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合集下载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概述课件

新媒体概论第一章新媒体概述课件

1.3.3 按传播形态进行分类
3.微信
微信是一款社交工具,它不仅可以 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 视频,还支持群聊、分享、扫一扫、 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而且跨越了运 营商、硬件和软件、社交网络等多种 壁垒,实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无缝 连接,使移动终端成了新的社交节点。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24
OPTION
04 按作用感官划分。按照媒介所作用的人的感官的不同可以将传播媒介划分为听觉媒介、
OPTION 视觉媒介和视听媒介。
1.1.3 传播媒介的类型和特点
2.传播媒介的特点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9
实体性
扩张性
还原性
中介性Βιβλιοθήκη 负载性1.1.4 新传播媒介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10
新传播媒介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广义上的新传播媒介主要是指以数字化、多媒体、 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等技术为基础,发展演变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通常将数字有线电 视、网络电视、卫星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包含在内。狭义的新传播 媒介则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这三大媒介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第五媒介”,通常 包含互联网、移动网络等传播媒介。
第1章 新媒体概述
23
2.QQ
QQ 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QQ 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面对面传 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和QQ 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信终端相 连,包括计算机、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等。
QQ 除了基本的即时信息通信功能外,还可以建QQ 群,功能类似于小型社群,天南 地北的一群人犹如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并发表见解,还可以通过QQ 空间书写日志、写说说, 上传用户的个人图片,听音乐,从而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功能类似于博客和微博。除 此之外,QQ 还有许多衍生产品,如QQ 游戏、QQ 音乐等,几乎能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 的大部分需求。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定义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二是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定义新媒体全方位认识新媒体传承论: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相对论:新媒体视为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互联论:从新媒体的互联性特点出发,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媒体定义回归论:从媒介自身出发对新媒体做出界定,认为“媒体”应该广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因而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正确区分“新”“旧”媒体明显的区别在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分众性、快捷性、个性化、多媒体等特点,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良好的整合性、展示性及容纳性。

这样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媒介总和平台,既融合了以往的媒介形式,又显现出信息覆盖面广、规模大、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

而新旧媒体之间的模糊性则表现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传播革命虽然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却也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全部媒介既进行了一次整合和展示,同时也对未来的传播媒介和形态的一次试验。

了解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2.多媒体呈现3.互动性4.商业模式创新5.媒介融合趋势加强我国新媒体产业趋势1.十二五开局,新媒体的战略机遇2.融合发展成主新媒体旋律3.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上市与机遇4.门户网络新媒体进入新一轮竞争5.团购网站或将成为新媒体新领军者6.微博将是2011年最给力新媒体7.新媒体知识产权环境将趋好8.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备受关注9.创新型新媒体将受资本追捧10.新媒体给力文化创意产业以上十大趋势集合了近两年来新媒体在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几乎涵盖了政策规划、媒介融合、发展环境、资本支持以及目前颇为流行的各类网络媒体等与新媒体产业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因而颇具代表意义。

新媒体技术概论PPT(共19页)

新媒体技术概论PPT(共19页)
新媒体技术概论
•一、新传媒技术时代 1、新传媒技术的概念
新传媒技术是指依托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 而形成的新的传媒技术。
2、新传媒技 术催生新媒体
(1)、网络新媒体 (2)、手机新媒体 (3)、户外新媒体
•二 多媒体技术 1 图像与图形信息处理
计算机中的数字图像按其生成方法 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现实世界中通过数字 化设备获取的图像,称为取样图像、 点阵图像和位图图像,简称图像 一类是计算机合成的图像称为 矢量图,简称图形。
(2)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特征
交互性、沉浸感、构想性、多感知性
(3)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虚拟环境处理器、头盔显示器、 方位跟踪器、数据手套
(4)虚拟现实技术在传媒中的作用
① 技术基础
色键抠像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
② 虚拟演播室技术原理
虚拟演播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和创痛色键抠像技术 结合的产物。它与传统的色键抠像技术最根本的 区别在于引入了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信息交互技术 利用摄像机跟踪技术所获取的真实摄像机运动参 数来控制计算机中的虚拟摄像机相应的运动参数 使真实摄像机和虚拟机保持同步运动,使得虚拟 摄像机拍摄的虚拟背景与真实摄像机在蓝幕前 拍摄的人物前景通过色键抠像技术完美地合成 在一起。
③虚拟演播系统的组成
摄像机跟踪部分 计算机虚拟场景生成部分 视频合成部分
④使用注意问题 虚拟的真实 延时 蓝室设计
灯光
Elements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不是 成功来 得慢, 而是你 努力的 不够多 。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 来的人 一个惊 喜,也 给自己 一个好 的交代 。

