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第1章绪论

水生生物学第1章绪论

本课程目的:
掌握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方面的基 础知识,为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发展水产 养殖、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水生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分类 2.渔业资源调查 3.生物饵料培养与利用 4.特殊类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篇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通常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硅藻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柴毅 动物科学学院
绪 论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 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包括形态、分
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本课程着重研究水产饵料生物的形态、 分类、个体生态和渔业利用。
水产饵料生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 动物、底栖植物、底栖动物。
物、自养原植体植物。
(一)藻类的分布特点
分布很广,但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分为浮游藻类、 底栖藻类和附着藻类等生态类群。
(二)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渔业和工农业价值 饵料、肥源、工业制造、水华赤潮危害等。 2.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用藻类群落组成来判断水质状况。 3.医药和食用价值 紫菜、海带、江蓠、发菜、琼脂、螺旋藻等。
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
裸藻门和绿藻门。
浮游植物:是水体中鱼类和其他经济
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是水域 初级生产者,又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
境,其光合作用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
来源。它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
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 藻类概述
藻类:一群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 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 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又 叫孢子植物(spore plant)、叶状体植

生物饵料培养

生物饵料培养

水蚯蚓是水生环节动物寡毛纲中的淡水底栖生物,又名丝蚯蚓、红虫、红线虫等, 与蚯蚓同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蚯蚓为陆生,水蚯蚓为水生。

水蚯蚓,喜温,最适水温为25~28℃;体细长,呈暗红色,喜栖息于偏酸性、富有机质、水流缓慢的环境,以摄取底泥中有机碎屑及微生物为营养,因此终生生活在微流水、多腐烂有机物的水底淤泥中。

水蚯蚓营养价值全面,干品含粗蛋白62%,多种必须氮基酸高达35%,因其含大量的氨基酸,所以它是一种功能独特的诱食剂,是一切肉食性鱼类和名贵鱼类最理想的饵料。

随着养殖业,尤其是名特优新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开发利用水蚯蚓作为动物蛋白饲料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它的活饵料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养殖工作者所认识。

实践证明鳗鲡、虾、蟹、鲟鱼、胭脂鱼、大口鲶、龟、金鱼、热带鱼等的苗种阶段,用水蚯蚓培育的效果较之任何人工配合饲料都好。

水蚯蚓一年四季都可繁殖。

其繁殖是通过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方式来进行的。

每年7~9月份繁殖最快,其生长、繁殖适温范围为20~32℃,适宜水深3~5厘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PH值以5.6~9为宜,养殖池最好保持微流水。

在适宜的环境下,水蚯蚓每天繁殖量以整数倍进行,一般下种30天左右即可收。

但是水蚯蚓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要饲养好水蚯蚓应该从培育饲养管理和捕捞两个方面着手,其中水蚯蚓培育的饲养管理有如下工作。

一、注水与培育池水位控制为了保证培育池的水体不缺氧,在培养过程中,以保持微流水状态为好,但要注意水流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

一般认为,流量达到5~10升/分钟即可。

保持培养基表面水深2~5厘米。

冬、春季节,如果天气好,白天池水可浅些,夜晚则适当加深池水。

夏、秋季光照强烈,池水宜深些二、遮光夏、秋季节,在水蚯蚓培育池上空覆盖遮阳网或搭架种植藤蔓类植物。

另外,还要防止青苔的繁殖。

三、投喂可以给水蚯蚓投喂鸡粪、猪粪、牛粪以及米糠、麸皮、面粉等。

饲料在投喂前最好先经过充分发酵腐熟。

蚓种下池后,每隔3~4天投喂1次,每次每平方米投喂发酵麸皮、米糠、花生麸、玉米粉等精料0.5千克和发酵粪肥2千克。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饵料培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生物饵料培养》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专业教育的必修课程。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课程系统介绍了水产养殖中比较重要的生物饵料(包括微藻、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糠虾、沙蚕、光合细菌等)生物学、培养技术及营养价值评价等内容,吸收了近年来具有应用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使学生在了解各种动植物饵料的形态、生态条件、培养、分离、保藏等的方法,掌握生产操作技能以及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方法的同时,结合国家建设和服务三农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实验环节及要求详细说明每个实验环节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两方面。

