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老化研究综述
认知老化的研究观点范文
认知老化的研究观点认知老化是心理综合考研大纲中发展心理学的考点认知老化是限制老年人工作活动能力和降低其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感知速度减慢,工作记忆下降,抑制无关刺激影响的能力减弱,现场依赖性增强等。
一、认知老化的特点1、一般智力的老化:液态智力到成年时达到高峰,然后随着龄增加减退较早、较快,到老年减退明显;晶态智力到成年后仍保持较好,到7O岁后才缓慢减退。
2、加工速度的年老减慢:速度减慢是老年人基本的行为特征,因此,完成测验的速度对于评价认知功能有重要意义。
Salthouse(1985)综合大量研究资料,发现几乎所有测验都在速度上存在年龄差异,进而提出“普遍减慢假说”。
该假说认为,中枢加工速度的年老减慢是整个信息加工系统的变化,而不是局限于某些特定阶段的变化。
具体地说,加工速度的年老减慢表现在对信息的搜索、编码、储存和提取各个加工过程速度的减慢,以及老年人对信息加工的程度较浅和对信息组织程度较低等。
大量研究证明,加工速度随年老显著减慢,它是评价认知功能年龄差异的一项重要指标。
3、记忆老化记忆是一种最重要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和实验研究都观察到老年人的记忆能力低于青年人,而且,记忆减退在临床上是老年性痴呆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行为学诊断指标。
2O世纪8O年代以来,关于记忆老化的研究同时在“加工过程”和“加工系统”两种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老化引起的记忆减退在记忆的不同加工过程和不同的记忆系统中出现分离现象。
3.1 记忆加工过程的老化特点老年人倾向于以较自动化、概括化的方式编码,缺乏丰富具体的特异性信息,同时,老年人对信息编码的速度降低。
因此,老年人对信息编码的质量和效率都较青年人有所降低。
对成年人进行的词表自由回忆和再认测验结果表明,回忆成绩随着年龄增加明显降低,而再认成绩下降不大,甚至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再认成绩相等。
对于老年人来说,再认比自由回忆容易得多。
这是由于自由回忆是无线索的自主生成过程,而再认是由外部线索引发和驱动的提取过程。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研究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轻度认知障碍(MCI)作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早期干预的有效策略,以期为老年人认知健康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全面分析当前我国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措施,以期延缓或逆转轻度认知障碍的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期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老年人认知障碍防治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认知健康管理的有益参考。
二、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老年MCI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MCI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MCI的发病率约为10%~20%,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以上。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老年MCI患者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他们跌倒、失智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调查还发现老年MCI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等。
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MCI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同时,性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女性老年人MCI的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
为了深入了解老年MCI的发病机制,我们还进行了相关的生物学研究。
老年人认知衰弱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认知衰弱的研究进展随着全球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趋势的加速,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对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研究显示,衰弱和认知障碍是老年人健康不良结局的关键决定因素。
过去,衰弱和认知障碍被看作是两个分开的领域,彼此之间似乎没有直接联系。
然而,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衰弱和认知障碍(包括痴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促使学界提出了"认知衰弱"这一综合概念,将躯体衰弱和认知功能衰退的相互作用纳入考量,开辟了探索两者相互作用的新视角,并为预防痴呆提供了策略上的可能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发生率增高,这不仅增加了老年人失能、住院和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的风险,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当前,中国在认知衰弱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本文将综述认知衰弱的定义、流行病学状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等研究进展,旨在提升医疗工作者对老年人认知衰弱的理解,并改善诊疗和预防策略。
一、认知衰弱的概念认知衰弱的显著特征是躯体衰弱和认知障碍并存。
2013年,在法国图卢兹举行的国际营养与老龄化协会和国际老年医学协会(IANA-IAGG)的专家共识会议上,首次对认知衰弱进行了明确定义,将其视为一种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躯体和认知的双重障碍,且认知障碍轻微[即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为0.5],同时确认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痴呆症,此定义强调,认知衰弱主要由生理老化因素导致,而非病理性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所致。
