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1)汇编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课题: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课时:一节课课程类型:新课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知道公车上书的基本史事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引导并启发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讨论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爱国进步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以合作学习法为主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关上课本,我们回顾第三节课(甲午中日战争)所学的内容。
生:回顾中师: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爆发了什么战争,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及其战争结局怎样?生: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了并签署了《马关条约》。
师:那么《马关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样影响?生: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9世纪末农民阶级爆发的义和团爱国运动以及封建地主阶级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洋务运动,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下作为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怎么做的——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作为爱国青年的你们会怎样做?生:自由发挥中师:同学的回答都有各自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5页,看看当时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怎样的探索?我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大家快速浏览下该课内容。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天演论与严复
天演论与严复《天演论》震动了中国严复1895年在天津大狮子胡同1号居所翻译完成《天演论》,并于1898年正式刊刻出版,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书写了辉煌一笔。
留学英国时即留心西学严复作为洋务派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1877年至1879年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就十分留心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广泛涉猎了达尔文、亚当·斯密、卢梭、孟德斯鸠、边沁、赫胥黎等人的著作。
他还结识了洋务派人物、清廷出使英国大臣(相当于今之大使)郭嵩焘,郭嵩焘“见府君(指严复)而异之,引为忘年交。
每值休沐之日,府君辄至使署,与郭公论述中西学术政治之异同”。
可见严复当时对中西学术及政治的研究已颇有心得。
1880年起严复连续居津长达20年。
1885年至1894年间,他曾尝试走传统科举的路子,以实现平生抱负。
为此严复捐了监生,并先后在回福建和赴北京四次参加乡试,结果都落选了。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使得严复从科场梦想中惊醒过来,他感到不能再走科举这条迂缓的路了,于是转而与爱国志士一道,通过舆论大声疾呼,积极宣传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3月4日至9日,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原强》一文,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文中指出:“彼西洋者,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
自其自由平等观之,则捐忌讳,去烦苛,决壅敝,人人得以行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君不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是无法之胜也。
自其官工商贾章程明备观之,则人知其职,不督而办。
其为学术也,又一一求之实事实理。
推求其故,盖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其于朝,则建民主,开议院,其于野,则合公司,用公举。
练通国之兵以御侮,加什二之赋以足用。
”译《天演论》有政治目的《天演论》原名Evolution and Ethics,即“进化与伦理”,是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最初发表于1893年。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素材 北师大版 精品
康有为概况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号更生,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广艺舟双楫》等。
卒年七十。
康有为最早的教师是他的祖父康赞修。
他十九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朱次琦为师。
康赞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学,因此,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
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
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
”他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
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
以后他又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
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
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
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
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
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列强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近代化探索
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 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破产
维 兴起 新 变 发展 法 高潮 运 动 结局
公车上书
思
警世洪钟 想 《天演论》 启
百日维新 蒙 作
最终失败 用
一 序幕--康有为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林旭
畅想天地
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和思想解放运动,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仅仅是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造成的吗?为什么?
如果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精心培育的一 棵幼苗,在当时的环境下它能不能茁壮成长?
顽固派
光绪帝
破 坏
无实权
麻木
枯萎
老百姓
软 弱
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中国行不 通
开始标志
• 1898年6月 光绪帝 “明定国是”诏书
光 绪 帝 像
“明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类别
内容
经济方面 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陆海军
政治方面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顽固封建势力不能容忍
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 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 梁启超;甚至宫廷内外传言 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死有 得心 其杀 所贼 ,,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快 无 两向
哉力 快回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 哉 天 一人——谭嗣同 ! ,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讲义
康有为 (1858— — 1927)清末 ) 资产阶级改 良派领袖, 良派领袖, 后为保皇派 首领。 首领。
康有为(1859 1927),广东南海 1927), 康有为(1859—1927),广东南海 县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 县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 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879年 过严格的封建教育。1879年,康有为开 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 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开始向西方 寻求救国的道路。1891年 寻求救国的道路。1891年,在广州设立 万木草堂” 收徒讲学, “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 陈千秋等人。1895年 超、陈千秋等人。1895年,发起著名的 公车上书” 未果。 “公车上书”,未果。7月,和梁启超 创办《万国公报》 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 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1897年,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 4月,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 图强。 16日 图强。6月16日,光绪帝任命他为总理 衙门章京, 衙门章京,百日维新的措施基本上都是 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 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 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 日本,设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 反对革命。1913年 回国宣传尊孔复辟。 反对革命。1913年,回国宣传尊孔复辟。 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1927年病死 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1927年病死 于青岛。 于青岛。
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
1898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 年短短三个多月的戊戌变法在历 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石,转瞬即逝了。 史长河中犹如浪花击石,转瞬即逝了。 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 但这朵浪花激起的却是千层浪,它有利 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 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虽 时日极短,现效极少, 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 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梁启超语) 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梁启超语) 失败会换取教训,一百多年后, 失败会换取教训,一百多年后,回首戊 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强的中国人, 戌,每一个探索救亡图强的中国人,都 不会忘记当年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艰难 起步、 起步、用生命唤醒东方睡狮的爱国志士 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辛亥 新文化 革命 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P35—38)
1. 原因: (1)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2)发展:严复译述《天演论》 2. 经过:
(3)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4)结局: 失败 3. 影响:1、思想启蒙,变法图强呼声日益高涨。
P36
书名: 《天演论》
译者:
严复
