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梳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梳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梳理八年级下册二、古今异义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口技》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陈涉世家》23、臵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捕。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完整word版)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完整word版)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敕使之然也:敕通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词类活用】子博学而口参省乎己:口,名词作状语,每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杳.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好挺者,糅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郑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郑子之徒/(7)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占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己归去来兮辞【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中考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汇总

中考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汇总

备战2010中考语文之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

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

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4、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5、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7、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3、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17、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初中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用法

初中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用法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全汇总【例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全汇总【例析】
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负势竞上。
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
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孟子·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
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贫贱不能移。
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桃花源记》
渔人甚异之
异: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到......的尽头。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方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
西南:方位词作状语,向西南
一词多义
《世说新语·陈太首与友期行》
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离开)
意与日去(流逝,逝去)—《诫子书》
与:
陈太丘与友期行。(和,跟)
意与日去。(随,伴随)—《诫子书》
《论语》十二章
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学习的内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代学问和事业)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
《礼记·虽有嘉肴》
学学半“学”通“敩”,教导。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礼记·大道之行》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寡,老而无皆有所养。妻的人
《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目录一、一字多义 (4)1、虚词 (4)而 (4)尔 (4)盖 (4)夫 (5)以 (6)故 (7)乎 (8)何 (9)或 (10)者 (10)之 (11)哉 (12)已 (12)因 (13)于 (13)则 (14)为 (15)惟 (16)焉 (17)也 (17)且 (18)然 (19)若 (19)虽 (20)所 (20)即 (21)既 (21)莫 (22)乃 (22)其 (23)2、实词 (24)安 (24)卑 (24)备 (24)被 (24)鄙 (24)毕 (24)薄 (24)策 (24)长 (24)称 ....................................................................... 24 惩 (25)驰 (25)出 (25)辞 (25)次 (25)箪 (25)当 (25)道 (25)得 (25)等 (25)敌 (25)度 (25)端 (25)恶 (25)发 (26)凡 (26)方 (26)分 (26)奉 (26)扶 (26)拂 (26)福 (26)富 (26)更 (26)苟 (26)固 (26)故 (26)顾 (27)观 (27)冠 (27)光 (27)归 (27)过 (27)好 (27)号 (27)患 (27)惠 (27)或 (27)极 (27)寂 (27)加 (27)间 (27)见 (28)将 (28)1借 (28)尽 (28)就 (28)居 (28)举 (28)具 (28)决 (28)绝 (28)开 (28)可 (28)苦 (28)乐 (28)类 (28)利 (28)隶 (29)良 (29)临 (29)鳞 (29)令 (29)名 (29)谋 (29)奇 (29)骑 (29)强 (29)且 (29)清 (29)情 (29)请 (29)穷 (29)屈 (29)去 (30)阙 (30)容 (30)乳 (30)善 (30)少 (30)舍 (30)甚 (30)胜 (30)食 (30)使 (30)始 (30)市 (30)是 ....................................................................... 30 适 (30)书 (30)数 (31)所以 (31)通 (31)图 (31)徒 (31)屯 (31)望 (31)为 (31)谓 (31)文 (31)闻 (31)下 (31)鲜 (31)贤 (31)相 (31)效 (31)屑 (32)谢 (32)信 (32)行 (32)许 (32)寻 (32)焉 (32)艳 (32)夷 (32)遗 (32)已 (32)义 (32)异 (32)易 (32)诣 (32)益 (32)意 (33)因 (33)引 (33)盈 (33)用 (33)友 (33)余 (33)与 (33)欲 (33)援 (33)2缘 (33)杂然 (33)再 (33)曾 (33)争 (33)指 (33)至 (33)志 (34)质 (34)致 (34)诸 (34)属 (34)缀 (34)资 (34)子 (34)自 (34)足 (34)卒 (34)作 (34)坐 (34)二、初中通假字 (35)三、所有通假字 (37)四、初中成语 (41)五、词类活用 (45)六、古今异义 (48)3一、一字多义1、虚词而⑪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最新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

