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书法中的哲学精神
浅析中国书法哲学
浅析中国书法哲学摘要:书法艺术蕴含着身后的哲学内涵,哲学意义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最简洁明了而又充分得展示,书法艺术中蕴含着哲学的灵魂。
书法讲究心正则笔正,社会上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有些设计师唯利是图而丧失良心。
所以设计师学习书法的必要性在于中寻求自身的“心正”。
只有通过心正才会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国外有的某一部小说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有一堆夫妻于同义词旅途的同一节车厢中不期而遇。
双方经过交谈才知道,原来彼此是住在同一座城市的老乡,深入了解以后才得知,两人又是在同一条街居住,甚至是同一栋公寓内,这是双方才恍然大悟,原来竟是朝夕相处的两口子。
这看似荒诞的故事清洁似乎是在暗示热门某些道理:最熟悉的往往是最陌生的。
犹如故事中的这对夫妇形同陌生人一般可笑,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竟是如此的普遍。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
人们广为熟悉的书法艺术同样也是最说不清楚的陌生艺术。
象征着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灵魂,无论是在人文精神的传承性上还是在应用的普遍性上,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匹敌的。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现今社会并未赋予书法以独立的艺术品格。
最令人不解的事在当代美学艺术分类中也无情地将书法艺术排除在艺术之外,这看似可笑,但却是事实,举最简单的例子,全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
关于“艺术”的解释是:“用来形容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类似现象在类似典籍中随处可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了。
书法中有书心,即书为心画。
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也是设计师自我的一种外在表现,既然是这样,产品的存在的合理行,意义与价值体现,很大程度上依托设计师的内在修养,在此设计师的品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且书法的哲学包罗万象,蕴含着深刻的设计原理,例如老子的有与无,就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设计被广泛的应用。
这就是我国传统艺术博大的包容性。
书法中的哲学思想探究
书法中的哲学思想探究书法是一门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通过对书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一、意境与气韵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追求字形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追求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气韵。
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书法家独特的心境和情感,通过字体的构造、笔画的运用以及墨色的呈现,传递着一种深邃的哲学思想。
在书法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受以及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等哲学主题的思考。
二、墨与水的辩证关系书法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墨与水的运用。
墨既是书法作品的载体,也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媒介。
水是调墨和墨色流动的关键因素。
墨的黑白对比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都在传达着一种哲学的思考方式。
墨与水的辩证关系,在书法中体现了自然界的阴阳理念,强调着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三、动静之间的呼应书法作品中,不仅包含了静态的字体构造,还融入了动态的气息与韵律。
文字的书写过程中,每一笔每一画都包含着一种生命力和灵动性,通过动静相互配合的方式传达作者对时间、空间和生命等哲学概念的思考。
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相互呼应,使得书法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形式,更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和内在的哲学思想。
四、笔墨与心性的融合书法创作中,艺术家的笔墨功力和心性成为了作品质量与内涵的重要因素。
通过挥毫泼墨的一瞬间,书法家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通过笔墨的运用融入到作品之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一方面,艺术家需要具备深厚的技艺,精准地掌握每一笔每一画的力度和节奏;另一方面,内心的冷静与灵动同样重要。
笔墨与心性的融合,使得书法作品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
通过对书法中的哲学思想进行探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拓展我们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
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能体现哲学思想的艺术之一,通过独特的笔墨运用和艺术表达,书法家们传递出他们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等哲学主题的思考,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与体悟。
中国书法中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
中国书法中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作者:张晓芮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2期摘 ;要: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中国的艺术,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皆是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
