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组块加工对内隐记忆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组块加工对内隐记忆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分钟后 ,给被试做残词补全作业。提取方式中的
2试 验一 .
对称组块加工是指被试接受到的测试词与之前接 触的有 相同的分 隔符 ( 例如 :C - ・a ,即编 Z r n) __
本实验通过设置记忆材料在前后组块加工上 码 和提 取 时有 相 同 的组 块加 工 方式 ;非对 称组 块 的差异来测量被试残词补全的正确个数 ,进而验 加工指测验单词的分隔符不与之前的相同 例如 :
关键 词 :内隐记 忆 组块 编码 特异性
加 工 ( 度测 量) 愉快 ,然后进行 词干 补全或 范畴联
1 . 前言
想 ,结果发 现语义加工的内隐记忆只有在范畴联 想时才发生 ,R ei r( 8)等提 判 断 的测 验 才 能发 生 。针对 这 一实 验结 果 ,M l od e 1 9 g 9 i n 19)提出了概念驱动加工和数字驱动加 g 出了传输适宜性加工 , 认为提取时的加工类型影 l a (98
合上文的分析 ,记忆初期 的编码加工会不会对后 非对称加工组的单 词中的分隔符与词典不一致 。
期 的提取加工作要求?具体到组块加工过程来看 , 使用 S S 1.统计软件包作数据的统计分析。 P S3 0
如果初期记忆 的编码和后期的提取采用不同的组
块方式 ,记忆效果会不会受到影响? 本实验将数字驱动加工限制为组块加工 ,通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5 7 3 期 2 1 年第 6 02 期 总第 73 4 页
・ 查研 究 ・ 调
组块加工对 内隐记忆效 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成 康
摘 要 :本研究通过设置编码与提取 时组块加工对称和非对称性的实验条件 来研究组块加工对 内隐记 忆效果的影响。试验一中 6 名被试对不同组块的单词进行残词补全作业,实验二中 3 名被 5 0 试对未组块和组块的单词均做残词补全作业。结果显示:不管何种组块,被试记忆均能出现 启动效 应 ; 当编码和提 取 时的组 块方 式相对 称 时记 忆效 果最好 。

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

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探新2020,Vol.40,No.4,338-344PSYCHOLOGICAL EXPLORATION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李红利1*,王文慧2(1.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兰州730070;2,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广州增城实验学校,广州511300)摘要:记忆的生存加工优势主要指生存情景下的记忆成绩好于其他情景下记忆成绩的一种优势效应。

实验1采用生存加工研究范式,结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测试方法,考察了生存加工在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的表现。

实验2结合不同的词语评估时间,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生存加工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内隐记忆中没有表现出生存加工优势,但是在外显记忆中出现了生存加工优势效应,并且外显记忆中的生存加工优势会受到加工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生存加工优势;内隐记忆汐卜显记忆;加工水平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20)04-0338-07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化心理学逐渐兴起,人们对记忆的研究也逐渐引出记忆的功能性视角。

研究表明,类似于人类形体的进化,人类的记忆也是由进化而来的,这种记忆的进化跟其他生理系统一样符合自然选择的标准一都是为了加强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比如说更好地记住食物的位置,躲避猛兽的袭击等(Nairne,2005;Nairne&Pandeirada, 2008)o研究发现,在生存情景下,那些与生存相关的词汇比与生存不相关的词汇在自由回忆或再认时的记忆效果要好,这种适应生存的记忆被定义为生存加工优势效应(Nairne,2005;Nairne&Pandeirada, 2008)o研究表明,生存情境下记忆随机呈现的词语的成绩比传统的深加工条件下的成绩要好(Nairne,Thompson,&Pandeirada,2007)o这一适应性记忆上能够促进人类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遇见的与生存相关的问题,增加了人类生存的机会(Naime, Vanarsdall,Pandeirada,&Blunt,2012)o记忆的这一-适应性所体现的是领域特殊性并非是领域一般性,也就是说,相对一般的信息而言,人类记忆系统能够更好地保存与生存有关的特殊信息(Nairne,Pan­deirada,&Thompson,2008)。

