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体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简介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特色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特色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体育与社会、文化、人类行为等方面的关系。
其特色如下:
1. 跨学科性:体育人文社会学结合了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综合的视角研究体育现象。
2. 关注社会背景:体育人文社会学注重研究体育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体育现象与社会背景的相互关系。
3. 文化批判性:体育人文社会学关注体育活动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体育文化的形成、传播、变迁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背后的权力结构和价值观念。
4. 社会问题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关注体育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如体育中的歧视、不平等、暴力等,以及体育在社会发展、社会变革中所起的作用。
5. 实证研究方法:体育人文社会学运用社会统计学、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式来验证学术观点。
6. 国际比较视角:体育人文社会学注重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体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互相借鉴。
总体来说,体育人文社会学通过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探讨体育与社会、文化、人类行为等方面的关系,旨在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深入理解和解释体育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系
专业介绍及招生办法
休闲体育专业
专业介绍
招生对象及要求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能在企事业、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和各类体育组织从事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推 广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体育学、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 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大众健身指导与服务、项目设计与开发、组织与推广的基本能力。
1.就业方向: 各类体育公司的工作者、经营者、管理者(主攻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 2.课程设置: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公共管理、体育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运 动技术和技能的基本训练。 3.专业技能: 具备体育场馆、体育产业经营知识及经营管理等能力。 4.品牌活动: 中国体育场馆设施高层论坛。中国体育场馆设施高层论坛是体育场馆行业打造的第一个融“开放式、创新性、 培训性”为一体的体育场馆论坛,重点传播及倡导“管理创新、经营推广、校企结合”的理念。 中国目前存在80-100万个大型体育场馆,高效率良好运营是这些体育场馆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社会体育系 通过和社会企业的精诚合作,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进行授课,从设计、安装、运营和标准化管理等全方位提供培 训。
3.专业技能:
掌握户外运动、旅游、规划和推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开展休闲体育专业指导与服务;具有户外运动竞赛 组织、项目路线规划、项目推广等能力。
4.品牌活动:
中国体育体验旅游产业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日渐成为倍受青睐的 一种休闲生活方式。社会体育系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以体育赛事为平台,量身打造体育体验旅游产业,通过举办 独有的特色景观赛事,推动各地文化、体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体育大学简要介绍
学科发展
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优秀重点学科、4[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体育大学 大门
学校设有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3个学科门类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5个学科门类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高校师资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产业管理、新闻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运动康复与健康等12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1]学校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了29个函授辅导站(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设立了境(国)外函授辅导站;与北京学院路地区15所著名高校建立了教学共同体,使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可以到这些重点高校学习,共享优越的教学资源。2007年学校以全优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5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
体育人文社会学真题
体育人文社会学真题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类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体育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的结构,如何影响个人和团体的身份认同,以及体育在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解答真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题目,展示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研究。
1. 体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体育与社会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和塑造彼此。
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社会的结构、价值观和理念塑造了体育的形式和意义。
同时,体育也反映了社会的结构和特点。
体育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和观众都受到社会的影响。
通过体育,人们可以发展身体能力、建立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还可以传播并强化社会文化价值观。
2. 体育如何影响个人和团体认同?体育是形塑个人和团体认同的重要因素。
个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运动员通过运动项目的选择、队伍的加入以及对比赛和训练的态度来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
同样,体育团体也通过共同的运动经验和价值观来建立团体认同。
体育活动也可以激发个人和团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体育在传播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是什么?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和娱乐形式,扮演着传播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角色。
体育活动往往通过体育场馆、媒体报道和赛事直播等渠道,向社会传递各种价值观。
例如,体育赛事常常体现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和勇敢精神等正面价值观。
体育明星也成为社会中的偶像人物,他们的成功故事激励着人们追求个人成就和团队荣誉。
4. 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体育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一学科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体育现象,还能够为社会政策制定和体育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体育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结起来,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是体育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它探讨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体育来塑造个人和团体的认同。
大学专业解读系列:体育学
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代码:0403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什么是体育学?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体育学类专业学什么?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体育学类属于教育学之中的一个一级学科。
体育学类包含很多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学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体育机构、各级政府体育部门等与体育相关行业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健康咨询、技术指导、裁判及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体育学概论、教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按摩、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中国武术史、中医学基础、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康复心理学、户外运动等等(专业课程因各校侧重不同会有一定差异)。
体育学类专业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专业简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较扎实的营养卫生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简介: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什么是体育人文社会学
什么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与社会、文化、人类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不仅是体育运动本身,更重要的是探讨体育在社会中的角色、影响以及与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联系。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广泛,涵盖了体育的历史、组织与管理、体育与性别、种族、国家认同、教育、体育产业化等多个领域。
一、体育的社会功能体育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体育可以成为塑造个人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人们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协调性以及培养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体育还可以提供社会交往的平台,促进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参加俱乐部、队伍等体育组织,不仅可以培养团队精神,还可以扩大社交圈子,增进友谊。
此外,体育还具有社会凝聚力,可以拉近社会成员之间的距离,实现社会团结和社会认同。
二、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体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意义和功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古代社会,体育往往与宗教、战争紧密相连,是表达宗教意义或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而在现代社会,体育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文化、娱乐和经济活动,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