实验要求及类型如表4所示:填表说明:(1)“实验类别”项请填写:①基础;②专业;③专业基础;(2)“实验类型”项请填写:①验证性;②综合性;③设计研究;④其他;(3)“要求”项请填写:①必做;②选做;每个实验的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教学方法如表5所示:六、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6所示。

七、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25 %,实验占25 %,期末占50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至少包含46项考核项目,总占比25%;实验成绩总占比25%,平时成绩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占5%)(必须含有)、课后作业、出勤(占5%)、课堂练习(占10%)、课堂互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占5%)、文献阅读报告(占5%)。

的目的不清晰者。

的指导下完成,实验结果测试正确。

没有预习。

未能按要求完成实验;或在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实验内容。

报告内容不完整。

(60-75分)/次总得分:将每次的实验分求和,除以实验次数。

绪论

绪论

生物饵料培养与利用* 为什么学《生物饵料培养与利用》?* 《生物饵料培养与利用》学什么?* 怎么学《生物饵料培养与利用》?* 一、基本概念* 二、生物饵料的作用* 三、生物饵料的特点* 四、生物饵料的研究内容* 五、生物饵料的发展历史* 六、本学期的学习内容* 1、饵料:水产动物的食物。

* 2、饲料:* 狭义:饲养动物(如畜、禽等)的食物,称为饲料,但水产动物的人工饵料,也称为饲料。

* 广义:凡能直接或间接加工后被动物摄食、消化、吸收利用的,且在一定条件下无毒的物质,称为饲料。

* 3、饵料生物:是指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植物。

* 4、生物饵料:是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

* 1、水产动物的开口口径小* 大多数贝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幼体开始摄食时,只能摄取几微米到十几微米大小的饵料。

* 如果用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粉碎的要求极高,会提高饲料的成本,而且营养很难全价。

* 因此为方便摄食,可以选择大小适宜,水层分布适合的生物饵料。

* 2、具有改良水质的作用:* 光合细菌和单细胞藻类都能降低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有改良水质的作用。

* 3、营养价值较高:* 营养较丰富,适合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 1、可在人工条件下培养。

* 2、确认有经济效益。

* 3、养殖中使用效果明显。

* 4、经过长期培养,对其生长、繁殖已有掌握* 微生物: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 植物性生物饵料:单细胞藻类等。

* 动物性生物饵料:轮虫、卤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

细胞藻类(一)单* 1、地位* 在食物链结构中,单细胞藻类则是生物饵料中的中心,也可以说是饵料的饵料。

* 因此又将单细胞藻类称为基础生物饵料。

2、特点* ①分布:* 广泛分布于海洋、湖泊水域中的生物。

* ②名称:* 由于它们个体都以单个细胞为生物体,故称单细胞藻类。

* 个体不够大、多数在5-25um之间,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故又称为微藻。

水产动物饵料学

水产动物饵料学

第一部分生物饵料培养绪论1.饵料:即水产动物的食物,为诱食性的食物。

2.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能进行人工大量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使用的活饵料。

3.生物饵料特点(是非题):①保持良好的水质:微藻:水中增氧;光合细菌:吸收有机物和H2S;②营养丰富;③大小适宜;④便于摄食:浓密悬浮;⑤易培养和易消化。

4.生物饵料主要类群:①微生物饵料:光合细菌、海洋酵母;②植物性饵料:微藻类;③动物性饵料:双壳贝类的卵和幼虫、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颤蚓、沙蚕5.应用情况:主要为鱼、甲壳类的虾蟹、贝、海参、海胆等饵料①鱼类育苗:离不开活饲料,微藻、双壳贝类的卵和幼虫、轮虫、卤虫、枝角类、桡足类;②甲壳类:在早期利用微藻,后期利用卤虫幼体;主要利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③贝类:利用微藻中的金藻类和硅藻类;④海参、海胆:主要利用底栖硅藻类。

第一章光合细菌1、光合细菌是一类光合色素为菌绿素,自养性营养,在厌氧下光合不产氧的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

