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德(上)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
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
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
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
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精编范文】说“官德”-实用word文档 (2页)
【精编范文】说“官德”-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说“官德”课件 4说“官德”近读散文大家梁衡先生《官德》一书,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该书通过大量真实、典型的案例,围绕权力和工作,围绕个人修养,从为公、为民、诚实、敬业、廉洁、独立、坚定、谦虚、坦荡、淡泊等十个方面,系统性地阐述加强官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
我们通常讲的“德”,主要是指做人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官德当属职业道德的范畴。
关于“官德”,我谈一点肤浅的感受和认识,与大家共勉。
什么是官德呢?所谓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是领导干部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体现在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由于领导干部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为官者往往是与公共权力、公共利益联系在一起的,这也就决定了官德处于三类道德中的更高层面,有更高的要求,为官者既要当好官,又要做好人,不仅要做个人品德的楷模,也要做社会公德的表率,还要做职业道德的标杆。
领导干部施政以德、政治清廉、忠于职守,为百姓做好事、解难事,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就会提升。
反之,如果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不佳、行为不检点,既使是少数或极少数,也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为什么要修官德呢?官德是万德之首,是社会道德系统工程的主体和枢纽,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尤其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和紧迫。
只有讲官德才能做到秉公用权。
从政重德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传统。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历史也反复告诉我们,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
中国古代的官德教育及其当代启示
官德作 为 内化于 官员 心里 的职业 使命 、 价值 追 求 与德行操 守 , 是通过 持之 以恒 的官德 教育 形成 和 维 持 的。在 德治传统深厚 的古 代 中 国 , 官德 教育 具 有 十分完善 的实施 网络 。 ( 一) 通过学 校 系统地 对 普 天之 下 的读 书人 进
关键词 : 官德 教育 ; 内容体 系; 实施 途径 ; 方 法论启示 ; 经验启示
中图分 类号 : D O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4 3 5 5 . 2 0 1 5 . 0 4 . 0 1
特殊职业群体 。所谓官 之大德 , 即为官 者 内化 于 心 的 以实现 国家职能为 取 向的职业 使命 和价 值追 求 。 中国古代 官之大德集 中体 现为 : “ 道高 于君 ” , “ 以道 事君 ” , “ 君有道 ” 则“ 臣事君 以忠 ” 。“ 道” 是 儒家 倡
文章编号 : 1 0 0 8— 4 3 5 5 ( 2 0 1 5 ) 0 4一 O O O 4— 0 7
中国古代 的官德教育及其 当代 启示
黄 清 吉
( 西南政法大 学 政治 与公共管理 学院 , 重庆 4 0 1 1 2 0 )
摘 要 : 德 治是 中国古代 延绵 数千年 的 治 国传 统 , 留下 了十 分丰 富的 官德 教 育 资源。 系统分析 中国古代 官德教育的 内容体 系与 实施 途径 , 把握其 内在机理 , 对新 时期干部 的 官 德教 育具有 十分重要且 必要的启示。
本、 儒家 学说为教义 的官 德 教育基 本 理路 。为 官者
略说中国古代“官德”之一:历朝历代“官德”要求
略说中国古代“官德”之一:历朝历代“官德”要求略说中国古代的“官德” (一)“官德”之内涵官德就是权力道德,即居官从政者的职业道德,亦即各级官员运用权力、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如:西周朝有知(智)、仁、圣、义、中、和“六德”和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秦朝有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等“五善”;汉朝有质朴敦厚、逊让、节俭等“光禄四行”;晋朝有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复、学以为己等“中正六条”;唐朝有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等“四善”。
宋元明清各朝的有关规定大体上与唐朝一样。
历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管德之内涵。
他们首先都强调居官者必须具备“公正无私”之德。
《尚书》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就是说执政者能以公心灭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赖归服;不偏袒少数人利益,不结党营私,国家的政令就能畅通,国家就能兴旺发达。
《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
”《淮南子》说:“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意为居官从政者有公正无私之德,说一句话也能使万民听从,团结一致。
宋臣陈师道诗云:“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金臣元好问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清廉勤谨,自然也是最重要的管德,古人所论甚多,清朝名臣陈宏谋在所著《从政遗规》一书中总结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又说:“亲民之官,以廉为基。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的内涵最主要的两条就是:公正无私;清廉勤谨。
