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1)實驗目的: 學會觀察眼圖及其分析方法2)實驗要求: 1 分析電路的工作原理,敘述其工作過程;2 敘述眼圖的產生原理以及它的作用;3 繪出實驗觀察到的眼圖形狀。
二、實驗原理:我們知道衡量整個通信系統的傳輸品質,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用眼圖來觀察傳輸畸變和雜訊干擾。
我們知道,在實際的通信系統中,數位信號經過非理想的傳輸系統必定要產生畸變,信號通過通道後,也會引入雜訊和干擾,也就是說,總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碼間串擾。
在碼間串擾和雜訊同時存在情況下,系統性能很難進行定量的分析,常常甚至得不到近似結果。
為了便於評價實際系統的性能,常用觀察眼圖進行分析。
眼圖可以直觀地估價系統的碼間干擾和雜訊的影響,是一種常用的測試手段。
什麼是眼圖?所謂“眼圖”,就是由解調後經過低通濾波器輸出的基帶信號,以碼元定時作為同步信號在示波器螢幕上顯示的波形。
干擾和失真所產生的傳輸畸變,可以在眼圖上清楚地顯示出來。
因為對於二進位信號波形,它很像人的眼睛的過程眼圖。
在圖15-1中畫出兩個無雜訊的波形和相應的“眼圖”,一個無失真,另一個有失真(碼間串擾)。
(無失真及有失真時的波形及眼圖):(a)無碼間串擾時波形; 無碼間串擾眼圖(b)有碼間串擾時波形; 有碼間串擾眼圖圖15-1中可以看出,眼圖是由虛線分段的接收碼元波形疊加組成的。
眼圖中央的垂直線表示取樣時刻。
當波形沒有失真時,眼圖是一隻“完全張開”的眼睛。
在取樣時刻,所有可能的取樣值僅有兩個:+1或-1。
當波形有失真時,在取樣時刻信號取值分佈在小於+1或大於-1附近,“眼睛”部分閉合。
這樣,保證正確判決所容許的雜訊電平就減小了。
換言之,在隨機雜訊的功率給定時,將使誤碼率增加。
“眼睛”張開的大小就表明失真的嚴重程度。
為便於說明眼圖和系統性能的關係,我們將它簡化成圖15-2的形狀。
(眼圖的重要性質,其中U=U++U)(a) 二进制系统(b) 随机数据输入后的二进制系统三、實驗步驟:、眼圖觀察及分析實驗;、模擬眼圖觀察測量實驗;观察眼图SP109 SP614 SP615CPLD 32PN 码'()H ω观察眼图SP708PSK 译码SP614SP615'()H ω1、打開實驗箱右側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亮,按動帶鎖開關使L2(紅燈)點亮表示系統正常工作;2、連接SP614和SP109或SP809,送入基帶信號;3、用模擬示波器CH1觀察SP105,CH2觀察SP615,調節示波器特性調節電位器,可以觀察到有碼間串擾和無碼間串擾時的眼圖;4、當連接SP809是將PSK 解調模組解調還原的數位基帶信號送入眼圖電路。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2.了解电话呼叫接续过程;3.掌握电话呼叫时的各种可闻信号音的特征; 4.了解记发器的工作过程; 5.掌握PCM 编译码原理;6.了解双光纤全双工通信的组成结构。
二、实验仪器1.光纤通信实验箱 2.20M 双踪示波器3.FC-FC 单模光跳线 2根 4.小型电话单机 2部 5.铆孔连接线 若干三、基本原理本实验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电端机部分、光信道部分。
电端机由电话用户接口电路A 、PCM 编译码A 、记发器电路、PCM 编译码B 、电话用户接口电路B 等组成,光信道为双光纤通信结构。
电话语音信号的光纤传输,可以有多种方式,一种是原始语音信号,经过光纤直接进行传输;另一种方式是先把话音信号数字化,然后再经过光纤传输,目前使用最多的是PCM 编译码方式。
下面先介绍本实验平台上两路电话电路接口示意图。
图7.1.1 电话用户A 、B 结构示意图图7.1.2 电话用户A 、B 模拟光传输结构示意图(A 到B 单工)P601用户A用户BP804激光/探测器P201P205PCM 编码 PCM译码TP801/802P801P802P804用户B :49P803PCM 编码 PCM译码P601P602P603P604TP601用户A :48图7.1.3数字电话光纤通信基本组成结构示意图(一)电话接口电路原理介绍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SLIC )。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 )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
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HCT 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 ),其余功能由集成模拟SLIC 完成。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一——眼图测量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一——关于眼图测量(上)汪进进美国力科公司深圳代表处内容提要:本文将从作者习惯的无厘头漫话风格起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眼图测量的相关知识:一、串行数据的背景知识; 二、眼图的基本概念; 三、眼图测量方法; 四、力科示波器在眼图测量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全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包括一、二部分。
下篇包括三、四部分。
您知道吗?眼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7年前。
在力科于2002年发明基于连续比特位的方法来测量眼图之前,1962年-2002的40年间,眼图的测量是基于采样示波器的传统方法。
您相信吗?在长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工程师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眼图的测量原理。
很多工程师们往往满足于各种标准权威机构提供的测量向导,Step by Step,满足于用“万能”的Sigtest软件测量出来的眼图给出的Pass or Fail结论。
这种对于Sigtest的迷恋甚至使有些工程师忘记了眼图是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试工具的。
在我2004年来力科面试前,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眼图。
那天面试时,老板反复强调力科在眼图测量方面的优势,但我不知所云。
之后我Google“眼图”,看到网络上有限的几篇文章,但仍不知所云。
刚刚我再次Google“眼图”,仍然没有找到哪怕一篇文章讲透了眼图测量。
网络上搜到的关于眼图的文字,出现频率最多的如下,表达得似乎非常地专业,但却在拒绝我们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数字互连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
