学术探讨
天 下
INSIGHT
摘要: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 的感情,氏族社会就是依靠它来维系的;在西周奴
是一种软性的道德规范,其作用是衡量人们对孝的 隶制社会,体现为自周天子至诸侯、卿大夫、士的
理解和所做出的行为,它具有伦理内涵,其价值既 垂直金字塔形式,经过春秋战国的变革,在秦以后
但是,我们应当对当代孝道进行反思,批判 的继承其有用的思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以达到对 现代社会道的思想提高的目的:
1、加强孝道伦理教育,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 爱老的氛围
现代孝道伦理提倡在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 爱老的伦理观念,这就需要加强孝道伦理教育,通 过家庭、学校、社会对公民进行孝道伦理教育,从 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睦的家庭关系、融洽的 人际关系。
是孝文化的意义所在,又是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和 的封建制社会.则体现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横向的网
内在的民族精神,并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 络形式。第二,作为社会存在基础的自然经济的高
特殊的调节作用。
度分散与作为国家整体的君主专制统治的高度集
关键词:孝道伦理;社会制度;道德准则;社会关 中,是中国古代的社会基本结构。奴隶社会出现了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132904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a.png)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观念之一。
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尊重、孝顺,并以此为基础推崇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稳定。
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孝道思想也受到了一些冲击和挑战。
本文将从孝道思想的传统内涵、当代挑战以及当代价值意蕴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传统孝道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学习道德和伦理的第一课堂。
孝道思想教导子女应当对父母充满敬爱之情,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尊重长辈、关心亲人、负担家庭责任等方式推动家庭和谐和顺。
孝道思想的核心是“养亲”,即抚养父母直到他们年迈,对他们尽心尽力地照料和供养,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当代社会中,孝道思想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现代社会中的大部分家庭都是核心家庭,父母双方都需要外出工作,孩子们也需要接受教育。
父母不再能够像传统时代一样全心全意地照顾子女,这就给孝道的实践带来了困难。
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的普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现代人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他们更愿意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而不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家庭和父母身上。
尽管孝道思想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惑,但它的价值意蕴在当代社会依然是重要的。
孝道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但家庭仍然是一个人们情感依托和归属感的地方。
孝道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奉献他人,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就是孝道,弘扬和传承这一价值观念对于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谈孝道的议论文
![谈孝道的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44932b31b765ce050814a2.png)
谈孝道的议论文导读: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剧,各种文化、观念彼此冲突交融,思想呈多元化态势,下面给大家分享谈孝道的议论文,欢迎阅读!谈孝道的议论文1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乳之义”。
而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
以前寒假,老师要求我们背熟《弟子规》。
到了开学,《弟子规》背熟是背熟了,里面每一句话的意思和意境却一窍不通。
现在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背熟《弟子规》,还要懂得《弟子规》里每一句的意思,还要多看看《弟子规》里的故事。
《弟子规》里关于孝的故事也有很多如:郯子取鹿乳、黄香扇枕温衾、蔡顺采椹感化强盗、闵损芦衣顺母、汉文帝侍母、杜环代人养母等。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伤心时,哭泣时,难过时,忧郁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
感恩父母,哪怕时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能让他们感到欣慰。
一天晚上,妈妈把洗干净的衣服放在沙发上,对我们说:“把自己的衣服叠了拿去自己房间。
”说完便去忙自己的了。
弟弟虽然不怎么愿意叠衣服,但还是去做了。
看着这里,我的眼睛一亮,说:“等等,衣服都给我叠吧。
”说完,我将衣服先分类了,再叠。
看着那些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时,我就想起每次妈妈洗衣服前的场景。
妈妈很细心。
在洗衣服前会把所有要洗的衣服检查一遍,当找到哪里脏的时候她会在那挤一点用洗洁精,再用手把它搓干净了,才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洗。
有空时,妈妈会亲自洗衣服,不用洗衣机。
不怎么爱干净的我却总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却不知背后母亲的心血!这让我十分惭愧。
睡觉前,妈妈说,明天有空整理自己房间和大厅,至于她房间谁想帮她打扫就谁负责。
说了这话,我想:这个忙我帮了。
父爱如山,母爱深似海。
让我们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激、感恩,让父母多一丝微笑,少一份忧愁;让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快乐。
浅谈中国孝道文化
![浅谈中国孝道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f499aa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b.png)
浅谈中国孝道文化浅谈中国孝道文化中国孝道文化,道通古今,博于中外,精于天地,昌于华夏,扬于四海。
那么何为孝道文化呢?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
⒈“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
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⒉“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
所以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
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
⒊“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
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⒋“立身”,这要求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
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⒌“谏诤”,就是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于不义。
中国孝道文化流传百世,延续至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孝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修身养性。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
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
