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朱慈勉-结构力学第9章-弯矩分配法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
•
3、转动刚度S:
• 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在数值上= 仅使杆端发生单位转动时需在杆端施加 的力矩。AB 杆A 端的转动刚度SAB与AB 杆的线刚度 i(材料的性质、横截面 的形 状和尺寸、杆长)及远端支承有关,而 与近端支承无关。当远端是不同支承时, 等截面杆的转动刚度如下:
转动刚度
在确定杆端转动刚度时:近端看位移(是否为单位位移)
远端看支承(远端支承不同,转动刚度不同)。
下列那种情况的杆端弯矩MAB=SAB
MAB
MAB
θ MAB
1
√ ① ②
1
MAB
1
③④
1
Δ
转动刚度SAB=4i是( )
A
i
B
A
i
√ √ B ①
③
A
i
B
④
A
i
4i>SAB>3i
√B ②
A
i⑤ B
i
返回
二、基本运算
AA1155kkNN↓↓↓↓44↓↓i00↓↓=kk↓↓1NN↓↓↓↓//mm↓↓↓↓ DD
MA 10
80
mAB
M=15 i=2
mAD mAC CC
MM图图((kkNN..mm))
22mm
22mm
44mm
A
C
D
AD
AC
CA
DA
3/9
2/9
- 80
15
10
-10 返回
- 65
10
- 10
三、多结点力矩分配法
⑶为了取消结点C的刚臂,放松结点C,在结点C加上 (-(MC+ M传)),如图d,为了使BCD部分只有一个角位 移,结点B再锁住,按基本运算进行力矩分配和传递。结 点C处于暂时的平衡。
结构力学第9章__力矩分配法(新)
9-2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基本运算
①求固端弯矩; ②将会交于结点的固端弯矩之和按分配系数分配给每一个杆端。 ③各杆按各自的传递系数向远端传递。 ④将固端弯矩和分配(或传递的弯矩)相加,得杆端最后弯矩。
9-2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基本运算
例题
12kN/m
i
6m
16kN
2i
3m
3m
0.4 0.6
固端弯矩 -36
第9章 渐进法及超静定力的影响线 9-1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9-2 单结点的力矩分配法 9-3 多结点的力矩分配法 9-4 计算结果的校核
9-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M
4
2 i12 1
i14
i13
3
4i12Δ1
2i12Δ1
i13Δ1 i13Δ1
3i14Δ1
M12 4i121 M13 i131 M14 3i141
M
1 M21 2 M12 M31 M13 M41 0 M14
9-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1 转动刚度:梁端发生单位转角产生的弯矩。
M ik Sik 1
4iik 远端为固定端
S ik
3iik iik
远端为铰支端 远端为平行支链杆
0 远端为自由端
2 分配系数:与转动刚度成正比
ik
96 64 → 32
-23.6 ← -47.3 -47.3 → -23.6 14.2 9.4 → 4.7
-1.2 ← 0.7 0.5 →
-2.3 -2.3 → -1.2 0.3
-0.1 -0.2
200.9 -200.9
237.3 -237.3 87.7
200.9
237.3
87.7
(完整版)完整的结构力学答案-同济大学朱慈勉
朱慈勉 结构力学 第2章课后答案全解2-2 试求出图示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并分析体系的几何构造。
(a )(ⅠⅡ)(ⅠⅢ)舜变体系ⅠⅡⅢ(b)W=5×3 - 4×2 – 6=1>0几何可变(c)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d)W=3×3 - 2×2 – 4=1>0可变体系2-3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a)(ⅡⅢ)Ⅲ几何不变2-4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a)几何不变(b)W=4×3 -3×2 -5=1>0几何可变体系(ⅠⅢ)(ⅡⅢ)几何不变(d)Ⅲ(ⅠⅢ)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ⅠⅢ)(ⅡⅢ)(ⅠⅡ)舜变体系(f)(ⅠⅢ)(ⅡⅢ)无多余约束内部几何不变(h)二元体W=3×8 - 9×2 – 7= -1, 有1个多余约束2-5 试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a)(ⅠⅢ)ⅠⅡⅢ(ⅠⅡ)(ⅡⅢ)舜变体系(b)Ⅲ(ⅡⅢ)(ⅠⅢ)同济大学朱慈勉 结构力学 第3章习题答案3-2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a)2P F a 2P F a4P F Q34P F 2P F(b)aaaa a2m6m2m4m2m2020Q10/326/310(c)18060(d)3m2m2m3m3m4m3m2m2m2mA2m 2m2m2m7.5514482.524MQ3-3 试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a)242018616MQ18(b)4kN ·m 3m3m6m1k N /m2kN A CBD6m10kN3m3m 40kN ·mABC D30303011010QM 210(c)45MQ(d)3m3m 6m6m2m 2m444444/32MQN(e)4481``(f)4m4m2m3m4m222220M3-4 试找出下列各弯矩图形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a)F P(b)(c)(d)(e)(f)F3-5 试按图示梁的BC 跨跨中截面的弯矩与截面B 和C 的弯矩绝对值都相等的条件,确定E 、F 两铰的位置。