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Y轴,并且当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和码元定时同步时,适当调整相位,使波形的中心对准取样时刻,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很象人的眼睛,因此被称为眼图(Eye Map)。
数字同步技术
实验十一 数字同步技术实验内容1.位定时、位同步提取实验2.信码再生实验3.眼图观察及分析实验4.CPU仿真眼图观察测量实验一. 实验目的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过程。
2.熟悉位定时产生与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3.学会观察眼图及其分析方法。
二. 实验电路工作原理所有数字通信系统能否有效地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发端和收端正确地同步。
同步的不良将会导致通信质量的下降,甚至完全不能工作。
通常有三种同步方式:即载波同步、位同步和群同步。
在本实验中主要分析位同步,载波同步和群同步不分析。
实现位同步的方法有多种,但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外同步法。
另一类是自同步法。
所谓外同步法,就是在发端除了要发送有用的数字信息外,还要专门传送位同步信号,到了接收端得用窄带滤波器或锁相环进行滤波提取出该信号作为位同步之用。
所谓自同步法,就是在发端不专门向收端发送位同步信号,而收端所需要的位同步信号是设法从接收信号中或从解调后的数字基带信号中提取出来。
本实验中,位同步提取的方法是从二相PSK(DPSK)信号中,对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息再直接提取恢复出位同步信号。
图11-1是位同步恢复与信码再生电路方框图,图11-2是电原理图。
图11-1 位同步恢复与信码再生电路方框图1.带通滤波与全波整流电路电路如图11-3所示。
设计该电路时,以数字基带码元速率为32KHz/s为例,数字基带信号由测量点TP703输入,经过电解电容E701与电阻R717进入该电路,带通滤波器由U711组成,测量点TP707为眼图测量点,利用二踪示波器的YB通道测量TP304或TP703,YA通道测量TP707时,调节示波器相应的开关与旋钮,就可以测量出眼图信号来。
关于眼图的具体测量在后面再作进一步的介绍。
由运算放大器U711∶C组成全波整流电路。
从图中可知,运算放大器U712(LM311)组成限幅放大电路。
32KHz谐振电路由电阻R731、R732、R722、电容C716、CA701(在电路板上这里为一可插入不同容量的电容作为实验调试,实验值为4700pf)、谐振线圈L701组成。
(完整版)眼图观测实验
武夷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项目名称:眼图观测实验姓名:专业:通信工程班级:一班学号:同组成员:无
实验结果:
实验线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打开示波器,进过调节可以得到图2所示的波形图,再调节可以得到最大“眼睛”的眼图如图3所示。
图2 图3 由图2、图3可以看出,示波器显示的眼图的线迹不完全重合,“眼睛”也没有张开到最大,可以判断这次的眼图是在有一定噪声和码间干扰下得到的。
可以由上图可以知道,此时并不是最佳抽样时刻,还可以看出斜率小于0.5,可见对位定时误差也不是很敏感;图中的阴影部分较大抽样时刻上信号受噪声干扰的畸变程度较大;图中央的横轴位置没有与眼睛的横对角线重合,表明判决门限略低于零电平;上下两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容限,可见其值也不大。
实验操作成绩(百分制)__________ 实验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
实验报告成绩(百分制)__________。
实验二 信道与眼图实验
实验二信道与眼图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眼图来定性评价基带传输系统性能。
2、掌握信道与眼图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信号送入高斯白噪信道,调节噪声功率大小,观测信道输出。
2、数字基带传输信道观测眼图。
三、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一块2、信道与眼图模块一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虚拟仪器(选配)一块5、频谱分析仪一台四、实验原理1、高斯白噪本实验中我们用伪随机序列模拟高斯白噪声。
伪随机噪声具有类似于随机噪声的一些统计特性,同时又便于重复产生和处理。
由于它具有随机噪声的优点,又避免了它的缺点,因此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实际应用。
目前广泛应用的伪随机噪声都是由数字电路产生的周期序列(经滤波等处理后)得到的。
我们把这种周期序列称为伪随机序列。
通常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路为一反馈移存器。
它又可分为线性反馈移存器和非线性反馈移存器两类。
由线性反馈移存器产生出的周期最长的二进制数字序列称为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通常简称为m序列。
由于m序列的均衡性、游程分布、自相关特性和功率谱与上述随机序列的基本性质很相似,所以通常认为m序列属于伪噪声序列或伪随机序列。
用m序列的这一部分频谱作为噪声产生器的噪声输出,虽然这种输出是伪噪声,但是多次进行某一测量,都有较好的重复性。
将m序列进行滤波,就可取得上述功率谱均匀的部分作为输出。
实验中,“噪声功率调节”旋转电位器用来控制叠加在信号上的噪声功率的大小。
2、传输畸变和眼图一个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尽管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但要使其传输特性完全符合理想情况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码间干扰也就不可能避免。
我们知道,码间干扰问题与发送滤波器特性、信道特性、接收滤波器特性等因素有关,因而计算由于这些因素所引起的误码率就非常困难,尤其在信道特性不能完全确知的情况下,甚至得不到一种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
眼图就是一种能够方便地估计系统性能的实验手段。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
眼图观测实验报告
眼图观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眼图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眼图观测方法。
二、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模块25号光收发模块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本实验是以数字信号光纤传输为例,进行光纤通信测量中的眼图观测实验;为方便模拟真实环境中的系统传输衰减等干扰现象,我们加入了可调节的带限信道,用于观测眼图的张开和闭合等现象。
