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_张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心研究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4,7(5):24-28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青年专项(12B095)、福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KJJKCG13-191)、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通讯作者:张斌,男,副教授,博士。Email :zb303@

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

斌1,2

蔡太生2

(1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系,长沙410208;

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所,长沙410011)

要:本研究采用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ewit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Slaney 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292名大

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不同完美主义结构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验证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理论模型。结果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负性情绪,显著负向预测正性情绪;适应完美主义能显著正向预测正性情绪;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较好。结构方程的群组分析验证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具有跨性别的测量一致性。关键词: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测量等值性

1引言

在过去二十几年的研究中,有关完美主义的文献

过于强调完美主义的适应不良方面,而忽视了完美主义的适应方面。近年来,随着完美主义人格结构理论和研究的迅速发展,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可以分成“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或称“神经质的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和“适应完美主义”(或称“正常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1,2]。相应地,对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和适应完美主义的本质和特征的研究探讨也随之出现[3]。Slade 和Owens 提出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dual process )模型,该模型认为适应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和适应不良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在行为倾向、情绪状态和认知过程上不同[4]。

Slade 和Owens 认为适应和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的行

为有着内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反应了斯金纳提出的积极和消极强化之间的差异。在这个模型中,适应完美主义者受到积极强化,强调追求卓越成功的需要;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受到消极强化,强调努力达到高目标,以避免失败。积极完美主义者经常获得赞扬,取得很好的个人成就,有着高自尊,他们设立现实的标准;而消极完美主义者寻求避免平庸或个人失败,倾向于设立不切实际的高标准。适应完美主义者强调追求成功,对未来的成功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因而在失败时他们也能够保持安全感,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强调避免失败,对未来很担忧,他们坚信失败就围绕在他们周围。Bieling 等研究发现,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者相比,适应完美主义者在评价

性的情境中,有更少的自我挫败行为,有较多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有更少的负性情绪困扰[5]。

Bieling 等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发现,适应不良完

美主义对焦虑、抑郁、应激等心理病理学变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而适应完美主义对心理病理学变量没有显著预测力[5]。Bergman 等研究认为,消极完美主义者和情绪压抑、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后悔相关[6];而积极完美主义则与生活满意度相关,但与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后悔不相关。Mobley 等认为以前的完美主义研究的样本大都来自美国大学生,有必要在不同的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完美主义研究,这样有利于丰富完美主义研究的成果[7]。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中国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模型进行验证。

2研究方法2.1

被试

整群抽取湖南某高校心理学公共课的大学

生,共发放问卷303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回收率96.37%,其中男生137名,女生155名,经检验男女人数无显著差别(χ2(1)=1.11,p =0.29)。被试年龄最大者为23岁,最小者为17岁,平均年龄为

20.04±1.39岁。2.2工具

2.2.1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中文版的Frost 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由訾非等[8]修订,共27个条目,包括关注错误、组织性、父母期望、

24

个人标准和行动疑虑5个维度。采用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级评分,分数越高被试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中文版FMPS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4~0.81,重测信度为0.63~0.82。2.2.2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Zhang和Cai在反复验证和检验的基础上修订了该量表,共33个条目,包括自我定向完美主义、他人定向完美主义和社会决定完美主义3个维度[9]。采用1“极不符合”~7“极为符合”级评分,分数越高被试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中文版HMPS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6、0.85、0.68,重测信度分别为0.80、0.69、0.76。

2.2.3Slaney近乎完美主义量表(APS-R)

杨丽等在访谈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了该量表,共22个条目,包括高标准、秩序和差异性3个维度[10]。采用1“极不符合”~7“极为符合”级评分,分数越高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中文版APS-R的维度结构与其英文原量表相似,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6、0.67、0.85,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68、0.71[11]。

2.3结果处理

运用SPSS13.0和Amos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

3.1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偏相关分析Zhang和Cai对三个完美主义量表采取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二阶因子包括:父母期望、行动疑虑、关注错误、社会决定完美主义和差异性,适应完美主义二阶因子包括:自我定向完美主义、个人标准、高标准[12]。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在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皮尔逊相关分析中,适应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均呈现显著正相关;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正性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负性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考虑到适应完美主义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39,p<0.001),我们对完美主义与正、负性情绪进行了偏相关分析。在控制了适应不良完美主义的效应后,适应完美主义与正性情绪的关系由弱相关变为中等程度相关,适应完美主义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由弱相关变为相关不显著。在控制了适应完美主义的效应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正性情绪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增大,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负性情绪的关系仍然保持中等程度正相关。

表1完美主义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偏相关分析

完美主义正性情绪负性情绪适应完美主义(r)0.23***0.12*控制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作用(pr)0.33***-0.06适应不良完美主义(r)-0.18**0.43***控制适应完美主义作用(pr)-0.30***0.42***注:r代表皮尔逊相关,pr代表偏相关。

3.2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

为了验证完美主义双重过程的假设结构模型(图1),模型中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仅有指向负性情绪的路径,适应完美主义仅有指向正性情绪的路径。利用Amos5.0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模型估计。模型1的各项指标拟合的结果见表2。RMSEA 大于0.1,CFI、NFI、TLI小于0.9,拟合指数不是很理想。然而,根据相关矩阵和修正指数的结果表明,还有其它路径存在。采用两个备择模型对数据重新估计。模型2假设为,在模型1的基础上,添加一条从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到正性情绪的路径(MI值最大,MI=20.95);模型3假设为在模型2的基础上,再添加一条从适应完美主义到负性情绪的路径。对3个嵌套模型的χ2差异检验的结果显示,模型2的拟合结果优于模型1(△χ2(1)=34.39,p<0.001),模型3的拟合结果与模型2无差异(△χ2(1)=3.8,p>0.05)。模型3在模型2基础上增加的从适应完美主义到负性情绪的路径,经检验该路径系数并不显著(β=-0.14,p=0.054),再根据Holy和Panter推荐的模型选择的最简化原则[13],我们最终选择模型2为最优模型,见图2。模型2的各项拟合指标基本满意,各因子负荷均达到显著水平。

张斌等:大学生完美主义双重过程模型的验证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