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对外开放(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简案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简案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简案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3)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2. 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3.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1.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2. 经济特区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作用;3.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深圳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背后有哪些政策支持?2. 新课讲授(1)讲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重点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2)介绍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其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经济特区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3)讲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等不同层次的对外开放。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探讨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全班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意义。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和文明特点;
2. 掌握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3. 培养学生对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文化成就;
2. 古罗马的帝国建立和法律制度;
3.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复杂性;
2. 如何分析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传承和影响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中学历史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课堂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这两个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介绍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文化成就,包括雅典民主制度、雕刻和建筑艺术等;然后介绍古罗马的帝国建立和法律制度,包括斯巴达克和自布罗夫战争等。

三、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展示:通过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和影响力,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文明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五、总结:总结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文明对今天的启示。

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阅读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有关的文章、书籍等,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教案)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2)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材料:材料一: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

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三分钱,……1978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五十年代。

——杨继绳《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结构》材料二:1978年,我国企业每个职工平均创造的价值只有0.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为6.5万美元1952年到1983年,国家向重工业投资4150亿元,同期重工业给国家积累的资金只有8150亿元。

材料三:1972年,中国政府曾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中国也不向外国输出资本。

1974年外贸部的一篇文章也明确表示:“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引进外国资本。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中国需要对外开放吗?学生回答:需要。

教师提问:据你们所了解,中国有哪些属于开放的区域呢?学生回答:深圳、汕头、上海教师提问:这些区域是什么时候成为开放区域的,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展示学习目标:1.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知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

3.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的建立材料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

初中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对外开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上节课讲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决策是什么?学生:改革开放。

教师:向前追溯历史,咱们中国古代也有对外开放的事件,你们知道哪些古代对外开放的事件呢?学生: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等。

教师:但是,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我国逐渐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1. 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学生提示: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学生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 对外开放的格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初中历史对外开发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发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对外开发的概念和背景;2. 掌握中国对外开发的历史过程;3. 分析对外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对外开发的概念与背景;2. 中国古代对外开发的历史过程;3. 对外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对外开发的历史过程;2. 对外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对外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2. 归纳总结法:通过讲解、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国的对外开发历史,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对外开发的概念与背景;2. 中国古代对外开发的历史过程;3. 对外开发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古代对外开发的历史过程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并向全班呈现各自的研究成果。

四、讨论交流(10分钟)学生就对外开发的影响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观点。

五、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深入了解对外开发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表现、小组呈现成果和个人阅读作业,评价学生对对外开发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各国对外开放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教学目标:
1. 了解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各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国家对外开放的原因和背景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和介绍国家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等情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学习历史(15分钟)
1. 介绍中国自清朝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包括鸦片战争、开埠、洋务运动等历史事件。

2. 介绍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罗斯的对外扩张,以及欧洲列强对非洲和亚洲的殖民扩张。

三、探讨影响(15分钟)
1. 分组讨论各国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四、实践应用(10分钟)
1. 分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国家对外开放的情况,体验历史事件。

2. 小组展示表现,分享感受。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政策。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各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掌握各国对外开
放所带来的影响,培养其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教学难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游戏导入新课,通过手的握紧与放松的过程中水量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开放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打开国门对外开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历史入手,拉进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500年前的中国惧怕开放,100年前的中国屈辱开放,半个世纪前的新中国,西方封锁与世界划清界限。

现在让我们进入第一篇。

第一篇:忆往昔浮云遮望眼1.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出示《邓小平文选》,探究问题,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

(1)中国是否要进行对外开放??(2)当时的中国和外国的差距大不大?该怎么做?(3)如何进行开放?【设计意图】通过《邓小平文选》,以及基于内容的四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得出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

教师过渡:历史以铁的事实证明,开放与兴盛相伴,封闭与落后并存。

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为了适应日益开放的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外开放第一次写入我们党的决议,中国开始打开国门,历史进入进入新的篇章。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内容来源】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对外开放》【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人教版2018 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 课的内容。