同济大学朱慈勉-结构力学-第10章-结构动..习题答案
同济大学朱慈勉 结构力学 第10章 结构动..习题答案10-1 试说明动力荷载与移动荷载的区别。
移动荷载是否可能产生动力效应10-2 试说明冲击荷载与突加荷载之间的区别。
为何在作厂房动力分析时,吊车水平制动力可视作突加荷载10-3 什么是体系的动力自由度它与几何构造分析中体系的自由度之间有何区别如何确定体系的 动力自由度10-4 将无限自由度的振动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有哪些方法它们分别采用何种坐标 10-5 试确定图示各体系的动力自由度,忽略弹性杆自身的质量。
(a)(b)EI 1=∞EImyϕ分布质量的刚度为无穷大,由广义坐标法可知,体系仅有两个振动自由度y ,ϕ。
(c)](d)在集中质量处施加刚性链杆以限制质量运动体系。
有四个自由度。
10-6 建立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有哪些主要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0-7 单自由度体系当动力荷载不作用在质量上时,应如何建立运动方程10-8 图示结构横梁具有无限刚性和均布质量m ,B 处有一弹性支座(刚度系数为k ),C 处有一阻尼器(阻尼系数为c ),梁上受三角形分布动力荷载作用,试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体系的运动方程。
解:1)刚度法该体系仅有一个自由度。
可设A 截面转角a 为坐标顺时针为正,此时作用于分布质量m 上的惯性力呈三角形分布。
其端部集度为..ml a 。
取A 点隔离体,A 结点力矩为:....3121233I M ml a l l mal =⨯⨯⨯= |由动力荷载引起的力矩为:()()2121233t t q l l q l ⋅⋅= 由弹性恢复力所引起的弯矩为:.2133la k l c al ⋅⋅+ 根据A 结点力矩平衡条件0I p s M M M ++=可得:()3 (322)1393t q l ka m al l c al ++=整理得:()...33t q ka c a m a l l l++= 2)力法.cα解:取AC 杆转角为坐标,设在平衡位置附近发生虚位移α。
同济大学朱慈勉-结构力学第9章-弯矩分配法
• 弯矩分配法中,结点转动在远端产生的弯矩可通过近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得到。
• 远端为固定支座:CAB 1 2
A 1 i
A SAB 4i
M BA 2i B
• 远端为铰支座: CAB 0
A 1 i
A SAB 3i
M BA 0 B
• 远端为定向滑动支座:CAB 1
A 1 i
i2
4m
C
4m
3m 2m
B
A
C
BA AB AC AD CA
0.3 0.4 0.3
60
48
0 3.6 4.8 3.6 2.4
【解】 ⑴计算分配系数:
SAB 2 3 6, SAC 2 4 8, SAD 1.5 46 6
AB
6 20
0.3,
AC
8 20
•
M
u A
M
g AB
M
g AC
M
g AD
1 ql2 8
2019/12/5
q
q
M
u A
B
A
C
B
A
C
B
M
u A
A
C
D 原结构
D (a)固定状态
D (b)放松状态
放松状态内力分析
放松状态就是原结构承受结点不平衡力矩的反向力矩(相当于解除约束)。 放松状态的内力可借助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等概念计算。
相当于原结构“先固定、后放松”
q
q
M
u A
B
A
C
B
A
C
B
朱明zhubob结构力学9-2_1弯矩分配法
AB
SAB
SAB SAE SAD
SAC
4i 4i 4i i 3i
1 3
,
AE
4i 12i
1 3
,
AD
i 12i
1 12
,
AC
3i 12i
1 4
⑵计算固端弯矩(查表7-1): 0.035ql 2 0.179ql 2
M
F AB
MBFA
ql2 12
,
0.048ql 2 0.096ql 2 0.073ql 2 0.083ql 2 0.083ql 2
SAB M S
A
MAC SAC A iACA
SAC M S
A
MAD SAD A 3iADA SAD M S
近端弯矩:
远端弯矩:A
MAB 4iABA MAC iACA MAD 3iADA
MBA 2iABA MCA iACA
§9-2 弯矩分配法 9-2-1 基本概念
⒈ 名词解释 ⑴ 转动刚度S: 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远端固定: S 4i
远端简支:S 3i
远端滑动: S i
远端自由:S 0
§9-2 弯矩分配法
9-2-1 基本概念
⒈ 名词解释
⑴ 转动刚度S: 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
⑵ 分配系数μ :
发生, 适合于用弯矩分配法。
S 15i
⑴各杆转动刚度: O
SOA k l l 3i, SOB 3i,
SOC 0, SOD 4i, SOE 0, SOF 0, SOG 4i, SOH i
建筑力学-弯矩分配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简化假设
弯矩分配法基于一些简化假设,如各杆件的线刚度相等,实际情况 可能并非如此。
无法处理复杂边界条件
对于具有复杂边界条件的结构,弯矩分配法可能无法给出准确的结 果。
弯矩分配法的改进方法