中国书法中用笔、用墨、结构、布白的表现手段,通过点画运动表现情感,生动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
中国书法用色彩纯粹且内涵丰富的黑白两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的代表性艺术。
关键词:中国书法;阴阳之道;天人合一作者简介:张晓芮,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方向。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1中国书法作为承载中国历史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的特殊载体,与中国文化互为表里,其核心价值也必然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即一切事物本身皆包含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中的矛盾统一。
中国书法中用笔、用墨、结构、布白为表现手段,通过点画运动表现情感生动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
纸白墨黑,落笔便见阴阳之分,用笔上的俯仰、方圆、抑扬、长短、粗细、刚柔、虚实、大小、枯润、浓淡、欹正等变化;空间构成上疏密、大小、开合,通过计白当黑、刚柔相济、参差错落、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全局的平衡。
孙过庭《书谱》云“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鉤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躯;或恬澹而雍容,内含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峰矩芒”。
欧阳询在《传授诀》里写道:“凡书字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则形枯,复不可肥,肥则质浊。
”中国书法用笔的速度与节奏,方与圆,藏与露,中锋与侧锋,涩与疾,用墨的润与燥干湿,笔意的沉着与痛快,稚拙与流畅,无一不体现“阴阳合和”的对立统一规律。
中国书法的哲学、美学精神
龙源期刊网 中国书法的哲学、美学精神作者:沈浩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17年第03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书法一以贯之,在各个时期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书法的产生和发展从实用价值的文字书写到古代哲学精神的外化,都承载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审美特质和价值取向,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在本体特质、功能定位、品评标准以及理论阐发等方面,中国传统书法均体现着“至美尽善”的崇高理想,书写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情理交融的审美境界,以及生命表象与自然融合的精神会通。
自古以来,人们就以“书为心画”来表征书法与书者内心和人格的关系,体现注重书家个性品格与书风关系的祈向。
宋朱长文《续书断·神品》中论颜真卿书法:“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扬子云以书为画心,于鲁公信矣。
”柳公权有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
”古人以人品胸次、道德修养、气质节操作为衡量书法品第的重要标准,为艺先为人成为了传统书法的一个重要命题。
中国传统书法往往以“中和之美”为大道,作为审美的终极取向。
孙过庭《书谱》中:“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论断是以儒家的“审美人格”构建书法的审美品格,也是传统书法“中和为美”理论的肇源。
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圆而且方,方而复圆。
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
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
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数语,则标志着“中和为美”理论的成熟和完备。
追求“自然率真”亦是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审美取向,这是释与道思想交融在艺术审美上的体现,展现了艺术的本真。
万事万物本乎其固有的自然之性,人当效法自然,使心灵归于清净,反雕饰,去华丽,以致“唯心是从”,得天真自然之境,进而由技入道。
在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语言中始终贯穿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
张怀瓘以“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须左右相应”之语来阐释笔法要义;刘熙载《书概》中以“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来阐明书法的审美之道;而董其昌则以“渐修”“顿证”来概括书法实践的路径和规律……中国传统书法以儒、释、道思想的彼此交融为精神轨迹,是传统文人将之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的集中表现,并一次构建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准则、价值追求、评判标准、技法观念以及实践规律。
书法的美与哲学
书法的美与哲学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它不仅仅是汉字的艺术化表达,更是一种充满哲学意味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书法的美学特色和哲学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书法的美与哲学。
一、书法的美学特色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自然也有其独特的美学特色。
首先,书法在造型上追求形神兼备。
通过笔画的有机组合和纸面上的布局,书法作品能够精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神合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书法注重练笔技艺。
书法的美在于其字形的工整、笔画的流畅和纸面的布局美感。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笔法练习,书法家才能达到技法娴熟、笔力恰到好处的境界。
最后,书法在表现形式上追求极简主义。
书法作品以极简的笔画勾勒形体,去繁从简,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和艺术鉴赏。