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伟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现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

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

从1984 年到1992 年,我国陆续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

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对外开放格局。

2001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对外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学内容】1、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建立概况及意义。

2、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进程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时间、及意义。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意义。

重点突破:对于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重点的突破,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先自学教材,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相关的基本知识,然后,教师出示动态地图,结合地图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掌握。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教案设计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2)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教师讲解:什么是对外开放?
即打开国门,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
1.经济特区建立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为什么经济特区最早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侨资
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对外开放扩大的步骤;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4)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后果不同:
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影响;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及作用我国对外开放领域形成的格局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内容: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上一课对内改革相对应。

以深圳特区为例,了解邓小平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对内改革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能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不善于独立思考,能动性较差。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了解重要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

时空观念:利用地图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史料实证: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理解对外开放的宏达历史意义。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了解为什么要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树立对外开放意识,认可并支持我国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家大事,与时俱进。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深圳为例认识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贡献、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巩固1、1978年,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____的召开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

实行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的支持下,农村逐步实现了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内容的_______。

城市进行以_______为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

【设计意图】本节课知识与上两节课联系性较强,设置复习巩固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前两课知识点,更容易做好衔接。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对外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对外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5

第11课对外开放学习目标1、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巨大作用。

2、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

3、了解理解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水平。

重难点1、对外开放的格局以及对中国发展的巨大作用。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也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邓小平曾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那是因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首次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成功,于是在全国推广展开。

农村取得成功后将改革转移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重点对国企实行改革,通过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对内改革这样一步步展开,我国的对外开放又是如何展开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对外开放二、讲授新课(一)、对外开放的起步国际背景: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国内背景:1、十年文革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伟大国策已经制定。

阅读第一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哪两个省开始的?2、国家为什么首先在这两个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3、对外开放是如何一步步展开起来的?(步骤或进程)第一步:建立经济特区;第二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第三步: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补充:经济特区:指主权国家或地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为了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开辟的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

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建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到促动特区技术发展的目的。

总结: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对外开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图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对对外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如何应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

(2)学生结合教材,探究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的理解。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总结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具体案例,如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规律的要求。

6. 布置作业: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对外开放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对外开放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对外开放》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对外开放》精品教案(word版)

