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简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学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经济发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科举制的创立》。
在此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古代,人们是如何选拔官员的呢?2.探究一:科举制的创立背景(1)同学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科举制的创立背景。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部分。
请一位同学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心得。
3.探究二:科举制的创立过程(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得知: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在隋朝大业三年(605年)创立的。
4.探究三:科举制的影响5.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学到了什么?对了,我们学到了科举制是由隋文帝杨坚创立的,它选拔了大量真才实学的人才,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课后作业(2)查阅资料,了解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板书设计1.科举制的创立背景:隋朝统一全国,士族衰落,庶族兴起2.科举制的创立过程:隋文帝杨坚,大业三年(605年)3.科举制的影响:选拔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教育发展,形成重视读书的风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1)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科举制对古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生:可能是选拔出了很多有才能的人。
师:非常好,那么这样的选拔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具体的好处呢?(2)师:科举制让很多出身平民的人也有了做官的机会,你们觉得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生:可能让社会更加公平。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精选6篇)《科举制的创立》篇1第4课时科举制的创立教案【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
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1、科举制的诞生:⑴隋文帝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进士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殿试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②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应试者。
3、科举制的影响: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的繁荣;⑷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课本18页的第一、二段材料分析一下,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途径:感想: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材分析]《科举制的创立》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个课时,所以,学习中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的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文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后来的历朝历代加以沿用、改革,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本册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度,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本课对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列为一个专题学习,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单凭教师讲述,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层层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2、要求学生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知识的回顾与比较,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科举制相对比,得出实行科举制的理由。
2、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科举制的完善,达到培养归纳能力的教学目的。
3、以历史人物为线,用形象具体的事件启发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步入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同学们分组讨论,从三位皇帝分别在科举制完成方面做了什么贡献角度思考,完成下表
唐太宗
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
开设武举、殿试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一、唐太宗特别重视培养人才,投资校舍。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260人。国学,国子学,是中国古最高学府,除此之外还有太学等,是贵族子弟学校,也有少部分平民百姓的孩子,学习优异而进入。
再下第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断不到家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板书设计
科举制的创立
诞生完善
隋文帝唐太宗
隋炀帝武则天
唐玄宗
科举制影响123
备注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的优势可以与前文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做比较
唐太宗部分内容较多
照应开头孟郊的诗歌
3、有利于文学艺术发展。唐诗成为考试内容。历史上,很多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苏轼等人。
弊端:醉心科举,禁锢思想。引用范进中举或孟郊前两次不中做的诗歌。
落第孟郊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课题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创立、完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通过阅读材料,学生把握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科举制的影响,学生可从具体史实中引出结论。设置情景,学生了解诗赋成为考试内容的影响。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废除的时间。
2. 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 科举制与之前选官制度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发展过程、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3. 课堂讲解:讲解科举制的历史意义,分析科举制与之前选官制度的区别。
4. 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相关史料,加深对科举制的理解。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举制的看法和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科举制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2. 让学生比较科举制和之前的选官制度的异同。
3. 请学生谈谈对科举制的认识和看法。
八、拓展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与科举制相关的阅读材料,如《隋唐制度史》、《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九、课堂评价:本节课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史料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科举制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十、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下一节课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科举制的实施及其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要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废除的时间,以及如何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3.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科举制的创立;2.科举制的组织和考试科目;3.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2.难点: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重点讲授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2.问答法: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归纳法:总结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科举制的创立》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主题。
2. 讲授科举制的创立(10分钟)讲解科举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科举制是怎样形成的。
3. 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30分钟)让学生通过讲授和讨论,掌握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包括举人、进士和状元等考试级别,以及诗、礼、经、史等科目。
4. 了解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30分钟)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包括士人阶层的形成、科举考试制度的严密性和合理性、对文化教育的推动等。
5. 总结(10分钟)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对科举制的内容和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学生的听讲情况、参与讨论和提问问题等;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材料、写作业等,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举制的组成和考试科目,掌握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中我积极与学生互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估和引导,鼓励学生思考和独立表达。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之科举制的创立.doc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之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⑵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法:指导预习,问题设置指导课前预习工作: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做好预习工作。
第一组:了解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方法。
第二组: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科举考试究竟怎样考。
一个普通读书人怎样才会成为进士。
第三组:找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哪些历史人物是通过科举考试当上官的,如岳飞、司马光等。
第四组:排练一个短剧小品(1分钟以内)看榜文。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教材简析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2、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设计㈠导入: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很好,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
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善于用人)正确。
那么,你们是否知道,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科举制度)不错。
也许你们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
哪一科最重要等等。
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今天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㈡教学新课:。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举制产生的原因,掌握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
记住科举制完善的时间、人物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科举制诞生之前的选官制度,到科举制的诞生,以及完善来完成学习任务。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进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科举制诞生的时间、标志、完善的时间、人物、具体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科举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点拨引导法。