1 2
扩展应用范围
研究如何将弯矩分配法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梁和结 构。
考虑非线性因素
在弯矩分配法中考虑非线性因素,如材料非线性 和几何非线性,以提高计算精度。
与有限元法的比较
弯矩分配法适用于线性静力分析,而有限元法则更适用于复 杂的非线性问题和动力分析。在某些情况下,将弯矩分配法 和有限元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的结构问题。
04
弯矩分配法的局限性与改进方法
弯矩分配法的局限性
仅适用于连续梁
弯矩分配法最初是为连续梁设计的,对于其他类型的梁(如简支 梁、悬臂梁等)可能不适用。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弯矩分配法可以 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分析各楼层之间的 相互作用,优化楼层布局和结构形式, 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弯矩分配法在结构设计中的优化作用
01 02
结构形式优化
弯矩分配法可以帮助设计者根据实际受力情况,优化结构形式,选择合 理的梁、柱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和连接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 性。
建筑力学-弯矩分配法
• 引言 • 弯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 弯矩分配法的实际应用 • 弯矩分配法的局限性与改进方法 • 结论
01
引言
弯矩分配法的定义
01
弯矩分配法是一种计算超静定结 构内力的方法,通过将结构中的 弯矩进行分配,使结构达到静力 平衡状态。
02
弯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结构 中的各个杆件按照其刚度进行弯 矩的分配,刚度越大,分配到的 弯矩越大。
结构力学 课件 力矩分配法
SAB
1
2 传递系数C
传递系数: 一单跨超静定梁的一端(A端)单位转角时,发生于远 端(B端)的弯矩与近端(A端)的弯矩之比。
如: 当远端(B端)固定,C AB
M
BA
SAB
1 2 S AB
MBA
A B
图(a)
1
C 当远端(B端)铰支 , AB
M
SAB
A
B
BA
0
SAB
A
1
图(b)
S AB
(1)设想在结点B增加一个附加刚臂,得到位 移法基本结构。阻止其转动如图(g)所示。 查表容易得到各单跨超静定梁的杆 端弯矩。则附加刚臂的约束力矩由 结点B的平衡条件得
M
B
Fp
A
q
B C
图(f)
MB
A
Fp
B
q
C
图(g)
M
F BA
M
F BC
MB MBAF -MB
A B C
附加刚臂的约束力矩MB 是原结构 上所没有的,它反映了基本结构汇 交于B结点的各杆B端弯矩所不能平 衡的差额。我们称之为B结点的不 平衡力矩。
MBCF
图(h)
(2)原结构在结点B本来没有转动约束,即不存在不平衡力矩MB ,因 此,为了与实际情况相符,必须消除人为引入的附加刚臂,即使MB 0,这就相当于在 MB的基础上再施加上一个(- MB )如图(h)所示。
此时梁将产生新的杆端弯矩M´BA 、 M´BC (分配弯矩),在远端将产生新 的杆端弯矩M´AB 、 M´CB 、(传递弯 矩)。 (3)原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的实际杆端弯 矩应为图(g) 和图(h)两种情况的叠加。 下面举例说明力矩分配法的解题过 程。
第九章 力矩分配法3-2
9.4 无剪力分配法
一、两个概念
1、有侧移杆与无侧移杆
杆件两端没有垂直于杆轴的相对线位移,称无侧移杆
杆件两端在垂直杆轴的方向上有相对线位移,称有侧移杆
2、剪力静定杆 杆件内的各截面剪力可以 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确定 的杆称为剪力静定杆
B
A C
A
图(A)
二、无剪力分配法
1、刚架特点:竖杆为剪力静定杆,节点A水平移动时,竖杆除 受本身的弹性约束外无其他杆件或支座的约束。 位移法解题:一般A处加刚臂,C点加支杆,基本结构如右下图 力矩分配法:通常只适用于计算仅以节点角位移为基本未知量
B
SBA
SBC 1
B C
i2
1
i2
0.2 0.8
3i1
-2.67 -3.75 1.28 5.14
-1.39 1.39 -5.33
i2 A
CBA 1
1.39
1.39 5.70
-1.28 -6.61
S BA i2 3 S BC 3i1 12 3 BA 3 12 0.2 12 0.8 BC 3 12
A
图(C)
B
A
A
图(D)
B
A
加刚臂阻止转动 放松节点使产生真实转角 A
A
C
A
C
SAC= 3iAC
SAB= iAB
A
B
A
(节点A处产生 不平衡力矩) B
(A处不平衡力矩 反号后待分配) MAB A
B 右1图因节点A,C 同时 水平移动,AC 杆作 刚体平 移不引起内力
SAB=iAB A 右2图A处实际转角时, 水平杆在A端有转动 Q=0 CAB=-1 刚度,AB杆受弯 B -MAB (参与A节点不平衡 力矩的分配)
结构力学第九章
S BD 0, CBD 0
返回
中南大学
退出
03:53
§9-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θ l
l
结构力学
例9-2 图示梁的AC为刚性杆段,CB杆段EI=常数,求 6 il/l= 6 i SAB及CAB EI=∞ C EI=∞ C 当
A l l B
A
Δ
C
当
6i
C
θ
B
l
B
解: 当A端转角θ=1时,截面 C 有竖向位移 Δ=l· θ=l及转角θ=1 。 a) CB段的杆端弯矩为
由此可得到什么 结论呢?