二、书法的哲学内涵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既是对汉字的艺术化表达,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首先,书法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智慧。
汉字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字系统,以其象形、指事的特点,表达了中国人对于自然与社会世界的思考,形成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书法通过对汉字的书写,表现了这些思想的美感和力量。
其次,书法代表了某种艺术境界的追求。
书法家在书写时,需要投入极大的心力,全身心地专注于墨迹的流淌,这种投入和专注促使他们进入一种超然的艺术境界,体验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书法凸显了个体和宇宙的统一。
通过临摹经典的字帖,书法家不仅在追求个人的境界提升,也揭示了人与宇宙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宇宙之美与人生的真谛。
三、书法的审美价值与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仍然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首先它能够带给人们审美的愉悦感受。
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感染力,能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感享受,净化心灵,唤起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
其次,书法作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通过读书法作品,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书法之美,也能够了解历史文化的底蕴,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尊重。
最后,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收藏价值。
书法的人生哲理
书法的人生哲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
从书法的人生哲理中,我们可以汲取智慧,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书法教会人们坚持和耐心。
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修炼的艺术,需要反复揣摩、勤奋练习。
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写过程中,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才能达到境界。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书法教会人们专注和沉静。
书法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将心境与笔墨合一。
在书法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抛开杂念,静下心来,体会自我与宇宙的融合。
这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要学会专注当下,保持内心的宁静。
书法教会人们审美和情感。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更是内涵上的美。
通过观赏和创作书法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对美的敏感度。
同时,书法也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书法教会人们谦逊和谨慎。
在书法的世界里,我们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
只有虚心向前辈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同时,书法也教会我们谨慎行事,每一笔每一划都需要精心斟酌,这也提醒我们在做事时要谨慎小心,不要轻率行事。
书法教会人们积极向上和追求卓越。
书法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气势和力量,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通过书法的修炼,我们可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卓越。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书法和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指引我们的人生道路。
坚持和耐心、专注和沉静、审美和情感、谦逊和谨慎、积极向上和追求卓越,这些都是书法的人生哲理,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人生境界。
让我们在书法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栖息地,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书法的哲学美
书法的哲学美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更是一种哲学美。
书法的哲学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书法作品具有人文精神的内涵,它强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灵魂。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自我修养和境界的提高,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
崇尚自然,追求道德:书法艺术强调对自然的敬畏和认识,提倡人文关怀和道德追求。
书法艺术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等方面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而通过书法作品传达出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追求和谐,弘扬审美:书法作品强调美感和审美价值,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审美理念。
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创作和实践,追求创作理念和写意境界的协调,从而呈现出一种美感和谐的境界。
崇尚自由,追求个性:书法艺术家具有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风格,他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呈现出个性化的书法作品。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强调自由、包容和多样性,从而展现出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表现形式。