体育产业的兴起,使得体育不仅成为了竞技运动,更成为了商业和媒体的重要内容,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体育文化。
三、体育与社会议题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关注着体育与多个社会议题的关联。
其中之一是性别议题。
体育一直以来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例如女性参与体育运动受到限制,或者对女性运动员存在着性别歧视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通过研究体育领域中的性别差异与不平等,呼吁消除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
另外,种族议题也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关注点之一。
体育领域中的种族问题体现在运动员选拔、种族歧视以及种族身份认同等方面。
研究体育领域中的种族问题有助于促进种族和谐,打破种族隔离。
四、体育的教育价值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有着独特的价值。
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协作能力和意志品质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排名
体育人文社会学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 体育人文社会学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东北大学--体育部-- 体育人文社会学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大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吉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系-- 体育人文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深圳大学--体育部-- 体育人文社会学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郑州大学--体育系-- 体育人文社会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湖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吉首大学--吉首大学专业列表-- 体育人文社会学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业列表-- 体育人文社会学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体育人文社会学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重庆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兰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 体育人文社会学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东南大学--体育系-- 体育人文社会学南京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专业列表-- 体育人文社会学南京艺术学院--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苏州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杭州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体专业列表-- 体育人文社会学成都体育学院--专业列表-- 体育人文社会学A:体育教育学B:体育社会学C:体育行政管理D: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与人类社会的学科。
它涉及到体育在社会、文化、历史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这个专业的学生将学习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体育与文化、社会关系以及体育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体育哲学与伦理学:研究体育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探讨体育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2. 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探究体育在社会结构和文化中的地位。
3. 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与人类心理的关系,探索运动员的心理发展和竞争心态。
4. 体育历史学:探索体育的历史发展,研究历史事件对体育的影响。
5. 体育经济学:研究体育产业,探索体育经济的发展和运作。
6. 体育组织与管理:学习体育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了解体育赛事和体育团体的管理模式。
7. 体育文化研究:研究体育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体育与文化交流和身份建构的关系。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媒体、教育、体育组织、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工作。
他们可以担任体育记者、体育策划师、体育营销经理、体育教育工作者等职位。
此外,他们还可以从事体育研究、体育政策和体育社会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工作。
专业解析-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一、专业解析:(一)学科简介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基本规律的学科群,是体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应用人文社会学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是在原众多学科的基础上经概括而形成的,是在有关专家经数年的酝酿、讨论后于1997年提出并设置的研究生专业。
(二)培养目标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师资、科研和其它有关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
(三)研究方向01体育社会学02体育新闻学03体育管理学04体育经济与产业05学校体育(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四)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五)相近学科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应用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二、推荐院校: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浙江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曲阜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三、就业前景:我国体育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体育运动水平较高地区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已经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初步确立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
2004年全国体育产业的吸纳就业人数为421.5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0.5%,占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1.5%。
2020-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2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育明教育从2006年开始办学,校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夏教授,北京总部负责人是北京大学政管院博士,主打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育明教育,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育明教育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
后期还会有教务老师时事根据上课情况,对考生进行查缺补漏,进行答题技巧的辅导。
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所以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
目录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三、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内容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专业代码、专业领域、学院、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学校体育学》(100分)《体育保健学》(100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总分300分,《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任选两门)01学校体育学(含学前体育方向)02体育社会学(含社会体育、奥林匹克运动) 03休闲体育与棋牌04体育经济与管理学(含体育法学)05体育新闻与传播(含武术文化与国际传播)06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复试科目:①专业笔试(《体育概论》)②英语听力③专业方向面试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根据育明教育大印老师(V153********)近10年艺术类考研咨询经验,建议7月之前在辅导老师的指导(在校教授与在读博士、硕士共同辅导)下一定要明确复习的重点,这个阶段不要做笔记,因为做笔记就是抄书,没有任何意义;8-10月进行背诵并整理笔记,为第二轮复习;11-12月进行第三轮复习并进行4-5次全真模拟练习。
北体大体育人文社会学
北体大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项具有娱乐性和竞技性的活动,更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正是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本文将探讨北体大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内容和意义。
首先,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领域较广。
北体大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育文化、体育伦理、体育教育和体育管理。
体育文化研究关注体育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体育与社会其他领域的交叉影响;体育伦理研究关注体育运动中的道德问题,探索体育运动中的公平、诚信等价值观;体育教育研究关注体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体育教育的方法、目标等;体育管理研究关注体育组织和管理问题,包括体育产业发展、体育组织管理等。
其次,北体大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能够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揭示体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也能够为体育教育、体育管理等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北体大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拥有一支由知名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他们以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研究项目。
同时,学校还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推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未来,北体大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将继续发展壮大。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大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者。
同时,学校将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携手共进,推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北体大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体育的文化内涵,并为体育教育、体育管理等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学科建设汇报.
