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科学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第一节,主要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3. 学习如何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测力计、钩码等;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杠杆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杠杆是如何平衡的?2. 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和类型,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
3. 演示:使用测力计和钩码,现场演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5. 讲解: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6. 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和类型;2.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3.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2N和3N的钩码,杠杆的长度分别为10cm和15cm,求杠杆的平衡点位置。
答案:杠杆的平衡点位置为7.5cm。
2. 题目:一个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5N和10N的钩码,杠杆的长度分别为20cm和40cm,求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 = F2L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杠杆的弯曲、摩擦等因素。
2. 拓展延伸: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工程、生产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的原理。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章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 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2. 杠杆的平衡状态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力矩的概念及计算)4.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状态。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力臂和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支架、钩码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平衡状态,讲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学生自主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如计算钩码挂在杠杆上时的力矩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1. 杠杆的平衡状态2. 力臂的概念及计算3. 力矩的概念及计算4. 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静止不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力臂是力的作用点到杠杆支点的垂直距离。
()2. 选择题:A. 一级杠杆B. 二级杠杆C. 三级杠杆D. 轮轴(2)一个钩码挂在杠杆上,下列哪个是正确的力臂表示?()A. 钩码到支点的距离B. 钩码的线段长度C. 钩码的重心到支点的距离 D. 钩码的挂钩位置到支点的距离答案:1. (1)√(2)√2. (1)D(2)C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再通过实验探究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10章第1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概念和分类2. 杠杆的平衡状态3. 力臂的概念4. 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状态和力臂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支架、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剪刀的使用,引出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平衡状态和力臂的概念。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测量力臂的长度。
5. 练习: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钩码的重量。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2. 杠杆的平衡状态3. 力臂的概念4. 杠杆的平衡条件:F1 L1 = F2 L2七、作业设计一端挂有一个钩码,另一端挂有两个钩码,钩码的重量分别为2N和1N,力臂长度分别为4cm和2cm。
一端挂有一个钩码,另一端挂有两个钩码,钩码的重量分别为3N和2N,力臂长度分别为6cm和3cm。
2. 答案:第一个杠杆的平衡状态为:2N 4cm = 1N 2cm第二个杠杆的平衡状态为:3N 6cm = 2N 3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力臂的判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动态平衡条件,即杠杆在旋转过程中的平衡条件。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科学探究应该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名为“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科学探究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游戏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过程中,我将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实践,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学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杠杆尺、钩码、滑轮组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杠杆的故事,如“乌鸦喝水”,引导孩子们思考杠杆的作用。
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观察杠杆模型,让孩子们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
(2)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杠杆,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
3. 力臂的认知:(1)讲解力臂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力臂在杠杆平衡中的作用。
(2)分组讨论,让孩子们学会如何确定力臂的长度。
4.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1)设置一些有关杠杆的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分组竞赛,看哪组解决问题的速度快、方法好。
(2)鼓励孩子们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学会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孩子们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引导他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案: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教材版本:沪科版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材的章节为第10章第1节,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及分类2. 杠杆的平衡状态3. 杠杆的平衡条件4.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5.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定义及分类,能够判断各种杠杆。
2. 掌握杠杆的平衡状态,能够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3. 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支架、钩码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剪刀、钳子、天平等,引导学生关注杠杆的应用。
(2)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有哪些分类?2. 理论讲解:(1)讲解杠杆的定义及分类,如一硬棒、二力臂杠杆、三力臂杠杆等。
(2)讲解杠杆的平衡状态,即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3)引入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即F1L1 =F2L2。
3. 实验验证:(1)分组进行杠杆实验,学生自行调整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长度,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
(2)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力臂长度和杠杆的平衡状态。
(3)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4. 例题讲解:(1)出示典型例题,如已知杠杆的一端力的大小和力臂长度,求另一端力的大小和力臂长度。
(2)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讲解解题步骤和思路。
5.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师点评答案,讲解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答题。
六、板书设计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七、作业设计(1)翘板:一块木板固定在支架上,中间有一段较短的支点,两端分别放置物体,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科学探究对于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我设计了一节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主题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索杠杆平衡的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引入、操作实践、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活动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游戏为载体,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科学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幼儿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素养。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操作实践探索杠杆平衡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位幼儿一份杠杆模型、钩码、剪刀、胶带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讲解一个有关杠杆的寓言故事,引发幼儿对杠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操作实践(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具和学具,自主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思维训练(5分钟)让幼儿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杠杆平衡的条件。
教师引导幼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操作实践探索杠杆平衡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要反思本次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探究杠杆平衡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掌握了杠杆平衡的条件,还培养了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情境引入、操作实践、思维训练的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教案: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物理教材:沪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十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3. 学习如何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力矩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测力计、钩码、木板、直尺。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阐述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力矩的概念,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演示:4. 例题讲解:利用实例,讲解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6. 知识拓展:介绍杠杆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相等力矩 = 力× 力臂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答案:1.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相等。
生活中的实例:剪刀剪东西时,剪刀的两个臂的长度相等,所以剪刀在剪东西时是平衡的。
2.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因为力矩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了杠杆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几道关于杠杆平衡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4.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照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正和巩固。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杠杆平衡的条件、计算公式以及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和应用。
2.作业类型多样化,涵盖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团队合作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4.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杠杆平衡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各小组进行讨论,记录讨论成果,包括杠杆的组成部分、平衡条件、计算公式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平衡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解决问题。
4.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杠杆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其运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杠杆为什么会平衡?平衡条件是什么?”
