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 书
中国书法知识——楷书
中国书法知识——楷书中国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
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一大类又可细分。
了解区别有助于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广内涵。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于东汉。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
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
兹分别简介:1.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一、欧阳询欧阳询,字信本,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二、颜真卿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代名臣、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
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代表作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
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三、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均存其诗。
四、赵孟頫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作“元人冠冕”。
楷书参考资料
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于东汉。
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
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後,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
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
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
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
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
兹分别简介如后: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
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
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
(完整版)楷书的发展及欣赏精选全文完整版
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 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字 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 峰造极。
行书
草书
楷书的演变
楷书的形成:早在东汉后期,人们开始对隶书 进行简化处理,淡化并逐渐去掉起笔收笔处的 装饰性动作,将作为隶书笔法特征的波挑形态 减弱,以使书写动作趋于简便流利,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新的字体——楷书。
清代: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 又号媛叟。自称楷书“由北朝求篆、分人真楷 之绪”。
传世楷书代表作有《邓石如墓志铭》《祁大夫 字说》《西园稚集图记》等。
以回腕执 笔法着意 用笔的涩 逆和夸张 线条的提 按顿挫使 其楷书流 动跳跃。
清代晚期
黄自元的书法艺术寻求雅俗共赏,他的字端庄 秀蕴,静雅内敛,文气蔚然,其风格特点和审 美取向秉承的是晋人钟繇,羲、献父子所开创 的帖学传统。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安史 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
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 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
特点:
化瘦硬为丰腴雄 浑,结体宽博气 势恢宏,骨力遒 劲而气慨凛然。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 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五中书体,介绍楷书从隶 书中产生并形成的过成.
第二部分、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的的发展, 以及魏碑体的主要风格特点。
第三部分、介绍唐代楷书的成熟,代表书法家
的作品风格以及唐楷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宋以后的楷书继承与延续
大篆
楷书特点
楷书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楷书呈长方形,结体也比隶书紧密,用笔也很丰富细腻。写起为也要比隶书灵活捷便,从楷书创立之后,它就代替了隶书正统地位,经过长期的试用证明了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一种书体。千年来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体,也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大宗。我们常说的“真、草、隶、篆”四体,楷书居四体之首。楷书的开创和确立之功,应首推钟繇。
