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横断层解剖及CT课件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肝内管道和肝段的横断层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教学课件:肝内管道和肝段的横断层解剖学

2020/9/10
wzmc chen chengchun
5
Some main tributaries:hepatic V
LPSV
断层解剖学
顺R应P现SV代影像发展,创建断层影像解剖教学新模式(yb06050)
LIV Large:RPIV:3th
hepatic V:重要属支
2020/9/10
wzmc chen chengchun
2020/9/10
wzmc chen chengchun
2
肝内管道和肝段的横断层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顺应现代影像发展,创建断层影像解剖教学新模式(yb06050)
1.肝内管道:包括
The hepatic vein:肝V (肝段划分的主要标志之一) The Glisson system:肝管、肝门V 和肝固有A
6
Hepatic V 断层解剖学
顺应现代影像发展,创建断层影像解剖教学新模式(yb06050)
1. Left hepatic V:左叶间v,左后上缘V
2. Middle hepaticV:
3. Right hepatic v:右后上缘v,尾状叶v, 右后下V(3th 肝门)
2020/9/10
wzmc chen chengchun
2. Fissure of lig venosum(LILFp):静脉lig裂
3. Fossa of gallbladder(MFa):胆囊窝
4. Sulcus of vana cava(MFp):腔V沟
wzmc chen chengchun
15
Separate the segments of liver
some marks
断层解剖学

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解剖PPT课件

肝内管道及肝脏分段断层解剖PPT课件
右后下段
位于右冠状切面的后缘和下缘,呈三角形,其上缘为冠 状韧带,下缘为右三角韧带。
肝脏分段的临床意义
有助于手术定位
肝脏分段有助于手术时准确定 位病变部位,提高手术的精确 性和安全性。
有助于影像诊断
肝脏分段有助于影像学检查时 准确定位病变部位,提高诊断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助于治疗方案选择
肝脏分段有助于医生根据病变 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或非手术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基于Glisson系统的分段
以Glisson囊为界,将肝脏分为左、右半肝,左、右半肝又可进一步分
为五段或八段。
03
基于冠状切面的分段
在冠状切面上,将肝脏分为左、右两叶和尾状叶,左、右两叶又可进一
步分为左外叶上段、左外叶下段、左内叶、右前下段、右后上段和右后
下段。
肝脏各段的特征
左外叶上段
位于左冠状切面的上缘,呈三角形,其上缘 为冠状韧带,下缘为左三角韧带。
04
肝脏的断层解剖
肝脏的横断层解剖
02
01
03
肝脏横断层解剖是观察肝脏在横切面上的结构,主要 显示肝脏的左右两叶和尾状叶。
在横断层解剖中,可以观察到肝静脉、门静脉和胆管 的走向和分布,以及肝脏内部的血流方向。
横断层解剖对于肝脏手术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有助于医生了解肝脏的内部结构和毗邻关系。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
通过断层解剖,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肝脏内部的占位性病变,如肿 瘤、囊肿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鉴别病变性质
通过观察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 鉴别病变的性质,如良恶性。
评估肝功能
通过对肝脏分段断层的观察,可以评估肝脏的质地、大小、形态等, 从而评估肝功能状况。

肝脏断层解剖 PPT

肝脏断层解剖 PPT

9经幽门横断面
胃幽门部 肝中静脉右根
十二指肠降部 肝右静脉前根
门静脉右后下支
24肠系膜上静脉 25门腔淋巴结 28胆总管 29胰钩突
10经肝门静脉起始部横断面
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
肝右静脉 肝中间静脉
Ⅶ Ⅷ
肝左静脉 Ⅱ

ⅥⅤ 肝门静脉右支
Ⅳ 左叶间静脉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左叶间静脉 左左叶叶间间静静脉 脉
L.hepatic vein (集中型)
intermediate hepatic vein
收集左内叶大部分和右前叶左半的静脉 血,由左、右两根合成,其汇合点多在 正中裂中1/3偏下份。肝中间静脉的前 壁及两侧壁均有数条属支注入,主要来 自左内叶和右前叶上段。
R. hepatic vein
收集右前叶右半和右后叶大部分静脉血,前、 后两根在右叶间裂中1/3 偏上处合成,注入 下腔静脉右壁。
L. Lat. sup. B.
R. Pos. inf.B.
R
L
L. Med. B.
L. Lat. inf. B.
R. Ant. Inf.B.
hepatic portal v.
MSCT VR图像
肝右静脉 肝中间静脉
Ⅶ Ⅷ
肝左静脉 Ⅱ