2.设计一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内涵。如:“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杠杆平衡有什么影响?”
3.鼓励学生主动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通过示例和讲解,阐述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4. demon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Lever's Law in real life(dem):展示杠杆平衡条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状态。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2.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杠杆平衡时有什么特点?平衡条件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总结previous knowledge(prev):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明确杠杆的基本概念。
2.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的。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2.使学生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和分析。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1)
教案: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们将使用教材中的实验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运用。
难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原理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支点、钩码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翘板游戏,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钩码组合下的杠杆平衡情况,记录数据。
4. 理论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解释杠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平衡条件1. 杠杆平衡的定义:杠杆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两端的力矩相等。
2. 杠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F1 L1 = F2 L23. 杠杆平衡的运用:通过杠杆平衡条件,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大小、距离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杠杆平衡条件的图表,并写出原因。
2. 练习题:(1)判断题:杠杆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在平衡状态下,两端的力矩相等。
(对或错)(2)计算题:已知杠杆长度L1 = 1m,L2 = 2m,F1 = 10N,求F2的大小。
答案:1.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杠杆平衡条件的图表,并写出原因。
2. 练习题:(1)判断题:杠杆平衡条件是指杠杆在平衡状态下,两端的力矩相等。
(对)(2)计算题:已知杠杆长度L1 = 1m,L2 = 2m,F1 = 10N,求F2的大小。
1.4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九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对图片、实验等信息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最后得出正确的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杠杆平衡的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 学会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猜想与假设,能对验证方案进行改进,学会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
2. 了解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掌握探究活动中各种注意事项、杠杆平衡的条件。
3. 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象能力和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杠杆的平衡1、问题一:什么是杠杆的平衡?2、观察小实验:知道什么是杠杆的不平衡3、学生动手小实验:请大家用橡皮、小刀、直尺、铅笔等物组成杠杆,并使其达到自己心目中平衡?二、影响杠杆的平衡因素1、通过观察二幅图片猜想影响杠杆的平衡因素:可能与力的大小和力臂有关2、实验验证猜想:请大家把刚才用橡皮、小刀、直尺、铅笔等物组成的平衡杠杆,通过加减物体、移动力臂让其不平衡。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1、猜想:F1、L1、F2、L2的数量关系?如何猜想:比如:有a、b、c三个数字你可以怎么猜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2、得出猜想关系:F1+l1=F2+l2;F1–l1=F2–l2;F1 · l1=F2 · l2;F1 /l1=F2 / l23、设计实验方案:为了便于探究挑水怎样才能成水平的平衡状态,可以对它进行简化。
用带有等分刻度的均质木尺代替扁担,用钩码代替水桶和水。
4、器材设计:(1)杠杆两端有两只可调节的平衡螺母,这个装置能起什么作用?(2)杠杆调平的方法是什么?(3)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学生通过两画幅图的力臂,比较哪图的力臂更好测量得出结论力臂的画法:一找(支点)二画(力的作用线)三引(垂线)四标(标垂足---直角符号、标力臂---支点到垂足的距离)5、教师实验验证能满足猜想一:F1+L1=F2+L2和猜想三:F1 · L1=F2 · L2这二个猜想是否都是对的呢?分析:(1)此实验只做一次,能以偏代全吗?(2)观察实验数据的不妥之处,得出要用国际单位6、实验方案的改进(1)、只做一次实验误差大,要做多次实验,至少三次。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第二课时)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第二课时)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在上一课时中,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初步了解了杠杆的原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我将继续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实验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深入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活动设计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力臂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力臂的概念。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测量工具(如尺子)、多媒体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我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杠杆的平衡条件。
然后,我提出本节课的目标:深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一套杠杆实验器材。
我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要求他们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并得出结论。
3. 巩固提高(1)我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
如:一把剪刀放在桌子上,如何才能使剪刀平衡?(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我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1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学具:记录本、笔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二、实验观察(10分钟)我将一套杠杆实验器材摆在学生面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根杠杆、一个重物和一个支点。
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应用拓展(5分钟)我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
如:一个10N的力作用在离支点1m的地方,另一个力作用在离支点0.5m的地方,问这两个力是否平衡?如何调整力的大小或位置使杠杆平衡?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自主发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的杠杆,如剪刀、钳子等,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平衡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观察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杠杆实验器材一套,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地感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拓展环节,我出示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平衡的概念。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3、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什么样的杠杆省力,什么样的杠杆费力,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4、知道动力的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与杠杆省力和费力的关系。
5、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经历实验过程。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验,运用规纳法、探制变量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小组讨论,去发现杠杆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分类,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规纳能力。
3、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懂得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三、【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四、【教法与学法】本设计依据“问题----探究”模式设计,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探究精神。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是通过例题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明杠杆的应用。
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评价反馈应用创新。
即通过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经历假设与猜想,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出影响杠杆平衡的有关因素,五、【课堂设计】从数学出发画点到线的距离联系力臂的定义: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力臂的画法。
知能应用:1.画出下面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并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2、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对比分析出现问题指出图中杠杆的五要素,并在学案图中标出它们的名称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画出O点到直线的距离根据自己对力臂的认识理解,画出杠杆的力臂小组内交流作图方法。
学习力臂的作法学以致用,当堂检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自主发现杠杆平衡条件。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强化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4.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拓展情况。
-提交形式:小组合作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包括杠杆的科技应用、工作原理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具体应用。
5.创新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一个利用杠杆原理的简易机械装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提交形式:提交设计图纸和简要说明,包括装置的名称、功能、工作原理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提交形式: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数据和结论。
3.思考作业: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答:
-杠杆平衡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力臂的概念为什么在杠杆平衡中非常重要?
