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 副本 (2)

合集下载

李白诗歌鉴赏

李白诗歌鉴赏

赏析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 、报国无门的痛 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 以挥洒出世的忧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 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 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 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 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 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 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 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 感伤,积聚 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 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 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 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 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 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 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 抱负。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抒发 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 白 诗 歌 鉴 赏
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安西都护 府之碎叶城.少时在四川度过,是一个“十五观 奇书,作赋凌相如”的作家,也是一个“十五 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 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 原,开始了漫游生活。 李白初到长安,太子的宾客贺知章一见便 叹为“谪仙人”,声名益振。 唐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的李白被召至京, 他当时非常高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 是蓬蒿人”。但是李白蔑视权贵,招致了权臣 的谗毁。让贵妃磨墨、令力士脱靴的李白虽至 翰林待召,但还是在一年后赐金放还。 安史之乱发生后,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 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61岁还报名入伍。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10首)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10首)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10首)李白古诗词及鉴赏(10首)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古诗词及鉴赏,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李白古诗词及鉴赏篇1送友人李白〔唐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

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

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量。

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

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颈联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李白诗鉴赏(2)》文本素材

高中语文 唐诗鉴赏《李白诗鉴赏(2)》文本素材

李白诗鉴赏〔2〕梁甫吟李白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胃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X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某某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明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契俞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台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X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屼屼当安之?李白诗鉴赏《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甫吟》。

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

〞可见《梁甫吟》声调悲苦。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抒发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悲愤心情和睥睨群小、矢志不移的豪迈感情。

开篇以两个五言短句领起全篇。

“阳春〞,指阳光和煦的春天,象征光明。

“何时见〞,正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热爱光明,殷切地期待明媚的春天降临人间。

“长啸〞二字渲染诗人的愤慨。

接着以“君不见〞领起,连用两个典故,以古人古事映衬对比,抒发生不逢时的惋叹。

“朝歌〞以下八句写吕尚事,诗人认为吕尚以八十高龄,尚可逢时吐气,古人说地有三千六百轴,太公合天下而钓之,终于得遇文王,施展才能。

这是以大贤待时而遇自比。

接下又以“君不见〞领起以下八句,表达郦生的典故。

象郦食其这样的酒徒,尚且能发挥才华,驰骋雄辩,说服诸侯,以至“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这是借郦生狂客而遇自喻。

“屠叟〞起于“棘津〞,“ 狂客〞起于“草中〞,彼太公隐于屠钓,郦生之混迹市井,及遇贤君,皆可奋其智能,这是以古人之待时而遇勉励自己,象屠叟、狂客尚且得以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人自己,更可以待时施才,建功立业的。

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

诗词鉴赏(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07 诗歌鉴赏(2021·河南南阳·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文中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2021·广西河池·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4.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来自我励志?(2021·河北石家庄·九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021·山东菏泽·九年级期中)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专题参考答案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高考题例】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

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

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

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

”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

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

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之情。

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

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

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李白诗歌赏析

李白诗歌赏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赏析: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
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 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行路难!行路难!”语气急促,显示出诗人 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显示 了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心情沉重的思想感情。 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无穷的 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情。
理解赏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珍羞 :珍美的菜肴。羞同“馐”。直:同 “值” 赏析: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 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馐”极言酒肴 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 之珍贵。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欲抑先扬,极言宴 席的华美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闲来:空闲的时候。来:语助词。忽复:忽 然又;乘舟梦日边:应是“梦乘舟日边”, 因韵律句式需要而颠倒。 赏析: 吕尚,九十岁在磻(pán)溪上钓鱼, 得遇文王;伊尹,受聘于商汤之前,梦见自己 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个都是开始在政治上并 不顺利,而最终大有作为的人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姜 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 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 文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 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 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 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 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 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 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 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李白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李白诗歌鉴赏专题+课件

隐于青天之外;一条大江,看起来被白鹭洲分割成两道。颔联
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通过自
然的永恒反衬历史繁华的短暂,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
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4分)
比喻。以“浮云”比喻奸邪,以“日”比喻君王和贤人,写 奸邪为非作歹、君王被奸邪所蒙蔽,表达诗人担忧奸邪为非作
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
地宿在梧桐之上。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而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 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 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 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 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 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7.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 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

