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1年1月第7卷第1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7, No.1, Jan 2021•论著•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乔安邦1马颖欣2陈雯辉1真德智1杨皛皛1廖鹏志3刘冰泓1魏博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胸部外科,北京 10007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北京 100038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外科,北京 100071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222例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n=74)和对照组(n=148)。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术后,DVT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二聚体>0.74 mg/L、术前Fib>3.46 g/L、术后Fib>3.54 g/L、术后卧床时间>72 h、术前化疗是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术前D-二聚体和Fib升高、术后Fib升高、卧床时间延长、术前化疗是胸腔镜肺癌切除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监测及干预,降低下肢DVT的风险。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8/ki.issn2096-0646.2021.01.10High-risk factors affecting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cancer resectionQiao Anbang1 Ma Yingxin2 Chen Wenhui1 Zhen Dezhi1 Y ang Fufu1 Liao Pengzhi3 Liu Binghong1 Wei Bo11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1, China2 Infection Management/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fice,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3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7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of lower limbs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222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in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DVT group (n = 74) and control group (n = 148) according to postoperative occurrence of DVT of lower limb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DVT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Result The postoperative fibrinogen (Fib) level of the DV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reoperative D-dimer (D-D)>0.74 mg/L, preoperative Fib>3.46 g/L, postoperative Fib>3.54 g/L, postoperative bed rest>72 h,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ower limb DVT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 cancer resection (P<0.0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71294)[作者简介] 乔安邦,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肺部肿瘤、食管肿瘤、纵隔肿物和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通信作者] 魏博(Wei Bo,corresponding author),主任医师,E-mail:weibos@53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7, No.1, Jan 2021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是肺癌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术后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甚至肺动脉栓塞等,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重症胸外科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1]。
结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6
26 161
14.818 25 16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lower limb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in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after operation. Method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who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in Guangzhou Twelfth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Ma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thrombosis group (13 cases) and nonthrombosis group (187 cases) according to whether DVT of lower limbs was formed after operation.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DVT of lower limb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 Logistic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 60 years old), history of DVT in lower limb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yperlipidemia, times of venipuncture in lower limbs (≥ 5 times), operation time (≥ 2 hours), activity time (< 3 hours/d) and platelet count (≥ 300×109/L)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VT formation in lower limbs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In order to prevent DVT formation in lower limbs, we sh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punctures and operation time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colon cancer, and strengthen the activities of older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diseases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colon cancer; operatio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ies; risk factors
《2024年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研究》范文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在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中的有效性。