如果外荷载不是结点力偶,情况又如何呢?
中南大学
退出
返回
03:53
§9-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结构力学
F F u M R1 p (MCA MCB ) MC
叠加得最终杆端弯矩为
近端
F M CA M CA M CA
M CB M CB M
中南大学
退出
返回
03:53
§9-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9 kN/m
结构力学
80 kN
6i
B 28i
10 i SAB 28 i
中南大学
返回
03:53
§9-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结构力学
例9-3 图示梁的AC 杆为刚性杆段,CB 杆段EI=常数。 求SAB ,CAB。
a) A A l l CC l l BB AA
θ θ =1 =1
C C
B B
θθ l l
SAB SAB A
3 3i
iΔ /l=3 33i/l=3 i i C C
同济大学 朱慈勉版 结构力学 课后答案(下)
第六章 习 题6-1 试确定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a)(b)(c)(d)(e)(f)(g) 所有结点均为全铰结点2次超静定6次超静定4次超静定3次超静定去掉复铰,可减去2(4-1)=6个约束,沿I-I 截面断开,减去三个约束,故为9次超静定沿图示各截面断开,为21次超静定刚片I 与大地组成静定结构,刚片II 只需通过一根链杆和一个铰与I 连接即可,故为4次超静定(h)6-2 试回答: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与力法基本结构的选择是否有关?力法方程有何物理意义? 6-3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超静定梁,并绘出M 、F Q 图。
(a) 解:上图=l1M p M01111=∆+p X δ其中:EIl l l l l l l EI l l l l EI 8114232332623232333211311=⎪⎭⎫ ⎝⎛⨯⨯+⨯⨯+⨯⨯⨯+⎪⎭⎫ ⎝⎛⨯⨯⨯⨯=δEIl F l lF l lF EI l pp p p817332322263231-=⎪⎭⎫ ⎝⎛⨯-⨯⨯-⨯=∆0817*******=-EIl F X EI l p p F X 211=p M X M M +=11l F p 61l F p 61 2l 3l 3 题目有错误,为可变体系。
+ lF 2 1=1M 图p Q X Q Q +=11p F 21p F 2(b) 解:基本结构为:l1Ml l 2Ml F p 21 p Ml F p 31⎪⎩⎪⎨⎧=∆++=∆++0022221211212111p p X X X X δδδδ p M X M X M M ++=2211p Q X Q X Q Q ++=22116-4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其内力图。
(a)l2l 2 l2l l 2Q 图12解:基本结构为:1Mp M01111=∆+p X δ p M X M M +=11(b)解:基本结构为:4a 2a4a4a3m6m 6m810810计算1M,由对称性知,可考虑半结构。
同济大学-朱慈勉版-结构力学-课后答案(上)
2-2 试求出图示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并分析体系的几何构造。
(a)(ⅠⅡ)(ⅠⅢ)舜变体系ⅠⅡⅢ(b)【W=5×3 - 4×2 – 6=1>0几何可变(c)】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d)|2-3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a)/W=3×3 - 2×2 – 4=1>0可变体系(ⅡⅢ) (b);Ⅲ几何不变2-4 试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a)几何不变-(b)~(ⅠⅢ)(ⅡⅢ)几何不变~W=4×3 -3×2 -5=1>0几何可变体系(d)Ⅲ(ⅠⅢ)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e)(ⅠⅢ)(ⅡⅢ)(ⅠⅡ)舜变体系…(f)?(ⅠⅢ)(ⅡⅢ)无多余约束内部几何不变(g):(h)|二元体W=3×8 - 9×2 – 7= -1, 有1个多余约束2-5 试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a)%(ⅠⅢ)ⅠⅡⅢ(ⅠⅡ)(ⅡⅢ)舜变体系(b)!Ⅲ(ⅡⅢ)(ⅠⅢ)`3-2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a)%aa *a a2P F a 2P F a4P F Q34P F 2P F(b)"2020Q10/326/310(c){2m6m`4m2m3m2m2m3m3m4m18060(d)]7.5514482.524MQ3-3 试作图示刚架的内力图。