最新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

最新归纳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字词的特殊用法(一)古今异义词(二)通假字(三)词类活用(四)多义词所以故虽有名马命名名之者谁人称代词必先苦其心志旧的温故而知新出名虽有名马指示代词其一狼坐于前故名其原因公问其故名字自为其名难道其真无马邪?特意故使人问之说出名其一处恐怕其真不知马也一会儿立有间出名不以千里称也表并列黑质而白章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号称诈自称公子扶苏表转接攻之而不胜间中间骈死于槽枥之间称而隔开与外人间隔符合不能称前时之闻表顺接望桓公而还走参与又何间焉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表修饰恂恂而起发动举大计亦死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表疑问安求其能千里也被举用胶鬲举于版筑之间顽固汝心之固表感叹其真不知马也举固本来固已怪之矣也推荐众议举宠为督坚固长城之固表停顿是马也成就死则举大名矣必定而戍死者十六七表陈述不以千里称也观赏予观夫巴陵胜状灭亡亡,百姓苦坐着众宾团坐观景观岳阳楼之大观也亡逃跑今亡亦死坐同“座”满坐寂然看着但坐观罗敷同“无”没有亡以应因为但坐观罗敷在战于长勺当作武陵人捕鱼为业于是见渔人乃大惊于比苛政猛于虎对不足为外人道也乃竟然乃不知有汉由于生于忧患为是项燕为楚将你家祭不忘告乃翁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担任为屯长王道得道者多助建造为坛而盟道极点以为妙绝疾病君之病在肌肤正道伐无道绝隔绝来此绝境病说起不足为外人道也消失群响毕绝困苦不堪则久已病矣奇异明有奇巧人上下、光景高可二黍许丢下便舍船,从口入奇生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

许舍零数约八分有奇赞同杂然相许房屋房舍俨然标记处处志之寻找寻向所志鞭子执策而临之志寻策意志必先苦其心志不久寻病终驱使策之不以其道同“饲”,喂养谨食之况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哪里且焉置土石食且焉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将近年且九十语气词始一反焉代词,它肉食者谋之取消独立性虽我之死你若毒之乎之助词,的大小之狱之动词,去辍耕之垄上若句尾助词久之,目似瞑倒装标志何陋之有如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扫描三文言文文学常识识记识记常识,掌握方法。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八下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34. 时{ } ①冻风时作(经常) ②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35. 然{ } ①然徒步则汗出浃背(但是) ②娟然如拭(……的样子)
36. 始{ } ①冰皮始解(开始) ②髻髫之始掠也(刚刚)
3/3
3/3
1/3
1/3
19、 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服) 20、 心乐.之(动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快乐) 21、 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楚,使……寒冷) 22、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分别作“折”“行”
的状语) 23、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24、 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25、 百废.具兴(形容词用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之前,在……
11. 其{ }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它的) ②其真无马耶(表示反问语气)
12. 或{ } ①或以为死(有的人)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13. 患{ } ①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14. 故{ } ①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②西蜀之去南
海(距离) ③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27. 开{ } ①旁开小窗(开设,设置)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散开)
28. 而{ }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 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转接连词,却)
29. 乐{ } ①山水之乐(名词,乐趣) 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意动,以……为乐)
三、词类活用
1、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作状语,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2、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3、 横柯上.蔽(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4、 负势竞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上) 5、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6、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7、 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平息) 8、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9、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10、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11、 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12、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13、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14、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15、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16、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7、 手自笔.录(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8、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可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最新中考复习:七、八年级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归纳

最新中考复习:七、八年级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归纳

中考复习:七、八年级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归纳八年级下文言文1、通假字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四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与之论辨(“辨”通“辩”)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板印书籍(“板”通“版”,雕版)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以后)文理有疏密(“文”通“纹”,纹理)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止”通“止”,只,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有)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才美不外现(见通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2、古今异义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不敢出一言以复(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指听;今义是用鼻子嗅)虽人有百手(虽:古义为即使,假设连词;今义为虽然,转折连词)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古义指腿;今义指臀部。

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冒:古义指蒙、盖;今义指冒出)药稍熔(药:古义指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指病的药品)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衣服的一种)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为尚、还;今义为曾经)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为左右;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尝贻余核舟一(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文中指演奏的声音,今义指丝绸和竹子)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指身体;今义指形状、样子)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有的人;今义为或者)3、词类活用手自笔录(手、笔: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袍、衣:名词作动词,穿着蕴袍敝衣)是可谓善学者矣(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腰白玉之环(腰:名词活用为动词,挂在腰间。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汇总

初中九年级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汇总
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皆朝于齐

名词用作动词,朝见
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展
此皆良实
良实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
优劣
形容词用作名词,
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山行六七里