关于李白的诗歌阅读鉴赏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作抒写了“济苍生”“安黎元”的美好理想,体现他蔑视权贵,同情人民的情感;又善于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

主观抒情色彩浓厚,诗风豪放雄奇,想象丰富,色彩斑斓。

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高度的统一。

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

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

这一时代特点,结合着他的独特的社会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表现了与杜甫诗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时期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少年时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上峨眉、青城诸名山。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

《渡荆门送别》就写作于这一年。

此诗的写作时期过去曾有两种说法。

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认为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回来时。

詹瑛《李白诗文系年》则把它系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下,认为这是李白初出夔门后的作品。

《中国文学宝库·唐代精华分卷》(王洪主编)中认为,虽然诗题中有“送别”二字,但“来从楚国游”,“仍怜故乡水”等句,显然是离乡远游时的口吻;题中的“送”可能是指长江水送他离别故乡而言;诗中思想感情与他早年作品相近,而迥异于他晚年的一些作品。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学生副本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学生副本

诗歌鉴赏------画面(情境)描绘一、常见题型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句”所展现的情景。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句”展现的画面。

(不超过40字)二、答题思路1、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2、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忠实于原诗)3、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4、注意字数。

三、实战训练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现的情景。

(2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1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戏题盘石王维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9.⑴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3分)入山【元】刘因草露蛛丝晴日明,乱虫秋意有先声。

屈盘未转坡陀①尽,苍翠忽从怀抱生。

一径峰回失南北,两山云近异阴晴。

天公若会登临意,可信伤心画得成?【注】①陀:不平坦。

13.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子呈现的景象,并写出词句表达的情感。

(3分)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送别范澄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⑴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分)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李白诗集大全赏析

李白诗集大全赏析

李白诗集大全赏析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下面随小编来看看李白诗集大全赏析。

李白诗集大全赏析(一)【作品介绍】《古风·齐有倜傥生》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体诗作品。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寄托自己的感慨,真实地反映出李白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复杂,激情与淡泊。

朴实洗炼的语言,充沛悠然的气韵,已足以完成李白高雅华贵的精神气质与人生追求。

【原文】古风(其十)齐有倜傥(1)生,鲁连(2)特高妙(3)。

明月(4)出海底,一朝开光曜(5)。

却秦振英声(6),后世仰末照(7)。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8)。

吾亦澹荡(9)人,拂衣(10)可同调(11)。

【注释】倜(tì)傥(tǎng):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

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

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指夜明珠。

《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

”光曜(yào):光辉。

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

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

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

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

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澹(dàn)荡:淡薄,不慕名利。

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

专题2《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

专题2《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

2.《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二、原文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注释《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玉笛:笛子的美称。

洛城:即洛阳。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四、诗意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幽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又能不萌生发思念故乡的深情?五、赏析1.谁家玉笛暗飞声,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2.散入春风满洛城。

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这里“散”字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满”字从“散”字引申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衬托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

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整体赏析: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金考卷诗歌鉴赏-副本

金考卷诗歌鉴赏-副本

金考卷诗歌鉴赏副本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A. 《登鹳雀楼》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 《凉州词》D. 《望岳》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A. 王维B. 孟浩然C. 李商隐D. 杜牧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写草原风光的诗。

(×)5. 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______赠别》。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______思亲》。

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______》。

4.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白居易的《______忆江南》。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张继的《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诗经》的分类及特点。

2. 请介绍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3.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哪些情感?4. 请举例说明王维诗歌中的“诗中有画”。

5. 请简述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根据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乡之情。

2. 请结合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谈谈你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理解。

3. 请从《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选取一句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及意境。

李白诗歌赏析实用三份

李白诗歌赏析实用三份

李白诗歌赏析实用三份李白诗歌赏析 1清平乐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字词解释:皓色:洁白的颜色。