(a)3m2m2m2m2m2m 2m2m4kNm%6m1k N /m2kNCB{242018616MQ18(b),30303011010QM 2106m10kN>3m3m40kNmAB CD:45MQ(d)…444444/32MQN3m3m6m)2m2m(e))4481``(f)#222220M…4m2m3m4m/3-4试找出下列各弯矩图形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a)F P(b)(c)—(d)(e)(f)F3-5 试按图示梁的BC 跨跨中截面的弯矩与截面B 和C 的弯矩绝对值都相等的条件,确定E 、F 两铰的位置。
完整的结构力学答案-同济大学朱慈勉
210
(c)
2kN/m 4kN
B
C
6kN
A
D
6m
M 6
6
3m
3m
10 110
Q
5
4
7
2
2m 2m
(d)
4kN·m 2kN
C
D
E 2kN
A
B
6m
M 4
4 N
0
Q
4 4 4 4/3
0
0
(e)
C
1kN/m 4m
4m
A
B
D
4m
4m
4
8 4
(f) 4kN
C
2kN/m
B
A
3m 2m
4m
4
``
2
1
M 22
20 22
对C点求矩 :
44
1 4 2
HB
6
HB
4 () 3
H
A
8 3
(),VA
0
(e)
M
Q
F
F
F
F
2Fa
2Fa
2Fa
-
-
-
-
2Fa
2Fa
+
2Fa
2F
MC 0 VB 2Fp (), M E 0 2HB VF
M B 0 3FP 2a 2a HH 2FP 2a VF 2a
多余约束 二元体
2-5 试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a)
Ⅰ (ⅠⅡ)
舜变体系 (b)
Ⅱ
Ⅲ (ⅡⅢ)
(ⅠⅢ)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朱慈勉)
结构⼒学课后习题答案(朱慈勉)朱慈勉结构⼒学第2章课后答案全解2-2 试求出图⽰体系的计算⾃由度,并分析体系的⼏何构造。
(a)ⅠⅡⅢ(ⅠⅡ)(ⅠⅢ)(ⅡⅢ)舜变体系`ⅠⅡⅢ(b)W=5×3 - 4×2 – 6=1>0⼏何可变(c)有⼀个多余约束的⼏何不变体系(d)2-3 试分析图⽰体系的⼏何构造。
(a)(ⅠⅢ)ⅠⅡⅢ(ⅠⅡ)(ⅡⅢ)⼏何不变W=3×3 - 2×2 – 4=1>0可变体系ⅠⅡⅢ(ⅠⅡ)(ⅠⅢ)(ⅡⅢ)⼏何不变2-4 试分析图⽰体系的⼏何构造。
(a)(ⅠⅢ)(ⅠⅡ)(ⅡⅢ)ⅠⅡ(b)W=4×3 -3×2 -5=1>0⼏何可变体系ⅢⅠⅡ(ⅠⅢ)(ⅡⅢ)(ⅠⅡ)⼏何不变(d)(ⅠⅡ)ⅢⅠⅡ(ⅡⅢ)(ⅠⅢ)⼆元杆有⼀个多余约束的⼏何不变体Ⅲ(ⅠⅢ)(ⅡⅢ)(ⅠⅡ)舜变体系(f)ⅠⅡⅢ(ⅠⅢ)(ⅡⅢ)(ⅠⅡ)⽆多余约束内部⼏何不变ⅠⅡⅢ(ⅠⅢ)(ⅠⅡ)(ⅡⅢ)⼆元体(ⅠⅡ)(ⅡⅢ)⼆元体多余约束W=3×8 - 9×2 – 7= -1, 有1个多余约束2-5 试从两种不同的⾓度分析图⽰体系的⼏何构造。
(a)(ⅠⅢ)ⅠⅡⅢ(ⅠⅡ)(ⅡⅢ)舜变体系(b)ⅠⅡⅢ(ⅠⅡ)(ⅡⅢ)(ⅠⅢ)⼏何不变同济⼤学朱慈勉结构⼒学第3章习题答案3-2 试作图⽰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图。
(a)4P F aP F Q34P F 2 P F (b)ABCaa aaaF P a D EFF P2m6m2m4m2mABCD10kN 2kN/m 42020M Q(c)210 180 18040M1560704040Q (d)3m2m2mA B CEF15kN 3m 3m4m20kN/m D 3m2m2m2m2m 2m 2mAB6kN ·m4kN ·m 4kN2m7.5514482.524MQ3-3 试作图⽰刚架的内⼒图。
结构力学完整:第九章《渐近法》ppt课件
.
2
§9—1 引 言
计算超静定结构,不论采用力法或位移法,均要组成 和解算典型方程,当未知量较多时,其工作量非常大。为 了寻求较简捷的计算方法,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又陆 续出现了各种渐进法,力矩分配法就是其一。
渐进法的共同特点是,避免了组成和解算典型方程, 而以逐次渐进的方法来计算杆端弯矩,其结果的精度随计
1
A
MAB =4i
EI
L SAB=MAB=4i
的弯矩按一定比例传到远端一样,
1
故将B端弯矩与A端弯矩之比称为由
A
A端向B端的传递系数,用CAB表示。M=3AiB
即
CAB
M BA M AB
或 MBA=CABMAB
由右图或表(10—1)可得
1
A
MAB =i
EI
SAB=MAB=3i
EI
SAB=MAB=i
远端固定时: CAB=0.5 远端铰支时: CAB=0 远端滑动支撑: CAB=-1
然后可按叠加法 MMPM1Z1计算各杆端的最后弯
矩。
返回
.