基于此框架,Ruan等研究者于2015年提出了进一步的定义,认为认知衰弱是一种由躯体衰弱引起的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且明确排除了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形式的痴呆,他们还区分了认知衰弱的两个亚型:(1)可逆性:涉及主观认知下降(SCD)和/或阳性生物标志物;(2)潜在可逆性:涉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到了2018年,韩国健康技术研发项目对这一定义进行了修订,提出认知衰弱应定义为躯体衰弱、认知功能相对于同龄人在认知功能测试中的表现低1.5个标准差(SD),且在日常生活中能独立完成工具性生活活动(IADL),这一修订尝试解决CDR评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局限性,提供了更为实用的评估标准。
心理学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
心理学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概述: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老年人认知功能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定义、变化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
一、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定义老年人认知功能是指在老年阶段,个体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的能力。
这些认知功能在老年人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如记忆力下降、思维速度减缓等。
二、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模式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模式可以分为正常老化和病理老化两种。
正常老化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认知功能逐渐衰退,但仍能维持日常生活需要的水平。
病理老化则是指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超过正常范围,出现认知障碍症状,如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等。
三、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心理因素包括心理压力、抑郁和焦虑等;社会因素包括教育水平、社交活动和生活环境等。
四、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干预措施针对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的问题,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
认知训练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干预手段,通过训练老年人的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提高其认知功能。
除此之外,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也可以帮助老年人减轻心理压力,提升认知功能。
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定义、变化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保持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机制和发展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老年人的认知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概要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增加,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日益成为医疗和公共健康事业的沉重负担。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Alzheimer病(AD)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是AD的早期阶段〔1-4〕。
MCI患者以每年10%~l5%的速度发展为AD,是正常老人发生AD的10倍〔4〕。
迄今为止,由于对AD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而对MCI这一特殊阶段的研究,有助于辨别痴呆的高危人群,为老年期痴呆寻找最佳的干预时间。
本文从MCI的概念和诊断、流行与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MCI的定义与概念MCI是介于痴呆和正常衰老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损害状态,是一个仍有争议的诊断概念,1962年,Kral提出良性老年健忘症(Benign Senescent Forgetfulness, BSF)概念〔5〕,其特点是在某一时刻回忆名字或者往事困难,而另一时刻又能想起来;有自知力,记忆测验成绩与无记忆困难者相近,不会发展为痴呆。
该定义由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界限不清,争议颇多。
1986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提出与年龄有关的记忆损害(Age-Associated Memory Impairment,AAMI)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6〕。
其中强调的是与年龄相符的记忆减退,要求记忆测验得分低于年轻成年人均数1个标准差,而其他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但由于按常态可能有16%的年轻成年人到老年后即使没有记忆减退也可能符合AAMI诊断,从而使这一定义和诊断标准的应用受到局限。
国际老年精神科协会于1994年提出了与衰老有关的认知功能下降(Aging-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AACD)的概念〔7〕。
与AAMI不同的是,AACD 不仅存在记忆下降,其他认知功能也受影响,而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心理学视角下的认知功能与老年人认知老化
心理学视角下的认知功能与老年人认知老化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老化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认知功能开始逐渐下降。
然而,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发现,老年人的认知老化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延缓或改善。