ⅥⅤ 肝门静脉右支
Ⅳ 左叶间静脉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肝内管道横断层解剖
肝门静脉右前上支
肝左内叶 肝右前叶
1经第二肝门横断面
左叶间静脉
肝门静脉右前上支 肝右后缘上静脉
胸主动脉
15胸导管 16食管 17齐静脉
2经食管裂孔横断面
肝门静脉右前上支
肝左静脉内侧支 肝左静脉
3经食管腹部横断面

肝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表现

肝横断层解剖及CT、MRI图像表现
(1)正中裂:分开段Ⅳ与段Ⅷ、段Ⅴ。 上部:为肝中V长轴或中点至下腔V左前壁的连线 下部:为胆囊窝中份至下腔V左前壁的连线
(2)背裂:划出段Ⅰ(尾状叶) 上部:肝左、中V汇入下腔V处与V韧带裂右端的连线 中部:下腔V右前壁至V韧带裂右端的弧形线 下部:下腔V右壁至肝门V分叉处或肝门V中点的连线
(3)左叶间裂:分开段Ⅳ与段Ⅱ、段Ⅲ。 上部:为肝镰状韧带附着点左侧1cm或左叶间V长轴至下 腔V左前壁的连线 中部:为门V左支矢状部的长轴为标志 下部:为肝圆韧带裂,天然标志
(6)右段间裂:分开段Ⅷ与段Ⅴ,亦分开段Ⅶ段Ⅵ。 识别标志:肝门V右支主干平面。 门V右支出现及其以上断面,右半肝为段Ⅶ、段Ⅷ;以下 为段Ⅴ、段Ⅵ。 当门V呈三叉型而无右支主干时,可以门V分叉处确定右 段间裂。
3.在断面上肝内门V与肝V的鉴别方 法
(1)肝V的走行与肝门V相反,肝V越 近第二肝门,其口径越大;而门V愈 近第一肝门,其口径愈大。
176经肝门V左支矢状部
1.下腔V 2.肝中V 3.肝门V左内支 4.肝门V左支矢状部 5.肝门V左外下支
177经肝门VΒιβλιοθήκη 支横部1.胃体 2.横结肠及其脾曲 3.肝尾状叶 4.下腔V 5.肝门 V右前上支 6.肝中V 7.肝门V左支横部 8.肝圆韧带裂 9. 肝门V左外下支
178经肝门
1.胃体 2.横结肠及其脾曲 3.空肠 4.胰尾 5.脾A 6.乳 头突 7.弓状切迹 8.尾状突 9.下腔V 10.肝右后下V 11. 肝门V右后上支 12.肝门V右前支 13.肝门V右支 14.肝中 V 15.肝门V分叉处 16.肝圆韧带
1.膈 2.横结 肠 3.胃底 4.脾 5.食管 6.下腔V 7. 肝右V 8.肝 中V 9.左叶 间V 10.肝 左V 11.镰 状韧带

【正式版】CT_肝脏分段及读片PPT资料

【正式版】CT_肝脏分段及读片PPT资料
通过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判断
二 CT 正常腹部 二 CT 正常腹部 五叶八段是根据门静脉和肝静脉在肝内的行程划分
增强时,A期可见边缘呈结节状强化,渐向中心扩展,整个血管瘤被对比剂填满,V期及延迟10分钟扫描仍有对比剂,故有“快进慢出” (早出晚归)特点,不同于肝癌。
二 CT 正常腹部 第二肝门下方层面CT横断面 腔静脉右缘与静脉韧带的自然弧线为1段与其他段的分界。 二 CT 正常腹部 扩张的异常血窦+单层血管内皮细胞
第二肝门下方层面CT横断面 二 CT 正常腹部 扩张的异常血窦+单层血管内皮细胞
左右半肝分界线(肝中静脉与腔静脉左缘连线),在该层面为4、8段分界 肝中静脉与腔静脉连线(或胆囊窝中点与腔静脉连线)为左右半肝分界,在该层面为4、5段分界 扩张的异常血窦+单层血管内皮细胞
二、 CT片上肝脏的分段
• 通过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判断
2、肝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上腹部其它脏器如 脾脏等。
3、肝血管: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表现为肝内条状 、分支状或圆点状低密度影,越近肝门区域和下腔静脉区越 粗大。
4、 肝内胆管:正常不显示。 5、增强扫描:肝实质和血管明显强化,密度升高。
二 CT 正常腹部
4 贲门

