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时代文学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介时代的文学传播

摘要:新媒介如火如荼的发展,网络承载的虚拟之城与镜像之城与现实之城融通,重构了人们曾经认知的世界与文学生产源头的世界。在媒介文学事件频发的过程中,文学的经典与通俗所、展现出不同的与媒介互动,本文在区别对待的分析中揭示新媒介时代文学传播的真相,并对传媒的第五媒介说进行浅析。

关键词:新媒介文学五要素经典文学通俗文学

一、新媒介时代。世界的重构:虚拟与现实的融通

以网络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第四次传播革命。新媒体以无延迟的传播速度,实现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寓言。

社交网络、虚拟的镜像之城不断构建,网络成为80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曾经裂缝不再是巨大鸿沟,虚拟与现实交互,构建了当代人新的生存图景,重构了文学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的内涵。

二、文学与媒介:第五要素说

1953年,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了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批评范式。

当下,媒介成为批评文学的第五要素的观点甚嚣尘上。在前现代媒介的文学时代,媒介的长期单一性和其对整个文学活动影响确诚然微弱。

而新媒介的发生发展对于当代文学领域却产生了巨大影响。新

媒介,改变了文学元媒介(文字)的承载媒介。新媒介的发生,改变了传统“书稿”的书写方式,“键盘文学”与新生代作家的崛起新媒介扩张了文学活动的传播媒介,带来了以影像为主体的纷繁复杂的文学大餐。

文学媒介的变化,引发了与从前大相径庭的文学观感。媒介成为文学批评体系的第五要素存在合理性。

然而,值得商榷的是,考虑媒介成为衡量文学作品价值的第五要素的起始,基于“媒介文学事件”的频发与网络文学的骤然升起的偏重于“娱乐”、“狂欢”、“炒作”的事件。媒介的第五要素说显然是与通俗文学的摩擦中被发现,而经典文学在新媒介面前的表现不可一概而论。

四、新媒介对经典文学的传播扩张与文学品格伤害

1 新媒介对经典文学的扩张性传播

新媒介与经典文学的互动、与严肃作家的互动难以用量化的原则去考察。本文尝试用文学媒介事件分析。

新媒介将经典文学的承载不再苑囿于纸质印刷品,经典文学的影视传播将文学内容进行了一次“大众”普遍传播,给文学作品带来视觉大普及。1986年春,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于《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1987年《红高粱》完成拍摄,1988年5月19日首先在香港公映。经过视觉呈现的《红高粱》将莫言小说里弥漫的厚重的红色,在5分钟的山歌里《酒神曲》集中展现。

电影《红高梁》获奖无数,捧得了1988年获第三十八届柏林国

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等大奖。莫言表示:“电影的影响比小说大得多,小说写完后,除了文学圈也没有什么人知道。但当1988年春节过后,我回北京,深夜走在马路上还能听到很多人在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新媒介对文学经典的再一次表现,突破了文学的印刷品的单一承载媒介,将文字、影像相结合,拓宽了人们与经典的接触途径。

2 新媒介的镜像之城的构建对文学品格的伤害

新媒介拓宽了的接触途径,却在一定意义上即放低了文学接受的准入门槛。

“对于印刷机统治美国人思想的那个时期,我给了它一个名称,叫做‘阐释年代’。阐释是一种思想模式,所有成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可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印刷术时代的文学经典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富于理性,不能自相矛盾。而进入新媒介的图、文并茂状况,却打破了之前的文字理性。

除此之外,新媒介的发生与发展,其内置的便捷性、交互性,极大地拓展了交往的空间,辅之以娱乐性,改变了经典文学的舆论场。媒介构建的虚拟世界不断与现实交融,改变了人们还有作家对待世界的认知方式,在纷繁复杂的报道中,过于碎片化的认知充斥了人们生活,作家开始难以去把握世界的整体与核心。

正如图1与图2所示,新媒介的发生与发展,着重改变了世界-

作家-作品这-系列,而作品-读者-系列的影响微小。正如严肃作家莫言获得诺奖一事,新媒介的讨论,集中于“莫言手抄《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莫言身后的女人”的低俗问题。

新媒介构建的网络之城,却将世界涂成复杂、含混的(如图2、3的灰色调),世界所呈现的“无名”的状态,加重了严肃作家在这整体无名的状态下进行心灵探索的无力感,也同样诱发了“现当代作品无法表达现当代人真实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的追问,这也对思想界对文学界的炮轰做出了一些解释。

五、新媒介融入下的通俗狂欢

上世纪90年代,市场、资本大规模涌入文学领域,通俗文学在新媒介的支持之下,找到了新的传播、运作平台,网络文学异军突起,鸳蝴的言情、官场黑幕的讽刺、武侠的惊奇、玄幻小说搭乘着技术的爆炸迎来了发展。

新媒介与传媒在通俗文学的生成中刻上了自己浓重的烙印。

如图3所示,基于刘向愚的文学四要素循环图示,我在四要素的连接之中,加上了“传媒”作为融汇、沟通的作用:其一,通俗文学的作家认识的世界,很大成分是传媒构建的世界,人生而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很大一部分并非通过“躬身”实践,而是通过媒体构建,现实之城与虚拟之城融通。

其二,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勾连,更显示了新媒介的便捷属性。通俗作家与网络写手,往往在键盘上进行文学的叙述,并通过网络

的平台赚取点击率或者在网站上连载收取利益,在这个的过程之中,尤其网络上的连载作品,作品的点击率往往直接反馈了大众对网文的喜好,作品将通过传播媒介对作家掣肘,是否迎合大众趣味、赚取眼球将成为作品成败的关键。

其三,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将以e-mail,im即时通讯软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并且在通俗文学发布的网络平台之上将有评论表达的设置,方便沟通。

新媒介的勃兴,大大刺激了通俗文学的发展。可以说近十年来的通俗文学的发展与新媒体的渗入是密切相关的。网络文字充斥了一大部分青年的生活,严肃作品的生活空间不断被挤压,严肃作家不断商业的环境中慢慢浸润了铜臭味。

新媒介的传播特性,与通俗文学的设置一体相生,媒介创造了适应它发展的文学范式,文学也搭乘新媒介走了便捷的、有显见回报的路径。新媒介时代的通俗文学传播,是一场娱乐的狂欢。

然而传媒作为文学批评之第五要素的说法,尚有些欠缺,原因有

:其一,通俗文学的地位问题。通俗文学在文学史的脉络中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地位,通俗往往迎合特定时代的审美异趣,在学院的研究之中总体上,通俗作为文学发展的一支,尚未进入学界中心视域。其二,现代传媒总体上在文学的生产机制中起到的是传播与沟通的作用,正如图4所示,这样的沟通作用是否能够引发文学的变化,是一个是否“技术至上”的问题,将受到时间的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