本文将从认知功能的角度探讨老年人认知老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认知功能的分类在谈论老年人认知老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认知功能的分类。
认知功能包括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多个方面。
老年人的认知老化主要集中在记忆力和注意力上。
二、记忆力的老化原因及应对策略老年人的记忆力容易受到影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脑血流量的减少,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二是大脑中神经元的损失。
针对老年人记忆力老化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定期运动、健康饮食和良好的睡眠。
其次是参与社交活动,保持社交网络的丰富性。
社交活动不仅可以提供认知刺激,还可以减少孤独感,提高生活满意度。
最后是通过记忆训练来锻炼大脑。
例如,通过参加数独、围棋、象棋等游戏,或者运用记忆术来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
三、注意力的老化原因及应对策略老年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主要原因是注意力的资源有限和大脑神经元的衰老。
老年人在面对多个任务时,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面对注意力老化的问题,一种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分割任务”。
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为多个简单的小任务,逐个完成,这样可以避免注意力的分散。
另外,老年人可以通过注重兴趣爱好的培养来提高对任务的注意力。
当我们对某个任务充满兴趣和热情时,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四、认知功能的锻炼除了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应对策略,老年人还可以通过认知功能的锻炼来改善认知老化的问题。
认知功能的锻炼主要包括学习新事物、解决问题、玩逻辑推理游戏等。
通过学习新事物,老年人可以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增加认知刺激,激活大脑。
解决问题和玩逻辑推理游戏可以训练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提高认知功能的保持和应对能力。
我国老年认知心理研究综述
第2 7卷 第 4期 2 1 年 4月 01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Jun lo ih u N r lC l g o r a fGuz o oma ol e e
V0. 7 N . 12 . o 4
Apr 2 1 . 01
我 国老年 认知 心理研 究 综述
伍 月 琼 伍 燕 琼 ,
A v e o de l g iie Ps hoo ia s a c e n Ch na Re iw fEl ry Co n tv yc lg c lRe e r h si i
W U e—q o . U n—q o g Yu ing W Ya in 2
(. . col f dct nl c ne , unx om l nvri , u i un , 4 0 4 12 Sho o ua oa S i cs G agi r a U ie t G inG a ̄ 5 10 ) E i e N sy l
t u u l mp o e t e q ai fl e o l e e p e a d t erme t lh a t . i o sy i rv u l o f f d rp o l i n h y t i o n h n a e l h
K yw rs Edr , on i 西 g , on i p e , o iv bly C giv pi et e od :ley C giv A n C giv S e C g t eA it, on eI a n l te te d ni i i t m r m
前瞻记忆老化研究综述
・综 述・前瞻记忆老化研究综述Ξ杨 靖1 郭秀艳ΞΞ2,3 孙里宁3(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200438)(2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摘 要 前瞻记忆的老化现象是指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前瞻记忆水平有所下降。
本文分别对在自然情景、实验室情景以及模拟情景条件下的前瞻记忆老化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总结和阐述了当前几个主要的前瞻记忆老化理论及模型。
关键词:前瞻记忆 老化 自我唤起1 何谓前瞻记忆的老化 自19世纪80年代Ebbinghaus 首次把实验法引入记忆研究以来,记忆一直都是心理学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
随着记忆研究方法及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的记忆类型陆续被提出,前瞻记忆(ProspectiveMemor y )就是新近提出的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记忆类型,它是指对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行为的记忆,即对于将来的某种意向和计划的记忆,它指向于将来的情况,使人们记得要去做某事[1],如:记住15分钟后给客户打电话,记住回家途中到超市买酱油等。
前瞻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且对个体生活影响极大,而它的失败却又相当普遍,日常生活中我们50%-70%的记忆失败都发生在前瞻记忆中(KvavilashviliL.,MesserD.J.,&Pi ppaE,2001)[2]。
前瞻记忆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极大丰富了记忆理论,目前,前瞻记忆已成为记忆乃至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而前瞻记忆的老化现象则是探讨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前瞻记忆的老化现象是指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前瞻记忆水平有所下降。
Craik (1986)认为记忆包括恢复先前的心理状态,因此内部和外部的线索都会促进先前心理状态的恢复。
外部线索可以帮助重构过去的事件,但是当缺少外部线索时,事件的重构就主要依靠自我唤起(self-initiation )的内部线索,而对心理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自我唤起提取过程很容易受到年老化的影响。
认知老化的研究进展
认知老化的研究进展摘要:认知老化在近些年成为了老年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认知功能指的是人脑认识和反应客观事实的心理机能,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和语言等各种能力,而认知老化指的是个体进入老年后身体认知功能的衰弱过程。
