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积累基础知识。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巩固说明文知识,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条理介绍某一事物。

4.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汴.梁( ) 绢.本( ) 枢.纽( )hàn()林田chóu() chà()道摄.取( ) 遒.劲( ) 摩肩接踵.( )2.给加点字注音。

(1)在湖泊.( )的一角,停泊.( )着几艘小船。

(2)每位纤.( )夫的肩上,都扛着胳膊粗细的纤.( )维绳索,吃力地走着。

(3)他把试卷.( )细细地卷.( )起来,放在书包底层,起身走了。

(4)消灭了这股劲.( )敌后,部队首长一个劲.( )儿地表扬我们连队,个个都是好样的。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擅长珙桥长途跋涉春寒料峭B.沉檀桅杆舳舻相接络译不绝C.题跋徽宗一应俱全内忧外患D.酒肆纵横结构严谨无遐一顾4.解释词语或根据意义写出词语。

(1)料峭:(2)跋涉:(3)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4)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5.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 )(2)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 )(3)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 )二、阅读课文,理解内容6.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正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

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梦回繁华 》 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梦回繁华 》  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20 梦回繁华课题梦回繁华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并理解“擅长、春寒料峭、摩肩接踵、长途跋涉〞等词语。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意义和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细致入微、想象丰富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细腻生动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宋时期繁华的社会风貌,培养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自豪感。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毛宁,我国书画评论家。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年版〕。

有改动。

北宋时期已成历史,且年代久远,只能通过文学文字记录去了解和想象当时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况,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梁的生活状况。

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思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读准字音汴.梁〔biàn〕田畴.〔chóu〕跋.涉〔bá〕漕.运〔cáo〕舳舻..〔zhú lú〕握篙.〔ɡāo〕摩肩接踵.〔zhǒnɡ〕络绎..不绝〔luò yì〕长而不冗.〔rǒnɡ〕遒.劲〔qiú jìnɡ〕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

形容初春的寒冷。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形态各异:指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吗?〔学生答复“知道〞。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梦回繁华导学案

《梦回繁华》导学案导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句,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梳理出文章介绍的《清明上河图》的知识,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性特点。

同时通过《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感受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3.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条理分明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4.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体会文章大量运用四字短语,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文艺性特点。

一、题目解读•见微知著“梦回繁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梦回”,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

“繁华”,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

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二、整体把握•文本导航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厚情感。

三、知识链接•集腋成裘1.金代张世积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题的跋(两首绝句)画桥虹卧浚仪渠,两岸风烟天下无。

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玑珠。

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

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

2.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北宋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四、检查梳理•点滴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坊.()驮.()檀.()冗.()翰.林()题跋.()田畴.()遒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舳舻..()汴.河()簇.拥()2.解释下列词语:春寒料峭:摩肩接踵:题(一)我知道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查阅资料,你了解到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知识?(二)我读到的《清明上河图》1.读完课文,你从文中知道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指津】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1)抓取关键词句。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导学案及配套教案.doc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导学案及配套教案.doc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导学案及配套教案20. 《梦回繁华》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的鉴赏、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学习难点: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的鉴赏、审美能力。

【自主学习】一、走进《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 25.2 厘米,长 528.7 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汴.梁()题跋.()绢.本()翰.林()田畴.()料峭.()簇.拥()漕.运()舳舻..()沉檀.()摄.取()遒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2.解释词义。

工:设色:细致入微:春寒料峭:跋涉:孔道:内忧外患:络绎不绝:遒劲:摩肩接踵:【合作探究】二、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 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三、写作特色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5.5 厘米,横525 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

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的说明方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梦回繁华-毛宁导学案》

《梦回繁华-毛宁导学案》

《梦回繁华-毛宁》导学案一、导言《梦回繁华/毛宁》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描写了上世纪初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物命运。

本导学案旨在通过对小说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二、导入1. 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民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小说会涉及哪些主题?三、进修目标1. 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进修内容1. 小说情节梗概:介绍主要人物、事件及其发展。

2.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 主题探讨: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如家国情怀、爱情、友情等。

五、进修方法1. 阅读分析:逐章阅读小说,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或小说分析文章,提升写作能力。

