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与城市化

现代城市(2009):以非农产业人口为主,数量达到“城市社会”人口规模,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的人类聚集场所。

城市性质(2006、09):一定地区,国家及更大范围内,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职能(2010):一定地域内,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规模(2014):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种指标。

城市的四个功能:(雅典宪章中)居住、工作、休憩、交通。

城市门槛:保证某种功能的正常运转,所需要的最低人口数量或最小服务半径。

城市四大系统:软质①社会系统②产业经济系统;硬质③资源生态系统④建设空间系统

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生态、人口、心理、社会、技术、文化基础。(城市形成是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品)

卫星城: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有一定距离、密切联系、相对独立的城市。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城镇):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化):农业人口和农业用地向非农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逆城市化: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非农人口向郊区流动、城市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

再城市化(再城镇化):针对逆城市化的应对过程,城市因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不断发展完善。

城市化水平(2011、12):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中央商务区(CBD):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综合经济活动核心区域。

中心城区:以城镇主城区为主体,并包括临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

产业集群: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合作关系、交互关联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厂商、其他相关机构等,在地理上集中组成的群体。

二、城市规划概述与城乡区域规划

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的任务: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功能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区域范围内,以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和职能分工的城镇分布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2009、18):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城乡统筹:在一定时代背景中,城乡互动发展,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共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发展格局。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总体布局:从城市布局现状出发,在规划区内规划期内,对城市各项用地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是总体规划的中心任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总体部署。

城市结构: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城市发展战略(2011、13):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谋划。

城市发展方向(2014):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城市发展规划(2016):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所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2017):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三、城市规划思想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对芝加哥城市土地利用分析总结,第一环是中心商业区,第二环是过渡,第三环是工人住宅,第四环是高级住宅,第五环是通勤人士住宅。

扇形理论:霍依特提出。各类城市用地趋向于沿交通线、障碍最少方向,由中心向市郊扇形发展。

多核心理论: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并非只形成一个商业中心,而会出现多个,并以一个为主核心,其余为次核心。

邻里单位:佩里提出。生活居住用地的模式,以一个小学为中心,居民环绕进行社交活动的社会生活基层单位。

线形城市(2011简答题):玛塔提出。①城市建设的一切问题均以运输问题为前提。②城市平面是几何形结构对称。③街坊呈矩形或梯形,用地至多占1/5,保留发展余地,公正分配土地。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提出。城市的功能使其具有膨胀的趋势,当分散离心力大于集中向心力时会出现分散现象。同时,扩大的城市分为不同区域、不同地段。分散中,正逆两种作用把城市从紊乱变成有序。

光明城市:柯布西耶提出。把工业化思想引入城市规划,提出城市生活高级状态。主张在城市中建高成建筑、现代交通网、大片绿地。

广亩城市:赖特提出。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需要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结合的新形式。

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应该建设一种建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理想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心放射六条大道,依次布置中央公园、公共服务建筑、住宅、学校、住宅、工厂、农田、铁路。

四、生态与环境

风玫瑰图:某地区某段时间内,风向频率和各个风向风速的图。

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下垫面向大气层散发的热量比郊区多,气温比郊区高,使得温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的现象。

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或分散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冲沟: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

地震(地动、地振动):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产生地震波的自然现象。

崩塌(崩落、垮塌、塌方):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