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年天津历史高考题
2017年天津历史高考题推荐文章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热度: 2017天津历史高考题热度:天津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热度:2017年天津高考历史试题热度:2017天津高考历史试卷热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高考的命题走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其题目的命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预测和关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天津历史高考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天津历史高考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A.周王B.诸侯王C.卿大夫D.士2.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这一说法体现了A. 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B. 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3.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该措施A.阻碍了经济发展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C. 动摇了农本观念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4.下面的郡县增置表可以反映出汉至唐前期东南三区的郡县增置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郡县制度逐渐完善5.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
这些措施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反映了唐初摇役赋税繁重C.阻碍了均田制度的实施D.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6.《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这一制度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 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7. 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
2017天津历史高考试卷
2017天津历史高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24、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25、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6、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7、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28、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局势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各新兴力量重大事件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C.中国“一五”计划完成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9、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30、今天人们常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来命名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和演进的历史阶段,这是因为蒸汽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A.改变了当时工人的经济地位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解放了人类的体力劳动D.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31.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抑。
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历史真题详解名师点睛
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
重点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
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长途贸易【名师点睛】本题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高考历史试题201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汇编精校Word版真题含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目录本文档为自主命题省份试卷部分,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使用情况如下。
全国Ⅰ卷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全国Ⅱ卷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山东;全国Ⅲ卷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自主命题省份:北京、天津、江苏、浙江。
-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7年历史真题及解析_2017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
2017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一、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2.(4分)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4分)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4.(4分)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6.(4分)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文综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位于右图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2017天津高考历史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高考真题】2017年高考天津卷(有答案)
2017年高考天津卷及答案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ù)隽(jùn)永忙不迭(dié)返璞(pú)归真B.信笺(qiān)洗漱(shù)一溜(liù)烟恪(kè)守不渝C.收敛(liǎn)蕴藉(jiè)一刹(chà)那敷衍塞(sè)责D.整饬(chì)框(kuàng)架肇(zhào)事者心无旁鹜(w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大多数人的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真与美就了。
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的程度。
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高考历史复习课,对于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和提高高考历史成绩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天津高考历史试卷答案1-5 BDBAC 6-10 CBDDC 11-15 DCABD 16-20 DBBCB 21-25 DACCD1.【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涉及到的“子”“公”“伯”“侯”“男”等都是后来的我国封建社会的贵族爵位等级名称,所以材料说明在商代贵族爵位等级萌芽,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统治秩序的稳定与否,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到封赏贵族的称谓,而不涉及神权色彩,故D项错误。
【答案】B2.【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解析】明初沿袭元代,在地方设的是行中书省,后来裁撤,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实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明太祖封同姓子弟,并未给予很大的权力,这样做很显然是怕其形成藩镇之势,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南北对峙,故C项错误。
【答案】D3.【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清自然灾害次数比前朝多,但不能体现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低,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灾害地点在南方还是北方,故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故C项错误;从明清时期自然灾害的次数和频率远超前朝,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故D项错误。
【答案】B4.【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隋唐;宋朝【解析】材料反映南方人口增加是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的表现,故B 项错误;南方人口逐渐增多,南方人口增加不能说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故C项错误;人地矛盾的尖锐是土地兼并结果,与材料反映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南方人口增加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海路逐渐兴盛,故A项正确;【答案】A5.【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隋唐【解析】唐朝时铸造开元通宝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且没有滥发,因而达不到利用钱币来聚敛财富的目的,故A项错误;唐朝时开元通宝用年号钱取代量名钱,钱币具有了象征意义,并非非常珍贵,故B项错误;材料“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及“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可知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故称为“宝”或“宝货”,故C项正确;开元通宝依然为铜钱,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2017年高考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n卷4 至6 页,共100 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 题,每题4 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 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 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 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4.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 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 译介西方书刊。
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含答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C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高考真题】2017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7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一、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2.(4分)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4分)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4.(4分)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6.(4分)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
【高考试题】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简析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解析】材料很绕嘴,仔细排除无效信息、抽取核心信息即可。
君主制为何能维持两千余年?因为“支撑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土壤深厚,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备注】“君主专制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很诡异,有木有?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还解析个屁啊,上图。
(你可以不知道朱仙镇在河南,你总该知道汉口是武汉的一部分吧?总该知道佛山在广东吧?江西景德镇有木有?)【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必修第137页有四大名镇知识点。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英语笔试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1至10页。
第II卷11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 卷注意事项:1.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55小题,共9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学科&网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例:Stand over there___________ you’ll be able to see it better.A. orB. andC. butD. while答案是B。