2、比较光合细菌与植物光合作用的不同点(填空题、是非题):(1).光区不同:属于红外光区、远红外光区;(2).光合作用器官、色素不同:载色体和绿色胞囊,菌绿素和类胡萝卜素(3).供氢体不同:以H2S、Na2S2O3和有机物为供氢体(4).获能形式不同:①光合作用②脱氮或发酵:③呼吸作用(5).厌氧条件下不放出氧气;(6).碳源不同:CO2和有机物为碳源;(7).氮源不同:存在固氮酶,具固氮能力(8).光反应系统不同:只利用光反应系统I(9).光合作用效率高。

3、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简答题):(1)、净化养殖水质:能利用有机物、硫化物、氨氮;(2)、作为饲料添加剂:蛋白质高及氨基酸齐全,V B种类和数量多,活性辅酶Q丰富;(3)、用于培育鱼、虾、贝类幼体:作为饵料,可提高培养幼体的生长率、成活率和变态率,减少换水量;(4)、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以藻菌混合投喂可节约微藻数量;(5)、防治鱼病:辅酶Q是具有消炎作用的抗病因子,对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生物饵料课件 生物饵料培养绪论0822

生物饵料课件 生物饵料培养绪论0822

一、微藻培养发展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 1.1910年,首先由Allen和Nelson利用单种硅藻饲养
各种无脊椎动物;1938年Parke分离获得球等鞭金藻 的单种培养,证实等鞭金藻是双壳类的优良饵料; 1942年,朱树屏在我国首次发表“培养液的无机成份 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1962年,Guillard和 Ryther发明“F”配方。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二)生物饵料的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 研究特定培养条件下种群的生理生态特征、生
殖性能(生殖力)和抗逆性能(盐度、温度、 饥饿等变化)。研究大量培养的技术指标,如 合理的培养条件(水质条件、食物条件、生态 结构)和合理的培养密度等。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体摄食;
• 5.一般培育的水产动物幼体均喜欢摄食
生物饵料,而且容易被消化吸收。
蓝细菌
紫色细菌
一、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定义
饵料生物: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 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物。 微粒饲料:为满足水产动物幼体的发需要,将不同的 营养物质加工、配合,制成相应生物饵料大小的颗粒 饲料产品,称为微粒饲料(MD)。微粒饲料的作用 与生物饵料相同,但它不是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
• 轮虫的利用历史:日本学者Ito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发现和开发了褶皱臂尾轮虫作为海水鱼幼体的生物饵 料;1967年Hirata&Mori利用面包酵母大量培养轮虫, 奠定褶皱臂尾轮虫作为鱼虾蟹饵料的重要地位。
• 轮虫的应用:已报道轮虫可作为60种海水鱼苗和18种
甲壳动物的生物饵料。
• 研究方向:筛选能抗高环境胁迫品系,筛选出超大和
• 枝角类:俗称鱼虫或红虫,是金鱼和淡水鱼类夏花

《饵料生物培养学》教学大纲

《饵料生物培养学》教学大纲

《饵料生物培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海水养殖专业课。

它主要研究各类饵料生物的生物学特点、营养成分及其培养技术。

生物饵料具有营养丰富、大小适口、摄食方便、易于消化、保护水质等优点,故被广泛应用于海水养殖,尤其是各类苗种的繁育中。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了解各类饵料生物的特点和培养方法;3.了解这一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和设施;4.扎实掌握各类饵料的培养技术;5.强自学能力、创造性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具备一定的开发新饵料品种和新培养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理论课程内容1、绪论(1)掌握饵料的基本概念。

(2)了解海产动物养殖饵料来源的途径。

(3)了解饵料生物学的发展史、趋势及今后的任务。

2、光合细菌的培养(1)了解光合细菌概述及在水产中的应用。

(2)了解光合细菌生物学。

(3)掌握光合细菌的菌种分离和菌种保藏技术。

(4)掌握光合细菌的培养。

3、单细胞藻类的培养(1)了解培养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方法和设备。

(3)了解单细胞藻类在一次培养中生长繁殖的特征。

(4)掌握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液的配制。

(5)掌握藻种的分离、培养和保藏方法。

(6)掌握敌害生物的防治4、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1)了解褶皱臂尾轮虫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5、卤虫的培养(1)了解卤虫的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卤虫的培养。