六、进修过程1. 阅读小说《梦回繁华/毛宁》,逐章记录重要情节和人物。

2. 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总结效果并展示。

3.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文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七、进修评判1.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评判学生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深入见解和奇特观点。

八、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历史小说或相关作品,拓展对历史和文学的理解。

2. 可以组织观影活动,观看与小说主题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九、总结反思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将对小说《梦回繁华/毛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趣,不息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导学案附答案

21《梦回繁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2.品味文章的遣词造句,品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通过对本文画面介绍的学习,挖掘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

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这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梦回繁华》,一起来了解800多年前宋朝的繁华。

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汴.梁(bi àn ) 坊.(f āng ) 绢.本(ju àn ) 络绎..不绝 (lu ò y ì) 跋涉..(b á sh è) 漕.运(c áo ) 沉檀. (t án ) 舳舻..相接(zh ú l ú) 料峭.(qi ào ) 遒.劲(qi ú) 摩.肩接踵.(m ó zh ǒng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

料峭,微寒。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锺,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3.相关链接《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清明上河图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梦回繁华导学案

梦回繁华导学案

《梦回繁华》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品味、批注等方式,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3.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了解这幅名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提问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提问2: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课文提问3: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目标导学三: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提问4:品读课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提问5: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课堂小结: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

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画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介绍的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有艺术价值。

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

答案:目标一:1.明确: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

第三自然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

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

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明确: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梦回繁华导学案(教师版)

梦回繁华导学案(教师版)

《梦回繁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知识链接】一、走进《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绢()驮()檀()冗()翰林()题跋()擅长()城郭()田畴()料峭()踏青()行旅()簇拥()遒劲()宏敞()摄取()长途跋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2、解释下列词语。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遒劲:雄健有力。

【整体阅读】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概括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作者首先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创作背景。

第二段:介绍这幅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创作动机。

第三段:介绍画作的基本信息。

(材质、着色、尺幅)第四段:分三层介绍《清明上河图》画作的主要内容。

第五段:总结《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合作交流】1、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主要采用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说明。

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梦回繁华》定稿导学案(公开课)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梦回繁华》定稿导学案(公开课)

《梦回繁华》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积累雅词,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学生鉴赏,审美能力。

知识积累作者介绍: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目标导学一:找“繁华”1.快速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到扣题的语句或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导学二:探“繁华”细读文章,解答下面两个问题:2.从作者对《清明上河图》介绍中,你了解到这副画有什么特色?(探事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表现这个特色?(探说明方法)示例:我了解到《清明上河图》是幅长卷绢本画,从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这句中读到,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中的“纵25.5厘米,横525厘米”具体地告诉我们这幅画卷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导学三:现“繁华”4.品读第四段,勾画出你喜欢或值得积累的四字词语,关注相关内容。

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导学案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导学案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梦回繁华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第五单元 22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学习目标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揣摩其既有科学性又 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3.领略《清明上河图》的美,培养审美乐趣和审美能力,激发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①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②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③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④唐代•韩滉《五牛图》
⑤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⑥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⑦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⑧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⑨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
⑩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梦回繁华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梦回繁华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 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 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 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重视的。 《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彩斑斓、缤纷竞呈的了。
梦回繁华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板书设计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导学案导学案第二十二课《梦回繁华》【课文概述】本课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库尔班大叔孤独无助的处境和他对过去辉煌岁月的回忆。

通过描写库尔班大叔在沉重的劳动和孤独的生活中,忆述他年轻时的繁华和梦想,表达了对过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无奈。

全文通过对人物、环境、心理的描写,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经历从繁华到落寞的沧桑心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课文分析】一、课文结构本文分为四部分。

一、存废二、盛兴三、定居四、忆事【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3、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老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预习指导】1、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理解课文的标题《梦回繁华》?(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人到中年”的问题有了什么新的认识?2、预习课文,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内容?3、预习第30课《梦回繁华》,背诵第22部分的第10自然段,明确其中字词的意思。