通过对肺癌患者进行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分析其与DVT发生率的关联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预测工具,以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引言肺癌患者因病情严重、手术、化疗等因素,常常面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准确评估肺癌患者的DVT风险,对于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常用的血栓风险评估工具,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信息、手术史、病理生理指标等因素,对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Caprini模型在预测肺癌患者DVT风险中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计20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或化疗,并接受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
2.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史、病理类型、D-二聚体水平等临床信息。
根据Caprini模型,对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分。
3. 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Caprini评分与DVT发生率的关联性。
三、研究结果1. 基本情况本组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范围为35-80岁,平均60.5岁。
其中,手术患者150例,化疗患者50例。
2. Caprini评分与DVT发生率的关系根据Caprini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
结果显示,随着Caprini评分的升高,DVT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
低危组患者DVT发生率为5%,中危组为15%,高危组为30%。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Caprini评分组间DVT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prini评分是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反应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表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基因变异/Ⅷ、Ⅸ、Ⅺ因子增高/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 /纤溶酶原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蛋白S缺乏/Ⅻ因子缺乏表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性危险因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Crohn病/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常/手术与制动/长期使用雌激素/恶性肿瘤尧化疗患者/肥胖/心、肺功能衰竭/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口服避孕药/狼疮抗凝物/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VTE病史/重症感染二、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d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d;发病30d以后进入慢性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危重病患者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危重病患者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深静脉血栓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在深静脉中出现血栓,这种血栓的主要形成原因是血液流动缓慢或者停滞,在深静脉中逐渐形成血块。
对于危重病患者来说,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往往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可能导致致命后果。
因此,危重病患者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
一、深静脉血栓的观察1. 术后/病后卧床时间术后/病后卧床时间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危重病患者术后/病后常常需要卧床休息,因此需要观察其卧床时间和活动情况,尽量保持患者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2. 体位体位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危重病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体位,避免患者在一个位置长时间静止不动。
3. 疼痛深静脉血栓常常会引起患者的疼痛,因此危重病患者的疼痛观察也十分重要。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疼痛、肿胀等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深静脉血栓的护理1. 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
危重病患者常常处于卧床状态,容易导致身体部位发生潮湿、污染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给患者清洗身体,保持其清洁干燥。
2. 给患者按摩和运动给患者按摩和运动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之一。
按摩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强下肢肌肉的收缩,从而避免血栓形成。
运动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下肢肌肉收缩,预防血栓的形成。
3. 使用抗凝剂抗凝剂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常用药物,同时也可以预防发生深静脉血栓。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给患者准确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或过量使用,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以上是危重病患者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的相关内容,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这种病情,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患者本人也需要学会自我观察和护理,尽可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促进自己的康复。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DVT,特制定本指南。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和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其主要病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等。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DVT 的症状和体征因血栓发生的部位、严重程度而异。
常见的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
如果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如果血栓累及髂股静脉,症状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下肢青肿、股白肿。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危险因素、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特点等,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患肢的肿胀程度、压痛、皮肤温度和色泽等。
2、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特异性不高。
如果 D二聚体正常,通常可以排除 DVT;如果升高,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3、影像学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DVT 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准确等优点,可以检测静脉管腔内有无血栓、血流情况等。
(2)静脉造影:是诊断 DVT 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介入治疗时使用。
