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社区_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合集下载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概念“社区”一词不是源自汉语词汇,是伴随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引入由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而文community一词,作为学术概念,译自德文gemeinschaft。

不论是gemeinschaft还是community,作为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出现和研究发展有着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同时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词义内涵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而,确切而全面地领会社区的含义,有必要首先考察这个词的西文出处与传播、传入过程。

1 社区概念的出现、传播、演变与引入现代意义的社区概念和理论研究,最早出现在工业化、城市化发育较早的西方社会。

1871年英国学者H.S.梅因出版的《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首先使用了社区这个名称①。

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J.T onnies)将gemeinschaft(一般译为社区、集体、团体、共同体、公社等)一词用于社会学②,1887年他进一步在其所著的《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中(德语,译为《社区与社会》最早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角度频繁使用了社区的概念。

滕尼斯将gemeinschaft解释为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③。

滕尼斯将gemeinschaft同gesellschaft(一般译为社会)进行对比分析,用来说明社会变迁的趋势和两种不同的社会团体。

显然,这一概念的出现与当时西方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隐约折射出19世纪后期西方社会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人际关系日趋冷漠的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

透过滕尼斯对社区所具有的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的描述,使人们隐约看到他对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和忧虑,反映出一种对传统社区精神的呼唤和向传统的欧洲乡村社区模式复归的愿望④。

值得一提的是,滕尼斯在提出gemeinschaft 时并不强调其地域性。

社会学笔记

社会学笔记

社区的变迁
3、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经济与社会》《新 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书紧紧围绕传统社 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的理性化过程展开。
4、美国芝加哥学派的沃斯在《作为一种生活 方式的都市》中,对比了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 生活特点的不同。他强调了都市的生活特点是 “次要接触代替了主要接触、血缘纽带式微、 家庭的社会意义变小、邻居消失、社会团结的 传统基础遭破坏。
➢ 社会则是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人口所组 成的社会团体,在这一团体中,人们之间的关 系是靠分工和契约连接的,重理性而轻人情。
社区的涵义
滕尼斯——社区就是指传统社会中那种具有 共同价值取向或价值观念,出入相友、疾病 相抚、富于人情味、关系密切的社会共同体。
美国芝加哥学派——社区的基本特点可以概 括如下
费孝通: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 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 形成一个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大集体。
社区的涵义
本讲义认为 社区是以一定的地理区域 为基础的具有共同意识、利益和归属感 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与社会 、行政区
社区与社会
• 社区强调“共同”,而社会则不强调“共同” • 社区注重“地域”概念,而社会则不强调“地域” • 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社会中的关系更为亲密 • 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
社区的结构
1、社区的生态环境结构 社区内不同的生态环境的分布、组合以及相 互之间的关系。
2、社区的人口结构 社区内不同性质人口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 之间的关系:人口数量、人口的性别结构、职 业结构等
社区的结构
3、社区的经济结构 社区内各种经济产业的分布、组合以及相互
之间的关系。
4、社区的区位结构 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在空

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社区的渊源及内涵

第一节社区的渊源及内涵一、社区的产生社区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社区是指相对立的一种传统的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

此后,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第一次在译文中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提出社区和社会是有区别的。

认为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色的大舞台。

二、社区的内涵国内外学者对社区的概念理解各有侧重,对社区的定义也是人人言殊,但对社区的地域性却是基本认同的。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社区成为多学科学者研究的对象。

有的学者表述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部分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也有的学者指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还有的认为:社区是由聚集在某一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可见,人们在概念的理解、定义的确定上各有不同,但大都同意在地域意义上使用社区一词。

因此,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二节社区的特征及构成要素一、社区的特征社区的概念既然是有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那末它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

因此,社区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包括由这些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不仅包括一定的地域,而且包括人们赖以进行社会活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第一章社区概述

第一章社区概述

第一章社区概述第一章社区概述要想了解社区工作,首先必须了解社区这一概念,社区虽然在许多社会学教程中多有论述,我们在此仍要对之做出简要的总结和概括。

本章将探讨社区的涵义、要素、功能社区与地域社区、社区的类型——农村社区、城市社区、集镇社区,以及社区的功能。

第一节社区的涵义社区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在我国各大中城市深入展开,许多小区、居委会也改称社区、社委会,社区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

一、“社区”的由来社区这一名词并非我国的本土词语,人们通常认为,社区最早源于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1887年的一本名著《社区与社会》(又译为《共同体与社会》),德文为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英文译为 community and society。