【课前导学】一、预习检测预习题:《梦回繁华》(20分)(一)填空我国发展很快,各地的小城镇也____起来了。

微笑着看______________。

在改革开放的35年里,中国小城镇的面貌发生了_____大的变化。

_________法国自然风景题词的下句是"自然并非法国东西":“____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新桃李满园春色百花深巷人家鹅集边城东南形成多样的人文景观。

完美的____是指不仅各个内部的元素构成和谐,而且整体的____和谐。

精神文明是一种____广泛的东西。

(二)翻译1 他懂得陈述自己观点的方法。

___2 故乡的联欢会向外国朋友展示了我们的土风残俗。

___3 你一共借了多少英语词典?___4 他困苦潦倒地活过了中年。

___5 他心里有些想望着生活得更好,但也感到对不起这个乡村。

第22课《梦回繁华》导学案

第22课《梦回繁华》导学案

第22课《梦回繁华》导学案《清明上河图》是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

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它既描绘了汴京繁华热闹的市井生活,又写了近郊的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如此巨作,作者怎样将它描述出来呢?下面让我们走近毛宁的《梦回繁华》一文。

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浏览和细读法理清行文思路。

2.弄清本文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二、基础过关1.字词过关汴梁()擅长()簇拥()漕运()遒劲()跋涉()料峭()沉檀()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舳舻相接()2.理解过关春寒料峭:长途跋涉báshè:舳舻zhúlú相接: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luòyì不绝:3.了解《清明上河图》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

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4.时代背景《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北宋时期的开封市,开封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汴梁,汴京,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从战国至金代,先后有7个封建王朝在此定都,素有“自古帝王都”“七朝古都”之称,其中以北宋年间最为繁荣,人口多达150余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三、朗读课文,浏览答题:1.朗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概括全文的行文思路。

2.哪一段是重点段?各段之间什么关系?文章详写略写哪部分?3.第一段,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背景是怎样的?哪几个字照应了文章题目?4.第二段,作者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动机是什么?5.第三段,哪句话概括了画作内容,本段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6.第四段,介绍画作主体可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哪些内容?开卷处写了哪些景物?中段的繁华场景有何特色?7.第五段,《清明上河图》有哪些艺术特点?有哪些社会价值?四、合作探究1.请分析全文的说明顺序(2种)2.找出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为什么采取这些方法?作用是什么?3.本文语言特点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部编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导学案附答案

21《梦回繁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分析说明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2.品味文章的遣词造句,品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通过对本文画面介绍的学习,挖掘画面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

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这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梦回繁华》,一起来了解800多年前宋朝的繁华。

二、自主学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汴.梁(bi àn ) 坊.(f āng ) 绢.本(ju àn ) 络绎..不绝 (lu ò y ì) 跋涉..(b á sh è) 漕.运(c áo ) 沉檀. (t án ) 舳舻..相接(zh ú l ú) 料峭.(qi ào ) 遒.劲(qi ú) 摩.肩接踵.(m ó zh ǒng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

料峭,微寒。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

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舳舻相接:船只首尾衔接。

舳,船尾。

舻,船头。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锺,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3.相关链接《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

清明上河图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

《梦回繁华》导学案(定稿)

《梦回繁华》导学案(定稿)

《梦回繁华》学案2019.11.20一、学习目标1.浏览全文,知内容理顺序。

2.细读句段,抓重点析方法。

3.精读词句,品语言悟主题。

二、课前积累(一)说明文知识回顾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类:和。

2.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和。

3.说明的顺序有:顺序,顺序,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有:5.说明文的一般脉络:先引出说明对象,再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再按一定的说明顺序,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析层次分明地进行说明介绍,最后进行小结。

(二)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1.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绘画大师。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卖画为生。

2.《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24.8公分),长528.7厘米(528公分),绢本设色,画中有814人,牲畜60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

它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但有人说它也有张择端提醒皇帝注意繁华之下的危机。

画中有多处暗示,让后人探究不已。

(三)作者:毛宁,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

(四)生字词积累汴梁(biàn) 田畴(chóu) 沉檀(tán) 遒劲(qiújìng)枋(fāng) 春寒料峭(qiào) 长途跋涉(bá shè)舳舻(zhú lú)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luò yì)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 梦回繁华(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2课 梦回繁华(导学案)