书法是一种富有哲学内涵的艺术形式,它强调人文精神、道德追求、审美价值、和谐理念、个性表现等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优雅高雅的艺术风范。
书法中的哲学思想与艺术表现
书法中的哲学思想与艺术表现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更是一种包含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
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人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体悟到其中的内涵与境界。
本文将探讨书法中的哲学思想与艺术表现,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一、书法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书法被赋予了深远的哲学意义。
书法家们通过自身的修炼与实践,将哲学思想融入到书法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1. 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书法强调线条、结构的变化和形式的组合,追求整体上的和谐统一。
这是受到了中国哲学中的“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书法家们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字体和布局方式,表达出一种宇宙万物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理念。
2. 动静相济的哲学思想书法在表现上追求动静相济的美感。
动态体现了无穷的生命活力,静态则体现了平和与稳定。
这种动静相济的思想与中国哲学中的“动静统一”思想相呼应,表达了和谐、平静以及生命的源泉。
3. 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书法追求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即强调画面中虚与实的对比与协调。
这体现了中国哲学中的“阴阳”思想,强调事物间的对立与统一。
书法家们通过掌握空白、厚薄、浓淡等技法,以及运用不同的笔画手法,创造了新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书法的艺术表现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技法与表现手法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字体的艺术表现中国书法中的字体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形式。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与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笔画、线条与布局,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与思想。
例如行草书的自由奔放、楷书的端庄稳重,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线条与结构的艺术表现书法通过线条与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字体中的细节处,线条的粗细、曲直,结构的严密与疏松都能细腻地展现出书法家的意境与情感。
例如,用细腻的线条描绘出繁复的结构,可以展现出一种细腻华丽的艺术效果。
书法艺术与中国哲学精神——从生命精神来谈
众所周知 , 笔 墨 是 中 国 书 法 的一 个 重 要 特 点 点 要 凝 聚 了过 去 的 运 动 的 力 量 。这
法用笔” 。 所 谓“ 骨法用笔” 就是 “ 骨” 的表现 要依赖 于“ 用笔” 。 张 彦 远
立基于儒家世界观的书法家 , 在进行 书法创作之 时 , 会 自觉追
求那 种能蕴含天 地 大美 的庄严 、 磅礴 、 中和 、 辉煌 、 华 贵 的书 法风 格, 譬如颜真卿 的书法 , 稳健 、 雍容 、 雄浑 、 端庄 、 阳刚 , 充 满蓬 勃 的
具成就 了书法线条的立 体 感。 中锋 用 笔写 出来 的字就 具 有立 体
感 。 如 果 将 这 样 的 字 背 着 阳光 一 照 , 就会 引起 “ 骨” 的 感 觉 。这 也 是 我 们 在 前 面 提 到 的 中国 书 法 以 中锋 用 笔 为 根 本 之 法 的原 因 。 中
三家哲学 之精要都具 有丰 富的生命 精神 , 受此影 响下的 中国书法
学批评 中( 如《 文心雕龙》 有《 风骨》 篇) 。“ 骨” 是 生命 和行 动的支
撑点 ( 引申到精神 方 面, 就 是有气 节 , 有骨 头 , 站得 住 ) , 是 表 现一
种坚定的力量 , 表 现 形 象 内部 的 坚 固 的组 织 。 因 此 “ 骨” 也 就 反 映
书法艺术 的创作 与审美与 中国哲 学精神有所相 关, 可以说 , 中国哲 学精神渗透 于书法艺术之 中, 使 书法艺术 的美更加深 刻动人 。本 文主要 从生命精神来谈。
生命力量 ; 立基于道家 自然观 的书法家 , 他们在进行 书法 艺术创作 之时 , 会把 自然精神与个体 精神结 合成一个 整体 , 一旦捉 毫挥 翰 ,
书法中的哲学思想
书法中的哲学思想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书法一直被现代科技所影响,而其实用性大大的减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了,而剩下的只是我们所说的欣赏的艺术,这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
但是也有人对此比较的担心,害怕传承了三千年的书法艺术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没落。
数千年来,书法在中国的社会生存中地位显赫。
许多位帝王的躬行实践和大力的提倡,士大夫的作为安身立命的首要技艺,以及全社会高度一致的认同趋向,使书法文化的传承从未遇到过大的危机。
但就是我们现代的社会才使得危机感从中而来。
但是我认为书法时不会被我们所遗忘的,这就根源于我们的书法传承与审美情结。
书法不仅仅是书法家的专业,也是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热衷追求的生活志趣。
在当今中国,书法可谓是高雅与通俗、专业性与公共性结合最富成果且倍受瞩目的一门艺术。
所以,实用性的削弱并不意味着书法艺术的必定消沉,恰恰相反,可能会促进其向前发展。
因此,书法的实用性也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审美功能并存。
书法文化传统是一个与哲学有关的问题。
中国哲学致力于研究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社会等的关系,着眼于寻求天与人、内与外、知与行的统一,并从中探究生命的潜能与意义。
中国哲学思想本源之一的易学,很早就建立了“天地人”三才系统的理论架构。
而其中的阴阳思想则是书法中重要的审美趋向。
也是书法审美的根本。