不同加工类型的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

不同加工类型的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

不同加工类型的不同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陈 寒(四川绵阳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系,621000) 张 奇 周仁来(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大连,116029)摘 要 针对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的现状,本研究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通过实验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加工类型和加工水平是对加工在质与量上分别作出的区分,这种区分与有意识/无意识在学习加工中的引入是有意义和必要的。

2、内隐记忆存在着加工水平效应。

这个结论支持和补充了加工的观点。

3、概念驱动测验和数据驱动测验都受到了语义和非语义变量的影响。

关键词:内隐记忆 加工类型 加工水平 匹配1 问题的提出 对于加工水平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内隐记忆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讨论。

但直到目前,人们对此仍无一致的看法,不同的研究结论之间互相矛盾。

(如:Roediger等人(1989)[1]; Graft(1982)与Graft&Squire(1984)[1];朱滢(1991)[1];Squire等人(1987)[2];Jacoby(1983, b)[3];B.Hamann(1990)[4];Roediger和Weldon (1992)[5])。

纵观他们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产生目前的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影响的莫衷一是看法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工水平等同于加工类型;对学习时加工没有作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区分;学习加工类型与测验提取类型是否匹配不统一。

2 原因探析及相关理论建构2.1 学习编码的加工水平等同于加工类型的混淆 对刺激的物理特征(即非语义特征)和语义特征分别进行不同的加工而导致两种加工任务,即据此区分为两种加工类型:语义加工和非语义加工。

对加工水平的划分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是等同于加工类型的划分,这也即所谓的“加工水平说”的核心。

但我们却对加工水平等同于加工类型的合理性表示怀疑。

原因首先来自于对“加工水平说”的批评[6]:它没有说出什么新东西;没有提出加工深度的客观的独立的指标,不能进行严格的验证;含有循环论证。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朱思涛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400715摘要:本实验研究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字型和字义的加工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是否相同。

实验被视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45名,被试被分为3组,在学习阶段第一组先呈现注视点,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第二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第三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被试报告出要记忆的单字,之后口算一些算术题,最后每组进行再认测验和辨认测验。

结果表明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证明了Jacoby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记忆加工水平;内隐记忆;外显记忆1引言把记忆区分为三种储存系统即感觉寄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这种区分的根据在于各种系统有不同的储存容量、不同的编码方式以及不同的以往速度等。

三种存储之间的差别突出地说明了这个事实:在记忆系统中刺激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加工,一个单词的视觉的、听觉的或意义的方面在各种情形下受到的加工不同。

在1972前的十多年间,记忆研究一直有上述概念所统治。

直到1972年,Craik等人较系统的批评了形态模型的记忆理论,进而提出了研究记忆的新途径,即加工层次的途径(Craik.F.I.M&Lockhart.R.S)。

Craik等人指出,多重储存模型在方法论上存在缺陷、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等缺陷。

而他们提出的与之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则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知觉涉及对刺激物坐一系列水平的分析。

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而后来的阶段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抽取。

这些不同的加工阶段属于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深度意味着更深程度的意义或认知分析,而记忆痕迹的特点,基本上是作为知觉加工的副产品出现的(Craik.F.I.M&Lockhart.R.S,1972)。

如图,刺激物首先是在中枢加工器得到一定意义分析,然后按照定向任务的要求分别在一个层次或多个层次上得到加工。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介绍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介绍

考察不同的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实验介绍:记忆的加工水平英文名称:PROCESS简介: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 of processing或LOP)。

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而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容量以内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地保持。

外部信息首先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

这种学说被众多实验,例如经典的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临床以及生物学的证据所支持。

而后者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

Craik等人指出,两种记忆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个有限容量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也不像初期所想象的那样不同;两种记忆说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缺陷,等等。

因此,他们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

这个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

记忆痕迹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那些受到深入分析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肤浅分析的信息则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这样,加工水平说就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用不同的加工水平来取代不同的记忆结构,提出了与两种记忆说相对立的观点。

加工层次说的实验范式为不随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具体如下:要求被试完成不同的定向任务(oriental task),通常任务水平有字型、语音和字义。

