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知识点汇总
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一语文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起点,掌握好高一语文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是语文高一必考知识点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修辞手法1.比喻: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语言,来表达某种意义,增强表现能力。
2.拟人:将人的特点赋予事物,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形象感。
3.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形态或程度,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引起阅读者的注意。
4.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总结、说明或强调。
5.设问: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阅读的吸引力。
二、修辞手法在古文中的运用古文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修辞手法在古文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1.比兴手法:比如用景物来象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2.夸张手法: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强调事物的特点。
3.排比手法:用以增强文章的语言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4.反问手法:通过提出反问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古文阅读技巧古文阅读是高中语文中的难点,下面介绍几种古文阅读技巧:1.抓住文意:首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通过上下文推断整篇文章的意思。
2.注重常识: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事背景等常识,认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3.掌握关键词: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用词含义,揭示文章的主题和逻辑关系。
4.分段梳理:将句子拆分成短语或短句,逐句理解,再将各句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四、现代文阅读技巧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现代文阅读技巧:1.了解背景:通过了解文本所涉及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信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把握结构: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段落结构等,理解作者的组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理解论证:重点理解作者的论述过程和论证方法,揭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4.辨析选项:在阅读题中,要善于分析选项的表述,结合文本理解进行选择。
五、作文写作技巧高一语文中的作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以下是几种写作技巧:1.语言表达:选用准确简练的语言,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11.词语悼(dào)词肤(fū)浅衷(zhōng)心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ū)蔑2、成语豁然开朗:明白,通达。
坚忍不拔:坚持而不动摇。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繁芜丛杂:繁多杂乱。
不可估量:不可估计。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文学常识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2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虽董之以严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于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室西连于中闺(和)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然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之佯狂不知所之者(到、往、去,动词)顷之(凑足音节)吾妻死之年(那)抚之甚厚(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高一语文必记必会的知识点总结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语文。
1. 现代文。
- 字词积累。
- 重点生字词,如“彷徨(páng huáng)”“寂寥(jì liáo)”等,要准确掌握其读音、字形和字义。
- 词语辨析,像“遏制”与“遏止”,“遏制”着重于控制,“遏止”侧重于阻止。
- 文学体裁与手法。
2. 文言文。
- 实词虚词。
- 常见实词,如“爱”有“爱护”“喜爱”“吝惜”等义项,在“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是“吝惜”的意思。
- 虚词“之”的用法多样,可作代词(“君将哀而生之乎”中的“之”指代“我”)、助词(“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相当于“的”)等。
- 句式。
-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被动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倒装句(宾语前置“何陋之有”、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二、数学。
1. 集合。
-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 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
可以用列举法(如A = {1,2,3})、描述法(如B={xx>0,x∈ R})来表示集合。
- 集合间的关系。
- 包含关系:若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则A⊆ B。
当A⊆ B且B⊆A时,A = B。
- 真包含关系:A⊂neqq B表示A是B的真子集,即A中的元素都在B 中,但B中存在元素不在A中。
- 集合的运算。
- 交集A∩ B={xx∈ A且x∈ B},例如A = {1,2,3},B={2,3,4},则A∩ B = {2,3}。
- 并集A∪ B={xx∈ A或x∈ B},对于上述A和B,A∪ B={1,2,3,4}。
- 补集,设全集为U,A是U的子集,则∁_UA={xx∈ U且x∉ A}。
2. 函数。
- 函数的概念。
- 设A,B是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 f(x)与之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高一语文常考知识点
