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地形图应用(二)分析

合集下载

08地形图的应用

08地形图的应用
A(n112n2)aM2 (8-10)
式中M为比例尺分母,计算时应注意a 的单位。
2).平行线法
如图8-7所示,将绘有等间隔
平行线的透明纸蒙在待求面积
的图形上,图形则被分割成若
干个长条,每一个长条可按照
梯形来计算面积。梯形的高为 平行线间隔h,图形分割各平行 线的长度为l1、l2、…ln,则各 梯形面积分别为:
❖ 根据地形图来绘制纵断面图的方法: (绘出图8-8中直线MN方向的纵断面图为例) 1. 先量出MN线上各等高线交点a、b、c、…等点到M的距 离,以与地形图相同的比例尺或其它适宜的比例尺将其展 绘在横坐标轴上(如图8-9中的a、b、c、…等);
2. 过横坐标轴上展绘的各点作横坐标轴的垂线(图8-9)
AB arc((ty xB B a n x yA A))arc ty xa A AB B n (8-6)
当直线较长时,解析法可取得较好的结果。
五. 求图上两点间地面的坡度
设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高差为h,高差与水平距离
之比称为坡度(i), 常以百(千)分率(%、‰)来表示
坡度: iD hdh M(00& 00)0(8-7)
2.求点的大地坐标
例如求图8-1中Q点的大地坐标,先根据内外图 廓中的分度带,绘出大地坐标格网。过Q点作平
行于大地坐标格网的纵横直线,交邻近的格网线
于a、b、c、d。按下列公式求出Q点的大地坐标:
LQ
La
aQ ab
1'
BQ
Bc
cQ cd
1'
(8-2)
故: LQ 12028'165291'12028'23"
求积仪
§8—3 按限制坡度在地形图上选线

第8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8章  地形图的应用
mB hmB mn h
n B
m
34 32 30 28
HB=Hm+hmB
8

土木工程
测量
第 八 章
地 形 图 的 应 用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 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坡度
在地形图上求得直线的长度以及两端点的高程后,可
按下式计i算该直h线的平h均坡度i,即: dM D
坡度有正负号, “+” 正号表示上坡,“-” 负号表示下坡,常用百分率(%)或千分率 (‰)表示。
根据测图日期的注记可以知道地形图的新旧,从而判断地 物、地貌的变化程度;
通过接合图表可以了解与相邻图幅的关系。
了解地形图所使用的《地形图图式》版别,对地物、地貌 的识读非常重要。
图廓坐标可以掌握图幅的范围;
了解地形图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测图方法等
,对正确用图有很重要的作用。
土木工程 测量
可按坐标反算公式计算AB直 线的坐标方位角。
a AB
arctan
yB xB
yA xA
arctan
y AB x AB
– 图解法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由量 角器在图上直接量取其坐标 方位角。
AB
1 2
( AB
B A
180)
6
B
AB
B A
A
土木工程 测量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第 八 章
地 形 图 的 应 用
❖ 在图上确定任意一点的高程
点在等高线上 如果点在等高线上,则其高程即为等高线的高程。 36
34
C
n
32
B
30
m
28
A
土木工程
测量
7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2
1
1 AT AW
在施工场地的范围内,以一定的间隔绘出断面图,求 出各断面由设计高程线与地面线围成的填、挖面积,然 后计算相邻断面间的土方量,最后求和即总土方量。
1 ( AT1 AT2 )d 2 1 挖方 : Vw ( AW1 AW2 ) d 2 填方 : VT
方格网法—平均高程水平面
d
20.0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1000
求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方 ―图解法 求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解析方 ―图解法
确定点的高程、两地面点间平均坡度

20
求某点的高程 h H c H m hmc H m mc mn 4. 6 H c 17 1 17.3m 15.3 求某直线的坡度 h i d M M : 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 。 坡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
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识读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8-1 地形图的识读
阅读顺序:
◆先图外后图内; ◆先地物后地貌; ◆先主要后次要; ◆先注记后符号.
地 形 图 识 读
阅读顺序:
先图外后图内; 先地物后地貌; 先主要后次要; 先注记后符号.
§8-2 确定点的坐标、两点间距离、方位
模片法(2)
◆平行线法
―绘制间距2~5mm的平行线, 覆盖在欲测图形上,转动 模片使平行线与图形的上 下边线相切。 ―相邻两平行线间图形看作 梯形。 ―计算公式 S1=½ (0+l1)hM² S2=½ (l1+l2)hM² ┋ Sn+1=½ (ln+0)hM²
h
l1 l2
ln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ppt课件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ppt课件