例如,涵盖于阴阳之下的虚实、大小、方圆、等等的对立与统一的思想。
司马迁写《史记》的指导思想乃是“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
在这种思想视域中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必然会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意和象即形体与观念的二重性。
我们的先人们从来都不是仅仅把文字看成一种工具,而是认为它代表着一种精神、意识和道德。
中国人对文字、书法和创造文字,从事书法的人从来都抱有一种敬畏的感情。
不但造字的人被尊为神祗,而且连写有字迹的纸张都不可轻慢亵渎。
当然,这种敬畏的并非文字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一种观念和精神。
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的体现.doc
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的体现阴阳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书法艺术的软件,是我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
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之范文。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本文首先讨论阴阳思想、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思想等中国哲学思想在我国书法之中的体现。
然后分析如何继承我国书法传统,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书法创作,最后分析稳定书法结构和发展现代书法之间的关系,以更精确地把握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书法;哲学思想;稳定结构一、我国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佛教思想,对我国书法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也正是在儒道释三种哲学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书法艺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总起来说,在我国书法艺术之中主要体现着以下三种思想:阴阳、中庸之道、天人合一,接下来就对这三种思想进行一一分析。
1)阴阳思想的体现。
物体由太阳光照射下,向阳的一面为阳,背阳的一面为阴,这是阴阳二字的本意。
中国古人将此二字引入哲学之中,指代一件有形或者无形事物互为相反的两方面,也代表着事物的两级对立,代表着矛盾的存在,代表着世间万物的成长与消亡。
阴阳二字也渗透到书法之中,一个字写出来,写作者必须把握好字虚实、大小、方圆、刚柔、奇正、疏密,一个字的阴阳要恰到好处,才能阴阳互通,达到美观和谐的境界。
一个字的虚实、大小、方圆、刚柔、奇正、疏密,又能让书法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白纸黑字,代表着阴阳相生,有道是黑处是字,白处也是字,写好一个字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白与黑的比例。
2)中庸之道思想的体现。
中庸本意是儒家的重要道德标准之一,是指待人接物要保证中正平和,要做到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
中庸之道在书法之中体现在对艺术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准确地表达创造者的情感思想,而且风格不会太过,也不会不足。
书法与人生哲理
书法与人生哲理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以下是书法与人生哲理的一些联系:
1. 心静神定:书法需要专注、细致和耐心,只有心静神定才能写出美丽的字。
同样,在人生中,只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迷惑。
2. 知难而进:书法需要不断地练习和提高,才能写出更好的字。
在人生中,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面对,不放弃,不停止前进。
3. 以诚待人:书法需要诚实、真诚和尊重,才能写出有灵魂的字。
同样,在人生中,要以诚待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4. 知足常乐:书法需要平淡、恬静和满足,才能写出自然、清新的字。
同样,在人生中,要知足常乐,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快乐,不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之,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它可以启迪人们的心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书法艺术所呈现的哲学内涵与人格品质探析
书法艺术充满着哲学内涵,哲学意义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最简洁明了而又淋漓尽致的呈现。
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的书法家,在创作中会自觉追求蕴含天地大美的庄严、磅礴、中和、华贵的艺术风格;而基于道家自然观的书法家更倾向于将自然精神与个体精神融汇一体,在自由舒展之间呈现书法艺术的自然飘逸之态。
可见,书法是哲学的艺术,哲学是书法的灵魂。
中国书法体系极其丰富,涉及骨气论、神采论、学养论、人格象征论,这些理论几乎同步产生又交叉影响,虽每个命题均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但人格象征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其明晰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在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关系,自古论书兼评人品,书品即人品,因而人格象征论成为书法艺术品评的重要依据。
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哲学内涵解读(一)从存在性质看书法的哲学特性熊秉明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国文化的核心乃哲学,而书法艺术也秉承了中国哲学的文化特性,林语堂等一众文人均认为书法艺术乃其他艺术形式的美学根基,乃东方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从存在性质来看,书法源于“一线”,与“一画”相同,近乎于“道”,可见,书法艺术实则是道法律动,乃道化之果,充分彰显了东方哲学之道法精神。
《中国书法思想史》中提到,书法艺术依赖于汉字的发展,而汉字最初源于卦象,卦象又是周易哲学之表征,因而书法艺术中天然蕴含着东方朴素的辩证统一的哲理意蕴,反映了宇宙万象之间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不仅如此,书法艺术蕴含着颇多形式规律,书法的美是形而上的真善美,与宇宙自然具有同构关系。