记忆水平加工1

记忆水平加工1

姓名杜芃学号222010306022006 专业应用心理学年级 2010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11.24同组人姓名成绩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应用心理学重庆400715摘要:本实验研究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字型和字义的加工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是否相同。

实验被视为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39名,被试被分为3组,在学习阶段第一组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第二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第三组先呈现要记忆的单字的反义词,然后被试报告出要记忆的单字,之后口算一些算术题,最后每组进行再认测验和辨认测验。

结果表明不同的记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是不同的,证明了Jacoby的实验结果。

关键字:记忆加工水平内隐记忆外显记忆1.前言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

艾宾浩斯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绘制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巴特利特批评艾宾浩斯过于关注记忆材料忽视了其他记忆的重要特征,他使用重复再现和系列再现的方法对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提出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图式(即在我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人们会扭曲记忆内容,使之更符合我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或说是更适合我们已有的的图示。

这是关于记忆的早期研究,主要着眼于描述记忆总体上的性质和表现特征。

raik和Lockhart提出加工水平理论,其主要理论假设是,深层次的加工处理比表浅的加工处理产生更精细、更持久、也更强大的记忆痕迹。

(Crak,E1.M,Lockhart,1972)主要观点为,刺激要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等一系列的分析。

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有趣的实验,主题就是“记忆加工水平”。

这个话题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各种各样的记忆加工。

想想你昨天吃了什么,或者前几天看的电影,是不是脑海里都能浮现出一些画面?这就是记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简直就是不可或缺的“小伙伴”。

咱们得了解什么是记忆加工。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如何处理信息,从而把它存储在脑海里,未来再提取出来。

就像你把心爱的玩具收起来,过段时间再拿出来,回忆的过程就是记忆加工。

其实记忆也分层次,表面上我们能记住一些东西,但深入去想,可能会发现记得并不那么清楚。

好比你知道“水是H2O”,但你能说出水分子的构造吗?这就涉及到更深的记忆加工。

在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任务,看看大家的记忆加工水平到底如何。

任务简单,就是让参与者看一组词汇,然后记住,最后进行回忆。

嘿,别小看这组词,里面可有些“调皮捣蛋”的词,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有的人一看词就懵了,有的人却记得特别清楚,真是各有千秋。

结果出来后,大家的表现差异让人感到惊讶。

有人简直就是“记忆天才”,而有人则像“金鱼”,一会儿就忘了。

这个实验还告诉我们,情绪也会影响记忆加工。

研究显示,当参与者在愉快的氛围下进行任务时,他们的记忆效果明显更好。

这就像你在吃美食的时候,脑海里总能记住那一口的鲜美。

相反,如果心情不好,记忆就像泡沫一样,一碰就破。

这让人意识到,环境和情绪都是记忆加工的重要因素。

实验中也有一些搞笑的瞬间。

有人为了记住那些“调皮”的词,竟然编了个搞笑的小故事,结果真的是笑翻全场。

每次提到那个故事,大家都会忍不住捧腹大笑。

记忆加工不就是这么有趣吗?用一些幽默的方式,可能让记忆变得更加深刻。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小组讨论,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

有的人建议用联想法,把记忆的东西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

还有人喜欢用图像化的方法,把抽象的词汇变成生动的画面。

听着大家的分享,我突然觉得记忆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加工水平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加工水平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加工水平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1991年,朱滢、王宏斌等以汉字为材料研究加工水平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实验分为三种学习加工类型:(1)判断字型,即左右型、上下型、包围型和其他型,要求被试做出判断;(2)学习成语,先念一遍呈现的单字,然后说出含有该字的成语或词;(3)机械背诵,即念三遍呈现的字。

测试阶段提供的字干也有三种:○1补笔,随机去掉一些汉字的笔画,只保留九笔画,有多种补笔可能性:○2带部首补笔,即保留部首,另一部分随机去掉一半笔画,只有一种补笔可能性。

