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 试题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五
一、判断题
1. 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2. 商代玉器以器皿居多。(错,兵器、工具、欣赏品)
3. 北方地区使用带钩早于中原。
4. 丁缓是汉代著名工匠。
5. 木画是一种在木器上镶嵌图案的装饰方法。
6. 汝窑瓷器多带有精美的装饰。(错,早期素瓷无纹,晚期印花刻花)
7. 铁画即以铁为呈色剂的一种瓷器装饰方法。(错装饰画)
8. 朱碧山是元代著名银匠。错,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工艺家
9. 窦师纶是初唐丝绸纹样设计家。
二、单项选择题
1.何朝宗是明代___德化__ 窑的瓷塑名家。
A. 宜兴
B.德化
C.景德镇
D.龙泉
2.张成是元代__________ 工匠。A.雕漆
A.雕漆
B.金银
C.玉器
D.陶瓷
3.古人沿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______ 的意义。B.道德
A. 经济
B.道德
C.宗教
D.爱情
4.青铜豆有____ 足。A.高
A.高
B.矮
C.大
D. 小
5.拨镂是_____器的装饰方法。A.象牙
A.象牙
B.金银
C.漆器
D. 陶瓷
6.唐三彩是D. 铅釉陶器。A.彩绘瓷 B.彩绘陶C.铅釉瓷 D. 铅釉陶
7.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瓷著称。 D. 青白
A.白
B.黑
C.青
D. 青白
8.黑陶的装饰常采用 C.镂空的手法。A.彩绘 B.镶嵌 C.镂空 D. 模压
三、多项选择题(有两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 紫砂陶(c d)
A.产于浙江宜兴
B.器物多施釉
C.常以造型取胜
D.产品以茶壶居多
2. 殷墟妇好墓(b c d)
A.发现在河南郑州
B.时代属商晚期
C.出土了大批玉器
D.出土了司母戊鼎
3. 春秋战国青铜器(b )
A.主要为王室铸造
B.已转向适用
C.装饰仍多有浓郁的神秘色彩
D.采用了许多新的装
饰技法
4. 中国铜鼓()A.不仅见于汉代 B.流行于西南地区C.常带金银错装饰 D.云气纹是其主要装饰题材
5.秘色瓷(ac ) A.是贡瓷 B.常以贵金属装饰 C.釉色粉青 D.造型多硕大雄浑
6.钧窑()
A.窑址在今河南钧县
B.以窑变为特征
C.鼎盛于北宋
D.釉层透明
7.纳石失()
A.是波斯语的译音
B.指一种织金锦
C.做法是在丝绸上以金线绣花
D.明代中国曾大量织造
8.釉里红()
A.元代中国开始烧造
B.以铜做呈色剂
C.图案绘于釉上
D.图案多呈白地红花效果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___红山__文化的遗址,这个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___西北__部。
2.饕餮纹又称____兽面__ 纹,它是______ 代青铜器的代表性纹样。
3.邢窑的窑址在今___河北___省___内邱___ 县。
4.青花瓷以钴料为呈色剂,效果一般为白地蓝花。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
5.磁州窑鼎盛于__宋辽_时代,常见的装饰手法有__白釉_地黑花等。
6.大禹治水图玉山制作于__宋__代隋唐时期。
7.秘色瓷烧造于__晚唐五____代著名______漆器工匠。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
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2. 瓷器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3. 金银错
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装饰手法主要有二种镶嵌法和涂画法;镶嵌的装饰方法,又叫镂金装饰法。
4. 唐三彩
有一种低温釉陶器,常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装饰器皿,称为“唐三彩”。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