如眼图测试实验系统框图所示,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光发射机、光接收机以及带限信道组成;信号源提供的数字信号经过光发射机和接收机传输后,再送入用于模拟真实衰减环境的带限信道;通过示波器测试设备,以数字信号的同步位时钟为触发源,观测TP1测试点的波形,即眼图。
3、眼图基本概念及实验观察方法所谓眼图,它是一系列数字信号在示波器上累积而显示的图形。
眼图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反映的是系统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的整体特征。
利用眼图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分析眼图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特性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被测系统的眼图观测方法:通常观测眼图的方法是,如下图所示,以数字序列的同步时钟为触发源,用示波器YT模式测量系统输出端,调节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则屏幕中显示的即为眼图。
眼图的形成示意图一个完整的眼图应该包含从“000”到“111”的所有状态组,且每个状态组发送的此时要尽量一致,否则有些信息将无法呈现在示波器屏幕上。
八种状态如下所示:眼图参数及系统性能眼图的垂直张开度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水平张开度反映过门限失真量的大小。
眼图的张开度受噪声和码间干扰的影响,当光收端机输出端信噪比很大时眼图的张开度主要受码间干扰的影响,因此观察眼图的张开度就可以估算出光收端机码间干扰的大小。
其中,垂直张开度水平张开度从眼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最佳抽样时刻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了定时误差灵敏度。
斜率越大,对位定时误差越敏感。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实验1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一、实验目得1、学会观察眼图及其分析方法,调整传输滤波器特性。
二、实验仪器1、眼图观察电路(底板右下侧)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3.噪声模块,位号E 4.100M双踪示波器1台三、实验原理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眼图方法估计与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
我们知道,在实际得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经过非理想得传输系统必定要产生畸变,也会引入噪声与干扰,也就就是说,总就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码间串扰。
在码间串扰与噪声同时存在情况下,系统性能很难进行定量得分析,常常甚至得不到近似结果。
为了便于评价实际系统得性能,常用观察眼图进行分析。
眼图可以直观地估价系统得码间干扰与噪声得影响,就是一种常用得测试手段。
什么就是眼图?所谓“眼图”,就就是由解调后经过接收滤波器输出得基带信号,以码元时钟作为同步信号,基带信号一个或少数码元周期反复扫描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得波形称为眼图。
干扰与失真所产生得传输畸变,可以在眼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来。
因为对于二进制信号波形,它很像人得眼睛故称眼图。
在图12-1中画出两个无噪声得波形与相应得“眼图”,一个无失真,另一个有失真(码间串扰)。
图12-1中可以瞧出,眼图就是由虚线分段得接收码元波形叠加组成得。
眼图中央得垂直线表示取样时刻。
当波形没有失真时,眼图就是一只“完全张开”得眼睛。
在取样时刻,所有可能得取样值仅有两个:+1或-1。
当波形有失真时,“眼睛”部分闭合,取样时刻信号取值就分布在小于+1或大于-1附近。
这样,保证正确判决所容许得噪声电平就减小了。
换言之,在随机噪声得功率给定时,将使误码率增加。
“眼睛”张开得大小就表明失真得严重程度。
为便于说明眼图与系统性能得关系,我们将它简化成图12-2得形状。
由此图可以瞧出:(1)最佳取样时刻应选择在眼睛张开最大得时刻;(2)眼睛闭合得速率,即眼图斜边得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误差灵敏得程度,斜边愈陡,对定位误差愈敏感; (3)在取样时刻上,阴影区得垂直宽度表示最大信号失真量;(4)在取样时刻上,上下两阴影区得间隔垂直距离之半就是最小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5) 阴影区与横轴相交得区间表示零点位置变动范围,它对于从信号平均零点位置提取定时信息得解调器有重要影响。
实验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班级通信1403 学号 201409732 姓名裴振启指导教师邵军花日期实验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会观察眼图及其分析方法,调整传输滤波器特性。
二、实验仪器1. 眼图观察电路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3.PSK调制模块,位号A4.噪声模块,位号B5.PSK解调模块,位号C6.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7.20M双踪示波器1台三、实验原理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眼图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
所谓“眼图”,就是由解调后经过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码元时钟作为同步信号,基带信号一个或少数码元周期反复扫描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称为眼图。
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传输畸变,可以在眼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来。
因为对于二进制信号波形,它很像人的眼睛故称眼图。
在图2-1中画出两个无噪声的波形和相应的“眼图”,一个无失真,另一个有失真(码间串扰)。
图2-1中可以看出,眼图是由虚线分段的接收码元波形叠加组成的。
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取样时刻。
当波形没有失真时,眼图是一只“完全张开”的眼睛。
在取样时刻,所有可能的取样值仅有两个:+1 或-1。