书法家在与自然交往中仰观俯察,将自然万象的形式规律汇聚于书法构造法则之中,或藏或露、或行或留、或开或合、或聚或散,均体现了道法自然之规律,当其与审美情感、人格品质相结合时,就衍化出无限美感与神秘感[1]。
(二)从哲学精神解读书法的哲学思维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哲学精神实则是“爱智”,是从内涵、范畴角度认知事物的普遍性与规律性,通过反复的理性质疑、反思与批判,逐步发现、揭露并解决问题。
书法中的人生哲学
科学与生活·绿野芳草·新农村2022.2中国古人的智慧,不仅在于捧献出浩如烟海的知识和思想,还蕴藏在他们所创造的万千物事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书法就是一例。
书法的功用,不只是书写和记录,不只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只是修身养性的方式,不同的字体,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
像楷书一样做人《辞海》中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正直,可作楷模”。
楷书之所以规矩整齐,是因为正和直的一笔一画搭建出的方正形体。
当书者丝毫的懈怠使其丧失了正和直,方正的形体也就不复存在,楷模也就无从谈起。
而人的一言一行就如楷书中的一笔一画,一句话说出来,一个举动亮出来,就是在书写“人”这个字。
看似简单的“人”字在无数话语和行为的组合下慢慢成形,即是你的品德和为人。
无须比较其他,以楷书为样板和典范,比照正直和方正,自成人。
像篆书一样做事篆书曾作为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文体,庄严、精巧而严谨,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点画长短线条匀称,运笔力度、速度皆匀平,章法和布局上排列整齐、疏朗有致,有着纯净简约之美。
做事应如篆书一样,严谨认真、不卑不亢、节奏分明、干净利落;凡事秉承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不分尊卑、不分高下、不分彼此,同等对待,以细节处的圆转达成整体的圆满。
像行书一样思想行书自由奔放,如行云流水,但又脱离不了运笔的掌控。
用书法的行话来说,就是“纵得出、擒得定、拓得开、留得住”,人的思想如行书,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可以享受自由的状态,但却不能流于放纵与疯颠,失了原形。
好的思想,要坚守初心,在活泼中稳定和平衡,收放自如、动静相宜,既要能拿得起,也要能放得下。
像隶书一样生活隶书字形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富态之相,撇、捺、点等笔画又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在庄重中不乏轻灵和精巧,像昂扬的蚕头和俏皮的燕尾,正所谓“蚕头燕尾”之效,时而又一波三折。
生活如隶书,各有千秋,但所追求的,无外乎富足、快乐与美好。
没有谁的生活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挫折和曲折,但只要放松心态,始终积极向上,必能收获幸福的生活。
中国书法蕴含的哲学精神,“颜筋柳骨”柳体书的劲健之美
中国书法蕴含的哲学精神,“颜筋柳骨”柳体书的劲健之美历代对书法艺术美的论述中,屡屡提出书法具有的生命之象,宋苏轼在《论书》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柳公权往往并称,“颜筋柳骨”也说明了两家骨肉相连的美学关系。
一般来说,筋偏于粗壮,骨偏于清瘦,柳公权引筋人骨,既继承了颜书的阳刚之美,又区别于其粗壮厚重的雄浑之美,而独创为清朗瘦硬的劲健之美。
所以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之评述。
柳公权像《艺概·书概》对柳公权的品评,其独见之明特别表现为指出了柳有似于褚。
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褚遂良,其书突出地表现了柔媚婀娜之美,但是,他那多样性的风格总体中又时而不乏劲健之美。
关于这一点,历来有识见的鉴赏家曾指出褚书的“遒劲”、“豪劲”、“劲炼”,其《伊阙佛龛碑》、《房梁公碑》等就如此。
柳公权也吸收了褚书的这种美。
由此可见,柳公权是唐楷劲健美的集大成者,博采众家而融为一体,又表现出不蹈前迹的楷书个性,开创了“柳骨”的劲健之美。
劲健,是一种典型的阳刚之美。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劲健》的系诗这样写道: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仗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意思是说,劲健的气魄如同横贯天空的长虹,其气势又如同千寻巫峡的连云劲风。
行健、存雄,离不开劲健,而这又必须积蓄于平日,长守于胸中。
“饮真茹强”,也就是要饱含纯真,孕育刚强之气。
真正的劲健,能与天地并立,和永不止息的自然造化相同。
只要期望、追求到真实的劲健、就能终身用之不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乾卦·象辞》)天具有强大的、刚健的、永不止息的力量在不断地运动着,所以说“天行健”。
君子之风,也应具有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自有之强”,是一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刚健而永不止息的力量。
书法中的中国传统哲学
书法中的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思想认为“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等可量化的规定性。
“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
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
从字体、书体的演变过程看,从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和章草,从章草到今草和狂草,这些发展变化都是经历了一系列漫长的量变过程后产生质的飞跃。
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隶书向楷书和章草的变化,隶书是汉魏时期通行的正体文字,由于日常便捷实用的需要,书写速度越来越快,字的结构趋向简化,经过“草率”化的发展(量变)而产生质变,出现一种新的书体“章草”;另一方面,作为正体文字的隶书,经历更为漫长的发展,正体文字的笔画结构的隶书特征慢慢消失,现行的楷书特征慢慢出现,到隋唐时期楷书正式确立了正体文字的地位。
隶书特征慢慢消失和楷书特征慢慢出现就是量到质的变化。
从书法学习创作实践的过程看,也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问题。
书法学习创作一般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就是对照书法经典作品临习摹写,有了临摹的量的积累,对作品的笔法、章法、神韵等的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形成一定的创作基础,才会产生质的飞跃,才能较顺利地进入到书法创作中去。