7
结点1的各近端弯矩为:
M12=
M
F 12
S 12 S1
j
(M1Fj )
M1F2
12 (M1Fj)
M13=M1F3SS113j (M1Fj) M 1F313 (M 1Fj)
M14=M1F4SS114j (M1Fj)M 1F414(M 1Fj)
算轮次的增加而提高,最后收敛于精确解。
这些方法的概念生动形象,每轮计算的程序均相同,
易于掌握,适合手算,并可不经过计算结点位移而直接求
得杆端弯矩。在结构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返回
结构力学 朱慈勉 第9章课后答案全解
第9章超静定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与概念分析习题答案9-1 试说出何为杆端转动刚度、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为什么弯矩分配法一般只能用于无结点线位移的梁和刚架计算。
9-2 试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图示梁和刚架,作出M 图,并求刚结点B 的转角φB 。
解:设EI=6,则5.1,1==BC AB i i53.05.13145.1347.05.131414=⨯+⨯⨯==⨯+⨯⨯=BCBA μμ结点 A BC 杆端 AB BA BC 分配系数 固端 0.47 0.53 绞支 固端弯矩 -60 60 -30 0 分配传递 -7.05 -14.1 -15.9 0 最后弯矩-67.0545.9-45.9()()()逆时针方向215.216005.6721609.4522131m KN EIEI m M m M i AB AB BA BA B ⋅-=⎥⎦⎤⎢⎣⎡+---=⎥⎦⎤⎢⎣⎡---=θ(b)解:设EI=9,则3,31,1====BE BD BC AB i i i i6m3m 3m2m6m2m12.0141333331316.0141333331436.01413333333=⨯+⨯+⨯+⨯⨯==⨯+⨯+⨯+⨯⨯==⨯+⨯+⨯+⨯⨯==BC BA BE BD μμμμ结点 A BC 杆端 AB BA BC BD BE 分配系数 固端 0.16 0.12 0.36 0.36 绞支 固端弯矩 0 0 0 45 -90 0 分配传递 3.6 7.2 5.4 16.2 16.2 0 最后弯矩3.67.25.461.2-73.8()()()顺时针方向22.1606.32102.732131m KN EIEI m M m M i AB AB BA BA B ⋅=⎥⎦⎤⎢⎣⎡---=⎥⎦⎤⎢⎣⎡---=θ9-3 试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并作出M 图。
(a)解:B为角位移节点设EI=8,则1==BC AB i i ,5.0==BC BA μμ 固端弯矩()m KN l b l Pab M BA ⋅=⨯⨯⨯⨯=+=4882124432222 m KN l M BC ⋅-=⋅+-=582621892 结点力偶直接分配时不变号结点 A BC 杆端 AB BA BC 分配系数 铰接 0.5 0.5 固端弯矩 0 48 -58 12 分配传递50 50 55124m 4m8m2m最后弯矩 0103 -3 12(b)解:存在B 、C 角位移结点 设EI=6,则1===CD BC AB i i i 73741413145.0141414==⨯+⨯⨯==⨯+⨯⨯==BC CB BC BA μμμμ固端弯矩: mKN M M M m KN M m KN M CDCB BC BA AB ⋅-=⨯+⨯-===⋅-=⋅-=14021808640080802结点 A BC杆端 AB BA BC CB CD 分配系数 固结 0.5 0.5 4/7 3/7 固端弯矩-80 80 0 0 -140 分配传递-20 -40 -40 -20 47.5 91.4 68.6 -11.4 -22.8 -22.8 -11.4 3.25 6.5 4.9 -0.82-1.63-1.63-0.820.6 0.45 最后弯矩-112.2215.57-15.4866.28-66.052m 6m2m2m2m 6m(c)解:B 、C 为角位移结点51411,5441454414,51411=+==+==+==+=CD CBBC BA μμμμ固端弯矩:mKN M mKN M mKN M mKN M mKN M mKN M DC CD CB BC BA AB ⋅-=⨯-=⋅-=⨯-=⋅=⨯=⋅-=⨯-=⋅=⨯=⋅=⨯=10065242003524501252450125241283424646424222222结点 A BCD 杆端 AB BA BC CB CD 滑动 分配系数 滑动 0.2 0.8 0.8 