高一语文常考知识点一. 古代文学常考知识点1. 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的作者和内容3. 古代文学名句的背诵和赏析4. 古代文学创作思想及思想内涵的解读二. 现代文学常考知识点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现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的作者和内容3. 现代文学名句的背诵和赏析4. 现代文学创作思想及思想内涵的解读三. 作家及代表作常考知识点1. 古代作家及其代表作2. 现代作家及其代表作3. 作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解读四. 古代诗歌常考知识点1.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歌形式及其特点3.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4.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五. 古代散文常考知识点1. 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不同体裁的古代散文形式及其特点3. 古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解读4. 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六. 古代小说常考知识点1. 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古代小说的类别及其代表作品3. 古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及其形象塑造的解读4. 古代小说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七. 现代诗歌常考知识点1. 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不同体裁的现代诗歌形式及其特点3.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4.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八. 现代散文常考知识点1. 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不同体裁的现代散文形式及其特点3. 现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解读4. 现代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九. 现代小说常考知识点1. 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现代小说的类别及其代表作品3. 现代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及其形象塑造的解读4. 现代小说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以上是高一语文常考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做到在考试中得心应手,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课堂讲解、阅读材料、课外拓展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巩固,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知识点总结
一、古文阅读
1. 古文基础知识
- 古文语法
- 古文修辞手法
- 古文常见字词
2. 古文阅读技巧
- 构词法分析
- 字词引申义
- 上下文推测
- 句子结构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基础知识
- 现代文的特点
- 现代文的表达方式
- 现代文的文体与体裁
2. 现代文阅读技巧
- 认识文章结构
- 抓住关键词语
- 理解段落主题
- 掌握归纳总结方法
三、诗歌鉴赏
1. 诗歌基础知识
-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 诗歌的意象与表达
- 诗歌的修辞手法
2. 诗歌鉴赏技巧
- 阅读诗歌的音乐性
- 把握诗歌的意境
- 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 解读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 文言文的常用词句
-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2. 文言文阅读技巧
- 对文言文进行翻译
- 熟悉文言文的典故和典型用法
- 理解古代人物和事件
-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色
以上是高中高一语文各篇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暑假预习)
高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知识(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高一必修一语文必备知识点特殊句式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语⽂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的语⽂学习是打好语⽂基础的重要时刻,做好语⽂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才能更好的学习语⽂。
下⾯就让店铺给⼤家分享⼀些⾼⼀语⽂重点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语⽂重点知识点归纳篇⼀ ⼀、语⽂知识点 1.⼩说三要素:A⼈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句四联(⾸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 7.六种说明⽂说明⽅法:A举例⼦,B列数字,C打⽐⽅(喻),D作⽐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说明⽂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论证⽅法:A举例法,B对⽐法,C,喻证法,D,E归谬法 12.⼋种主要修辞⽅法:A⽐喻,B拟⼈,C排⽐,D夸张,E反问,F设问,G反复,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反设对) 13.四种⼈物描写⽅法:A外貌描写,B语⾔描写,C动作描写,D⼼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 14.七种短语类型:,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16.⼗⼆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A表引⽂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A表解释说明前⽂,B表后⽂跳跃转折,C表声⾳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 20.四种引号作⽤:A表引⽤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 ⾼⼀语⽂重点知识点归纳篇⼆ 离骚 1、⽂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伟⼤的爱国诗⼈、政治家,“楚辞”的创⽴者和代表作者。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上)一、文学常识1.文学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2.小说常见的叙事方式:一、完全叙述法,二、交叉叙述法,三、倒叙叙述法,四、回忆叙述法,五、插叙叙述法。
3.小说的叙述结构:一、线性结构,二、环形结构,三、辐射结构,四、平行结构,五、错综结构。
4.小说的人物特点:一、个性独特,二、形象丰满,三、构思合理,四、情感真实,五、有代表性。
5.诗歌形式:一、四行诗,二、五言绝句,三、七言绝句,四、五言律诗,五、七言律诗。
6.诗歌的结构:一、抒情结构,二、叙事结构,三、议论结构。
二、文化常识1.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一、思想文化,二、文艺文化,三、物质文化,四、社会文化。
2.唐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诗歌,二、艺术绘画,三、语言文字。
3.宋代文化的代表:一、经学思想,二、官僚文化,三、社会艺术。
4.元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思想,二、美术雕塑,三、音乐舞蹈。
5.明清文化的代表:一、文艺流派,二、书法篆刻,三、科举制度。
6.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思想:一、儒家思想,二、道家思想,三、佛教思想。
三、文学批评常识1.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诠释、评价、批判。
2.文学批评的主要理论: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意识流批评、后现代主义。
3.文学批评的主要标准:真实性、艺术性、表现力、感染力。
4.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创作思想、主题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
5.文学批评的主要手段:分析比较、批评评论、评价鉴赏、修辞研究。
6.文学批评的主要作用:指导艺术创作、提高文艺水平、推动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下)四、文艺评论常识1.文艺评论的主要内容:艺术创作、文化文明、社会现象、时代价值。
2.文艺评论的主要任务:分析阐释、评价评判、推介指导、思考启示。