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学科建设汇报一、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现状1.学科建设近5年来,体育学院十分重视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从学科梯队建设、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学与科研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加强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与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的整合,通过修改完善教学计划、重点课程建设、试卷库建设、体育实践环节教学、体育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使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2.科学研究近5年来,本学科致力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建立了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所。
主要从体育理论与方法、运动技术学科理论与方法、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等方向进行研究。
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部,学术论文230余篇,有20余篇发表在《中国体育科技》、《体育文化导刊》、《体育与科学》等体育核心及中文核心期刊上。
3.人才培养近5年来,本学科培养本科生近500余人,学士学位授予率达71%,多人考取体育教学与训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自建立以来,经过四、五年的时间,已建成为一支结构合理、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队伍。
本学科22名成员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其中硕士、硕士在读共10人),其中4人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3人担任盐城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2人担任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1人担任江苏省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4. 条件建设本学科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有研究所1个,教研室2个,拥有固定的办公和科研场所,配有电子文献检索室、音像室,购置了学术期刊数据库、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配备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实验室,较为先进的运动训练场地、器材;与国内多家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联系,为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特色与前景1.方向明确,结构合理。
本学科拥有体育理论与方法研究、运动技术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3个研究方向,分别由蒋荣教授、姚为俊教授、黄彬教授主持,成员包括多名具有较强独立科研能力、发展前景良好的青年教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体育现象与社会文化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从专业发展历程、专业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方面对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进行探讨。
一、专业发展历程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开始意识到体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开始开设相关课程。
然而,直到20世纪中叶,体育人文社会学才被正式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后逐渐发展壮大。
二、专业目标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和扎实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理论研究能力:掌握体育社会学相关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释体育现象。
2. 调查研究能力:掌握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能够进行体育社会学领域的实证研究。
3. 社会分析能力:善于观察和思考,能够分析和解读体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体育政策和体育组织进行社会评估。
4. 跨学科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跨学科交流能力,能够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合作,并在不同领域展开对话与探讨。
三、课程设置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理论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体育社会学导论:介绍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 体育与文化:研究体育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体育活动如何影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
3. 体育与社会:研究体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体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地位。
4. 体育与教育:研究体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5. 体育与健康:研究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探讨体育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作用。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专业实习等活动。
学生将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就业前景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选择从事以下职业:1. 体育社会研究员:在研究机构、高校或相关专业研究所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工作。
体育人文社会学就业方向
体育人文社会学就业方向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就业方向,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
你想啊,学了体育人文社会学,那出路可不少。
首先呢,可以去搞体育新闻呀,当个风风火火的体育记者,天天追着那些体育明星跑,挖掘各种有趣的故事,多刺激呀!想象一下,你在赛场上和运动员们一起奔跑,第一时间捕捉到那些精彩瞬间,然后赶紧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哇,那感觉肯定很棒。
或者呢,去做体育赛事的策划和组织。
把一场场精彩的比赛给张罗起来,从场地布置到人员安排,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到。
看着自己策划的赛事圆满成功,那成就感,别提多带劲了。
还能去当体育老师呢!把自己对体育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们,看着他们在你的教导下茁壮成长,从啥都不会到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那种满足感简直无法形容。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场热血篮球赛!”多有意思呀。
再不然,去研究体育历史和文化也不错呀。
钻进那些古老的资料里,探寻体育的发展脉络,了解过去的人们是怎么玩体育的,然后给大家讲讲那些有趣的故事,多有文化内涵呀。
哎呀呀,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就业方向真是丰富多彩,就像一个大宝藏等你去挖掘。
只要你有热情,有想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块天地。
总之呢,学了体育人文社会学,未来的路充满了各种可能。
就像那句话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这个领域里,你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所以呀,别担心就业问题,大胆地往前走,未来一定会很美好的!哈哈,就说到这啦,大家自己去体会体会吧!。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特色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特色
摘要:
一、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的定义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的研究对象