庭砌:庭砌:庭阶。

玉佩:玉石制的佩饰。

清平乐赏析:词人晨起忽见雪花漫天飞舞,皓色茫茫。

分以炉烟袅袅、寒草玉佩譬喻雪之皓洁;而末句以仙揉白云之譬,在宏大的狂醉的语境中绾结全词。

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传奇雄放之特点,可以推测词人当时心境定当极其开阔,疏放。

词牌名了解:《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后用作词牌。

《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通常以李煜词为准。

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后人伪托,不可信。

词牌名。

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双调,四十六字。

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

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曲牌名。

属南曲羽调。

有二体。

一体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另一体与词牌不同。

李白诗歌赏析 2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__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此诗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渲染边地苦寒。

“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

但这里的雪已不是飞雪,而是积雪。

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

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可想而知其严寒。

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

同时,“无花”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言外之意指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花明柳暗乃春天的象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五六句紧承前意,突出军旅生活的紧张。

李白的诗句赏析

李白的诗句赏析

李白的诗句赏析李白的诗词一直受到古今中外的热捧,那么他的诗词里到底有着什么魅力了?下面编辑就为您带来李白诗句赏析二十篇,供您阅读参考。

李白的诗句赏析(一)《月下独酌》鉴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文解释】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词语解释】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交欢: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诗文赏析】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

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

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

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

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李白的诗句赏析(二)《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鉴赏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李白的诗全集赏析

李白的诗全集赏析

李白的诗全集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李白的诗全集赏析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

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了飘逸洒脱、傲岸不拘的诗仙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酒仙。

现在让我们来追寻他的人生的不同阶段,探究李白--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旷世奇才、人间仙人的情感历程。

一、少年---逸(意气风发仗剑任侠心雄万夫)1、漂泊家族,异域生活----形成独特性格公元701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诞生了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李白。

在这地广人稀的异域游牧民族中,顽强生存了一百多年的李白家族,已深深被异族血液所渗透,五年的异域生活,給幼年的李白影响是巨大的。

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文化,冲撞揉合成了:天性酷爱自由,洒脱飘逸,清风朗月般纯净心境的李白。

生在西域、来自西域"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前有樽酒行》)的李白一生从蜀中出游,栖隐求仙、交游,过着四方游历的生活,与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息息相关。

有着胡儿豪放洒脱的李白,从碎叶入蜀、入楚,入鲁,入大唐各地。

他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浮萍般的生活。

2、良好家境,蜀中道教----影响人生取向李白五岁那年,举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境,父母的期盼,严格的家教,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朝廷崇道形成热潮,蜀中道教盛行,"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

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影响。

从少年时期,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心,"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又深受道教功成身退的影响"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他有完美的人生理想--功成、名遂、身退。

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

这几近完美的而又矛盾的理想,迫使这位"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有着游侠之气的少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在积蓄着自己的才气和阅历,准备一鸣惊人!二、青年---狂(狂热自负悲喜更迭侍君荣亲始志不渝)1、志在宰辅游历拜谒----狂热自负李白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人生,得到苏蕤的非凡礼遇,真心推许和诚挚教导,使他信心倍增,对仕途充满希望,但因苏的特殊政治境地,而未被举荐。

李白又怅然若失,当他再次拜谒渝州刺史李邕时,却费尽周折,年轻气盛,狂傲自负的李白,借谢罪之辞,給李邕呈上《大鹏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自比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责问李邕"宣父犹且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引起李的震颤。

两次早期拜谒,均以失败告终,仕途不顺的阴霾笼罩着这颗狂热自负的心。

他感慨良深:翼挟万钧风雷的大鹏,何时冲天九万里?2、谒见狂客举荐未果-----惆怅失落在典当和友人资助中生活的李白,在长安酒肆痛饮狂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侠客行》),他凭着七分豪肠,三分剑气,吟诵排律长歌,写大块文章,杯不停笔不休的惊人之举,在长安城名气远扬,却并没有得到理想的举荐之机,他黯然神伤,慷慨悲歌,发出了撼人心魄的鸣啸:"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魂牵梦萦的侍君之道,难于上青天!李白以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乐府体古诗,长短不齐的杂言,独特的开头句式,让人随着他变幻无常、滔滔奔泻、喷涌而出的情感洪流一起开阖动荡,感受着他的抗争,他的激情。