楷书是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又称“今隶”、“真书”、“正书”、“正楷”等。因其形体方正,可作楷模而故名。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更是楷书的黄金时代。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慢慢退化而成的。早在东汉时代的简、帛及器物上以能看到一些楷书得体势,《熹平石经》的正方字,《张迁碑》的方劲用笔,实际开启了楷书的先河。
颜真卿,字清臣,官至平原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其为人忠烈耿直,安史之乱中为盟主,抵抗叛军;唐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前往劝说而被害,不屈而死。颜真卿以自己的人品、学识和对书法艺术的进取,开创了二王体系之外的新书体——颜体。
颜真卿的楷书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多宝塔感应碑》、《东方朔画集》是其早期作品。其特点是:严谨清雄,方圆兼具,略存隶意,字的直画取背势。《鲜于氏离堆记》、《赠太保郭敬之庙碑》,是中期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用笔多取圆转,竖画粗重,相间回抱。《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惟真家庙碑》、《李玄靖碑》,是他晚期作品,其特点是:横画细劲,竖画粗重,结字雄厚博大,沉着方正。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他的楷书,是后人学习的极好范本。
褚遂良,字登善,官至谏议大夫,中书令,吏部尚书,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他以擅书见重于唐太宗。他深得隋碑之髓,又参以虞世南、王羲之,体势更为宽博。代品作品有:《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阴符经》、《房玄龄碑》等等。其中《雁塔圣教序》最能代表其风格。此碑是他晚年的力作,以瘦硬见称,此碑一出,褚书顿成一时风尚。
楷书的知识点
楷书的知识点楷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用笔写字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从楷书的起源、特点和发展等方面,介绍楷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楷书的起源楷书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当时的刘贺创造了“狂草”一书法体系。
随后,东汉时期的赵晔、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等书法家们在狂草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改进,逐渐形成了楷书。
楷书的起源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二、楷书的特点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书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端庄秀丽:楷书以端庄、秀丽为主要特点,笔画饱满、挺拔,线条流畅、有力。
2.结构稳定:楷书的字形结构稳定,布局合理,字的各个部分相互关联,整体美感较强。
3.温润如玉:楷书的墨色温润如玉,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4.书风庄重:楷书的书风庄重大方,凝重而不失庄重。
5.适应性广泛:楷书适应性广泛,不仅可以用于书写文字,还可以用于绘画、题字等方面。
三、楷书的发展楷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不断吸收了汉字书法的精华,并与时俱进。
1.隶变楷:楷书最早的发展阶段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
隶书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所使用的书体,笔画结构工整,线条挺拔。
楷书在隶书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良,形成了更加规范、美观的字形结构。
2.楷书的独立: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独立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
在这个时期,王羲之等书法家对楷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楷书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书体。
3.宋代楷书的成熟:宋代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等人对楷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作品中,楷书的字形结构更加规范、流畅,书风更加庄重大方,艺术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四、楷书的应用楷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书法艺术中有重要地位,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1.书法艺术:楷书在书法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书法家都以写楷书为主要创作方向。
楷书的起源,楷书的名人,楷书的特点,的作文资料
楷书的起源,楷书的名人,楷书的特点一、楷书的起源楷书起源王隶书,由隶书、隶草逐渐演变而成,始于魏而盛于晋。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舞宝子碑》,公元405年。
字体古朴厚重,笔画外柔内刚。
书法上承汉隶,似隶非隶,近楷非楷。
《爨龙颜碑》,公元458年。
字体雄奇古朴,章法空灵跌宕,虽为楷书而隶意甚浓。
钟繇小楷。
代表作有《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风格特点古朴淳雅、疏朗自然。