主要内容: 1、介绍进化论 2、西方器械、制度胜过中国
3、变法中维国新西,学才第能一“。自强保种”
意义:
推动维新运动超
严复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材料二: “……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 发。……瓜分豆剖,渐 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 死所。……”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 书》1898年初
戊戌变法 8、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光绪帝
政治 经济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①开放言论; ②取消多余衙门、无用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
①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②废除八 股文;③创办报刊。
顽固派力量强大。
2、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群众。
3、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国情。
换我
革
了
命
意义:
戊戌变法有什么积 极作用呢?
1、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呼声日益高涨。 2、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堂考点探究【易错警示】1.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端,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
2.广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指的是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抨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到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止。
狭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指戊戌变法。
【易混辨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性质地主阶级改革资产阶级改革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疑难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观上:①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②脱离人民群众;③既想保留封建王朝,又想发展资本主义,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改革,本身就有矛盾的一面。
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
知识点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二:警世洪钟《天演论》2.(2014·江苏盐城)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
这表明他主张()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知识点三:短暂的“百日维新”3.(2014·江苏连云港)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维新变法运动内容序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背景:1895年《》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图强,变法维新①经济方面:②军事方面:③文化方面:创办,开放,开办培养人才等。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维 新 维新派依靠光绪帝 想争取袁世凯保护 光绪帝 你能预见变法的结局如何 派
(无权)
顽 固 派
以慈禧太后为首 (掌握实权)
袁世凯统帅新建陆 军投靠顽固派
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光绪帝囚禁,继而大 肆逮捕维新派,废除 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政治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 身,它是维新变法期间根据光绪 帝的命令建立的。
京师大学堂
变法措施为什么会在官员中 引起极大的震动?
变法措施极大地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 切身利益
(“废除八股取士”会损害一些死读书的 “守旧愚昧之人”,堵住他们的入仕之途; “取消多余的衙门何无用的官职”,将使一 部分旧官僚失去官职,另一部分没定官职 的旧官僚也会产生反应。因此,变法措施 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维新派 “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兴起
公车上书
发展
警世洪钟
《天演论》
高潮
百日维新
结局
最终失败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D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B、各地学会的建立 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2、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准备的活动是( D ) A.创办报刊 B.组织学会 C.开办学堂 D.创办企业 3、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西学理论基础的是( B )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课件(北师大八年级上)
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 发展的影响;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和得失,提高综合分 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进行预习,查阅并提取有关严复 的有效信息,提高阅读和分析加工信息的 能力;通过讨论,养成主动学习、乐于合 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 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爱国进步的改良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 国近代化的进程。
实施变法的背景: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指出形势已经到了“瓜分豆 剖”“揭杆斩木”的地步,朝廷如不及时革旧图新, 则国亡无日。同时,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驳斥了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谬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 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 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 可!”从而可以看出,维新派是有胆识的,他们的主 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不甘做 亡国奴”的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公车上书的背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 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同时也促使人们觉醒。
上书时间:1895年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上书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阅读教材第35页的小字,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了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这也是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近 代史上的志士仁人善于向西方国家学习、 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 我们学习,逐步形成关心时政、关心国家 的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 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 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探 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 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 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维新 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等重大事件一样,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 救国救民的使命,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的步伐。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共30张PPT)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 经过: 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 车上书”。
序幕
发起人:
公车上书
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 广东南海人。清末“戊戌 广东新会人。康有为的学 康有为 变法”的主要发起者。 生、维新活动的助手。
1.开放言论; 2.取消多余的衙 门和无用的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1.创办报刊; 2.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3.科举考试废八 股文 训练新式陆海军
1.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 与政权,革新政治 2.触犯顽固派旧官僚的利益 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 学技术的传播 2.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3.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顽固封建势力不能容忍 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 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 梁启超;甚至宫廷内外传言 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 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 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 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袁世凯Leabharlann 第二天,袁世凯向荣 禄告密,荣禄立即进 京与慈禧太后密谋废除光绪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 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化国防。维护封建 外国利器 …… ” —— 李鸿章 统治。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 维新派: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采用 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在能“自 改良的方法使中国走向富强。 强保种”。 ——严 复
课程标准: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 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日之间签订了 《马关条约》。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社 会矛盾尖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
军事
开放言论,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 的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文化教育
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
文
戊戌变法的失败 光绪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
时间 19世纪40-60年代
近代化历程及其主要战争 近代化历程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19世纪60-90年代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4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有何不同?