在其原著中,社区或共同体表示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于人情味的社会关系,传统的农村村庄是社区的代表,“社会”则是指一种新型的、以个人的思想、意志、理性契约和法律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新兴的商业化城市是“社会”的代表。

20世纪30年代初,以费孝通先生为主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在翻译腾尼斯的著作时,首创了社区一词,费孝通先生回忆说:“当初,Community这个字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那时的译法是‘地方社会’,而不是‘社区’。

当我们翻译腾尼斯的Community 和Society 两个不同概念时,感到Community 不是Society,成为相互矛盾的不解之辞,因此,我们感到‘地方社会’一词的不恰当。

那时,我还在燕京大学读书,大家谈到如何找一个确切的概念。

偶然间,我就想起了‘社区’这么两个字样,最后大家援用了,慢慢流行。

这就是‘社区’一词的来由。

”①“社区”从腾尼斯的原意看,它意指传统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并没有地域性的含义,到美国学者查尔斯·罗密斯将其翻译成英文“Community”,便有了地域的意味②,及至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逐步被定义为地域社会。

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doc

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doc

立的地域社会之后,社区的内涵已经与滕尼斯所提出的作为亲密关系的生活共同体的Gemeinschaft概念有了很大的偏离。

笔者认为,中国社会学界把社区界定为地域社会,其中既有社区研究史上的渊源,也是社区建设在我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中实践的结果。

自从Community概念被以“社区”为语言符号引进中国之后,人们对它的理解便含有了地域性的因素。

“社区”一词是在20世纪30年代转道由美国被引进中国的,其中吴文藻起过重要的作用。

他在当年的讲演中曾解释说:“‘社区’一词是英文Community 的译名,这是和‘社会’相对而称的。

我所要提出的新观点即是从社区着眼,来观察社会,了解社会。

因为要提出这个新观点,所以不能不创造这个新名词。

这个译名,在中国词汇里尚未见过,故需要较详细的解释……”[4]由此可以看到,中文的“社区”一词是辗转翻译而来的,它经历了从德文的Gemeinschaft到英文的community,然后到中文的“社区”的语词的旅行。

旅美学者刘禾在她的话语研究中要求读者注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相对有限的时段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历史状态。

在这一时段中,经由日语对欧洲词语的“汉字”翻译这样一种中介,很多汉语复合词在很大程度上被重新发掘出来,其中“文化”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例子。

高名凯和刘正tán@①提醒读者应当谨慎从事[5],不要把外来词简单地等同于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对应词。

例如,“文化”(culture)的现代涵义源出于日语的“汉字”复合词bunka,汉语的文化与英语的culture(法语的culture;德语的dieKultur)之间的对等关系是通过借用的方式才确立起来的。

在古代汉语中,“文化”指的是与武力或军事征服相对的“文治与教化”,它完全没有今天通常与两个“汉字”组成的复合词相关的民族志内涵……我们无法绕过日语的一词来说明“文化”的涵义,我们不能认为字形完全一样古汉语词汇可以自然而然地解释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词的涵义[6]。

社区工作1

社区工作1

第一章 社区和社区工作
一、 社区概念和功能
2 社区的类型
地域要素及特征 农村 社区 集镇 社区 土地 地理位置 地域范围 位于农村社区与 城市的中间地带 人口要素及特征 散村社区 集村社区 组织要素及特征 家庭成员间、邻 里间的交往 简单化 居民间的异质性 互动明显 文化要素及特征 维护和延续传统经验 和文化
第一章 社区和社区工作
三、社区工作的社会功能
社会福利功能 社会服务功能 社会行动功能 社会稳定功能
第一章 社区和社区工作
一、 社区概念和功能
所谓“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 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 素。 自然地理条件 • 地域要素 人文地理条件 • 人口要素 • 组织结构要素 • 文化要素 本区域内的居民 内部的各种社群组织 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心理特 征、价值观念及社区意识等
社区工作
Community Work
《社区工作》
第一章 社区和社区工作
一、 社区概念和功能 二、社区工作的概念和特征 三、 社区工作的功能
第一章 社区和社区工作
一、 社区概念和功能
1 社区的概念
历史演变的三个阶段 (1)“组织”论阶 段 (2)“区域”论阶段 (3)“综合”论阶 段
1887年德国 滕尼斯《社区与社会》
1917年英国 麦基文《社区》
1975年美国 桑德斯《社区论》
第一章 社区和社区工作
一、 社区概念和功能
1 社区的概念 (1)“组织”论阶 段 德国社会思想家滕尼斯提出,社区= 共同体
社区 “社区”是指那 些有着相同价值观、 (共同体) 人口同质性较强的 社会共同体,其体 礼俗社会 现的人际关系是一 种亲密无间、守望 相助、服从权威且 农村社区 具有共同信仰和共 同风俗习惯的人际 关系。 社会