0.2 -100固端弯矩64 128 -50 50 -200 分配传递15.6 -15.6 -62.4 -31.272.48 144.96 36.24 -36.24 14.5 -14.5 -58 -29 11.6 23.2 5.8 -5.8 2.32-2.32-9.28-4.643.7 0.93 -0.93 最后弯矩96.4295.58-95.6157.02-157.03-142.974m5m5m3m96.42(d) 解:11313141413114131414145.0141414=⨯+⨯+⨯⨯===⨯+⨯+⨯⨯===⨯+⨯⨯=DBDE DC CD CA μμμμμ 固端弯矩:mKN M mKN M ED DE ⋅=⋅-=⨯-=383812422结点 A CD E 杆端 AC CA CD DC DB DE ED 分配系数 固结 0.5 0.5 4/11 3/11 4/11 固结固端弯矩0 0 0 0 0 -2.67 2.67 分配传递-5-10 -10 -546/33 92/33 69/33 92/33 46/33 -0.35 - 23/33- 23/33-0.350.127 0.096 0.127 0.064 最后弯矩-5.35-10.7-9.3-2.442.190.254.12(e)4m6m4m4m4m解:当D 发生单位转角时:()()2414-=⨯⨯=m EI K Y C 则())假设12(441==⨯=-m EI EIM DC73,74,3716,379,371216,12,16,9,12=====∴=====∴EB ED DE DA DC DE EB DE DA DC S S S S S μμμμμ 结点 D EB 杆端 DC DA DE ED EB BE 分配系数 12/37 9/37 16/37 4/7 3/7 固结 固端弯矩0 0 -9 9 0 0 分配传递-2.57 -5.14 -3.86 -1.93 3.75 2.81 5 -2.5 -0.72 -1.43 -1.07 -0.54 0.230.18 0.31 0.16 最后弯矩3.982.99-6.985-5-2.47(f)解:截取对称结构为研究对象。
同济大学朱慈勉版结构力学课后答案(下)
第六章 习 题6-1 试确定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a)(b)(c)(d)(e)(f)(g) 所有结点均为全铰结点2次超静定6次超静定4次超静定3次超静定去掉复铰,可减去2(4-1)=6个约束,沿I-I 截面断开,减去三个约束,故为9次超静定沿图示各截面断开,为21次超静定刚片I 与大地组成静定结构,刚片II 只需通过一根链杆和一个铰与I 连接即可,故为4次超静定(h)6-2 试回答: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与力法基本结构的选择是否有关?力法方程有何物理意义? 6-3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超静定梁,并绘出M 、F Q 图。
(a) 解:上图=l1M p M01111=∆+p X δ其中:EIl l l l l l l EI l l l l EI 8114232332623232333211311=⎪⎭⎫ ⎝⎛⨯⨯+⨯⨯+⨯⨯⨯+⎪⎭⎫ ⎝⎛⨯⨯⨯⨯=δEIl F l lF l lF EI l pp p p817332322263231-=⎪⎭⎫ ⎝⎛⨯-⨯⨯-⨯=∆0817*******=-EIl F X EI l p p F X 211=p M X M M +=11l F p 61l F p 61 2l 3l 3 题目有错误,为可变体系。
+ lF 2 1=1M 图p Q X Q Q +=11p F 21p F 2(b) 解:基本结构为:l1Ml l 2Ml F p 21 p Ml F p 31⎪⎩⎪⎨⎧=∆++=∆++0022221211212111p p X X X X δδδδ p M X M X M M ++=2211p Q X Q X Q Q ++=22116-4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其内力图。
(a)l2l 2 l2l l 2Q 图12解:基本结构为:1Mp M01111=∆+p X δ p M X M M +=11(b)解:基本结构为:4a 2a4a4a3m6m6m810810计算1M,由对称性知,可考虑半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当于原结构“先固定、后放松”
q
q
M
u A
B
A
C
B
A
C
B
M
u A
A
C
D 原结构
D (a)固定状态
D (b)放松状态
固定状态内力分析
弯矩分配法是一种数值算法,正负号规定非常重要!
