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综述
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现状综述
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现状综述摘要:为了对我国整体的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有所了解,按经济区域将全国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梳理了各省、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现状,期望能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现状1 我国西部基础教育的信息化现状2006年5月至7月间在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昌都、那曲、阿里等地区做了一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调查,该调查显示西藏总体的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离现代化差距较大,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尤其是农牧区的学校电力资源十分紧张,严重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师对教育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认同,且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均衡、表面化和资金不足等问题;由于该区的教育技术管理不善、校长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较低和信息技术的观念淡薄等各种原因,导致该区的教学资源的使用不甚理想。
近几年来,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受其区域经济、教育理念、发展模式等的影响,信息化环境建设整体滞后。
前几年,制定出台了《甘肃省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甘肃省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指导纲要》、《甘肃省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规范》等政策法规,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
2007年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全部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校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100%覆盖,439万学生从中受益,大部分农村学校初步具备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条件。
全省5300多个卫星接收小站的加密改造已经完成。
在全省所有中小学中,有61%的学校能够通过卫星接收到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使1.3万多名教师接受了信息技术专业及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的培训。
截至2006年底,有校园网的农村学校共925所,约占全省中小学校的6%。
全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共8403名,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3%。
杨宏伟等人调查了新疆石河子市的六所中小学,共有学生用机833台,平均每校168台,其中市属学校平均每校176台,团属学校平均每校63台。
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本
教育信息化总结范本教育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率和公平性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意义、发展现状和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背景和意义教育是国家的立身之本,而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是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如互联网、移动设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推动力。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构建现代化的教育体系。
二、发展现状和挑战教育信息化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硬件设备方面来看,学校已经普遍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设施,校园网络基本覆盖。
从教育资源方面来看,电子教材、教学资源库等已经建立和应用,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也有所提高。
从教学模式方面来看,线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教育信息化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字鸿沟问题,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较低。
其次是资源共享问题,教育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有待提高,资源的开放共享也存在问题。
再次是教师能力问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对薄弱。
最后是教育安全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未来发展方向教育信息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通过建立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库,推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其次是教师能力的提升。
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和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个性化发展。
采用虚拟实验、游戏化学习、人工智能教育等新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最后是教育安全的保障。
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内外研究综述
教育数字化转型国内外研究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数字化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正在不断深
入推进。
数字化教育意味着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为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以提高教育
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转型升级成为一种趋势,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国内数字化教育转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在线学习、在线评价等方面。
其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数字化教育转型的基础。
一些学者提出了
为数字化教育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
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国家推行的“中小学全科教师
数字教育能力提升工程”也促使了数字化教育转型。
在线学习被视为数字化教育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在线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在线评价是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于它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
在数字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数字化教育的质量需要
得到保证。
很多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孕育了一些质量不高的教学资源。
其次,数
字化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瓶颈。
最后,数字化教育面
临着版权和隐私保护等一系列法律和道德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数字化教育转型中,需要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采取措施保护教育信息的版权和隐私,从而实现数字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综述
国内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综述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地开始引入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国内外也出现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
本文将对国内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做一个综述。
一、国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在国内,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领域。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而言,信息技术创新已经被视为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学校在教学中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智能校园系统等等。
在高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教育培训机构、高校、在线教育平台等地,都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身影。
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和课程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些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标配。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途径,如网络学习、视频课程等等。
但是,在国内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地区在信息技术硬件建设上存在缺陷,如网络覆盖不佳、计算机设施老化等等。
第二,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师资方面缺乏优秀的引导师,并且缺乏具有教学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
第三,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些学校还未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未形成信息化教学的风气和氛围。
二、国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现状国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
比如,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在全国各个学校引进智能化技术设备,整合成一套“平板学习计划”。
学校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台平板电脑,学生可以使用电脑上面的软件来学习。
此外,美国教育部门也推动了一项名为“全美连接学校计划”的项目,旨在鼓励各个学校使用数字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条件。
学校可以使用项目资金购买电脑、软件、笔记本电脑、互联网资源等,以支持学生的学习。
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外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学校也越来越多。
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等使用MOOCs等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供全球各地学生参与。
学校教育信息化介绍
学校教育信息化介绍当今社会,信息化已然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教育信息化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以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
学校教育信息化则是针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的信息化建设。
本文将就学校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受制于时间、空间以及教师的水平,容易产生固定教案、重复内容等弊端。