当波形有失真时,“眼睛”部分闭合,取样时刻信号取值就分布在小于+1或大于-1附近。
这样,保证正确判决所容许的噪声电平就减小了。
换言之,在随机噪声的功率给定时,将使误码率增加。
“眼睛”张开的大小就表明失真的严重程度。
眼图图2-1 无失真及有失真时的波形及眼图(a)无码间串扰时波形;无码间串扰眼图(b)有码间串扰时波形;有码间串扰眼图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在图2-2中给出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比较理想状态下的眼图照片。
本实验主要是完成PSK 解调输出基带信号的眼图观测实验。
(a) 二进制系统 (b) 随机数据输入后的二进制系统图2-2实验室理想状态下的眼图四、各测量点和可调元件作用底板右边“眼图观察电路”W06:接收滤波器特性调整电位器。
眼图测试
实验二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信号眼图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眼图产生的基础,根据眼图测量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原理;2.学习通过数字示波器调试、观测眼图;3.掌握判别眼图质量的指标;4.熟练使用数字示波器和误码仪。
二.实验原理眼图是估计数字传输系统性能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在光纤数字通信中也是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实验方法。
眼图是在时域进行的用示波器显示二进制数字信号波形的失真效应的测量方法。
图2.1是测量眼图的装置图。
由Aς5233X误码仪产生一定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数据流(AMI码、H∆B3码、PZ码、NPZ码)调制单模光产生相应的伪随机数据光脉冲并通过光纤活动连接器注入单模光纤,经过光纤传输后,再与光接收机相接。
光接收机将从光纤传输的光脉冲变为电脉冲,并输入到Aς4451(500MHζ)示波器,示波器显示的扫描图形与人眼相似,因此称为眼图。
用眼图法测量系统时应有多种字型,可以采用各比特位上0和1出现的概率相等的随机数字信号进行测试。
Aς5233X误码仪用来产生伪随机数字序列信号。
在这里“伪随机”的意义是伪随机码型发生器产生N比特长度的随机二进制数字信号是数字序列在N 比特后发生重复,并不是测试时间内整个数字序列都是随机的,因此称为“伪随机”。
伪随机序列如果由2比特位组成,则共有四种组合,3比特数字信号有8种组合,N比特数字信号有2N个组合。
伪随机数字信号的长度为2N-1,这种选择可保证字型不与数据率相关。
例如N可取7、10、15、23、31等。
如果只考虑3比特非归零码,应有如图2.2所示的8种组合。
将这8种组合同时叠加,就可形成如图2.3所示的眼图。
图2.1 眼图测量装置许多数字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能可以从眼图测试中得到。
为了理解眼图测量原理,考虑图2.4所示简化的眼图,可以得到关于信号幅度失真、定时抖动和系统上升时间等系统性能参数。
接收信号的最佳取样时间是纵向眼开度最大的时刻t1。
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
实验八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实验目的:掌握双眼视功能图表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实验相关理论:视功能图例分析表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BI BO6cm图1图中沿X横轴表示辐辏量,以棱镜度为单位,调节沿y纵轴表示.由于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包括远近两个距离的辐辏能力的测定,所以常将6m规定为远距测量位置,对于正常被检者而言,此时其双眼视轴平行,辐辏量为0,所动用的调节量也为0,即图中底部横轴所示为0处.若此时将6m处的视标不断向患者移近,将促发患者动用调节,不同距离所促发的调节量标在图表的左侧纵轴,表示绝对调节量;若患者在双眼前加放棱镜观察6m处物体,此时所调动的辐辏量沿图表的底部横轴表示,0的左侧表示动用负性辐辏所需的基底向内(BI)的棱镜量;0的右侧表示动用不同量正性辐辏所需的基底向外(BO)的棱镜量.若所观察视标从6m处移近到40cm处,此时,被检者必需动用的调节量为2.5D,动用的正性辐辏量为15△BO(设PD= 60mm),分别以图中的横纵两条虚线表示,把此时动用的必需辐辏量15△相对设为0(如图顶部横轴所示0处),然后于眼前分别加BI 或BO的棱镜以促发视近时的负性或正性辐辏量,动用的辐辏量标示在图中的顶部横轴上,0的左侧表示BI,0的右侧表示BO;把40cm处动用的调节量2.5D也相对设为0(如图中右侧纵轴所示0处),此时在被检者双眼前同时加用正球镜或负球镜,直至视标模糊为止,此时把所加的球镜度数标示在图中右侧纵轴上,表示相对调节量.图中的斜行虚线被称做是需求线,刚好通过(0,0)和(15,2.5)两点.位于这条线上的各点对应于不同调节刺激水平时所必需动用的调节量和辐辏量.若被检者在任何观察距离均为正位眼,则其隐斜检查结果必沿此线分布。
此双眼视功能分析图表,可以应用于大部分视光患者,包括斜视和正常双眼视患者以及老视等,但对于单眼视的患者或者无法做调节和辐辏测量的病人并不适用试验用具白纸、铅笔、直尺、橡皮方法步骤:1、首先进行调节近点的测定,通过调节近点以求的调节幅度:对调节近点进行换算,例如:调节近点为12cm,则调节幅度=(1/12cm)x100≈8.3D,应在图表的左侧表示调节量为8.3的地方画一水平线,代表调节幅度为8.3D2、进行辐辏近点的测定:通过辐辏近点以求的辐辏幅度,例如:辐辏近点为7cm,z则辐辏量=(10xPDmm)/dcm=(10x60mm)/7cm ≈86△BO,在图的底部右侧表示辐辏量为86△BO的地方画一垂直线,代表辐辏量为86△BO3、进行远距离6m处隐斜(phoria)量的测定:隐斜量在图中以标示在表格底线的相应位置上。
通原实验 基带传输及眼图观测
实验17 基带传输及眼图观测一、实验目的1.掌握眼图观测方法;2.学会用眼图分析通信系统性能;二、实验原理1.什么是眼图?所谓“眼图”,就是由解调后经过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码元时钟作为同步信号,基带信号一个或少数码元周期反复扫描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称为眼图。
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传输畸变,可以在眼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来。
因为对于二进制信号波形,它很像人的眼睛故称眼图。
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眼图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
我们知道,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数字信号经过非理想的传输系统必定要产生畸变,也会引入噪声和干扰,也就是说,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码间串扰。