(3)CT 静脉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也可用于诊断 DVT,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准确。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抗凝治疗是 DVT 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抑制血栓的蔓延和复发,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通常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流缓慢长时间的卧床、久坐(如长途旅行)、下肢制动等情况,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容易在静脉内淤积,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血管内皮损伤手术、创伤、化学物质刺激等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下的胶原暴露,激活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怀孕、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大于 40 岁)、肥胖、吸烟、近期有大手术史(尤其是骨科、妇产科手术)、心力衰竭、既往有 DVT 或肺栓塞病史等。
二、症状和体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因人而异,常见的表现有:1、下肢肿胀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单侧下肢肿胀,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肿胀的程度可能不同,严重时皮肤发亮,按压有凹陷。
2、疼痛患肢可能会出现疼痛,多为胀痛或钝痛,在活动时加重。
3、皮肤温度升高由于炎症反应,患肢的皮肤温度可能会比健侧高。
4、浅静脉扩张在血栓形成的部位,浅表静脉可能会扩张。
如果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症状。
三、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如近期的手术、创伤、疾病等),并进行体格检查,观察下肢的肿胀、疼痛、皮肤温度等情况。
2、血液检查包括D二聚体检测。
D二聚体升高对诊断DVT 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特异性不高,在其他疾病(如炎症、肿瘤)时也可能升高。
3、超声检查这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到静脉内是否有血栓形成,以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新进展
肿瘤患者 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新进展摘要: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为有创伤小和操作便利的强大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特别是在充当肿瘤患者化疗时的静脉通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临床对PICC的深入应用发现,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事件较为常见,严重时会导致肿瘤患者出现肺栓塞,其发生率可以达到2-6%。
本文重点从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特点与诊断、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三方面对现阶段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作全面系统的分析综述。
关键词:肿瘤;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宋轶凡[1]指出,PICC可有效避免长时间输液或输注刺激性药物对肿瘤患者血管的损害,可减少反复性的穿刺,已然成为肿瘤化疗患者首选的输液方式,对于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提升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宋轶凡也指出,PICC治疗过程中也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比如导管渗漏、导管相关血栓、相关性感染、导管脱出及机械性静脉炎等,其中的导管相关血栓临床发生率最高,对患者的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行分析论证十分有必要。
1.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特点与诊断临床对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定义是:导管外壁或血管内壁血凝块的形成,分为有症状和无症状两类。
有症状的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患者常表现出皮温升高、颈部疼痛、肿胀及指压性水肿等。
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发生PICC 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风险很高,尤其是肺栓塞的发生率可以达到35%,有10%的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死亡均与静脉血栓栓塞存在较大的关联[2-3]。
更为不利的一点是,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有一半以上属于无症状血栓,这让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存在较大的困难。
就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诊断来说,目前国内普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为主,可以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
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20年第60卷第24期恶性并血栓栓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防治方法研究:李霞,王茂筠,梁宗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610041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非癌症患者的6倍,是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恶性并发VTE的因素高龄、女性、非洲种族、肥胖、存在合并症、肿瘤部位、组织类型、分期、诊断的初始阶段、住院、手术、全身化疗、放疗、血管抑制剂、酪氨酸抑制剂、肿瘤支持治疗等。
恶性肿并发VTE的风险评估方法Khorana评分(KS)、Caprmi风评估量表等,根据评分对行分层,得分越高,发生VTE风险越大。
恶性并发VTE的预防械预防及药物预防;在住院癌者中,VTE生风险高,无抗凝禁忌时需药物预防抗凝;围术性者建议抗凝时间应从术前开始,采用药物和机械预防的联合方案,持续至少7~10d;门诊化疗患者建议KS>2分行药物预防抗凝;恶性留置中管患者.VTE几率较低,不建议常用药物预防抗凝;多发性骨者低风险时司匹林或低分子素,高风险时选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
恶性并发VTE者在无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应行抗凝治疗,如果在抗凝禁忌,或者采用适当的抗凝治疗仍有的肺栓者,可考虑使用下滤器;在急性高栓塞或深VTE致肢体受损的患者中可选择溶栓治疗。
关键词: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症;Khorana评分;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抗凝治疗;栓治疗doi=0.3969/j.issn.1002-266X.2020.24.026中图分类号:R3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2-266X(2020)24-0096-05标识码(OSID)血栓栓(VTE)深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恶性的常见并发症,癌者的大原因。
流行究分析,0%~30%次VTE的病例与相关,者VTE的发生率比非者高6[]。
VTE可使手术复杂化,亦可能会中延迟癌症治疗,影响患者,性者VTE 率和抗凝血的风险均高,最佳治疗对临来说大。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引言消化系统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主要方式。
手术后的一些并发症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因此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对消化系统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提高医务人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1.手术因素消化系统肿瘤的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卧床不动,这使得血液在下肢淤积,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导致血栓形成。
2.疾病因素肿瘤患者本身存在肿瘤相关的高凝状态,如肿瘤细胞分泌凝血因子、抗凝因子活性降低等,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
3.其他因素患者长期卧床、长时间使用静脉输液、情绪紧张、患有肥胖症、吸烟以及年龄因素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1.下肢肿胀术后患者常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皮肤潮红、发热等表现。
2.下肢发绀深静脉血栓形成阻塞了下肢的血液回流,导致下肢组织缺氧,出现下肢发绀的表现。