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克服了这些限制,通过网络课程、在线教学、远程授课等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等,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学生管理学校教育信息化也能够对学生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电子学籍、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学业大数据等手段,学校能够实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行为表现等信息,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改进管理效率,也有助于为学生制定更优质的教育方案。
此外,学校教育信息化在课堂纪律管理、学生情报报告等方面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师资培训教师素质是教育质量的关键。
而学校教育信息化在教师师资培训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线上课程、数字资源库、网络教研等模式,学校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系统化的培训途径。
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水平,也有助于实现校内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共享。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信息化是当代教育的发展潮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教学改革、改进学生管理以及提升教师素质水平。
作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文献综述:信息化教育
文献综述:信息化教育严桂华天津第二南开中学(天津市研究生课程班4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世纪之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作出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的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英明决策: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那么,既承担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该如何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呢?中小学必须信息化,中小学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事实所证明的雄辩命题。
可以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观念、思维模式转变的过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再分析再认识的过程。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从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看来,不少学校的领导及教师还存在片面模糊的认识,他们只关注建机房、购设备、网络布线等硬件建设,而对与之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不甚重视甚至根本不去考虑。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圈:一方面在叫喊投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短缺,另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却大量闲置,对一线教学改革上起不到多大实质性作用,仅成为供参观、炫耀用的奢侈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将面临升级换代贬值的风险,因此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要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物理环境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
重视信息时代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开发,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1. 引言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起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概述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和创造力。
3. 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3.1 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实时互动。
线上教学可以采用直播、录播等形式,教师可以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为幼儿授课。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实现家园共育。
3.2 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各类教育软件、游戏、绘本等。
通过运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3 混龄教学混龄教学是指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编在一个班级,通过分组、合作等方式,让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混龄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3.4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优势4.1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信息素养、创造力、团队合作等能力,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4.3 实现家园共育信息化教学方法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实现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5. 结语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虚拟实践教学研究综述(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从虚拟实践教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优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虚拟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虚拟实践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手段,构建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虚拟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虚拟实践教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虚拟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虚拟实践教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 概念虚拟实践教学是指在虚拟环境中,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完成实践学习的过程。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虚拟性:虚拟实践教学的环境是虚拟的,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探索、实践。
(2)沉浸性:虚拟实践教学环境具有高度的真实感,使学生产生沉浸式体验。
(3)互动性:虚拟实践教学环境支持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4)开放性:虚拟实践教学环境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2. 发展历程虚拟实践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虚拟现实技术阶段:20世纪80年代,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初步形成虚拟实践教学的概念。
(2)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普及,虚拟实践教学开始受到重视。
(3)网络教育阶段: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拟实践教学开始向网络教育方向发展。
(4)虚拟仿真技术阶段: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不断发展,虚拟实践教学逐渐走向成熟。
三、虚拟实践教学的应用领域1. 理工科领域:虚拟实践教学在理工科领域应用广泛,如机械设计、建筑设计、电子工程等。
2. 医学领域:虚拟实践教学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如手术模拟、临床诊断等。
3. 军事领域:虚拟实践教学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如军事训练、战术模拟等。
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二)
引言: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改善教育过程和学习成果。
本文将继续探讨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概述: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评估和学生参与等。
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目的。
正文内容:一、教学设计1.明确学习目标:在进行信息化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清楚地确定学习目标,明确要教授的知识和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的准备和使用等。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1.使用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在线教育平台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网络课程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3.个性化学习工具的应用:通过应用个性化学习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评估1.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即时互动评估、作业评估、项目评估等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2.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评估分析:通过利用教育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生参与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参与。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来主动获取知识,并自主解决问题。
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发展研究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精准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精准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国内,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引入精准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一些教育科技公司也纷纷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个性化学习的在线教育产品。
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教育领域实践了许多个性化教学的案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促进全球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行综合研究和比较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启示,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揭示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具体包括分析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经验,寻找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空间与路径。