(二)地形图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相当于图上0.1mm的
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在图 上,人们正常眼晴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为0.1mm ,因此一般在实地测图时, 就只需达到图上0.1mm的正确性。显 然,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也越 高。
(三)地形图的图框外注记
图名和图号 比例尺
•接图表 •坐标格网
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把l:500、l:l000、 l:2000 、 l:5000 、 l:l0000 比 例 尺 的 地 形 图 称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万、1:l0万 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l:20万、1:50万、l:100 万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l.依比例尺符号 2.半依比例尺符号 3.不依比例尺符号 4.地物注记和说明符号
地形图图式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1、等高线的含义:
地面上各个相同高度点所连成的曲线, 投影在平面上所形成的曲线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形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假设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 的高度,一层一层地水平面横截,则山 的表面便会留下一条一条的弯曲截口痕 迹线,再将这些截口痕迹线垂直投影到 一个平面上,便呈现出一圈套一圈的曲 线图形。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表 示地貌的。
村庄、塔等主要的地物标,在开阔地区是准确 的,在隐蔽地区是表示大概位置。
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国家测量三角点,水准点的
位置是精确的,可用来对图和寻找方位。
爱护图纸,注意图纸的伸缩
谢谢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 以h表示。

第八章地形图应用-精选文档

第八章地形图应用-精选文档

一、地形图的主要用途
主要用途
1、地质勘探。 2、矿山开采。 3、城市用地分析。 4、城市规划。 5、工程建设。
二、读图方法
一般原则: 先图外后图内 、先地物后地貌、 先注记后符号、先主要后次要。
(一) 图廓外注记识读
1、图号、图名和邻接图表 ; 2、比例尺、图幅范围、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3、测图年月和测图单位 ; 4、图的新旧。
1n p x x y y i i 1 i 1 i 2 i 1
1n p x x y iy i 1 i 1 i 2i 1
y0 i=1或i=n时,公式出现 x 0 , 或 x0 xn, xn1 x 1
xn1, yn1
y0 yn, yn1 y1
x1 x3 x4
1
3 4 y1 y4 y2 y3
y
坐标计算法公式 (解析法)
1 1 P ( x x )( y y ) ( x x )( y y ) 1 2 2 1 2 3 3 2 2 2 1 1 ( x x )( y y ) ( x x )( y y ) 1 4 4 1 4 3 3 4 2 2
第八章 地形图应用
§8-1 地形图的识读
§8-2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8-3 面积量算
§8-4 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应用
§8-1 地形图的识读
• 介绍地形图识图的方法、内容。
可读性:全面客观 反映 地面情况:地貌、地物、 居民地、水系、交通、通讯、管线农林等多方面信息, 作为设计依据。
可量性:提供地面基本数据:点、线、角、高程、 方向、面积、坡度等。 多用性:可编绘一系列专题图。
600
500
(X0,Y0)o
400 1000

《地形图的应用》PPT课件 (2)

《地形图的应用》PPT课件 (2)

四、注记要素
整理ppt
3
即图廓内外的注记 辅助图表: 文字注记、 数字注记、 符号注记、 坡度尺、 偏角略图、 图例等、
整理ppt
4
第三节 地形图的阅读
一、读图
(一)图面上的标志
1) 图幅图名:图的北边除了图幅编号外, 还有图名,它是以这幅图内最著名、最重要的地名来 命名的。
2)接图表及接图号:为便于接图,在北图 廓外左上方附有与其四邻相连接的图名,阴影部分为 本图幅。1:5万及1:2.5万的地形图,其图廓四边中部 还注有四邻相接的图幅编号。
国家基本图采用多色印刷,通常为四色 套印,蓝色用于河、渠、湖、海。绿色用于森林、 幼林、果园、灌木林等植被的套色。棕色用于地 貌、土质符号及公路套色。黑色用于其他要素和 注记。
整理ppt
11
1) 地物的识别
识别地物的目的是了解地物的大小种类、位置和 分布情况。
通常按先主后次的程序,并顾及取舍的内容与标 准进行。
整理ppt
15
•距离交会法
•后方交会法
决定站立点的另一种 方法,即透明纸法, 用三个明显地物、地 貌进行后方交会。
整理ppt
16
(三)实地对照读图
依照图上站立点周围的地物、地貌,在 实地找出相应的地物、地貌,或者观察实地的地 物、地貌,识别它在图上的位置。对图时要注意 地物、地貌对站立点的方位和距离。区别相似的 地物、地貌。尽量把站立点选在高处。实地对图 必须多跑多看多比较,避免辨认错误,以保证野 外专业调查和规划设计的准确性。
地形图的基本内容包括数学要素、自然要 素、经济要素和注记要素。 一、数学要素
即成图的数学基础,它是地形图具有必要
精度的保障。在图上直接表现的有:经纬网,用以