钟繇推动确立了楷书书体的正式地位。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还有《泰山金刚经》、《郑文公碑》、《张玄墓态》等。
二、楷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楷书书体正式确立,而南北朝则是楷书大发展时期。
书史一般认为,这个时期书分南北。
南朝书法风格以风雅蕴藉、气韵生动为主。
代表人物有二王父子等。
代表作有:《孝女曹娥碑》,东汉曹娥碑毁,现存传为王羲之书。
该碑气息自然古朴,结字疏散灵活,尚有隶意,韵味无穷。
《黄庭经》,王羲之小楷代表作,笔法婉劲,健朗洒脱,结体灵秀光润,可谓“气充满而势俊逸”。
《玉版十三行》,亦称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书,用笔简静虚和,秀润宽绰,结体舒展优美,顾盼多姿。
后人赞此帖“字画神逸,墨采飞动”,“隽逸骀宕,秀色可餐”。
北朝书法风格以雄强古朴、气势浑厚为主。
这一时期书体称魏碑,散见于摩崖石刻、碑记、墓志、造像记等。
代表作有:元氏墓志,北魏皇家墓志的统称,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改“拓跋氏”为“元氏”而得名。
其选石考究,书写恭谨,携刻精到,很多成为魏碑中的精品。
书法风格上主要表现为平正和谐,典雅峻朗,有一种皇家风范。
《始平公造像》,风格特点势雄力厚却厚而不粗,重而空灵,于雄重端严之中出以灵秀端丽,脱于隶书痕迹而自创一体。
2、隋代隋代随国家统一,书法也出现综合南北的趋势,为楷书的整合期,可谓直接魏晋,书通南北。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智永真书千字文”。
智永,王羲之七世孙。
所书千字文直承王羲之法度谨严,可谓笔力精到,下笔有源,使转有法,神化自若,变态无穷。
楷书(毛笔)
五、竖弯撇 1、转弯幅度 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 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 腕的灵活转动控制笔锋 转弯。2、锋向要跟踪 。由于转弯幅度大,所 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 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 跟踪调节。否则写撇拐 弯时笔画变粗而不协调 。3、手腕转动和手指 捻动要同步进行。
六、斜捺 1、捺脚拐弯处下方上圆。此处用长横起笔的 带、转法,即换向时保持原来的按笔力度水平向右 带笔,形成下方上圆的效果。2、捺脚即饱满又锋正 。刚才讲的换向带笔也是达到饱满的关键一步,接 着逆时针转笔调锋继而中锋收笔,写出的笔画自然 神完气足,给人以美感。
3、相向点:用作字头。左为斜点,右为撇点。 为保证下边沿整齐,故撇点起笔要高于斜点4 、顺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 斜点,分布原理与三点水相同,是为保证下边 沿整齐。
5、相背点:用作字底。左为撇点,右为斜点, 起笔平齐,是为保证上边沿整齐。
6、隔三点:用作字头。在相向点中间插入一个 竖点,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 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 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 ,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 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折 折钩弧钩的书写(视频)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 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 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 ,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 写粗。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 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 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 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 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 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楷书
颜真卿的著名楷书碑刻作品有
• • • • • • • 《多宝塔碑》 《东方朔画赞碑》 《扶风夫子庙碑》 《大麻姑仙坛记》 《扶风夫子庙碑》 《大麻姑仙坛记》 《勤礼碑》
此碑久埋 地下,为 颜真卿六 十岁时所 作,书法 刚健、整 肃、雄厚, 标志着颜 真卿的书 法艺术已 进入了完 全成熟的 后期。
黄庭坚
• 黄庭坚。楷书效 法褚遂良,小楷 《苦笋赋》,笔 画细劲挺拔,基 本用行书笔意写 楷书,讲究线条 刚性和弹性质量。
米芾
• 世称“米南宫”,他的行草书广取前人之长,用 笔俊迈,以行草名世,传世作品难得一见,仅有 《向太后挽词》。
蔡襄的楷书
• 蔡襄书学 虞、颜, 取法晋人, 端重婉美, 简扎秀丽。 墨迹《澄 心堂尺 牍》。
晚唐楷书
柳公权: • 工书,正楷尤知名。柳公权初学王羲 之,后遍阅隋唐笔法,得力于颜真卿、 欧阳询,用笔钩挑骨力遒健,笔画线 条劲直,细瘦干净。前人评柳字“瘦 不乏肉,肥不失骨”。与颜真卿并称 “颜筋柳骨”。结构劲紧,自信修长, 自成面目,是唐楷发展的巅峰。
• 传世作品: • 楷书碑刻《玄秘塔碑》、《神策 军碑》最为著名。还有《回元观 钟楼铭》、《冯宿神道碑》、 《魏公先庙碑》。《九疑山赋》 (文物鉴定界、书法界对此是否 为柳公权作品仍有争议)。
欧阳询
• “欧体”,是唐朝书法中具有重 要影响的代表之一。他不仅能书 多种书体,还自成一体。他的楷 书、行书、篆书都有墨迹和碑刻 作品传世。但总的看来,他的楷 书要比他的其他书体更胜一筹。 • 他的楷书,最适合初学者临摹, 历代学习书法的人都奉为模板, 其楷书经后人学习发展成为印刷 体文字,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仿 宋字”。
临 王 献 之 飞 鸟 帖 .
