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
教学资料2009-07-30 20:50:41 阅读18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与广东省历史老师谈谈如何看待历史课程改革的取向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任鹏杰
历史教育的效用,从根本上说,是用“整体”历史观服务于我们的人生。有效的历史教学,从根本上说,也必是能够有效服务于我们人生的教学。
老师们所持的立场,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的立场。站在学生立场上追问历史课程改革,不管你罗列出包括“三维目标”在内的多少种目标,最终都得归于一个取向——服务于学生的人生。
服务于学生的人生,是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终极取向,也便是历史课程改革必然的终极取向。课程知识的选择(概念知识,程序知识,态度信念知识),课程目标的厘定(阐明的课程,体现的课程,经历的课程),都得九九归一于这个终极取向。
人生之复杂和嬗变不居,让人深深地感到,服务于人生是特别难的事,需要创造性(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需要对学生充满无私之爱。呵,这多么神圣、高尚而富有挑战性!惟其如此,我们才说:“教育乃是对创造物的爱,是超出自爱的厚爱。”(尼采)那么,历史课程如何改,历史教学如何做,才能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人生呢?我想,就当今中国的和世界的历史教育现状(利弊)及其改革走向看,至少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思想”不能缺席;
一是“现在”不能缺席。
一、服务人生的历史教育,落脚点是“思想”和“现在”
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就是历史,横看便是社会。
(一)“现在”是切实的人生坐标,
历史教育的有效落脚点
1.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
2.不能对“现在”缴白卷(鲁迅)
3.理解历史必须站在“现在”
▲李大钊:“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
…未来‟ 都以…现在‟为渊源。”
▲尼采:“我们只有站在现在的顶峰才能解释过去。”
(二)“思想”是现在人生的准据,
历史教育的根本落脚点
1.历史观就是人生准据
▲克罗齐:“历史就是思想。”思想,就是历史认识,就
是历史观。李大钊:“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
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
2.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武德)
▲ 何兆武:“历史之成其为历史就在于有其中的思想,
抽调了思想,历史就只剩下来一具躯壳。”
3.历史教育就是思想教育
▲ 尼采把历史分为三种:纪念的、好古的、批判的。
▲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熟悉历史是整个人生
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终身的眼目。”
▲ 这“眼目” 即“思想”的另一说法,就是寻找“人生的准据”
的眼力、判断力。
4.思想的责任是“解蔽”
思想,用后现代的说法,就是“解蔽”(揭示)。思想被蒙蔽,人生就会彷徨。海德格尔:“遗忘”历史即是一种“遮蔽”。要走上思想之路,就不能不“返回步伐”、回到历史来“解蔽”。“解蔽”是思想的责任、历史教育的天职。
▲ “人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
▲ 教育的两面性(马克·吐温:肥皂与教育的比喻)
▲ 尼采:“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 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美丽的人生。
▲ “读史使人明智”与“教人明智地读史”。
▲“思考如何思考” ▲“激活差异” ▲“对影响施加影响
总之,历史教育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落脚于“思想”和“现在”,既关乎有效性问题,又关乎是否受学生欢迎,同时它更是检验课程改革实践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整体地审视人类历史走向,人才
能真正认识自己
(一)如何认识自己,是人生必须面对
的最严峻课题
▲古希腊戴尔菲阿波罗神殿上刻着这样两行字:
“认识你自己!”