首先要搞清楚认知老化的特征和认知老化的研究机制,还有需要了解认知老化与其他变量的关系,同时对老年人进行认知干预,以延缓老年人认知老化的过程,从而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关键词:认知老化;加工资源;执行功能;工作记忆;老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也成为了目前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个体会随着时间推移自然老化,脑的老化是个体老化的重要部分,而认知功能是检验脑机能的重要指标,它是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的心里活动,是行为的基础。
认知老化就是认知功能随着个体年龄增加逐渐衰退的过程。
它是限制老年人工作、活动能力和降低其生活独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中介变量。
1认知老化的特点1.1.认知老化的普遍性1.记忆老化:在不同加工和记忆系统中都表现出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记忆减退。
记忆的加工分为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过程。
老年人的编码方式偏向自动化、概括化,偏向再认而非自由回忆,缺乏丰富的特异性信息,且信息编码速度降低。
老化程度在记忆不同的分类中也不相同,而且差异较为显著。
2.一般智力老化:流体智力主要与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在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老年阶段后衰退进程加快。
晶体智力主要与知识、文化和经验有关系,在成年后会随年龄增长。
3.思维老化: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随年龄增加,衰退较慢,但是老年人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一般保持较好。
4.感知觉老化: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等方面。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感觉的改变,视觉和听觉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
前瞻性记忆研究和老化综述
前瞻性记忆研究和老化综述【摘要】:前瞻记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记忆类型,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是指对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行为的记忆,即对于将来的某种意向和计划的记忆,它指向于将来的情况,使人们记得要去做某事。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关于前瞻性记忆的研究尚处于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方法探索阶段,没有较为成熟的理论。
本文分别对前瞻记忆的研究和老化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总结和阐述了当前几个主要的理论。
【关键词】:前瞻记忆事件性前瞻记忆时间性前瞻记忆老化引言自从人类开始记忆的研究以来,这一学术领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且其理论成就更是无法让人忽视。
在近年来,记忆研究不仅仅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也更多的普通大众所注意。
随着记忆研究的深入发展,前瞻记忆渐渐崭露头角。
前面说到,前瞻记忆是指对预定的事件或行为的记忆(赵晋全,杨治良,秦金亮,郭力平,2003)。
例如,晚上洗漱之后顺便把脏袜子洗干净等,相对于前瞻记忆来说,之前关于记忆的研究大多是在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件和行为的方面。
另外,前瞻记忆包含两种成分,一是回溯成分,即记住执行的活动以及执行活动的时机,一是前瞻成分,即记住在适当时机记起去执行这项活动,二者缺一不可;而根据记忆加工的线索来考虑,则可以讲前瞻记忆分为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和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李涛欣,丁兆叶,张利增,2005)。
(一)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个体差异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人们对年龄、性别、智力、语言能力以及行为模式等对前瞻记忆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李涛欣、丁兆叶和张利增三人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认知方式对前瞻记忆的加工存在显著地影响,与此同时,通过改变实验中汉语双字词实验材料靶线索词的属性还发现,前瞻记忆的加工还受到靶线索特征的影响。
也就是说,不论是基于时间的还是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都受到认知方式的影响。
不管是什么线索、什么类型的前瞻记忆,想要得以完成,就一定需要个体亲自掌握和监控任务完成的时机,并且将注意力从当下正在进行的任务中转移到前瞻记忆的任务上,然后完成。
认知老化研究进展
认知老化研究进展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使得认知老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除此之外,近几年老年痴呆症现象渐渐普遍,和老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进一步推动了认知老化的研究。
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报告很多,进展很快,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本文将对其作一系统的介绍。
一、认知老化的概念认知老化是指脑老化引起的认知衰退,是指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能力的轻微损害改变。
这里的认知主要是指:信息处理,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一般认为,晶体智力( 如词汇、知识经验等) 在成年后仍会随年龄增长,直到70 岁以后才出现显著的减退; 流体智力( 如记忆、注意、推理能力等) 则在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即开始缓慢地下降,进入老年阶段后衰退进程加快。
总体而言,它表现为认知速度的减慢,工作记忆下降,抑制无关刺激影响的能力减弱以及现场依赖性增强。
二、认知老化的生理机制(一)大脑结构完整性老化伴随着大脑体积下降,可能与某些认知领域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老化对脑白质完整性亦造成影响,尤其前额叶脑白质表现最为敏感,脑白质完整性下降可导致失连接状态,表现为执行功能和信息加工速度等认知领域的功能下降。
(二)大脑活动水平和模式静息态FMRI发现老年人的大脑特别是前额叶血流量和代谢降低。