○3部首补笔,有多种补笔可能性。

结果发现,在第一种补笔测验中,3种加工类型的启动效应无显著差异,四天后再测验的结果也无明显变化。

然而,在第三种补笔测验中,三种加工水平的启动效应则表现出了显著差异,而且四天后再测验3种加工水平的启动效应都显著降低了。

在只有一种补笔可能性的第二种补笔测验中,三种加工类型的启动效应的差异并不显著。

这说明,补笔不受加工水平影响。

词干补笔是否受加工水平影响与词干补笔可能性的大小无关。

词干补笔测验后要求被试回答他在测验中是否进行了有意回想的测验表明,有意回想的被试启动效应受到了加工水平的影响,而没有回想的被试启动效应未受加工水平的影响。

这从另一角度证明,内隐与外显记忆受加工水平的影响不同。

内隐记忆的生活体验。

记忆的创新实验报告(3篇)

记忆的创新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记忆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记忆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更有效的记忆方法。

本实验旨在探索一种创新的记忆方法,以提高记忆效果。

二、实验目的1. 探索一种创新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2. 分析新记忆方法与传统记忆方法的差异。

3. 为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志愿者,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无严重的记忆障碍。

2. 实验材料:选取20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每篇文章的字数为500-800字。

3. 实验步骤:(1)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培训:对实验组进行创新记忆方法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记忆方法。

(3)记忆:让两组志愿者分别阅读20篇文章,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记忆文章内容。

(4)测试:在阅读结束后,对两组志愿者进行记忆测试,测试内容为文章的关键信息。

(5)数据分析:对两组志愿者的记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创新记忆方法与传统记忆方法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志愿者在阅读过程中,采用了创新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故事法、图像法等,提高了记忆效果。

2. 对照组志愿者采用传统的记忆方法,如重复阅读、背诵等,记忆效果相对较差。

3. 在记忆测试中,实验组志愿者的平均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五、讨论与分析1. 创新记忆方法在提高记忆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这是因为创新记忆方法能够激发大脑的想象力,使记忆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2. 与传统记忆方法相比,创新记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灵活性:创新记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记忆内容进行调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趣味性:创新记忆方法使记忆过程变得有趣,能够提高记忆者的积极性。

(3)持久性:创新记忆方法有助于巩固记忆,使记忆内容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认知心理学实验讲稿

认知心理学实验讲稿

认知心理学实验讲稿认知心理学实验讲义实验1 减法反应时实验1 实验目的检测句子与图形不同匹配条件下的辨别反应时2 实验仪器EP2004心理实验台和EPT801速示仪、卡片16张、注视卡片一张3实验程序1)主试先将16张卡片随机排列顺序并将卡号记入表中(记录表附后)2)将主机与附机EPT801速示仪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3)主试根据屏显内容设置:联机模式---句子图形匹配---学号---姓名---A视场(6秒)---间隔(5秒)---测试次数(16)。

主试将注视卡片插入B视场,根据记录表顺序把第一张卡片插入A视场,向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后,主机背后的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可以开始测试。

4)指导语为:这是一个测试辨别反应时地典型实验,实验时你会看到有一个星形和一个十字组成的图形,另有一句描述它的相对位置的话,图形呈现时,你要判断该句话是不是符合图形,如符合按〈是(+)〉,不符合按〈否(—)〉,反应越快越好。

当你按了〈确定〉键后,实验开始。

5)被试见绿灯指示灯亮后,眼睛靠近观察窗口,看注视卡片,并按〈确定〉键,测试开始,对卡片做是与否反应,直至做满16次,鸣响,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

6)主试打印或查看数据,填入到记录表中,或者进入测试,换被试测试,待做完5名再一并打印或查看。

注:A、B视场呈现时间可随意设置,结果数据中“是”表示相符合4结果与分析(1)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2)计算不同匹配情况下反应正确的百分数。

5讨论(1)分析个体判断过程经过几个加工阶段(2)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对反应时有什么影响,试分析原因。

附:记录表实验顺序(卡号)1,2,5,……..,16图形语句情况(符合/不符合)被试反应反应时【附录:实验说明】在认知心理学中,有些心理学家Clark和Chase(1972)所做的句子-图画匹配实验推崇为减法反应时实验的范例。

在这种实验里,给被试看一个句子和紧接着的一幅图画,如“星形在十字之上,*+”,要求被试尽快地判定,该句子是否真实地说明了图画,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记录反应时。