肝脏的三个主裂(正中裂,右叶间裂,左叶间裂)
奇静脉 半奇静脉 胸主动脉
二 CT 正常腹部
胆5 囊颈 肝圆韧带 肝总A 胆总管
门静脉
肝尾叶
下腔静脉 右膈脚 胸主动脉 左膈脚
6 门静脉 胆囊体
二 CT 正常腹部
肝总A 胰尾
脾静脉
胆总管 腹主动脉 脾动脉
7 门静脉
二 CT 正常腹部
胰体
胆囊体 右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左段间裂:分开段Ⅱ与段Ⅲ。 识别标志:肝左V长轴(或断面中点)至胃压 迹的连线 门V左支矢状部出现及其以上断面,左半肝为 段Ⅳa、段Ⅱ和段Ⅲ,以下为段Ⅳb、段Ⅲ,段 Ⅱ消失。 (5)右叶间裂:肝上部分开段Ⅶ 和段Ⅷ,肝 下部分开段Ⅴ和段Ⅵ。 识别标志:肝右V长轴或中点至下腔V右壁的 连线。
• 4. 为肝右段间裂的标志平面。 5. 为第三肝门的标志平面。肝右后下V 多于此平面或其上、下平面,出肝注入 下腔V。 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门V分叉 部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的断面,影 像学上多用此解剖关系来断肝内肝管是 否扩张。 6.是识别肝左、右管的关键平面。肝胆 相照门V分叉部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 的断面,影像学上多用此解剖关系来断 肝内肝管是否扩张。
181经腹腔干
• 1.横结肠 2.降结肠 3.左肾 4.胰体 5.胰 颈 6.肝门V合成处 7.腹腔干 8.门腔淋 巴结 9.胆总管 10.肝右后下V 11.肝门 右切迹 12.胆囊 13.肝方叶小舌 14.肝 左外叶
182经主A裂孔
• 1.横结肠 2.空肠 3.降结肠 4.左肾 5.腹 主A 6.肠系膜上V 7.胰颈 8.胰头 9. 胆总管 10.十二指肠降部 11.下腔V 12. 肝门V右后下支
• (3)肝V壁看不到回声,管壁直而 柔软,液性管腔清晰;门V支则出现 回声强且各支具有特定形态,极易 分辨。 (4)肝V在肝叶间或段间走行,而 门V支则出现于叶内或段内。 (5)肝V属支多较直,而门V分支 多弯曲或具有多种形状。
三.肝横断层解剖图像 1.膈 2.肝左外叶 3.食管 4.下腔V 5. 肝右叶
• (二)肝右后V与肝右V的鉴别: 1. 肝右V经第二肝门汇入上腔V,而肝 右后V经第三肝门汇入下腔V。 2. 当肝右V较细小时,应考虑有粗大的 肝右后V的存在。 3. 门V右后叶支可作为区分肝右V与肝 右后V的天然良界,肝右V在断面上位于 门V右后叶支的右前方,而肝右后V位于 门V右后叶支的后内侧。 4. 肝右V位于叶间、段间,而门V位于 段内。
肝横断层解剖及CT、 MRI图像
一.肝脏解剖 (一) 肝形态:
• (二) 肝分叶,分段及肝内管道 肝门V Glisson系统 肝A 肝管
肝内管道 肝左V 肝中V 肝右V 尾状叶V 肝右后V
肝V系统
(三)肝门区及肝外胆道解剖
• 二.肝横断层解剖 (一) 肝段在肝横断面上的划分 1.肝裂交汇点:下腔V左前壁 2.肝裂在肝横断面上的识别: (1)正中裂:分开段Ⅳ与段Ⅷ、段Ⅴ。 上部:为肝中V长轴或中点至下腔V 左前壁的连线 下部:为胆囊窝中份至下腔V左前壁 的连线