-你如何向一个没有学过杠杆平衡条件的人解释这个概念?
4.研究作业:分组研究杠杆在古代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例如古时的秤砣、现代的吊车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了解杠杆的种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一节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包括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平衡状态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杠杆的平衡状态。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撬棍的使用,引出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和杠杆的平衡状态。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会使用杠杆实验器材。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知识拓展:介绍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翘板等。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2. 杠杆的平衡状态静止状态匀速转动状态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与力矩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平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含义。
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何应用的。
2. 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的平衡状态下,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平衡关系,即力与力矩的关系。
举例:如翘板,当两边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翘板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杠杆的动态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吊车、翘板等。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0章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使用杠杆平衡实验器材,能独立完成杠杆平衡实验,并正确分析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平衡实验器材、PPT。
学具:笔记本、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公式为:F1L1 = F2L2。
3. 实验演示:进行杠杆平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两端的力矩等。
5. 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如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力臂的长度等。
6.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8. 布置作业:(1)请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现象。
(2)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力臂的长度七、作业设计(1)请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现象。
答案:如撬棒撬石头,撬棒作为杠杆,手柄处为支点,石头对撬棒的压力为阻力,手对撬棒的作用力为动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可以轻松撬起石头。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砝码、测力计。
学具:记录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杠杆的故事,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2. 探究: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题。
5. 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孩子对砝码的加减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孩子们在家中尝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生活问题,并将结果分享到班级群。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我选择了杠杆模型作为实验教具,这是因为杠杆模型直观、易于操作,能够让孩子们直观地观察到杠杆的平衡状态。
在实验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调整砝码的位置和重量,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从而引导他们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孩子们的观察与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这是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实际问题的解决决问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科学探究活动。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以实际操作为主,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是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以及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杠杆模型、重物、尺子等教具和学具。
在活动过程中,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然后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他们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让他们运用这个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一定的理解,但难点在于如何运用这个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在课后反思中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还想拓展延伸这节课的内容。
比如,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个杠杆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杠杆的理解。
还可以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杠杆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孩子喜欢科学,热爱科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让孩子们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整个活动的教学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实践,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也需要重点关注。
关于让孩子们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我认为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进行讲解。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0章第1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如下:1. 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2. 杠杆的平衡状态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4.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5.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及其平衡状态。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及应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测力计、钩码、支架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讲解杠杆的平衡状态。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钩码的力矩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杠杆平衡条件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10.1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杠杆的概念及其分类1. 杠杆:能够在固定点(支点)旋转的硬棒。
2. 杠杆的分类:(1)一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
(2)二类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距离。
(3)三类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
二、杠杆的平衡状态1. 静止状态:动力等于阻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2. 匀速转动状态: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1. 力矩: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杠杆的平行条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1.自带物品
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
一、认识杠杆
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
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
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
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
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填一填
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
动力是:____ ________,
阻力是:______ _____。
动力臂:______ _____。
阻力臂:______ _____。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认为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杠杆(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
3猜想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关系?
4设计实验
5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
(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
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悬挂点到支
点O 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 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6.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结论 。
学习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本节你还有哪些疑问?
实验
次数
左边 右边 动力F 1/N 距离L 1/cm 阻力F 2/N 距离L 2/cm 1
2
3
自我检测
1.请你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及阻力臂
2.5N的动力F1和15N的阻力F2分别作用在同一杠杆上,杠杆恰能平衡,则动力臂L与阻力臂L之比()
3.有一杆秤称重物时,秤锤上沾上了一块泥,这样称的结果会比实际质量增大、不变还是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