新媒体概论课件-单元一 PPT

新媒体概论课件-单元一 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新媒体的本质
(二) “需要”是现代营销的最核心价值体现
1898 年 清爽、可口,百事可乐
1905 年
可口之饮料
......
2004 年 突破渴望,敢于第一
2007 年 渴望 探索 发现
新媒体的本质
(三) “需要”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 从信息革命到能源革命的飞跃 • 以用户需要帮助现代企业摆脱困境 • 新媒体产业化推动信息产业地位提升
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To New Media
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突破
• 媒体首次成为被动方 • 受众需求成为推动媒体进步的源动力 的突破
让别人知道你
让别人了解你
让别人重视你
让别人需要你
新媒体
媒体的发展
媒体的突破
感知阶段 小众阶段
新媒体的本质
新媒体的学习技巧
(一) 打破“思维定式”
新媒体的学习技巧
(二) 学会“说文解字”
新媒体的学习技巧
打破思维定式+说文解字
就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一) “需要”是区别新旧媒体的最根本点
• 传统媒体只考虑自身的发展 • 新媒体思考用户的需要
新媒体的本质
(一) “需要”是区别新旧媒体的最根本点
新媒体的本质
(二) “需要”是现代营销的最核心价值体现 • 用户至上,应需而生 • 媒体也是产品,也需营销 • 现代营销更重视新媒体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新媒体概论.pptx

新媒体概论.pptx
新媒体 概论
新媒体概论
石磊著
前言
新媒体 概论
一、目前,国内对新媒体的研究不少,但总体说来缺乏系统性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国内关于新媒体的专著有10本左右,但一般都是从某一方面对新媒体进行研究, 还没有一本适用于新闻传播学本专科学生的新媒体教材。
二、本教程的主要内容 1.概论: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2.技术论:新媒体与数字技术; 3.影响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4.控制论:新媒体与媒介制度; 5.产业论:新媒体与产业发展; 6.融合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二、新媒体发展迅猛
2.2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技术与市场发育
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
新媒体 概论
资本市场准备
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
党政重视支持
十一五发展规划
新媒体发展
新媒体 概论
新媒体 概论
2008年6月20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 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 线交流
新媒体 概论
2009年2月28日电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 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 数以亿计的海内外网民纷纷登陆新华网发展论坛, 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向总理提问。
第一章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新媒体 概论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 第二节 新媒体发展迅猛 第三节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第四节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 概论
新媒体——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播客、博客等
媒体的分类
报刊 A
B 广播 媒体
电视
C
E 新媒体
D影视书籍
新媒体 概论
第一节 新媒体的概念
和48.2%。
二 新媒体发展迅猛
新媒体 概论
□ 2007年新媒体增长的势头在传媒产业中的比重增加到 28.07%,而传统媒体下降到71.93%。

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 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 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 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 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 体。
13
一、新媒体的定义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 “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和数字
32
二、新媒体发展的原因
2009年新媒体投融资:
2009年6月9日,盛大网络和华友世纪达成并购协 议;
2009年10月,时代寰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高调宣 布斥资3000万人民币进投建娱乐门户网站——— 《时代娱乐周刊网》;
2009年10月15日,户外数字媒体运营商华视传媒 于以1.6亿美元价格并购数码媒体集团(D M G );
2007年1月和4月,中央就互联网技术发展和 管理召开专门会议,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36
2008年新媒体五件大事
胡总与网民在网上交流开创历史先河
2008年6月20日上午10时,胡锦涛总书记通 过人民网同网友在线交流、直接对话,让亿万网 民看到一种责任,也向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强烈信 号,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 要渠道,抓住信息化的历史机遇,用网络的力量 推动中国。日前,人民网“特别推出”的“什锦 八宝FANS圈”刚刚上线,万千网友蜂拥而至, 开通仅四天,注册“粉丝”已超过6万人,这个数 字正在以每小时2000多人的速度递增。
1、新媒体产业增长 中国传媒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新媒体产业现
状及发展趋势》显示,2006年中国新媒体产业市场 总值达到1140亿元,占中国产业传媒总值的近三分 之一。 移动媒体: 888亿元 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 短信、手机游戏、移动电视等,同比增长41.3%; 网络媒体:252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 视频、播客、各种下载业务等,