3.文艺评论的主要形式:书评、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批评。
4.文艺评论的基本观点:审美立场、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艺术感受。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一、古诗文背诵1. 《诗经》选篇- 《关雎》- 《蒹葭》- 《卷耳》2. 唐诗宋词- 李白《将进酒》- 杜甫《春望》- 苏轼《水调歌头》- 李清照《如梦令》3. 文言文-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出师表》 - 诸葛亮二、现代文阅读1. 散文- 朱自清《背影》-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 小说- 鲁迅《阿Q正传》- 茅盾《子夜》节选三、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新文化运动2. 文学术语-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仗四、写作技巧1. 文章结构- 引言- 正文- 结尾2. 修辞手法- 夸张- 反问- 设问五、语言知识1. 成语- 必背成语100条 - 成语故事2. 古诗文默写- 课本内古诗文- 经典文言文篇章六、阅读理解1. 主旨大意- 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理解作者意图2. 细节把握- 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七、古文翻译1. 直译与意译- 理解古文原意- 现代汉语表达2. 词汇与句式- 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结构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此文档旨在为高一学生提供必背的语文知识点概览,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指导。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1. 诗歌鉴赏: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韵律,了解古代和现代相关的诗人和他们的代表
作品。
2.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病句的修复,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3. 古文观止:熟悉《古文观止》中的经典篇章,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4. 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学习现代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
5.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代表作品,掌握文学
史和作家的基本知识。
6. 修辞手法:学习修辞手法的分类和运用,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分析和理解
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
7. 文学批评方法: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如评点、评述、评析等,能够分
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8. 作文写作技巧:学习作文的写作技巧,如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等,能够写出符合语文表达要求的优秀作文。
9. 古代文化与文学: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
作品。
10. 现代文化与文学:了解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关系,掌握现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代表性作品。
注意:以上列出的是高一语文的必背知识点,但实际上,语文知识点非常广泛,学生还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高一语文知识点汇总讲解大全
高一语文知识点汇总讲解大全
1. 古代文学知识点
- 古代文学流派:汉赋、骈文、诗经等。
- 古代作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 古文阅读:《孟子》、《庄子》、《论语》等。
2. 现代文学知识点
- 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 现代作家:鲁迅、郁达夫、沈从文等。
- 现代小说:《狂人日记》、《草地》、《红楼梦》等。
3. 文史常识知识点
- 古代史:夏商周、秦汉三国等。
- 近代史:辛亥革命、南京大等。
4. 修辞手法知识点
-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 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性格与行为。
- 夸张:夸大描述,增强修辞效果。
5. 修辞作用知识点
- 写实手法:追求真实、客观的描写。
- 抒情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 讽刺手法:通过讽刺方式揭示问题。
6. 阅读方法知识点
- 文本分析:理解文本的主旨和结构。
- 字词理解:理解不熟悉的生词和成语。
- 推理判断:从文本中推测出隐藏的信息。
此为高一语文知识点的简要汇总讲解,详细内容可以参考课本及相关资料。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一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高一语文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
(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
(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2、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3、亡郑而有益于君。
高一语文重要的知识点最全版
高一语文重要的知识点最全版高一语文重要的知识点一、通假字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云销雨霁(“销”通“消”,云气消散)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二、古今异义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三、重点字词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2、俊采星驰(有才能的人)3、都督阎公之雅望(美好的声望)4、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5、千里逢迎(迎接)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序:季节的次序。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凫,野鸭;渚,水中小洲;穷,极)8、舸舰弥津(渡口)9、落霞与孤鹜齐飞(野鸭子)10、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11、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急速)12、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13、穷睇眄于中天(穷:极。
睇眄:斜视。
)14、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地。
娱游:欢乐。
)15、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1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失路:迷路,不得志。
)17、命途多舛(不顺)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艰难,不得志;将;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1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远;旋风)2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缨,绳。
请缨,请求给他一根长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
等:等同。
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2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小步快走;叨,谦辞)2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