• (6)右段间裂:分开段Ⅷ与段Ⅴ,亦分 开段Ⅶ段Ⅵ。 识别标志:肝门V右支主干平面。 门V右支出现及其以上断面,右半肝为段 Ⅶ、段Ⅷ;以下为段Ⅴ、段Ⅵ。 当门V呈三叉型而无右支主干时,可以门 V分叉处确定右段间裂。
• 3.在断面上肝内门V与肝V的鉴别 方法 (1)肝V的走行与肝门V相反,肝V 越近第二肝门,其口径越大;而门V 愈近第一肝门,其口径愈大。 (2)肝V与门V的走行呈双手十指 交叉状,如门V显示长轴,肝V则为 横断面,反之亦然。
• (一)肝门平面的标志意义: 1.为腹腔结构配布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 平面。该平面以上腹腔结构配布相对简 单,由右至左主要为肝、胃、脾,以下 腹腔结构渐多,且配布复杂。 2. 肝门平面以下肝断面逐渐变小,肝 内管道明显变细。 3. 该平面下方的第一断面常为某些结 构的首次出现断面,如胆囊、左肾、胰 体和网膜孔等。
177经肝门V左支横部
• 1.胃体 2.横结肠及其脾曲 3.肝尾状叶 4.下腔V 5.肝门V右前上支 6.肝中V 7. 肝门V左支横部 8.肝圆韧带裂 9.肝门V 左外下支
178经肝门
• 1.胃体 2.横结肠及其脾曲 3.空肠 4.胰 尾 5.脾A 6.乳头突 7.弓状切迹 8.尾 状突 9.下腔V 10.肝右后下V 11.肝门V 右后上支 12.肝门V右前支 13.肝门V右 支 14.肝中V 15.肝门V分叉处 16.肝圆 韧带
179经肝门V右后支
• 1.胃幽门部 2.横结肠 3.空肠 4.降结肠 5.胰体 6.左肾上腺 7.右肾上腺 8.肝右 后下V 9.肝门V右后支 10.胆囊 11.肝 总管 12.肝门V 13.肝固有A 14.脾AV
180经胃幽门
• 1.胃幽门部 2.左肾 3.左肾上腺 4.脾AV 5.右肾上腺 6.肝右后下V 7.胃幽门 8. 十二指肠上部 9.肝门右切迹
• 1.胃贲门 2.肝尾状叶 3.肝右V 4.肝中V 5.肝左V 6.静脉韧带裂
175经肝门V左支角部
• 1.横结肠 2.胃底 • 3.肝门V 右前上支 4.肝中V 5.肝门V左 支角部及 左外上支 6.肝左V
176经肝门V左支矢状部
• 1.下腔V 2.肝中V 3.肝门V左内支 4. 肝门V左支矢状部 5.肝门V左外下支
172经第二肝门
• 1.膈 2.肝左外叶 3.横结肠 4.胃底 5. 脾 6.食管 7.下腔V 8.肝右叶 9.镰 状韧带
173经膈食管裂孔
• 1.膈 2.横 结肠 3.胃 底 4.脾 5.食管 6. 下腔V 7. 肝右V 8. 肝中V 9. 左叶间V 10.肝左V 11.镰状韧 带
174经胃贲门
• (2)背裂:划出段(尾状叶) 上部:下腔V左前壁与V韧带裂右端的 弧形线 下部:下腔V右壁至门V分叉点或肝V 中点的连线 • (3)左叶间裂:分开段Ⅳ与段Ⅱ、段Ⅲ。 上部:为肝镰状韧带附着点左侧1cm或左 叶间V长轴至下腔V左前壁的连线 中部:为门V左支矢状部的长轴为标志 下部:为肝圆韧带裂,天然标志
183经肠系膜上A
• 1.横结肠 2.肠系膜上A 3.肠系膜上AV 4.胰头 5.胆总管 6.十二指肠降部 7.右 肾 8.肝右叶 9.胆囊底
184经十二指肠空肠曲
• 1.肠系膜上AV 2.胰头 3.胆总管 4.胰 钩突 5.十二指肠空肠曲 6.左肾V 7.腹 主A 8.下腔V 9.肝右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