创作是临摹的升华。
从一幅具体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看,同样存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书法实践者通过书写过程,随着书写内容的量的积累,最终使宣纸等材料转化为书法作品,作品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这一量变引起了质变,一幅作品正式完成,这就是量变质变规律在书法中的体现。
硬笔书法哲理
硬笔书法哲理
硬笔书法的哲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端正态度:硬笔书法强调端正的姿态和正确的写字方式。
端正态度代表了对书法的尊重和敬畏,通过端正的姿态和正确的写字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出书法作品的美感和内涵。
2. 严谨细致:硬笔书法注重细致和精确。
每一个笔画都要经过精心的构思和准确的把握,每一笔每一画都要力求完美。
这种严谨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对于书法的专注和追求。
3. 忍耐与毅力:硬笔书法要求写字者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
书法的学习和创作都需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不断的修正。
只有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达到更高的书法境界。
4. 简约与自然:硬笔书法强调简练自然的风格。
在书写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多余的笔画和修饰,追求简洁明快,力求以简约的形式表达出字体的美感和内涵。
5. 多样与创新:硬笔书法鼓励多样性和创新性的表达。
尽管硬笔书法有一定的规范和传统,但也鼓励写字者在创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展现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这些哲理不仅适用于硬笔书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艺术形式中,帮助人们提高审美品味和艺术创作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中国书法中的哲学精神
卫文明
对于书法,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地认识和理解。
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也有说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林语堂说,“书法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的基础。
”;宗白华说,“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而唐朝张怀瓘提出了“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
”,他的话引证了“书为心画”的观点。
可见,书法是以文字(汉字)书写为基础,通过线条为表现手段,借助笔墨表达来追求自然物象之美,体现人格审美象征性,以达到对自然真理的感悟和追求,实现人文价值情怀,并且实现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然而,由于近现代受西方西学思潮的兴起和影响,尤其受到西方艺术思想的冲击,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全盘西化。
近年来很多国内外书法界的朋友,非常担心,传承了三千年的书法艺术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没落。
他们认为,纵观历史,书法文化艺术所遭遇的严峻挑战,无逾于今日者。
数千年来,书法在中国的社会生存中地位显赫。
许多位帝王的躬行实践和大力的提倡,士大夫的作为安身立命的首要技艺,以及全社会高度一致的认同趋向,使书法文化的传承从未遇到过大的危机。
而今天则不同了,在当今的现代社会里,高科技的日益发达,使书写由手工劳动变成了键盘上计算机的自动操作,地
球村的逐渐一体化又使得中国独特的书法审美体系面临西方美学理论和戒律的冲击。
他们的危机感是有道理的,是有所依据的,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认为书法作为一门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在它的传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却始终是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特质。
书法的魅力,归根结底来自其丰富的中华民族哲学的表现力,这一点是计算机打字永远无法取代的。
书法艺术,要以自身价值的确立为目标,而确立的标准就是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体系。
要树立这样一杆标尺,取得和西方文明和思想的平等对话权。
中国的优秀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髓,更应该是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应该对全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就书法而言,它的形态美、意识美、它的十足的韵味完全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进行诠释和理解,而非一定要有采用艺术解构、空间论等西方的艺术标准去强言附会。
要找到书法自已的本体,不要迷失在他人的标准里。
古人说,书画同源,书画相通,书法具备绘画的布局和章法;书法也具有音乐所具有的内在节奏和旋律,具有时间的流动性,不可逆性和线条的单维特征;书法也表现出建筑学所要求的平衡和稳定的美感,以及内部空间结构要求;也有人说,书法具有舞蹈的韵律和意境。
我国近代书法家沈尹默也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为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国画这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韵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心怡。
”所以,只是简单地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或
者说书法是汉字的视觉艺术,不足于把握书法的内在特征。
它不光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更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是思考的艺术。
书法艺术把握和吸收了各门艺术种类的本体特征和本质精神,高度抽象和概括了各种艺术的形态特征,它以简驭繁,以静寓动,暗合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哲学思想,是极高深的艺术形态,集中体现了中国的艺术精神和核心的人文价值观,是哲学化了的艺术,是抽象化了的中国艺术。