6、桡足类的培养(1)了解桡足类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桡足类的培养。

7、糠虾的培养(1)了解糠虾的种类及其生物学。

(2)掌握糠虾的培养。

(二)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a、要求学生掌握理论课程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b、要求有较强的基本动手能力。

c、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饵料生物培养知识应用的基本现状。

d、要求具有一定的运用饵料生物培养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理论教学内容学时绪论 2光合细菌的培养8单胞藻的培养10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10卤虫的培养12桡足类的培养 2枝角类的培养 2糠虾的培养 2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 6饵料生物的营养与评价10合计66实验教学内容学时实验一:光合细菌培养 2实验二:微藻的分离培养 2实验三:卤虫的孵化 2合计 6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1、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4)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5)以闭卷考试与开卷报告检查学习效果。

活饵料培育_

活饵料培育_
个体长9-16μm、宽6-8μm。色素体为厚底杯状,淀 粉核1格。眼点盘状或短线形,位于细胞前端近1/4 处。两条顶生等长鞭毛与体长相等

球衣藻:细胞小,个体球形或亚球形,具无色透明
的胶被,直径5-10μm;色素体杯状,基部很厚;眼 点不明显,位于细胞前端的1/3处
塔胞藻:藻体多数梨形、侧卵形,少数半球形。顶
点状念珠藻:细胞球形、扁圆形、
群体链状,浮于水面,形成污垢状 物
繁殖方法:断殖体 生态分布:它们陆生或生长在露
出潮湿的土壤表面或与苔藓植 物混在一起,或附生在岩石表 面,为蓝绿色的胶质物与真菌 共生成地衣
二、单细胞藻类培养种的生物学
3)拟鱼腥藻属
环拟鱼腥藻:藻丝环形,两端各有一个异
型胞,其比营养细胞小,呈腰鼓形;营养细 胞原通行。其繁殖方法为断殖体、休眠孢子 (藻丝中间的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发育为 异型胞,当异型胞成熟时,藻丝在异型胞间 断裂,形成两条丝体
梅尼小环藻:为淡水中大量培养的种
类,细胞圆形或鼓形,直径10-30μm, 壳面边缘带宽,有放射状的线纹,10μm 内具8-12条线纹向壳面边缘逐渐增宽呈
楔形,中心区平滑或具极细的放射状的
点纹。中心硅藻纲的培养种类还有海水
中的骨条藻属、盒形藻属等
2)菱形硅藻属 泉生菱形硅藻:单细胞,壳
体披针形,两端略延长,末端 尖圆形,长11~30μm,宽2~ 4μm,横线纹细而明显, 10μm内有28~30条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细胞纵分裂
形成2个子细胞,环境不良时行有性 生殖
生态条件: • 盐度 盐藻在高盐度水中生长特别好。最适盐度在
60‰~70‰之间
• 温度 • 光照
盐藻为广温性,可在4~40℃的范围内存活,最 适范围在25~35℃之间 盐藻对光的适应性较强,最适光照强度约在 2000~6000勒克斯之间 围约在pH7.0~8.5之间

生物饵料培养学题库及答案修正加强版

生物饵料培养学题库及答案修正加强版

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

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微藻、轮虫等)。

3.冰鲜饵料:4.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简答题1.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2.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答: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3.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生物饵料作为养殖水产动物(主要是苗种培育阶段)的饵料,与人工配合饵料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微生物及植物性生物饵料,同时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动物性的生物饵料是活的生物,一般不会影响到养殖水体的水质,而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对水质的影响则不同。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生物饵料大多含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养殖对象的生长有利;可筛选特定的生物饵料,满足特定培养对象的营养需求;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改善或强化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

3、规格: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而人工微粒子配合饵料(小于300微米)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4、可消化性: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水产饵料生物的培养-PowerPointPresent