在码间串扰和噪声同时存在情况下,系统性能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常常甚至得不到近似结果。
为了便于评价实际系统的性能,常用观察眼图进行分析。
眼图可以直观地估价系统的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手段。
在下图眼图示意图中画出两个无噪声的波形和相应的“眼图”,一个无失真,另一个有失真(码间串扰)。
在图中可以看出,眼图是由虚线分段的接收码元波形叠加组成的。
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取样时刻。
当波形没有失真时,眼图是一只“完全张开”的眼睛。
在取样时刻,所有可能的取样值仅有两个:+1或-1。
当波形有失真时,“眼睛”部分闭合,取样时刻信号取值就分布在小于+1或大于-1附近。
这样,保证正确判决所容许的噪声电平就减小了。
换言之,在随机噪声的功率给定时,将使误码率增加。
“眼睛”张开的大小就表明失真的严重程度。
图17-1 无失真及有失真时的波形及眼图(a) 无码间串扰时波形;无码间串扰眼图(b) 有码间串扰时波形;有码间串扰眼图2.眼图参数及系统性能眼图的垂直张开度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水平张开度反映过门限失真量的大小。
眼图的张开度受噪声和码间干扰的影响,当信道信噪比很大时眼图的张开度主要受码间干扰的影响,因此观察眼图的张开度就可以评估系统干扰的大小。
双眼立体视觉实验探索双眼立体视觉的成像原理
对视差图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视差的范围和 分布情况。一般来说,近距离物体的视差较大,远距离物 体的视差较小。
视差与深度的关系
根据视差的大小,可以推断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深度信 息。视差越大,物体距离观察者越近;视差越小,物体距 离观察者越远。
深度感知能力评估
深度感知阈值测定
通过实验测定观察者对深度感知的最小视差变化量,即深 度感知阈值。该指标能够反映观察者的深度感知能力。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
收集被试的双眼视差测量结果、深度感知测试 结果以及相关信息。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 提取有用信息。
结果呈现
将实验结果以图表、数据表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后续分析和讨论。
0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双眼视差数据分析
视差图生成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左右眼图像进行匹配和比较,生成 视差图。视差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双眼视差的大小和分布。
06
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双眼立体视觉基于视差原 理
实验证实,双眼立体视觉主要依赖于左右眼 接收到的略微不同的图像,通过大脑处理形 成三维立体感知。
融合机制重要性
双眼图像在视觉皮层中的融合是立体视觉形成的关 键步骤,该机制确保了空间深度和物体形状的准确 感知。
影响因素多样性
实验发现,立体视觉的感知受到多种因素影 响,包括光线条件、物体距离、观察角度以 及个体生理差异等。
双眼融合形成单一图像
1 2 3
对应点融合
大脑通过一种称为对应点融合的机制,将左、右 眼视网膜上的图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 、具有立体感的视觉图像。
融合范围
双眼融合的范围是有限的,通常在一定角度内的 物体能够被有效地融合。超出这个范围,物体可 能被视为重影或无法融合。
生理学实验报告:眼动仪的学习与使用
生理学实验报告:眼动仪的学习与使用实验二眼动仪的学习与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眼动仪的构造和原理。
2、熟悉眼动仪的操作。
二、实验器材Tobbii眼动仪、Tobii Studio分析软件、手提电脑、电子图片、文本和数学题目若干。
三、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启动手提电脑。
2、启动T obii Studio,熟悉常见眼动仪设置。
3、创设新的实验方案,命名,将实验材料用鼠标拖入标注界面内。
4、点击Calibration,调整坐姿直至水平条块呈绿色,竖直条块值在50-60范围内。
5、检测眼动水平,双眼追踪屏幕上的小球运动轨迹;查看眼动水平,当双眼个点轨迹均在规定范围内,正式开始测验。
6、正式开始眼动实验(如关于平面广告的研究),观看屏幕上的平面广告。
7、实验结束,点击“Replay”按钮,进入眼动回放界面。
8、查看眼动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1、视线扫描路径视线扫描路径主要是呈现注视点的路径与直径变化的。
根据图片1可知,我的视线从图片女人的左边大腿开始,移到颈部,然后沿手臂、身体一直下来到左脚的鞋子上。
路线非常简单,并且没有丝毫在图片女人的脸上停留,也没有把视线移出人之外的其他物品上。
一方面可知,我对图片中的主要部分是非常重视的,眼神没有游离出主要人物。
而我观看的顺序是由上至下的,可见我是一个逻辑思维非常清晰的人,看图喜欢从上往下有顺序地看下来。
并且另一方面,由于我的视线路径十分简单,可能是因为我对本次实验的任务非常熟悉,并且有多次观看他人做相同的实验,间接地有练习效应,影响了正常的实验结果。
2、热点图从热点图中可以看出被试在某一区域停留时间的长短和集中程度,红色代表注视时间长,绿色代表注视时间较短。
根据图片2可知,我的视线在图片女人的右手肘停留时间最长,视线停留最为集中,其次是右大腿的裙子附近,重点比较明确。
由于之前观看过他人的相同实验,我已经对图中女人的脸非常熟悉了,所以在自己作为被试的时候没有看女人的脸,而是把重点放在没有细看过的手臂上衣服的细节,以及裙摆的细节。
视功能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功能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主视眼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眼镜验配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提高对视功能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视功能检测是通过对眼睛视觉系统各项功能的测试,了解和评估个体的视觉状况。
主视眼检测是视功能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判断眼镜配镜的准确性,提高配镜的舒适度和视力。
三、实验材料1. 视功能检测仪2. 主视眼检测图3. 标准视力表4. 眼镜5. 纸笔四、实验方法1. 主视眼检测(1)将被测者置于明亮环境中,保持安静。
(2)将被测者双眼分别遮盖,用主视眼检测图进行测试。
(3)观察被测者能否通过主视眼看到检测图上的图案,若能看到,则该眼为主视眼;若看不到,则该眼为非主视眼。
2. 视力检测(1)将被测者置于明亮环境中,保持安静。