大规模的神经系统协调功能损害。
(三)任务态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老年人局部脑区的过度“激活”现象。
老年人大脑半球非对称性减弱模型和老化中由后向前转移模型。
老年人大脑半球非对称性减弱模型是指年轻人在完成一些认知任务时,大脑激活呈现出明显的单侧化优势( 即非对称性) ,而老年人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常过度激活对侧半球的相应脑区,呈现明显的双侧化( 即非对称性减弱) 趋势。
老化中由后向前转移模型是由Grady 提出的,他在一项研究人脸感知和位置的研究中首次发现,在两种任务条件下,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在枕颞区的激活减弱,而在前部脑区包括前额叶皮质的激活增强。
认知老化与干预的研究进展
认知老化与干预的研究进展作者:孙水英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5年第6期孙水英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山东省烟台市 264100【摘要】为了探讨中医药在老年认知功能老化中的应用进展,本文通过对认知老化的概念、特点、可塑性以及中医药在认知老化方面的干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中医干预在认知老化领域方面具有一定成效,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关键词】认知老化;干预;进展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部分器官组织不断退化,其中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是认知老化,它是限制老年人自理和自主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认知功能进行早期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认知老化干预的研究很多,本文将对于中医干预在认知老化的效果研究进行综述。
1 认知老化1.1 认知老化的定义认知功能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老化是指成年之后认知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衰退,也包括大脑对认知功能丧失的适应和代偿过程[1]。
1.2 认知老化的特征1.2.1 感知觉老化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方面。
知觉主要包括时间、空间、运动及痛知觉等方面。
老年人随增龄会出现以上感知觉的减退。
如眼花、耳聋等,时间感、方向感差,严重时出现迷路、找不到家门等。
1.2.2 记忆老化记忆是一种最重要的认知能力,最增龄出现衰退。
目前关于记忆力衰退的原因研究很多,且说法不一。
但临床上常作为老年痴呆症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
1.2.3 智力老化液态智力即在新情景中加工新信息的能力,一般在成年早期达到高峰,然后随增龄开始缓慢下降,进入老年阶段后衰退加快。
晶态智力即已习得的心理能力一般保持持续增长,只有到70 以后才出现减退。
1.2.4 思维老化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高级的形式,即概括、类比、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随增龄出现衰退较晚,但由于感知、记忆的衰退,思维也有所减退,但知识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年人仍能保持。
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
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标题: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认知功能退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抗衰老药物作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近年来得到了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系统综述与分析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并探讨其机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抗衰老药物、老年人、认知功能、改善、机制、应用前景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认知功能退化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
老年认知功能退化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延缓老年认知功能退化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
抗衰老药物因其可能的效果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筛选,整理出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结论。
三、抗衰老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衰老药物主要包括抗氧化剂、核酸代谢修复剂、草本提取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包括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脑功能、促进神经元再生和修复等。
四、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的改善本章节将详细介绍各类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对老年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此外,某些核酸代谢修复剂和草本提取物也被发现能够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和学习能力。
五、抗衰老药物的应用前景本章节将探讨抗衰老药物在老年认知功能改善方面的应用前景。
抗衰老药物的广泛研究和应用前景,给老年人改善认知功能提供了新的希望。
然而,抗衰老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六、讨论与展望本章节将对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七、结论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与分析,我们认为抗衰老药物对老年认知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验证。