水产饵料生物的培养-PowerPointPresent
⑵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 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 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⑶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 ,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
,使培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培养液的配制及举例
在实验条件下培养微型藻类有多种培养基配方。这些配方大多数是早 先发表过的配方的修改方,有些则从分析天然生境的水而得到,有些是从 生态角度考虑的。发展藻类培养的营养配方时的主要考虑的问题是:
a.盐的总浓度:大多是取决于有机体的生态来源。
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3.微吸管法:将水样在载玻片上滴成绿豆粒大小的一些水滴, 这样可使每个水滴中有很少生物而便于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微吸管 (口径小至0.008~0.16mm,圆口,可自行拉制)。将要分离的藻 体吸出,用蒸馏水或平衡矿物质溶液冲洗数次,然后主导成有培养 基的小培养皿中培养,待生长旺盛后,再扩大培养。此法较适用于 能运动的藻类。
b.主要离子组分的组成及浓度:他们是钾、镁、钠、钙、硫酸盐和磷 酸盐。
c.氮源:硝酸盐、氨和尿素常用作配方中的氮源,根据造中的性能和 pH的最适点而定。藻类的生长主要依赖氮的可利用性。大多数微型藻干物 中含有7~9%的氮。因此在1升培养液中生产10g细胞就至少需要500~ 600mgL-1KNO3。
第五篇 水产饵料生物
的培养 (增殖)
第一章 水产饵料生物的
室内培养
藻类培养方法简介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

生物饵料培养学1.绪论

生物饵料培养学1.绪论

四、生物饵料培养的发展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饵料规模化、稳定性培养技术,饵料的 营养强化,新型生物饵料的筛选(主要通过生物 技术手段,筛选优良品系) 。
生物饵料培养终极目标
完全取代微粒饲料
苗种的饵料问 题已成为水产 苗种规模化和 产业化的一个 主要制约因素。
16
生物饵料在育苗仍占主导
海水鱼幼体 培育过程被 MD完全代 替几乎不可 能
1.筛选 2.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3.营养价值评价
Selection criteria for larval food sourc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culturist and the cultured larva
(FAO)
二、优良生物饵料条件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
植物性生物饵料 生物饵料
动物性生物饵料
植物性生物饵料
光合细菌
微藻 微藻 酵母
动物性生物饵料
轮虫
卤虫
桡足类
Hale Waihona Puke 枝角类糠虾沙蚕
丝蚯蚓
• 饵料生物 与 生物饵料的关系
生物饵料
冰鲜饵料 Refrigerated food
饵料生物
冰冻处理的 饵料生物
10
生物饵料培养学
主要任务
主要是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 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绪论-生物饵料简介
绪论
生物饵料培养发展趋势
01
章节
Part
基本概念及辨析
辨析
•饵料 live feed •饲料 feed
饵料生物是指生 活在海洋、江河、 湖泊等水域中, 可供水产动物食 用的各种水生微 生物、动、植物。

生物饵料培养学

生物饵料培养学

现代生物饵料培养学绪论第一章微藻培养(microalgae culture)第二章轮虫培养(rotifer culture)第三章卤虫培养(brine shrimp culture)教材:成永旭等,生物饵料培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中文参考书陈明耀等,生物饵料培养,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梁英等,海水生物饵料培养技术,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外文参考书:1.Algal Culturing TechniquesEditor: Robert A. AndersenPrice: $84.95Hardcover (精装本): 578 pagesPublisher: Academic Press (2005.1.21)ISBN(书号): 0120884267注:海大图书馆有此书2. Plankton Culture ManualEditor: Frank H. Hoff and Terry W. SnellPrice: $70Softcover (平装本): 183 pagesPublisher: Florida Aqua Farms (2007)ISBN: 97809662960443. Handbook of Microalgal Culture: 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PhycologyEditor: Amos RichmondPrice: $333.99Hardcover (精装本): 584 pagesPublisher: J, Wiley-Blackwell (2004.1)ISBN: 97806320595394.Algae (2nd Edition)Editor: James E. Graham / Lee W. Wilcox / Linda E. GrahamPrice: $127.73Hardcover (精装本): 584 pagesPublisher: Benjamin Cummings (2008.11.9)ISBN: 9780321559654注:海大图书馆有此书的第1版。