略说中国古代的“官德”(二)“官德”之重要性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有相应的一些规定和说法。
但要求标准最高最严的、最受人们重视的则莫过于“师德”和“官德”两种。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德才皆备人才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要“高尚其德”才能“为人师表”,当好受教育者的楷模。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
我国古代官德大致包括如下:
一、敬贤重士
(一)尊敬学者:古代社会对学者的尊重是十分隆重的,鼓励前往书
院深造,尊重师长,受教于贤,把学习当成最重要的事情。
(二)礼遇贵胄:古代的礼仪有着明确的分类规定,高级排在前,低
级排在后,礼貌对待有贵族血统的人,不受他人侮辱,要有尊重之心。
二、法令勤守
(一)学习法律:古代的社会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绝大多数人都要
把法律加以学习,以履行政务、做好官职的责任,勤奋好学,以免失
误而受罚。
(二)树立宪法:王室政治在古代社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君主要
先实行自己的宪法,依照宪法行其正统,使规范得体,从而推进政府
正当管理。
三、廉明施仁
(一)节约应税:财政所得是古代王室的重要来源,而官府应当以廉
洁节约为一原则,降低应税,減少财政任务,坚定税收定价,还应禁
止贪污受贿等。
(二)总督义政:义政是古代的最高德育,王室的官员要竭尽全力维
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施仁加责任,加强社会关系,遵循以民为本的宗旨,从而做到义政。
四、显诸外音
(一)礼仪庄重:古代高贵的官员要求礼仪庄重,有着社交活动的礼节,以招待外宾,主持重大节俗活动,以显礼节大度,使民众以光荣之色观看官员行事。
(二)行游通令:祭祀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仪式,官员要应进祭祀活动,视察社会状况,发放物价时易公令,以及施行和平安抚政策,以解百姓之忧,令抚恤天下。
史世海:中国古代为官之德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中国古代为官之德来源:《人民周刊》作者:史世海在河南省内乡县城中心,有一座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官署衙门,县衙中数十副楹联、匾额语言朴实地倡示了古人的“为政为官之念”。
其中东账房悬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廉不言贫,勤不言苦;下联为: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短短16个字,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和执政理念:人若为官,既要清正廉洁,从不言贫,做个“廉吏”;又要勤勉为民,从不言苦,当个“勤官”。
仰望中华民族的历史星空,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廉不言贫、勤不言苦的清官良吏群星璀璨。
近读《国语·晋语》,其中有个“叔向贺贫”的故事就很发人深思。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叔向的大夫,他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世。
有一天,叔向去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
韩宣子说:“我韩起(韩宣子名)只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而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于是,叔向便向韩宣子列举了栾武子和郤昭子的例子,说道:“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可是他能弘扬美德,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也归附他,他依靠这点治理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
那位郤昭子,他的财富抵得上晋国王室的一半,他的家族在三军将帅中占了一半,依仗着他的财富和国君的荣宠,在晋国骄横跋扈。
可结果他自己被杀,他的宗族也在绛城被灭绝,没有谁来同情他们,就是因为没有德行啊。
如今你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你就能建立栾武子那样的德业,所以向你道贺。
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吊唁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下拜叩头说:“感谢您的教导。
”叔向的“人应忧德之不建,不应忧货之不足”,反映了一位贤者的智慧,他的“可贺”与“可忧”,确如孔子所说的,具有古人耿直的遗风。
中国古代_官德_修养探究及其当代启示_肖文锋
第13卷第6期Vol.13No.6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yang Teachers College 2012年12月Dec.2012收稿日期:2012-12-03作者简介:肖文锋(1961-),男,湖北鄂州人,鄂州职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探究及其当代启示肖文锋(鄂州职业大学管理学院,湖北鄂州436000)摘要: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丰富当代中国从政道德内涵的重要源泉。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五点: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履职为公,不谋私利;艰苦奋斗,淡泊名利。
在着力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从政道德建设体系的当代背景之下,探讨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内涵,对丰富当代中国“官德”修养的内容、完善中国从政道德建设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D6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12)06-0066-04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官德”修养的优良传统,这些“官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伟大智慧。
中国古代先哲有关“官德”修养方面的重要论述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曾经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1](P534)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公务员从政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官德”修养的优良传统,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政道德建设体系。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