第22课《梦回繁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

3.领略《清明上河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揣摩本文的语言特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了解作者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

研究领域主要有艺术史及艺术理论。

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虡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有改动。

北宋末年,社会表面上虽是一片繁华的盛世景象,但实际上内忧外患,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

张择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了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本文就是通过《清明上河图》这一重要文化资料去了解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的;而且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清明上河图》有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作者说“梦回繁华”。

3.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田畴.()酒肆.()跋涉.()漕.运()握篙.()遒劲..()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长而不冗.()舳舻..()(2) 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田地,田野。

()②形容初春微寒.()③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④必经之道。

()⑤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⑥(绘画)涂色,着色。

()⑦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⑧雄健有力。

()⑨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⑩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二、探究案1.课文结构梳理2.思考探究(1)《清明上河图》在作者眼中的突出印象是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具体印证这一突出印象?(2)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3)细读课文第4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4)怎样理解文章题目《梦回繁华》?(5)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初二语文《梦回繁华》导学案

初二语文《梦回繁华》导学案

初二语文《梦回繁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的鉴赏、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学习难点: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的鉴赏、审美能力。

知识链接一、走进《清明上河图》1.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

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

《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二、写作特色1、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

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回繁华》导学案
姓名:
亲爱的同学你好:
即将开始新课的学习了,为了更好地帮助你预习文章,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所以特地设计了这个导学案,希望你可以尽己之力,做好预习。

准备好了吗?
一、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准备
1.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
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2.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如《桥之美》《南州六月荔枝丹》
科普性为主的,如《向沙漠进军》《奇妙的克隆》《宇宙里有些什么》
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3.类别:按被说明的对象分类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关系。

4.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从结果到原因、从次要到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具体到概括、从本质到现象、从一般到具体。

5.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列图表、作比较、摹状貌、引用、分类别、列数字等。

二、关于批注阅读
1.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

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
帮助理解,深入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语。

2.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3.分类:
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4.要求: "批注" 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在原书地方写你的真实的感受并划下原句,写不下可用其他纸张。

有什么写什么。

不拘一格。

如果该书你准备阅读多次,注意每次用不同颜色的笔写。

5. 批注符号的作用
"~~~"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6.批注方法:
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

三、扫清阅读障碍
1.字
在预习读文章的时候,你一定有读不准的字,或是字音,或是字形,请你把它及时地积累下来,通过查字典来扫清这些障碍。

看看你能找到多少啊?
2.词
这篇文章虽是现代人所写,但下笔却不同今人,既有四字短句错落有致,甚至生涩难懂,还有很多术语,需要大家花些工夫把它们找出来,通过查找资料弄懂,学会。

不仅会读,最好会写,如果再会用就更完美了。

比一比,看一看,谁找得多,谁会的多。

3.知人论世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大家要学会知人论世。

就是要了解作家、作品,熟识时代背景。

此文的作者大家可以不必下太多功夫,只要了解大概即可。

关键是要了解《清明上河图》和作者张择端以及当时的创作背景。

这样才可以有备无患,胸有成竹。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创作背景:
4.文章主旨
唯有清楚文章的主旨才算是读懂文章的第一步,请你把它写下来吧!
5.文章结构
不仅要明确文章主旨,更要理顺文章的结构,这样算是读懂文章的第二步。

这篇文章的结构有很多划分方法,如同《记承天寺夜游》一样,结构灵活,划分结构时可以有多种组合方法呦!
看看你能找到几种。

6.批注
做完了前边的五步,还不是真正学会自学,因为前面的五步仅仅是基本的读书方法。

唯有学会批注式阅读,才是真正地阅读,才能在阅读中体验最高的境界。

可质疑、可感悟、可联想、可评价……请你用你灵巧的手,通过仔细地阅读,在你的书上留下批注的痕迹吧!看看谁做得好,谁最用心,谁能真正把前边所给的资料学以致用。

大家可以着重对此文说明方法、语言特点进行批注。

(具体方法,参照前边的资料)
7.质疑
读罢此文,你是否读出了疑惑?如果有,请把它写下来,留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解决吧!
一点提示
别忘记了看看教材114页的阅读提示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