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13
结论 (1)通过对加工水平的操纵 , 结果发现正确记 忆随加工水平的加深而提高 , 错误记忆不受 加工水平的影响 。错误记忆与正确记忆在加 工水平上出现了分离。 (2)在较慢呈现时间下 , 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 和正确记忆的影响均不显著 。 如果不考虑声 调判断任务 , 其余两种加工水平的错误再认 成绩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9, 32(2):342-345
加工水平和呈现时间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史小航&郝兴昌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主讲人:张瑞凤
目录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与结论 启示
2
研究背景
3
研究者们采用 DRM 范式控制各种不同的实验变量进行考察的 结果发现 , 错误记忆效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目前国内外有关错误记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表容量 、呈 现方式 、间隔时间等方面, 近期的研究同时也从加工水平 、注 意分散 、项目呈现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 。 加工水平对 外显记忆的影响是显著的 , 深加工比浅加工更能提高人们的回 忆成绩 。 但加工水平是否影响错误记忆还存在争论 。如 Read(1996)、Tussing 和 Greene(1997)的实验发现 , 加工 水平不影响错误记忆 , 而 Toglia (1999 )等人 、Rhodes 和 Anastasi (2000)、 Thapar 和 McDermott (2001) 的实 验发现 , 深加工比浅加工导致了更多的错误记忆 。
研究目的
4
本实验通过对呈现时间与加工水平的综合考 察 , 进一步探讨它们对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影 响,以及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的关系 。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一、实验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就像是做菜前要把食材都准备好一样。

我们得先确定实验的参与者,一般会找一群可爱的大学生们,他们就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小探险家,准备在实验里发现点啥。

然后呢,要准备好实验用到的各种材料,比如说要给参与者看的单词啦,这些单词就像是小宝贝,得精心挑选。

有简单的,像“苹果”“书本”这种常见的,也有稍微复杂点的。

再就是准备好记录的本子或者电子设备,这就好比是我们的小助手,专门用来记下实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而且呀,实验的场地也得选好,要安静又舒适的地方,这样参与者才能集中精力,就像在一个温馨的小窝里做游戏似的。

二、实验进行阶段。

这可是最热闹的时候啦。

把参与者们都召集过来后,就开始给他们展示那些提前准备好的单词。

展示的时候可有讲究了呢。

比如说,会让一部分人只是简单地看一眼单词,这就像是和单词打了个照面,浅浅的认识一下。

这时候参与者可能心里就在想:“这个单词呀,我就看你一眼哦。

”而对于另一部分人呢,会让他们对单词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加工,比如说想一下这个单词如果用在一个故事里该怎么用,或者这个单词和自己的生活有啥联系。

这就像是和单词交了个好朋友,要深入了解它。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们的小脑袋瓜可都在飞速运转呢,就像一个个小齿轮,不停的转呀转。

而且实验者要在旁边偷偷观察,看看大家的反应,有时候还会忍不住偷笑,因为大家思考的表情真的很有趣。

三、记忆测试阶段。

等参与者们和单词“互动”完了,就到了考验他们记忆力的时候啦。

会给他们出一些小题目,比如说让他们回忆刚刚看到的单词有哪些。

那些只是简单看了一眼单词的人,可能就有点抓耳挠腮了,心里想着:“那个单词是啥来着,我刚刚好像见过。

”而对单词进行了深度加工的人呢,就比较胸有成竹啦,像是在说:“哼,这可难不倒我,我和那些单词可是好朋友呢。

”这个时候实验者就会认真地记录下每个人的回答情况,不管是回答得又快又准的,还是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的,都要记下来,这可都是宝贵的数据呀。

研究记忆的实验报告(3篇)

研究记忆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记忆是人们获取、存储和提取信息的重要能力,对于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究记忆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了一项记忆研究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条件下记忆效果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2. 探究记忆材料的特点对记忆效果的影响;3. 分析个体差异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无严重心理疾病。

2. 实验材料:选择10组记忆材料,每组材料包含5个词汇,其中3个词汇为高频词,2个词汇为低频词。

3. 实验设计:采用2(记忆方法:复述法、联想法)× 2(记忆材料:高频词、低频词)的混合实验设计。

4. 实验步骤:(1)实验前:向实验对象介绍实验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其了解实验要求。