(四)清廉俭朴(生活)
廉者,政之本也。清廉、节俭、戒贪三方面展开。 只有做到清廉才能守住本职,不为外物所诱。节 俭是清廉的生活基础,“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戒贪是清廉的必要保障,贪赃枉法是官吏的大耻。
(五)勤勉谨慎(敬业)
(六)修身正己(自觉)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孔子说:“在上的人自身做事正 当,不用命令,人民自然会照样去做;如果自身 做事不正当。虽有命令,人民也是不肯服从的。”
因此,人们对为官者的官德具有更高的要求和期 望,为官者不仅要做社会道德的典范,还要做行 使权力中的公正的典范。
二、中国古代官德的基本内容
(一)忠君爱国(对上) 忠不是表现为对于君主的阿谀奉承,而是要忠于 国家、忠于职守、忠于信念,刚正不阿、坚守原 则、敢进直言。“忠臣廉士,内之则谏其君之过 也,外之则死人臣之义也。” (二)以民为本(对下)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爱民如子,顺应民意,惠民之实 (三)秉公去私(做事)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是为政 德根本原则,为官能公则事成威立。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111240401
田松奇
一、官德概念的界定
官德就是指为官的职业道德,“官德”本质是一 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 心地位。作为执政队伍,相对于普通群众来说, 多了一种权力,这种权力是人民建立在对为官者 的信任的基础上赋予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代 替民众行使公权力,这个权力的行使一定是为了 全体民众利益,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
三、中国古代加强官德的措施
(一)教育树德
由己” (2)道德修养要固其根本,存心养性 (3)道德修养要深入反思,反省内求 (4)道德修养要洁身自好,慎独
中国古代官德建设及其当代启示(1)
中国古代官德建设及其当代启示(1)中国古代官德建设及其当代启示贵州省黔东南州原副州长、州首府所在地凯里市原市长洪金洲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贵州贵阳市中院法庭受审的情景。
连续16年收受贿赂380余次,从最少4000元到最大一笔583万元,共计受贿3900余万元,还有3100余万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惧怕事情败露,在案发前陆续主动上交5500余万“廉政金”。
在法庭最后陈述中,洪金洲对自身腐化堕落作了自我剖析。
他说,“随着职务的升迁,事业的发展,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让内心的邪恶战胜了理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法律底线”。
其实这并不是个案,很多官员落马的原因究其根本就如那位洪州长所言,是自己的行为突破了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导致走上违纪犯罪的道路,不仅毁掉个人的一生,而且对政府公信力和社会风气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官德建设已是摆在我们党和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中国历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把官德建设当做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中国古代官德建设的相关内容,以求借古鉴今,看看其中对我们当代官德建设有哪些启示。
一、中国古代官德的内容对于官德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要素,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官箴书对此进行论述。
官箴书是中国古代为官者入仕必读书。
这个官箴在过去它的原始意思是为下者对为上者的一种规劝、一种劝戒,那么以后又提到了秦汉以后就变成了为官者自身的思想行为准则。
就最高统治者而言,希望通过官箴加强各级官员的道德自律,约束官员的思想和行为;就官员自身来说,可以从官箴书中汲取前辈官员的为官从政之道。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箴书。
但其中有一部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南宋吕本中根据自己的政治经验写的,来总结宋朝吏志的经验、教训的一部本名字就叫《官箴》的书。
一共是33则,篇幅可以说不大,但是词简意精,词语虽然简单,但是很精炼。
中国古代官德
•
理示 四 方自 是 式己 靠 ;虚 说 伪假 的话 治显
•
汉武帝尊崇儒家
• 董仲舒说:“夫仁义礼智信做人做事之道, 五者所当修饬也。” • 《白虎通义》:“五常者何?仁义礼智信 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 断决得中也;礼者 也, 道成文也;智者 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中国古代官德
吴根德
一、官德:中国古代为政做官的基础
1. 官德的产生与发展 夏商周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于宗 教世界观密切相关的神权思想。周统治者提 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 观点。 《 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
信万民”
周公认为,夏商灭亡的关键在于“唯不敬缺
德”。“德在爱民, 保赤子,唯民其康”。 2.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强调仁政。 孔子 说:“为政以德,譬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拱 之”。
人四 合是 作能 办纠 事正 而自 不己 争的 功失 。误 , 与 他
•
不 三 效二 的 一 独 是 力是 一 是 断 秉 ;廉 切 能 专持 洁 事通 行公 忠 务晓 ;正 诚 ;法 老 指 令 实 导 , , 一 能 为 曹 办 君 事 理 赤 务 分 诚 , 内
•
•
•
秦 朝 的 廉 吏 标 准
二、官德在中国古代的实践
• 一是选拔官员看品德 “授有德则国安,授无德则国乱”,“德不 称其任,其祸必酷”。
秦朝的“五善”和“五失” 五善是: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 喜为善行,恭敬多让。 五失是:夸以世,贵以大,擅制割,犯上弗 知害,贼士而贵贝货。
• 汉代选官的主要标准为“四科取士”和 “光禄四行”