数字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数字新媒体概论ppt课件

1.1.2 媒体
1. 媒体的形 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
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 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 符号载体
“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
“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l 当着眼于媒体的物质特性、习惯采用“信号” l 当着眼于媒体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采用“符号” l 当着眼于媒体的具体物质形态时,采用“介质” l 当从技术层面使用“媒体”这一术语,往往侧重于媒体的物质
数字新媒体将更多地与传统媒体在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以
及相互竞争与相互促进中谋得共同发展。
1.3 数字新媒体的社会发展
数字新媒体与信息服务发展 数字新媒体与媒体整合态势 数字新媒体与经济增长潜力 数字新媒体与政治环境构建 数字新媒体与文化消费趋势
1.2.1新媒体与数字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认为, 现代技术促成的新的信息载体,就是新媒体。
当下的新媒体是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新媒体是数字媒体 当前发展的主流。
数字媒体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的概念,而新媒体则主要 是侧重于应用层面的概念。
从下面三个层面上把握数字新媒体的概念:
1. 信息的分
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
2. 信息的数字化
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 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 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 数字新媒体的 播特点
数字媒体服务形式多样性和再生性,服务的融合、交叉将 是数字新媒体服务发展的主旋律,高共享度和高交互性是 数字新媒体服务的显著特点。

新媒体概论全套课件

新媒体概论全套课件
一 门户网站概述
(一)、门户网站的概念界定
门户网站译自英文“portal site”, “portal”与“gate”同意,指门,入口。
门户网站即网络内容提供商,是指在互联 网上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并向其用户或访 问者发布的公司。
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满足网民对于信息与 服务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 枢纽。
4、中国门户网站的再起飞阶段(2002年至 今)
2002年,商业门户网站从亏损步入盈利阶 段
特点:通过调整,盈利模式已从单纯的网 络广告拓宽到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网络 广告三大渠道为主的多元化收入
新的盈利模式促使各大门户网站掀起了新 一轮的门户之争
(三)、门户网站的类型
1、从网站的内容模式来看
(1)、综合门户网站 (2)、垂直门户网站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概说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
一、“媒体”和“媒介”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既可以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也可以 指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 电视、电脑等;
(二)、中国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
1、中国门户网站的萌芽阶段(1995—1997) 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门户网站yahoo!问世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 1996年4月,利方在线中文网站开通 1996年8月,张朝阳创办了搜狐公司 1997年5月,丁磊创立了网易公司
这一阶段特点:商业网站开始出现,门户 网站呈现萌芽状态,国内网站这一时期的 主要作用是方便国内网民的上网服务,提 供网络接入、搜索引擎等简单的服务。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新媒体概论优秀ppt课件

新媒体概论优秀ppt课件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新媒体将继续向智能化、社交化和视 频化方向发展。
新媒体将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产 业变革和升级。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将在新媒 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5
新媒体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伦理道德问题
虚假信息的传播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虚假信息可能 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高校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创新实践 。该校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通识教 育体系,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 、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普及新 媒体知识,提高学生的新媒体素养。
案例二
某传媒公司新媒体人才培养实践。该 公司与高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 方案,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方 式,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 新媒体人才。同时,公司还积极引进 国际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和理念,提升 员工的国际化视野和竞争力。
自媒体
自媒体定义
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 新闻的传播方式。
自媒体特点
个性化、平民化、普泛化。
常见自媒体平台
微信公众号、知乎、今日头条等。
短视频与直播
短视频定义:短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 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 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
短视频与直播特点:直观性强、互动 性强、传播迅速。
隐私泄露
部分新媒体平台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需要 加强用户隐私保护。
网络暴力
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容易被滥用导致网络暴力现 象频发。
法律法规约束
信息安全法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法规,对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进行 规范。
知识产权保护