“社区”概念内涵的演化

“社区”概念内涵的演化

“社区”概念内涵的演化摘要:社区这一概念从其发展历程来看,不同的学者对之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纷繁复杂的定义导致了理论上的误识与现实的实践困境。

基于此,笔者试图在当前中国社区研究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复归滕尼斯的社区命题,对社区做出较为涵盖式的廓清,进而避免了因为社区概念的误导而带来现实践行的困境。

关键词:社区概念共同体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社区概念的廓清则是社会学研究之社区部分的基础任务之一。

“社区”概念从形成起至今备受争议,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问题意识以及不同的立场与视角界定“社区”。

以至于社区的定义多达百种。

笔者认为,致使这种定义混沌现象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界定社区概念的标准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者为了进行领域性研究的视角局限而阻碍了社区概念的普适性界定的形成。

理论上的误识又间接导致社区概念在实践演绎中的误用,然而,实践中社区的不断发展变化反过来又影响了理论研究的趋向。

因此,在诸多表象为冲突的经验诠释中,寻求一种共识的经验概括直至形成统一的命题表述是理论研究的必须。

本文试图从社区概念的界定历史与趋势,结合我国社区以及发展研究的实际需要,尝试对社区概念做出系统的、全面的廓清。

一、社区概念的经典表述在欧洲社会学研究领域,无论在何种意义上谈社区,都要复归滕尼斯对于社区的首创性认识。

1887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裴迪南德·腾尼斯在其所著的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社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述。

滕尼斯认为社区应是以情感为主导维系的社会共同体。

具体说来,社区是指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互相帮助的人性化团体。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R.E.帕克是最早将德文的Gemeinschaft and Gesellschaft翻译成英文的Communityand Society。

1936年,帕克在《城市社会学》中指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区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区

二、特征
1、超时空性
2、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3、人际关系松散,流动频繁。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原则。
三、与实在社区的联系
1、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和重构; 2、反作用于实在社区; 3、两者在功能上互补。
思考题
1、什么是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2、谈谈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
社会结构 分工复杂,社会分 简单,低,单 化程度高,阶层构 一 成复杂
3、按社区的功能划分:
专能社区 综合社区
专能社区:一种是功能比较单一的社区,如学 校、部队;另一种是在社区的多种功能中某一 功能具有主导地位,形成独有的社区特色。
综合社区:指社区的多重功能较为均衡,没 有明显的行业主导趋向的社区。
自然社区
法定社区
自然社区是自然形成的,它常常以河流、 湖泊、空地、山林等作为自然性边界的标志。
法定社区是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设置 的。如城市中居委会辖区共同体、以及农村 中的“行政村”,等等
★2、按综合标准划分:
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
综合标准,是指同时按照经济结构,人口 密度、规模大小、组织特征,文化模式等标 准进行分类。
第二节
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是二战以来由联合国倡导的一项世界性 运动。 联合国以工业国家社区组织工作的经验为基础, 结合发展中国家开展成人教育、合作社运动、乡村建 设运动等方面的实践,于1955年正式提倡通过社区发 展达成社会进步。
社区发展——是指通过社区民众共同努力,且 与政府合作,以促进社区经济、社会、文化发 展变化,进而促进社区协调和社区整合的过程 。它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
第十章 社 区
社区概述

从_社区_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从_社区_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

2002年第5期(总第154期)学术论坛ACADEM IC FORUMNO.5,2002(Cumulatively NO.154)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胡鸿保1,姜振华2(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100872;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把“社区/共同体”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后的100多年过去了,社区研究与时俱进,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出发,对社区作出不同的界定,因此,“何为社区”值得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思考。

本文试图从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和学术发展的角度对百余年社区概念的演化脉络进行一番梳理。

[关键词]社区/共同体;虚拟社区;文化史[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2)05-0123-04 一、G emeinschaft概念的翻译难题:“社区”还是“共同体”社会学研究者们认为,“社区”概念进入学科领域,当从1887年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发表《共同体与社会》(G emeinschaft und G ese11schaft)一书算起。