通过对精准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参考,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对研究目的的阐述,可以引导论文的整体框架和逻辑,为后续的研究内容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精准教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它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精准的评估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其中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研究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的发展情况,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精准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综述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与教师层面分析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综述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与教师层面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学在学习和教师层面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的剖析,本文旨在揭示混合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回顾混合式教学的起源与发展,探讨其在国内外的演变历程及现状。
接着,文章将从学习层面和教师层面两个维度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在学习层面,本文将探讨混合式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协作交流能力等,以及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影响。
在教师层面,本文将关注混合式教学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教师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与分析,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国外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在全球教育领域内,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兴起与发展具有显著的历史脉络和国际影响力。
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混合式教学经历了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再到创新发展的过程。
早期的混合式教学主要关注于技术的整合。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教育领域开始尝试将传统课堂与网络学习平台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这一时期的混合式教学主要侧重于技术的使用,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而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则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讲解。
进入21世纪,随着学习科学和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合式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加成熟和全面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研究综述
信息化教学设 计模 式研究综述
◆ 党 志敏
摘 要 对信 息化 教学 设 计模 式 的研 究 进行 简 单概 述 ,介 绍 几 种 典 型 的信 息化 教 学设 计 模式 ,找 出信 息化 教 学设 计 模 式研 究
教学设 计模 式 ” “ 信 息化 ”并 “ 教 学设计 模式 ” “ 信 息化
教学设计 ”为关键词 ,在 中国知 网上对 2 0 0 0 -2 0 1 3年 的期 刊论文进行 高级 检索 ,共得 到相关期刊 论文 1 6篇 ;从 中国 知网 ( C N K I )优秀硕博 士学位论 文全 文数据库 中进 行检 索, 共检索 到 5篇硕博 论文 ,总共 2 1 篇 文章 ,分 布情况 如图 1
随着 信 息技术 的发展 ,信息 技术不 断渗透 到生 活和 学
习 中的各个领 域 。在 这种情 况 下,传统 的教 学设计模 式 已
经 渐渐 地显示 出 了它的弊 端 ,信 息化教 学设计 模式 的 出现 和 广泛 运用 已经成 了必然 趋势 。笔者将 从信 息化教 学设计 模 式 的研究情 况、 内涵 以及 不 同的学者 提 出的几种 较典 型
化 教学 设计模 式有 更进一 步 的了解 ,并在 教 学实践 中更好 研 究基 本上 是从 2 0 0 3年开 始 的,分别在 2 0 0 5年 、2 0 1 1 年
1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的研 究概 况
2 O 世纪 9 O年代 以来 , “ 信 息化时代的教学设计 ”等话
作 者 :党 志敏 ,山东 师范 大学 教 育技术 系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为计 算机 教 育与应 用 ( 2 5 0 0 1 4 )。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简析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是指在中学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传授理论知识的也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案例或项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可采用差异化教学,让学生以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需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动画等,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与现实结合,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好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通过虚拟的环境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本文将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综述,探究其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1. 虚拟合作环境: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互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分散交流。
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参与课堂活动,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 学生自主学习: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扮演着更加积极的角色,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3. 师生互动:虽然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但教师仍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即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以帮助解决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习的合作性。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1. 国内发展情况: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始尝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一些大学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设远程教育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地点选择上课。
这种模式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国际发展情况:在国际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美国的一些高校利用“对分课堂”模式进行远程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研究表明,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1. 提高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2. 增强学习效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
3. 促进合作与互动: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和合作。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国际综述教师文档网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国际综述张新明李国祥(安徽师范大学电教系安徽芜湖241000)[摘要] 综述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现状、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向,概要归纳不同国家教育现代化新举措的异同。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手段现代化、远程教育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本世纪60 年代初,有关学者就预测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产生所谓的“信息产业”和“信息社会”。
60 年代末期,日本学者在探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时,率先引入“信息社会”和“信息化”概念.其中,“信息社会"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信息产业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信息化”则表征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
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educational informization) 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现代信息技术(I T)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以及在教育领域实现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和管理方式的系列过程。
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的是教育手段现代化,它是指技术变化过程,主要包括教学中技术发展、设备引入、手段更新的过程。
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主体就是信息技术( IT)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其中也包含着其它技术、手段———例如,机械技术、光学技术、工程技术等-——在教学中的发展应用。
随着基于音频和视频技术的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形式的出现,电化教育手段进入学校,促使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某些变革.但这些变革只是局部的、小范围的。
在这个发展阶段,实现的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基本上没有反映到教学当中,师生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流.至本世纪60 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音、视频技术和电话网络技术相结合,教师和学生开始得以利用电话网络进行直接的交流,这为在地理上远离教育机构的学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90 年代以来,新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其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卫星通信技术等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扩大了人们的认知空间———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传播的一体化,开拓了主观对客观世界学习和认知的新兴方式。