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八章地形图的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地形资料。

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以地形图为底图,进行总平面的布设,而且还要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进行一定的量算工作,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第一节地形图的识读为了正确地应用地形图,首先要能看懂地形图。

地形图是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注记表示地物、地貌及其它有关资料。

通过对这些符号和注记的识读,可使地形图成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实地立体模型,以判断其相互关系和自然形态这就是地形图识读的主要目的。

一、图外注记识读首先了解测图的年月和测绘单位,以判定地形图的新旧;然后了解图的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以及图幅范围和接图表。

二、地物识读三、地貌识读在识读地形图时,还应注意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不是—成不变的。

由于城乡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地面上的地物、地貌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应用地形图进行规划以及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各种问题时,除了细致地识读地形图外,还需进行实地勘察,以便对建设用地作全面正确地了解。

第二节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一、求图上某点的坐标和高程1.确定点的坐标欲确定图上多点的坐标,首先根据固廓坐标注记和点多的图上位置,绘出坐标方格,再按比例尺量取长度。

但是,由于图纸会产生伸缩,使方格边长往往不等于理论长度。

为了使求得的坐标值精确,可采用乘伸缩系数进行计算。

2.确定点的高程在地形图上的任一点,可以根据等高线及高程标记确定其高程。

如果所求点不在等高线上,则作—条大致垂直于相邻等高线的线段,量取其线段的长度,按比例内插求得。

在图上求某点的高程时,通常可以根据相邻两等高线的高程目估确定。

因此,其高程精度低于等高线本身的精度。

规范中规定,在平坦地区,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l/3等高距,丘陵地区,不应超过1/2等高距;山区,不应超过一个等高距。

由此可见,如果等高距为1m,则平坦地区等高线本身的高程误差允许到0.3m、丘陵地区为0.5m,山区可达1m。

8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分析

8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分析

1 22
2 3
1:2000
4
20-10-Ⅰ
5
6 21
7
8
9
1:1000
22 ⅠⅠⅡ Ⅱ
Ⅲ ⅣⅠ
ⅢⅣ
21
ⅠⅡ

ⅢⅣ
ⅠⅡ

ⅢⅣ
Ⅰ ⅣⅡ
ⅢⅣ
20
20
10
11
12
10
11
12
11 /5 4
1:500 1:5000
20-10- Ⅲ- Ⅳ-Ⅰ 20-10- Ⅳ- Ⅲ
基本分幅: 1:5000
1:5000
主页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4
主页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1.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和图廓
1 2 3 4 5 6 7 8 9
防灾科技学院
9 /5 4
主页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防灾科技学院
2.矩形分幅与编号
1 ——以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通常使用于
2 3
1:5000以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4 (1)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的正方形分幅 5
6 7
基本分幅: 1:5000
8 9
比例尺
图幅大小 (厘米)
实地面积 (平方公里)
图幅数
1:5000 40×40
1:2000 50×50
10 /5 4
1:1000 1:500
50×50 50×50
4
1
1
4
0.25
16
0.0625
64
主页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防灾科技学院
矩形分幅与编号法
20-10
20-10
9
◆按原分幅为20幅 ◆按现分幅为12幅