德文G emeinschaft一词可译作“共同体”,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

滕尼斯提出“社区”与“社会”相比照,主要是用来表示一种理想类型,引用他的话就是:“关系本身即结合,或者被理解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共同体的本质,或者被理解为思想的和机械的形态———这就是社会的概念……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被理解为在共同体里的生活。

社会是公众性的,是世界。

人们在共同体里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就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人们走进社会就如同走进他乡异国。

”[1]对此,吴文藻的解释是:“‘自然社会’与‘人为社会’的区别,乃是了解杜尼斯(即滕尼斯———引者)社会学体系的锁匙……由这‘本质意志’而产生了他所谓的‘自然社会’……反之,‘作为意志’(林荣远译本作‘选择意志’———引者)形成了杜氏所谓之‘人为社会’……试将人为社会与自然社会来对比:自然社会是本质的,必需的,有机的;人为社会是偶然的,机械的,理性的。

社区概念辨析

社区概念辨析

社区概念辨析“社区”一词,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但要真正弄清其含义,并非我们规划领域所能解决的。

“社区”概念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很有必要掌握其本质含义,方能正确运用。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关系。

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

他于1881年将Gemeischaft (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公社、社区等)一词,首先用于社会学。

腾尼斯用Gemeischaft表示一种由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

后来,英国人把Gemeischaft翻译为Community.这个词首先用于“社区”,意思是公社、团体、共同体。

二次大战后,美国经验主义社区学家又影响德国、法国社会学界,从而使原来不带“地域”含义的德文词“Gemeischaft”和法文词“Communaute”的词义,向地域共同体靠拢,带上了“地域”的涵义。

“社区”一词从腾尼斯提出到现在,其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赋予它许多涵义,因而关于社区的定义就有多种。

1955年G.A.希勒里作了一个统汁,共有94个不同的社区定义,其中69个定义认为,社区的本质因素有三点,即社会互动、地区和共同约束。

当年腾尼斯所使用的“社区”这一概念,涵义较为广泛。

腾尼斯曾把社区分为3种类型:1、地区社区,亦称地理的或空间的社区。

它以共同的居住区及对周围(或附近)财产的共同所有权为基础。

邻里、村庄、城镇等都属这种社区。

2、非地区社区,亦称精神社区。

这种社区只内含着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和协调行动,同地理区位没有关系。

这种社区包括宗教团体和某种职业群体等。

3、亲属社区,也称血缘社区。

即由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成员构成的社区。

腾尼斯之后,一些社区研究者美国社会学家对社区下了各自的定义:(1)R.E.帕克认为:“社区”占据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

社区服务的概念和起源

社区服务的概念和起源

一、社区的概念“社区”是我国社会学者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名词。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的概念,其后,美国人罗密斯将德文“社区”英译为Community。

Community有公社、团体、共同体等含义,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等又赋予了它地域性的含义。

1933年,燕京大学一批青年学生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集时,首次将community译成中文“社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加强社区建设,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承载社会变迁的主要载体、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

构成一个社区,应包括以下5个基本要素:①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②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③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④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⑤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社区与社区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社区作出不同的分类和层次。

一般地讲,按社区的结构、功能、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把社区分成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

在各类型中,根据社区要素的不同规模,以及它们所聚集的社会关系的不同性质,社区在其规模与性质上呈现出不同的层次。

例如,可以将城市社区的“市辖区”、“街道辖区”、“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看成是不同层次的社区。

我国目前推进的城市社区建设中,“社区”一词的涵义,特指经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经过规模调整了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社区是城市的细胞。

我国现有的城镇街道和农村乡镇都属于社会基层社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结构和构成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区与社区服务的相互适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会学概论-- 社区

社会学概论-- 社区

农业社会中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农业社会中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社会中的阶级分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社会中宗教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农业社会中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事的职业化也促进了城市的扩大。 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工业化带来了贵族城市向市民城市的转变
四、社区分析的理论视角


伯吉斯的“同心圆区”模型把芝加哥城市划为相继连续 的五个同心圈,每个同心圈包含各自独特的人口和活动 方式。 城市社区的概念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丰富了,出现了郊 区化的理论。 根据西方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的研究者提出了后现代 城市的理论。 虚拟社区理论工作者出现在互联网时代。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一、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特征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在经济活动的类型与方式上的差 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地理和人口方面的差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上的差异 城市社区成员和农村社区成员在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差 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发展
社区发展是社区研究的重要内容,指社区居民在政 府机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 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社区建设是联合国文件中所倡导的“社区发展” 的体现和深化,都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 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 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 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社区服务就是一个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生活与 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服务活动。主要包括:社 区养老服务、社区助残服务、社区家政服务、社区医疗 服务、社区就业服务等。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区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区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 第九章 社 区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研究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之中的,即使活动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生活的地理位置的概念依然存在于网民的自我意识之中。

