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社区_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第5期(总第154期学术论坛ACADEM IC FORUM NO. 5,2002

(Cumulatively NO. 154

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胡鸿保1, 姜振华2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100872;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100081

[摘要]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把“社区/共同体”, 社区研

究与时俱进, 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对社区作出不同的界定, 因此“, 何为社区”。[关键词]; []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2 05-0123-04一、G 概念的翻译难题:“社

区”还是“共同体”

社会学研究者们认为“, 社区”概念进入学科领域, 当从1887年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 发表(G emeinschaft und G ese11schaft 《共同体与社会》

一书算起。德文G emeinschaft 一词可译作“共同体”, 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滕尼斯提出“社区”与“社会”相比照, 主要是用来表示一种理想类型, 引用他的话就是:“关系本身即结

是偶然的, 机械的, 理性的。自然社会是感情的结

合, 以齐一心志为纽带; 人为社会是利害的结合, 以

[2]

契约关系为纽带。”

滕尼斯在提出与“社会”相区分的“社区”(G emeinschaft 这一概念时, 旨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G emeinschaft 的归属感、认同感; 而且他强调得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的路径、一种“理想类型”。因此, 在滕尼斯的视野中, G emeinschaft 的涵义十分广泛, 不仅包括地域共同体, 还包括血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人与人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意识是其精髓, 所以G emeinschaft 译作“共同体”应该说更贴近滕尼斯的本意。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 滕尼斯所提出的“社区”逐渐引起社会学家的研究兴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 美国的社会学家把滕尼斯的社区(G emeinschaft 译为英文的Community , 并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要概念。英文Community 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tas , 有“共同性”、“联合”或“社会生活”等意思。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把社区问题作为其研究重点, 对美国不同类型的地域社会及其变迁进行深入的研究, 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尽管从研究取向上看, 美国芝加哥学派注重经验研究而

合, 或者被理解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共同体的本质, 或者被理解为思想的和机械的形态———这就是社会的概念……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被理解为在共同体里的生活。社会是公众性的, 是世界。人们在共同体里与同伙一起, 从出生之时起, 就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人们

[1]

走进社会就如同走进他乡异国。”

对此, 吴文藻的解释是“:‘自然社会’与‘人为社会’的区别, 乃是了解杜尼斯(即滕尼斯———引者社会学体系的锁匙……由这‘本质意志’而产生

(林了他所谓的‘自然社会’……反之‘作为意志’,

荣远译本作‘选择意志’———引者形成了杜氏所谓之‘人为社会’……试将人为社会与自然社会来对比:自然社会是本质的, 必需的, 有机的; 人为社会

[收稿日期]2002-06-21

, 男, 上海人, 人类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作者简介]胡鸿保(1948—

究方向:人类学和社会学。

123

与滕尼斯的纯粹(理论社会学异趣, 不过使用英文Community 作为德文G emeinschaft 的译名, 至少在符号能指(音响形象上仍然是同一的, 并没有以后进入汉语导致的分裂。或者说, 不论是重地理还是重心理, 使用的都是一个字眼, 而不必在两个语词(社区/共同体之间徘徊选择。一个简单而可以被接受的解释或许是英、德两种语言的谱系关系非常之近罢。

了解社会。因为要提出这个新观点, 所以不能不创造这个新名词。这个译名, 在中国词汇里尚未见

[4]

过, 故需要较详细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到, 中文的“社区”一词是辗转翻译而来的, 它经历了从德文的G emeinschaft 到英文的community , 然后到中文的“社区”的语词的旅行。

旅美学者刘禾在她的话语研究中要求读者注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相对有限的时段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历史状态。在这一时段中, 经由日语对欧洲词语的“汉字”, 很多汉, 其中“文们在古汉语中的对应词。例如“, 文化”(culture 的现代涵义源出于日语的“汉字”复合词bunka , 汉语的文化与英语的culture (法语的culture ; 德语的die Kul 2tur 之间的对等关系是通过借用的方式才确立起来的。在古代汉语中“, 文化”指的是与武力或军事征服相对的“文治与教化”, 它完全没有今天通常与两个“汉字”组成的复合词相关的民族志内涵……我们无法绕过日语的一词来说明“文化”的涵义, 我们不能认为字形完全一样古汉语词汇可以自然而然地解释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词的涵义[6]。这番论述对认识“社区”所经历的德(语———英(语———汉(语的语词旅行和概念发展无疑是有启示作用的。想要真正理解“社区”, 决不能简单地从“社”和“区”两个字义相加去寻找答案。

吴文藻认为, 滕尼斯在使用社区概念时, 虽然没有提及地域特征, 但他将社区概念降至社会之下, 已具有地域性意义[7]。显然吴文藻对滕尼斯提出的社区与社会这对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 社区与社会表达了传统乡村社会与现代都市社会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整合方式, 它们是两个并列的概念, 并不存在从属关系。但是吴文藻和费孝通等人把社区理解为有边界的相对封闭的实体, 是基于对中国的现实社会进行实证研究的这一需要出发的。吴文藻有选择地引进人类学的功能学派理论, 而该学派的奠基人马林诺斯基就认为, 只有在一个边界明晰、自成一体的社会单位里, 才能研究整体文化中各个因素的功能。20世纪30年代, 中国部分社会学家接受了马氏的影响, 认为

二、社区概念的发展(20世纪30~40年代

从滕尼斯提出“G emeinschaft ”概念的一百多年来, 随着社会变迁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社区研究引起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普遍关注“, 也不断得到丰富。, , 元化的趋向, 对于究竟何为社区, 也就颇多歧见。

据美国社会学家希勒里(G eorge Hillary 的统计, 到20世纪50年代, 各种不同的社区定义已达90余种。在这些定义中, 有的从社会群体、过程的角度去界定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