8 地形图的应用

8 地形图的应用
C A D
A/
B/
D/
C/
S ABCD = S ABB′A′ + S BCC ′B′ − S DCC ′D′ − S ADD′A′
土木工程测量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 `
8.3地形图上面积的测定 8.3地形图上面积的测定
8.3.2
解析法
S ABCD = S ABB′A′ + S BCC ′B′ − S DCC ′D′ − S ADD′A′
Chapter 8 Contents
8.1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地形图的应用
8.2 建设工程中地形图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3 地形图上面积的测定
8.1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1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8.1.1 点的坐标测量
10.0 20.5 10.1
李家庄 20.0~10.0
10.2 10.3 10.4 10.5 20.5
d
c b
e
f
n
g
m
a
8.3地形图上面积的测定 8.3地形图上面积的测定
8.3.1
图解法
若图形是由直线连接的多边形, 若图形是由直线连接的多边形,可将图形划分为若干个简单 的几何图形,然后用比例尺量取计算所需的元素, 的几何图形,然后用比例尺量取计算所需的元素,应用面积 计算公式求出各个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最后取代数和, 计算公式求出各个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最后取代数和,即 为多边形的面积。 为多边形的面积。
2 1 4 5
3
几何图形法
土木工程测量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 `

8.3地形图上面积的测定 8.3地形图上面积的测定
8.3.1

第八部分地形图的应用

第八部分地形图的应用
V2Fra bibliotek1 2
( A 36
A 38 )
2
.......... .......... .......... ...
V5
1 3
A 42
0 .8
V V1 V2 V3 V4 V5
断面法
5
5
AT2
4
4
2
2
3
3
AW 2
2
2
1
1
1
AW1 1
A T1
在施工场地的范围内,以一定的间隔绘出断面图,
建立坐标系,以横轴Ad表示平距,以纵轴AH表示高程; 为了更明显地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断面图的高程比 例尺一般比平距比例尺大5至10倍。
根据距A点的平距和高程,确定各交点及地形特征点a、 b在Ad-AH坐标系中的位置。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 即得到AB方向的地形断面图。
§8-3 土方量的计算
等高线法 断面法 方格网法
等高线法
42.8 40
35
42.8 42 40
38 36 35
先量出各等高线所包围的面积,
相邻两等高线包围的面积平均值乘 以等高距,就是两等高线间的体积 (土方量)。
可从施工场地的设计高程的等高 线开始,逐层求出个相邻等高线间 的土方量。
V1
1 2
( A 35
A 36 ) 1
求出各断面由设计高程线与地面线围成的填、挖面积, 然后计算相邻断面间的土方量,最后求和即总土方量。
填方:VT
1 2 ( AT1 AT2 )l
挖方:VW
1 2 ( AW1
AW2
)l
方格网法
1
67
A
66.88 +2.04

第八讲地形图应用(二)