(2)实验过程:① 复述法:实验对象阅读每组材料,并在阅读完毕后,尽量回忆并复述出材料中的词汇。

② 联想法:实验对象阅读每组材料,并在阅读完毕后,尽量根据材料中的词汇进行联想,将词汇与生活中的事物或情境联系起来。

(3)实验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记忆测试,测试其记忆效果。

四、实验结果1. 不同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发现,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F(1, 28) = 5.36, p < 0.05)。

联想法组的记忆效果优于复述法组。

2. 记忆材料的特点对记忆效果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发现,记忆材料的特点对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F(1, 28) = 7.89, p < 0.05)。

高频词组的记忆效果优于低频词组。

3. 个体差异对记忆效果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发现,个体差异对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F(2, 56) = 3.25, p < 0.05)。

其中,高年级学生的记忆效果优于低年级学生。

五、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联想法在提高记忆效果方面优于复述法。

这可能是因为联想法能够将记忆材料与生活中的事物或情境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提取速度。

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

记忆的加工水平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探究记忆加工水平的内涵以及应用。

2、实验中,通过不同任务和条件下信息的处理,观察参与者记忆的不同表现,了解加工水平理论。

3、通过实验采集的数据,进一步验证加工水平理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设计1、实验对象:实验者均为本校大学生,男女均衡,年龄在20-24岁间。

2、实验材料:(1)实验室环境、实验设备(2)实验器材包括计算机、测试软件(声音记忆实验,陈述测试问题实验),纸笔等。

(3)实验分组:本实验分为两个实验条件:标准条件(组A)、注意提醒条件(组B)3、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1)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内容。

2)随机分配实验人员至A和B两组条件下。

3)进行英文单词记忆实验,包括恒定声音记忆实验和听完题在3秒内写下答案的陈述测试问题实验。

(2)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环境的音量彼此一致,测试软件由计算机播放。

每个实验者的实验用时相同,具体操作时间请见附件一《实验资料》。

4、实验数据处理1、实验结果数据采取SPSS 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的t检验。

主要指标包括精确度和反应时间。

2、提取实验者完成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数据可视化以及直方图和折线图。

三、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展示与分析(1)恒定声音记忆实验:参与者需要在不同词频下听声音记录英文单词,进行30s存储和3s输入。

在标准条件下,记忆精度较高,而在注意提醒条件下,随着词频变大,记忆精度下降并且反应时间增加。

参与者需要在3s内完成输入,而注意提醒条件下参与者需要更多未明确的关键词来提醒自己完成题目以及自己记忆的单词。

图1 声音记忆实验精确度比较(2)陈述测试问题实验:参与者在短时间内聆听问题,随后使用5秒钟记录答案,包括三个信息(物品、小说、当前时间)。

在标准条件下,参与者完成性能比在注意提醒条件下更加准确且反应时间较低。

图2 陈述测试问题实验精确度比较2、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两组实验中,实验者在标准实验条件下的记忆精度更高,反应时间更短。

Memory- Cognitive Psychology IV (2) 认知心理学

Memory- Cognitive Psychology IV (2) 认知心理学

基本观点
1、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 不同的加工深度:①表浅的感觉分析(S的物理 特征) ②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和语 义的分析(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深度越深,则有愈多的人认知加工和语义加工 2、影响加工深度的因素很多,例如刺激的性质、 可用于加工的时间、加工的任务等。 3、“侧向扩散”的观点:无先后,不一定由浅 到深
Rogers et al. (1977) added another level to three levels "self-reference", and proved that self-reference has the deepest level of processing.
记忆的加工水平的实验
II: LEVEL OF PROCESSING HYPOTHESIS
Craik and Lockhart (1972) first proposed that the problem with the two stage memory model is difficult to be resolved: (1) the limited nature of the short-term memory capacity is not specified; (2) two stage memory encoding are different and difficult to explain; (3) if two stage memory is forgotten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different, therefore,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oretical hypothesis: memory storage does not exist, the length of retaining time depends on the depth of processing.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记忆是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加以再现的一个心理过程。