空间不仅仅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物质承载者,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社会学关注人们在共同的地域空间中如何生活,也关注不同的地域空间对人们的社会意义。

一、社区产生与演变社会学的社区概念是经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而逐渐演化得来的。

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书中认为,人类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生活状态:社区是指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形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组合方式;而社会是由契约关系和理性意志形成的社会组合。

他用这两个概念来说明这两种社会组合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性质的不同:前者是—种依存关系,即共同体状态,后者是利益关系,人们因谋求自己的利益而结合。

滕尼斯认为当时的社会正在由前一种状态向后一种状态变化。

滕尼斯在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时指的是一种成员之间唇齿相依、感情保障、关系协调,由共同习惯和共同价值维系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中并没有地域的涵义,所以这一概念所指的核心含义是共向体。

美国社会学家在使用社区概念时,其涵义与腾尼斯所使用的社区相近的,但他们根据美国社会学研究的实际,较为明确地赋予其地域方面的涵义。

社区概念进入中国之后,社会学者们长期进行的社区研究基本是农村村落研究,这也从某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学者对社区涵义的理解。

因此,中国学者在使用社区这一概念时同样赋予了地域的涵义。

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学术研究所分析的对象不同,学者们对社区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

但是,几乎所有学者都认同它所具有的共同体涵义,这也成为社区的基本内涵。

比如有的学者使用知识分子社区、学术社区、宗教社区等概念,实际上指的是知识分子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宗教共同体。

在这里,共同体是指具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有共同价值规范和一致追求的人组成的社会人群。

社区的定义【网络家族和社区】

社区的定义【网络家族和社区】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

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

在为我们广大居民群众做着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与社会团体旋节沟通连贯的作用。

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

又指网络板块。

目录1社区定义网络版块1行政区域1其他定义1网上社区1特征社区含义社区特征社区功能辞源解释历史演变1研究的发展传统农业社区1社区研究1本质特征1研究意义意义1养老措施展开编辑本段社区定义网络版块1.是一个网络板块,指不同的人围绕同一主题引发的讨论,如天涯社区,17668兴致社区,类似的名词还有论坛、贴吧、看吧等。

2.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诞生出来的SNS运营性质的社区,为带动淘宝等网购群体的交流,带动会员之间的沟通比如:西米社区等。

3.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逐渐按行业职业进行垂直分类,有按HR进行分类的茅草屋社区,HR沙龙等社区,提供HR相关资讯。

行政区域2.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

社区,最具活力的社区是互联网最具知名度的综合性社区,拥有庞大核心用户群体,社区主题涵盖女性、娱乐、汽车、体育、文化、生活、社会、时事、历史、文学、情感、旅游、星座等各项领域。

其他定义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集合社区卫生护理界的专家,共同界定适用于社区卫生作用的社区(community)定义:"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

每个成员均经由家庭、近邻、社区而融入更大的社区。

"由此可见,形成社区的四个要素包括社区:1.人民:社区由人所组成。

不论何种类型之社区,因人聚集与互动,方能满足彼此的需求。

但人数多少才能形成一个社区,目前并无定论。

社区太大、人数过多,将使彼此互动困难;但人数太少就一定不可能形成利益互惠与生活维持的团体。

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综合)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综合)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综合)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填空题 5. 简答题 6. 论述题填空题1.最早提出社区概念并作了经典阐述的社会学家是_______斯。

正确答案:滕尼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2.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_______。

正确答案:类型学研究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3.把文化价值要素引入理论模式中,考察文化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作用的区位学理论是_______。

正确答案: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4.提出了“人文区位结丛模式”,用人口、组织、环境和技术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城市的空间布局的区位学理论是_______。

正确答案:新正统区位学理论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5.美国学者_______在社区研究中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

正确答案:林德夫妇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6.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_______。

正确答案:乡村建设运动期间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7._______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一种社区形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正确答案:农村社区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8._______是指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正确答案:城市社区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9.在社区发展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著名的事件是_______。

正确答案:社区睦邻运动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10.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属于社区发展的_______。

正确答案:过程目标涉及知识点:社区与社区发展11._______亦称城市化、都市化,指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社会角色发生变更,使城乡接近、融合的过程。