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
2、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
3、报国敬业。
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
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
4、凝聚社会。
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
对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
![对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fd61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1.png)
对中国传统孝道的看法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
这一传统价值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孝道是一种伟大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中国传统孝道体现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孝道则是家庭的核心。
孝道通过尊重和关心父母,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亲密度。
这种家庭价值观对于家庭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代传承了一种重视家庭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孝道强调了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长辈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传承者,因此受到了尊敬和崇拜。
孝道教育使得年轻一代学会尊重和听从长辈的意见,注重长辈的需求和感受。
这种尊重长辈的价值观念有助于维系社会秩序和凝聚社会力量。
中国传统孝道也强调了责任和奉献精神。
孝道教育教导子女为了家庭的利益而奉献自己,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需求。
通过对父母的照顾和关怀,子女们能够培养出一种无私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的精神。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孝道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孝道过于强调孝敬父母,导致子女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此外,一些年轻人也面临着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的困扰,无法全职照顾父母。
因此,一些人认为,孝道应该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转变。
然而,无论如何,中国传统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孝道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弘扬中国传统孝道,让它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传统孝道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它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尊重长辈的重要性以及责任和奉献精神。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中国传统孝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75d76a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5.png)
浅谈孝道思想及当代价值意蕴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自古以来,孝道一直被视作中华文化的重要核心价值观,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尽管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孝道的意蕴和当代价值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孝道思想的渊源和内涵孝道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孝道是孔子提倡的“五伦”之一,是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之一。
孝道强调子女应该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维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孝道思想的内涵包括尊敬父母、顺从长辈、恩德回报、忠诚守信等内容。
在孝道的理念中,孝顺父母被视为儒家伦理的核心要义,是道德修养和品德境界的重要体现。
二、孝道思想的时代意义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在古代起到了重要的社会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孝道思想弘扬家庭和睦,推崇子女对父母的尊重和孝顺,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当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社会变革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弘扬孝道思想有助于传统家庭价值的传承和强化,促进家庭和睦、和谐。
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当代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塑造国民的精神品格和道德观念,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孝道思想虽然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是由于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的变化,孝道思想的内涵和意蕴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孝道思想的内涵逐渐扩展到了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等方面。
现代社会中,孝道思想已经不再仅仅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顺从,更多的是在社会伦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拓展。
孝道思想强调个体对社会和整个社会大局的忠诚和奉献,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伦理价值。
在当代社会中,孝道思想更多地强调了公平和公正的价值观念,认为孝道不仅仅是孝敬父母,更是一种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中国文化中的孝道思想与文化品格
![中国文化中的孝道思想与文化品格](https://img.taocdn.com/s3/m/0b0c213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6.png)
中国文化中的孝道思想与文化品格中国文化中的孝道思想源远流长,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
孝道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石与精神支柱,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人视孝顺父母为天经地义的责任与义务,而这种责任与义务并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多的是在情感上以及在品格方面。
孝道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道德观念与文化品格,它不仅涉及到亲子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与积德累功。
尤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孝道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品格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文章将从传统孝道的注重和现代社会的角度来谈论中国文化中的孝道思想与文化品格。
传统孝道的注重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随俗儒家,从儒家经典和文化传统理论中解释孝道,将孝道由母慈子孝发展为以父爱子孝的为主要内容。
其中《孝经》便是孝道思想的重要载体,其核心内涵是“为善始也,从善终也。
凡事以孝为先也。