第八讲地形图应用(二)
极高山 高山 中山 低山 丘陵 平原
起伏高度(米) 海拔高度(米)
>1000 >200 >200 >200 <200 <50
>5000 5000~3500 3500~1000 1000~500
<500 <200
极高山 高山
中山 低山 丘陵
名称
强烈切割的高山 中等切割的高山 轻微切割的高山 强烈切割的中山 中等切割的中山 轻微切割的中山 中等切割的低山 轻微切割的低山
绝对高度(m) >5000
5000—3000
3500—1000 1000—500
相对高度(m) >1000 >1000
500—1000 100—500
>1000 500—1000 100—500 500—1000 100—500
<100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高度分类方案
1)平原及其等高线特点
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微弱的广阔的 平地。高原 具有大片平坦地面的高地,一般高 原划归平原范畴。
弯曲型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横向变形上,特 点是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淤长,从而产生 河曲蠕移。
当弯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方向河弯 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越 来越窄,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水流冲溃 河曲颈部后引起自然裁弯取直,河弯裁直后,废 弃的旧曲流逐渐淤塞衰亡,形成牛轭湖。新河由 于流程缩短,比降增大,往往迅速拓宽,发展成 为主槽。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较高但相对
崎岖的地形区 等高线圆滑稀疏,有些区域根本没有一根等高 线穿过。
平原
平原等高线图形示例
高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100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步 分析地面倾斜变 化情况
分析各山坡的坡形(根据等 高线特点确定) 分析坡度(利用坡度尺量测 确定), 分析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的 变化(阅读高程注记,尤其 是极值高程)。
地形图图例
地形起伏变化比较复杂的地区,可以绘剖 面图,作为分析地形的资料。
主要是陆地水系, 了解河流、湖泊、海洋水库、沟渠、井泉 的分布。要特别重视河流的研究,包括 性质(常年性流水或季节性流水)、形 状特征(河谷、河床、水系)、水流速 度及方向、从属关系及流域范围等。 有海洋的地图,要注重海底要素,特别是 海岸要素的阅读分析。
二、地形图室内阅读
阅读和应用地形图,是地学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基 本技能。读图前必须熟悉地形图图式符号,只有这样 ,才能了解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进而分析和研究各 种地理要素的分布和相互联系。 读图的一般顺序: 1)先了解全图的概况,就是先根据地形图判明图 内地势形态的基本类型,再了解主要居民区、道路、 水系等的分布状况,从而对研究的区域有一个整体概 念。 2)分地区、分要素详细研究,就要根据具体的工 作任务进行具体分析。 3)根据用图的目的与要求,提出具体的执行方案 或措施。
1.树枝状水系(Dendritic drainage):水系特征是支流多而不规则, 主、支流之间呈锐 角相交,排列形式为树枝状。在岩性均 一、地形比较平坦的地区最为常见。 2.格状水系(Trellis drainage):主流与支流呈直角或近似直角 的格状。这种水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构造控制而发育的,常 出现在褶曲构造区域,如主流发育在向斜轴部,则支流来自 向斜两翼,一般与主流成直角相交。 3.平行状水系(Parallel drainage):各条支流平行排列,平行 的岭谷往往受较大的构造控制。如在单斜岩层的地区,主流 的流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在主流的一侧形成很多平行的支 流。 4.放射状和环状水系(Radial drainage and annular drainage): 在穹隆构造山区或火山锥上,各河流顺坡向四周呈放射状水 系。如果穹隆构造山的地层软硬相间,河流逐步破坏穹隆山, 其支流沿剥蚀出来的软岩层走向发育成圆环形。 5.辐合状水系:在盆地地区,河流由四周山岭向盆地中心集中, 构成向心的辐合水系,如塔里木河、四川盆地等。 6.网状水系:河口三角洲地区及滨海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 在平面上呈网状排列。
(2)弯曲型河床
多分布于河谷宽广、坡降平缓、河岸较低的谷底。
在边滩发育的河床上,如果河岸较容易冲刷或 边滩下移较慢,则当边滩下移还没有来得及 掩盖原来被冲刷的河岸时,河岸就有可能冲刷 成曲率较大的凹岸,凹岸的形成又加强了环流。 环流一方面掏蚀凹岸,另一方面把泥沙带到凸 岸堆积,于是使河流更加弯曲。 弯曲型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横向变形上,特 点是凹岸不断后退,凸岸不断淤长,从而产生 河曲蠕移。
第八讲 地形图应用(二)
第三节 地形图的识读
阅读地形图,通常是指在对地形图进行 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客观、准确地读 出下述内容: 1)各图面要素的位置与相互关系, 2)这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地形图的选择
影响地形图的选择的因素: 1)比例尺 比例尺大的地形图,每幅地形图包括 的实地范围小,内容比较详细,精度比较高;比 例尺较小的,每幅地形图所包括在实地范围大, 内容概括性强,精度比较低。 2)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小,等高线密,地形表示 得比较详细;基本等高距大;等高线稀,地形表 示得比较概略。 3)测图时间 地形图图边注有测图(编图)时间 ,测制时间越早,现势性越差,与实地不完全符 合的可能性越大,使用时最好选择最新测制的地形 图。
山岭--- 成线状延伸的山地,具有陡峭的山坡和鲜 明分水线。山岭的顶部称为山脊。 山脉---若干条走向平行的山岭组成的山地系统。 如我国的秦岭山脉、龙门山山脉等。 山带---一条山脉若被巨大的纵或横谷分隔成数段, 并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时,对某些段来说则称 为山带。如四川龙门山山脉,可分成前山带和 后山带。 山系---包括若干条山脉的山地系统,称为山系。 例如天山山系和横断山山系。
以及地上、地下的各种管道、检修井、阀门等。 垣栅是指长城、砖石城墙、围墙、栅栏、篱笆、 铁丝网等。
地形图图例
铁路
突出房屋
公路
大车路
土质(沙砾地)
小路
不坚固街区 独立房屋
坚固街区
6、工矿企业