战国时期, 孟子提出了“仁政”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上)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1、毛泽东对蒋介石贪腐形势总结:“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0.0()(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0.0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3、公务员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2.5(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4、许多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原因在于“德”出了问题。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0.05、古代清官胡质之子以“清廉而畏人知”著名。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6、美国在蒋介石战败后的“白皮书”中指出,蒋介石军队其实早已败了,主要败于战术上的思想不统0.0一。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7、中国古代官德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8、“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意思是不在位时容易患病,在位时因工作辛苦容易患病。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10、反腐工作关键在行动,重点在落实。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第2部分:单选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2.51、“德,国家之基也”,出自()。
(2.5分) 得分:A 《左传》B 《管子》C 《尚书》D 《中庸》正确答案:A2.5 2、下列选项中,()属于康熙大帝的德才观。
(2.5分) 得分:A 德者,才之帅者。
B 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C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我国古代重视考核官员的官德
我国古代重视考核官员的官德、政绩和功过等情况,逐渐形成了一套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办法。
我国古代统治者主要用惩罚和奖励的手段来管理和约束官员。
汉代通过考核区别官员的优劣,成绩显著的被称为“最”,给予重奖。
其余再按优劣排列名次。
对成绩优良者按口头褒奖、行文褒奖、增加俸禄、升官赐爵等顺序由低到高进行奖励。
考核成绩较差的被称为“殿”,要追究其责任,给予处分或刑罚。
唐代将考核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九级,根据等级分别给予赏罚。
清代根据考核成绩将官员分为称职、勤职、供职三等。
对一等称职官吏加官晋级;对三等怠惰渎职官员进行责罚。
我国古代各个朝代对官员的考核方法有所差别,但基本上遵循分级考核和定期考核的原则。
汉代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考核制度,即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丞相、三公刺史考核郡国守相;尚书考核列卿;御史中丞考核刺史;郡国守相考核县令、丞、尉。
中央政府部门还按职能向全国实行单项考核,如民事、军事、农事、工程漕运、司法断狱、学校礼仪等方面均另制定考核制度。
汉代的官员考核规定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唐代实行一年一小考,三年或四年一大考。
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进行考核,四品以下官员则分为京官、外官两大类,分别指定专人负责考核。
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是封闭的、自上而下的考核制度。
这种制度在当时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由于劳动人民无权参与、监督官员政绩的考核,不可避免地弊端滋生,逐渐流于形式,最终名存实亡。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西晋时以五条标准考核郡、县官员,这五条是:正身(个人品质),勤民(为百姓办事),抚孤(抚恤孤老之人),修人(帮人改错)。
北魏考核官员分为三等:上上、中中、下下。
上上者提升,下下者免官,中中者不升不免。
北周考核官员制定了六条标准,这六条是:清身心,敦教化,尽地利(发展农业生产),擢贤民(推荐人才),恤狱讼(执法公平),均赋役(合理征收赋税劳役)。
唐代考核官员的具体过程是:各级官府的掌政者,先将属下官员一年来的功过作一鉴定,然后当众宣布,宣布后大家共同讨论,议其优劣,根据优劣,分为九等,然后到朝廷的尚书省进行汇报。
中国古代官德
中国古代官德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重视官德的言论颇多,许多哲人、明君、贤相、清官留下了警醒当世、鉴示后人的浩如烟海的名言佳句。
本文试从官德的作用、官德的内容、官德的建树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官德思想作一番审视,以期对我们今天的干部道德建设有所借鉴。
一、官德的作用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一)立国。
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
”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
(二)为官。
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
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安民。
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
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二、官德的内容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
(一)公。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摘要 :君爱 国、 以民为本、 清正廉 洁、 温恭让 学、 勤勉谨慎等 方面 , 当前 , 我 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 出了修为“ 忠” 之德 、 修 为“ 诚” 之德 、 修 为“ 公” 之 德、 修 为“ 廉” 之德 、 修 为“ 学” 之德 、 修 为“ 勤” 之德等
原则 则 的约束力 的增 强 , 当然是通过将它们转化为法律 规