(2)使用标准视力表,按照规定的距离进行视力检测。
(3)记录被测者的视力值。
3. 眼镜验配(1)根据被测者的主视眼和视力值,选择合适的眼镜度数。
(2)根据被测者的脸型、瞳距等因素,调整眼镜框架。
(3)确保眼镜佩戴舒适,视力清晰。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被测者双眼分别遮盖,进行主视眼检测,确定主视眼。
2. 使用标准视力表,按照规定的距离进行视力检测,记录被测者的视力值。
3. 根据被测者的主视眼和视力值,选择合适的眼镜度数。
4. 调整眼镜框架,确保眼镜佩戴舒适,视力清晰。
5. 对被测者进行眼镜验配后的视功能检测,观察被测者的视力状况。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主视眼检测结果显示,被测者的主视眼为右眼。
2. 视力检测结果显示,被测者的视力为0.8。
3. 根据主视眼和视力值,选择合适的眼镜度数为-2.00D。
4. 调整眼镜框架后,被测者佩戴眼镜,视力状况良好,无不适感。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视功能检测实验,我们掌握了主视眼检测方法及其在眼镜验配中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主视眼检测对于眼镜验配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配镜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实验六: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眼图观察与测量方法 2.学会利用眼图对传输特性进行调整 二.实验仪器
1.RZ8621D 实验箱一台 2.20MHz 双踪示波器一台 3.平头小起子一个 三.实验电路连接
CPLD PSK 解调FSK 解调
TP708
图6-1 眼图观察实验方框图
四.实验预习测量点说明
实验前请预习规格化眼图的五项重点参量的定义,及观察眼图时示波器连接方法。
1、位同步提取是采用CPLD 软件编程实现位脉冲的提取及码元再生。
眼图观察是通过改变低通滤波器的传递函数H(f)使眼图图形随之改变。
用CPLD 实现位同步提取的功能框图如图6-2所示。
图6-2 数字锁相法位同步提取框图
数字锁相环框图中,频率为Nf B 的晶振产生方波振荡经两并联的窄脉形成电路,形成的输出信号为反向的方波。
分别加到扣除门和附加门,扣除门为常开门,附加门为常闭门。
因。
完整版眼图观测实验
武夷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项目名称:眼图观测实验姓名:专业:通信工程班级:一班学号:同组成员:匚-、实验准备[1L:实验目的1、掌握眼图观测的方法。
2、掌握相关眼图的测量方法。
实验内容1、观测眼图。
2、测量沿途的判决电平、噪声容限。
实验模块1、通信原理11号模块2、双踪示波器模块实验原理在实际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
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Y轴,并且当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和码元定时同步时,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很象人的眼睛,因此被称为眼图。
二进制信号传输时的眼图只有一只“眼睛”,当传输三元码时,会显示两只“眼睛”。
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最佳抽样时刻,位于两峰值中间的水平线是判决门限电平。
最佳抽样时刻最大信号失真量噪声容限■ ————————— 1^——_可以抽样的时间过零点失真图23-1 眼图的一般描述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眼”开启得最大。
当有码间串扰时,波形失真,引起“眼”部分闭合。
若再加上噪声的影响,则使眼图的线条变得模糊,“眼”开启得小了,因此,“眼”张开的大小表示了失真的程度。
由此可知,眼图能直观地表明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评价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
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
通常眼图可以用图7.6所示的图形来描述。
由此图可以看出:(1)眼图张开的宽度决定了接收波形可以不受串扰影响而抽样再生的时间间隔。
显然,最佳抽样时刻应选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 )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抖动(或误差)的灵敏度,斜边越陡,系统对定时抖动越敏感。
双像立体测图原理与立体测图
交通规划与管理
双像立体测图技术可用于城市交通规 划与管理中的道路网络优化、交通拥 堵分析等工作,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 率。
通过对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进 行双像立体测图,可以实现精准的设 计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铁路、公路选线与设计
利用双像立体测图技术,可以对铁路、 公路沿线地形进行快速测量和分析, 为选线与设计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Part
05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Part
05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思路及方案制定
立体像对获取
通过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获取同一 场景的左右两幅图像,构成立体 像对。
三维重建
根据相机参数和视差图,采用三 角测量原理进行三维重建,获取 场景的三维坐标信息。
相机标定
对双目相机进行内外参数标定, 以获取准确的相机参数,为后续 立体匹配和三维重建提供基础。
数据采集方法与技术
航空摄影测量
利用航空摄影技术获取地 面物体的影像数据,通过 立体像对提取三维信息。
地面激光扫描
利用地面激光扫描仪获取 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数据, 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等 优点。
无人机航测
利用无人机搭载相机或激 光雷达进行数据采集,具 有灵活、高效等特点。
数据处理流程与关键技术
01
误差来源及精度评估方法
误差来源
主要包括原始数据误差、处理算法误差和人为因素误差等。
精度评估方法
采用检查点法、剖面法、方格网法等方法对生成的数字高程 模型进行精度评估,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可 以利用已知的高程控制点进行精度验证和对比分析。
误差来源及精度评估方法
误差来源