现代认知的信息加工理论把记忆定为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过程。

单词的记忆是一个包括大脑记忆规律和单词联系的综合过程。

许多学生认为在外语学习中最头痛的就是记忆单词。

词汇的记忆与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将心理学所揭示的记忆规律用于英语单词记忆过程中,一定会对英语词汇量的扩大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实验表明加工水平和知晓感在词汇记忆中的作用。

1.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研究中,加工水平理论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该理论认为对信息所进行的加工类型将会影响对该信息的记忆。

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存入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加工涉及越多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那么记忆效果就越好。

加工深度根据要求被试对实验材料所做的判断类型来定义。

比如单词Sleep,物理判断:它是大写还是小写的?押韵判断:它与Tea押韵吗?语义判断:它与夜晚相关度高吗?以上三个判断就是一个加工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实验表明,被试进行的最初加工越深,他们能记住的单词就越多。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记忆加工水平实验的流程详解记忆加工水平理论,由Craik和Lockhart在1972年提出,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

婴儿大脑记忆实验报告

婴儿大脑记忆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婴儿大脑记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婴儿期的记忆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婴儿大脑记忆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本实验旨在探究婴儿大脑记忆的发展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婴儿大脑记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 探究不同年龄段婴儿记忆能力的差异;3. 为婴儿教育和引导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60名婴儿,按年龄分为三个小组:0-6个月、6-12个月、12-18个月。

2. 实验材料:彩色卡片、玩具、录音设备等。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将实验材料准备好,确保实验环境安静、舒适。

(2)实验过程:①彩色卡片展示:将彩色卡片随机展示给婴儿,观察婴儿对卡片的反应;②玩具展示:将玩具展示给婴儿,观察婴儿对玩具的反应;③录音:在展示过程中,用录音设备记录婴儿的反应。

4. 实验数据收集:记录婴儿对彩色卡片和玩具的反应次数,以及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婴儿对彩色卡片和玩具的反应次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反应时间逐渐缩短。

2. 0-6个月婴儿对彩色卡片和玩具的反应次数较少,但已能对卡片和玩具产生一定的兴趣;6-12个月婴儿对彩色卡片和玩具的反应次数明显增加,且反应时间缩短,表明记忆能力有所提高;12-18个月婴儿对彩色卡片和玩具的反应次数和反应时间均达到较高水平,说明记忆能力进一步增强。

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婴儿大脑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2)婴儿对彩色卡片和玩具的记忆能力较好;(3)婴儿大脑记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婴儿大脑记忆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婴儿大脑记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2. 婴儿对彩色卡片和玩具的记忆能力较好;3. 婴儿大脑记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六、实验意义本实验为婴儿教育和引导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婴儿大脑记忆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

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记忆加工水平实验流程一、实验准备阶段。

在开展记忆加工水平实验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5.2记忆的加工过程

5.2记忆的加工过程

5.2记忆的加工过程第二节记忆的加工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上说,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这些子系统虽然在信息的保持时间和容量方面存在差别,处在记忆系统的不同加工阶段,但也离不开编码、保持和提取。

如图5—1所示,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并在感觉记忆中保持1~2秒钟,然后注意从中筛选信息送入短时记忆系统,如果这些临时存储的新信息没有马上被编码或复述就会丧失;短时记忆中被编码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后,将相对长久地被保存下来。

但有些信息在被提取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或无法提取,从而出现遗忘。

一、感觉记忆在记忆系统中,感觉记忆会对感觉信息初步登记。

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每一种感觉记忆都会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又称为瞬时记忆。

这种信息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在神经系统内的相应部位保留1~2秒,然后才消失。