而 实 现 的。 ” … … 这 就 要求 我 们加 强道 德 制度 设 置 , 如 加强 有 利 于公 民道 德 建设 的政 策 、 法规 、 条 例 等 的设 置 。 尤 其是 要 加 强 社会 主义 法 制 建设 , 社 会 主义 法 制 建 设 是 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是 鼓 励公 民道 德 行 为 、 制裁缺德行为、 传 播 道德 理 念 、 维 护 道 德风 尚的过 程 , 公 正 的审 判亦 是一 种生 动 的道 德 教育 , 它 折射 出 的价值 导 向正是 对道 德 的一种 显示 。 总之 ,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 , 伴 随着 中 国 的社 会 发 展 水 平 在 不 断提 高 , 包 括 道德 问题 在 内的各 种 社 会 问题 的 存 在 继 续 威胁 着 中 国社会 的发 展 进 步 , 阻碍 着 现 代 社会 的文 明进 程 。 这些 问题 不仅 不 会 随 着经 济 的发 展 、 现 代 化 的实 现 自然消 失 的 , 甚 至会 随 着经济 的发 展 、 现代 化 进 程 的加 剧 而 不 断产 生 一 些 新 问题 。所 以 , 提 高 公 民道 德 建设 的实 效 性 , 加 强公 民道 德 建设 是 一项 长期 而 紧迫 的 任务。我们要正确认识加强公 民道德建设 的必要性 , 提 高 对 社会 道 德 规 范体 系建 设 的尊 重和 重 视 , 不 断 从公 民 个体和外部道德环境的完善来进一步搞好公 民道德建设 。 参 考 文献 『 l l F . 博登海墨著 , 邓正来译. 法理学: 法律 哲 学 与 法 律 方 法『 M 1 . 北京 : 中国政法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9 9 . 『 责任 编 辑 : 房 晶】
中国古代官德
中国古代官德(上)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一、为什么要重视官德建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官德》,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
在官德建设上也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特别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
那么为什么这么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官德对社会国家的影响第一个方面就是官员道德对于整个社会国家的影响。
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面有一段话,这一段话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国家由兴盛转为衰落的原因,这一段话说得很精彩,我给大家念一下:“凡天下之所以不知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
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
是以王刚纵奔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这句话我们把它翻译成汉语就是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时已久,风气日渐便坏也不觉察,政治日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不知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为了保住禄位而不敢直言进谏;有的是被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建言被弃不用,于是国法松驰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总结了一个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官吏的道德风气颓废,所以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李商隐,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在他咏史的诗篇里头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他考察了这个国这个家族之所以兴盛发达的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勤俭持家,后来为什么就衰落了呢?究其原因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上了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导致的。
那我们用这一个规律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国民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那一批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所以他们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得了大众的支持,所以取得了天下。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
第二讲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上)主讲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这一讲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前一段时间国家公务员局颁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中组部也下发了关于干预德的考核意见。
把领导干部的德的问题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我们知道领导干部应该具备各种各样的素养,比如说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那么其中最重要一个素养,最为国人所关注的就是官德方面的素养,因为官德的好坏关系着老百姓的福祉,所以中央领导同志这些年一再的强调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德的考核与德的修养问题,要把领导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而在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官德方面的内容,所以这也是我们把官德和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当下的一些问题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为官理政的智慧和营养。
下面我分几个问题来谈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及其当代启示。
一、做官先做人做人德为先(一)人之为人的底线在于道德、良知、礼仪人之为人的底线在于道德、良知、礼仪,这个问题也就是什么是人的问题。