再:第二次)23、兰亭已矣(已:过去)24、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四、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4、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5、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6、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7、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8、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9、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将)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初中语文提分技巧1.循序渐进。
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梳理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梳理篇一1、其实:①古义:他实际上。
语文高一知识点归纳
语文高一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注重修辞和意境,使用古文词汇和句式。
2.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用于增强表达的艺术效果。
3.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句子结构,辨别字词意义,把握上下文,熟悉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1. 现代文的特点:语言通俗,情感真实,注重表达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 现代文的写作技巧: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构合理,注意段落划分,使文章条理清晰。
3.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应用文等,每种文体有不同的写作要求。
三、阅读理解1. 阅读理解的技巧: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词,进行逻辑推理,理解作者观点和意图。
2. 阅读理解的题型: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词义理解题等,针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
四、诗词鉴赏1. 诗词的基本结构:诗句、诗行、诗篇等。
2. 诗词的韵律格律:平仄、押韵、格律规则等。
3. 诗词的意象和意境:通过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写作技巧1. 写作的准备工作:确定写作目的、对象、主题等。
2. 写作的结构规范:引言、正文、结论等。
3. 写作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性。
六、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增强表达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质,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3. 排比:用并列的方式列举事物,使表达更加明确和有力。
4.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程度,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七、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了解其作者、主题和故事情节。
2. 现代文学名著:《围城》、《活着》、《百年孤独》等,了解其作者、主题和文学价值。
3. 文学流派:现代派、自然派、浪漫派、现实主义等,了解其特点和代表作品。
八、古代文化常识1. 古代诗词名句:《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了解其作者、背景和意义。
高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和做题技巧
高一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和做题技巧一、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1.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如“乃”“则”等高频词语的多义性和用法。
2.文学常识熟记必背篇目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文学背景,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篇目的文学特色。
3.古诗词鉴赏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表现手法及典型意象,尤其是常考的比兴、对仗等手法。
4.现代文阅读理解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论证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5.修辞手法理解并识别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与作用。
6.作文写作强化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结构,特别是论点的明确、论据的恰当引用与语言的流畅性。
7.成语与病句掌握常见成语的正确用法,以及病句的类型与修改方法。
二、高一语文成绩逆袭提升的高效做题技巧1. 抓住重点,集中复习复习时要集中力量攻克必考的知识点,尤其是高频出现的文言文实词、虚词、诗文默写等。
根据往年考题,总结出高频考点并进行针对性复习。
2.多背诵,打牢基础古诗文背诵和默写是拉开分差的关键。
每天坚持背诵一定量的诗文,并结合默写进行巩固,确保在考试时能够准确写出所有内容。
3.精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题往往考查对文章结构和论点的理解,复习时可选择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题,做精读训练,逐步提高分析能力和答题速度。
4.文言文注重词语积累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是重点,要多做积累。
将每篇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分类归纳,并多做练习巩固,用词典帮助理解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式。
5.反复练习,形成写作思路写作是语文考试中分值较高的一部分。
要通过写作训练,掌握文章的结构技巧、论点布局等,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要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6.定期整理错题,查漏补缺将每次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中,并定期翻看、总结。
通过对错题的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和提升。
7.注重答题技巧,提高得分率语文考试中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答题技巧也同样重要。
对于选择题、阅读理解题,要学会用关键词、中心句定位,尽量简洁答题,保证得分率。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检点:(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
(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
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
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
不啻:如同。
犄角:(1)角落。
(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
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
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
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浃,湿透。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形容荒凉、贫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