固定状态下,由荷载引起的杆端弯矩称为固端弯矩。正负号规定:绕杆端顺时针为正。
• 固端弯矩根据第7章位移法表7-1计算,其本质就是位移法Mp图的计算。
转动刚度:AB杆件A端(又称近端)发生单位转角时,A端产生的弯矩值,称为AB杆A端的转动刚度, 记为 S AB 。
• 转动刚度不仅与杆件的弯曲线刚度 i EI l 有关,而且与杆件另一端(又称远端)的支承条件有关。 • 远端为固定支座:SAB 4i • 远端为铰支座: SAB 3i • 远端为定向滑动支座: SAB i
A
M
u A
D (b)放松状态
M
f AD
A结点力矩
得,
A
M
u A
SAB SAC SAD
从而,
M
f AB
S AB S Aj
M
u A
AB
M
u A
称为力矩分配系数,表示杆件刚度在结点刚度中占的比例。
每个分配单元上,力矩分配系数之和恒等于1,即 1。
A 1 i
A SAB 4i
M BA 2i B
A 1 i
A SAB 3i
M BA 0 B
A 1 i
A SAB i
M BA i B
2019/5/17
放松状态内力分析
传递系数:AB杆件仅A端发生转角时,B端弯矩与A端弯矩之比,称为从A到B的弯矩传递系数,记为 CAB 。
• 分配系数: AB 3 8; AC 1 8; AD 1 2
•
M
u A
M
g AB
M
g AC
M
g AD
1 ql2 8
2019/5/17
q
q
M
u A
B
A
C
B
A
C
B
M
u A
A
C
D 原结构
D (a)固定状态
D (b)放松状态
放松状态内力分析
放松状态就是原结构承受结点不平衡力矩的反向力矩(相当于解除约束)。 放松状态的内力可借助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等概念计算。
固定状态,计算固端弯矩和结点不平衡力矩。
• •
固端弯矩
M
g AB
1 8
ql 2 ,
结点不平衡力弯矩
M
u A
M
g BA
0;
M
g AB
M
g AC
M
g AC
M
g AD
0,
M
g CA
1 ql2 8
0;
放松状态,计算分配力矩和传递力矩。
M
g AD
0,
M
g DA
0;
• 杆件转动刚度: SAB 3i; SAC i; SAD 4i
•
M
g AB
1 ql2, 8
M
g BA
0;
M
g AC
0,
M
g CA
0;
M
g AD
0,
M
g DA
0;
结点附加刚臂上的约束力矩称为结点不平衡力矩。正负号规定:顺时针为正。
• 结点不平衡力矩的计算:根据固端弯矩,利用结点力矩平衡条件计算。 • 在上述正负号规定条件下,结点不平衡力矩就是与该结点相连的所有杆件该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 分配系数:CAB 3 8; CAC 1 8; CAD 1 2
•
近端分配力矩:
M
f AB
3 64
ql 2 ;
M
f AC
1 64
ql 2 ;
M
f AD
1 16
ql 2
•
远端传递力矩:M来自c BA 0;
M
c CA
1 64
ql 2 ;
M
c DA
1 32
ql 2
杆端最终弯矩=固端弯矩+分配力矩+传递力矩
q
q
M
u A
M
u A
B
A
C
B
A
C
B
A
C
D
D
D
原结构
(a)状态
(b)状态
只有一个位移法未知量—A结点的角位移。弯矩分配法中,把具有待求角位移的结点称为分配单元。
根据位移法原理,原结构分解为(a)(b)两种受力状态。
• (a)状态:只承受外荷载,不发生节结点位移—— 固定状态 • (b)状态:只发生结点位移,无外荷载—— 放松状态
弯矩分配法
弯矩分配法的本质及其适用范围
弯矩分配法属于位移法的范畴,是基于位移法的逐次逼近精确解的近似方法。
弯矩分配法的适用范围:
单独使用时,只能用于只有结点角位移而无结点线位移的结构。 弯矩分配法与位移法联合应用,可求解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
弯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以图示结构为例说明,所有杆件的线刚度均为 i ,杆长均为 l ,不计杆件轴向变形。
2019/5/17
q
结点 B
A
C D 备注
B
A
C
杆端 BA AB AC AD CA DA
38 18 12
D 原结构
计算过程小结
Mg
分配 传递
M终
18 0 3 64 1 64 1 16 1 64 1 32 0 5 64 1 64 1 16 1 64 1 32
ql 2
分配力矩下划 线,以示与传 递力矩区分
固定状态,计算固端弯矩和结点不平衡力矩。
• •
固端弯矩
M
g AB
1 8
ql 2 ,
结点不平衡力弯矩
M
u A
M
g BA
0;
M
g AB
M
g AC
M
g AC
M
g AD
0,
M
g CA
1 ql2 8
0;
放松状态,计算分配力矩和传递力矩。
M
g AD
0,
M
g DA
0;
• 杆件转动刚度: SAB 3i; SAC i; SAD 4i
A SAB i
M BA i B
放松状态内力(分配系数)
B
M
u A
A
C
M
f AB
M
u A
A
M
f AC
A结点力矩平衡方程:
M
f AB
M
f AC
M
f AD
M
u A
而,M
f AB
S AB A;
M
f AC
SAC A;
M
f AD
SAD A
所以,
SAB SAC SAD
• 弯矩分配法中,结点转动在远端产生的弯矩可通过近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得到。
• 远端为固定支座:CAB 1 2
A 1 i
A SAB 4i
M BA 2i B
• 远端为铰支座: CAB 0
A 1 i
A SAB 3i
M BA 0 B
• 远端为定向滑动支座:CAB 1
A 1 i
物W理h含y?义:结点力矩平衡
M
f AC
S AC S Aj
M
u A
AC
M
u A
M
f AD
S AD S Aj
M
u A
AD
M
u A
2019/5/17
q
q
M
u A
B
A
C
B
A
C
B
M
u A
A
C
D 原结构
D (a)固定状态
D (b)放松状态
计算过程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