光纤通信系统的眼图测试实验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光纤通信课程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验名称 光纤通信系统的眼图测试实验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实验三光纤通信系统的眼图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眼图的形成过程2、掌握光纤通信系统中眼图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各种数字信号的眼图2、观察系统眼图,并通过眼图来分析系统的性能三、实验仪器1、ZY12OFCom13BG3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1台2、20MHz 双踪模拟示波器1台3、万用表1台4、FC/PC-FC/PC 单模光跳线1根 5、850nm 光发端机和光收端机(可选) 1套6、ST/PC-ST/PC 多模光跳线(可选)1根四、实验原理眼图是衡量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特性的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
眼图可以在时域中测量,并且可以用示波器直观的显示出来。
图20-1是测量眼图的系统框图。
测量时,将“伪随机码发生器”输出的伪随机码加在被测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输入端,该被测系统的输出端接至示波器的垂直输入,用位定时信号(由伪随机码发生器提供)作外同步,在示波器水平输入用数据频率进行触发扫描。
这样,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被测系统的眼图。
图1、眼图测试系统框图……………………………………装………………………………………订…………………………………………线………………………………………伪随机脉冲序列是由n 比特长,2n种不同组合所构成的序列。
例如,由n=2比特长的4种不同有组合、n=3比特长的8种不同的组合、n=4比特长16种不同的组合组成,直到伪随机码发生器所规定的极限值为止,在产生这个极限值以后,数据序列就开始重复,但它用作为测试的数据信号,则具有随机性。
如图20-2所示的眼图,是由3比特长8种组合码叠加而成,示波器上显示的眼图就是这种叠加的结果。
分析眼图图形,可以知道被测系统的性能,下面用图20-3所示的形状规则的眼图进行分析:1、当眼开度VV V ∆-为最大时刻,则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决的最佳时刻,无码间干扰、信号无畸变时的眼开度为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通信1403 学号 201409732 姓名裴振启指导教师邵军花日期实验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会观察眼图及其分析方法,调整传输滤波器特性。
二、实验仪器1. 眼图观察电路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3.PSK调制模块,位号A4.噪声模块,位号B5.PSK解调模块,位号C6.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7.20M双踪示波器1台三、实验原理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眼图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
所谓“眼图”,就是由解调后经过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码元时钟作为同步信号,基带信号一个或少数码元周期反复扫描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称为眼图。
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传输畸变,可以在眼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来。
因为对于二进制信号波形,它很像人的眼睛故称眼图。
在图2-1中画出两个无噪声的波形和相应的“眼图”,一个无失真,另一个有失真(码间串扰)。
图2-1中可以看出,眼图是由虚线分段的接收码元波形叠加组成的。
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取样时刻。
当波形没有失真时,眼图是一只“完全张开”的眼睛。
在取样时刻,所有可能的取样值仅有两个:+1 或-1。
当波形有失真时,“眼睛”部分闭合,取样时刻信号取值就分布在小于+1或大于-1附近。
这样,保证正确判决所容许的噪声电平就减小了。
换言之,在随机噪声的功率给定时,将使误码率增加。
“眼睛”张开的大小就表明失真的严重程度。
眼图图2-1 无失真及有失真时的波形及眼图(a)无码间串扰时波形;无码间串扰眼图(b)有码间串扰时波形;有码间串扰眼图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在图2-2中给出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比较理想状态下的眼图照片。
本实验主要是完成PSK 解调输出基带信号的眼图观测实验。
(a) 二进制系统 (b) 随机数据输入后的二进制系统图2-2实验室理想状态下的眼图四、各测量点和可调元件作用底板右边“眼图观察电路”W06:接收滤波器特性调整电位器。
P16:眼图观察信号输入点。
P17:接收滤波器输出升余弦波形测试点(眼图观察测量点)。
五、实验步骤1.插入有关实验模块:在关闭系统电源的条件下,将“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 PSK调制模块” 、“噪声模块”、“PSK解调模块”,插到底板“G、A、B、C”号的位置插座上(具体位置可见底板右下角的“实验模块位置分布表”)。
注意模块插头与底板插座的防呆口一致,模块位号与底板位号的一致。
2.BPSK信号线连接:用专用导线将4P01、37P01;37P02、3P01;3P02、38P01;38P02、P16连接(底板右边“眼图观察电路”)。
注意连接铆孔的箭头指向,将输出铆孔连接输入铆孔。
3.加电:打开系统电源开关,底板的电源指示灯正常显示。
若电源指示灯显示不正常,请立即关闭电源,查找异常原因。
4.跳线开关设置:“PSK调制模块”跳线开关37K02的1-2、3-4相连。
“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的拨码器4SW02:设置为“00001“,4P01产生32Kb/s的 15位m序列输出。
5.无噪声眼图波形观察:(1)噪声模块调节:调节3W01,将3TP01噪声电平调为0;(2)调节3W02,调整3P02信号幅度为4V。
(3)调整好PSK调制解调电路状态,即37P01与38P02波形一致(可以反相),若不一致,可调整38W01电位器。
(4)调整接收滤波器H r(w) (这里可视为整个信道传输滤波器H(w) )的特性,使之构成一个等效的理想低通滤波器。
(5)用示波器的一根探头CH1放在4P02(码元时钟)上,另一根探头CH2放在P17(数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字基带信号的升余弦波)上,选择示波器触发方式为CH1,调整示波器的扫描旋纽,则可观察到若干个并排的眼图波形。