正确答案:城镇化涉及知识点:城镇化12.世界城镇化进程中主要有两种模式,即_______和_______。

社会学概论(五)社区的概念

社会学概论(五)社区的概念
• 2.揭示社区以至更大社会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作为地方社会,社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社区研 究就是要揭示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该社区其他方面生 活的相互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社区依靠自身 力量尽可能有效地解决它的问题。
社区的基本类型
• 六、社区的基本类型: • 1.农村社区: • (1)概念: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
• 4.中国的社区研究: • 最早的社区研究——1918~1919年步济时和[美]甘博《北
京——一种社会调查》 • 1920s-1930s:杨开道、许仕廉主持的清河调查 ;李景汉、
晏阳初主持的定县调查 ;吴文藻提倡在中国社区开展实 地研究,功用 :认识社会问题实际状况 ,检验社会理论 , 及时记录变动中的中国社会 ;1930年代费孝通《江村经 济》 。
中分析“社区”和“社会”的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形式的 类型。滕尼斯认为:个人主义泛滥其间的“社会”将取代 温情脉脉的“社区”,使社区中相互关心并具有共同道德 信念的基础瓦解。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趋势。
区位学理论
• 此外,还有迪尔凯姆对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类型 的划分,对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研究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
• (2)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极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 率,从而带来大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或涌向 城市,寻找新职业,或在农村兴办的企业中就业,推动农 村的工业化。
• (3)其他:此外,政治管理体系的完善,文化教育事业 的兴办,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都会带来城市人口的增加。
• 4.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 城市郊区化是符合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或多 或少地解决了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 染严重、住房短缺等问题。
集镇社区
• 3.集镇社区: • (1)概念:一种介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

“共同体”,还是“社区”?——对“Gemeinschaft”语词历程的文本解读

“共同体”,还是“社区”?——对“Gemeinschaft”语词历程的文本解读

作者: 黄杰[1]
作者机构: [1]江苏行政学院,南京210009
出版物刊名: 学海
页码: 10-15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 社区;共同体;语词历程;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使“Gemeinschaft”从一个一般概念成为社会学概念的,是滕尼斯的重要贡献,
其“共同体”理论建构在欧洲的经验之上。

对欧洲中世纪典型乡村“共同体”背景的了解,无疑可以丰富和加深对滕尼斯共同体理论的认识。

帕克及其芝加哥学派赋予了“共同体”以地域性含义,并对中国社会学界产生深刻影响。

“社区”和“共同体”,同为西方概念,在英语和德语中也都是同一个词,但在汉语中却是两个词,并且有着极为不同的含义。

廓清两者的不同内涵,准确把握和捕捉“Gemeinschaft”语词隐含的丰富文化讯息,对倡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区知识 Microsoft Word 文档 (3)

社区知识 Microsoft Word 文档 (3)

社区理论基础知识发布日期:2007-11-9 索引号:来源:作者:阅读次数:6456 [字体:大中小]一、什么是社区?它由哪些要素构成?社区的类型有哪些?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

最早将社区一词做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

社区一词从滕尼斯提出到现在,其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所谓的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具体而言,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做为一个社会实体,社区由以下一些基本要素构成:1.它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

2.它有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

3.它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4.它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5.它的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即“我是某一个地方的人”的观念。

社区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

按照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可划分为发达社区、不发达社区;按照社区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可分为工业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等;按照社区的地理环境,又可分为平原社区、山区社区、牧区社区等。

总之,社区的分类不一而足。

社区研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分类方法,是以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规模的多元标准,把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社区发展的工作准则有哪些?社区发展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两种。

直接目标为:(1)认识社区居民的共同需要;(2)改善社区物质、文化生活条件;(3)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4)开展社区各种服务及支援互助工作等。

终极目标包括:(1)经济发展,即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2)社会发展,即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社会结构;(3)政治发展,即发展社区居民的民间团体和组织,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互助能力;(4)文化发展,即提倡有利社区进步的伦理、道德;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第5期(总第154期学术论坛ACADEM IC FORUM NO. 5,2002(Cumulatively NO. 154从“社区”的语词历程看一个社会学概念内涵的演化胡鸿保1, 姜振华2(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100872;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100081[摘要]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把“社区/共同体”, 社区研究与时俱进, 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 对社区作出不同的界定, 因此“, 何为社区”。