3.下肢疼痛术后患者可出现下肢长时间疼痛不适,甚至伴有放射性疼痛。
4.下肢静脉充血术后患者的下肢出现静脉充血,表现为青筋突出,甚至可见静脉曲张。
5.其他表现如下肢肌肉无力、行走困难、下肢肌肉酸痛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临床诊断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超声多普勒、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等,可以进行临床诊断。
2.鉴别诊断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主要是要与下肢炎症、血管炎、其他肿瘤复发等进行区分。
四、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处理1. 预防措施提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可适当活动患者下肢,避免长时间卧床、长时间使用静脉输液等。
2. 药物预防可以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减轻血小板粘附和凝血酶原活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风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卧床、手术后、体积过大的肿瘤、长时间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怀孕等。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也较高。
了解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预防其发生有重要意义。
1. 长时间卧床长时间卧床不动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卧床状态下,体位改变不频繁,缺乏运动刺激,导致下肢肌肉活动减少,拍打静脉回流顺利性下降,从而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因此,在卧床状态下的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活动,如进行简单的肌肉锻炼、活动腿部、改变体位等方式,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此外,长时间在办公室或家中坐着工作也会导致肌肉长时间收缩,引起下肢静脉血流减慢,也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2. 手术后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需要卧床休息以及手术前的压力等因素,特别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一些高危人群中,例如已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既往史、正在接受激素治疗或使用口服避孕药等,需要特别增强预防措施。
实施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是手术后重要的一环,包括早期活动和使用肌肉泵增强器,如弹性袜等。
3. 肿瘤肿瘤患者长期卧床、放疗和化疗等治疗过程使得血管壁发生损害,在血管内形成血栓。
同时,恶性肿瘤分泌的凝血酶原活化物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刺激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因此,长期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特别容易患上下肢深静脉血栓,需要特别谨慎,进行血栓形成的专门筛查和防止措施。
4. 长途旅行长途旅行常常需要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时间较长,座位空间较狭小,无法活动,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
因此,旅游前,特别是对于乘坐飞机或长途汽车旅游的人群来说,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穿着紧身的弹性袜,适当活动、食物多样性等,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成人膝部骨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 摘要 】 目的 探讨影响成人膝部骨肿瘤术 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 V ) D T 形成 的危险 因素及 统计 D T的发生率 。方法 V 对 2 1 2月至 2 1 0 1年 0 2年 1 7 月 5例成人膝部骨肿瘤患者术后 D T发生情况 V 进行分析。7 5例患者均未采取任何药物抗凝措施 。男 4 , 3 5例 女 O例 , 平均年龄( 55 3 . 5±1. 5 岁 。 67 ) 其 中, 良性肿瘤 3 , 9例 恶性肿瘤 3 ;6例行肿瘤刮除植骨 ( 6例 2 或未植骨 ) 内固定术 ,9例行肿瘤切 除 4
式、 是否使用骨水泥或异体骨等因素与 D T的形成无显著相关性 。术前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V
检查意义重 大; 应对年龄 ≥ 4 0岁或术前存在深 静脉返流 的患者 积极采取药物抗 凝措施 以预 防 D T V
的形 成 。
【 关键词 】 关节成形术 , 置换 ; 静脉血栓形成 ; 危 险因素 ; 骨肿瘤
a d t n u e i cd n e o o tp r t e DV n o f d o tt n i e c fp so e ai T.M eh d W e e au t d 7 ai ns wh n e w n i h v to s v l ae 5 p t t e oudr et
肿瘤型膝关 节置换术 ( 或膝关节假体翻修术 ) 。术前及术后 1 4d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 深静脉血流通畅情况及 D T的发生。对 1 临床 因素与膝部手术后 D T形成 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 V 5项 V 结果 术后发生 D T的患者为 2 V 1例 , 总发 生率为 2 % ( 17 ) 8 2 / 5 。经 L g t oii 因素 回归分析 , V sc多 DT 年龄≥ 4 0岁 和术前存在下 肢深静脉返 流是成人膝部骨肿 形成 的危险因素有 2个 : 年龄 ≥ 4 0岁 、 术前存在 深静脉返流。两者使术后 D T形成的风险分别增加 V 到 1 .3 、35 8倍 ( 0 0 ) 3 37 1. 3 P< .5 。结论 瘤术后 D T发生的独立危 险 因素 。肿瘤本 身 因素、 V 是否采 取过抗 肿瘤治疗 ( 化疗 及放疗 ) 手术方 、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摘要:妇科肿瘤疾病临床诊疗期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属于常见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中,出现静脉血液凝结情况。
发病后,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甚至会影响患者行走。
故临床治疗妇科肿瘤患者发生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应为患者实行专业干预,深入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予以积极干预,以避免患者发生该并发症。
基于此,文章对妇科肿瘤患者细致深静脉血栓原因予以综述。
关键词:妇科肿瘤;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为妇科肿瘤疾病手术治疗干预期间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可达到7-45%之间。
手术治疗后,患者下肢栓子脱落,可能会导致肺栓塞情况发生,加重患者手术治疗风险性,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安全危险。
为减少患者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应深入分析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对其实行预防干预,以提升患者安全性。
基于此,为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故文章重点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于妇科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的原因,现综述如下。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膜损伤以及高凝情况有关[1]。
(一)静脉血液流速缓慢患者胸腔负压情况会对其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产生影响,正常患者小腿肌肉收缩与瓣膜能预防血液回流情况发生[2]。
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后会出现较强的疼痛感,需要较长卧床时间。
患者术后活动明显减少,会降低其肌泵作用,延缓血液回流。
该情况会增加患者静脉血液瘀滞在下肢(髂股静脉瓣袋及小腿肌肉的静脉丛)中,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3-4]。