非医学专业大专生老化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非医学专业大专生老化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从古至今,老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对老化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现阶段我国普通大专生对老化知识的了解仍较为有限,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大专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非医学专业大专生老化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相关教育与科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老化知识的了解程度经过对一定数量的非医学专业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老化的认识仅停留在生理老化上,对心理老化、社会老化了解甚少。
即便是对于生理老化,学生们对其机制和影响因素也缺乏深入的了解。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甚至存在对老化问题的错误认知,比如将老化与疾病混淆,或者不了解老化是一个渐进而不可逆的过程。
2.接受老化知识的来源数据显示,非医学专业大专生对老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课堂教育、社会媒体、家庭和身边的老年人。
受限于学校的教学安排和社会对老化知识的关注度,学校的老化教育和科普工作尚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对老化知识的了解并不全面。
社会媒体对老化知识的传播也存在片面化、夸大化的现象,容易误导学生。
相比之下,家庭和老人身边的实际案例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但这种传播渠道的受众有限,无法覆盖全体学生。
1.教育因素教育因素是影响非医学专业大专生老化知识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在大专院校的教学中,对老化知识的渗透仍然不够深入,老化知识并未成为必修课程。
即便有少数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也缺乏系统性和普及性,无法覆盖所有学生。
大量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并未能够接受到系统的老化知识教育。
2.社会因素社会对老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了非医学专业大专生对老化知识的了解。
目前我国社会对老化问题的认知还偏重于生活养老和经济保障,而对老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不足。
这种片面的认知容易影响到大专生的认知,使其无法全面理解老化这一社会现象。
3.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学生自身对老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自主获取老化知识的意愿。
认知老化研究综述
认知老化研究综述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心理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是当代老年心理学研究最为活跃的一个分支领域。
国外研究报告很多,进展很快,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本文将对该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
1认知老化的界定大量事实表明,在成年之前,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成年之后,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不断衰退,心理学中用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说明这种衰退。
在传统观点看来,认知老化是一个单调的发展过程,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
但是现代观点则把认知活动看作复杂的,多维的,在认知能力发展中交互作用的不同过程,其中有些部分是可以通过干预加以补偿的。
这里讲到的“认知”主要指三个方面: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以及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
2认知老化的机制研究认知老化主要是通过对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等方面随年龄衰退的现象进行解释。
而认知老化的特征则表现在加工速度、记忆力、抑制能力等方面,由此而产生了诸多理论与模式分析。
2.1加工速度理论这一理论由Salthouse在1985年提出。
所谓速度主要指感觉速度和中枢加工速度[1]。
老年人的感觉功能退化特点十分明显,运动速度减慢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2]。
与其同时产生的还有对感知觉变迟钝和对刺激的反应变慢等。
对于这种变慢的解释主要认为它与外周机制有很大关系。
但是研究者发现,相对外周功能老化,中枢加工的老化要起到更主要的作用。
中枢加工老化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外周功能的老化。
对于感觉速度和加工速度减慢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神经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
从神经生物学观点看来,速度减慢是神经系统老化的结果,包含了神经噪音干扰增加、细胞死亡、疾病、人体生物钟速度、系统分解、功能废用等造成的功能退化、基因或者其他变化[3]。
在心理学角度看来,速度变慢主要是由于在信息超负荷或人物过于复杂的时候,注意和记忆能力下降、过于注重准确性或选择策略墨守常规、激活水平和动机较低造成的。
人口老化问题研究综述
老化问题研究综述老化问题研究综述XX发布:于学军一、引言人们最初关心问题主要是关心它的数量问题,因为是世界上最多的XX,快速增长的给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影响了经济的速度,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的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偏重的控制.这种偏重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即使在今天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的情况下,由于基数庞大,加之的惯性,使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然而,正当人们讨论如何控制的,为每年新增加的1000多万对经济的影响而担忧时,的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地老化。
它使又面临另一个挑战:老化问题。
XX不仅是世界上最多的XX,也是老年最多的XX.2021年底,的总已经达到12.4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已经占总的9。
7%左右。