(一)感觉记忆的存储和编码记忆的这个特点是由斯佩林通过实验证实的。

斯佩林向被试呈现每行3个共计3行的字母,每个字母的呈现时间为50毫秒。

结果发现,当这9个字母从屏幕上消失后,被试只能回忆出其中的4~5个字母。

但被试声称他们所看到的比所能报告的要多。

为了查明被试究竟是没有看清这些字母还是看到后又忘了,斯佩林创造了部分报告法。

它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

过去的记忆实验,总是要求被试将他记住的东西全部报告出来,以此计算回忆的成绩,可称为全部报告法。

斯佩林则让被试只报告所记住的一部分东西。

他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一张有12个字母的卡片,如表5—2所示。

字母分上、中、下3行,每行4个,呈现时间50毫秒。

呈现完后,立即将高、中、低3种声音按随机顺序给被试其中的一种,要求被试听到高音信号,就立刻报告第一行字母;听到中音信号就立刻报告第二行字母;听到低音信号就报告第三行字母。

结果表明:若声音恰在刺激卡片刚刚消失时呈现,被试能报告出所指定的任何一行字母的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忆的加工水平
姓名:蒙绪华学号:112032013055 班级:13心本
摘要:本实验以28名福建师范大学学生为被试,通过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考察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从而验证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的一致性。

关键词:加工方式再认辨认
1 引言
当前的记忆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两种记忆说和加工层次说(levels of processing或LOP)。

前者认为记忆主要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库,可以长期贮存大量信息;而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容量以内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短暂地保持。

外部信息首先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短时记忆,然后可以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否则就被遗忘。

这种学说被众多实验,例如经典的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临床以及生物学的证据所支持。

而后者是由Craik和Lockhart于1972年提出的。

Craik等人指出,两种记忆说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例如,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个有限容量的性质是模糊不清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也不像初期所想象的那样不同;两种记忆说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缺陷,等等。

因此,他们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加工层次模型。

这个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肤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更深的加工深度意味着更多的意义或认知分析。

记忆痕迹实际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那些受到深入分析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肤浅分析的信息则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

这样,加工水平说就从信息加工的操作出发,用不同的加工水平来取代不同的记忆结构,提出了与两种记忆说相对立的观点。

加工层次说的实验范式为不随意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具体如下:要求被试完成不同的定向任务(oriental task),通常任务水平有字型、语音和字义。

结果一般是,完成字义任务的条件下识记效果最好,其次为语音任务的操作,最差的是在对字型这样的物理属性加工的任务之下。

有的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在加工时间上,语义任务的时间最长,语音任务其次,而字型任务的加工时间最短。

上述早期的理论和研究是针对外显记忆提出和进行的。

近10多年来,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兴起,心理学家们逐渐把注意转向了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似乎是不同的:较多的意义加工通常会导致较好的外显记忆,但并不一定导致较好的内隐记忆;某些内隐记忆似乎更多地受到感知觉加工数量的影响。

1983年,Jacoby的一项实验十分典型: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他要求被试在3种条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单词,这3种条件要求的对单词意义的加工是逐渐增多的,对单词形状的感知觉加工却是逐渐减少的。

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进行知觉辨认测验。

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不断提高;而知觉辨认的成绩却随着意义加工的增多而降低,即随着感知觉加工的增多而提高。

本实验将通过再认测验和知觉辨认测验考察加工水平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从而验证加工水平与记忆持久性的关系以及加工提取的一致性。

2 方法
一共100对单字反义词词对,学习其中的50对。

要求记忆的是50对中的一个字。

呈现方式为:先呈现注视点,再直接呈现要记忆的字。

测验分为2种:再认和辨认,各测一半,即25个。

但每种测验会加入25个新字。

即再认任务一共50个单字,辨认也一共是50个单字。

根据被试的编号的奇偶性,分成两种测验顺序:再认-辨认,辨认-再认。

在辨认中,先将单字在photoshop中运用高斯模糊,然后以很快的速度呈现。

3 结果
在结果中列出辨认任务中的新词和旧词各自的辨认正确个数和正确率,再认任务中击中和正确否定的次数和正确率。

表1 再认和辨认任务的结果的统计
N 正确个数标准差百分比标准差击中28 16.71 0.940 61.20 5.344 再认
正确拒绝28 21.18 0.626 75.66 5.545 旧词28 19.50 0.553 71.25 5.191 辨认
新词28 18.29 0.654 66.10 5.001
4 参考文献: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03-136页
朱滢主编 .实验心理学(2000) .北京大学出版社: 356-36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