1.—Albert’s birthday is on next Saturday, and I’m planning a surprise party for him.—__________. I’ll bring some wine.A. Sounds like funB. It dependsC. Just a minuteD. You are welcome2. My room is a mess, but I __________clean it before I go out tonight. I can do it in the morning.A. daren’tB.shouldn’tC.needn’tD.mustn’t3. —I want to see Mr. White. We have an appointment.—I’m sorry, but he is not ________ at the moment, for the meeting hasn’t ended.A. busyB. activeC. concernedD. available4. She asked me _______ I had returned the books to the library, and I admitted that I hadn’t.A. whenB. whereC. whetherD. what5. Mr. and Mrs. Brown would like to see their daughter _____, get married, and have kids.A. settled downB. keep offC. get upD. cut in6. Nowadays, cycling, along with jogging and swimming, _______ as one of the best all-round forms of exercise.A. regardB. is regardedC. are regardedD. regards7. —Michael was late for Mr. Smith’s chemistry class this morning.—________? As far as I know, he never came late to class.A. So whatB. Why notC. Who caresD. How come8. I ________down to London when I suddenly found that I was on the wrong road.A. was drivingB. have drivenC. would driveD. drove9. My eldest son, _______ work takes him all over the world, is in New York at the moment.A. thatB. whoseC. hisD. who10. I was watching the clock all through the meeting, as I had a train ______.A. catchingB. caughtC. to catchD. to be caught11. It was when I got back to my apartment ______ I first came across my new neighbors.A. whoB. whereC. whichD. that12. When you drive through the Redwood Forests in California, you will be _____ trees that are over 1,000 years old.A. amongB. againstC. behindD. below13. We offer an excellent education to our students. ________, we expect students to work hard.A. On averageB. At bestC. in returnD. After all14. The hospital has recently obtained new medical equipment, _____ more patients to be treated.A. being allowedB. allowingC. having allowedD. allowed15. —Do you have Betty’s phone number?—Yes. Otherwise, I ______able to reach her yesterday.A. hadn’t b eenB. wouldn’t have beenC. weren’tD. wouldn’t be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6-35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春最佳选项。
2017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3)(含答案解析版)
D.法律至上
11.(4 分)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
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
资。这一措施旨在( )
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8.(4 分)如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4 分)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
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
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提高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4.(4 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9.(4 分)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2017年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解析
B
解析:题干材料说的是火车的出现使得英国立法决定全
国的时间标准,所以人们生活就不再根据自然条件 而是根据人为条件来进行,从而受制于国家统一规 定的格林尼治时间,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中心内 容并不是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是技术对传统生活的 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时间的精确的重要性 的问题,而是技术改变人们的时间观念,故 C项错误; 国家管理的内容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B。
A
解析:从材料‚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 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等信 息可以看出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清朝的进步人 士已经开始关注于社会现实,关注于世界局势和 中国的民族命运,故A项正确;BC项错误,材料没 有特意说明史学研究方法的问题,也不是主要说 明研究的重点是边疆史,材料重点说的是史学研 究的领域不断地发生变化;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西方学习 解题思路:仔细的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寻找到所涉 及到的变化的总体特征,依据材料的总体观点进 行做答。 易错点: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和归纳分析能力, 材料中的所涉及到的清代史籍著述的变化学生无 法提炼出核心观点导致错选。
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 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 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 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 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 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B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
解析:根据一般的地理常识可知,朱仙镇是 在今天的河南省,而景德镇则在今天的江 西省,据此再结合地图可知①③正确,故B 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 的长途贸易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 知道地图中的地名大概在哪个省份,同时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知道古代的手工业 发展的情况。 易错点:学生缺乏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看不懂图示说的是什么内容,地理知识缺 乏导致错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含答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综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
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
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
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7.“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
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满蒙领土完全。
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会讨论’。
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
”上述史实发生于A.五四运动期间B.巴黎和会期间C.华盛顿会议期间D.开罗会议期间答案:C8.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
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10.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答案:A11.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
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B.两极格局的瓦解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D.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6分。
12.(16分)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
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
皇太后准奏。
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
(4分)材料二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
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
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
(4分)材料三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
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分)【答案要点】(1)郡国并行制度。
失礼仪,乱制度。
(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
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
(3)儒学成为正统。
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
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
13.(20分)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
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6分)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
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4分)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
198 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4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4分)【答案要点】(1)参考西方法律编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以刺激需求为主的调节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美国为3.5%,英国3.0%,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等。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等(1)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何?(2分)它们依据的经济理论及其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
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
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
(2分)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试分析材料一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为何不能解决“滞胀”问题。
(4分)(3)综上,你对经济政策及经济理论有何认识?(4分)【答案要点】(1)经济高速增长。
凯恩斯主义。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府通过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70年代物价上涨,30年代物价下跌。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抑制通货膨胀则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增长,扩大失业人数。
(3)凯恩斯主义一定时期内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当经济出现新问题时又无法予以解决。
因此,经济政策或理论需根据实际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