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理论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球理论课教案
教学内容:学习排球运动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传播与繁衍
2、掌握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了解在世界的发展。
3、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排球产生兴趣,为以后的教学作铺垫。教学重点: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难点:排球运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题目:排球运动的简介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据史料记载,排球运动于19世纪末始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比较激烈,于是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老少皆宜的室内游戏。1896年,美国普林菲尔得市立学校的艾特哈尔斯戴特博士把摩根游戏取名为“volleyball”,并沿用至今,1896年在斯美国普林菲尔德体育专科学校举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排球比赛。1897年,摩根制定了排球比赛规则,它有力的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1905年传入中国,1906年一名美国军官约克把排球带到了古巴,1908年传到日本,1910年传到菲律宾。排球传入欧洲时间较晚,于1917年传入法国,以后才传到苏联、波兰等东欧诸国。亚洲最早的排球比赛是在1913年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1947年,排球运动世界性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规则也逐步完善。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二、排球运动的特点
(一)、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
排球运动的场地设备比较简单,可设在室内亦可设在室外。地板上、沙地上、草地上、雪地上,甚至水中都可以进行排球活动,其形式多样,比赛规则容易掌握且可以变通。参加人数可多可少,运动负荷能大能小,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和训练程度的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活动。因此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排球比赛中,任何位置上的队员都要参与防守和进攻;而且在大多数形式的比赛中,规则还要求队员轮换位置。因此每个队员都须全面的掌握各项攻、防技术。由于排球比赛具有球不能落地、以及必须将球击出不能持住、同一名队员不得连续击球两次、每队击球次数又有规定等特点,决定了排球技术的高度技巧性。
(三)、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
(四)、轻松的娱乐性和高雅的休闲性
排球运动不拘泥形式,可支网相斗,亦可围圈嬉戏。只要有一块空间,或沙滩或草地,尽可享受击技的的乐趣。排球比赛隔网进行,双方斗技,没有身体接
(五)、活动的全身性与良好的观赏性
排球规则规定,球可以触击身体的任何部位、使技术动作越来越多样化,既可使用手打,也可运用脚击、头顶等技术,加上前扑、倒地、滚翻、鱼跃等防守动作,从而扩大了防守范围,增加了起球机会,使比赛显得精彩纷呈,吸引观众,具有良好的观赏性。
总之现行的排球规则赋予了排球比赛新的生命力,比赛时间相对缩短且固定在一定的时间里,得失分手段增多,比赛日趋增多,强弱队差距缩小,胜负悬殊增大,观众兴趣增厚,赛场气氛热烈。简而言之,新规则的实施,增强并提高了排球比赛的观赏性,有利于该项运动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
(六)、攻防技术的两重性
在排球比赛中,各项技术都既能得分,又能失分,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排球各项技术都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相互转化、相互制约。所以,要求技术准确熟练,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三、排球运动的功能
(一)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弹跳、协调、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还能够培养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坚强果断的心理品质。
(二)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训练和比赛,增进运动
(三)普及、提高体育运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
(四)通过比赛,开展国际交流,促进全世界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
四、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一)采用六人制排球前的我国排球运动
体育历史学家一致公认排球是1905年传入我国的。1913年2月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一届东远会上,东道主临时决定增设排球比赛,但报名者只有东道主一家,为了完成计划,执意要求中国队参加。中国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从田径和足球队员中挑选出队员组成排球队,在听取了东道主介绍比赛方法和规则之后就上场比赛。第一届东远会后,参加比赛归来的广东选手就在广州推广。
我国女子排球是1921年在广东运动会上开始的。排球运动传入我国后,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6人制的演变过程:
(二)我国六人制排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排球运动和其他项目一样,有了较快的发展,1951年根据国际规则,结合国内情况制度了我国6人制排球规则,经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审定通过并在全国试行。同年举行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正式采用6人制排球比赛。
我国6人制排球的发展分7个阶段进行概述。
第一阶段:继承学习阶段(1951年-1956年)
这一阶段主要继承我国9人制排球的上手传球,勾手大力发球,正面及勾手扣球,快球和拦网等技术,以及快球掩护进攻和集体拦网等技术,学习苏联和东欧先进技术,并逐步推广6人制排球。
第二阶段:摸索发展阶段(1956年-1966年)
这一阶段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可是摸索发展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打法。周总理邀请大松博文带领当时的世界冠军日本女排访华。明确的提出了“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对当时的排球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走自己技术发展的道路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第三阶段:低潮阶段(1966年-1972年)
十年动乱使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排球运动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和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优良传统遭到彻底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