[关键词]; []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2 05-0123-04一、G 概念的翻译难题:“社区”还是“共同体”社会学研究者们认为“, 社区”概念进入学科领域, 当从1887年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 发表(G emeinschaft und G ese11schaft 《共同体与社会》一书算起。

德文G emeinschaft 一词可译作“共同体”, 表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

滕尼斯提出“社区”与“社会”相比照, 主要是用来表示一种理想类型, 引用他的话就是:“关系本身即结是偶然的, 机械的, 理性的。

自然社会是感情的结合, 以齐一心志为纽带; 人为社会是利害的结合, 以[2]契约关系为纽带。

”滕尼斯在提出与“社会”相区分的“社区”(G emeinschaft 这一概念时, 旨在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G emeinschaft 的归属感、认同感; 而且他强调得更多的是一种研究的路径、一种“理想类型”。

因此, 在滕尼斯的视野中, G emeinschaft 的涵义十分广泛, 不仅包括地域共同体, 还包括血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人与人之间具有共同的文化意识是其精髓, 所以G emeinschaft 译作“共同体”应该说更贴近滕尼斯的本意。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 滕尼斯所提出的“社区”逐渐引起社会学家的研究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 美国的社会学家把滕尼斯的社区(G emeinschaft 译为英文的Community , 并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学的主要概念。

英文Community 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tas , 有“共同性”、“联合”或“社会生活”等意思。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把社区问题作为其研究重点, 对美国不同类型的地域社会及其变迁进行深入的研究, 获得了丰富的成果。

尽管从研究取向上看, 美国芝加哥学派注重经验研究而合, 或者被理解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共同体的本质, 或者被理解为思想的和机械的形态———这就是社会的概念……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被理解为在共同体里的生活。

社会是公众性的, 是世界。

人们在共同体里与同伙一起, 从出生之时起, 就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

人们[1]走进社会就如同走进他乡异国。

”对此, 吴文藻的解释是“:‘自然社会’与‘人为社会’的区别, 乃是了解杜尼斯(即滕尼斯———引者社会学体系的锁匙……由这‘本质意志’而产生(林了他所谓的‘自然社会’……反之‘作为意志’,荣远译本作‘选择意志’———引者形成了杜氏所谓之‘人为社会’……试将人为社会与自然社会来对比:自然社会是本质的, 必需的, 有机的; 人为社会[收稿日期]2002-06-21, 男, 上海人, 人类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作者简介]胡鸿保(1948—究方向:人类学和社会学。

123与滕尼斯的纯粹(理论社会学异趣, 不过使用英文Community 作为德文G emeinschaft 的译名, 至少在符号能指(音响形象上仍然是同一的, 并没有以后进入汉语导致的分裂。

或者说, 不论是重地理还是重心理, 使用的都是一个字眼, 而不必在两个语词(社区/共同体之间徘徊选择。

一个简单而可以被接受的解释或许是英、德两种语言的谱系关系非常之近罢。

了解社会。

因为要提出这个新观点, 所以不能不创造这个新名词。

这个译名, 在中国词汇里尚未见[4]过, 故需要较详细的解释……”由此可以看到, 中文的“社区”一词是辗转翻译而来的, 它经历了从德文的G emeinschaft 到英文的community , 然后到中文的“社区”的语词的旅行。

旅美学者刘禾在她的话语研究中要求读者注意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相对有限的时段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历史状态。

在这一时段中, 经由日语对欧洲词语的“汉字”, 很多汉, 其中“文们在古汉语中的对应词。

例如“, 文化”(culture 的现代涵义源出于日语的“汉字”复合词bunka , 汉语的文化与英语的culture (法语的culture ; 德语的die Kul 2tur 之间的对等关系是通过借用的方式才确立起来的。

在古代汉语中“, 文化”指的是与武力或军事征服相对的“文治与教化”, 它完全没有今天通常与两个“汉字”组成的复合词相关的民族志内涵……我们无法绕过日语的一词来说明“文化”的涵义, 我们不能认为字形完全一样古汉语词汇可以自然而然地解释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词的涵义[6]。

这番论述对认识“社区”所经历的德(语———英(语———汉(语的语词旅行和概念发展无疑是有启示作用的。

想要真正理解“社区”, 决不能简单地从“社”和“区”两个字义相加去寻找答案。

吴文藻认为, 滕尼斯在使用社区概念时, 虽然没有提及地域特征, 但他将社区概念降至社会之下, 已具有地域性意义[7]。

显然吴文藻对滕尼斯提出的社区与社会这对概念的认识存在偏差, 社区与社会表达了传统乡村社会与现代都市社会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整合方式, 它们是两个并列的概念, 并不存在从属关系。