(二)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同样也是导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患者发生血管内膜破损后,血管内膜中的胶原纤维会显现出来,对血小板产生刺激,导致其释放出组织活酶,对内外凝血系统予以激活,进而形成静脉血栓[5-6]。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食管黏膜上皮组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食管癌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极易发生静脉血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结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了解食管癌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及危险因素对于改善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1. 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栓形成于静脉系统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在食管癌患者中,VTE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围手术期间。
围手术期VTE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甚至危及生命。
2. 食管癌患者在围手术期间VTE的发生率通常较高,特别是在手术后的早期。
一些研究表明,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率可高达10%以上,且易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
围手术期VTE 不仅与手术类型相关,还与患者自身的病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有关。
3. VTE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由于VTE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很容易被忽略或误诊。
在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中,及时进行VTE的筛查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年龄:年龄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VTE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食管癌患者通常伴随着中老年人群,因此年龄是其围手术期VTE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 癌症类型和临床分期:研究表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包括食管癌。
临床分期较高的患者,尤其是局部晚期和远处转移的患者,VTE的发生风险更大。
3. 手术方式和时间:手术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手术本身也是围手术期VTE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开放手术、长时间手术和术后卧床时间过长的患者,VTE的发生风险更高。
4. 术后并发症:手术后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休克等会增加患者VTE的风险。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危险因素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危险因素分析概述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
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危险因素分析,以便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风险评估工具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我们常用的工具是Caprini评分系统和Wells评分系统。
1. Caprini评分系统Caprini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级别。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既往病史、手术情况、肿瘤、药物使用等。
每个危险因素都有相应的评分,评分越高,患者的风险越大。
通过对每个因素进行评分累加,最后可以得出患者的总评分,从而确定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级别。
2. Wells评分系统Wells评分系统主要用于评估肺动脉栓塞的风险。
该系统根据临床表现、疾病史和检查结果等因素,将患者分为可能性高、可能性中等和可能性低三个级别。
每个因素都有相应的评分,评分越高,患者的风险越大。
通过对每个因素进行评分累加,最后可以得出患者的总评分,从而确定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级别。
危险因素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年龄:年龄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也增加。
2. 既往病史:患有肿瘤、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人群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较高。
3. 手术情况:需要长时间卧床不动的手术患者,尤其是腹部、盆腔或骨盆手术的患者,患病风险较高。
4. 药物使用:激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化疗药物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5. 其他因素:肥胖、吸烟、长时间乘坐飞机、长时间乘坐长途汽车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结论通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和危险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及早识别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压力袜的使用、抗凝治疗等,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对于低危和中危患者,我们也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并注意生活方式和风险因素的改善,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乳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1278Chin J Lab Diagn,August,2020,Vol24,No.8文章编号:1007—4287(2020)08—1278—02乳腺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齐菲I,陈福东",王凯臣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手术室;2.泌尿外科,吉林长春130033)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发病机制至今并未明确.与遗传因素、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H2]o根治性手术是乳腺癌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根治性手术方案,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预后⑶。
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容易引发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间。
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11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1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75岁,平均年龄(56.83士4.78)岁。
病程最长5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2.56士0.48)年。
术后随访显示48例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左下肢21例,右下肢24例,双下肢3例,平均血栓发生时间为术后(4.97+1.20)d o此次研究排除了合并存在其他肿瘤疾病的患者以及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资料齐全,并自愿配合研究。
1.2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60岁和<60岁)、病程($2年和V2年)、BMI(上30kg/m2和<30kg/n?)、手术时间(N2h和<2h)、病理阶段(i-h期和ni-iv期)、诊断方法(切除活组织和芯针吸活组织)、手术操作方法(保乳和切除)、新辅助化疗(NAC方案)与否、绝经与否、合并基础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与否。
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 用 SPSS16.0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分 析 , 采用非参数的 χ2 检验。 对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 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意义的因素 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分析方法。 P<0.05 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0.025)。