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XX的老化历程相比,的老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老化速度和老年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老化超前于经济水平而提前出现.以第四次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按中位方案所进行的预测的结果表明,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但**个时期的老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
的老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1年,这时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的XX;第三阶段为2021~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老化的严重阶段。
令人担忧的是,在总体老化的同时,老年内部也在不断老化。
据学家预测,下世纪上半叶高龄老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51‰,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在达到峰值前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可能只有7‰。
毫无疑问,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而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高龄老人,因为大多数60~70岁的老年人尚有生活自理?芰Γ??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需要照料,带病生存甚至卧床不起的概率最高。
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无疑会给家庭和带来沉重的负担。
XX 如果分地区考察年龄结构的老化问题,这一问题则更为迫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老化研究综述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心理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是当代老年心理学研究最为活跃的一个分支领域。
国外研究报告很多,进展很快,国内有关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本文将对该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
1认知老化的界定大量事实表明,在成年之前,认知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成年之后,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不断衰退,心理学中用认知老化(cognitive aging)说明这种衰退。
在传统观点看来,认知老化是一个单调的发展过程,是绝对的,不可改变的。
但是现代观点则把认知活动看作复杂的,多维的,在认知能力发展中交互作用的不同过程,其中有些部分是可以通过干预加以补偿的。
这里讲到的“认知”主要指三个方面: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以及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1]。
2认知老化的机制研究认知老化主要是通过对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和工作记忆等方面随年龄衰退的现象进行解释。
而认知老化的特征则表现在加工速度、记忆力、抑制能力等方面,由此而产生了诸多理论与模式分析。
2.1加工速度理论这一理论由Salthouse在1985年提出。
所谓速度主要指感觉速度和中枢加工速度[1]。
老年人的感觉功能退化特点十分明显,运动速度减慢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现象[2]。
与其同时产生的还有对感知觉变迟钝和对刺激的反应变慢等。
对于这种变慢的解释主要认为它与外周机制有很大关系。
但是研究者发现,相对外周功能老化,中枢加工的老化要起到更主要的作用。
中枢加工老化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外周功能的老化。
对于感觉速度和加工速度减慢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神经生物学观点和心理学观点。
从神经生物学观点看来,速度减慢是神经系统老化的结果,包含了神经噪音干扰增加、细胞死亡、疾病、人体生物钟速度、系统分解、功能废用等造成的功能退化、基因或者其他变化[3]。
在心理学角度看来,速度变慢主要是由于在信息超负荷或人物过于复杂的时候,注意和记忆能力下降、过于注重准确性或选择策略墨守常规、激活水平和动机较低造成的。
加工速度理论通过感觉运动速度、知觉速度[主要通过数字符号替换(digit symbol test)、字母比较(letter comparison)、数字比较(digit comparison)、模式比较(pattern comparison)和图形匹配(identical pictures)]和认知速度进行测量[3]。
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成人的认知操作速度随年龄增长而减慢,是认知功能发生老化的主要原因。
2.2工作记忆理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指有别于长时记忆的独立结构,它是完成即时心理操作的心理能量的总和,包括存储和加工两个部分,其操作的内容是长时记忆的激活部分。
Wingfield等人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短时记忆能力能够维持在与年轻人相仿的水平上,但工作记忆能力显著下降。
工作记忆理论(Craik & Byrd,1982)认为工作记忆由中央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语音环路(phonological loop)、视觉空间工作记忆(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组成[4]。
该理论用存储—加工双重任务的方法,对语音环路容量的测量和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容量进行测量,认为工作记忆是所有用以完成即时心理操作的心理能量的总和。
老年人由于缺乏这种资源而导致认知功能的衰退。
2.3加工抑制理论Hasher和Zackes(1988)通过大量的负启动实验发现,老年人的负启动,尤其是特性负启动效应量突出明显低于年轻人[5]。
许多研究结果也一致表明,分心物抑制加工的效率随老化而下降,于是加工抑制机制理论应运而生。
加工抑制(processing inhibition)指个体完成当前任务时,有意识地对无关信息进行控制的能力[5]。
主要通过负启动试验和Stroop任务完成,该理论的主要观点为老年人之所以在认知任务中表现得比年轻人差,是因为他们不能有效抑制无关信息或及时将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删除,影响了加工效率,从而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2.4感觉功能理论感觉功能(sensory function)(Lindenberger & Baltes,1990)是对大脑功能的一个粗轮廓的反映,作为神经生理结构的一个普通指标,对认知功能来说是基础性的,因此对所有的认知能力的老化都是一个强有力的中介变量[6]。