什么是人?人和禽兽的区别在哪里,中西文化对这个文化有不同的看法,西方文化说我们人是能够生产劳动工具,人有思维,有理性,人能够说话,这就是人。
那么这些答案对不对呢?都对,但是有缺陷,有片面性,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从内在性上来看待人,也就是说人有道德,有良知,有礼仪,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荀子说,人之所以为人,并不在于人有两只脚而身上没有毛,而在于人有道德良知和礼仪。
他说禽兽也有父子,也有母子,也有雌雄之分,但是他有的只是一种本能,他可以父子共妻乱伦,但是人和动物不一样,人有贵贱,有远近,有高低,有上下,有亲疏之分,所以人比动物要贵,这是一个贵。
另外一个,《礼记》上说鹦鹉能够学人说话,但是鹦鹉它终究是飞禽,大猩猩能够学人说话,但是它终究是一个禽兽。
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良知、礼仪,即使他能够说人话,也近于禽兽,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的很重要的一个看法。
古代官德
古代官德之启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两千多年来,修身正己立德一直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讲授的官德修养课程,听后感触甚深,使我对中国古代的官德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为今后为人处事提供了借鉴。
中国文化本身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的,换句话说,修身正己立德就是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
以儒家思想为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大学》说:“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西汉刘向: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东汉张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东汉王符:“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唐太宗: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唐张九龄:“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唐罗隐: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宋王安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清郑板桥:“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孙中山:“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些思想强调的都是修身正己立德的本根作用,也表明,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良知的血液。
用《大学》、《中庸》的话说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因此,我认为,做官先做人,修身养性,做一名脚踏实地、胸襟坦荡、诚实正直的人,高尚的高德修养和品德操守,会让人更加淡泊、安宁和祥和。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作者:董云蒂来源:《卷宗》2014年第09期摘要:我国古代官德思想极为丰富,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忠、仁、廉、勤、慎,我们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官德思想,对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官德;传统文化;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我国古代官德思想极为丰富,这些官德思想对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我国古代官德的内容官德,指为官者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从政的道德原则。
我国历代先贤认为为官者首先要拥有君子之德。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我国古代对为官者有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综合来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忠、仁、廉、勤、慎:(一)忠。
即忠君爱国,强调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是我国古代对为官者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官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忠”的小篆体可以看出,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所以说“忠者,德之正也”,尽忠者,必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智慧和才干。
(二)仁。
即“爱人”,是儒家官德思想中的灵魂。
对于为官者来说,“爱人”主要体现为爱民。
在我国,民本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就已经要求为官者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都对入仕前的学子们和从政后的官吏们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
为官者要想治理好国家,发展好社会,就要有爱民之心,有顺民之意。
《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三)廉。
即廉洁自律,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是我国古代官德首要的规范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官德(上)刘余莉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导一、为什么要重视官德建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古代官德》,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智慧。
在官德建设上也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特别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