医疗机构中 70 542 例输血癌症患者,发现接受过输
血的患者有 7.2%发展为静脉血栓,5.2%患者发展为
3讨论
动脉血栓,而没接受输血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 3.8% 和 3.1%。 可能因库存血通过常规滤器后,仍有相当
2结果
(29.5%),年龄 32~80 岁,平均年龄 58.9±13.6 岁;其 中 肺 癌 35 例 ,胃 癌 15 例 ,结 肠 癌 10 例 ,直 肠 癌 6 例,食管癌 3 例,其他肿瘤 9 例。 选择同期住院未发 生 DVT 的 78 例肿瘤 患者作为对 照组, 男性 44 例 (66.7%),女 性 34 例 (33.3%),年 龄 26~83 岁 ,平 均 年 龄 59.6±15.2 岁 ;其 中 肺 癌 40 例 ,胃 癌 及 结 肠 癌 23 例,食管癌 4 例,其他肿瘤 11 例。 两组患者性别、 年 龄 、 肿 瘤 类 型 等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P>0.05), 具 有 可 比 性。 所有患者均有病理诊断,两组病例以Ⅲ~Ⅳ期患 者为主,病例组和对照组Ⅲ~Ⅳ期患者分别占 92.3% 和 90.8%。 1.2 方 法
<0.001
பைடு நூலகம்
26(33.3) 28(35.9)
5(6.4) 38(48.7) 18(23.1) 35(44.9)
30(38.5) 0.446 0.504 32(41.0) 0.433 0.510
3(3.8) 0.527 0.468 20(25.6) 8.892 0.003 21(26.9) 0.308 0.579 10(12.8) 19.520 <0.001
收 稿 日 期 :2012-08-27 ;修 回 日 期 :2012-10-23 通讯作者:于雷, E-mail:yulei01578@
院 2005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发生深静 脉血栓的 78 例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5 ~2010 年 我 院 综 合 科 收 治 的 78 例 发 生
晚期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危险因素分析
于 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
摘 要:[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 性分析方法, 对 2005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期间 发 生 深 静 脉 血 栓 的 78 例 晚 期 肿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不伴有血栓 性 疾 病 的 78 例 恶 性 肿 瘤患者为对照,分析晚期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果] 多因素分析 显 示 , 并 发 感 染 (OR=3.249,P=0.038)、 输 血 (OR=1.460,P=0.041) 及 远 处 转 移 (OR= 7.376,P<0.001)是晚期 肿 瘤 患 者 发 生 深 静 脉 血 栓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 ,病 例 组 1 年 生 存 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1.0% vs 52.6%,χ2=4.991,P=0.025)。 [结论] 远处转移 、并 发 感 染、输血治疗是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生深静脉血栓者预后 较差。 关键词: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输血;感染 中图分类号:R7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242(2012)12-0956-04
DVT 患者作为病例组, 血 栓发病部位 : 左下肢 31
论 著 956
中国肿瘤 2012 年第 21 卷第 12 期 China Cancer,2012,Vol.21,No.12
例,右下肢 17 例,双下肢 10 例,上肢 11 例,肺栓塞 7 例,脑栓塞 2 例 。 男性 55 例(70.5%),女 性 23 例
Abstract:[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observation group) with DVT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78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ithout DVT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risk factors for DV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were analyzed. [Results] Multip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OR=3.249, P=0.038),blood transfusion (OR=1.460,P=0.041) and distant metastasis (OR=7.376,P< 0.001)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to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with DVT. The 1year survival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41.0% vs 52.6%,P=0.025). [Conclusion] Distant metastasis,infection and blood transfusion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DV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VT is poor. Key words: cance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transfusion; infection
对照组 (%)
χ2
P值
40(51.3) 38(48.7)
33(42.3) 45(57.7)
1.262
0.261
55(70.5) 23(29.5)
44(56.4) 34(43.6)
3.345
0.067
16(20.5) 62(79.5)
12(15.4) 66(84.6)
0.696
0.404
35(44.9) 43(55.1)
957 论 著
表 2 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是肺癌和消化道肿瘤患者。 有远处转移的肿瘤
变量
B
SE Wald P 值
OR(95% CI)
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的危险性比一般肿瘤患者
远处转移 1.998 0.651 9.417 <0.001 7.376(2.059~26.428) 更高,前者大约是后者的 19.8 倍。 同样,本研
输血治疗 并发感染 常数
1.003 1.178 -4.856
0.552 3.330 0.568 4.301 1.132 18.389
0.041 0.038 0.008
1.460 (1.237~1.998) 3.249(1.067~9.894)
究亦发现肿瘤合并远处转移是发生深静脉血 栓的危险因素。 因此,对于进展期肿瘤应警惕 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②输血治疗。 本研究
15(19.2) 63(80.8) 15(19.2)
38(48.7)
3(3.8) 75(96.2)
9.043
0.003
6(7.7) 4.457 0.035
12(15.4) 19.897 <0.001
中国肿瘤 2012 年第 21 卷第 12 期 China Cancer,2012,Vol.21,No.12
变量
年龄(岁) ≥70 <70
性别 男性 女性
PS 评分 ≥2 分 <2 分
放疗 有 无
化疗 有 无
中心静脉置管 有 无
远处转移 有 无
合并症 冠心病 高血压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糖尿病 周围血管疾病 感染
输血 有 无
血 小 板 >350×109g/L
D-二 聚 体 >500μg/dl
病例组 (%)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 别、生存时间 、PS 评分、合并症 、主要诊 断 、肿
78 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经抗凝治疗后,多 数患者在积极治疗后 3d 内起效,56 例治愈,11 例好 转,总有效率为 85.9%,死亡 8 例。 2.1 晚期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病例组和对照比较,结果发现:输血治疗、远处 转移、合并糖尿病、并发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等 因素与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有关 (表 1)。 以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 以深 静脉血栓形成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 分析显示,远处转移、并发感染、输血治疗是发生深 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表 2)。 2.2 生存分析
An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f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