中唐楷书
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初欧阳询、盛唐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
当代著名作家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楷书四大家及其代表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楷书四大家,是对中国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
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楷书简介
楷书
三. 特点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 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 两派。北派书体笔法古拙劲正,风格质朴方 严;南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北书刚 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
唐代书家众多,风格各异。
楷书
四 . 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 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 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 阳询、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 、元朝 赵孟頫。
楷书
楷书
一. 产生 二. 发展 三. 特点 四. 书法家 五. 练字
楷书
一. 产生
楷书又叫 “真书”、“正 书”,产生于东 汉。
楷书
二. 发展 ㈠东汉中期,出现了一种字形方正,端正典雅的 新隶书,称为楷隶。汉字的形体由此向楷书过渡。 ㈡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已非常通行。 ㈢唐代空前兴盛,书体成熟,书家辈出。成为后 来历代书写、印刷的标准,沿用至今。 宋体 仿宋,结构独异, 世称“欧体”。 代表作《九成宫 醴泉铭》。
楷书
• 颜真卿 其楷书端庄雄伟, 气势开张,世称 “颜体”。 代表作《多宝塔 碑》。
楷书
• 柳公权 其楷书清健遒劲, 笔力挺拔,世称 “柳体”。 代表作《玄秘塔 碑》和《神策军 碑》。
楷书
• 赵孟頫 其楷书圆润清秀, 端正严谨,世称 “赵体”。 代表作《玄妙观 重修三门记》。
楷书
五.练字 请看视频
谢谢
楷书四大家是谁?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
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
欧阳询奉敕书。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
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
史学家范文澜在着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楷书特点 ppt课件
❖ 于是在秦汉年间千姿百态的书法园地中,就 直接孕育出了楷
❖ 书(当时称为隶书,即辅佐小篆,书写更快 捷)书法艺术。遵循其规律,将中国楷书的 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 秦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 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 —宋、元、明、清。
❖ 楷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笔划平
应的。永字的八个笔划按其所处位置各有 名称,不再赘述。 ③起止三折笔,运笔在
中锋,是楷书的典型笔法。古人说"真多用 折,……折欲少驻,驻则有力。"运笔中锋 则多遒润。
❖ “书圣”——王羲之 ❖ 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文学家。字逸少。琅琊临沂(yí)人,后移居会稽稽山阴 (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 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 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 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 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书艺 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 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 :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 过之者不张怀瓘 《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 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 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 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 “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 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 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 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 楷书 ❖ 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
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平正而不呆,齐整而不拘。古人说,"楷法 欲如快马入阵","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 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要的是严整飘扬、 犀利飞动。 ②笔划有规律的发展,形成了" 永字八法"。它既是字法,也是笔法。一切
名词解释楷书
名词解释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