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发展研究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精准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精准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国内外对精准教学模式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将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梳理,对精准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国内外精准教学模式发展现状1. 国内在国内,精准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教育部连续多年发布的《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网络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和个性化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
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探索精准教学模式,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些学术研究机构也对精准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积极倡导将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引入教学实践。
2. 国外在国外,精准教学模式的发展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各国教育部门和学术机构纷纷投入资源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个性化教育和精准教学的政策和倡议。
美国的个性化学习项目、芬兰的教育改革措施、新西兰的定制化学习方案等都是精准教学模式在国际上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1. 理论研究在精准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探讨和思考。
从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出发,对精准教学的内涵、特点、原理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证。
柏拉图和弗洛伊德的教育思想对精准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2. 技术应用在技术应用方面,精准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系统、学习分析工具、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文献综述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文献综述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园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文献,以期对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有一个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了解。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定义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促进幼儿园孩子的发展。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信息技术教育对于幼儿园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幼儿园孩子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通过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幼儿园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丰富其知识结构。
其次,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幼儿园孩子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幼儿园孩子可以参与到虚拟世界的创造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提高幼儿园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网络技术,幼儿园孩子可以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其中,以游戏化教学为主的模式比较常见。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问题导向教学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园孩子的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策略根据综述结果,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园孩子的信息技术学习。
其次,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内容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只有与幼儿园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再次,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中。
信息化教学模式综述
信息化教学模式综述摘要: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信息化教学模式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对信息化教学、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模式几个易混淆的概念进行界定,对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最后,阐述了几种经典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着重介绍了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 "世界大学城" 云空间一、概念界定1.信息化教学与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的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教学表现方式。
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环节及其状态,目标是信息化,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所有的教学环节达到信息化。
2.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即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它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信息化教学”进行的设计,教师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
3.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授―接受”教学模式,又称“五段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该模式是以“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理论核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优点在于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
关于教育数字化的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教育体系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教育数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数字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引入数字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在线教学或混合式教学。
在一些发达国家,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教育的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数字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增长。
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数字化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
越来越多的教育科技公司涌现,提供各种教育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求。
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广泛应用,例如智能白板、虚拟现实技术等,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是个性化教学的实践,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三是在线教育的普及,促使学习者跨越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四是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全球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
二、教育数字化的影响及意义教育数字化对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教育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教育数字化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教育数字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细化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教育数字化还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推动了教育的开放和创新。
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和讨论,扩展了学习的范围和深度。
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第一章:引言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它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优化。
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好处和挑战,以及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第二章: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定义、特征和发展历程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首先,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习惯进行选择;第三,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Web1.0时代,主要以信息采集和传播为主;第二阶段是以Web2.0时代为代表,主要以社交网络和协作为主导;第三阶段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Web3.0时代,主要以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的学习为方向。
第三章: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好处和挑战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它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提供更加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创造出更为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体验。
此外,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学习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教育技术支持,这需要很高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其次,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生的技术依赖性增加、阅读能力下降、教育观念趋同等问题;第三,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需要解决学生隐私保护、版权保护、信息安全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育中信息化培训的策略天津师范大学教科院李凤来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学方式、教师角色都将发生改变。
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紧要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很多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包括任务驱动式、支架式等。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培训策略自然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素养;任务驱动;做中学;单元作品集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给学科教师的信”中说,今天百分之六十的新工作都离不开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这一比例将越来越高。