眼图上面的一根水平线由连1引起的持续正电平产生,下面一根水平线由连0码引起的持续的负电平产生,中间部分过零点波形由1、0交替码产生。
观看眼图,调整电位器W06直到眼图波形的过零点位置重合、线条细且清晰,此时的眼图为无码间串扰、无噪声时的眼图。
在调整电位器W06过程中,可发现眼图波形过零点线条有时弥散,此时的眼图为有码间串扰、无噪声时的眼图,并且线条越弥散,表示码间串扰越大;在调整过程中,还可发现 W06 在多个不同位置,眼图波形的过零点都重合,由于 W06 不同位置,对应H ( )的不同特性,它正好验证了无码间串扰传输特性不是唯一的。
6.有噪声眼图波形观察:调节3W01,增加噪声电平。
因为噪声的影响,PSK解调输出的基带信号中将出现干扰的毛刺信号(实为电平毛刺,在后续再生信号中容易引起判决错误,出现误码),此时的眼图线条变粗、变模糊并且呈毛刺状。
噪声越大,线条越粗,越模糊。
7.另外,噪声也可直接与基带眼图信号混合,然后观测眼图。
此时用专用导线将 4P01 与P16及P17与3P01相连。
即将基带眼图信号直接接入“噪声模块”,调节3W01,增加噪声电平,此时需在3P02铆孔观测眼图波形。
8. 关机拆线:实验结束,关闭电源,拆除信号连线,并按要求放置好实验模块。
注:本实验电路要求输入的基带信号为32Kb/s速率。
六、实验结果分析1.简述眼图的产生原理以及它的作用。
眼图是一系列数字信号在示波器上累积而显示的图形,由于示波器的余辉作用,将扫描所得的每一个码元波形重叠在一起,从而形成眼图。
眼图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体现了数字信号整体的特征,从而可以估计系统优劣程度,因而眼图分析是高速互连系统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核心。
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来减小码间串扰,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
眼图的“眼睛”张开的大小反映着码间串扰的强弱“眼睛”张的越大,且眼图越端正,表示码间串扰越小;反之表示码间串扰越大。
当存在噪声时,噪声将叠加在信号上,观察到的眼图的线迹会变得模糊不清。
若同时存在码间串扰,“眼睛”将张开得更小。
与无码间串扰时的眼图相比,原来清晰端正的细线迹,变成了比较模糊的带状线,而且不很端正。
噪声越大,线迹越宽,越模糊;码间串扰越大,眼图越不端正。
2.观察实验中眼图波形,并采用MATLAB语言进行二进制基带传输系统仿真设计及眼图的仿真观察。
简易眼图仿真x=randint(3000,1,2);y=[[0];rcosflt(x,1,10)]; figure(1);t=1:30061;plot(t,y);axis([1,300,-0.5,1.5]);grid oneyediagram(y,20,4);t1=t';D=[t1;y]经过通信系统的眼图仿真close all;M = 2; % Define the M-ary numberFd = 2; Fs = 40; % sampling rates. Pd = 200; % Number of points in the calculationmsg_o= randint(Pd,1,M); % Random integers in the range [0,M-1]original signalsnr=10;%Signal-to-noise ratemsg_m = pskmod(msg_o,M);k=rand(1);noise=k*rand(size(msg_o));nmsg_m= msg_o+noise;y= awgn(msg_o,snr,'measured');z=awgn(msg_m,snr)delay = 3;rcva =rcosflt(z,Fd,Fs,'fir/normal',.5,delay;N = Fs/Fd;propdelay = delay .* N + 1; rcv1 = rcva(propdelay:end-(propdelay-1),:); offset = 0;h1 = eyediagram(rcv1,N,1/Fd,offset);set(h1,'Name','PSKMOD Eye Diagram Through AWGN &Filter');3.通过 MATLAB 语言仿真观察基带信号(单极性归零、单极性不归零、双极性归零、双极性不归零波形)的功率谱密度图。
Ts=1;N_sample=128;%每个码元的抽样点数 dt=Ts/N_sample;%抽样时间间隔 N=1000;%码元数t=0:dt:(N*N_sample-1)*dt; gt1=ones(1,N_sample);%NRZgt2=[ones(1,N_sample/2),zeros(1,N_sam ple/2)];%RZ 波形%gt3=sinc(pi*t/Ts);双极性sinc 函数波形d=(sign(randn(1,N))+1)/2;%单极性 data=sigexpand(d,N_sample);%在序列中插入N_sample-1个0st1=conv(data,gt1);%卷积 st2=conv(data,gt2);%卷积 d2=sign(randn(1,N));data2=sigexpand(d2,N_sample);%对序列间隔插入N_sample-1个0 st3=conv(data2,gt1);%卷积 st4=conv(data2,gt2);[f1,stf1]=T2F(t,st1(1:length(t))); [f2,stf2]=T2F(t,st2(1:length(t))); [f3,stf3]=T2F(t,st3(1:length(t))); [f4,stf4]=T2F(t,st4(1:length(t))); figure(1)subplot(211)plot(t,st1(1:length(t)),'b'); axis([0 20 0 1.5]);grid on; title('单极性NRZ 波形'); subplot(212);plot(f1,10*log10(abs(stf1).^2/N)); axis([-5 5 -40 10]);grid on;title('单极性NRZ 功率谱密度(dB/H )'); figure(2) subplot(211)plot(t,st2(1:length(t)),'b'); axis([0 20 0 1.5]);grid on; title('单极性RZ 波形'); subplot(212);plot(f2,10*log10(abs(stf2).^2/N)); axis([-5 5 -40 10]);grid on;title('单极性RZ 功率谱密度(dB/H )');figure(3) subplot(211)plot(t,st3(1:length(t)),'b'); axis([0 20 -1.5 1.5]);grid on; title('双极性NRZ 波形'); subplot(212);plot(f3,10*log10(abs(stf3).^2/N));axis([-5 5 -40 10]);grid on;title('双极性NRZ功率谱密度(dB/H)');figure(4) plot(t,st4(1:length(t)),'b'); axis([0 20 -1.5 1.5]);grid on; title('双极性RZ 波形'); subplot(212);axis([-5 5 -40 10]);grid on;title('双极性RZ 功率谱密度(dB/H )');4.(选做)采用 MATLAB 语言进行多进制基带传输系统眼图的仿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