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大篆为基础,又吸收了其他六国文字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通行书体。
隶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小篆虽然规范了文字,但同时也束缚了书法的发展。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汉隶之后又出现了章草、今草、狂草,直至唐朝,有了楷书,楷法最为成熟,后世以唐人楷书为典范。
楷书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楷书的特点有哪些特征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楷书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楷书的特点一、用笔规矩楷书在书写的时候要求笔笔到位。
二、结构严谨楷书中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结字方法,大家要熟练掌握回宫格收放原理。
三、重心平稳只有重心平稳,字才能给人一种安静、端庄的感觉四、书写速度慢当然熟练以后,可以稍快,快慢结合,顿笔、捺脚和出钩前慢,其余稍快。
一、横斜竖直这里的“横斜”指的是横要微微倾斜,但因为有了顿笔和其它笔画的调整,视觉上是平衡的。
二、间距匀称楷书中各个笔画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匀称。
三、重心平稳把握重心的要点在于把握字的对称性,通过偏旁的高低、正斜位置调节以及笔画的伸展调节。
四、内紧外松只有外延笔画才能伸到外宫,其余大部分的笔画在内宫作主体。
五、上紧下松六、左紧右松就像人的身体,腿应该修长一些才美观。
七、因字立形八、避让穿插九、突出主笔十、笔势连贯楷书的字体分类1~3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
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实际上,现实生活里很少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
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
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大楷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真书称为大楷。
较此更大的真书大字被称为“榜书”、“擘窠书”。
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作基本练习。
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布白,做到点画准确精到,结构疏密得当,则退而写小楷可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进而学榜书则能结密无间而气魄宏阔,不致涣散无神。
楷书的特征
楷书的特征1 楷书乃传统书体楷书乃中国传统书法之一,古称写毛、作楷,音声[kǎi],俗称“老楷”。
楷书俗称平楷,是相对于格子书和行书等而言的,便于书写和连贯起伏(注意笔画的顺序),特别容易学习。
楷书历年来一直是中国书法中最常用的字体,也是衡量一位书法家书写技巧的重要标准。
2 楷书的主要特征楷书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书体,它自古纪元起就被广泛使用,是书法中最常用的字体之一,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楷书以其结实、平整、端正的画法方面,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楷书的特征大体上可分为几个方面:(1)刚化画法,字体明朗:楷书题写主体部分,笔画刚化,有尖端,笔画粗细分明,端庄规范,通常信音宽、好耳,书写中空间布局明朗,使得书写清晰,显示出一种浑然一体的统一性,具有相当的审美功效。
(2)抑扬顿挫,增加书意:楷书的重心点、重声点,与其他字体相比,其笔画较多,需要专业的技艺细心上手才能够把握,需要增加力道与减少力道,如此特殊的技艺,又谁能把握的恰到好处,妙处在于,刚柔结合,和弦般犹如乐曲,笔如投石,精确度,达到艺术上层次,彰显千年经典。
3 楷书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楷书被称为“经典书法”,IF 可以说是历史上经典书法最突出的代表,中国历史上著名书画家们也用楷书书写名篇佳作,也由于它独特的表现力及历久不衰的艺术气息,在中国书法文化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和地位。
从中国古代“谢衞”的《兰亭集序》,到明清时期的唐寅等著名书法家的经典著作,都洋洋洒洒表演了楷书的神韵与审美价值,令朝代称奇,令人称赞,后世千古流传,令楷书称霸,令风流凋落。
楷书的精妙魅力,历代书法家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发扬它的审美价值,总结出它浓郁、刚烈、庄重、优雅四大主体特质,把优秀的书写技巧传给子孙,令中华书法继续发扬于历史洪流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
楷书的起源
我们今天所写的楷书,又叫正书、真书。
由王次仲首创。
王次仲,名王仲,字次仲。
东汉书法家。
(一说秦书法家。
)东汉上谷郡沮阳县(今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附近)人。
东汉末年蔡瑁《劝学篇》中说:“上谷次仲,初变古形”。
《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
王愔《文字志》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宋《宣和书谱》:“字法之变,至隶极矣。
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东汉章帝建初(76-84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
”
现代没有谁的临摹版比较出名或是自成一派的。
现在出版的楷书字帖绝大多数都是唐人的,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楷体书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是:唐欧阳询(欧体)、唐颜真卿(颜体)、唐柳公权(柳体)、元赵孟頫(赵体)。
楷书的发展
历史上任何一种字体从萌生到成熟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
过程。