2、充分利用百度搜索搜集到有关科举制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唐朝杰出的皇帝,他们分别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他们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
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那么,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也许你听说过科举制度,但它具体是怎么回事?读书人怎样才能适应它的要求,达到升官入仕的目的,哪一科最重要,等等,知道这些的人可能不多。
下面我们就专题学习这一内容。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请把课文充分阅读一遍,包括小字内容、有关插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有何弊端?(要让学生明白: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他们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相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做高官。
这是废除旧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度应运而生的原因。
)2、隋文帝采用什么办法来选拔官员?哪位皇帝在位时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他的贡献是什么?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是什么?(学生读书记住: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诞生,其标志就是他正式设置的进士科。
作用是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人可以做官,选官的权力也集中到朝廷。
)3、科举制在哪个朝代得到了完善?最重要的两科是什么?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科举制到了唐代得到完善。
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创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列举隋唐几个盛世局面的名称及在位的皇帝?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师“这几位皇帝积极进取,政绩卓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断改革用人制度,善于用人。
他们是怎样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呢?(引入新课课题)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板书》师:首先了解一下魏晋以来朝廷是怎样选拔人才的?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好吗?师:隋文帝巩固他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进行改革。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生答:分科考试)师:隋文帝采取的这一措施,是对以往我国选官制度的一次彻底的挑战,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雏形”。
师:但科举制是由隋文帝创立的吗?他是怎样做的?(阅读课本,答)。
总结: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创立了科举制,为大隋江山选拔了许多有学识的治世之才,这也是他继大运河的开凿之外对我国的又一项影响极大的举措。
师:“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我们进行推理分析.1,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2、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4 朝廷得到什么?总结:隋的科举制度虽然不完善,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起了很大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官权由地方到中央。
师:科举制诞生了,从此这项制度开始影响了中国长达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考试考什么呢?(课件了解)。
过渡: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从“创立”到“完善”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而其中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却是唐时几位皇帝。
《板书》二、科举制的完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8 页,了解唐时完善科举制的几位皇帝及其采取的有力措施,把表格完善。
(生读书,讨论,填表)师:对照表格指出:1、唐时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2、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看课件"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及左侧太宗语“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诗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师:科举制度对谁最有利。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教案标题: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 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掌握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3. 分析科举制对个人和社会的利弊。
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定义和特点;2. 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 科举制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1.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 科举制的利弊评价。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认知和兴趣,例如:“你知道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什么吗?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教育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其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演变;2. 阐述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选拔官员、影响社会流动性、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
三、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科举制的优点和缺点展开讨论,并列出相关观点;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科举制的利弊,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科举制的影响和评价;2. 小组讨论:学生重新组成小组,就科举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3. 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2. 教师对科举制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科举制的利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 鼓励学生结合课堂讨论和自主阅读的资料,加深对科举制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讨论与分析、拓展与应用、总结与评价以及作业布置等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科举制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其起源、发展、地位和作用,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3)了解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科举制的特点和意义。
(2)运用历史资料,解读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3)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评价科举制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认识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3)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1)科举制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
(2)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科举制吗?请大家谈谈对科举制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方式以及选拔标准。
(2)教师提问:科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历史资料解读:(1)教师展示古代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引导学生解读。
(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科举考试的题目和答案。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举制在我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学生思考: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科举制度的创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一)、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制的创立从地主知识分子中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缓和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扩大了统治基础。
隋文帝下令“分科举人”。
3、科举制创立的意义:改革了封建选官制度,使科举制在后世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隋朝在选官制度的改革方面功不可没。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案科举制的创立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2、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3、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局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教学难点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局部教学过程从当前的考试导入〔侧重于考试的功能〕那么科举制终究是怎样一回事,这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一、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背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理解其家世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
“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
等第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让学生讨论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利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学生列表归纳〕①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的方法,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正月,诏举贤良。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七月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②隋炀帝: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定十科举人,其中文才秀美科,当即进士科。
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这便是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创立的开场。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o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
提问:九品中正制与科举考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
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才能。
③唐太宗:扩大了国学的`规模,还增加了考试的人数。
④武那么天:增加了考试科目。
殿试:武那么天在宫殿亲自面试考生。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3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给人才选拔方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讨论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时,通过古今对比、中外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重大进步,是隋朝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举措,是隋唐繁荣的原因之一,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是古代政治文明的结晶。
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大纲的要求及知识点在本课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确定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科举制的完善与影响分析,认识隋唐时期政治开明、开放的特点。