所以,书法的灵魂是中国哲学思想,书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哲学的本质和内涵,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思想。
是形象化了的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外在形象和表达形式,是具体化了的中国哲学思想。
可见,书法是体现哲学思想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中国哲学。
它是中国汉字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同时书法也深该地影响了中国的艺术精神。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人类智慧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过程中,在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理解、感悟和不断追求自然、人生真谛的伟大思想结晶。
而中国书法艺术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思想儒道释思想的影响,更是体现了有别于其它艺术形态的特征------具有高度的哲理性。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辨证思想在书法创作中随处可以体会到,充满着中国古代哲学的辨证思想。
在那一阴一阳,动静虚实,天人合一的黑白世界里,充满了气韵神的美感和折射着中国思想的智慧光芒。
中国哲学思想本源之一的易学,很早就建立了"天地人"三才
系统的理论架构。
《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中国文明史即是各种关系的生动演绎。
是故,司马迁写《史记》的指导思想乃是"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
在这种思想视域中发展起来的书法艺术,必然会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意与象即形体与观念的二重性。
清·刘熙载说:"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
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我们的先人们从来都不是仅仅把文字看成一种工具,而是认为它代表着一种观念、精神、意识和道德。
中国人对文字、书法和创造文字,从事书法的人从来都抱有一种敬畏的感情。
不但造字的人被尊为神祗,而且连写有字迹的纸张都不可轻慢亵渎。
当然,这种敬畏的并非文字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一种观念和精神。
中国书法是中国哲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通过书法这种艺术形式而反映出来的。
所以,我们也应该从它中国传统哲学的各种关系中去探讨书法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方向。
如果,书法去掉内涵丰富、含意深邃的中国文化核心的哲学,而这仅存的简单的书法实体,也只不过是"写字的方法"而已了。
那么,中国书法之作为艺术已失去其安生立命之道,必将真正导致书法艺术之消亡。
中国哲学思想,有着极大的适应性和包容性,不管时代和历史有兴有衰,但并不能根本上动摇它的存在。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哲学受到冲击最多的其实只是它的形而下的层面,
即是为封建道统服务的封建意识形态,而其中形而上的超越性思考,包括对天地人关系的解读,仍然具有不可抹煞的思想价值,并且仍然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所在。
书法这门古老的中国艺术,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古老而高超的智能,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革、磨砺、升华之后,它已经溶入了中国人的一种生命形式。
于下,起着最实用、最常见的书写实践;于上,通达最玄妙精微的中国哲学之思想。
它看似简单,实则深邃似海,崇峻如山。
数千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书法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的今天,我们不需要盲目自尊,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我们应该坚持传统、勇于创新,不断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才是我们当下的任务。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仅仅凭借书写技艺的训练,获得高超的技艺是远远不够的。
更要深海中国传统思想之道,站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审视中国书法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哲理精神。
把书法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审美价值紧密联系起来,如此,才可以使书法的现代发展注入丰厚的文化理论基础,并在以西方文化理论为主导的当今确立自身价值。
反思一些受现代西方艺术运动鼓舞的书法家们,在以“现代艺术”为名的现代书法实验过程中,使书法艺术背离传统思想,愈行愈远,最终找不到自已的出路;而另外的一个现状是,传统书法在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对话中,处于一种失语的尴尬处境之中。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局面?就是因
为我们抛弃了培育书法发展的中国哲学思想这块土壤。
为了赶上现代西方艺术这个时髦,希望给“书法”渡上现代艺术理论的“金”。
在我看来,这正是舍本逐末、卸磨杀驴的无知举动,是对自己民族优秀思想的不自信,甚至还有一许民族自卑感,以西方审美标准为价值唯一取向,苦苦寻求各种途径,一心期望能登上西方艺术的这条大船,而正是这种摒弃自我,迎合也人的做法,尤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使中国书法失去了文化的根脉,当它割裂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血脉关系之后,就算书法的书写技艺再高超,表现手段再丰富,在现代艺术世界里,也只能是强弩之末,或者昙花一现罢了。
只有把书法置身于中国传统思想和深厚文化的背景下,承认书法做为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表现载体,以“阴阳平衡”来扩展书法的审美形式,确立“中和中庸”作为书法审美的思想基础,遵行“天人合一”的书法审美标准,并以“气韵神”为书法审美的追求目标,达到书法审美的理想状态,如此才可以“依仁游艺”,书法艺术才可以找回自已的自信,更不仅仅是自信,更要自强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