楷书也如是经过了几个历程:萌生期的东汉楷书、发展期的魏晋南北朝楷书、成熟期的隋唐楷书、以后的楷书。
萌生期的东汉楷书
东汉是隶书大兴的时代,就在隶书普遍使用的时候,在一些存世的竹简上,已经可以看到楷书的折笔。
东汉熹平元年,陶瓮上的文字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可以看作行楷,另外出土的大量的简牍和文书墨迹中,皆可证明楷书在东汉末年已经萌生了。
发展期的魏晋南北朝楷书
传世的三国魏钟繇的楷书字迹如《宣示表》、《荐季直表》、《贺克捷表》等字中,皆出现了楷书的雏形。
(虽然隶意很浓,带有隶书的波磔。
)后来又经过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发展。
这种所谓的“八分楷法”才逐渐成熟。
楷书的基本点画也大体确立了它的体势。
二王的代表书作如《乐毅论》、《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等,成为后人效法、效仿的小楷杰出代表作。
东晋时代楷书法度的基本完备,使得这种年轻的字体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变钟繇的“古质”楷书为更加“流媚”的楷书。
至南北朝,以魏碑为代表的北朝书法,以劲悍险峻见长。
这个时期所留下的碑版、造像题记、摩崖、墓志、写经等载体上的楷书,风貌各具、姿态万千,值得后人关注研究。
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十六字》中就称赞南北碑的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可见南北朝(尤其是北朝)时期的
楷书刻石书法遗迹的丰富多样,给后世书法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
南北朝的楷书刻石名品众多,如《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张玄墓志》、《爨宝子碑》等,皆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了那一时期楷书成就及面貌。
成熟期的隋唐楷书
楷书经过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发展演变,至隋唐时期,其体制已逐渐达到成熟完备。
隋朝虽然国势短祚,但其国家统一、文化融合的局面,使南北书风在隋代有机交融,将北碑的粗犷豪放熔铸南方的温润华美,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精神风貌,并且为唐代楷书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
隋朝楷书代表作,如僧智永《楷书千字文》及《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启法寺碑》等,风神各具,实是开初唐楷书之先河。
唐代楷书,可以说是体严法备、气度雍容,代表了楷书的最高成就。
唐代选拔官吏提出“身、言、书、判”,其中“书”要求“楷法遒美”,也促进了楷书的成熟。
唐代的楷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初唐楷书,继承六朝遗风,点画、结字讲求骨力清健,崇尚瘦硬书风。
杰出的代表人物及书作,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将刚劲与平和、端稳与险峭达到了和谐统一。
盛唐时期的楷书,以颜真卿的楷书为代表,他的楷书朴厚雄伟、端庄浑穆,呈现外拓体势,书迹有《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颜体书风有别于初唐的方严清瘦,呈现出气势磅礴、豪放饱满之感。
晚唐楷书以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为代表,点画骨气刚,用笔斩钉截铁,其书法风貌以清劲豪健取胜,后世常将其与颜真卿并提,称为“颜筋柳骨”。
五代以后的楷书
楷书在唐代发展完备,各种体势皆已具备,故唐有尚法之说。
五代以后的楷书,虽然也代不乏人,但毕竟已是楷书字体成熟、完备之后的阶段,其成就大都不出此前。
五代时,楷书有杨凝式《韭花帖》,略带行体,显得萧散有致。
宋代书法尚意,崇尚帖学,善楷书。
宋代善楷书的书家有北宋的蔡襄、苏轼、宋徽宗赵佶,南宋的张即之等。
元代楷书成就最高的是赵孟。
他用笔、结字颇得古法,又兼精熟,大楷、小楷皆有名迹存世,使得他的楷书与唐代的三位书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颜、柳、欧、赵”四家。
赵孟楷书存世有《三门记》、《胆巴碑》,小楷《汲黯传》等,皆是非常着名的佳作。
明代书法仍然崇尚帖学,楷书方面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小楷上。
明初有宋克,小楷有魏晋人遗风,劲健古朴。
明中期的文徵明、祝允明、王宠等书家的小楷各得晋书神韵,颇具影响。
清代楷书,前期帖学代表有刘墉的小楷书,用笔如棉里裹针,后期碑学代表有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等书家,取法唐碑、魏碑等,字多变态,韵味独具。
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
颜真卿为人笃实耿直,向来以义烈闻名于官场,曾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为意,后奉命招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被李所杀。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
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
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提及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原因是那些书帖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读者可从本文中领略个中滋味。
情溶于艺,艺才生魂,历史上大凡优秀的艺术,均不违背此一准则。
遗传事迹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一位书坛的巨灵。
千百年来,唯颜鲁公能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
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
自兹以往,颜真卿的书魂形成了巨大的向力,而又积淀成中华民族书魂的重要部分。
《新唐书〃颜真卿传》赞曰:“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英烈的日月人生,便是浇灌其书艺奇葩的不竭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