新媒体概论 ppt课件

新媒体概论 ppt课件

2、Google
Google源自Googol,指代10的100次方 1998年,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博众里寻他千……二 搜索引擎的分类和比较
(一)、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 目录式搜索引擎是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 它将互联网中的资源服务器的地址搜集起 来,按照类型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目录, 在大的目录下再细分出更加具体的类目。 如Yahoo和搜狐。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1)、个人门户 (2)、企业门户 (3)、商业信息门户 (4)、政府门户
3、从网站所提供的服务看
(1)、信息型门户网站 (2)、商务型门户网站 (3)、商务信息型门户网站
二 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门户网站的特征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第三节 虚拟社区
一 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一)、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虚拟社区是指一群拥有个别兴趣、爱好、 经验的人,或是学有专精的专业人士,透 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及电子邮件、 新闻群组、聊天室或论坛等方式组成一个 社群,让参与该社群的会员彼此之间能借 此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
(二)、虚拟社区形成的目的 1、商业交易 2、兴趣交流 3、提供幻想空间 4、建立关系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概说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
一、“媒体”和“媒介”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既可以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也可以 指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 电视、电脑等;
(五)、虚拟信息传播 利用各种软件,可以毫无痕迹地修改图片、文字 和影像,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概论
绪论
·“新媒体”: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 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 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 ·但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
绪论
·新媒体时代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从诞生到发展壮大, 深刻改变了就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 ·“ 媒体人”“ 内容为王” “ 服务与市场”“ 网络”“ 渠道、平台、终端”

新媒体
知识窗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开始,一直到1985年, 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 才诞 生,但是其重量达3公斤,且不方便携带,使用者
要像背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
不过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9 年,手机的重量降为60克,与 一枚鸡蛋的重量相 差无几。除了重量越来越 轻、体积越来越小外,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 而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
按 75%的商业开挂率(一年中四分之三的
时间车身都有广告,或75%的车一年中都有
广告)计算,年收入将为6750万元。
一、新媒体的概念
(二)哪些不应当属于新媒体
1. 新出现的媒体是否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并非新出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例如,有人用自行车车体甚至人的额头作为广告媒体,但是由于这些媒体既非数字化的, 亦不具有互动性,因此不能被称为新媒体,只能被称为新出现的传统媒体。由于缺乏互动 性,数字化的户外LED广告屏也并非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概念
·黄升民:将网络电视、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视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也有人把近10年内基于技术变革出现的一些新的传播形态,或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其 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统称为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概念
(一)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
·“新媒体” 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 ·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二)哪些不应当属于新媒体
2. 数字电视和智能电视是否属于新媒体 ·数字电视(digital TV):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 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 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该系统所有的信号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 的二进制数字流来传播的电视类型。目前数字电视依然不属于新媒体。 ·智能电视(smart TV):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 目前,智能电视正在成为电脑的一种类型,具有互动性的智能电视正在成为新媒体的新成 员。
绪论
·新媒体深刻渗入到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新媒体是执政者了解社情民意、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 ·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新媒体产业链【媒体业、电信业、IT业】,有力推动了文化 创业产业发展; ·促进文化传播与社会建设,极大丰富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
绪论
·强调和开发新媒体的“媒体功能” ·强化新媒体的“媒体责任”【“文化无改稿”】


额头广告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东部城市奥马哈市居民安德鲁・菲舍尔是一名网页设计者,2005 年 他将自己的前额作为广告位招商,为治鼾药物"鼾停"打广告,获得了 3.7375万美元的收入。 他在前额上展示"鼾停“标识,时间是1个月。
2006年2月,国内一名陈姓男子在淘宝网以10万元底价拍卖额头广告发布权,但是无 人问津。
二、相关概念
·网络传播: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人类信息传播活动。 ·网络媒体: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手机媒体:借助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拟制式手机只能进 行语音通话。
一、新媒体的概念
(三)新媒体的科学定义:借助计算机传播信息的载体
·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 的载体(本书中讨论的新媒体主要指互联网)。 ·目前,手机媒体是新媒体的主体。智能手机即具有操作系统的手机,是具有通信功能的 迷你型电脑,手机媒体则是借助智能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第 1 章 新媒体导论
第1节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第2节 新媒体的优势 第3节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
第4节 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 第5节 关于新媒体的实证研究一 第6节 关于新媒体的实证研究二
第 1 节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的确切定 义,业界和学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一、新媒体的概念


自行车车体广告
2008 年 4 月 初 , 由 杭 州 公 交 集 团 与 杭
州公交广告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
共自行车交通服务企业一一杭州市公共自行
车交通服 务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的
重要收入来源 之一就是自行车车体广告。
该公司建立之初,初步计划自行车车体广告
收费 标准是150元/辆•月。5万辆自行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
·熊澄宇: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 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
·蒋宏、徐剑: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 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外延而言,新媒体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 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卫星直播电视系统等.
第 1 单元 新媒体理论基础
第 1 章 新媒体导论
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文明不 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迄今可分为四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 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和数字传播阶段),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 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 发展,为信息传播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