但是吴文藻和费孝通等人把社区理解为有边界的相对封闭的实体, 是基于对中国的现实社会进行实证研究的这一需要出发的。

吴文藻有选择地引进人类学的功能学派理论, 而该学派的奠基人马林诺斯基就认为, 只有在一个边界明晰、自成一体的社会单位里, 才能研究整体文化中各个因素的功能。

20世纪30年代, 中国部分社会学家接受了马氏的影响, 认为二、社区概念的发展(20世纪30~40年代从滕尼斯提出“G emeinschaft ”概念的一百多年来, 随着社会变迁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社区研究引起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普遍关注“, 也不断得到丰富。

, , 元化的趋向, 对于究竟何为社区, 也就颇多歧见。

据美国社会学家希勒里(G eorge Hillary 的统计, 到20世纪50年代, 各种不同的社区定义已达90余种。

在这些定义中, 有的从社会群体、过程的角度去界定社区;有的从社会系统、社会功能的角度去界定社区; 有的从地理区划(自然的与人文的去界定社区; 还有人从归属感、认同感及社区参与的角度来界定社区[3]。

这些定义与滕尼斯提出的社区概念相比, 不论内涵还是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社区的定义众说纷纭,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功能的观点, 认为社区是由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 另一类是地域的观点, 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

当社区被界定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之后, 社区的内涵已经与滕尼斯所提出的作为亲密关系的生活共同体的G emeinschaft 概念有了很大的偏离。

笔者认为, 中国社会学界把社区界定为地域社会, 其中既有社区研究史上的渊源, 也是社区建设在我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中实践的结果。

自从Community 概念被以“社区”为语言符号引进中国之后, 人们对它的理解便含有了地域性的因素。

“社区”一词是在20世纪30年代转道由美国被引进中国的,其中吴文藻起过重要的作用。

他在当年的讲演中曾解释说:“‘社区’一词是英文Community 的译名, 这是和‘社会’相对而称的。

我所要提出的新观点即是从社区着眼, 来观察社会, 124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 这对象必须是具体的社区。

费孝通曾经做过这样的小结“:(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 必须是具体的社区, 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的生[8]活, 人们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 这就是社区。

”也社区建设问题受到了中国高层领导的重视。

1999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强社区建设, 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服务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利益, 也是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 前景十分广阔, 要通过加强社区建设, 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和群众的力量, 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保证居[9]民群众安居乐业, 。

”中央就是说, 社会作为全体社会关系的总和, 具有抽象性和宏观性, 很难着手对其进行研究, 而研究社区则极富可操作性。

吴文藻等人面对的研究客体是“乡土中国”, 而乡土社会重要特征之一的精神共同体往往是依附于地理共同体上的, 因此, 以“社区”对译Communi 2ty , 尽管以“区”字强化了地理共同体的含义, 而对。

作为操作, , 换言之, 地域的基础是预先规定的, 而社会心理的基础是要靠以后培育的。

具体而言, 社区在农村指的是行政村或自然村; 在城市指的是街道办事处辖区或居委会辖区以及目前一些城市新划分的社区委员会辖区。

城市的基层社区建设之所以比农村的来得突出和迫切, 一方面固然与城市人口的高度异质性有关, 另外的原因可能是单位制淡化后需要由社区担当原先由前者承担的社会功能, 而这恰恰需要促成一种由地理性的小区向有足够的互动和认同感的社区的过渡。

譬如,1996年, 市委书记黄菊在上海市城区工作会议上就说“:社区是城市的细胞, 社区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10]许多社会职能将要更多地依托社区来承担。

”相“精神共同体”这个题中应有之义传达不足, 在当时环境中却不会导致学术上的困惑符号具有“任意性”, , , 以认为“( (有人居住的地理区位。

由于中国社会转型打破了以往精神共同体常常与地域共同体合一的传统格局, 汉语译名“社区”/“共同体”两者之间的裂隙日益扩大。

三、社区概念的发展(20世纪80~90年代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社会学被取消, 社区研究也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之后, 社会转型加速, 社区建设蓬勃发展, 这才带动学术界重新关注并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问题“, 社区”也成为中国百姓日常生活里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之一。

目前我国社会学界对社区的研究更多的是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 社区建设的实践势必会影响到包括学者、政府官员和老百姓在内的各界人士对社区概念的界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