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
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
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
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二」一词多义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②歌曰(歌词,名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7、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②如怨如慕(副词,像)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三」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笔记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笔记整理第一章文学常识
1. 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 文学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其特点包括:言之有物、形象生动、感情真实、语言优美等。
2. 文学的分类
- 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曲、文言小说等。
- 现代文学:包括小说、散文、戏剧、新闻文学等。
3. 修辞手法的运用
- 比喻: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 拟人:将非人化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增强表达效果。
-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以突出表达的效果。
-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句式的词语或句子,使文章结构紧凑、
语言生动。
第二章修辞技巧
1. 修辞的基本概念
- 修辞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使文本更加富有感染力
和表现力的手法。
2. 修辞手法的分类与应用
- 比喻:通过类比两个不同的事物,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 拟人:将非人化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 夸张:夸大表达的内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 对偶:通过对称排列的语句或词语,使文章更加朗朗上口。
- 反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与回答。
第三章唐诗宋词欣赏
1. 唐诗的特点与风格
- 唐诗以骨骼清奇、意境深远、表达精炼为特点。
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形式。
2. 宋词的特点与风格
- 宋词以婉约细腻、感情真挚、意境深沉为特点。
对爱情、自然和人生等主题表达深入。
以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全套笔记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联系。
高一语文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
⾼⼀语⽂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新⽣要根据⾃⼰的条件,以及⾼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的特点,找寻⼀套⾏之有效的学习⽅法。
今天⼩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了⾼⼀语⽂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语⽂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1寥廓:(天空)⾼原空旷。
《沁园春》中指宇宙的⼴阔辽阔:(⼟地海洋等)辽远⼴阔。
意⽓:意志和⽓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产⽣的情绪,如意⽓⽤事。
义⽓:由于私⼈关系⽽⽢于承担风险或牺牲⾃⼰利益的⽓概。
如讲义⽓。
遏制:制⽌,控制(⼀般只能是⼀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阻⽌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来⾛去。
倘佯:⾃由⾃在地⾛来⾛去。
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活。
⾼⼀语⽂必考必备知识点总结2《离骚》⼀、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替(谏争)3、替:謇朝谇⽽⼣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未悔(纵然,即使)5、众⼥:众⼥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6、蛾眉:众⼥嫉余之蛾眉兮(喻指⾼尚德⾏)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攘诟(罪过)13、伏:伏清⽩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迷之未远(趁着)16、⽌息:驰椒丘且焉⽌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服,⽐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余冠之岌岌兮(⾼耸的样⼦)19、游⽬:忽反顾以游⽬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通假字1、错:偭(miǎn)规矩⽽改错(通“措”,措施)2、⾢:忳(tún)郁⾢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词多义1、长: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①亦余⼼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①制芰(jì)荷以为⾐兮(⽤……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_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以死直兮(为动⽤法,为……⽽死)5、屈、抑:屈⼼⽽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7、⾼:⾼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一、字音字形1.沁(qìn)园春2.百舸(gě)3.橘子(jú)4.寥廓(liáo kuò)5.峥嵘(zhēng róng)6.挥斥方遒(qiú)7.浪遏(è)飞舟8.吝啬(lìn sè)9.嬉(xī)游10.澄(chéng)清11.召(zhào)唤12.不驯(xùn)13.明澈(chè)14.灰烬(jìn)15.摇曳(yè)16.轻蔑(miè)17.惆怅(chóu chàng)二、词语积累1.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2.苍茫:旷远迷茫。
3.峥嵘:文中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4.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5.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6.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7.独立:不依靠他人。
8.独力: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9.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特指年轻人。