水产饵料生物的培养-PowerPointPresent

水产饵料生物的培养-PowerPointPresent

70
磷酸氢二钾
40
磷酸二氢钾
80
氯化钙
20
氯化钠
10
硅酸钠
100
柠檬酸铁
5
土壤浸出液
20
硫酸锰
2

1000mL
pH
7.0
水生硅2(mg/l)
尿素
150
氯化钾
30
过磷酸钙
50
硅酸钙
100
硫酸镁
50
碳酸氢钠
3
硫酸锰
3
土壤浸出液
4mL
EDTA-铁
1mL

1000mL
水生硅2号是用化肥尿素过磷酸钙为氮磷来源,适于大量培养硅
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3.微吸管法:将水样在载玻片上滴成绿豆粒大小的一些水滴, 这样可使每个水滴中有很少生物而便于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微吸管 (口径小至0.008~0.16mm,圆口,可自行拉制)。将要分离的藻 体吸出,用蒸馏水或平衡矿物质溶液冲洗数次,然后主导成有培养 基的小培养皿中培养,待生长旺盛后,再扩大培养。此法较适用于 能运动的藻类。
6.固氮蓝藻分离培养法:将一小片藻丝群接种到培养基上, 几天后再用灭菌白金丝挑取生出的新藻丝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这 样经几次分离接种就得到较纯的藻种。
五、藻种的选择、接种和保存 1.藻种的选择: 虽然藻类种类较多,但其中仅少数经过人工培养。应该研究 在室外培养其他藻种的可能性和他们生产的潜力,所选择的生 物种应具有下列特征: ⑴生长迅速; ⑵对极端的温度和辐射条件的耐性范围大; ⑶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含量高,或有选择地积累一种特殊的 代谢产物(如甘油); ⑷无毒性,且易于收获。 根据系统的要求和特殊的方法,还可有其他要求。 2.接种: 再分离到单纯藻群后,就可接种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进而 移养扩大培养。接种方法有液体接种和干藻接种。前者是将藻 液直接加入培养液中进行搅拌,加入的藻种分量视水温而定, 水温较低(10℃以内)时,多加;约占培养液总量的30~40% 左右,水温适宜时(25~30℃左右),可加5~8%左右。后者 是用干藻的藻体接种,接种量为0.1~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 6.2 7.0 - 8.0
3.5 - 4.0 2.7 - 3.0 3.2 - 3.7 3.2 - 3.4 1.4 - 2.4 1.4 - 2.4 1.8 - 2.0
大西洋鲑的卵黄囊仔鱼
金头鲷的卵黄囊仔鱼
大 西
金头 鲷