名词用作状语,沿着山路
《醉翁亭记》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故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名之者谁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是金陵人,客此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湖心亭看雪》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案件
监管犯人的地方(监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第二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讽谏,用含蓄的话进行规劝
讽刺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明日
次日,第二天
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明日徐公来

指责
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能面刺寡人者
谤讥
议论
诽谤嘲讽
能谤讥于市朝
开张
扩大
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中考古文重要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中考古文重要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必备: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必备: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必备: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部分是学习当中很困难的部分,许多孩子初中语文就是差在文言文部分,感觉字太难,又容易弄混淆!相信这是许多学生心中的难题!
最近小编也常收到家长后台留言说孩子由于粗心导致文言文部分失分过多所以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可能是一部分语文成绩差的学生的烦恼!
因此,小编今天在这里专门整理了一份中考语文必考的文言文和通假字内容,方便大家利用!建议永久收藏!。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含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实词)以下是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知其所亡。

(《论语十则》)“亡”通“无”。

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中断。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春秋》)“道”通“导”,引导。

二、词类活用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知识。

中考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汇总

中考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汇总

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备:1、周全、详尽。

(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1、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5、鄙:1、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1、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7、薄:1、迫近,接近。

(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8、策:1、马鞭。

(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9、长:cháng1、长度。

(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11、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隆中对》)12、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13、出:1、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14、辞:1、推辞(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如: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5、次:1、编次。

(如: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6、箪:1、用箪装着(如: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隆中对》)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如: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17、当:1、应当。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

中考文言文必考重点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 识别方法:当一个字在句子中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可能是通假字。

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平时的积累来判断其通假的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3. 一词多义。

- 以:- 之:4. 词类活用。

二、虚词。

1. 之。

- 作助词:- 作代词:2. 而。

3. 其。

- 代词:- 语气词:4. 以。

- 介词:- 连词: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四、文言文翻译技巧。

1. 留。

2. 删。

3. 换。

- 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如“虽”换成“虽然”,“吾”换成“我”等。

4. 补。

5. 调。

五、重点篇目重点内容。

- 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仁”“礼”“义”等道德观念。

- 重点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现了学习方法、交友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

- 思想内容:孟子主张“仁政”,认为“民贵君轻”。

- 背景:诸葛亮出师北伐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 内容: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对后主的劝诫,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提出了治国的建议。

- 主题: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重点描写:对桃花源中环境、人物生活的描写,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描写内容:按季节描写了三峡的山高、水急、景色秀丽等特点。

如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水势浩大;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了清幽的景色。

- 主题:借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与朱元思书》
鸢飞戾天者

至、到达
罪过,乖张
《与朱元思书》
经纶世务者
经纶
筹划、治理
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与朱元思书》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诚实
《富贵不能淫》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表判断的动词
《富贵不能淫》
子未学礼乎


儿子
《富贵不能淫》
丈夫之冠也
丈夫
男子
女子的配偶
《富贵不能淫》
父命之
月色入户

多指门
住户,人家
《记承天寺夜游》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纪念,思念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转折连词,但是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
清闲的人
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记承天寺夜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
或许,允许
《与朱元思书》
猛浪若奔

指飞奔的马
奔跑,飞奔
三人行

表示多个
表示确数
《〈论语〉十二章》
有朋自远方来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粗糙
疏通、疏散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指冷水
无色无味的液体
《〈论语〉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原来的、从前的
《〈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