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们都在寻求帮助,以期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他们的课堂中去。
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实际意义。
近几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理论以及学习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在它们的推动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迅速发展。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非线性的信息呈现方式、时空开放性和广泛的交互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未来教师教育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一、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概述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信息化的显著特征包括: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和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图(图1)如下:图1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所谓“任务”,简单的说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的某件事。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突出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学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成了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和教练。
教师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给学生们更多掌握和使用技术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他们学习或设计成果并共同解决问题,并且促进竞争意识的形成。
•使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网络为平台,为师生提供多种信息通道并实现协商学习、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2、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必须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不难理解,在抛锚教学模式中,“锚”指的是包含某种问题或任务的真实情境。
问题或情境的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深化学习。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教师利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最重要的是借助网络教学环境,为学习者创设有利于探索的问题情境,并在问题情境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建议和暗示(以利于学习者的自主探索),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抛锚式教学的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的在测验中的分数,因为这些测验大多侧重的是互不关联的技能与知识的片断。
抛锚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的能力。
3、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一种重要教学范例,采用“支架式”主体建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向他们提供帮助,使学生容易接受,促使其理解,逐步深入,不断提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师提供的“脚手架”支撑下,学生自主活动,探索合作、交流,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新知识,建构起新的知识结构。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搭脚手架、创造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
4、网络探究学习模式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学习活动,学习者使用的多数信息来源于校园网和Internet网,也可采用视频录像等学习资源。
它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探究精神和能力等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把现代教育理念中提倡的发现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必要性1.教师教育亟待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学模式的变革。
如果我们基于传统模式简单地利用信息技术,只能强化传统教学,使传统教学更加传统,达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①。
因此,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教育信息化必须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道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支持他们的教学。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任何学科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计算机教师。
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何时、何地该如何使用信息,并具备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2.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写道:“教育不单单是在教室里,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的事情”。
Internet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人脑的延伸。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教与学的方法、目标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让学生的头脑成为创造的火炉而不是装答案的容器,这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建构主义理论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由一个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知识性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任务物化到计算机网络设备中去,以替代原本属于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
教师利用时空添满课程已经受到置疑,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打破时空局限将获得发展。
教师由“一言堂”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伙伴或教练,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由此发生改变。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基本策略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技术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人们喜欢用“仓库”比喻学生的头脑,“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一直作为教师们的座右铭。
不可否认,在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掌握,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等方面,视学生头脑为“仓库”的接受式教学具有自己的优势。
但是也要看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不足:多年来我们培养出的大多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比较缺乏创新型人才。
因此,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绝不能单纯地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教育是点燃火焰。
教学实践也进一步证明,套用传统教学中传授理论的方式去直接讲授技术,常常事倍功半,也不利于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室中,教师利用大屏幕或黑板集中地讲授技术操作,学生如坠云雾之中。
即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操作技能,也很难持久,即使持久,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不知道何时何地该如何使用自己所学的技术。
培训中,教师应该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不单纯讲授技术,也不以任何理由炫耀技术,而是安排学生在完成一个一个任务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技术并提高技术。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有意识地在任务中嵌入技术成分,使这些技术既是隐性的,又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必然触及到的。
当学生自己不能解决任务中的技术问题时,自然求助于教师,由此,也就实现了孔子所提倡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①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祝智庭策略。
教师教育应该更多地放弃技术讲授,应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利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培训一开始,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要完成的电子作品集,并要求学生拟订一个将要讲授的单元主题。
要讲授的单元可以基于假设,但这个假设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培训课程。
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创作属于自己的电子作品集,作品集包括:上网查询信息并创建作品引用记录;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师演示文稿;利用FrontPage软件创建学生网站等。
课程结束,学生展示自己作品集并通过答辩共享信息,整个培训过程类似于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
技术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实行“无言教育”,针对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应当利用大屏幕集中讲解和演示,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以“提高技术”为题利用大屏幕传授高级操作技巧,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之余,感受技术的魅力,激励学生进一步攀升技术的高峰。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利用教学范例,发散学生思维范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教师机或服务器上安装更多的教学范例,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中,单元作品集范例必须完整、规范,不仅包括单元计划电子文档,而且还囊括支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其他文档及材料,如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网站、学生作品评价量规、单元支持材料(单元背景材料、与单元内容相关的调查表)和单元实施计划。
这些精心准备的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组织性范例起着“脚手架”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他们中的优秀作品集将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学习范例,常常促使学生追求作品集的完美。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一边做,一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