10.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三、文言知识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4.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5.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6.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四、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2.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3.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名句默写1.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五、字音字形1.战栗(lì)2.震颤(chàn)3.闪烁(shuò)4.矿藏(zàng)5.憎恨(zēng)6.栖息(qī)7.倔强(jué)8.诞生(dàn)9.炫耀(xuàn)10.沉湎(miǎn)11.眷恋(juàn)12.溺(nì)爱13.抹煞(shā)14.遨游(áo)15.翱翔(áo)16.磕绊(bàn)17.汗流浃(jiā)背18.感慨(kǎi)六、词语积累5.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6.寂寥:寂静;空旷。
7.哀怨:悲伤而含怨恨。
8.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9.凄婉:指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
多用来形容心境或声音。
10.凄凉:指寂寞冷落;凄惨。
多用来形容环境、气氛或境遇。
11.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12.积淀:指积累沉淀;也可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13.五彩斑斓:强调“灿烂多彩”。
14.五光十色:指“式样繁多”。
七、文言知识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3.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4.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5.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6.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八、文学常识1.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2.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3.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其它的称为自由诗,五、名句默写1.《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九、字音字形1.愚昧(mèi)2.厌倦(juàn)3.恪(kè)尽职守4.吮吸(shǔn)5.钦佩 (qīn)6.教诲(huì)7.斟酌(zhēn)8.水泵(bèng)9.雏形(chú)10.眺(tiào)望11.撩(liāo)起12.喧(xuān)响13.炫(xuàn)耀14.晨曦(xī)十、词语积累1.颓圮:坍塌,破败。
2.漫溯:漫,不受约束,随便;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3.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4.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5.熟识: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6.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7.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8.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十一、文言知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十二、文学常识1.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2.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3.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十三、名句默写3.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一、字音字形1.絮叨(xùdāo)2.迷惘(wǎng)3.抹煞(shā)4.沉湎(miǎn)5.怪癖(pǐ)6.摭(zhí)拾7.祈祷(qí)(dǎo)8.面面相觑(qù)9.冰雹(báo)10.夭(yāo)折11.磕(kē)绊(bàn)12.碾(niǎn)成13.引吭(háng)14.自艾(yì)自怜15.啮噬(nièshì)16.干瘪(biě)17.刻薄(bó)18.犄(jī)角二、词语积累1.凌侮:欺侮,侮辱。
2.叱骂:责骂。
3.飘泊:随波浮动或停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4.寥落:稀少。
5.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多用来表示为人处世的态度。
6.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多用来比喻工作的能力。
7.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常用来形容场景、事实十分悲惨)。
8.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三、文言知识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2.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
今义:货币。
3.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5.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四、文学常识1.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
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五、名句默写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一、字音字形1.擂(léi)鼓2.纤(xiān)巧3.商榷(què)4.忐忑(tǎn)(tè)5.瞠(chēng)目结舌6.雏(chú)形7.思忖(cǔn)8.斟酌(zhēn)(zhuó)9.甄(zhēn)别10.斑斓(lán)11.跋涉(bá shè)12.狭隘(ài)13.慰藉(jiè)14.麻痹(bì)15.戕害(qiāng)16.符箓(lù)17.时髦(máo)18.恢(huī)宏19.骐骥(qí jì)二、词语积累1.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2.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3.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
4.谈资:谈话的资料。
5.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多是短时间,偶尔一次或几次。
6.作客:指寄居在别处。
多指长期寄居。
7.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强调身体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
8.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支配。
三、文言知识1.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2.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3.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
今义:长寿。
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讲述。
5.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文学常识1.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诗人、学者。
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2.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名句默写3.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一、字音字形1.木直中(zhòng)绳2.槁暴(pù)3.参省(xǐng)4.须臾(yú)5.跬(kuǐ)步6.舟楫(jí)7.契(qì)约8.强弩(nǔ)9.锲(qiè)而不舍10.镂空(lòu)11.句读(dòu)12.郯子(tán)13.官盛则近谀(yú)二、词语积累1.百折不回: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