按时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一词多义1、与①尝与人佣耕,每与臣论此事(同,和)②与皆来会计事(一起)③轻寡人与(同“欤”,相当于“吗”)④与臣而将四矣(yù,加)----加2、之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到……去)②怅恨久之(凑足音节,无实义)③鸿鹄之志,天子之怒,智能之士,平明之理(结构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指这件事)⑥固以怪之矣(指鱼腹藏书)⑦时人莫之许也(“之”作宾语前置,代词,代上文的自比)⑧孤之有孔明(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3、而①佣者笑而应曰,长跪而谢之曰,可计日而待也(连词,表修饰关系)②夺而杀尉,为坛而盟,挟天子而令诸侯,(连词,表顺承关系)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君逆寡人者,挺剑而起,而其主不能守,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中道崩殂,(转折连词,但是)④则名微而众寡(连词,表并列)4、应①佣者笑而应曰(回答)②宜多应者,杀之以应陈涉(响应)5、若①若为佣耕(你)②非若是也(如,像)③若士必怒,若跨有荆、益,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无兴德之言,(假如,如果)6、为①若为佣耕,俱为一体(是)②为屯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当)③为坛而盟(修筑)④功宜为王(称作)⑤以君为长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当做)⑥好为《梁父吟》(唱)⑦谓为信然(是)⑧以弱为强者(变为)⑨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被)⑩为忠善(做)7、会①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②与皆来会计事(集会)③东连吴会(kuài,指会稽郡)8、道①道不通(道路)②中道崩殂(中道---中途)③以咨诹善道(道理)9、乃①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丹书帛曰,(于是,就)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③凡三往,乃见;羽、飞乃止(这才)10、等①等死,死国可乎(同样)②公等遇雨,关羽、张飞等不悦,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物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11、以①扶苏以数谏故(因为)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用,拿)③吴广以因为④固以⑤以激怒其众,以咨诹善道(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⑥祭以尉首,以大易小,以头抢地尔(用)⑦将兵徇蕲以东(用在“东”前,表示方位的界线);受命以来(表示时间的界线)⑧杀之以应陈涉,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以光先帝遗德,悉以咨之,以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来)是以(因为)先帝简拔以(来)遗陛下⑨而安陵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因为)有先生也⑩以弱为强者(从-----?)⑾此可以为援,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⑿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用它来,拿它来)⒀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可讲作“而”)⒁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连接因果两个分句,可译为“以致”)12、将①(率领,带领,带兵)②项燕为楚将,(大将,将军)③与臣而将四矣(将要)④出郭相扶将(扶,持)13、数①扶苏以数谏故(屡次)②数有功(多次)③广故数言欲亡(几次);卒数万人,数日(几)④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不可胜数-----胜: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古今异义(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

(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

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

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

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

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

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

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一词多义1.而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省略主语“我”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扁鹊见蔡桓公》通假字:汤通烫用热水捂。

还通旋回转掉转。

齐通剂药剂。

一词多义:之:①故使人问之(代词,带他跑的原因)②司命之所属(结构助词,无意义)③君之病在肠胃(的)以:已只好治不治以为功(把)②臣是以无请也(因为,由于)古今异义:居十日居:古用在时间词前又停留的意思今居住,居所益古更加,越发今好处《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通假字孰: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一词多义朝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b.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c.朝服衣冠早晨(zhāo)孰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于a.欲有求于我也(向......)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到上a.受上赏(第一等的)b.上书谏寡人者(向皇帝......呈上)修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兴建,建造)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诚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e.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史记·陈涉世家》(果真)若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动词。

)2、门庭若市(如,像,动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规劝今:讽刺2.窥镜窥:古:照,看今:偷看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天今:明天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评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不要9.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10.虽欲言,无可进者虽:古:即使今:虽然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

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特殊句式:非若是也——判断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请广于君——状语后置仓鹰击于殿上--状语后置《陈涉世家》四、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通“谪”:强迫。

2、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五、古今异义词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六、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5、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七、一词多义八、重点词语解释1、屯大泽乡屯:停驻2、会天大雨会:适逢;3、或以为亡亡:“逃亡”;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5、等死:同样6、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中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9、辍耕上垄上之:去,往10、怅恨久之怅:失望之:音节助词,无意义11、苟富贵,无相忘苟:倘使《出师表》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的意思。

古今异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时┃指四季中的秋季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陟罚臧否┃否┃功过好坏┃表示否定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表示因果关系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下流猥自枉屈┃猥┃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众多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通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悲痛地引为恨事┃十分憎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振奋┃意指激动感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偏袒和私心┃照顾私情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普通的百姓┃用布做的衣服先帝知臣谨慎┃谨慎┃严谨而慎重┃小心慎重今当远离,临表涕泣┃涕┃眼泪┃鼻涕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不“效”则治臣之罪)┃效┃任务(实现)┃效果不宜异同┃异同┃不同┃1不同;不一致。

2 引申为反对。

3 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速度快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一词多义1、中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

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2、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3、分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

读fèn)5、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

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以遗陛下(给予,动词)7、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严明,形容词)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9、行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10、能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

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11、所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

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12、当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

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13、任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14、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临表涕泣(面对。

动词)15、效恐付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

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名词)16、言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

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不知所言(说,动词)20、良此皆良实(善良的人)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靠)词类活用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

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

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形容词做名词,做善事恶事的人。

8.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暗指荒凉)10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名词作动词,扩大、发扬11北定中原。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12恐托付不效托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桃花源记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已婚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隔绝;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5.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