那么为什么这么重视对官员道德的建设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官德对社会国家的影响第一个方面就是官员道德对于整个社会国家的影响。
在《群书治要•崔寔政论》上面有一段话,这一段话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国家由兴盛转为衰落的原因,这一段话说得很精彩,我给大家念一下:“凡天下之所以不知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
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
是以王刚纵奔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这句话我们把它翻译成汉语就是说大凡国家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多是由于君主承继太平之时已久,风气日渐便坏也不觉察,政治日渐腐败也不变革,习惯于混乱安于现状,逸乐而看不到危机,有的荒淫奢侈不考虑国家大事,有的不听忠言劝告,不知虚伪,忽视真诚;有的在歧路徘徊,不知何去何从;有的是被信任的大臣为了保住禄位而不敢直言进谏;有的是被疏远的臣子因地位低微建言被弃不用,于是国法松驰于上,有识之士忧忡于下,真是可悲啊!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为我们总结了一个国家之所以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官吏的道德风气颓废,所以在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李商隐,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时候在他咏史的诗篇里头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他考察了这个国这个家族之所以兴盛发达的原因无一例外的都是勤俭持家,后来为什么就衰落了呢?究其原因无一例外的是因为过上了过分奢侈、浪费的生活所导致的。
那我们用这一个规律来看一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日本人、国民党,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那一批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所以他们深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获得了大众的支持,所以取得了天下。
所以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二)官德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那么我们再看一看官吏道德对于整个社会风气又有甚么影响呢?同样是在《群书治要•礼记》这本书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
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说下级侍奉上级不光要看这个上级领导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如果上级领导喜欢某一个东西,那么他的下级一定有人比他更加的喜好,所以上级喜好的所厌恶的东西不能够不谨慎。
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人民的表率。
那么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上行则下效,那么在说文解字上把这个教,下了一个定义,什么样是有效的教育呢?上所施,下所效。
这个上在国家就是指官员领导,在家里就是指家长,在学校就是指老师,也就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是跟着怎么效仿,这就是良好的有效的道德教育了。
所以孔老夫人特别强调了领导者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巨大影响。
在《论语》上孔子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个君子就是指在位的领导者他的德行就像风一样,而一般百姓的德行就像草一样,这个风向哪边吹,这个草必然会向哪边倒。
实践也证明,“上行则下效: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
”那么从这里也告诉我们官员的道德对于整个社会道德风气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官德对官员本身的意义那么官员修身有良好的德行对于官员本身又有甚么意义呢?在《大学》上有一句这样的教诲,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财富不重要,德行很重要。
如果是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不敢去学习传统文化了。
这句话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保持长久的富贵,这个德行是财富、身份、地位、民生的根本,而这个财富、身份、民生是德行的枝叶、花果、外在的表现而已。
那我们学习植物的人都知道,这个植物的枝叶花果能够延伸到哪里,它下边的根必须能延伸到哪里。
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厚德载物,也就是说你外在的身份地位、民生是靠你身后的德行来承载的,如果你没有身后的德行,虽然获得了好的身份,好的地位,好的财富,但是不能够维持良久,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我们看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例子呢,比如说有的领导做科长的时候能够做得很好,做到了处长也能够做得不错,甚至做到了局长也能够做到还可以,但是一旦把他提到了部长、省长的时候,他就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甚至锒铛入狱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你的位置越高,你的财富越多,越需有深厚的德行来承载,结果你的位置提升了,但是德行没有相应的提升,结果怎么样呢?承载不了外在的身份地位和民生了。
那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个人的修身对于自己保持长久的富贵至关重要。
在《中庸》上面孔老夫子在称赞舜王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这句话是孔子称赞舜的时候所说的。
我们都知道舜是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因为他的父亲还有一个弟弟是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但是舜并没有怀恨在心,想着去打击报复,反而总是去反省自己做得不好,即使他得到了天子之位,还是以不能得父母的欢心为忧,经常到田野上去嚎泣。
那么后来,他的德行感化了尧帝把王位让给他,感化了天下的百姓,最终也感化了他的父母。