第9课对外开放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开展, 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 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 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的方法, 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根底上, 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开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 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 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问题: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对外贸易开展最繁荣的时期是什么时期?2.中国近代史上何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教师小结: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贸易开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从明朝中叶开始采取闭关政策. 我国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就与古希腊有贸易往来, 到了盛唐时期, 已有了“丝绸之路〞和七条国际海陆通道,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开展. 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 进一步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开展,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 为了躲避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进犯, 采取了消极闭关政策, 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 翻开了中国近代史屈辱的篇章. 历史证明了封闭就会落后, 开放才能开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歌词:歌词: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2.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提示:1980年, 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3.引导学生答复: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 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4.史料解读:任何一个国家要开展……不加强国际交往, 不引进兴旺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5.教师提问:结合上述材料, 思考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提示: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开展, 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 都不可能获得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6.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提示:设立经济特区,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概括对外扩大开放的根本情况.提示:1984年,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3.教师提问:在此之后, 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 后面还有哪些措施?提示:1988年, 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1992年,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包括沿江城市、陆地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4.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格局. (按时间顺序)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5.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拓展:伟大成就一是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1978年到2007年,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亿美元增长到万亿美元, 年均增长17.4%. 1982年到2007年, 我国效劳贸易进出口总额从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 年均增长17.6%.二是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吸收外资总量还比拟少. 2002年中国参加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截至2007年底, 实际吸收外资金额累计超过8000亿美元, 现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28万家. 目前, 世界500强中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 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约1100家,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已超过40家.三是“走出去〞步伐加快. 几十年来, 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1106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三项合计年营业额, 从1978年的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的463亿美元, 增长了1543倍.目标导学三:参加世界贸易组织1.图片展示:中国参加WTO纪念邮票中国参加WTO纪念章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参加WTO的根本情况.提示:2001年12月,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3.观看视频, 小组讨论:(1)我国为什么要参加世贸组织?入世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2)在视频中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掌声和拥抱说明了什么?(3)你是怎样认识入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的?三、课堂总结通过对外开放, 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 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 表达了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情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局部问题, 值得表扬. 但在深入地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 以及我国参加WTO对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简单的记忆背诵问题, 教师需要在深入浅出地讲解这局部内容上下一番功夫.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专政;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等根本史实过程与方法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 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开展的潮流, 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教学难点:《人权宣言》;对拿破仑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最美好的时代, 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 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 也是疑心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 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 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 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双城记》《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 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性, 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 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去探寻它的真相, 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1.革命背景分析:(1)革命前锋利的阶级对立——政治原因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教士, 第二等级是贵族, 他们占人口总数不到1%, 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 并不承当任何纳税义务. 而广阔的第三等级却承当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 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阔农民, 生活困苦不堪, 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2)资本主义开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经济原因(根本原因)18世纪下半期,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开展, 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开展最为迅速, 其兴旺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 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开展. 但封建专制统治却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障碍, 其表现为:封建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全国各地关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对此, 资产阶级十分不满, 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取消封建特权, 反对专制统治.(3)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原因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出现和广泛传播, 为法国大革命和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综上所述, 18世纪晚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意识方面, 都已经出现全面危机, 专制统治已成为法国社会开展的障碍. 封建王朝的统治危机, 使它无可挽回地陷入了绝境, 这不仅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 也为法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目标导学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1.导火线:财政危机引发的三级会议召开.2.法国大革命的过程:(1)攻占巴士底狱(爆发):大资产阶级掌权;公布《人权宣言》①《人权宣言》表达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 具有进步意义.②《人权宣言》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本质.(2)建立共和国(吉伦特派):处死国王①法国一开始并没有废除国王, 而是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保存了君主统治.②法国革命是一个前进过程.③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3)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法国大革命高潮①雅各宾派在革命危急关头掌握政权, 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 稳定了法国的局势, 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但其政策存在负面作用, 用恐怖政策消除异己, 成为最终垮台的原因.②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只代表了法国大革命高潮的结束, 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4)拿破仑发动政变,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3.法国大革命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2)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 (3)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为各国革命树立了典范, 对世界历史的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目标导学三: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1.拿破仑的活动:初露锋芒——政变夺权——建立帝国——公布法典, 对外征战——远征失败, 被迫下台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性质: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1)对内政策:公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将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2)对外政策:打击反法同盟, 前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 后期变为军事侵略.4.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1)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及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 (2)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力量.5.评价拿破仑:①制定《拿破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标准;②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方面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另一方面他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对抗. 〔失败的根本原因〕三、课堂总结跌宕起伏的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200多年了, 但《人权宣言》将永远铭记着自由、平等和民主, 《法典》早已成为欧洲各国民法典的蓝本. 与其说拿破仑帝国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 不如说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脚步将永不停歇.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虽然授课很顺利的结束了, 但是反观整节课, 有很多需要改良的地方:对于法国革命前的社会状况, 介绍的比拟单调, 没有补充课外的资料, 完全局限于课文的文字和图片, 虽然学生能理解, 但趣味性低了很多. 对革命过程的讲解有模糊的地方, 如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与革命的关系缺乏必要的交代, 这对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会有所影响. 本课内容较多, 一节课把教学目标都到达有点过于匆忙. 因此, 在以后教学实际中要更加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的史实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利用历史地图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地图的能力,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树立学生开放的意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教材分析】《对外开放》是八年级下册第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教材上一节课介绍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基本情况与成果。