初次开口的大西洋鲑和金头鲷仔鱼比较
Selection criteria for larval food source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culturist and the cultured larva
• 生物学特性、培养理论、培养方法和实验 研究操作方法及营养价值评价等
• 使学生掌握生物饵料的一般培养方法和技能
课程地位
• 生物饵料培养技术是水产养殖的核心技术之一 (养鱼8字经 ----- 水、种、饵、混、密、轮、 防、管 )
• 生物饵料培养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 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其他有关生物饵料的研究展望
优质、低廉的光生物反应器的研制 单胞藻螯合微量元素(碘、硒、锗等)技术及其在保
健制剂中的应用 高浓度硅藻抑制桡足类繁殖的生理机制 营养强化(HUFA)技术与营养需求的生理生化机制 休眠(卵)在生物饵料培养生产中的作用 低等甲壳动物生殖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产业化的生物饵料精养系统的建立 养殖动物对饵料生物利用的行为生态研究 低温冷藏生物饵料的研究
4、主要参考书
理论课
成永旭主编 《生物饵料培养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实验课
梁英、田传远主编 《浮游生物学与生物饵料培养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二、基本概念
•饵料生物 live prey food •生物饵料 food organisms / live food / live feed / living food •生物饵料培养学 live food cultivatology
• 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 海洋、江河、湖泊等 水域中,可供水产动 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 生物、动、植物
• 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 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 的饵料生物
生物饵料
植物性生物饵料
动物性生物饵料
植物性生物饵料
光合细菌
微藻 微藻 酵母
动物性生物饵料
轮虫
卤虫
桡足类
枝角类
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2、考试形式
• 闭卷笔试
• 每一章内容结束后会把本章 的重点内容进行概述
利用好课堂 时间,做好 笔记!!!
• 考前划分复习范围
3、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
•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 期末笔试成绩70% – 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中,
•平时出勤、实验及课堂表现等成绩20% •实验报告成绩80%
生物饵料培养的终极目标:微 粒饲料的完全取代
为什么? 苗种的饵料问题已成为水产苗种规模化
和产业化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 苗种培育困难 – 生物饵料携带病原微生物、营养不全价、生
产规模不稳定 – 代用饵料不宜大量使用
生物饵料仍是育苗的主要饵料 途径
海水鱼幼体培育过程被MD完全代替几乎不可 能
– MD粒径大小很难加工达到幼体摄食要求(300微米) – 营养成分易在水中流失 – 很难保证MD在水中的悬浮性 – 很难配置出营养全价的MD – 无法激发幼体自身消化能力
MD可替代部分生物饵料,采用两者混饲效果 更好
总结本章重点
• 1、掌握生物饵料、饵料生物的概念及其 关系,了解生物饵料学的内容
• 2、掌握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筛选生物饵料的标准)
• 3、掌握生物饵料的优点
本章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绪论第二、三节。 •鱼虾蟹幼体的人工繁殖与自然繁殖相比 哪个更具优势,为什么? •“绿水育苗”为什么会得到普遍认可?
(FAO)
四、生物饵料的优点
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 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 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 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 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 需求。
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 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自身含消化酶, 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鲷(Acanthopagrus cuvieri)
卵径(mm)
5.0 - 6.0 4.0
0.9 - 1.6 1.2 - 1.4
0.9 - 1.1 0.9 - 1.2 1.0 - 1.4 1.1 - 1.25 0.9 - 1.0 0.77 - 0.90
0.78 - 0.8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孵仔鱼体长(mm)
15.0 - 25.0 12.0 - 20.0
鲤鱼 (Cyprinus carpio) 舌齿鲈 (Dicentrarchus labrax) 金头鲷 (Sparus aurata) 大菱鲆 (Scophthalmus maximus) 鳎(Solea solea) 遮目鱼 (Chanos chanos) 鲻鱼 (Mugil cephalus) 巨石斑鱼 (Epinephelus tauvina)
五、生物饵料培养的发展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饵料规模化、稳定性培养技术,饵料的 营养强化,新型生物饵料的筛选(主要通过生物 技术手段,筛选优良品系) 。
中长期发展方向
• 1、专业化培养方向 • 2、规模化、稳定性培养技术 • 3、营养的定向调控技术 • 4、生物饵料的卫生及安全问题 • 5、自然条件下的人工增养殖 • 6、生物饵料替代品的开发
三、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个体大小必须适合养殖对象的摄食; 运动速度与在水层中的分布情况,应便与摄
食; 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 本身及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小,不危及养殖
对象的健康; 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
鱼种
大西洋鲑 (Salmo salar) 虹鳟 (Oncorhynchus mykiss)
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 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 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 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 在绝大多数水产动物的苗种生产中,都离不开生物饵料 – 海水鱼类育苗:几乎离不开单细胞藻类和轮虫以及 卤虫无节幼体的使用 – 贝类养殖和育苗:几乎完全依靠单细胞藻类为饵 – 虾蟹类育苗:采取以生物饵料为主,人工配合饵料 为辅的策略以降低成本
糠虾
沙蚕
丝蚯蚓
• 饵料生物 与 生物饵料的关系
生物饵料
冰鲜饵料 Refrigerated food
饵料生物
冰冻处理的 饵料生物
生物饵料培养学 live food cultivatology:
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 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 主要内容和任务:
– 生物饵料的筛选 – 生物饵料规模化或大量培养技术研究 – 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生物饵料培养
第一章 绪 论
海洋学院 李俐琼
绪论
•一、课程性质、考试形式及成绩评定简介 •二、基本概念 •三、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四、生物饵料的优点及水产上的地位 •五、生物饵料培养的发展方向
1、课程性质
•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 •课程地位
课程任务
• 介绍水产养殖(苗种培育)所需的各种生物 饵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