读出工矿企业的类型、分布,分析其在制 图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提出进一 步利用资源兴建工厂矿山的设想。
最后,用文字写出区域地理概况,根 据以上材料和读图目的,对区域地 理概况进行综合描述。
地表流水是最主要的地貌外力之一。 凡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 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流水地貌。 流水包括河流和暂时性沟谷水流。 在湿润地区,河床中终年保持一定的水量, 称常年性流水。常年性流水具有稳定的水 源补给和固定的水道。如长江、珠江等。
2)确定河谷形态
河谷是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 线型洼地,是一种形态组合。
1)居民地类型
(1)城镇居民地按平面图形的分类 不规则的 矩形的 辐射状的 混合型的
(2)农村居民地类型:
街区式、 散列式、 分散式(散而有界)、 特殊形式的
街区式农村居民地
密集街区
疏密相间(混合)街区
稀疏街区
散列式、分散式农村居民地
分散式
地形图图例
地形图图例
5、道路与管线
读出道路的类型、等级、路面质量、路宽 等; 分析其分布特征及道路与居民点的联系其 与水系和地貌的关系; 分析道路网对制图区域交通的保证程度。 读出各种管线的类型及其对制图区经济发 展的影响。管线主要包括各种电力线、通讯线
也划归平原范畴。
山 地面上四周都被平地环绕的孤立高地,其周围与
平地的交界部分,有一明显的坡度转折。
山顶 (平、圆和尖)—最高处;
山麓—最下部,与平原的交界处;
山坡—(平直(倾斜或垂直)、凹(凸)形、或复式
平原
平原等高线图形示例
高原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1000米
以上的地形区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较高但相对
网状水系
3、土质植被
读出植被的类型、分布、面积大小以及植被与 其他要素的关系;了解森林的林种、树种、树高、 树粗;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还要分析植被的 垂直变化规律。 读出土质(地表覆盖层)的类型、分布、面积 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主要包括沙地、戈壁滩、石
块地、龟裂地等 。
在上述阅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图区土地利 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特点、土地利 用结构,找出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指出存在的 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建议。
绝对高度(m) >5000 5000—3000
中山
3500—1000
低山 丘陵
1000—500
相对高度(m) >1000 >1000 500—1000 100—500 >1000 500—1000 100—500 500—1000 100—500 <100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高度分类方案
山地与平原是大陆表面最基本的两种地貌形态。 平原 指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起伏微弱的广阔的平 地。具有大片平坦地面的高地则称为高原,一般高原
地貌按海拔高度分类
地貌类型 极高山 高山 中山 低山 丘陵 平原 起伏高度(米) 海拔高度(米) >1000 >200 >200 >200 <200 <50 >5000 5000~3500 3500~1000 1000~500 <500 <200
名称 极高山 高山 强烈切割的高山 中等切割的高山 轻微切割的高山 强烈切割的中山 中等切割的中山 轻微切割的中山 中等切割的低山 轻微切割的低山
(3)分汊型(江心洲型)河床 河床宽窄相 间,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由一个或几个 江心洲间隔成两股或多股汊道。 (4)散乱型(游荡型)河床 河床宽浅, 水流散乱,无固定主槽,沙滩众多,河汊 密布(如flash)。如黄河下游就是这共同组 成的河流系统 水系的形式就是这种组合的形式,受一定地 质构造和自然环境的控制,在平面上表现为 有规律的排列。
当弯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方向河 弯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 部越来越窄,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水 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引起自然裁弯取直,河弯裁 直后,废弃的旧曲流逐渐淤塞衰亡,形成牛轭 湖。新河由于流程缩短,比降增大,往往迅速 拓宽,发展成为主槽。
山区河流虽然受到河谷基岩河岸的约束,但也常发育刻 蚀地面而下的河曲,称为深切曲流。深切曲流通常原 来就有弯曲的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 切而成。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中同时进行较强的侧 蚀,使河的弯曲不断增加,河曲的宽度逐渐变窄,也 会发生自然裁弯。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一 侧,成为离堆山。
崎岖的地形区
丘陵 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
丘陵
地表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 ,相对 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 。
丘陵地貌等高线示例
丘陵地貌(流水)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
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中山、低山
中山地貌等高线示例
低山地貌
各种地貌的高度、分布特性和等高线构成特点
(2)根据成因划分地貌类型
构造作用形成的山地
褶皱山 断块山 断块褶皱山 流水 风沙 黄土 岩溶
侵蚀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地
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地
喜山(构造成因)
花岗岩流水侵蚀地貌景观
雅丹
黄土地貌
岩溶地貌
日本富士山 (火山成因)
第二步 研究每一种类型的地貌分布地区 和范围,山脉的走向、形状和大小
(一)阅读辅助要素 (1)图名、图号、邻图及其位置、 图边注记,地形图的比例尺、基本 等高距、测图时间、成图方法等。 (2)地形图所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行政辖区及四邻、 图幅总面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