“凡事勿过度!”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蒙田)
克里希那穆提:“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人生:不断认识自我、判断选择的过程。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做自己、做好自己。)
(“农村放羊娃” “城市放羊娃” “国足”等事例)
(二)摇摇摆摆地走着,从古到今人
类远未认清自己
仅从“人与自然”的主要关系的角度看,根据一些学者的看法,人类历史可划分为如下三个时代。
1.“万物有灵论”时代:人是自然的奴隶
▲这个时代主要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
这一时代,虽然普罗泰戈拉等人已经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论断,然而这个时代“人并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宇宙是存在着的” ,而且是一个严重的存在。
2.“有机论”时代:大自然是人类养
育者母亲(女性)
▲这个时代主要指: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有机论的核心是将自然,尤其是地球与一位养育众生的母亲等同:她是一位仁慈、善良的女性,在一个设计好了的有序宇宙中提供人类所需的一切。”
▲19世纪中叶印第安部落的自然观念与西欧那个时代相同。比如:“你要我开垦土地!难道我应该举起刀子,撕破我母亲的胸膛?”“你要我开采矿石!难道我应该在她的皮肤下,取出她的骨头?”“你要我剪割草地……!但是我如何敢去割,我母亲的头发?”(均见麦茜特:《自然之死》)
▲中世纪“黑暗”吗?“中世纪对古代世界的感觉是轻松随便的熟悉的”,“中世纪人与内心和周围的自然”所进行的只是“精神的斗争” ,“人经历了残酷的禁欲生活。他在禁欲生活
中巩固和积聚了自己内在的精神。人的个性被逐渐锤炼出来
3.“机械论”时代:人是万物的主宰
▲这个时代的起点学界有争议,我以为应该是:
文艺复兴时期~今。
▲ “地球作为养育者母亲的隐喻逐渐消失”了,
两种新的观念,即㈠机械论、㈡对自然的征服
与统治,成了现代世界的核心观念。
从此,自然变得更加外在,更悖异于人,人完全中止了对自然之灵魂的感受;自然也不再是宇宙,变成数学化地认识自然的结构化和认知化的对象。在这条道路上,自然变成了僵死的机械过程。威胁我们时代的人的,已不再是自然的恶魔主义,不是自然的精灵,而是自然僵死的机械论。(别尔嘉耶夫)
▲ 对大自然要否开发的争论,阿格里柯拉所写、成书于1556年的《金属论》是一个标志。
从《金属论》开始,人们把自然“看成是被开发的对象,而不是养育子女的仁慈的母亲”。由此开始的对地球资源的大肆开采,“已将地球从一个慷慨富足的母亲变成为一个被人类奸污的被动接受者”。
17世纪密尔顿的《失乐园》(1667年),就揭露了拓荒者道德上的贪婪罪恶。它写道:“先是通过贪欲之神和他的教诲,人类开始劫掠地球的中心,并用不虔敬的手/搜寻他们地球母亲的全身/以获取隐藏得更好的财富。人们迅速开山凿口/采掘出他们探求的黄金脉道。”
(均见麦茜特:《自然之死》)
▲教育,无疑是这个时代精神的帮凶。
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就把奴役万物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他公开宣称:“做万物的主宰,意味着努力迫使万物为己所用,使万物各尽所能。”
▲科学对毁坏大自然来说,更是充当了“恶魔”的角色。
对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背景的揭示。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吗?)
▲人对大自然控制力的狂妄,居然到了惊异地发现“他自己就是造物主”的极端程度。
借助历史看,至少从科学革命开始,人类选择了一条并非危言耸听的自灭之路!让世人自省彻悟、返回人性,必靠历史教育。然而全世界都没有做好这一点!
(三)唤醒现在社会,必待历史观给人们
一个人性健全的“胸膛”
1.人类必须离开“没有完整世界观的世界”
对整个世界和人自己的认识,须像“全息摄影原理”那样,追求“整体”性。人的“个性包含了宇宙”。
▲苏格拉底、孟子都说“万物皆备于我” ,庄子也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都表明“人是小宇宙”,尽心、知性、知天是不可分割的,要求一种“人的小宇宙”与“世界大宇宙”和谐一体的境界。
然而,“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反而“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人类进入了“没有完整世界观的世界”,人与宇宙之间的两个关键词——“关系”和“变化”,都已昏死过去。而“友好”“平等”“和谐”“和平”等词难寻!
人类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远离那个“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步入一种“对万物的同情、共知”(兰克)的整体的历史观中,回归完整的世界观,让它来引导人们认识“人的小宇宙”与“世界大宇宙”何以必须和谐,何以必须相得益彰(加达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