三、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的研究方法
四、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五、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体育、文化、社会、历史等多个方面。
该学科以体育为研究载体,探讨体育与文化、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体育现象、体育文化、体育历史、体育社会问题等。
通过对这些研究对象的探讨,该学科旨在揭示体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
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全面、深入地分析体育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因素。
在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
但与此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还存在一定差距。
未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将面临更多挑战与机遇。
学科内部将不断分化与整合,研究领域将更加广泛,研究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同时,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总之,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体育在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各个层面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体育人文社会学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跨学科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
例如,历史学者、社会学家、文化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等都开始关注体育这一领域,并运用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进行深入探讨。
这种跨学科合作将促进对体育现象的多维度理解和解释。
2. 全球化视角: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多地涵盖全球尺度。
学者们开始关注体育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研究全球体育交流的影响和意义。
这种全球化视角有助于揭示体育与全球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3. 身体与健康研究:身体和健康作为体育的核心要素,成为体育人文社会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研究者开始关注体育对身体和健康的影响,包括体育对个体身体发展、健康意识的塑造以及身体认同的影响等。
这种研究有助于推动人们对身体与健康的认识,促进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
4. 技术与媒体研究:随着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也开始关注体育技术与媒体的互动。
学者们研究体育赛事在传媒平台上的表现形式、体育广播和体育节目对观众的塑造以及社交媒体对体育话题讨论的影响等。
这种研究有助于理解体育在数字时代的角色和影响力。
5. 社会公平与多样性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越来越注重社会公平和多样性的研究。
学者们关注体育参与机会的不平等、性别和种族的歧视问题,以及体育对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影响。
这种关注有助于推动体育领域的包容性与公正性。
总结起来,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包括跨学科研究、全球化视角、身体与健康研究、技术与媒体研究以及社会公平与多样性研究等。
这些趋势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体大体育人文社会学简介
(转自考试大)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高教、科研和管理等机构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有条件的应选修二外,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应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体育教育(含大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论、高等体育教学管理)
2.体育管理(含体育经营管理、体育行政管理、体育决策)
3.社会体育(含全民健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4.体育社会学(体育社团组织、少数民族体育)
5.奥林匹克研究(奥林匹克与妇女、奥林匹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6.体育史(竞技体育史、体育社会资本研究)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后一年半是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得提前。
如遇特殊情况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工作满三年以上;
(2)外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3)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论文。
如需要提前学习年限,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导师提出报告,研究生院和主管校长审批,并按有关文件执行。
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一年。
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未按时毕业的研究生,以肄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6学时为1学分。
硕士生至少修满42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选修课22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自然辩证法概论。
2、外国语
(1)基础外语;
(2)专业外语,指定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书目。
(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这一部分课程应能够反映本学科学位的基本要求,能够体现出基础厚、内容新、专业面宽、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应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坚实基础理论。
各专业要坚持按二级学科设课,充分发挥各位导师的群体优势,安排最佳教学阵容。
(三)补修课
对于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
补修课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见《研究生院课程设置一览表》。
五、培养方式
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生必须参加本项目俱乐部的训练实践。
3、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4、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教研室(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
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教研室(或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按时组织研究生进行专业外语的学习和开题报告,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5、各教研室可成立3—5人的指导小组,成员应主要是研究生导师,可吸收具有导师培养条件的中青年副教授参加。
导师组在教研室领导下集体把关、协同指导,采取必要的集体培养方式和措施,确保研究生工作的落实。
6、研究生在选定导师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教研室批准报研究生院备案。
7、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主,同时进入专业课学习,在第三学年末进行中期考核和筛选,同时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工作。
8、研究生院成立有5~7人组成的跨院和教研室的专业联合指导委员会,指导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在方案修订、导师配备、专业课落实、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评审等主要环节进行指导。
9、第三学期结束后,教研室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健康状况等做出综合评价,淘汰不合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