难点: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让“时间之轮”带我们穿越时空,来到隋朝。
那时的你是隋炀帝统治时期的一介平民,你有可能做官吗?那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呢?(有可能。
科举考试。
)教师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本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科举制的一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入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二、教师引导,探究交流。
突出重点、突破重点。
(一)科举制产生的原因分析有问我答:1.隋朝时,隋文帝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那么怎样管理刚统一的南方地区呢?怎样管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呢?是靠隋文帝自己管理吗?2.我们知道“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隋文帝是怎样做的?他如何笼络人心?3.隋文帝是怎样选拔官员呢?为什么不沿用以前的选官制度?4•什么时候诞生的科举制度呢?科举制诞生后有什么积极意义呢?(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板书)5.科举制的诞生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凭才学做官,你能说说有谁吗?答:房玄龄、王维、白居易、姚崇潜心修文,刻苦攻读,学业大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步入政坛,先后做了三次宰相。
七年级历史教案科举制的创立_

科举制的创立第4课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为。
【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三、学法指导1.组织讨论隋文帝废除旧的选官制度的原因时,应指导学生考虑隋文帝刚刚建立隋朝,一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二是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
旧的选官制度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2.引导学生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有据地分析问题。
3.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
4.为了提高自学能力,开阔知识面,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或课后,查阅《辞海》等书籍,看一看自己知道的一些古代人物,例如姚崇、李白、杜甫、岳飞、司马光等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他们是否中过进士。
四、知识链接1.科举制:中国古代国家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587年,隋文帝开始设科取士,隋炀帝始置进士科,成为制度。
唐代增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
武则天创行殿试,并增设武举。
科举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19xx年)。
2. 世界上最早的选官考试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科举制度为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延揽人才、治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时科举制诞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科举制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结合事实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归纳,是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重要制度,影响深远。
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科举制的深刻了解,认识到制度的革新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一项开创性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科举制度的影响。
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列举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穿越回到古代,你们想做什么身份的人呢?(学生回答:皇帝,大官,才女……)现在请你们进入角色,思考下面问题:作为皇帝的你是怎样选拔官员为你服务的呢?做大官的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踏上官途的呢?(学生回答:考试)古代以考试形式选拔人才的制度就是科举制度,这种制度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对社会带来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学习的新课《科举制的创立》将会为我们解开疑惑。
讲授新课1、科举制创立的背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一想:魏晋时期时期以来朝廷是采取怎样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呢?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这样的方式选拔官员吗?说明你的理由。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思考、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很多同学都认识到了魏晋以来选拔官员方式的不足,在这个问题上,隋文帝也认识到了,于是他决定破旧立新——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的诞生和完善的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人物,他们做出了什么贡献?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结合下面的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①某单位招聘职员,有一百人要参加,而只能录取十个人,如果你是考官,你会考试哪些因素,进行哪些测试?——科举考试也是贯彻“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行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
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废除的时间。
2. 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废除及其影响。
2. 难点: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废除的原因和影响。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深入了解科举制的实质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短视频,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述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科举制的起源,以及科举制在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情况。
3. 分析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通过史料阅读,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4. 探讨科举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5. 总结科举制的废除及其原因:讲解科举制在清朝的废除过程,以及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废除及其影响。
2. 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深入了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 思考题:你认为科举制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借鉴意义?为什么?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科举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影响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史料分析、问题解答等方面的能力,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 关注学生对科举制在现代社会借鉴意义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提高其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三、教学难点:1.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科举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3. 采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独特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科举制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科举制的兴趣。
2. 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阐述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3. 分析科举制的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流程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起源、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考试内容、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科举制在历史上地位和影响的认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2. 参考资料:科举制相关论文、书籍。
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
2. 讲解科举制:介绍科举制的背景、起源和发展过程。
3. 分析科举制考试内容:讲解科举制的考试科目、选拔程序和选拔标准。
4. 探讨科举制的影响:分析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范文

《科举制的创立》历史教案范文教案名称:《科举制的创立》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点,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1.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点。
教学难点:1.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科举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与社会》。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张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场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了解科举制的历史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翻到教材第77页,阅读“科举制的创立”部分。
a.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创立的?b.科举制的创立者是谁?c.科举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5分钟)1.讲解科举制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优点。
2.分析科举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官员素质等。
3.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在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a.科举制在选拔人才方面有哪些优点?b.科举制在现代社会还有借鉴意义吗?如果有,是什么?五、课后作业(5分钟)2.思考科举制在现代社会中的借鉴意义,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对于教学重点,我们需要深入解读科举制的精髓,让学生不仅知道科举制是什么,更要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领会到科举制在选拔人才上的优点,例如公平竞争、选拔有才能的人才等。
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科举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如何改变了社会选拔人才的机制,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尽管科举制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存在,但其选拔人才的原则和理念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的创立》简案
丰利镇环港初中周丛泉
一、学习目标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阅读教材17页。
第一标题“科举制的诞生”完成填空
⑴隋文帝时期,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正式诞生。
阅读教材18页,第二标题“科举制的完善”,完成知识填空
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两科最为重要、、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扩充规模,扩建学舍,增加;严格录取应试者。
⑵武则天时,创立和。
⑶唐玄宗: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阅读教材19页-20页,第三标题“科举制度的影响”,完成填空
3、科举制的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三、合作探究:
1、隋文帝为什么要用分科考试来选官?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有何进步?
3、根据上表内容,科举制创立完善的过程,由此分析理解科举制的影响作用。
四、巩固提高(随堂练11-12页)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