他又把希望寄托在"四明狂客"贺知章上。

但仍 "举荐未果"。

李白愤慨惶惑,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得识。

他在等待和思念妻儿的煎熬中,度日如年,曾经"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他,多么希望"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即使"山崩地摧壮士死",也心甘情愿。

如今仕途无望,只能"侧重西望长咨嗟"!对妻子的思念使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难》)。

"一饮三百斗"的李白,只能"醉卧累月轻王侯"(《蜀道难》),在外奔走多年一事无成,怅然低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中年---醉(踌躇满志傲岸不屈折翅而返痴心企盼)1、壮年失妻愧对家人-----痛心裂肺李白随雁门将军打猎,初遇郭子仪,畅谈天下事。

举家迁往山东曲阜南陵后,又只身前往中都县裴旻家学剑,以期自己文武兼备,大展宏图。

他踌躇满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

好友元丹丘奉诏入京任道宗,更使李白看到希望的曙光。

他热切企盼着。

就在此时,久病缠身的爱妻许如素在长年的相思和期盼的煎熬中,撒手人圜。

"春风忽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大堤曲》)。

十多年来,未尽人夫人父职责的李白,愧悔交织。

心被沉重的悲怆和揪心的痛苦时刻咬噬着。

2、金门传诏供奉翰林----踌躇满志经玉真公主、贺知章、吴筠等人举荐,李隆基金门传诏,李白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准备大展宏图的李白,满怀对大唐天子的感激和崇拜,踌躇满志,奔赴长安。

朝廷之上,天子特赐七宝御床,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天子引纸,震慑回鹘使者!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他相信必展鹏翼,搏击云天。

"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在天子"朕决不负卿"许诺下,李白神思飞纵,"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春日行》),并对天子感激涕零"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春日行》)。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李白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幻想,诗情澎湃、才情激扬。

他满怀希望,做着他的"待诏"翰林,期待着皇上的真正重用。

3、奸佞当道进谏未果----傲然而返长久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闷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

他深深憎恶"群沙秽明珠,众草凌芳孤"的黑暗现实,对横行跋扈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强烈愤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

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己昏。

"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

提出十条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李白被"出宫思过"。

他悲愤彷徨,过分高估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奸臣的诽谤中伤。

这条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之一)。

结构的巨大跳跃,突兀奇来、不可端倪的诗句间激荡着李白矛盾的内心,他靠诗歌排解郁结胸中的不平之气。

他日渐消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之三),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等待,天宝三年春,李白傲然离开长安!4、赐金放返盼君将悟----痴心不改"赐金放返"后的李白,悲愤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他借酒消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一直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但现实却如此残酷。

壮志未酬,青春已逝,"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感慨人生如短暂的朝夕,想用酒来涤荡胸中块垒,急欲冲破忧愁"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他不甘寂寞,渴望用世,却只能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进酒》)聊以自慰。

他又痴心不改,盼君将悟。

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因此他很快从迷惘中振奋起来,以古人的祟高志向自勉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5、入道受箓炼丹求仙-----渴盼再诏深受道家影响的李白,萌生入道受箓、炼丹求仙的想法。

希望自己长生不老,希冀寻求再诏重用的机会。

他决绝地完成了入道受箓的过程,并架炉炼丹服丹,结果大病一场,入道成仙之梦破灭。

他感慨"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秋露白如玉》)。

\这位想像丰富、雄气豪放、极具个性和浪漫气质的诗人梦游天姥,由感而发"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应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壮之声。

他悲怆感慨"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自己"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他为自己鸣不平,为屈死的贤士仗义抗争,对朝廷产生失望之心和轻蔑之情。

痴心不改的他要挣脱封建秩序的桎梏,要冲破正统的儒家观念。

流露出抑儒扬侠的思想倾向,尽管年近半百,李白却萌生了从军的念头,"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

想在边疆建功立业,实现再诏理想!四、暮年---愤(抑郁愤懑命运多舛矢志报国壮心不已)1、勇闯幽州以诗陈情----忧愤难载天宝十年,年过半百的李白,觉察到安禄山有叛乱之心,也收到边关鲜为人知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