所以孔子说真正有德行的人应该是福禄寿名都是齐全的,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一点的话,我们就知道要想保持长久的富贵使家道不衰能够延续三代以上必须首先有德行。
那么没有德行的结果是什么呢?在《群书治要•尚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内兴起了迷恋女色之风,在外沉迷于打猎,纵情于饮酒享乐而没有节制,沉迷于歌舞也是不知道节制,建筑很高达的房屋,而且这个墙上都雕刻着彩色的图案,如果以上所说的这些有一项,那就没有不灭亡的。
这个就是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不仅仅适合一个国家,适合一个家族,对于一个人而言也同样适用。
所以官员道德修养不仅对国家、社会的风气有影响,对于自己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家道家风也是有重要的影响。
二、古人的官德修养之道我们认识到了官员道德的重要意义,我们就看一看中国古人是怎么样来进行道德修养的。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讲一讲古代的官德。
第一就是修身,第二就是爱民,第三就是纳谏,第四尊贤。
(一)修身一、首先我们看一看修身。
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修养自己的身心呢?我们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当然中国古人讲官员修身有很多方面,我们把主要的方面概括为三个。
第一个就是戒贪。
在《贞观政要》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它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就是当君主的如果太贪心一定会丧国,如果当臣子的有贪心一定会让自己亡身,这就是一言道破了贪心对自己对国家的影响。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的官员不是贪财就是贪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总之就有一个东西过分的贪琢。
如果我们很贪财的话,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大学》上有一句重要的教诲,这句教诲很重要,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学习这一句话结果很多人本来可以平步青云,一帆风顺,但是却锒铛入狱了,这句话就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的财货是以不正当的方式,不道义的方式聚敛而来的,悖而入,不用着急,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
这一句话出现在经典之中,那也是古圣先贤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普遍的规律。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这一点,古人也可能预料到后人对这会有怀疑,所以他就把那个不好的败散钱财的方式给我们概括为五个方面。
他们说这个财富为五家所共有,并不是赚到手就是你的了。
这五家首先就是官府。
比如说我们的这个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坑蒙拐骗赚得的,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所有的家产被没收,被充公,虽然赚到你手了,但是还没有等你享受又昙花一现给你收回去了,最后还落得一个锒铛入狱的结果,得不偿失。
第二就是水灾。
也就是说这个不义之财也会被大水给剽夺走。
在前不够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案例说有一个地方的官员贪污了很多钱,但是又不好把它存在银行里,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买了一个别墅,找了很多的破纸箱,藏在了别墅之中,他以为这样一做,就万无一失了。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房子发水,最后把这个钱都冲了出来,一调查呢,说不清来历了。
最后,他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情形就暴光了。
那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案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古人的总结,我们不得不对它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三就是火灾。
也就是说大火也会把不义之财给焚烧掉。
第四是盗贼。
中国有一句话说盗亦有道,也就是说这个盗贼也有他的道义,如果这个盗贼不讲他的道义的话,也成不了大盗。
比如说在《庄子》上有一个大盗叫跖,这个盗跖在分享自己成为大盗的经验的时候说这个大盗也要讲仁义礼智信,比如说我们能够看到这个房子里有没有财物,我们进去之后不会扑空,这就是智的表现。
那么进去偷盗的时候首领要冲在前面,出来的时候他要最后出来,这也是勇的表现。
在分配赃物的时候要按照每一个人付出多少平均分配,这也是一个义的表现。
那么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做盗贼不讲道义,那也不能成为大盗,更何况是我们做领导做企业的呢?而盗贼有一个重要的道义,那就是专门劫富济贫。
也就是说这个盗贼看到你的这个钱来历不明,拿着这个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也没有去资助慈善、照顾贫苦,相反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盗贼看了都过意不去。
这个盗贼也专门偷盗敲诈勒索为富不仁的人。
第五点是防不胜防,就是不肖的子孙就是败家子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给败散掉。
这一点很多人去注意观察更容易观察得出来,不过现在的人都没有学习传统文化,说起很多的贪官贪了很多的钱,把儿女都送到国外去求学,说起来就很羡慕。
其实我们再深入去看的时候,我们就生不起羡慕之心了,比如说这个孩子到国外去求学根本不是靠自己勤奋学习获得奖学金到国外去学习的,都是拿着父母贪污的钱去交那个高额的学费。
我们都知道国外的学费很昂贵,是我们国内学费的几十倍上百倍都不止,那么这些孩子如果真的拿着父母给的钱去刻苦求学也就罢了,这些孩子拿着父母给的钱去干什么了呢?当我到英国读书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事实的真相,就是这些贪官污吏的孩子拿着父母给的钱根本就没有去注册交学费,拿着父母给的钱去卡西欧就是赌博的场所一掷千金,还有去声乐的场所把这些钱给消耗掉了。
所以我们看得深远一点我们才发现你看哪一个贪官污吏的孩子是非常贤达的、有出息的呢?结果我们现在的人看不到这么久远,看到很多贪官赚了很多的钱,过着奢侈的生活,说起来还特别的羡慕。
比如说我有一个朋友在土地局工作,他说起他们土地局的局长就是非常的羡慕。
他说我们这个土地局的局长虽然只是一个偏僻的小小市的土地局的局长,但是他们家的别墅有好几栋,全部都是开发商送给他的,豪华的轿车有好几辆,结果把女儿送到澳大利亚去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