”传统孝道的正面价值主要在于强调亲情与家庭责任的重要性,通常表现为孩子们必须要尽一切的努力来为父母争取尽可能的好处,不仅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
孝道思想耳濡目染入国人血液,早在古代时代就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儒家思想也在大力推崇孝道,认为孝是人们最为应该学习的一种德行,因此孝道又被称为“万德之首”。
然而,传统孝道意志主要体现在亲子关系,而在社会关系方面,孝道思想则发挥的作用不够,这就为现代社会的涌入留下了一些隐患。
现代社会角度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开放和全球化的时代。
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
同时,尽管家庭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亲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以前那么稳固、清晰。
缺少了传统社会纪律的约束,这让所有人关于孝道功能的理解出现了一些误区。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文化品质的孝道,不仅仅要关注到家庭亲情关系中,更要注重到社会关系上。
对于子女而言,有责任为父母,为祖父母和故乡服务,使家庭和睦,合作共赢;对于社会而言,有责任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为社会稳定和共同进步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今中国孝道文化
摘要:“百善孝为先”。
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当今社会上孝道淡化令人心忧,长此以往,必然会给社会的安定与繁荣造成影响,并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重新解读与定义“孝道”,在社会中普及教育、重新树立“百行孝为本”的思想观念,才能促进中国家庭的和睦性、社会的秩序性、民族的聚合力。
关键词:孝道孝道淡化孝道教育
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说:”谈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 ,讲到’孝’字,我们中国尤为特长,尤其比各国进步得多。
”孝道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文化传统也是我国人伦道德的基石,在当代开放开化、文化交融特别是西风东渐的时候,重新温习孝道的精神,尤其是对青少年,是有着教化和引导意义的。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而关于敬老、养老的专门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一、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孝道文化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
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王,报效朝廷。
周代的学校还把“国老”、“庶老”们安排在官学养老,让他们兼任学校的老师,传播知识,推广教化,可见当时不但注意到了养老,而且已注意到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资源。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伦理道德观念和基本的规范。
《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
以致中国人之重孝道,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
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已是深入民心,难以动摇。
自秦代后,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义传》,就是表彰孝子,让他们青史留名。
汉王朝时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
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孝经》也是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释的儒家经典。
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
百岁”,昭示其尊老敬贤的教化。
同时,我国历代的法令都有规定,将“不孝”定为十恶大罪之一,不肯抚养甚至辱骂殴打父母者,都要被官府严厉处治,甚至处以绞刑和腰斩。
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孝道已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纳入了社会道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范畴,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发展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
二、孝道文化面临时代挑战
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物质更为充裕的社会,但不仅生态环境恶化,而且社会人际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萌发出了一系列危机因素,原有的孝文化结构体系和社会秩序被打破,孝道观念被边缘化了。
当虚荣、投机、自私,缺少同情心,迷恋个人享受等腐蚀孩子的心灵时,一些子女嫌贫爱富,看不起生养自己的父母:不关心家人的疾苦,愿意傍大款,只想个人的金钱享受;更有一些孩子稍遇挫折,便会采取极端行为,如以伤害、自杀、杀人等方式报复和发泄不满,因畏惧歧视而杀害多名同学的“马加爵”事件,为千千万万的学校教师和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一个学习生命科学的人,竟然为泄私愤而剥夺他人生命。
社会上还有一些子女不但不能孝敬父母,而且还出现了啃老族、虐老族、弃老族等社会现象,甚至有的父母为子女犯罪付出沉重的代价。
中国青年报曾就《“辛酸父亲”的信》展开讨论,父亲说:“儿子考上大学,长大了有文化了,却没有了爱心。
一年给父母写了三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主题只是一个:要钱。
母亲下岗,父亲收入微薄,儿子却偷改学费、收费通知,目的是多要点钱……”。
我们现在回归传统价值重构就有很重要的意义,近些年,中国孝道文化又一次被民间广泛的推崇。
从“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到“常回家看看”的歌曲流行,中国人重新把孝道浓墨重彩的勾勒。
传统的文化礼教与现代的新思想新理念的结合重塑了一种健康而有底蕴的价值观。
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而言,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以下几点:
三、青少年应如何传承孝道文化
1、敬亲老人
中国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
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含义,其核心内容应该是“敬”。
儿女对于父母,不能仅仅只有“孝行”,更重要的是要有“孝心”。
孝不能仅仅满足于供养父母,更主要的是要在内心里敬爱父母。
真正的孝顺,是要有物质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慰藉。
既要使父母在物质上有保障,更要让父母在精神上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现今的通信非常发达,我们要经常打电话和父母联系,让亲情在彼此的牵挂中越来越浓厚,尤其在节日、生日、生病等重要的时刻更需要联系,虽然那只是很短暂的相互问候,可是在这恰到好处的问候却能将其意义升华。
2、常回家看看
现在许多人没有尊老敬老的“习惯”,是因为他们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忙,忙事业,忙家庭,哪有时间孝敬老人?我如果不努力忙,就会落伍!如果落伍,我怎么孝敬老人?可当你忙出个名堂的时候,自认为有钱孝敬老人、有时间陪伴老人时,老人多半已经不在。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生活中,不管是富有的父母,还是贫困的父母,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经常守在身边,因为人到老年都难免寂寞和孤单,尤其是当他们身体不适的时候,思念儿女的心情就更加强烈,如果再逢年过节的,更是有说不尽的忧伤。
3、“常回家干干”
对于父母,一些子女也常回家看看,但是仅仅是看看,眼里没有活,表面上是孝敬父母,实质上也可能给父母添麻烦。
其实,父母更喜欢孩子们“常回家干干”,俗话说:年龄不饶人。
人到老年,血气渐衰,体力下降,身体难免出点毛病。
如果再过度劳累,轻则腰酸腿痛,重则引发种种疾病。
做晚辈的应该尽到自己为人子女的孝道与责任,多帮助老人做一些家务,给老人“减减负”。
动手洗衣服、做饭和搞卫生等,还可以经常给父母按摩全身,一边按摩,一边拉家常,只要形成了“回家勤动手”的看望父母习惯,那么就是最实用的孝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