临床视力检查视觉功能,纯音听力阈限测定听觉功能。
2.5整合模型分析后期的研究者将前面的研究整合分析,建立了多种整合模型[1],其中按各因素的关系可分别归为平行模型(图1)、层次模型(图2)、共因模型(图3),其中平行模型认为几个中介变量在年龄和认知功能中平行起作用。
层次模型则强调各种变量在老化过程中起到的层次性作用,而共因模型是近些年来普遍受到研究者认可的模型[1]。
近年来,国外对于建构认知老化模型的研究逐渐增多,都旨在概括认知老化规律及寻求合理的理论解释。
在研究时,心理学家多采用应用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虽然开始时候出现了多种研究模型的假设,但是由于新方法的采用,使探讨认知老化模型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
Lindenberger(1993)等人建立了认知老化模型,速度直接受年龄和教育的负和正的双重影响,而一般认知能力,如记忆、推理、知识等,受年龄和教育的影响都是通过速度因素的中介,只有知识还另外受到教育的直接的正作用[6,7]。
Salthouse(1993)采用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速度(包括认知速度和运动速度)是年龄对记忆和认知能力的负影响的重要中介因子。
Salthouse(1995)针对记忆老化建立了结构模型,他认为记忆除了主要受到由速度中介的来自年龄的负影响之外,还接受年龄的负影响,他在后面的报告中验证了年龄对记忆的负影响是由速度作为中介变量的[8]。
除此之外,工作记忆的老化也很活跃,众多研究者(Salthouse&Babcock,Salthouse)[9]表明工作记忆与年龄呈负相关。
这些研究都表明了速度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在认知老化中起到的作用。
3认知老化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认知老化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和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下面几个。
3.1健康状况研究表明(Bashore&Goddared,1993),诸如有氧能力等体质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老年人的认知能力,长期保持良好体质的老年人加工速度也较快。
所以,通过恰当强度的锻炼可以部分延缓认知老化的速度,对于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产生积极的作用。
3.2自动化程度自动化是指通过多次重复练习,使技能的操作不需要或者很少需要认知资源的参与。
自动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老年人加工速度减慢的缺陷。
学到的自动化技能如游泳、骑车等可以一直保持到年老,在对这种已经被自动化的技能操作中,老年人的成绩并没有和青年人产生显著性差异,但在对新技能的学习和抑制已经自动化技能方面,老年人和青年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7]。
针对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尝试技能训练,使老年人对出现速度减慢的项目加强自动化程度,进而使其加工速度得到提高。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训练有助于提高个体反应速度和稳定性。
3.3受教育程度国内的研究表明[1],非速度认知能力除了接受由速度因素中介的年龄和教育的作用外,还受教育的直接影响,教育在认知老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彭海瑛[10]等人对4 510名老年人的调查也证实文化程度对认知老化有显著影响[10]。
对于这一点,只能通过外界信息技术的介入进行弥补,如让老年人使用辅助设备,如使用助听器弥补听觉能力下降的缺陷,通过学习计算机免除很多手动的麻烦,降低记忆的负荷等等。
4总结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问题,他们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作出了贡献,我们理应尽可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所以对于认知老化的研究不断深入,旨在探求认知老化机制的同时,帮助老年人找到较好的延缓或部分遏制认知功能衰退的可行方法,是认知老化研究的主要任务。
同时,近几年由于对心理老化变异性的关注和老化干预的需要,开展了许多非认知因素对认知老化影响的研究,其中自我效能是研究较多的非认知因素之一[11]。
这些表明认知老化的研究领域更加广阔,研究视角不断更新,研究方法趋于多元。
参考文献1李德明,刘昌,李贵芸.认知老化及教育因素影响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92Salthouse TA.A theory of cognitive aging.Amsterdam:North- Holland,19853Clancy SN,HoyerWJ.Age and skill in visual searchDevelop Psychology,1994.304Hasher L,Zack s R.Working memory comprehension and Aging: A review and a new view,Psycho Learning Motive,1988.225Hasher L,Zacks RT.Working memory,comprehension,and aging: A review and a new view.In:Bower G H ed.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V ol.22).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88.193-2256Lindenberger U,Mayr U,Kliegl R.Speed and intelligence in old age.Psychology and Aging,1993,8:207-2207Lindenberger U,Baltes PB.Sensory functioning and intelli gence in old age:A strong sonnection.Psychology and Aging,1994,9:339-3558Salthouse TA,Meinz EJ.Aging,Inhibition,working memory,and speed.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1995,50B(6): 2979Salthouse TA.Structural model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age and measures of cognitive functioning.Intelligence,2001,29:93-11510彭海瑛,郑志学,朱汉民.4 510 名老年人认知功能调查结果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911李川云,吴振云.自我效能与认知老化的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