而本节课介绍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与影响,他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举措。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也无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却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学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认识到这不仅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表现,也是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视图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意识到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对外开放的政策;掌握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等;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知道深圳的地位;掌握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知道对外开放领域是怎样逐步扩大的,掌握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及对外开放的意义;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和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对外开放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情景体验法、讨论法、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讨论合作、史料分析、图文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内容。

对改革有进一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开放前后深圳的变化图片让学生对比感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图片展示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的变化,同学们看图后得到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利用教材45页这个知识拓展释解经济特区:2.问题导学。

(1)建立经济特区的时间;(2)特区;(3)目的;(4)作用;方法:学生带问题阅读,讨论。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 对外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对外开放教案一、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目标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及作用,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目标3: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作用。

目标4:通过对对外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理解到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歌曲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圈”指的是什么?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对外开放》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对外开放》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2.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3.观察教材44页《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探讨经济特区选在东南沿海的原因;4.观看视频,归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及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师:通过本课的自学检测部分,我相信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现在通过课堂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学习本课内容PPT出示问题:1.识读《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示意图,说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

教师在PPT上实行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点。

PPT出示问题:2.结合教材,梳理对外开放的过程,概括对外开放的特点;学生回答。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理解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政策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认识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难点: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氛围。

2.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对外开放的政策内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如深圳的变迁、高铁的发展等,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何要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来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对外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冀人新课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 对外开放》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11课对外开放1、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体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作出的努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阅读分析水平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水平已有一定水准的提升,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比较理解问题的水平。

改革开放的史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久远的年代,他们生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自体验,理解模糊而肤浅,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表面化,所以,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实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深圳特区建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教学难点:一些重要概念的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答:高楼大厦、厂房幢幢、四通八达、彩灯喷泉、美不胜收、经济发达……)据我所知,深圳40多年前,仅仅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是因为党的什么政策才有如此的变化?生答:对外开放出示课题第11课对外开放师: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依据材料,找出核心要素,总结概括)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

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环顾世界,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水准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历史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历史意义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文化大革命等历史知识。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改革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掌握相关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分析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

4.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2.教学素材:收集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3.板书设计:提前准备好本课的重点内容,以便课堂上的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何意义?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教案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外国对中国的扩张历史背景和原因;
2. 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动因和影响;
3.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教学重点:
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 中国的近代史对外开放政策;
3. 著名的对外开放口岸和条约港。

教学难点:
1. 外国对华扩张的原因和手段;
2.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和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历史》;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外国对华扩张的历史背景;
2. 学习重点一: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 学习重点二:讲解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包括西方列强在华扩张和中国的自强运动;
4. 学习难点一:分组讨论外国对华扩张的原因和手段,总结成果进行汇报;
5. 学习难点二: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和影响,重点介绍对外开放口岸和条约港;
6. 拓展延伸:通过地图展示中国的对外开放口岸和条约港的分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7. 活动设计:开展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教
学内容的理解;
8. 总结回顾:回顾教学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外国对华扩张和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外国对华扩张和中国的对外开放历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
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 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班级姓名小组第号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国有企业的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讨论和图文转
换活动,提高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通过发言,加强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2))通过对外开放这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
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加入世贸组织的利与弊。

【导学流程】
回归旧知
1、经济体制的改革体现在哪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自主学习内容
结合课本完成下列题
(一)对外开放
1、目的:
2、内容:。

3、对外开放的格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全方位、
、的对外开放格局。

4、作用:
【小组讨论】
1、我国对外开放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2、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提示:从背景、国家行使主权、内容、影响等方面作答)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1、今天的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4 个城市建立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与弊?
【当堂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沿海城市
C、国有企业
D、中小城市
2.下列不属于1980 年建立的四个特区的是()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为()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开放区
B.内地——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D.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4、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的主要改革内容是()
A.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快改革步伐
B.推行股份制、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D.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5、1984 年3 月24 日,福建省55 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整理内化】:
1、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内容中的问题和疑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