兴起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 警世洪钟 《天演论》 百日维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 课《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 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
•
会的影响。
• 3、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
•
思想。
教学重点
• 1、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 2、严复的主要思想。 • 3、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导言,回答 “维新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要变的是什么?要实行什么制度? ➢它以“救国”为宗旨,变的是封建专制制度,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最终失败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1、维新派的活动:
办报刊,组学会,办学堂等
2、严复与《天演论》 a、主要观点:
“物竞天择”
b、影响: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严 复 像
(一)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思想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一)、早期维新派的形成和主张
早期维新派最初持“中体西用”的立场,后转变为 “西体西用”的立场。
为什么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种种弊端,早期 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深刻 反思(社会状况) 。他们发觉西方的富强之本在于 “同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进而提出改良 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 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 用(思想的传承);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 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 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 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 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 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 家。
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年~1919年)
鸦片战争(1840~1842)
晚 清 前 期
清 末 民 初
(1)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①洋务运动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经济基础); ②由于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了洋务运动种种弊端, ③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 深刻反思(社会状况)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因其理论体系的不成熟,所以称为早期维新思想。 (4)意义: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 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是近代中国主张学 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端。 (5)局限:未付诸实际行动。
18C中(1765年)----- 19C六七十年 代 工业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第7课_维新变法运动
重要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 台
莫 待 土 分 裂 似 瓜 。
国 民 知 醒 宜 今 醒 ,
那 知 爱 国 即 爱 家 !
沉 沉 酣 睡 我 中 华 ,
3、公车上书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打破了清朝一 直以来禁止知识分子干政的局面,反映了知 识分子的国家和民族责任感。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 ——谭嗣同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 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不足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 具体原因:顽固派的强大 具体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绪帝无权,袁世凯的出 卖;变法策略失误
维新派主要活动
类别
报刊
名称
《时务报》《国闻报》
学会
学堂 著作
强 学 会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天演论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国闻报》
1895年以后,康 有为、梁启超等 维新派在全国各 地创办报纸、组
《时务报》
时务学堂 (南学会)
织学会,开设学
堂,大力宣传西
学,鼓吹变法。
万木草堂
天演论
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裁汰绿营
这是1898年秋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一首民谣
六君子,头颅送; 袁项城,顶子红, 卖同党,邀奇功; 康与梁,在梦中, 不知他,是枭雄。
谭 嗣 同
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杨 锐
杨深秀 杨 锐
维新变法运动正式版
这世界上唯一扛的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1、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曾几何时,我们做了 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 逐流。如果出现了绝壁,那么就越过它,就能把绝壁变成桥了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一声空叹。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所谓的王,乃最贪婪,最豪爽,最易怒之人。且清且浊,追求极致人生。为臣者,因之而仰 慕,追随其左右。因此,臣民才会有称王之志,追寻自己的理想。 这个世界其实从不曾有一个人能取代另一个人的位置,所谓的取代,只是以前的那个人被遗忘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A )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严复译述《天演论》
警世洪钟《天演论》
2.康有为曾称赞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他的译著《天演论》 给人以很大震动,他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发展。他
是( B ) A.魏源 C.梁启超
2.易混点:维新变法运动与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也有明显区别, 不能将它们完全等同起来。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 为变法而掀起的一场运动,其时间从 19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直到 戊戌政变全过程,而且其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上书、办报、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 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 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 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ຫໍສະໝຸດ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一、仔细阅读课本35页第一目内容,完成1—2问题:
• 1.康有为为什么要发起公车上书?主张什么?
5.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6.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它们的 相同点,正确的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都主张变革中 国政治制度 C.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 D.都阻碍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
A
B
C
D
2.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 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 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 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3.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 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4.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 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 极支持变法”?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 统帝
项目 经济 军事 政治 文化教育 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作用: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德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
彻底的,很保守的。
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
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25分钟)
教学过程:
【小结】:(3分钟)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